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提高 NT 性能的看法

我对提高 NT 性能的看法

一、提升NT性能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陈瑾[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建筑物的室内利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同时将原有室内空气排出室外,在送风和排风的过程中,利用专用设备进行过滤、消毒、杀菌、增氧、预热。通过现代不断产生的新风流动使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的同时也降低了室外雾霾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室内装修缓释有害气体对密闭室内空间中人体的危害。然而现有新风系统主要在新风量等参数上有要求,而室内空气质量的数据采集、送风设备集成控制、设备节能降耗等方面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研究目前新风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总体框架及设计方案。具体研究并对新风监控系统设计中的中央控制器芯片、节点传感器与控制模块、传输网络模块进行选型。根据设计控制系统的实际需求分析,确定采用STM32单片机为中央控制器为核心、以七合一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为数据采集、基于ESP-WROOM-02D的无线与MJ-Ethernet01有线智能监控网络系统。本文设计出基于物联网控制下的新风系统,包括硬件的控制器电路、网络通讯电路、传感器采集及输出控制硬件电路以及配套的软件控制设计,在一个以STM32为控制核心的物联网控制平台上提高多点数据采集分析能力,集成化控制模式增强新风系统工作能效的同时大量降低能耗,并保持新风系统原有的舒适及各项功能,同时在远程云监控功能和手机实时人机交互功能方面也有相应开发应用。

彭巍[2](2021)在《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汽车保有量大幅度提升,汽车产能也在中外资本的扩张下,急剧累积。总产能大于总需求,是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外资汽车品牌通过中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赢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获得高额的利润。以长安福特为例,搭着中国汽车消费的顺风车,也曾取得骄人的销售业绩,其2016年全年总销量达到96万辆。但随着国产自主品牌的性价比提升,外资高端品牌入门级产品价格的下移,我国消费者的汽车需求也在发生两级分化,高收入群体更多倾向于BBA等豪华品牌,而中低收入消费群体更多转向配置丰富的国产品牌,这对于长安福特这类以大众消费为宗旨的外资品牌带来严重的挤压效应。为了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尽管长安福特也在不断推出新车型以丰富其产品线,并期望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延续其作为外资品牌的销售优势和市场份额,但长安福特的明星产品福克斯并没有延续销售奇迹,其2018年10月上市的第四代福克斯销量由鼎盛时的25万辆/年已经跌至2019年的5万辆/年。本文以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的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现有国内外新车型、新技术条件、新消费环境下的汽车营销策略研究进行了归纳,并概述了国内外营销的基本理论及分析工具。其次,本文对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项目情况、营销历史进行了介绍,将营销理论与汽车企业营销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该车型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产品更新缓慢、价格弹性缺乏竞争力、网点布局不合理,经销商盈利能力变差、品牌形象固化定位狭窄、品牌宣传不足等。再次,针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出现的问题,本文运用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巴斯扩散模型等工具,对该车型的宏观和微观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的结果,利用STP战略和4P营销理论,对第四代福克斯现有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及策略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策略优化的研究,帮助长安福特优化改善营销策略,最终提升销量。

母彬立[3](2021)在《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将主要采用B/S结构进行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的研究,基于互联网实现扩报装业务信息的发布与共享,方便客户可直接通过互联网提交扩报装业务资料,了解业务扩报装进程,有效提高供电公司扩报装业务效率。本文基于软件工程思想对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的研究主要分为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实现三个阶段。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通过对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理现状,以及业务报装流程的分析与调研,设计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的用电申请、现场勘查、审核批复、委托设计施工给管理、中间检查管理、竣工验收管理、合同管理功能用例,了解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并从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三个方面,分析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在系统设计阶段,采用B/S三层架构进行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在展示层采用Extjs框架对展现层的各类元素进行整体规划与管理,采用Javascript/Ajax实现展示层各类元素间交互,采用Anychart展示网页页面图表内容,采用Jasperireport展现网页端报表内容;在业务处理层,采用Java的Servlet及其扩展技术,接收用户的CAG接口服务请求与响应,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在数据持久层,采用Oralce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内数据进行存储,并使用Hibernate、Spring技术,和资源缓存池机制法,规划与管理对Oracle数据库的大量并发访问。