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防癌办启动综合防控措施

江苏省防癌办启动综合防控措施

一、江苏省肿瘤防办推出全面防治举措(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国,朱源荣[1](2021)在《党旗引领下的肿瘤防治研究——启东肝癌防治现场研究50年掠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简要介绍中国肿瘤防治高发现场之一的江苏启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医疗队专家们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肝癌防治工作所经历的创业与发展的几个侧面;回忆了部分代表性管理者和专家们对启东肝癌防治事业的贡献,介绍了部分代表性研究工作的成就,并就现场肿瘤防治所获得的启示作了回顾,对于今后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展望。

李倩[2](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安徽省人民政府[3](2020)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2020年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提出皖政秘[2020]94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安徽省2020年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0年5月6日安徽省2020年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决策部署及《2020年长三角地区政务服

汤佳[4](2020)在《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而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刻不容缓。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大型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目前存在着病人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所患疾病比例中,高血压、精神疾病、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互相影响,这让在面临一般急性疾病后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遇到更多的临床心理问题、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这使得康复时间变得更加漫长,而且需要投入更多介入措施,这在无形之中给大型公立医院增加了很多负担。大型公立医院通过快速康复等手段,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医疗资源,更快的周转了病床。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虽然身体疾患更快速的被治愈,可心理状况还没有能够达到满足立即返回家中的标准。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不利于患者和医生产生良好的信任关系,而医生的短期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疾病治愈后复发,医生需要和患者保持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照护。因为患者难以控制病情或是病后匮乏的照护,而产生的入院治疗和使用药物的费用,对于医保部门的经费是极大的浪费。本研究立足于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进行论述。目的为了健全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弥补服务体系中的断层。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每一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大部分百姓的医疗救治,却存在目前患者数量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具体的服务形式,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急救、院中急性期照护、中期照护、长期照护、终末期照护,而目前在国内中期照护处于缺失状态,不仅造成了老年患者非计划性重返病房,浪费医疗资源,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方法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入手,分析中期照护模式存在的必要性,阐述中期照护的理论、模式、软硬件,并以医联体中骨科、卒中、胸痛中期照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医药在中期照护领域中的作用,对目前医联体中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的存在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来探讨中期照护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同时在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是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其中理论研究先对国内外内的中期照护模式进行梳理,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是一种契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老年医疗服务的整体化和延续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追溯了老年医疗服务的历史沿革和相关构成。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老年医疗服务古已有之,从衰老理论、预期寿命延长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方面来论述构建整体化老年医疗服务的必要性;对目前国内提供的老年医疗的服务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救治、急性期照护、长期照护和终末期照护,急性期照护和长期照护之间存在断层,有些急性病出院后患者,因为未得到有效和安全的中期照护,导致非计划性重复入院或者身体功能未能良好恢复,甚至于致残,直接进入长期照护模式。还论述了中期照护相关概念及模式。明确阐述了中期照护模式的定义、照护对象和形式,以及开展中期照护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通过对三家医院的2400名老年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中期照护的需求与日常生活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服务链理论、持续照顾理论、协同论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医疗服务是个整体的产品概念,而由于卫生体制等原因,本应该形成一条“价值链”的医疗服务流程,却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关注并落实老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各个方面的需求,是“持续照护”的理论最本质的核心点。“持续照护”让有着个性化需要的老人最大可能在固定熟悉的场所长期居住,以此受到良好的照顾。相关理论支撑了中期照护模式产生的必要性。为了阐述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的可行性,先从理论方面进行论述。医联体是在中国现有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不同层次医疗机构联合而成的组织构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形势堪忧,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效落实进行中期照护服务,它对于连续性健康管理的实行十分重要,同时还有政府支持、资源优势互补、更为便捷、提高收入、降低费用等优势,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三方面都具有理论可行性,因此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势在必行。随后通过实证分析论述老年患者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服务的有效性。取样扬州苏北人民医院肩袖损伤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为观察组,在医联体下汤汪骨科联合病房行中期照护,48例未行中期照护为对照组,对其行术后康复效果比对及UCLA评分统计学比较,显示行中期照护更加有效;取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62例作为观察组至医联体下木渎卫生院进行中期照护,138例作为对照组未接受,通过ADL量表、GDS-15量表、FRA量表、EQ-5D量表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中期照护对急性期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着显着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能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照护模式,老年患者脑卒中后越早实施中期照护,效果越好;取样泰州市人民医院急性心梗行CPI手术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00例作为观察组转入高港区人民医院进行中期照护,108例出院回家普通康复未接受中期照护,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比例进行比较,显示中期照护有益于急性心梗CPI术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实现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得的身心康复效果。本文也对中期照护的中医药优势,在医联体下开展中期照护的政策、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补充说明。在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入手,分析了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可以产生的相关作用,如如在情绪、饮食、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运作较好,如中医骨伤专业历史悠久,和西医骨伤结合,在中期照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中期照护服务中要继续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挖掘,促进中医药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强化中医药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让中医药这一我国文化瑰宝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绽放绚烂光彩。对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目前存在的政策及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康复技术和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中期照护服务中较为关键的两样技术,对医联体内实施中期照护(主要为康复治疗)的调查显示,基层康复医疗的能力较弱,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国内刚刚发展,尚未能推广使用。他问题还包括医保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无力开展相关服务、软硬件标准尚未形成、绩效分配方案待确定、利润待提高、具体疾病效果评价指标缺乏以及老人多重用药、谵妄管理、跌倒和误吸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关注。对医联体下中期照护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对中期照护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及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并以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相关服务对中期照护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论证“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大有可为;日间手术普及也为中期照护开展打开市场,医联体模式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强协作,医院主要负责为患者进行日间手术,并在手术后将患者送往社区医疗机构继续进行中期护理治疗,以苏北人民医院日间手术患者在家康复和社区中期照护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日间手术后社区中期照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度,促进患者康复。增加了中期照护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服务类型上更加多样,服务模式上更加完善,服务衔接上更加连续,具备了完整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信息平台难以共享、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老年护理与康复人才短缺等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结果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色,找出最适合中期照护服务的医疗组织环境,即在医联体中社区或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服务,不仅符合国家上下转诊、急慢分治的要求,且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足是研究主要以理论推断为主,样本量较少,外推行有一定局限。结论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对巨大的老年医疗需求,需要通过中期照护这一模式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断层,以面对具有复杂需求的老年患者,同时有效衔接并整合医疗资源。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中期照护服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有效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断层的较好模式。

