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车冬季热泵空调采暖可行性分析

铁路客车冬季热泵空调采暖可行性分析

一、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涂超[1](2019)在《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JT/T 216《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是国内唯一一个适用于客车的整车空调系统检测类标准,规定了8m以上客车空调制冷系统、采暖系统、除霜系统、通风换气装置和空气净化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由于上一版本发布距今12年之久,不能满足当下客车空调系统技术的发展形势。因此,交通运输部把《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修订任务列入2016年的交通运输标准化制修订计划中,项目编号JT/T 2016-121。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汽车空调产品及标准现状,掌握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少部分地方标准中对客车空调的要求,包括空调整个系统标准、制冷采暖系统标准、除霜系统标准、空气净化系统标准和压缩机标准。根据标准修订需求,课题组通过试验采集到某些客车空调制冷、采暖、保温、除霜和车内噪声等试验数据,为标准修订奠定试验基础。其次,把营运客车和公共汽车都分为A、B、C三个等级,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值、课题组采集和收集的试验数据,结合标准的先进性、统一性和可行性对空调系统的制冷量、采暖量、送风量、强制通风换气量、车厢内温度及温度分布、车内噪声等指标值作了重新确定。在测试方法确定时重点把双层客车和铰接客车的测点布置方式考虑入内,把车内空气洁净度指标进行了更全面的规定,并把除霜面积确定方法依据EEC标准重新定义。最后,课题组选取某9m客车作为样车对空调系统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可知本标准规定的指标值和试验方法合理可行,可以指导技术发展和产品测试。2018年12月11日客车标准化委员会在北京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目前已经审核通过,达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

于耀[2](2018)在《基于碳纤维的地铁车辆采暖系统及热舒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乘客对乘车环境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冬天,如何为市民提供温暖舒适的乘车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北方地区的地铁车辆一般采用空调预热和电热管辅热的采暖方式,其热效率低、能耗高。由于电加热器通常安装在座椅下方,热量散发主要依赖自然对流的方式来完成,往往会形成局部区域的热量过于集中的情况,造成车厢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破坏乘客乘车的舒适性。为解决地铁车辆传统采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首次将碳纤维发热线应用于轨道车辆的采暖系统。首先对车厢在冬季时的采暖量进行了详细计算,接着基于碳纤维电暖器的发热特点及车厢的构造,对车厢的通风方式及电暖器的安装位置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碳纤维电采暖系统与传统采暖系统的经济性,分别计算了采暖系统的初投资费用和初投资费用年均值。最后对车厢的温度场及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基于碳纤维电采暖系统的车厢的热舒适度。经过计算分析与数值模拟得出:“A车”和“B、C车”满足采暖要求的总功率分别为14.4kW和15.6kW。下侧送上回的通风方式更符合车厢采暖的要求;碳纤维电暖器的纵向安装,则更有利于车厢热舒适性的提升。碳纤维电采暖系统的初投资费用要比传统电采暖系统稍高,但初投资费用年均值却远低于后者,且投资回收期只需要56天。稳态下,车厢内的温度场分布均匀,热舒适性良好;开门状态下,车门附近的温度场受到了严重影响,但车厢中上层区域的温度稳定维持在19℃以上;车门关闭后,车厢内的温度逐步恢复到舒适水平,满足地铁车辆的采暖要求。

