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动态脉压和心率变异性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动态脉压和心率变异性

一、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动态脉压与心率变异性(论文文献综述)

唐梅玲[1](2020)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动态血压监测数据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各证型的全天血压波动特点及时辰平均血压差异,挖掘有助于指导临床辨证分型及治疗的相关指标,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269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将其分为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及瘀血阻络证6型,按不同证型分类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相关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详细数据,以时辰为界将各证型的动态血压数据分成12段,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在纳入的233例高血压病患者中,风痰上扰证72例(30.9%),阴阳两虚证48例(20.6%),肝阳上亢证42例(18.0%),阴虚阳亢证37例(15.9%),肝肾阴虚证31例(13.3%),瘀血阻络证3例(1.3%)。2.各证型的性别、民族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均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汉族多于壮族。3.各证型的年龄、病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P<0.05),年龄大小表现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病程长于肝阳上亢证。4.各证型的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分层无明显差异(P>0.05),均以3级高血压、很高危组为主。5.各证型的“冠心病”发生率存在显着差异(P<0.05);各证型在糖尿病、脑梗死、血脂异常、慢性胃炎、脂肪肝、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一般生化指标中,肝阳上亢证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糖化血红蛋白A1C、肌酐、尿素水平高于肝阳上亢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各证型的时辰平均收缩压在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差异显着(P<0.05)。风痰上扰证的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肝肾阴虚证,申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子时、巳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肝阳上亢证的巳时、午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风痰上扰证,巳时、午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肝肾阴虚证,巳时、午时、未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丑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的寅时、卯时、辰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风痰上扰证,寅时、巳时、申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虚阳亢证,寅时、辰时、巳时、申时、酉时、戌时平均收缩压高于阴阳两虚证;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时辰平均舒张压在十二个时辰上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时辰平均舒张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的时辰平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各证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均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各证型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大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各证型均存在清晨高血压现象,其中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的清晨收缩压均值高于阴阳两虚证、风痰上扰证,各证型的清晨舒张压均值高低表现为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肝阳上亢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巳时,风痰上扰证峰值血压时辰位于酉时,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峰值血压时辰均位于辰时。11.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日间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大于风痰上扰证、肝阳上亢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肝阳上亢证、风痰上扰证的日间心率快于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风痰上扰证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瘀血阻络证则较少单独出现。虚证患者较实证患者年龄偏大,病程偏长。2.血压级别高、心血管风险大,易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疾病特征,以虚证患者表现更为突出。3.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时辰平均血压差异在某些特定的时辰段保持稳定。肝阳上亢证的时辰平均血压在巳时、午时、未时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肝肾阴虚证的时辰平均收缩压在寅时、卯时、辰时高于其他证型,阴虚阳亢证与阴阳两虚证的十二时辰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4.峰值血压时辰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肝阳上亢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巳时,风痰上扰证的峰值血压时辰位于酉时,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的峰值血压时辰均位于辰时。

乔佳君[2](2020)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研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观察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针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心脏内科病房及门诊收入的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71例患者,以及高血压已控制52例患者进行调研比较(后者为对照组,是经降压治疗诊室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均达标者)。完善基本资料、焦虑、抑郁及睡眠量表问卷,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结果。同时收集患者四诊信息,综合辨证。