室内装修和装修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室内装修和装修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一、室内装潢、装饰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于娇,张素欣,王睿宇,段秋志,王晓凤[1](2019)在《室内VOC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探讨》文中指出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追求。市面上室内装修材料日新月异,含有复杂的化合物,从而引起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室内空气污染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VOC污染物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进行了简明地阐述,并对目前室内空气治理技术如通风换气、绿色植物净化技术、吸附技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膜分离技术、光触媒法、空气触媒法空气净化技术等进行了客观地分析。

刘灵娜[2](2019)在《纳米纤维为载体纳米二氧化钛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因其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成本低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二氧化钛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存在接触面积小、易团聚、难分离、光子利用效率低等缺点。通过将二氧化钛负载在高比表面的载体上可改善这些缺点。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本文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二乙醇胺为表面活性剂,使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PH值来确定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二氧化钛的最佳条件。同时用XRD来表征二氧化钛颗粒尺寸,并测定不同波长的波照射下和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钛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效率,以及使用次数对二氧化钛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当水热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8小时,PH为4时,制得到的二氧化钛催化效率最好;在λ=365nm波长紫光的照射下催化活性最好。(2)本文采用纳米聚丙烯腈纤维和制备好的二氧化钛为原料,以浸渍法制备复合催化剂,考察在不同浸泡时间,温度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性催化剂对甲醛的降解效果。同时探究了二氧化钛负载量、甲醛初始浓度、不同光强对结果的影响,以及负载后复合催化剂的可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对甲醛的消除能力更强;浸渍时间为12h,温度为60℃时,甲醛初始浓度为1.8mg/m3最佳;光强增大,降解效果增强;使用次数对甲醛的降解有一定的影响,重复使用6次后,还保持在60%左右。(3)本文使用粘结剂来改性复合催化剂,改善其结合不牢固的问题。分别探究了粘结剂的用量、负载层数、甲醛初始浓度和搓洗次数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同时对比了Ti O2催化剂,PAN纳米纤维负载二氧化钛催化剂,PAN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剂对甲醛催化效果。结果表明,用壳聚糖对催化效率有提高,壳聚糖过多时,催化效率降低;负载4层,甲醛初始浓度在1.7mg/m3时,催化效率最佳;搓洗和使用次数对催化剂都有影响,但是效果仍然较好。