阳豪[3](2018)在《高寒地区供暖热泵设计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西部高寒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西藏拉萨,四川川西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省等为代表的西部高寒地区的冬季建筑采暖问题受到高度关注。高寒地区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太阳辐射量大、生态环境脆弱、物资匮乏,这些气候、资源及环境特点要求高寒地区供暖模式不能照搬内地经验,需要重新进行分析。本文从研究高寒地区室外气象参数出发,采用LMS AMESim软件建立空气源热泵制热系统模型,进行系统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热泵系统设计与优化,为今后更复杂的气候地区热泵采暖提供了设计参考。首先,通过对高寒地区室外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到供暖热泵系统设计目标与设计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对不同地区机组室外进风温度的分析,将机组设计分为三类:HP-10机组,负荷容量为3kW;HP-15机组,负荷容量为4.6kW;HP-20机组,负荷容量为6kW。同时,确定了机组采用分体式空调系统,制冷剂采用R404A环保冷媒等相关结构设计。其次,利用LMS AMESim软件建立制热系统模型,分析了进风温度、制冷剂充注量、冷凝器风量、毛细管长度、冷凝器列数、蒸发器列数等参数变化对热泵机组制热量和COP的影响。同时,研究蒸发器面积对高寒地区热泵结霜的影响,对高寒地区各区域进行了结霜时间统计分析,得出结霜时间占采暖季总时间比例在1.63%47.45%,拉萨结霜时间占比仅为1.72%。最后,利用LMS AMESim软件综合各参数变化对热泵机组的性能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机组进行参数优化,根据制热量与COP的显着性分析,得出冷凝器列数为主要影响因素,而蒸发器列数为最小影响因素。最后,综合机组制热系数COP与厂家生产经验,得到各类机组设计参数。采用建立标准日方法,通过热泵仿真得出HP-10机组在拉萨运行的采暖季COP为2.6;同时对HP-10机组在拉萨、松潘、甘孜三个地区进行采暖季能耗分析,得出相应节能温度点为0℃、2℃和4℃。通过参数优化后的三类机组的制热量仿真值分别为3.11kW、4.82kW、6.24kW,满足机组设计要求。利用优化后的参数完成了HP-10机组的样机设计,以及焓差实验室的测试。数值模拟与机组实测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再次验证了LMS AMESim空调制热系统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的参数对高寒地区的机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李莉[4](2016)在《基于碳纤维的轨道客车采暖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铁路空调客车已成为人们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旅客对于车厢内部的热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空调列车的热舒适性与旅客的期望值仍有差距。传统的车辆电加热装置还主要采用电阻丝作为电热元件,电热转换效率较低,能耗高,车厢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旅客的舒适性。近年来,新型电采暖材料和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有必要研究新型发热材料在轨道客车系统中的应用。本文将一种应用现代宇航技术开发生产的高效转换电热转换材料—碳纤维发热材料,应用于轨道客车的采暖系统。以CRH380BL的二等座车厢为例,设计碳纤维电暖器采暖系统,并与当前的主要采暖方式如水暖、空调和其他方式等进行成本与经济性比较,分析对新型列车电加热装置和传统列车电加热装置的能耗比较和经济性;对某安装有碳纤维电暖器的车厢进行了温度场模拟;建立CRH380BL的二等座车厢的三维数值模型,设置碳纤维加热装置的发热功率,对不同外气条件下室内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温度分布情况。为了设计一款新型的基于碳纤维的轨道客车采暖系统,本文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首先,对碳纤维电采暖系统进行实验分析,并得出碳纤维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用电设备,通过实验数据回归出碳纤维电暖器的基本公式,将作为碳纤维电暖器用于轨道客车采暖系统时的设计依据。其次,对新型列车电加热装置和传统列车电加热装置进行能耗实验,得出新型列车电加热装置具有节能效果且产生的热量要高于传统电加热装置。然后,模拟计算不同外气条件下该供暖系统的整个车厢内温度分布在21℃左右,无论在垂直方向上还是纵向上温度波动范围均是±1℃,故温度梯度在平面上和垂直方向上都很小,热舒适性非常好。最后,应用技术经济学理论,从初投资、运行费用、年计算费用和投资回收期等方面来分析各种电采暖系统的经济性,指出碳纤维电暖器在电采暖中的优势。碳纤维电采暖是一种既有较高的经济性能和热舒适性,又是节能环保的电采暖形式,可推广到轨道客车的采暖中去。

