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价公告

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价公告

一、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公告(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春,罗进,陈军[1](2020)在《江苏建设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思考》文中认为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评估认定是对建设科技成果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实用性的科学评价,是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坚实基础。本文介绍了江苏在国家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建立建设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并分析推广成效。

王炳垚[2](2020)在《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发展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进行污染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的环保产业政策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政策的科学合理与否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政策视角下,对我国中央层面颁布的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收集并筛选出360份高度相关的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前人在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政策工具、产业价值链和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在对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归类的基础上,根据三维分析框架,对环保产业政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环保产业政策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不足;二是政策工具在产业价值链分布上不够合理;三是环保产业政策力度有待加强。基于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目标规划;二是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三是完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的实施细节;四是加强环保产业价值链中投资和消费的支持力度。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2019)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公共服务事项基本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川办发[2019]3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公共服务事项基本目录(2019年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在此目录基础上,组

张岩[4](2019)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1984-2017)》文中认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形成并积极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中央政府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决心在“十三五”期间打赢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作为污染防治的三大战役之一,水污染防治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水污染防治历程的一个缩影。因此,梳理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变迁脉络,反思水污染防治政策体系构建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政策演变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夺取“碧水”保卫战的胜利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综合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两种研究范式,构建水污染防治政策的综合分析框架,对1984-2017年以来的117项中央层面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进行量化分析。首先,从发文时间、政策类型、发文部门、政策主题四个方面进行政策文本的外部属性分析。接着,从政策工具的基本类型、多元主体、作用机制三个维度进行政策文本的内部语义挖掘。在全面呈现政策基本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对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为完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政策制定方面存在迟滞现象;政策的发文部门间协作程度偏低;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有待优化;政策工具的适用主体间关系失衡;在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方面,事中监督不足,事后问责乏力。本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在政策作用领域方面,未来政策应更多地着眼于促进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为水污染的事前预防提供技术支撑。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各机构或部门间应相互配合,提高政策的权威。在政策工具使用方面,应构建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模式,以实现整体最优的政策效果;完善市场机制,明确社会参与的具体规定,激发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潜力;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

沈阳市人民政府[5](2018)在《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文中认为沈政发[2018]2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切实解决一些政策"中看不中用"的问题,确保市政府政令畅通、说到做到,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8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6](2009)在《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专项科技成果评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建科推[2008]59号有关单位: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09号令)、《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实施细则》(建科[2002]222号)和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59号)的要求,为加速城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组[7](2006)在《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调研报告(建筑节能卷)》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贯彻中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战略方针,培育一批建设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优势企业和领军企业,为政府安排科技计划项目和制定科技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今年组织开展了“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调研活动”,此项活动是建设部科技委今年确立的一个重要调研课题。本次调研活动从选题和立意上来讲有三性:一是及时性。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不久就很快启动了这项调研,这是在建设科技领域内对中央新的战略方针的及时响应和深入贯彻执行。二是重要性。本次调研集中在建筑节能领域进行,一项活动结合了自主创新和资源节约这两大重要的国家战略,抓住了热点。三是服务性。调研活动由建设部科技委直接面向企业进行,直接了解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业绩,直接倾听企业诉求,其中还特别设立了专家型企业家、科技型企业家调查表,以便充分发挥产业第一线专家的作用。

陈良美[8](2005)在《建筑新技术评价模式及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系列建筑新技术得到不断的开发和应用。建筑新技术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新技术的运用,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显着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自身存在的成熟度、技术风险等原因,也可能带来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建筑安全隐患、人文伦理丧失等严重、消极的影响。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评价体系,全面准确的分析、评价建筑技术的正负效应,使建筑新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就显得尤为必要。论文定位于从全社会以及建筑行业的利益出发,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我国建筑科技评估体系,探索性地构建我国建筑新技术评价模式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论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从我国建筑技术创新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单阐述了建筑技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此提出对建筑新技术评价进行全面准确评价的必要性及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部分对建筑技术评价对象的界定和评价基础理论的阐述。论文介绍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对建筑新技术评价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建筑新技术评价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综合评价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三部分针对建筑技术评价模式进行研究。论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建设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的基础上,分析建立了我国建筑新技术评价体系、实施制度体系、评价程序体系以及评价方法体系。第四部分着重研究建筑新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按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理、原则,运用Delphi 法、AHP 法和熵权TOPSIS 法新构建了建筑新技术评价的层次指标体系,并且对相应的指标权重进行了设计。第五部分对指标体系进行案例实证分析。论文选取重庆市节能窗市场上两种主流技术——铝窗和塑窗,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两种技术进行评价,得出综合评价结果,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重庆市进行节能窗技术选择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9](2002)在《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的通知》文中指出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政管委,首都规划委员会、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制定了《建设部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0](2002)在《关于印发《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的通知》文中指出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政管委、首都规划委员会、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术管理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制定了《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