在系统开发阶段,利用当前主流的开发技术,结合百度地图等免费地图资源服务,对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主要开发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中用电申请、现场勘查管理、审核批复、委托设计施工管理、中间检查管理、竣工验收管理、合同管理等具体功能,规划设计系统中内的用户角色及其权限,采用工作流引擎推动业务扩展管理业务流转,实现系统多维度的监控,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目前本文设计的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已开始试运行,试运行的结果表明设计与开发的系统能满足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理功能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系统对提升业务拓展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达到了系统设计目标,对于其它地区电力业务扩展系统改造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祖任重[4](2020)在《基于集成学习的企业失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无数的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良企业会做出违法失信的行为,这些行为损害到消费者,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因此企业信用识别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对搜集到的数据先进行数据预处理,随后进入模型拟合部分。第一阶段是使用四个常见的基础模型进行建模,随后对这四个基础模型进行stacking集成,经过对比,集成后的stacking模型效果更好。第二阶段是使用集成学习中常见的XGBoost模型,LightGBM模型,RandomForest模型和GBDT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四个单一集成学习模型的效果表现不错。接着在四个单一集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stacking集成,得出的新模型整体效果反而下降,因此尝试别的策略。第三阶段以上述四个单一集成学习模型为基础,分别构建同质随机扰动集成模型,相较于单一集成模型,同质随机扰动集成模型效果有所提升。第四阶段是模型融合阶段,使用最大信息系数挑选出差异性较大的模型,进行简单加权平均融合,将若干融合模型进行对比,挑选出表现最好的模型作为本文最终模型。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利用现有数据,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坏账率场景中,体现模型的实用价值。

郑文杰[5](2020)在《地黄本草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本草以及其他文献中地黄相关知识的梳理,总结地黄在本草中的应用演变,以及地黄作为中药以外的存在形式及特色。为现代地黄药性的实验研究、地黄临床应用、地黄栽培以及地黄的文化研究等提供参考和借鉴。对于地黄的本草文献知识,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地黄理论及医疗实践的变化,总结演变规律。对于地黄的文化知识,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梳理该阶段的文化背景,总结地黄不同的存在形式和变化,分析地黄文化出现的缘由。通过研究得出,地黄的炮制品名的古今叫法有差异,同时存在多个异名。地黄药性理论的嬗变能体现整个药性理论的构建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系统。地黄的临床应用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大,为了降低地黄的寒性,出现了生地黄到熟地黄的转变。地黄的道地产区随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更,最终怀地黄成为道地药材。明清时期,在怀商们的推动下,地黄的贸易日渐繁盛。地黄作为贡品的研究能为地黄道地性以及地黄贸易提供借鉴。地黄并非只作为药材出现,还能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被历代诗人写入诗歌中。作为植物的地黄,可以作为食材,可以作为染料;可以化作饰品出现在服饰中;可以用作祛毒除疫的工具。时至今日,以“六味地黄丸”的存在形式被大众所熟知。

王忠儒[6](2020)在《自动化的系统网络安全脆弱性主动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网络安全脆弱性分析检测是发现系统内在安全缺陷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涵盖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发布等各个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地实施网络安全脆弱性检测,已成为领域新的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社会与经济价值。本文提出了自动化的网络安全脆弱性检测技术,利用遗传算法、免疫理论、组合核函数计算等方法,实现了自动化的漏洞挖掘、漏洞利用、风险评估和渗透测试,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构建了原型系统将研究理论工程化实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自动化的漏洞挖掘方法。提出基于方向感知的模糊测试方法AFLPro和动静态分析相结合的逆符号执行方法Anti-Driller。AFLPro聚焦基于基本块聚合的种子选择策略,通过控制流信息实现基本代码块权重的计算,并在种子适应度模型的指引下进行种子选择,通过种子能量调度策略,加强对种子变异的引导。Anti-Driller构建系统控制流图,获取控制流走向,通过动态符号执行方法对执行路径进行约束求解与选择,保证单次只对一条执行路径进行分析,并在下一步进行模糊测试时可以绕过某些不关注的函数体,最后在每次选定的执行路径上进行模糊测试,以探测该路径上是否可能存在系统脆弱性,减缓“路径爆炸”问题。第二,自动化的漏洞利用方法。提出了一套自动化利用框架AutoE,五种系统脆弱性利用方法IPOV、AutoJS、AutoROP、AutoBase64、AutoXOR和一套自动化调度算法AutoS。AutoE将系统脆弱性利用的多种方法进行了融合,实现了对多种漏洞类型自适应匹配与调用,能够将脆弱性崩溃输入是否可利用进行自动评估。五种脆弱性利用方法中,最简化的脆弱性利用程序IPOV通过在返回地址直接填充shellcode实现脆弱性利用;面对随机地址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JS自动在返回地址后放置shellcode,并使用任意一个指令为“JMP ESP”的地址覆盖返回地址,引导控制流自动执行shellcode;面向栈保护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ROP利用了面向返回的编程技术,通过程序内部的执行指令构建控制流回路实现脆弱性利用;面向Base64编码保护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Base64对Base64编码、转编、加密过的程序指令,寻找崩溃输入进行替换并获得指针寄存器Eip的地址,随后对shellcode进行编码操作,使之在程序中能够进行解码,并最终可在栈上执行;面向异或编码保护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XOR对异或操作过的程序指令,寻找崩溃输入进行替换并获得指针寄存器Eip的地址,随后对shellcode进行编码操作,使之在程序中能够进行解码,并最终可在栈上执行。AutoS辅助提升系统脆弱性挖掘、利用、分析的有效性。第三,自动化的风险评估方法。基于人工免疫的思想,将系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模糊分数阶常微分方程的系统静态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压缩算子原理,研究了在平方可积方程空间中解的唯一性,提出了第二类解。利用线性Fredholm积分方程的微分型分段泰勒级数展开法得到近似解的表达式,并进行收敛和误差估计。给出了基于时间序列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网络攻击检测过程、抗体浓度计算方法和风险预测过程,定量计算整个网络和主机所面临的总体风险以及某种攻击的风险。