将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及高血压已控制两组数据录入EXCEL并通过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组(A组)与高血压已控制组(B组)比较:1.1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分级、药物治疗情况、危险分层等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提示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身高、体重、BMI、诊室血压比较 两组中,体重、BMI和诊室DBP比较A组高于B组,且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身高、诊室SBP比较,P>0.05,提示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1.3睡眠质量(PSQI评分)、焦虑评分(SAS评分)、抑郁评分(SDS评分)A组与B组比较P均>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实验室检验指标比较 两组血ALT、BUN、HsCRP、FPG、TG、TC、LDL、HDL 比较P>0.05,提示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A组AST、Scr、HCY、UA高于B组,且P<0.05,提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诊室DBP、AST、HCY值是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1.5动态血压特点比较在血压方面,A组全天、白昼、夜间平均SBP、DBP、平均动脉压均高于B组,且A组全天血压不达标的占49.3%、单纯夜间血压不达标的占45.1%、单纯白天血压不达标的仅占5.6%;血压变异性方面,A组夜间DBP标准差、夜间动态PPI均高于B组;昼夜血压节律方面,A组SBP昼夜平均血压差、SBP昼夜下降率、DBP昼夜平均血压差、DBP昼夜下降率均低于B组,且反杓型所占比例高于B组,以上P均<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动态心电图特点比较 两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P均>0.05,提示两组无统计学差异。1.7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 A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瘀血阻络证>兼夹证>肝火亢盛证,且A组痰湿壅盛证所占比率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段血压控制情况——全天血压不达标组(C组)与单纯夜间血压不达标组(D组)比较:2.1性别、年龄构成比较C组的青中年人比例多于D组,而D组老年人所占比例更高,且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合并症与并发症C组有合并症的比例比D组高,且P<0.05,说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是否有高血压并发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2.3生化指标C组ALT和HsCRP高于D组,且P均<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中医证型分布特点D组阴虚阳亢证型分布比例高于C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体重、BMI与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患病相关,且诊室DBP、AST、HCY可能是MUCH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2.平均血压高、夜间血压控制差、血压变异性大、昼夜血压下降率低、血压节律异常是MUCH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预后更差。3.MUCH患者中医辨证多见痰湿壅盛证,其中单纯夜间血压不达标者阴虚阳亢证为多。4.MUCH患者中全天血压不达标者以青中年为多、血压分级以血压3级为主、合并症多、ALT和HsCRP水平高;单纯夜间血压不达标者则以老年人居多。

朱飞飞[3](2020)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清胆红素(bilirubin,BIL)、血清尿酸(uric acid,UA)的关系,为高血压辨证分型提供依据,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9年12月间就诊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高血压睡眠障碍科、神经内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73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生化检查结果、24h动态血压等,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参照《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试行)》中的证候诊断标准,将57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肾气亏虚、肝火亢盛、痰瘀互结、阴虚阳亢4个证型。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关系。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573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阴虚阳亢证217例,占比38.87%,痰瘀互结证186例,占比32.46%,肾气亏虚证108例,占比18.85%,肝火亢盛证62例,占比10.82%。2 573例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24hMPP(H=30.834,P=0.000)、NLR(H=11.276,P=0.010)、TBIL(H=9.730,P=0.021)、IBIL(H=11.545,P=0.009)、UA(H=16.7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两两比较,肝火亢盛证组的24hMPP低于肾气亏虚、痰瘀互结、阴虚阳亢(P<0.05);痰瘀互结证组的NLR高于肝火亢盛证(P<0.05);肝火亢盛证的TBIL高于肾气亏虚证(P<0.05);肝火亢盛证组的IBIL高于肾气亏虚、痰瘀互结证(P<0.05);痰瘀互结证组的UA高于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和阴虚阳亢证(P<0.05)。3 573例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脉压级别NLR(H=21.633,P=0.000)、TBIL(H=8.888,P=0.012)、IBIL(H=10.556,P=0.005)、UA(H=10.42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UA在<45mmHg水平最低,>53mmHg水平最高;TBIL、IBIL在<45mmHg水平最高,>53mmHg水平最低。4 573例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197,P=0.000)呈显着正相关;与TBIL(rs=-0.128,P=0.002)及IBIL(rs=-0.138,P=0.001)呈显着负相关;与UA(rs=0.119,P=0.004)呈显着正相关。5 573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病者,肾气亏虚证组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205,P=0.037)呈正相关;痰瘀互结证组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247,P=0.001)呈显着正相关,与UA(rs=0.219,P=0.003)呈显着正相关;阴虚阳亢证组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NLR(rs=0.177,P=0.009)呈显着正相关,与TBIL(rs=-0.203,P=0.003)、IBIL(rs=-0.191,P=0.005)呈显着负相关,与直接胆红素(rs=-0.141,P=0.038)呈负相关。结论:1 24hMPP、NLR、TBIL、IBIL、UA等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规律,可为高血压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2本次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具有NLR、UA随24hMPP升高而升高的趋势;TBIL、IBIL随着24hMPP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3 24hMPP与NLR、TBIL、IBIL、DBIL、UA的关系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在肾气亏虚证组、痰瘀互结证组、阴虚阳亢证组高血压患者NLR随24hMPP的升高而升高;痰瘀互结证组UA随着24hMPP的升高而升高;阴虚阳亢证组高血压患者TBIL、IBIL、DBIL随着24hMPP的升高而降低。