二、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公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建设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江苏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前期概况
    2.1 定期发布技术公告
    2.2 优化推广评估认定工作
    2.3 强化过程管理
3 推广新模式
    3.1 政策梳理
    3.2 有序推进
    3.3 新模式的特点
4 推广成效
5 结语

(2)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
        1.1.2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1.3 发展环保产业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政策工具
        1.2.2 环保产业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1.7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政策科学理论
        2.1.2 政策工具选择理论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政策工具的相关研究
        (1)政策工具分类研究
        (2)政策工具的应用研究
        2.2.2 环保产业政策的研究
3 政策文本收集和数据处理
    3.1 政策文本收集
    3.2 分析框架的构建
        3.2.1 政策工具维度
        3.2.2 产业价值链维度
        3.2.3 政策力度维度
    3.3 政策内容编码与归类
    3.4 信度效度说明
4 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4.1 基于政策工具维度分析
    4.2 基于产业价值链维度分析
    4.3 基于政策力度维度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不足
        5.1.1 偏重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轻需求型政策工具
        5.1.2 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不足
        5.1.3 在供给型政策中资金投入政策稍显不足
        5.1.4 在环境型政策工具组合不合理
    5.2 政策工具在产业价值链分布上不够合理
    5.3 环保产业政策力度有待加强
6 政策建议
    6.1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目标规划
    6.2 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
    6.3 完善资金投入、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细节
    6.4 加强环保产业价值链中投资和消费的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致谢

(4)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1984-20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水污染防治政策的研究文献述评
        1.2.2 政策量化分析的研究文献梳理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数据基础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外部属性研究
    2.1 政策发文时间分析
    2.2 政策类型分析
    2.3 政策发文部门分析
        2.3.1 部门发文数量情况统计
        2.3.2 发文部门合作网络分析
    2.4 政策主题分析
        2.4.1 1984 -1994 年政策作用领域分析
        2.4.2 1995 -2004 年政策作用领域分析
        2.4.3 2005 -2013 年政策作用领域分析
        2.4.4 2014 -2017 年政策作用领域分析
第三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内部语义挖掘
    3.1 政策工具研究的样本选择
    3.2 政策工具研究的分析框架
        3.2.1 政策工具的基本类型
        3.2.2 政策工具的适用主体
        3.2.3 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3.3 分析单元定义与编码
    3.4 政策工具的多维解构
        3.4.1 政策工具的基本类型分析
        3.4.2 政策工具的适用主体分析
        3.4.3 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四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的现存问题
    4.1 政策制定存在迟滞现象
    4.2 发文部门间协同程度低
    4.3 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有待优化
    4.4 政策工具的适用主体间关系失衡
    4.5 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不合理
第五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的优化建议
    5.1 加强事前预防
    5.2 促进部门合作
    5.3 构建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模式
    5.4 发掘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潜力
    5.5 强化事中监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调研报告(建筑节能卷)(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立题与实施
    第一节背景与形势
    第二节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组织与实施
    第四节成果与发布
第二章自主创新调查问卷分析
    第一节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1、大多数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比较健全、创新战略比较明确
        2、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形式反映出集成创新能力不足
        3、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市场需求
        4.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主要形式是科技奖励和岗位技能工资
        5、企业推广科技创新成果的形式和渠道多种多样
    第二节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
        A、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因素
        1、目前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太突出
        2、政策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程度
        3、近半数企业认为缺乏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4、三分之一多的企业知识产权曾被侵权
        5、影响产学研有效合作的主要原因
        6、服务体系不健全是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B、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因素
        7、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素质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
        8、缺乏创新意识和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阻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因
    第三节企业自主创新期望得到的支持
        1、多数企业希望得到政府财税方面的支持
        2、多数企业需要创业基金和贷款的支持
        3、大多数企业需要科技人才培训服务
        4、多数企业认为应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5、企业在自述题中对政府支持自主创新提出好的建议
第三章行业创新能力指数分析
    第一节参与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
        1、参与调研企业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2、参与调研企业绝大部分为有限责任公司
        3、建设科技型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
    第二节11类行业创新能力分项比较
        4、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
        5、企业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工比例
        6、企业挂牌省部级技术中心的情况
        7、近三年平均投入研发资金情况
        8、参与调研企业拥有专利情况
        9、企业参编技术标准情况
        10、企业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11、承担国家科技研究研发任务的情况
        12、通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的情况
        13、企业获奖情况
    第三节11类行业综合创新能力指数
    第四节科技型企业家统计
第四章企业创新能力指数比较
    第一类墙体保温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一、墙体保温——外墙外保温类
        二、墙体保温——保温装饰一体化类
    第二类:节能门窗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三类:建筑幕墙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四类:结构体系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一、结构体系——钢结构类
        二、结构体系——新型房屋结构体系类
    第五类:暖通空调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一、暖通空调——暖通技术类
        二、暖通空调——采暖散热器类
    第六类:太阳能利用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七类:地热能利用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八类:电气智能化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九类:绿色建材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十类:节水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11类:管道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比较
第五章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第一节对企业的建议
        1、深刻认识中央提出的自主创新战略方针的重要意义
        2、充分认识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3、企业要认清有利形势紧紧把握发展机遇
        4、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主题开展科技创新
        5、要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尊重和激励
        6、企业要正确把握自主创新的三种形式
        7、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意识
    第二节对政府的建议
        1、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2、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建设
        3、国家和行业科技计划要支持企业参与
        4、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5、以科技示范工程为平台引导自主创新
        6、争取将建筑技术类自主创新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7、充分发挥产业第一线专家型企业家的作用
结束语