宁鹏飞[5](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张勇[6](2019)在《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文中提出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在初创时备受社会推崇,被认为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可以有效实现劳保医疗与公费医疗的平稳过渡。时至今日,社会与学术界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讨论越来越剧烈,而讨论的关键点在于个人账户的初衷是否符合今天的发展形势、个人账户制度该如何进行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初衷是形成自我缴费责任意识,自我积累,自我约束,既满足门诊医疗费用的支付需要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又达到控制医疗费用膨胀的目的。但实际的运行效果却偏离政策初衷,一方面是个人账户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却是统筹基金面临“穿底”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功能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明确改革的方向。本文首先根据格鲁斯曼健康需求模型和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建立起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对参保人医疗需求和医疗费用影响的研究假设;其次,根据政策初衷,运用经济学理论和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个人账户的约束功能和积累功能的机制设计和运行效果,讨论了影响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和如何理性看待这两个功能,并基于功能优化提出改革的目标。基于对个人账户政策功能的反思,本研究的个人账户运行效果分析框架为:(1)政策目标评价。实证分析个人账户的积累闲置情况和对控制医疗费用的影响;(2)政策需求方评价。调查分析参保人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改革和社区门诊保障政策的满意度。根据上述评价指标,本研究以广东省东莞市淡化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为例,分析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的运行效果。采用的数据是2010年至2016年的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数据库的数据,以及东莞市参保职工的抽样调查问卷数据。首先,利用东莞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统计数据,分析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现状;建立东莞市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FE计量模型,重点分析个人账户对医疗保险费用的约束效果。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市淡化个人账户,建立社区门诊统筹背景下的参保人就医行为和医疗负担;以及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对社区门诊统筹制度和对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本文以东莞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运行情况为例,分析结论为:一、东莞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结余逐年递增,积累率较高,淡化个人账户的改革未明显降低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量。二、东莞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未明显发挥对医疗费用的约束作用。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个人账户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结论为:(1)东莞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对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医疗费用均无显着的约束作用:在模型中引入2013年个人账户改革的政策虚拟变量后,发现东莞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也未能发挥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约束作用。三、东莞市参保人社区首诊率和分级诊疗率提高。在实行新的医疗保障政策后,新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行对于“无论大病小病都扎堆大医院”的现象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参保人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医疗行为显着增加,住院意愿降低。四、参保人对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和社区定点医疗机构满意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参保民众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持肯定态度,参保民众对个人账户改革各项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均认可度较高。五、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需要保障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从影响参保人满意度的因素分析结果看,影响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社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门诊医疗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制度可报销的病种和药品范围限制,以及经办管理机构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态度。可见,改革不单纯是是否取消个人账户的问题,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保障参保人的门诊医疗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现有的个人账户制度并未能达到原定的政策目标;东莞地区的改革,尽管在提高社区首诊和分级诊疗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参保人的门诊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对改革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改革并未改善个人账户的资金闲置,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依然较低,也未能发挥约束医疗费用膨胀的作用。需要以保障门诊就医需求为目的,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建立新型的、统一的门诊保障制度。因为社会保障水平的刚性特征和政策依赖,使改革不可能断然取消个人账户,需由易及难的分步改革,减低改革的阻力。本文的创新点:一是基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功能,即积累和约束功能,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运行效果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二是在实证分析东莞个人账户的约束性效果时,引入政策改革的时间虚拟变量和工具变量,分析个人账户及其改革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三是在研究数据方面,本研究使用了东莞市医疗保险面板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结合两种数据优点,系统评价该地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一是医疗费用约束效果的实证分析中没有对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行控制。这对分析医疗费用的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在本文的比较分析中,不影响基本结论;二是受可获得数据限制,研究中没有对彻底取消个人账户的试点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而是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和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提出逐步取消个人账户的理由。