第四,自动化的渗透测试方法。提出了基于PE头文件的攻击流量选择和分类PE-Classifier和基于组合核函数的目标系统拟合度分析CKF-AI。通过将攻击流量收集并特征分类,对目标网络进行拟合度计算,然后将特征适用性拟合度最高的攻击流量在目标网络上回放的方式实现自动化渗透测试。PE-Classifier针对对海量攻击流量样本中的元数据,通过分布式计算平台进行数据抽取,基于随机森林的方法进行分类训练,提取攻击特征。CKF-AI构造了一类满足默瑟定理的、具有线性组合结构的组合核函数,能够对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进行拟合。通过组合核函数对目标系统进行分析,观察每一攻击步骤实施后的系统网络情况变化,和长期采集、训练的攻击流量适用环境进行拟合度分析,寻找最有效攻击流量进行回放,进而完成自动化渗透攻击检测。最后,介绍了自动化的系统网络安全脆弱性检测平台Sapiens。该平台具备自动化、智能化实施漏洞挖掘、漏洞利用、风险评估、渗透测试的能力,能够协助用户识别、评估和管理系统安全风险,帮助用户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应对风险和问题。文中对Sapiens进行了需求分析、体系结构、拓扑结构、自动化检测框架、业务逻辑和数据规范进行了描述。最后对平台产品化情况进行了展示。

何列松[7](2020)在《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协同制图是提高地图制图工作效率,快速更新地图产品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有效方法。目前,CSCW领域单独研究文本、图像编辑、图形设计方面协同工作相对较多,地图(同时包含大量图形、图像、文本、OLE等)协同编辑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DBMS或者DFS研究普通关系型事务相对较多,而针对包含复杂关系的空间数据编辑事务相对较少;协同制图中前台用户交互编辑地图研究相对较多,而后台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步地永久写入更新前台编辑成果的研究相对较少。面向协同制图研究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解决协同制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前台地图交互编辑与后台地理信息更新保持数据一致性,提高多用户协同制图交互界面的协调同步性,平衡兼顾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生产更新的效率和成果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协同制图中目前存在的地图编辑事务执行和处理效率不高、地图编辑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多客户端集中协同制图时地图协同同步显示难等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协同制图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ELT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2.介绍了协同制图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了MELT相关的概念;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归纳了目前协同制图中还存在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和开展研究的难点。3.设计了MELT模型,它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模拟协同制图MET,分别提出了基于虚拟内存和普通内存如何管理和操作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数据的方法,说明了基于地图文档代理MET的原理,设计了事务列表管理协同制图MET,而后详细介绍了设计的地图文档模型详细结构。针对一类特殊制图对象OLE进行扩展建模,以支持对OLE对象的事务操作模拟。4.研究了基于单列表和双列表的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设计了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提出相交并发事务处理方法,阐述了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和用户长事务的内涵,研究了GRCP自动方法,设计实现了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的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技术。5.构建了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CoMapping系统,开发了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软件模块,构建了地图要素编辑功能框架,实验解决了几类典型GRCP的地图编辑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量大小的地图数据,对基于地图文档模拟的MELT模型进行了事务管理能力测试、事务并发处理实验和基于协同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协同显示实验,验证了MELT模型对协同制图机制的支持和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的解决效果。在本论文最后总结中归纳了以下创新点:(1)基于虚拟内存的动态单备份和基于磁盘和内存存储的静态多备份的地图文档模型改进了传统MELT模型,通过地图文档状态备份和变化数据存储管理,成功模拟了数据库MET,克服了DBMS中GIS长事务执行时间长、DDL操作受限等缺点,提高了MET执行效率和MET管理能力。(2)设计了协同制图事务三元组模型,建立了MELT并发处理规则,实现了基于协同制图MELT优化、合并、丢弃等并发处理方法,支持协同制图事务串行化处理,维护了事MELT的ACID特性,确保了地图编辑成果数据的一致性。(3)设计实现了以双线道路交叉口处理、注记压盖同色线划和填充点符的地图图形关系自动处理方法,这些处理不增加地图文档数据量且不影响地图编辑其他流程,不仅显着减少了编辑事务数量和用户编辑工作量,还显着降低了MELT前后地图文档状态变化数据量。(4)采用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通过将Drawpile改进的CoMapping实验系统,实现了多用户协同制图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机制,显着提升了协同制图视图显示的同步协调性。