(8)建筑新技术评价模式及指标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表格目录
图形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目的
        1.1.2 建筑行业引进技术综合评价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评价的发展及研究状况综述
        1.2.1 技术评价的产生和发展
        1.2.2 技术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2.3 建筑技术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路线
    1.5 主要研究成果及局限
2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评述及新技术评价理论基础
    2.1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2.1.1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2.1.2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2.1.3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2.2 建筑新技术及建筑新技术评价
        2.2.1 技术及建筑技术
        2.2.2 建筑新技术
        2.2.3 建筑新技术评价
    2.3 建筑新技术评价的理论基础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2.3.3 综合评价理论
3 建筑新技术评价模式研究
    3.1 我国现行建筑科技评估体系描述
        3.1.1 我国现行建筑科技评估体系
        3.1.2 现行建筑科技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3.2 建筑新技术评价体系及实施制度体系
        3.2.1 建筑新技术评价体系
        3.2.2 建筑新技术评价实施制度体系
    3.3 建筑新技术评价程序体系
        3.3.1 建筑新技术评价程序
        3.3.2 建筑新技术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
    3.4 新技术评价方法体系
        3.4.1 同行评议法
        3.4.2 NGT 法与Delphi 法
        3.4.3 相关矩阵分析法
        3.4.4 层次分析法(AHP)
        3.4.5 模糊综合评价法
        3.4.6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评价
        3.4.7 各国技术评价主要运用评价方法一览表
        3.4.8 建筑新技术评价方法比较、选择
4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1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概念
        4.1.1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
        4.1.2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4.2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3 建筑新技术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程序
        4.3.1 建筑新技术弹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程序
        4.3.2 建筑新技术资料信息收集
        4.3.3 建筑新技术评价目标的分解
        4.3.4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设计
        4.3.5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的收集与合理性分析
    4.4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4.4.1 评估指标权重值分析(第二轮咨询)
        4.4.2 专家个人评定意见的层次分析
        4.4.3 综合专家评定意见的层次分析
        4.4.4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4.4.5 AHP 计算结果的验证——采用熵权TOPSIS 法对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4.4.6 建筑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值的修正确定(第三轮咨询)
5 实证分析——重庆市两种节能窗技术选择评价
    5.1 我国窗技术的发展综述
    5.2 几种新型节能窗技术信息收集
        5.2.1 我国节能窗技术主要政策法规和标准
        5.2.2 两种节能窗技术的相关技术指标和特性信息
        5.2.3 两种节能窗材料生产、使用与废弃处理的卫生和环保
    5.3 新型节能窗技术模糊综合评价
        5.3.1 基本评价设置
        5.3.2 单因素模糊评价
        5.3.3 模糊综合评判
        5.3.4 评判指标的处理
    5.4 新型节能窗技术评价结论
6 结论及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估公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建设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思考[J]. 吴晓春,罗进,陈军. 建设科技, 2020(20)
  • [2]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D]. 王炳垚.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公共服务事项基本目录(2019年版)的通知[J].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09)
  • [4]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1984-2017)[D]. 张岩.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5]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惠企政策清单的通知[J]. 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13)
  • [6]关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专项科技成果评估与推广工作”的通知[A].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 2009
  • [7]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调研报告(建筑节能卷)[J]. 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课题组. 建设科技, 2006(23)
  • [8]建筑新技术评价模式及指标体系设计研究[D]. 陈良美. 重庆大学, 2005(01)
  • [9]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02(12)
  • [10]关于印发《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国勘察设计, 2002(11)

标签:;  ;  ;  ;  ;  

建设部科技成果评价公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