华婷[3](2018)在《高湿条件下远红外增强型稳定低压阻空气过滤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体,其中霾的主要危害物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直接从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空气过滤材料作为个体防护材料,能有效的帮助人们避免PM2.5的侵害。然而,以熔融和纺粘材料为主传统空气过滤材料纤维直径较粗(1-50μm),导致过滤效率难以提升。通过静电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有效的过滤PM2.5,而且材料内部孔道连通性好且结构可控,有利于空气流通。因此,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被认为是可以同时实现高过滤效率和低空气阻力的理想型空气过滤材料。由于雾霾发生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较大(80-90%),但是,现有静电纺空气过滤材料在雾霾高湿环境下,普遍面临着空气阻力急剧上升的瓶颈问题,因此,亟需制备一种空气阻力对湿气稳定的高效空气过滤材料。本课题针对现有空气过滤材料无法同时实现高效低阻且高湿条件下空气阻力不稳定的缺陷,借助静电纺丝技术赋予材料远红外性能,利用远红外线与水分子共振效应增加水分子自由度,减少纤维膜内含水量,制备一种在高湿条件下能维持稳定低空气阻力的高效空气过滤材料。首先,构筑了高效低阻聚丙烯腈(PAN)空气过滤纤维膜,研究表明:聚合物浓度对远红外发射率无影响(均约为67%);当聚合物PAN浓度为15wt%时,获得的PAN-15纤维膜过滤性能最佳。其次,调控远红外颗粒(FIPs)含量使PAN纤维膜的远红外发射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研究表明:远红外含量为6wt%时,获得的PAN/FIPs-6纤维膜的过滤效率和远红外发射率最佳。再次,建立了远红外发射率与压阻稳定性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粗糙度可提高材料的远红外发射率,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纤维堆积结构以及纳米颗粒形成的多级粗糙结构对远红外发射率贡献值高达16.4%;远红外线与水分子产生的共振效应增加水分子的自由度,减少纤维膜内水含量,提高纤维膜压阻稳定性,当远红外颗粒含量由0wt%增加至6wt%时,纤维膜在85%湿度环境下压阻上升值由20.4%降至8.9%。除此之外,基于聚合物浓度以及远红外颗粒含量调控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增加纤维堆积密度的过程中,构建了孔径与压阻稳定性的平衡关系,得到纤维膜最佳孔径为2.1μm,最高远红外发射率为90.8%;在最佳孔径的基础上,制备了高效(H14级,99.998%)低阻(79.5Pa)且压阻稳定性(压阻上升值仅为6.0%)良好的空气过滤纤维膜,该纤维膜压阻稳定性较普通熔喷材料压阻稳定性有较大提升(压阻上升值为26.8%),用于雾霾环境加载测试25h后,过滤效率及空气阻力基本维持稳定不变。这为高湿条件下空气阻力稳定的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鲍江东[4](2018)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形势严峻。从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分析,我国近年来作业场所职业健康10万人死亡率达到8.3人左右,相比较国际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出色的职业健康的10万人死亡率相差很大;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内容上分析,我国的工作量、工作时间等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没有体现;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度上分析,我国在心理健康、社会责任、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化;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绩效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导致了由于以人为本的关注较少、职业伦理缺失、社会责任担当不够、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等结果造成的可持续发展失衡。基于此,全面评价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促进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有益处,也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为主题,以PDCA理论、职业卫生伦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因素(工作紧张的视角)、事故致因理论、毒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的OHSAS18001整体运行状况,构建出一套相对科学的标准化体系组合评价方法,初步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区间估计模型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然后运用改进的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的组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我国鄂西南某铁矿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展望。本文主要由四大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含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本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动态;进而提出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本文的框架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本文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章是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概念、理论出发点及对本文的启示。第三章从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框架入手,并介绍了我国的公共健康与环境、人口、经济与社会等现状及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解读。第四章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述、和我国管理体系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三个角度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绩效最好的瑞典、德国、澳大利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管理体系定性比较研究状况。第三部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五、六共两章内容。其中,第五章主要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方法。首先在职业健康安全评价原则、评价思路、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指标体系,借助于区间估计模型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以保证所有的指标对评价的贡献足够大;其次有针对性的对本研究选择了合适的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组合评价方法。第六章在介绍我国鄂西南某矿概况和数据收集及处理分析基础上,运用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对我国鄂西南某矿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了研究结论。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总结部分,体现在第七章内容。第七章根据其研究结论从政府监管、职业伦理、社会责任、风险管理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五个角度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建议,展望了未来的三个研究方向。本研究在充分考虑国内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可能的创新点包括:第一,理论上可能的创新。笔者在梳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献时,发现更多的国内相关文献局限于事故致因理论、职业卫生理论,而本研究是站在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上,自然要更多的要参考标准化体系的核心理念--PDCA理论,世界卫生组织的伦理学、毒理学、心理学等视角的职业卫生伦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因素(工作紧张的视角)和毒理学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是对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的有益补充和拓展。第二,内容上可能的创新。本文以我国的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研究内容,在综合考虑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不仅参考了 OHSAS18001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参考了 IS0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新版)的最新内容、世界卫生组织的部分内容、国际劳工大会第105届会议(2016年)所提出的《体面劳动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部分内容,这无疑对以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在内容上广度和深度上的创新。第三,方法上可能的创新。在初步建立评价指标后,对指标体系中的弱指标和贡献不大的指标采用区间估计模型进行筛选,得到了较为可靠的强指标和贡献较大的指标,这为进行科学评价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二元语义信息的组合评价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真实性,这种组合方法的使用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上的趋势,也极大的丰富了方法论的内容。虽然本研究有所创新,但结合笔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其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局限性,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究:第一,从评价内容上分析之一,我国对OHSAS18001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覆盖面较小,鲜有涉及到女性工作所占比例、怀孕期女性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同时,国内对相关方管理的内容也多带有片面性,特别是雇主们对相关方的关注点是供应商和客户,忽略了居民、社区、政府部门等。第二,从评价内容上分析之二,我国对OHSAS18001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IS031000风险管理标准相关的内容,但事实上,国际上已经把IS031000风险相关的内容融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了,如在新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1条款中,明确规定了“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不仅要求企业要识别4.1条款“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2条款“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8.1条款“运行策划与控制”,还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新版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条款结合起来,当然其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第三,从评价方法上分析,鉴于改进AHP模型和二元语义信息的半定性和半定量处理方法的局限,有学者提出采用特征化分析方法对职业健康风险中的粉尘、噪声和热环境进行指标量化处理,这种定量处理职业健康风险的方法比定性分析方法更容易让人信服,因此,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可以考虑将这种特征化分析方法融入到改进的AHP模型和二元语义信息中。