王雪宁[4](2020)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文中认为背景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危害极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也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同样高血压也可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在其病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价中,能够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降压方案,在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值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分析探讨该类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06月01日至2019年01月31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患者169例,平均年龄为63.63±11.51岁,其中选取40名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患者,余129名均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2.纳入标准:初诊高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前提下,非同日于诊室测得3次血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mmHg(1mmHg=0.1333kPa);已诊高血压: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若既往明确诊断高血压病,即使血压水平为<140/90mmHg,也同样诊断为高血压,以上被纳入的高血压患者均至少近5日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经详尽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通过相关检验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等发现缺血证据或明确的冠状动脉狭窄,最终由临床专业医师确诊,纳入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3.排除标准:诊室血压中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的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史或经肾功能、肾脏彩超、肾上腺CT或肾动脉造影等检验检查高度怀疑某些继发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基础心律为非窦性心律,如患有房扑、房颤等;既往合并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病史;既往曾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心脏支架植入术等心脏相关手术治疗;既往有甲状腺或垂体等影响心率的疾病病史;既往有明确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恶性实体肿瘤病史;妊娠期女性或既往患有妊娠期高血压;长期患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以及近期夜间睡眠质量差、失眠等;近3天有明显发热(体温≥37.3℃)及重症感染;近1周使用洋地黄类制剂、B族维生素等可能影响HRV的药物;近1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突发事件。4.诊断标准:上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1];冠心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符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5.分组:根据上述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正常血压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组,其中正常血压组记为A组(共40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记为B组(共67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组记为C组(共62人)。6.观察内容:入组患者均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心电血压二合一记录器),收集白天(07:0022:00)平均血压、夜间(22:00次日07:00)平均血压、全天24小时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数据,观察24小时血压的形态,同时收集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值。结果1.各样本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C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ay-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ay-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ight-time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mD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our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our mean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mDBP)水平均高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压水平仅dmDBP、nmSBP、nmDBP、24hmDBP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BP、24hmSBP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组、C组患者的三种血压形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反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增高,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组、C组患者的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测量值均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上述指标测量值最低,与B组比较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可以无创且有效地监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昼夜血压波动情况以及心率变异性。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HD患者的夜间血压明显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反杓型血压形态比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更加明显。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为主要特征,但当合并CHD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更加显着。

买买提江·帕尔哈提(Memetjan perhat)[5](2020)在《原发性高血压维医证型与24hABPM、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EH不同维医证型分布与24hABPM、血脂、AI、AIP、AASI、Hcy、Cys-C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为EH的维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2019年1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EH的患者,共334例,进行维医辨证分类、收集24h ABPM、血脂、AI、AIP、AASI、Hcy、Cys-C结果;每项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1.本研究EH患者性别在维医证型主分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患者在异常黏液质型的分布显着,患者年龄在四种主分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患者在异常黏液质型分布显着,年龄分布上老年、60-70岁年龄段患者多见,高血压分级及危险分层分布上3级高血压、高危组的患者显着,高血压分级在三种亚分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级高血压在涩味黏液质型显着,气质分布上湿寒性气质患者最多。