陈予宁[7](2019)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健康问题关系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新时代广大群众对于健康更为突出与迫切的需求,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成为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实现全民健康的决心,还有对积极探索健康管理工作的鼓励与支持。健康管理能够在维护公共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升公共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完善我国健康管理制度的供给与实践成为重要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实现更好的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以期能够形成对健康中国建设具体方案的借鉴意义,从而使得居民的健康需要转化为落在实处的健康需求,促进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与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公共价值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生命政治学理论等理论工具,明确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梳理了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市,对其制度供给与实践现状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总结出苏州市的特色之处,即统筹兼顾,实现全方位覆盖;以人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分别归纳了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方面与制度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结合对国内外先进地区制度供给与实践的经验梳理与启示,提出完善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的对策建议,即以居民健康需要为宗旨,构建整合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明确各类卫生机构健康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深化健康管理相关理论研究,建立便于操作的行业标准;充分认识健康管理的经济性,发挥保险的支持引导作用;加强卫生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培训,支持引导健康管理师发展;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健康大数据的价值等。

吴家倩[8](2019)在《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市“放管服”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自身的改革从理念到规划再到行动进一步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央地各级政府纷纷开始探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管服”改革以清单建设明确部门职责权限,以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以商事制度改革破除市场发展桎梏,以一门式办理、网上办理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湖南省是华中地区的重要省份,浏阳市是由长沙市代管的县级市,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的县级城市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浏阳市政治地位较高、经济实力雄厚、改革根基深厚,本文选取浏阳市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县级政府为研究对象,以整体政府理论为视角研究其“放管服”改革,为湖南省下一阶段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意见与思考,为中国政府未来的治理变革提供一个基层样板。近年来,在中央倡导与地方主动相结合的改革背景下,浏阳市政府在改革中以整体形态回应公民需求,以集中机构、再造流程、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加强监督等手段推进改革,其在改革中的跨层级跨部门合作与整体政府理论所蕴含的跨界合作理念是相适应的。作为基层政府,浏阳市“放管服”改革存在着部门合作程度有限、信息共享难、业务梳理难、服务提质难等问题,地方政府治理困境亟待突破。通过对比浙江省、江苏省的改革实践,浏阳市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应从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建立横向部门协同机制、建立纵向层级协调机制、搭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着手。