徐仁,龚伟申[5](2009)在《试析空调客车热泵取暖的优势及实施的技术途径》文中研究表明根据铁路客车供热现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采用热泵取暖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其优势所在;提出了铁路空调客车冬季采用热泵取暖需要克服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实施途径。

张德孝[6](2008)在《基于PLC控制的船舶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船舶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热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逆卡诺循环,采用电能驱动,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并将其传输给高温热源以供使用,传输到高温热源中的热量不仅大于所消耗的能量,而且大于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的能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压缩机属于泵类负载,经分析可以发现,不改变压缩机转速,只改变循环系统的阀门开度时,其消耗的能量很大;而在保证循环系统的阀门开度不变时,通过变频只改变压缩机转速,其消耗的能量很低,是一种能够显着节约能源的方法。使用变频调速装置后,由于变频器内部滤波电容的作用,系统中的cosφ≈1,从而减少了无功损耗,增加了电网的有功功率。使用变频节能装置后,利用变频器的软启动功能将使启动电流从零开始,最大值也不超过额定电流,减轻了对电网的冲击和对供电容量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压缩机电动机因频繁起动而造成的能量损耗。本文给出了PLC电气控制原理图,变频器的原理及选用,船舶热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与仿真方法。结果表明: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验证船舶水源热泵空调可以达到能效比(性能系数)为3.0~5.7的目标,该方法对于千吨以上、吃水较深的大型船舶效果会更好。对于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比(性能系数)为2.2~3.8来说,意味着可以节省30~40%的能源,潜力巨大。

徐仁,龚伟申,陈泽民,赵辉[7](2004)在《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的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借助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房 间热泵空调技术,通过理论计算与 分析,对在南方地区运行的铁路空 调客车冬季采用热泵取暖的可行 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 析,认证了铁路空调客车冬季采用 热泵空调取暖的可行性。

徐仁,龚伟申,陈泽民,赵辉[8](2004)在《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 随着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客车空调化是必然的进程,如何使铁路空调客车安全、快速、舒适、健康、高效运行,是铁路大提速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铁路客车冬季取暖以电加热器取暖为主,北方地区部分客车采用燃煤炉独立温水取暖装置,而电加热器耗电量太大,热效率不高,使用成本偏高,有的客车为了降低能耗,或避免火灾隐患,确保行车安全,行车中关闭车项空调机组内新风口或新风机,以减少新风量,这样严重影响了客室的空气品质,因此上述两种取暖都不是理想的取暖方式。

王芳,范晓伟[9](2002)在《我国空气源热泵的技术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空气源热泵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就结霜、化霜、系统节能、新工质替代、计算机模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空气源热泵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向