EH患者不同证型主分类出现频率大小顺序依次为:⑴异常黏液质型,⑵异常胆液质型,⑶异常沉液质型,⑷异常血液质型,亚分类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⑴涩味黏液质,⑵咸味黏液质,⑶韭菜色胆液质,⑷蓝色胆液质,⑸浅黄色胆液质,⑹血液质变稠,⑺烧焦沉液质。2.EH患者血型在维医证型主分类、亚分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分类中异常黏液质型、亚分类中涩味黏液质型B型血的比例最显着。各项实验室指标在不同证型间比较HDL-C、Hcy、Cys-C水平在主分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分类中异常黏液质型的HDL-C水平显着低,Hcy水平显着高,异常血液质型的Cys-C水平显着高,亚分类中,相比其他证型涩味黏液质型的Hcy水平显着高。3.EH患者AIP水平在维医证型主分类及亚分类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分类中异常黏液质型的AIP水平显着高,AI、AIP在不同证型亚分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类中的咸味黏液质型AIP、AI水平显着高。4.EH患者24hABPM结果与维医证型间比较,平均血压水平在主分类间的有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血液质型的白天平均收缩压水平显着低于其他证型,脉压差值在主分类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血液质型的脉压差值显着低于其它证型。EH患者24hABPM数值SBP、DBP峰值及最低值时间段与不同证型间比较,全天SBP峰值时间段亚分类间的有统计学差异(P<0.05),涩味黏液质型晚上(19:00-23:00)的分布最显着,全天最低DBP时间段主分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黏液质型下午(13:00-17:00)的分布显着。全天最低SBP时间段维医证型亚分类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类中涩味黏液质型下午(13:00-17:00)的分布显着。5.异常黏液质与HDL-C、Hcy、AIP、白天脉压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HDL-C负相关,其余正相关;异常胆液质与AIP具有相关性(P<0.05),呈正相关;涩味黏液质与TG、Hcy、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具有相关性(P<0.05),呈正相关;咸味黏液质与Hcy、AI、AIP具有相关性(P<0.05),呈正相关;韭菜色胆液质与AIP、全天脉压差具有相关性(P<0.05),呈正相关;6.Hcy水平与异常黏液质型EH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1.维医证型主分类中的异常黏液质,亚分类中的涩味黏液质、咸味黏液质和韭菜色胆液质是EH的最主要证型,多发在异常黏液质型老年、男性患者。2.血型、HDL-C、Hcy、Cys-C、AI、AIP、TG、平均血压值、血压标准差、脉压差在各证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各证型间具有相关性,可作为维医辨证及治疗的参考指标;3.涩味黏液质型EH晚上(19:00-23:00)的高血压危象出现可能性较大。异常黏液质型及涩味黏液质型EH下午(13:00-17:00)的高血压危象的发生概率较低。4.各项指标中Hcy水平增加情况下,异常黏液质型EH的风险增加。

张祎恬[6](2019)在《合并T2DM的不同证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时辰血压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记录不同证型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12时辰血压,分析不同证型的此类患者昼夜及在不同时辰中血压的特点,探讨不同证型老年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及中医机理,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广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及心血管科住院部符合入选标准的不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56例和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94例,分为对照组56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94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先对比二组之间的差异性,再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证型组成、各证型该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白昼平均脉压(dPP)、夜晚平均收缩压(nSBP)、夜晚平均舒张压(nDBP)、夜晚平均脉压(Npp)、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杓型/非杓型)。将记录的各组患者的24小时血压波动情况,取按时辰所对应的两个小时的平均血压作为该时辰的血压指标,对入中医子午流注法所分12时辰。用中医理论解释其病因病机,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有显着性差异(t=3.796,P=0.000<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24小时平均脉压差(24hPP)有显着性差异(t=0.-4.968,P=0.000<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有显着性差异(t=3.622,P=0.000<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白昼平均脉压差(dPP)有显着性差异(t=-0.5.091,P=0.000<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有显着性差异(t=3.008,P=0.003<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夜间平均脉压差(nPP)有显着性差异(t=-3.854,P=).000<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时辰血压变化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子时舒张压有差异(t=2.518,P=0.012<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丑时收缩压有差异(t=-2.362,P=).019<0.0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寅时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t=2.624,P=0.009<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卯时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t=4.420,P=0.000<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辰时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t=5.151,P=0.000<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巳时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t=2.647,P=0.01=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午时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t=3.031,P=0.003<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申时舒张压有差异(t=2.575,P=0.011<0.0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戌时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t=3.370,P=0.001<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亥时收缩压有显着性差异(t=—2.915,P=0.004<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亥时舒张压有差异(t=2.141,P=0.033<0.0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3.250例患者中仅有8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成杓型,其中,观察组8例,对照组0例,杓型曲线组均明显低于非杓型曲线(P<0.05)。4.