宋志宇[5](2017)在《超声微波辅助萃取与冷冻预浓缩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MAE)作为一种高效的萃取技术,已在天然产物萃取和食品药品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静态微波萃取模式,超声微波辅助萃取(ultrasonic/microwave asstited extraction,UMAE)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因为超声加快了目标化合物的传质速度,降低了热不稳定化合物因长时间微波照射而引起的降解。在已发表的关于超声微波辅助萃取的研究中,萃取剂一般采用水或者传统的有机溶剂,本文引入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对植物样品进行预处理,使得提取出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更为丰富,精油得率更高。环境中VOC主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进行检测,VOC直接进入仪器会出现信号响应不高,质谱分辨率差,仪器受样品湿度影响大等问题,通过三级冷阱技术净化和浓缩样品,使得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本文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了一种以DES为基础的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deep eutectic solvent-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DES-MASD)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精油的方法。对萃取过程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对八角茴香进行挥发性精油的提取,DES-MASD的精油得率为5.3%,MASD的精油得率为3.0%,两者结果有着明显差别。精油组分的分析,DES-MASD能得到较MASD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实验结果表明,DES-MASD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精油的绿色前处理技术。2)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以DES为基础的超声微波协同-顶空固相微萃取(deep eutectic solvent-ultrasonic/microwave asstited steam distillation-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DES-UMASD-SPME)结合GC-MS的方法分析测定八角茴香中的挥发性精油成分。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该方法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将最优条件下得到的样品分析结果与DES-MASD进行了比较,DES-UMASD-SPME法使用更少的样品消耗更低的DES体积和更短的萃取时间。结果表明:DES-UMASD-SPME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实验方法,可以快速的对八角茴香进行提取和分析挥发性成分,消耗样品量少,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分析化学的需求。3)建立了一种三级冷阱技术参与的环境中VOC的富集与检测的方法。优化了大气预浓缩仪的三级冷阱的捕集温度,对TO15标气进行了一系列测试:绘制了标准曲线(0.5-10 nmol/mol)得到了目标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average relative response factor,ˉˉˉˉˉRRF),它们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4.47-28.12%之间;方法的精密度为2.81-18.68%;方法的检出限(method detection limit,MDL)为0.22-2.17 nmol/mol;通过中低两个水平浓度的加标,得到方法的回收率为72.51-113.67%。对某工厂的环境空气样进行了检测,得到结果有高浓度的N,N-二甲基乙酰胺存在。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三级冷阱前处理参与的环境中VOC的富集与检测方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方法,它的检测限低,灵敏度高,不消耗有机试剂没有污染,符合环境中VOC监测的需求,符合绿色分析化学的需求。

梁明月[6](2016)在《室内环境污染研究及预防控制措施》文中认为介绍了室内环境污染的种类、危害、来源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并通过跟踪试验找出室内环境污染物释放大致规律,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王鹏,梁本国,张燕,范宏伟[7](2008)在《环保花卉在家居环境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前家居环境渐趋恶化的根源主要是有害气体及螨类的危害。为了给人类提供健康的家居环境,使用具有环保功能的花卉进行水培或者组合盆栽装点和美化居室环境,是今后家居装饰发展和研究的方向之一。

金艳凤,钱立群[8](2005)在《室内环境质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杨克敌[9](2004)在《我国环境卫生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本文认为我国长期以来从事环境卫生实际工作的卫生防病机构、研究院校等,大多侧重于监测监督和实验室工作,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因此,现阶段环境卫生专业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多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开拓环境卫生工作新领域。

杨克敌[10](2004)在《我国环境卫生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

二、室内装潢、装饰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室内装潢、装饰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室内VOC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室内VOC的危害以及来源
    1.1 室内VOC释放造成的危害
    1.2 室内VOC的来源
2 室内VOC治理措施及选择
    2.1 室内VOC治理现状
    2.2 室内VOC治理的可行性控制措施
        2.2.1 源头控制
        2.2.2 通风稀释
        2.2.3 室内空气净化
3 结语