铁海燕[10](2000)在《热泵式空调机组在空调客车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文中指出从技术与经济意义上对热泵式空调机组应用于空调客车上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二、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任务来源
    1.2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3 汽车空调概述
    1.4 原标准的不足
    1.5 标准的修订过程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汽车空调标准研究
    2.1 汽车空调系统标准
    2.2 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
    2.3 车内污染标准
    2.4 汽车空调制冷、采暖标准
    2.5 汽车空调除霜(雾)系统标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冷系统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3.2 制冷量与降温性能
    3.3 送风量
    3.4 出风口风向风速
    3.5 制冷系统噪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暖系统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
    4.2 采暖量与采暖能力试验
    4.3 车内温度及温度分布
    4.4 采暖系统车内噪声
    4.5 除霜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风换气与空气净化系统
    5.1 通风换气系统
    5.2 空气净化系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样机试验
    6.1 试验条件及测试设备
    6.2 制冷系统试验
    6.3 采暖系统试验
    6.4 除霜系统试验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碳纤维的地铁车辆采暖系统及热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碳纤维电采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我国北方地铁车辆采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3.1 地铁车辆采暖系统概述
        1.3.2 地铁车辆采暖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电采暖技术分类及其特点
        1.4.1 电采暖技术的分类
        1.4.2 碳纤维电采暖技术及其优越性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碳纤维的地铁车辆电采暖系统设计
    2.1 B型地铁列车的车厢结构
    2.2 地铁车厢电采暖功率
        2.2.1 电采暖功率的计算
    2.3 碳纤维电暖器外形尺寸的设计
        2.3.1 碳纤维发热线规格的确定
        2.3.2 碳纤维电暖器的尺寸设计
    2.4 温控系统
        2.4.1 基于Wifi的智能温控系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流组织与电暖器安装方式对采暖效果影响
    3.1 地铁车厢气流组织方式的选择
        3.1.1 气流组织方式
    3.2 气流组织对采暖效果的影响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模型网格划分
        3.2.3 计算模型的选取
        3.2.4 边界条件的设置
        3.2.5 模拟结果分析
    3.3 碳纤维电暖器安装方式的确定
        3.3.1 碳纤维电暖器的安装方案
    3.4 安装方式对采暖效果影响
        3.4.1 模型网格划分
        3.4.2 模拟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电采暖系统与传统采暖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4.1 能耗经济性分析
    4.2 两种采暖方式的初投资费用
        4.2.1 采暖系统初投资费用的年均值
        4.2.2 采暖系统初投资费用差值
        4.2.3 初投资费用比较
    4.3 间歇采暖与连续采暖的经济性分析
        4.3.1 间歇采暖设备供热系数与间歇调节的节能率
        4.3.2 计算分析
    4.4 投资回收期
    4.5 安全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碳纤维电采暖的地铁车厢热舒适性分析
    5.1 影响热舒适性的因素
        5.1.1 空气温度
        5.1.2 相对湿度
        5.1.3 空气流速
    5.2 建立计算模型
        5.2.1 车体的几何模型
        5.2.2 计算域内网格划分
        5.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5.3 稳态下车厢内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分析
        5.3.1 送风温度10℃时车厢内速度场与温度场的模拟
        5.3.2 稳态下不同送风温度对车厢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5.4 车辆开门状态下车厢内的温度场模拟
        5.4.1 开门状态下室外5℃时车厢内温度场模拟
        5.4.2 开门状态下不同室外温度对车厢内热舒适性的影响
    5.5 车门关闭后车厢内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分析
        5.5.1 关门状态下送风5℃时车厢内温度场模拟
        5.5.2 关门状态下送风5℃时车厢内速度场模拟
        5.5.3 关门状态下不同送风温度对车厢内温度场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寒地区供暖热泵设计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气源热泵研究现状
        1.2.2 热泵系统优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供暖热泵系统设计
    2.1 室内设计参数的确定
    2.2 室外设计参数的确定
        2.2.1 室外空气物性参数计算
        2.2.2 机组室外最低温度点的确定
        2.2.3 机组按进风参数分类
    2.3 机组总体设计方案
        2.3.1 机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3.2 理论制热循环热力计算
        2.3.3 机组结构设计
    2.4 小结
第3章 供暖热泵系统仿真
    3.1 仿真平台的介绍
    3.2 热泵系统模型
        3.2.1 压缩机模型
        3.2.2 换热器模型
        3.2.3 毛细管模型
        3.2.4 LMSAMESim空调系统模型验证
    3.3 主要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3.1 输入功率
        3.3.2 室外干球温度
        3.3.3 系统充注量
        3.3.4 毛细管长度
        3.3.5 冷凝器风量
        3.3.6 冷凝器列数
        3.3.7 蒸发器列数
    3.4 结霜对供暖热泵系统的影响分析
        3.4.1 结霜的原理
        3.4.2 结霜的理论判定
        3.4.3 拉萨地区热泵结霜的理论分析
        3.4.4 蒸发器表面结霜分析
    3.5 供暖热泵运行概况
        3.5.1 机组基本运行情况
        3.5.2 机组工作循环
    3.6 小结
第4章 供暖热泵机组参数优化
    4.1 优化评价方法
    4.2 正交试验分析
        4.2.1 正交试验的建立
        4.2.2 制热量的影响因素的显着性分析
        4.2.3 COP的影响因素的显着性分析
    4.3 能耗分析
        4.3.1 能耗预测方法
        4.3.2 标准日建立
        4.3.3 采暖季温频段分析
    4.4 机组参数优化结果
    4.5 小结
第5章 样机设计与测试
    5.1 样机设计
    5.2 焓差实验室测试
        5.2.1 测试介绍
        5.2.2 测试结果与对比
    5.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碳纤维的轨道客车采暖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目前轨道客车的主要采暖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1.2.1 温水采暖方式
        1.2.2 空调采暖方式
        1.2.3 空调预热电加热器补偿加热
        1.2.4 基于电热膜的电采暖
    1.3 目前新型电采暖方式及优势
    1.4 基于碳纤维的电采暖
        1.4.1 碳纤维电暖器
        1.4.2 碳纤维电热板
        1.4.3 碳纤维电采暖的优越性
    1.5 主要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轨道客车碳纤维采暖系统设计
    2.1 CRH_(380BL)二等座车厢结构与材料
        2.1.1 CRH_(380BL)二等座车厢结构
        2.1.2 CRH_(380BL)二等座车厢材料
    2.2 轨道客车采暖系统设计
        2.2.1 功率计算
        2.2.2 碳纤维电暖器布置
        2.2.3 碳纤维电暖器的基本结构形式
    2.3 温控系统
        2.3.1 每个车厢单独控制
        2.3.2 利用ZIGBEE技术实现集中监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电采暖电热性能及热工测试
    3.1 碳纤维电采暖的制热原理
    3.2 碳纤维电暖器电热性能测试
        3.2.1 测试条件及仪表简介
        3.2.2 电阻测试
        3.2.3 热导率
        3.2.4 碳纤维电暖器的伏-安特性
        3.2.5 碳纤维电暖器的功率-表面温度关系曲线
        3.2.6 碳纤维电暖器表面温度稳定性研究
    3.3 碳纤维电暖器采暖系统热工测试
        3.3.1 实验台简介
        3.3.2 实验原理
        3.3.3 测试步骤
        3.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电采暖的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4.1 电加热装置能耗实验
    4.2 电加热装置的热效率分析
    4.3 碳纤维电采暖经济性分析
        4.3.1 各种形式电采暖的费用计算
        4.3.2 碳纤维电采暖系统与CRH380BL现行空调采暖的经济性与维护比较
        4.3.3 与其他采暖形式的综合比较
    4.4 碳纤维电采暖环保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碳纤维采暖的轨道客车室内热舒适性仿真
    5.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5.1.2 网格的划分
    5.2 定解条件的确定
        5.2.1 边界条件
        5.2.2 初始条件
    5.3 碳纤维电采暖热舒适性模拟计算及分析
        5.3.1 外气温度15℃时温度场模拟
        5.3.2 外气温度10℃时温度场模拟
        5.3.3 外气温度5℃时温度场模拟
        5.3.4 外气温度0℃时温度场模拟
        5.3.5 外气温度-5℃时的温度场模拟
        5.3.6 外气温度-10℃时温度场模拟
        5.3.7 外气温度-15℃时温度场模拟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试析空调客车热泵取暖的优势及实施的技术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空调客车热泵取暖的理论分析
    1.1 冬季客车热负荷计算
    1.2 客车空调热泵循环供热量的理论计算
2 空调客车用热泵供热的优势
    2.1 热泵循环用电量小于电加热
    2.2 热泵循环的空调机组可降低客车造价
    2.3 能提高客室的空气品质和客车运行的安全性
3 热泵用于空调客车供暖的技术途径
    3.1 空调制冷系统交替热泵循环进行自然化霜
    3.2 用喷气增焓数码涡旋技术提高热泵的供热量
4 结语