徐松[9](2017)在《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科技含量高、经济规模大的朝阳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支柱。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延长人民寿命、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7000多家,就业人数150多万人。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亿元和利润276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始终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医药产业创新作为技术、知识、人才和资金高度密集的创新活动,既有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成果,又有市场紧密结合的市场经营管理创新模式,同时还有规范化的组织创新机制和技术流程等,它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突出。尽管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已经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我国医药产业面临科技研发不足,创新能力较弱,高科技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如何寻找影响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问题。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机遇,实证分析了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借鉴了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发展原则和对策建议。一、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理论基础。论文首先从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实与理论背景出发提出问题,阐述本研究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继而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界定了技术创新、医药产业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等相关概念,分析了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研究了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全面创新理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二、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创新特征。从国际来看,医药市场需求加大,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速放缓,新兴市场增长迅速;国外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医药公司呈现高度集中化,医药公司研发的投入居高不下,化学药物仍是市场主体,生物技术药物增长迅速;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高科技性,呈现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同时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国外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是:医药产业的垄断程度较高,医药产业的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新模式,多种医药创新类型的产品并举开发。从国内看,中国医药工业产出在我国工业行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医药市场增长迅速,医药产业的收入与利润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医药出口值稳步增加,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多,我国人口和健康对医药发展的需求巨大。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是:医药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医药产品原发药较少,药品的含金量不高;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低,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医药企业面临国际跨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是:中国为医药大国,但非医药强国,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较差;我国大力鼓励高仿药的研制和开发;产研联盟作用虚化,缺乏有效机制体制和运作实体;药物研发审评体系周期过长。三、技术创新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我国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力量。技术创新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医药企业永恒的主题,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瓶颈,是提高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与机遇。在过去30年间,我国医药产业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就,整个医药产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7.7%,在各大行业中名列前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医药产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创新研发企业增多,药物品种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医药产业兼并重组增多,医药产业中小型企业发展更加活跃。但是,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着诸多问题:医药卫生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医药产业高端人才缺乏,医药产业新药少且品种单一,国外跨国医药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制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低,新制剂开发能力有待提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政策、研发经费、基础研究和人才配置等。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主要有: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和人民健康的刚性需求,国际新药研发新趋势带来的契机,政府给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五、利用主因子分析法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从有可能影响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出发,选择了可能与医药产业创新相关的医药制造业数量、企业规模、利税、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发明专利数量等多种因素,利用主成份分析法评价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从中筛选出影响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成分因子,结果表明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收入比与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R&D机构数、R&D项目数、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等,与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利税、R&D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等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结果为制定合理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和建议奠定了基础。六、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论文以美国科技创新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管理体系、相关机构、创新主体、创新模式、金融市场体制、人才培养和引进体制以及美国政府特别重视知产权保护和基础研究的独特做法为例,提示我国应结合国情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广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多元化的资金市场等。七、促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原则和对策建议。在制度创新层面,要实行市场资源配置为主,在保证和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要树立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创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国家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创造发展的新优势,营造有利于医药科技创新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新药评审和监管制度,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税收减免政策。在组织创新层面,从优化外部环境,壮大创新主体出发,有规划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重点领域的重点突破;完善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投融资体系;探索符合实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在技术创新层面,重点是加强基.础研究、共建研发平台,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加快特色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在人才创新层面,要筑牢创新根基,培养新一代优秀学术带头人,强化和提升学术带头人的原始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多学科交叉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龙头,带动各学科的快速和高效发展,提升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增强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综合竞争实力;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将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绿色、快速、高效发展。

莫静[10](2017)在《论建构国家财产所有权法定行使规则的必要性》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财产所有权行使的实效不仅关系一国当代的国计民生和国际地位,而且还影响到代际间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因此,对现有行使机制的运行效果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分析实有必要。从国家财产所有权关系中所涉及的主体和对象来看,国有财产本身、政府和民众这三项内容必然是当中的核心要素。所以,有关其行使实效的研究也应定位于这三项核心要素来展开。其中,通过对其负效应的反思不仅找到了行使规则缺位这一症结,而且还利于对行使规则建构的依凭作出初步设想。

二、江苏省肿瘤防办推出全面防治举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省肿瘤防办推出全面防治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党旗引领下的肿瘤防治研究——启东肝癌防治现场研究50年掠影(论文提纲范文)