(2)纳米纤维为载体纳米二氧化钛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甲醛的概述
        1.2.1 甲醛的来源
        1.2.2 甲醛物化性质及危害
        1.2.3 甲醛的测定方法
        1.2.4 甲醛去除的研究与进展
    1.3 二氧化钛简介
        1.3.1 二氧化钛的性质
        1.3.2 二氧化钛催化剂制备方法
        1.3.3 光催化反应发展
        1.3.4 影响光催化反应的因素
        1.3.5 光催化的应用
        1.3.6 TiO_2光催化剂载体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目的及意义
        1.4.2 内容
    1.5 本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2.2.4 甲醛含量的测定
        2.2.5 TiO_2光催化降解甲醛机理
        2.2.6 甲醛降解率的计算
    2.3 结果分析
        2.3.1 样品XRD分析
        2.3.2 反应温度对TiO_2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2.3.3 反应时间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3.4 pH值对TiO_2光催化降解甲醛的影响
        2.3.5 不同波长的照射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2.3.6 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甲醛降解率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PAN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3.2.2 纤维预处理
        3.2.3 PAN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
        3.2.4 增重率的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后纤维的热重分析
        3.3.2 二氧化钛负载量对降解甲醛效果的影响
        3.3.3 纤维浸泡时间,温度对甲醛降解效率影响
        3.3.5 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3.3.6 未处理纤维、TiO_2催化剂及负载催化剂对甲醛浓度变化的对比
        3.3.7 两种不同的催化剂在不同光强下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3.3.8 负载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AN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醛降解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纤维的预处理
        4.2.3 PAN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剂的制备
        4.2.4 PAN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分散液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粘结剂的用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4.3.2 负载层数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4.3.3 不同的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4.3.4 搓洗次数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
        4.3.5 两种负载催化剂使用次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4.3.6 TiO_2催化剂,PAN纳米纤维负载二氧化钛催化剂,PAN纳米纤维/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剂对甲醛催化效果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或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高湿条件下远红外增强型稳定低压阻空气过滤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雾霾污染
    1.2 空气过滤技术
    1.3 纤维空气过滤材料
    1.4 静电纺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PAN/FIPs纤维膜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PAN/FIPs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AN/FIPs纤维膜结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聚合物浓度对PAN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3 FIPs含量对PAN/FIPs纤维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稳定低压阻PAN/FIPs-6纤维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克重的PAN/FIPs-6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3 空气流速对PAN/FIPs-6纤维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4.4 PAN/FIPs-6纤维膜远红外发射率及过滤性能的稳定性
    4.5 PAN/FIPs-6纤维膜综合性能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列表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相关文献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相关文献
        三、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绩效相关文献
        四、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
        四、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绩效
        五、标准的符合性
        六、运行的有效性
        七、组织的适宜性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PDCA理论
        二、职业卫生伦理学理论
        三、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因素(工作紧张的视角)
        四、其他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框架及现状
    第一节 我国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框架
        一、范围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三、总要求
        四、一般要求
        五、方针
        六、策划
        七、实施和运行
        八、检验和纠正措施
    第二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标准解读
        一、公共健康与环境及标准解读
        二、人口、经济与社会及标准解读
        三、一个综合启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瑞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德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德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德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德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澳大利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一、澳大利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澳大利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 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二、中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比较
        三、国际标准化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节 一个综合比较结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方法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我国OHSAS18001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选择
        一、改进的AHP模型
        二、二元语义信息模型
        三、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组合方法的应用步骤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以鄂西南某矿为例
    第一节 鄂西南某铁矿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二、可持续发展概况
    第二节 、数据收集及处理
        一、数据来源
        二、问卷设计原则
    第三节 、数据分析
        一、问卷数据的可靠性
        二、专家基本情况分析
    第四节 、基于改进AHP和二元语义信息的鄂西南某矿评价
        一、筛选后的指标体系
        二、基于改进AHP筛选后的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三、基于改进AHP和2-TLI的筛选后的指标体系计算
        四、基于改进AHP和2-TLI的鄂西南某矿评价结果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二、构建职业伦理框架
        三、落实社会责任担当
        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五、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节 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发展的研究展望
        一、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未来研究方向
        二、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未来研究方向
        三、多体系整合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节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后记