(6)基于PLC控制的船舶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船舶空调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 小结
第二章 热泵技术综述
    2.1 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2.1.1 热泵的定义
        2.1.2 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
        2.1.3 热泵节能原理
    2.2 热泵系统的分类
        2.2.1 空气源热泵系统
        2.2.2 土壤源热泵系统
        2.2.3 水源热泵系统
    2.3 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2.3.1 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2.3.2 属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
        2.3.3 环境效益显着
    2.4 小结
第三章 泵类负载的变频节能原理
    3.1 变频器概述
        3.1.1 变频空调与普通空调的比较
        3.1.2 变频空调的控制特点
        3.1.3 变频器基本结构
        3.1.4 变频器的分类
        3.1.5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
    3.2 变频节能原理
        3.2.1 泵类负载变频节能
        3.2.2 功率因数补偿节能
        3.2.3 软启动节能
    3.3 小结
第四章 PLC控制船舶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4.1 PLC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4.2 系统总原理框图设计
    4.3 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
    4.4 PLC控制部分设计
        4.4.1 PLC控制部分原理图
        4.4.2 PLC选型及I/O功能表
        4.4.3 PLC控制系统工作流程图
        4.4.4 PLC控制系统梯形图
        4.4.5 PLC控制系统语句表
    4.5 变频器与西门子S7-200的通讯
        4.5.1 变频器的选型及特点
        4.5.2 变频器HOLIP与西门子S7-200的通讯
    4.6 小结
第五章 船舶热泵系统数学模型与仿真
    5.1 冬夏季与海水(河水)换热量计算
    5.2 船舶舱底热交换器设计
    5.3 压缩机的数学模型
        5.3.1 压缩机的理论工况数学模型
        5.3.2 压缩机的实际工况数学模型
    5.4 冷凝器、蒸发器的数学模型
        5.4.1 冷凝器的数学模型
        5.4.2 蒸发器的数学模型
    5.5 水源热泵机组的数学模型与仿真
        5.5.1 水源热泵机组的数学模型
        5.5.2 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仿真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空气源热泵的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我国空气源热泵研究状况
    1.1 空气源热泵结霜、化霜问题的研究
    1.2 空气源热泵节能问题的研究
    1.3 空气源热泵各部件性能、工质等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1.4 计算机模拟在空气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
    1.5 其它
2 空气源热泵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3 结 语