王加豪[8](2018)在《大黄蛰虫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中低危肺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大黄蛰虫丸联合西医抗凝疗法辅助治疗证属瘀血阻滞型中低危肺栓塞的中医证候变化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等的改变情况,探讨其发挥作用的中西医理论根据,评价大黄蛰虫丸用于中低危肺栓塞瘀血阻滞证患者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PE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以低分子肝素钙序贯华法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辅助治疗,并于治疗第1、2、4、8、12周后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D-D聚体、FIB、NT-ProBNP、ctnI、APTT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实验室结果无明显变化;2周后中医证候、NT-proBNP、ctnI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周后中医证候、D-D聚体、APTT、纤维蛋白原、NT-proBNP、ctnI治疗组与对照组较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变化较明显(P<0,05),优于对照组;8周后及12周后各指标两组较前无明显变化,两组间结果亦无明显差异。而出血风险方面:治疗组出血0%,对照组出血率38.5%,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蛰虫丸联合常规西医抗凝疗法治疗瘀血型中低危肺栓塞虽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较单纯西医抗凝疗法起效更快,且其能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郑彬[9](2014)在《基于.NET的游戏客户关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或简称CRM),是指企业用CRM技术来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场合下,CRM可以是一个管理学术语,也可以是一个软件系统,通常所指的CRM,指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应等流程的软件系统。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在我国,日益激烈网络游戏的市场竞争,迫使这个新兴产业的运营商要去考虑如何吸引更多优质玩家,游戏客户关系系统的实现变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来自于一家国内知名的游戏研发和运营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由于游戏业务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在业务需求上有别与传统的CRM系统,“以客户为核心,以表单为驱动”是该系统的核心理念。本文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个游戏业务相关的CRM系统,主要利用微软ASP.NET技术和MS-SQL Server数据库,采用目前成熟的三层架构模式。以下按照章节顺序介绍本课题的主体结构。本课题首先介绍了系统的项目背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类型的CRM系统,并概括了CRM系统对于企业的意义。接下来分别介绍了各个模块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以及三层架构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并提出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方案,结合设计图阐述若干设计要点。并以七个关键功能模块为例,介绍了系统各模块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提出总结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该CRM系统基于微软的.NET平台,采用B/S架构,简化了客户端的开发和配置,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在系统实现上,系统采取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思路,从画面呈现,到权限控制,大量的业务逻辑,都通过借助于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来实现。

陶双双[10](2013)在《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及其成本控制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电器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且品种不断增多;同时,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力度逐渐加大。因此,企业回收与再利用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已是迫在眉睫。另外,对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还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和形象以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然而,大部分电子电器企业在实施回收与再利用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过程中,主要是局限于一种再利用方式。这虽然能够对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进行再利用,但却不能对其进行充分与系统性的再利用以及提高资源再利用率的幅度较小。因此,针对此种情况,本研究从企业联合角度出发,对多种再利用方式集成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成本控制模型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给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并对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及其再利用物流网络的概念,并介绍了再利用物流网络的相关理论以及物流网络优化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的特征,提出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的运作模式以及描述了其运作流程和系统功能等。同时,分析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结构要素,构建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框架,以及针对各收集点的回收产品数量及质量的不确定性,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一个多产品、单周期、有能力限制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成本控制模型。然后,通过算例仿真以及采用IBMILOGCPLEX软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对该模型的不确定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为电子电器企业选择最优物流网络节点,并使得各电子电器企业的固定成本、各节点间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运输成本和各节点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处理成本达到总体最低,从而提高企业对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提升NT性能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升NT性能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新风监控系统现状
    1.3 文本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 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总体框架
    2.1 需求分析
    2.2 整体结构设计
    2.3 选型方案
        2.3.1 中央控制器芯片的选择