1 一支队伍的形成
    1.1 领导重视,建立领导小组
    1.2 保障供给,支持现场研究
    1.3 白手起家,开展分类研究
    1.4 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
    1.5 党旗引领,坚持协作研究
2 一批专家的记忆
    2.1 上海市赴启东肿瘤科研医疗队(简称“上海医疗队”)
    2.2 江苏省赴启东科研医疗队(简称“江苏医疗队”)
    2.3 人物素描
        2.3.1“防办主任”
        2.3.2“肿瘤局长”
        2.3.3“厅长”
        2.3.4“院士”
        2.3.5“院长”
        2.3.6“所长”
        2.3.7“一级教授”
        2.3.8“老师”
        2.3.9“汤姆”
3 一串数字的激励
    3.1 103万人的死亡回顾调查
    3.2 200多万人次的AFP检测
    3.3 100对肝癌病例对照研究
    3.4“7703”———一个细胞株的永生
    3.5 16例肝癌———p53热点基因的发现
    3.6 8万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队列
    3.7 从超过99%到不足1%
    3.8 55%以上的肝癌标化死亡率的下降幅度
4 一个时代的启示
    4.1“民兵”与“正规军”
    4.2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
    4.3 主要病因与次要病因
    4.4 综合预防与精准预防
    4.5 独立自主与广泛协作
    4.6 生存模式与发展瓶颈