(5)超声微波辅助萃取与冷冻预浓缩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微波萃取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1.2.1 微波技术的简介
        1.2.2 微波萃取的原理和特点
        1.2.3 不同的微波萃取技术及应用
        1.2.3.1 PMAE
        1.2.3.2 VMAE
        1.2.3.3 SFME
        1.2.3.4 DMAE
        1.2.3.5 UMAE
    1.3 UMAE的影响因素
        1.3.1 萃取溶剂
        1.3.2 萃取温度
        1.3.3 萃取时间
        1.3.4 超声功率和微波功率
    1.4 环境中VOC的分析检测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精油GC-MS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低共熔试剂的制备
        2.2.3 样品处理
        2.2.3.1 DES-MASD
        2.2.3.2 空白对照
        2.2.4 仪器条件
        2.2.4.1 色谱条件
        2.2.4.2 质谱条件
        2.2.5 定性和定量分析
        2.2.6 方法精密度
    2.3 结果与讨论
        2.3.1 DES的选择
        2.3.2 样品浸泡时间的优化
        2.3.3 料液比的优化
        2.3.4 预处理阶段的优化
        2.3.5 蒸馏时间的优化
        2.3.6 八角茴香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2.3.7 方法精密度
    2.4 结论
第三章 基于低共熔溶剂的超声微波辅助水蒸汽蒸馏结合顶空SPME萃取快速检测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设备
        3.2.2 DES的制备
        3.2.3 样品处理
        3.2.4 仪器条件
        3.2.4.1 色谱条件
        3.2.4.2 质谱条件
        3.2.4.3 定性和定量分析
        3.2.4.4 方法精密度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ES溶液含水量
        3.3.2 料液比的优化
        3.3.3 预处理阶段的优化
        3.3.4 超声功率的优化
        3.3.5 萃取时间
        3.3.6 方法精密度
        3.3.7 八角茴香挥发性精油成分分析
        3.3.8 不同方法间的比较
    3.4 结论
第四章 冷冻预浓缩参与的环境中VOC的富集与检测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设备
        4.2.2 标气的配置
        4.2.3 采样与分析
        4.2.3.1 采样
        4.2.3.2 三级冷阱预处理参数
        4.2.3.3 GC-MS分析
        4.2.3.4 定性定量方法
        4.2.3.5 方法学评价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大气预浓缩仪的参数优化
        4.3.1.1 阱1捕集温度的优化
        4.3.1.2 阱2捕集温度的优化
        4.3.1.3 阱3捕集温度的优化
        4.3.2 TO15标气的定性结果
        4.3.3 TO15标气的标准曲线
        4.3.4 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4.3.5 实际样品测定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室内环境污染研究及预防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内环境污染危害和来源
    1.1 甲醛
    1.2 苯、甲苯、二甲苯
    1.3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1.4 氡
    1.5 氨
2 检测方法和限值
    2.1 检测方法
    2.2 限值
3 污染物释放规律试验
4 预防控制措施
    4.1 从源头上根治-控制建筑装修材料
    4.2 通风换气
    4.3 空气净化-物理吸附和植物吸收
    4.4 空气检测和治理
5 结语

(10)我国环境卫生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环境卫生专业范围及研究动态
2 国内环境卫生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当前我国环境卫生专业的重要任务
    3.1 重视环境因素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关系的研究
    3.2 加强对环境污染物在低剂量、长时间作用下的健康效应研究
    3.3 加强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揭示敏感人群的生物遗传学本质
    3.4 重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健康效应的研究
    3.5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3.6 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4 改进我国环境卫生专业现状的对策
    4.1 加强各部门、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
    4.2 扭转重监测监督、轻健康效应研究的局面
    4.3 政府各主管部门应重视环境与健康研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4.4 提高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四、室内装潢、装饰污染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室内VOC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探讨[J]. 于娇,张素欣,王睿宇,段秋志,王晓凤. 化工管理, 2019(16)
  • [2]纳米纤维为载体纳米二氧化钛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D]. 刘灵娜.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高湿条件下远红外增强型稳定低压阻空气过滤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华婷. 东华大学, 2018(01)
  • [4]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D]. 鲍江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5]超声微波辅助萃取与冷冻预浓缩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宋志宇.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4)
  • [6]室内环境污染研究及预防控制措施[J]. 梁明月. 化学工程师, 2016(10)
  • [7]环保花卉在家居环境中的应用[J]. 王鹏,梁本国,张燕,范宏伟.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 [8]室内环境质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金艳凤,钱立群.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5(02)
  • [9]我国环境卫生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杨克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21)
  • [10]我国环境卫生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杨克敌.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01)

标签:;  ;  ;  ;  ;  

室内装修和装修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