        2.3.2 节点传感器与输出控制模块的选择
        2.3.3 传输网络模块的选择
    2.4 设计总体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控制器电路设计
        3.1.1 中央控制器模块
        3.1.2 节点模块
    3.2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3.2.1 有线网络模块
        3.2.2 无线网络模块
    3.3 传感器采集及输出控制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系统开发环境及搭建流程
        4.1.1 中央控制器软件开发环境及搭建
        4.1.2 节点模块软件开发环境及搭建
    4.2 网络通讯的软件设计
        4.2.1 有线网络通讯
        4.2.2 无线网络通讯
    4.3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3.1 中央控制器软件设计
        4.3.2 服务器数据库设计
    4.4 传感器采集及输出控制软件设计
        4.4.1 传感器节点的软件设计
        4.4.2 输出控制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的调试
    5.1 系统功能测试
    5.2 主机性能测试
        5.2.1 中央控制系统功能测试
        5.2.2 节点数据采集及输出功能调试
        5.2.3 网络系统通讯功能调试
    5.3 系统的总体性能测试及故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的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2)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2.2.1 市场营销理论
        2.2.2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3 关系营销理论
        2.2.4 服务营销理论
        2.2.5 产品周期理论
        2.2.6 STP营销理论
第3章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现状及问题
    3.1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项目简介
    3.2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现状
        3.2.1 福克斯车型国内外营销历史回顾
        3.2.2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自中国上市以来营销现状
    3.3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产品更新缓慢
        3.3.2 价格弹性缺乏竞争力
        3.3.3 销售网点布局不合理,经销商盈利能力变差
        3.3.4 福克斯的原有品牌形象固化,第四代福克斯定位狭窄
        3.3.5 对福克斯品牌宣传不足
第4章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技术环境
        4.1.4 人口、自然和文化环境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竞争分析
        4.2.2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4.2.3 市场需求分析
    4.3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的SWOT分析
第5章 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5.1 第四代福克斯的STP战略
        5.1.1 第四代福克斯现有STP战略
        5.1.2 第四代福克斯STP战略优化调整
    5.2 第四代福克斯产品策略
        5.2.1 产品定位策略
        5.2.2 产品竞争力打造策略
        5.2.3 产品线和迭代策略
        5.2.4 第四代福克斯的智能网联化特色
        5.2.5 第四代福克斯产品策略改进
    5.3 第四代福克斯价格策略
        5.3.1 第四代福克斯定价策略
        5.3.2 第四代福克斯价格策略改进
    5.4 第四代福克斯渠道策略
        5.4.1 线下线上的渠道策略
        5.4.2 第四代福克斯渠道策略改进
    5.5 第四代福克斯推广策略
        5.5.1 常规推广策略
        5.5.2 双线推广策略
        5.5.3 数字营销与新媒体推广策略
        5.5.4 第四代福克斯推广策略改进
    5.6 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条件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形式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业务描述
    2.2 业扩报装流程分析
        2.2.1 低压居民新装业务分析
        2.2.2 低压非居民新装业务分析
        2.2.3 高压业扩报装业务分析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1 用电申请功能需求分析
        2.3.2 现场勘查功能需求分析
        2.3.3 审核批复功能需求分析
        2.3.4 委托设计施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2.3.5 中间检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2.3.6 竣工验收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2.3.7 合同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总体结构设计
        3.2.2 技术方案设计
        3.2.3 网络拓扑构建
    3.3 系统软硬件环境设计
        3.3.1 硬件环境
        3.3.2 软件环境
    3.4 系统关键功能设计
        3.4.1 用电申请功能设计
        3.4.2 现场勘查管理功能设计
        3.4.3 审核批复功能设计
        3.4.4 委托设计施工管理功能设计
        3.4.5 中间检查管理功能设计
        3.4.6 竣工验收管理功能设计
        3.4.7 合同管理功能设计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4.1 系统主界面
    4.2 业务处理功能实现界面
    4.3 信息展示功能实现界面
    4.4 应用交互功能实现界面
    4.5 系统短信功能实现界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应用验证
    5.1 系统功能测试
    5.2 系统性能测试
    5.3 系统安全性测试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集成学习的企业失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信用文献综述
        1.2.2 集成学习文献综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安排
    1.4 本章小节
2 理论基础
    2.1 基础算法模型
        2.1.1 逻辑斯蒂模型
        2.1.2 K近邻模型
        2.1.3 决策树模型
        2.1.4 朴素贝叶斯模型