(2)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2 分级诊疗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2.4 医疗机构
        1.2.5 医联体
        1.2.6 卫生资源配置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资料来源
    1.6 创新性与不足
        1.6.1 创新性
        1.6.2 不足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1 美国
        2.1.2 英国
        2.1.3 日本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2.1 古巴
        2.2.2 泰国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2.3.1 特点
        2.3.2 经验启示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4.2 建议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述评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及相关构成
    1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
        1.1 古代老年医疗服务历史记载
        1.2 现代老年医疗服务现状
    2 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2.1 自然衰老的需求
        2.2 预期寿命的延长
        2.3 疾病谱的转变
    3 当前老年医疗服务主要构成
        3.1 健康科普
        3.2 院前急救
        3.3 院内救治(急性期照护)
        3.4 长期照护
        3.5 终末期照护
        3.6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断层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期照护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 概念界定
        1.1 中期照护
        1.2 中期照护对象
        1.3 中期照护模式
    2 开展中期照护服务需要的软硬件
        2.1 硬件条件
        2.2 软件配备
    3 老年患者中期照护需求相关性分析
        3.1 出院老年患者的中期照护需求问卷分析
        3.2 结果分析
    4 相关理论基础
        4.1 服务供应链理论
        4.2 持续照顾理论
        4.3 协同理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1 医联体的概念及成效
        1.1 医联体的概念
        1.2 医联体建设成效
    2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3 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
        3.1 政治可行性
        3.2 经济可行性
        3.3 技术可行性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实践可行性研究
    1 扬州广陵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中期照护
        1.1 肩袖损伤患者康复不足
        1.2 肩袖损伤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1.4 实证分析
    2 苏州木渎卫生院卒中中期照护
        2.1 卒中患者康复不足
        2.2 卒中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2.4 实证分析
    3 泰州高港区人民医院心梗中期照护
        3.1 心梗患者康复不足
        3.2 急性心梗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3.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3.4 实证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医特色的中期照护条件分析及实践
    1 中医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
        1.1 丰富的中医理论优势
        1.2 非药物治疗的临床优势
        1.3 多管齐下的兼并优势
    2 中期照护中的中医应用
        2.1 情绪护理
        2.2 饮食护理
        2.3 中药护理
        2.4 恢复护理
    3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期照护的中医实践
        3.1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
        3.2 中期照护的中医骨伤应用
    4 中医特色中期照护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对中医中期照护理论的挖掘
        4.2 促进中医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4.3 强化中医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
    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期照护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 老年康复技术不成熟
        1.1 医务人员中期照护康复技术应用调查
        1.2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现状
    2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未普及
        2.1 老年综合评估内涵
        2.2 老年综合评估流程
        2.3 在中期照护服务中的应用
        2.4 老年综合评估的效用
        2.5 实践应用尚未普及
    3 医保支付方式需转变
        3.1 工作机制要创新
        3.2 付费方式要协同
        3.3 收费标准要统一
    4 其他相关问题
        4.1 三级医院无力开展
        4.2 硬件设施尚无标准
        4.3 软件配备缺乏规范
        4.4 绩效分配有待确定
        4.5 药品耗材利润不高
        4.6 具体疾病指标缺乏
        4.7 老年多重用药需关注
        4.8 谵妄管理有待加强
        4.9 吞咽误吸需要重视
    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期照护发展前景与机遇
    1 “互联网+”医院为中期照护带来新机遇
        1.1 “互联网+”中期照护模式
        1.2 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
        1.3 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中期照护实践
    2 日间手术开展为中期照护带来新市场
        2.1 日间手术概念
        2.2 日间手术适用范围
        2.3 基层医疗机构日间手术中期照护成效
        2.4 日间手术普及为中期照护开展带来市场
        2.5 推广医联体日间手术中期照护信息化平台
    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1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2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系条块分割
        2.2 信息平台难以共享
        2.3 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
        2.4 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
        2.5 老年护理、康复人才短缺
    3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3.1 探索整合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3.2 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信息档案
        3.3 整合医保方式和服务模式
        3.4 建立区域老年医学中心
        3.5 加强护理、康复人才的培养
    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1 研究意义深远
        2.2 研究内容创新
        2.3 研究方法创新
    3 研究不足
    4 研究展望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4.2 实证研究将更具经验
        4.3 指标模型将更加细化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二、医疗保险费用控制
        三、政策评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激励机制设计理论
        二、格鲁斯曼健康需求模型
        三、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第三节 政策运行效果的分析框架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评价标准
        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初衷
        一、政策缘起
        二、发展历程
        三、功能定位
    第二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改革模式
        一、改革的目标导向
        二、改革思路解析
        三、改革模式归纳
第三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功能的理论分析与运行状况
    第一节 个人账户支付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效用可衡量的福利经济学
        二、个人账户政策支付功能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理论分析
        一、积累功能的预期效用模型
        二、约束效用的费用分担理论模型
    第三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运行状况
        一、个人账户资金积累状况
        二、资金积累的原因分析
        三、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增长情况
        四、医疗保险费用膨胀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路径依赖
        一、改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路径依赖
第四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效果的目标评价—以东莞市为例
    第一节 东莞市医疗保险制度与个人账户改革
        一、东莞市“三保合一”的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历程
        二、制度整合的影响因素
        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背景
        四、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特点
    第二节 数据来源、样本信息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信息
    第三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积累状况
        一、指标说明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约束效果
        一、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约束功能的评估方法