(10)热泵式空调机组在空调客车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发展概况
2 国内现状
3 热泵式空调机组应用于空调客车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意义
    3.1 技术可行性
    3.2 经济性分析
    3.3 热泵采暖适应铁路客车的发展
    4结束语

四、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D]. 涂超. 长安大学, 2019(01)
  • [2]基于碳纤维的地铁车辆采暖系统及热舒适性研究[D]. 于耀. 大连交通大学, 2018(04)
  • [3]高寒地区供暖热泵设计与优化研究[D]. 阳豪.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4]基于碳纤维的轨道客车采暖系统研究[D]. 李莉. 大连交通大学, 2016(01)
  • [5]试析空调客车热泵取暖的优势及实施的技术途径[J]. 徐仁,龚伟申.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2009(06)
  • [6]基于PLC控制的船舶水源热泵空调系统[D]. 张德孝. 沈阳工业大学, 2008(03)
  • [7]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的可行性分析[J]. 徐仁,龚伟申,陈泽民,赵辉. 上海铁道科技, 2004(06)
  • [8]铁路客车冬季热泵式空调取暖可行性分析[A]. 徐仁,龚伟申,陈泽民,赵辉.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 2004
  • [9]我国空气源热泵的技术进展[J]. 王芳,范晓伟. 能源工程, 2002(04)
  • [10]热泵式空调机组在空调客车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铁海燕. 铁道车辆, 2000(06)

标签:;  ;  ;  ;  ;  

铁路客车冬季热泵空调采暖可行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