    2.2 集成学习算法模型
        2.2.1 Boosting算法
        2.2.2 Bagging算法
        2.2.3 stacking算法
    2.3 本章小节
3 案例研究
    3.1 数据背景和简介
    3.2 数据预处理
        3.2.1 数据初步观察和处理
        3.2.2 缺失值处理
        3.2.3 异常值处理
    3.3 特征工程
        3.3.1 特征构建
        3.3.2 特征选择
    3.4 样本均衡处理
    3.5 模型拟合
        3.5.1 基础模型拟合
        3.5.2 集成算法模型拟合
        3.5.3 同质随机扰动集成模型拟合
        3.5.4 模型融合
    3.6 拓展应用
    3.7 本章小节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地黄本草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概述
    一、相关概念
        (一) 地黄
        (二) 本草和本草史
        (三) 文化和社会文化史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选题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地黄名义考
    一、地黄品名溯源
        (一) 干地黄
        (二) 生地黄
        (三) 熟地黄
        (四) 鲜地黄
        (五) 小结
    二、古籍文献中的地黄异名
        (一) 芑
        (二) 苄
        (三) 地髓
        (四) 还元大品
        (五) 牛奶子、狗奶子
        (六) 婆婆奶
        (七) 地锦、神锦
        (八) 土地黄、酒布袋
        (九) 山芥菜
        (十) 其他名称
        (十一) 小结
第三章 地黄药性嬗变考
    一、秦汉时期对地黄药性的认识
    二、魏晋隋唐时期对地黄药性认识的发展
    三、宋金元时期对地黄药性认识的深化
        (一) 地黄性味
        (二) 地黄归经
        (三) 地黄气味厚薄阴阳及升降浮沉
    四、明清时期对地黄药性认识的系统化
        (一) 生地黄性味
        (二) 熟地黄性味
        (三) 地黄归经
        (四) 地黄升降浮沉
    五、近现代对地黄药性认识的新方向
    六、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 生地黄
        (二) 熟地黄
    七、小结
第四章 地黄功效的梳理及临床应用
    一、秦汉时期
        (一) 功效梳理
        (二) 名方应用
    二、魏晋隋唐时期
        (一) 功效梳理
        (二) 名方应用
    三、宋金元时期
        (一) 功效梳理
        (二) 名方应用
        (三) 金元四大家对地黄的应用
    四、明清时期
        (一) 功效梳理
        (二) 明代温补派对地黄的应用
        (三) 明末清初温病学派对地黄的应用
    五、小结
第五章 地黄地道药材产区的变迁与地黄贸易
    一、地道地黄的本草史
        (一)明代以前地黄地道产区的变迁
        (二) 明以降怀庆演变为地黄地道产区
        (三) 变迁分析
    二、地黄的种植
        (一) 良田肥壤
        (二) 时令节气
        (三) 种植方法
    三、地黄的贸易与流通
        (一) 商品之地黄
        (二) 贡品之地黄
第六章 生活文化之地黄
    一、诗词中的地黄
        (一) 阐述地黄功效
        (二) 盛赞地黄味美
        (三) 借地黄悲悯生活
        (四) 田园生活之地黄
        (五) 诗词文化背景下的地黄解读
    二、生活中的地黄
        (一) 食物中的地黄
        (二) 染料中的地黄
        (三) 宫廷用度中的地黄
        (四) 地黄的民俗与神话
        (五) 地黄的对联与字帖
        (六) 地黄之“六味地黄丸”现象
第七章 讨论
    一、地黄之药性理论演变
    二、生熟地黄之功效发挥
    三、地黄之九蒸九晒
    四、地黄作为文化元素的存在缘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地黄四气五味的记载
    二、中国方志库中涉及地黄的相关内容(宋元明清民国时期)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6)自动化的系统网络安全脆弱性主动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介绍
        1.2.1 漏洞挖掘技术
        1.2.2 漏洞利用技术
        1.2.3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1.2.4 网络安全渗透测试
    1.3 研究内容
        1.3.1 自动化漏洞挖掘和漏洞利用
        1.3.2 自动化风险评估和渗透测试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自动化的系统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2.1 相关工作
    2.2 基于方向感知的模糊测试方法AFLPro
        2.2.1 AFLPro研究背景及动机
        2.2.2 AFLPro模型框架
        2.2.3 模糊测试的方向感知
    2.3 基于动静态分析的逆符号执行方法Anti-Driller
        2.3.1 Anti-Driller研究背景及动机
        2.3.2 Anti-Driller模型框架
    2.4 实验验证
        2.4.1 实验设置
        2.4.2 AFLPro实验数据分析
        2.4.3 Anti-Driller实验数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化的系统漏洞利用技术研究
    3.1 相关工作
    3.2 自动系统脆弱性利用技术
        3.2.1 最简化的脆弱性利用程序IPOV
        3.2.2 面向随机地址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JS
        3.2.3 面向栈保护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ROP
        3.2.4 面向Base64编码保护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Base64
        3.2.5 面向异或编码保护的脆弱性利用程序AutoXOR
    3.3 自动化系统脆弱性利用框架与调度系统
        3.3.1 自动化系统脆弱性利用框架AutoE
        3.3.2 自动化系统脆弱性利用调度AutoS
    3.4 实验验证
        3.4.1 实验设置
        3.4.2 AutoE实验数据分析
        3.4.3 AutoS实验数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免疫理论的自动化风险评估
    4.1 相关工作
    4.2 模糊分数阶常微分方程的构造
    4.3 基于免疫的网络安全检测模型和风险评估
        4.3.1 基于模糊分数阶常微分的风险检测模型
        4.3.2 网络安全实时风险评估
    4.4 实验分析
        4.4.1 实验设置
        4.4.2 实验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特征拟合度分析的自动化渗透测试
    5.1 相关工作
    5.2 基于PE头文件的攻击流量选择和分类PE-Classifier
        5.2.1 攻击流量分析与检测