        二、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医疗保险费用的影响
        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对个人账户支出的影响
    第五节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积累与约束功能的实践反思
        一、积累功能的反思
        二、约束功能的反思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及改革效果的需求评价——参保人政策满意度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内容
        三、抽样方法与样本分布
        四、质量控制
        五、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变量选取
        一、因变量选取
        二、自变量选取
        三、变量定义表
    第三节 就医行为和政策满意度的描述分析
        一、参保人就医行为分析
        二、参保人对个人账户改革的满意度
    第四节 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二、影响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满意度的Logistic分析
        三、影响社区首诊满意度的因子分析
    第五节 讨论
        一、参保人就医行为状况
        二、参保人对个人账户制度的认知情况
        三、影响参保人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有待深化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健康中国背景下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述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访谈法
        (三) 个案研究法
        (四) 归纳总结法
    五、研究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一、基本概念
        (一) 健康
        (二) 健康中国
        (三) 健康管理
        (四) 健康管理制度
    二、理论工具
        (一) 公共价值理论
        (二) 公共选择理论
        (三) 生命政治学理论
第二章 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
    一、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 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二) 实施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二、我国健康管理制度供给现状
        (一) 健康管理制度安排
        (二) 健康管理制度环境
    三、我国健康管理实践现状
        (一) 健康管理实践总体情况
        (二) 健康管理制度实践具体举措
第三章 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
    一、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现状
        (一) 制度安排部署
        (二) 制度供给背景
        (三) 制度设计思路
        (四) 制度核心内涵
        (五) 制度保障措施
    二、苏州市健康管理实践现状
        (一) 实践举措现状
        (二) 实践成效现状
    三、苏州市健康管理的特色分析
        (一) 统筹兼顾,实现全方位覆盖
        (二) 以人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
第四章 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 各级各类健康管理制度碎片化,尚未形成完善体系
        (二) 制度设计局限基层卫生机构,健康资源利用效率欠佳
    二、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 卫生人员对健康管理认知不足,服务提供能力欠缺
        (二) 健康信息化平台信息互通程度有限,健康信息获取存在缺口
    三、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健康管理制度处于探索期,规划系统性与整体性不足
        (二) “大健康”理论基础薄弱,从“治疗”到“健康”转型不彻底
        (三) 优质健康资源缺乏,各机构健康管理职责分工不明
        (四) 卫生人员缺乏健康管理相关培训,健康管理师发展不畅
        (五) 健康信息涉及多机构自身利益,区域信息平台难联通
第五章 国内外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的经验及启示
    一、我国先进地区相关探索
        (一) 武汉市黄陂区:建立健康管理联合体
        (二) 上海市闸北区:设置社区健康管理部
        (三) 宁波市江北区:开展全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
    二、国外先进地区相关经验
        (一) 美国—全国性的健康管理计划
        (二) 日本—法律化、制度化保障的健康管理网络
        (三) 芬兰—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模式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一) 法律与制度先行,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相结合
        (二) 以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康管理联合体
        (三) 重视社区功能发挥,组建社区健康管理团队
        (四) 细化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第六章 完善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顶层设计,加强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指导性
    二、以居民健康需要为宗旨,构建整合型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三、明确各类卫生机构健康管理职能分工,优化健康资源配置
    四、充分认识健康管理的经济性,发挥保险支持引导作用
    五、深化健康管理理论研究,建立便于操作的行业标准
    六、加强卫生人员健康管理培训,支持引导健康管理师发展
    七、重视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健康大数据的价值
结论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市“放管服”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创新点
第2章 浏阳市“放管服”改革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放管服”改革
        2.1.2 行政体制改革
        2.1.3 政务服务中心
    2.2 “放管服”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及进程
        2.2.1 “放管服”改革的原则
        2.2.2 “放管服”改革的目标
        2.2.3 “放管服”改革的进程
    2.3 相关基础理论
        2.3.1 整体政府理论
        2.3.2 服务型政府理论
    2.4 以整体政府理论指导“放管服”改革的意义
        2.4.1 引导基层政府以整体形态回应公众需求
        2.4.2 以跨界合作为核心理念来提高行政效率
        2.4.3 通过整合与协调来消除“碎片化”状态
        2.4.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3章 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市“放管服”改革现状分析
    3.1 浏阳市及其“放管服”改革的基本情况
        3.1.1 浏阳市的基本情况
        3.1.2 浏阳市改革的基本情况
    3.2 浏阳市“放管服”改革的具体措施
        3.2.1 跨层级协同实现省市县乡联动放权
        3.2.2 跨部门协调合作推进部门联合审批
        3.2.3 以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3.2.4 集中审批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3.2.5 整合公共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
    3.3 浏阳市“放管服”改革的经验总结
        3.3.1 增强协作意识形成“整体政府”理念
        3.3.2 以标准化为指引优化基层政务服务
        3.3.3 引进大数据整合本级信息数据资源
        3.3.4 综合全方位服务渠道实现简政便民
    3.4 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市“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3.4.1 改革协调机构跨界运行不畅
        3.4.2 事项审批程序琐碎材料繁杂
        3.4.3 事中事后监管存在缺位现象
        3.4.4 各部门系统存在着信息孤岛
        3.4.5 新型公共服务方式成效不佳
    3.5 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市“放管服”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
        3.5.1 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3.5.2 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程度较低
        3.5.3 事中事后监管缺乏顶层设计
        3.5.4 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理念缺失
        3.5.5 服务方式与消费能力不匹配
第4章 典型“放管服”改革案例及其对浏阳改革的启示
    4.1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
        4.1.1 共享公共数据实现数据协同
        4.1.2 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再造流程
        4.1.3 跨界协调合作推进联合审查
        4.1.4 “互联网+”助推体制改革
    4.2 江苏省“不见面审批”改革
        4.2.1 省市县乡村政务“一网通办”
        4.2.2 统一各级标准“只进一扇门”
        4.2.3 整合资源构建数据共享体系
    4.3 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市与典型改革案例的比较分析
        4.3.1 典型改革案例与浏阳市的异同
        4.3.2 典型改革案例对浏阳市的启示
第5章 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放管服”改革的完善建议
    5.1 构建整体式政府实现简政放权
        5.1.1 湖南省自上而下完善顶层设计
        5.1.2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5.2 推动跨界合作以促进放管结合
        5.2.1 完善跨部门改革协同治理机制
        5.2.2 实施跨部门跨区域的监管模式
    5.3 以“一站式”为目标优化服务
        5.3.1 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共享互通
        5.3.2 提供与消费能力相匹配的服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社会调查及相关文件
    B.1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B.2 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
    B.3 浏阳市各政府部门事中事后监督制度清单
致谢