        5.2.2 基于特征贡献度的评价方法
        5.2.3 特征选择和分类
    5.3 基于组合核函数的目标系统拟合度分析CKF-AI
        5.3.1 基于多层神经元的目标系统网络连接状态分析
        5.3.2 基于组合核函数的目标系统特性分析
        5.3.3 攻击流量和目标网络的拟合计算
    5.4 实验分析
        5.4.1 实验设置
        5.4.2 PE-Classifier实验数据分析
        5.4.3 CKF-AI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动化的系统网络安全脆弱性检测平台设计与实现
    6.1 平台概述
        6.1.1 需求分析
        6.1.2 体系结构
        6.1.3 拓扑结构
    6.2 平台实现
        6.2.1 自动化检测框架
        6.2.2 业务逻辑描述
        6.2.3 数据规范描述
    6.3 平台产品化展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总体解决方案
        1.3.1 总体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协同制图理论与方法
    2.1 协同制图概念
        2.1.1 协同制图的CSCW起源
        2.1.2 协同制图相关概念
    2.2 协同制图模型与方法
        2.2.1 长事务模型
        2.2.2 长事务并发控制方法
    2.3 地图制图协同工作机制
        2.3.1 工作组机制
        2.3.2 基于任务划分的协同制图工作流
    2.4 基于MELT的空间数据库更新机制
        2.4.1 基于C/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2.4.2 基于B/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2.5 协同制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5.1 基于空间数据的协同制图事务效率问题
        2.5.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度问题
        2.5.3 协同制图地图同步显示问题
        2.5.4 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
        2.5.5 研究难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ELT模型构建
    3.1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变化的MET存储模型
        3.1.1 虚拟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3.1.2 普通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3.1.3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备份与变化的MET模型
    3.2 地图文档模型定义
        3.2.1 基于虚拟内存的地图文档模型变量定义
        3.2.2 文档状态信息在虚拟内存中统一存储
        3.2.3 地图文档中MET三元组模型
        3.2.4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
    3.3 OLE对象的编辑事务支持
    3.4 基于MELT模型的I/O操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4.1 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
    4.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技术
        4.2.1 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
        4.2.2 相交事务并发处理方法
        4.2.3 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与用户长事务
    4.3 基于MELT的GRCP自动处理方法
        4.3.1 几种典型的GRCP问题
        4.3.2 GRCP模型及其扩展
        4.3.3 几种典型GRCP方法
        4.3.4 其他GRCP技术体制设计
    4.4 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示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实验
    5.1 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的构建
    5.2 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
    5.3 地图要素编辑
        5.3.1 地图要素编辑功能划分
        5.3.2 地图编辑处理功能模块架构
        5.3.3 地图要素编辑处理的工作流程
        5.3.4 地图要素编辑测试
    5.4 GRCP的地图编辑
        5.4.1 GRCP的地图编辑功能
        5.4.2 GRCP测试
    5.5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实验
        5.5.1 基于MELT模型的事务管理能力测试
        5.5.2 面向协同制图的MELT并发处理实验
        5.5.3 基于协同制图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应用前景与展望
        6.3.1 应用前景
        6.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大黄蛰虫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中低危肺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终止及退出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临床观察指标
        (四)安全性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比较
        (三)实验室指标变化
    四、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西医学对肺栓塞的认识
        (一)PE的病机病理
        (二)PE的诊断
        (三)PE的治疗
    二、正气亏虚,瘀血阻滞是PE的核心病机
        (一)古人对肺栓塞的病机认识
        (二)现代中医对肺栓塞的病机认识
    三、化瘀扶正是治疗瘀阻型PE的基本治法
    四、大黄蛰虫丸是辅助治疗肺栓塞的重要方剂
        (一)大黄蛰虫丸治疗PE的遣方依据
        (二)大黄蛰虫丸的现代研究进展
        (三)大黄蛰虫丸中药物分析
    五、研究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PE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基于.NET的游戏客户关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1.2 现有系统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ASP.NET技术介绍
        2.1.1 开发语言C#和IDE
        2.1.2 ASP.NET的优点
    2.2 MS SQL Server2008介绍
    2.3 Web Service概述