(9)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创新特征
    第一节 国内外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国内外医药产业的特点
        一、国外医药产业的特点
        二、中国医药产业的特点
    第三节 国内外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
        一、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特征
        二、国外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
        三、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特征
    第四节 技术创新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创新与经济发展
        二、技术创新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效、问题、原因与机遇
    第一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成效
        一、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二、我国医药产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
        三、创新研发企业增多
        四、药物品种研发取得积极进展
        五、我国医药产业兼并重组增多
        六、我国医药产业中小型企业发展更加活跃
    第二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医药卫生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二、医药产业高端人才缺乏
        三、我国医药产业新药少,品种单一
        四、国外跨国医药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五、我国医药企业竞争力低、规模小
        六、新制剂开发能力有待提升
    第三节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医药产业体制不利于科技创新
        二、医药产业政策存在不足
        三、我国医药产业人才配置不合理
        四、我国医药研发经费严重欠缺
        五、消费者缺乏对国产药物的信心
        六、医药产业基础研究相对滞后
    第四节 中国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新药研发新趋势带来的契机
        二、政府给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我国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
        五、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是我国社会和人民健康的刚性需求
第四章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一、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方法
        二、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第二节 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分析
        一、技术创新相关指标的选择
        二、我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指标的分析方法
        三、研究结论
        四、讨论和分析
第五章 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技术创新的总体特点
    第二节 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经验
        一、美国政府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做法
        二、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三、美国独特的创新药物研发模式
        四、美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投入体系
        五、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金融市场体制
        六、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
        七、美国生物制药特别发达
    第三节 美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一、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产业政策
        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三、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育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四、构建和完善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体系
第六章 促进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目标、原则和建议
    第一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第二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原则
        一、资源配置型原则
        二、人才配置型原则
        三、技术配置型原则
        四、制度配置型原则
    第三节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度创新对策建议
        二、组织创新的对策建议
        三、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四、人才创新的对策建议
        五、发展医药产业相关领域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论建构国家财产所有权法定行使规则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有行使机制运行的成效
    (一)对物利用和保存的成效
    (二)政府服务职能的提升
    (三)惠民工程的建设
二、现有行使机制运行的负效应及其成因
    (一)国有财产浪费流失严重
    (二)政府权责不明
    (三)对其他主体所享权益的侵犯
    (四)负效应的症结在于行使规则的缺位
        1. 制度本身的短缺与不足
        2. 国家财产所有权与国家行政权的界限模糊
        3. 现有制度下两权分离的可行性基础薄弱
三、宪法上国有财产的功效:行使规则的抉择理由
    (一)据依赖度来判断权利位阶
    (二)经济效益考量的配合使用

四、江苏省肿瘤防办推出全面防治举措(论文参考文献)

  • [1]党旗引领下的肿瘤防治研究——启东肝癌防治现场研究50年掠影[J]. 陈建国,朱源荣. 中国肿瘤, 2021(08)
  • [2]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2020年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 安徽省人民政府.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9)
  • [4]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D]. 汤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6]社会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功能与效果研究 ——以东莞市为例[D]. 张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7]健康中国背景下苏州市健康管理制度供给与实践研究[D]. 陈予宁. 苏州大学, 2019(06)
  • [8]整体政府视角下浏阳市“放管服”改革研究[D]. 吴家倩. 湖南大学, 2019(07)
  • [9]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 徐松. 武汉大学, 2017(06)
  • [10]论建构国家财产所有权法定行使规则的必要性[J]. 莫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标签:;  ;  ;  ;  ;  

江苏省防癌办启动综合防控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