    2.4 XML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建设概述
        3.1.1 系统目标
        3.1.2 系统应用领域
        3.1.3 系统用户范围
    3.2 系统总体业务流程分析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1 客户管理
        3.3.2 问题提报与收集
        3.3.3 问题受理
        3.3.4 客户回访
        3.3.5 质检控制
        3.3.6 配置管理
    3.4 外围系统的接口分析
    3.5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3.6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设计思想和原则
    4.2 系统架构设计
        4.2.1 总体架构
        4.2.2 逻辑架构
        4.2.3 网络架构
    4.3 系统通信及接口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共通设计
        4.4.2 问题表设计
        4.4.3 自定义表单设计
        4.4.4 菜单、功能权限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1 功能模块概要设计
    5.2 问题反馈入口-客服站
        5.2.1 问题查询
        5.2.2 问题分类提报
        5.2.3 自助服务
    5.3 问题反馈入口-呼叫中心
        5.3.1 来电登记
        5.3.2 话务单据查询
        5.3.3 录音查询
    5.4 客户资料管理
        5.4.1 客户档案查询
        5.4.2 黑名单管理
    5.5 问题跟进管理
        5.5.1 综合查询
        5.5.2 内部提报
        5.5.3 咨询类问题跟进
        5.5.4 受理类问题跟进
        5.5.5 队列监控
    5.6 回访客户管理
        5.6.1 回访申请与审核
        5.6.2 回访单据查询
        5.6.3 回访跟进
    5.7 质检控制管理
        5.7.1 质检抽样配置与实现
        5.7.2 话务类单据质检
        5.7.3 质检记录查询
    5.8 系统参数配置
        5.8.1 接入项目配置
        5.8.2 业务、分类配置
        5.8.3 表单呈现配置
        5.8.4 重要操作日志查询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10)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及其成本控制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1 课题来源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研究现状
        1.3.2 再利用方式研究现状
        1.3.3 再利用物流网络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可能创新之处
        1.4.1 主要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主要研究内容
        1.4.4 可能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概念的界定
        2.1.2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概念的界定
    2.2 再利用物流网络相关理论
        2.2.1 再利用物流网络的类型和结构
        2.2.2 再利用物流网络的运作模式
        2.2.3 再利用物流网络设计的模式
        2.2.4 再利用物流网络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3 物流网络优化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及其结构分析
    3.1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的特征分析
    3.2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的运作模式
    3.3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的运作流程
    3.4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的系统功能
    3.5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结构要素
    3.6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结构框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成本控制模型设计
    4.1 模型假设
    4.2 符号说明
    4.3 模型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算例分析
    5.1 CPLEX软件介绍
    5.2 算例说明
    5.3 计算结果
    5.4 灵敏度分析
        5.4.1 回收产品数量的灵敏度分析
        5.4.2 回收产品质量的灵敏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提升NT性能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新风监控系统设计[D]. 陈瑾.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1)
  • [2]长安福特第四代福克斯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彭巍.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供电公司业务扩展管家系统设计与实现[D]. 母彬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集成学习的企业失信研究[D]. 祖任重.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5]地黄本草文化研究[D]. 郑文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自动化的系统网络安全脆弱性主动检测技术研究[D]. 王忠儒.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7]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D]. 何列松.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8]大黄蛰虫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中低危肺栓塞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加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基于.NET的游戏客户关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郑彬. 厦门大学, 2014(08)
  • [10]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再利用物流网络及其成本控制模型研究[D]. 陶双双. 华东交通大学, 2013(07)

标签:;  ;  ;  ;  

我对提高 NT 性能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