在收集到的194例观察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占最大比例的两个证型为阴阳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占35.57%和34.54%,其次是痰蒙清窍型,占16.49%,之后是瘀阻清窍型,占10.31%,所占比例最小的证型为肝阳上亢型,占3.03%。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十二时辰平均收缩压波动情况如下,可知观察组收缩压大部分时段血压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收缩压最高峰时间在辰时(7:00~9:00),次高峰酉时(17~19:00),子时(23:00~1:00)最低;观察组血压最高峰时间在酉时(17:00~19:00),次高峰在巳时(9:00~11:00),寅时(3:00~5:00)最低。6.不同证型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ABPM基本数值比较,剔除肝阳上亢型患者例数较少不列入比较,余证型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夜间舒张压四个证型组组间存在差异(F=2.673,P=0.049<0.05),余项指标四组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7.不同证型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时辰血压四组间比较,可得卯时收缩压、卯时舒张压四组间存在差异(P=0.035,0.044<0.05),余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8.四个证型不同时辰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情况如下,可知阴阳两虚型和疲阻清窍型收缩压成“三峰”、“四峰”形态,血压波动频率较大,阴阳两虚型收缩压的峰值依次在戌时、卯时、丑时,谷值依次在未时、寅时、戌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辰时、酉时,谷值依次是寅时、未时;瘀阻清窍型收缩压的峰值依次在寅卯时、巳时、申时,谷值依次在未时、戌时、丑时、辰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辰时、酉时、寅时,谷值依次为未时、丑时;而肝肾阴虚型收缩压则波峰与波谷距离最远,振幅较其他三型大,峰值依次在酉时、巳午时,谷值依次在丑时、未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酉时、辰时,谷值依次是子时、未时;痰蒙清窍型峰值依次在辰时、酉时,谷值在申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酉时、巳时、午时,谷值依次是子时、未时。结论:1.观察组194例患者中仅8例具有正常血压节律,明显低于186例非勺型曲线患者,对照组56例患者中则无。2.观察组各环节收缩压普遍较对照组患者高,而舒张压则较之偏低,故脉压差较大。在不同时辰中,对照组收缩压最高峰时间在辰时(7:00~9:00),次高峰酉时(17:00~19:00);观察组血压最高峰时间在酉时(17:00~19:00),次高峰在巳时(9:00~11:00),观察组收缩压大部分时段均高于对照组。3.观察组患者中占最大比例的两个证型为阴阳两虚,虚阳外越证和肝肾阴虚证,其次是痰蒙清窍证,之后是瘀阻清窍证,所占比例最小的证型为肝阳上亢型。4.四个证型不同时辰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情况如下,可知阴阳两虚型和疲阻清窍型收缩压成“三峰”、“四峰”形态,血压波动频率较大,阴阳两虚型收缩压的峰值依次在戌时、卯时、丑时,谷值依次在未时、寅时、戌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辰时、酉时,谷值依次是寅时、未时;瘀阻清窍型收缩压的峰值依次在卯时、巳时、申时,谷值依次在未时、戌时、丑时、辰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辰时、酉时、寅时,谷值依次为未时、丑时;而肝肾阴虚型收缩压则波峰与波谷距离最远,振幅较其他三型大,峰值依次在酉时、巳午时,谷值依次在丑时、未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酉时、辰时,谷值依次是子时、未时;痰蒙清窍型峰值依次在辰时、酉时,谷值在申时,舒张压峰值依次是酉时、巳时、午时,谷值依次是子时、未时。

褚瑜光[7](2017)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清“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蛋白表达与中医证候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盐敏感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中特殊的一类,以高盐饮食为血压升高的诱因,高盐后血压升高明显,并表现出机体对盐的不耐受及钠的代谢障碍。同时伴有组织器官的较重的损害,研究提示这种损害往往在血压升高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盐敏感性高血压是一类有明确特殊发病机制高血压。在中医临床角度这一类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通常证候特点突出,并且证候演变及转归有一定相似性。因此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规律研究出发,一方面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展开生物信息学研究。另一方面对中医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归纳出最突出、最常见、最能体现其病机特点的证候,然后对主要证候的临床规律及可能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1目的:1.1通过对盐敏感性高血压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差异蛋白表达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图寻找盐敏感性高血压可能的发病机制。1.2通过对盐敏感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盐敏感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并通过临床特征分析及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差异蛋白表达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探索盐敏感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的客观物质基础。2方法:2.1盐敏感性高血压临床特征研究:分别运用动态血压对盐敏感性高血压血压进行评价;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盐敏感性高血压自主神经张力进行评价;肾小球滤过率及尿微量蛋白对肾脏损害进行评价;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Ⅰ、醛固酮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行评价;胰岛素敏感指数对胰岛素抵抗进行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功能及颈动脉硬化进行评价;并对血生化、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临床理化指标进行研究。2.2盐敏感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临床中医症状、体征运用量表进行全面采集。对证候量表进行整理,整理过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对信息进行降维,降维出能充分解释整体差异的几个公因子,并对公因子进行中医的证候要素、病位脏腑的归纳。然后对公因子进行聚类将相似的证候要素进行再次降维,并结合中医理论归纳出主要的临床证候分型。最后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候组间临床信息进行研究。2.3盐敏感性高血压“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蛋白表达实验研究:随机选取盐敏感性高血压36例(其中3个中医证候组各12例)、非盐敏感性高血压30例、正常体检人员16例血清Ghrelin、Obestatin运用Ghrelin/Obestatin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随机选取敏感性高血压15例(其中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6例,痰湿壅盛组5例,阴虚阳亢组4例)、非盐敏感性高血压15例、正常体检人员6例。运用QAH-GF-1蛋白芯片对生长因子信号系统40个蛋白因子进行定量研究。2.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士SD)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时,满足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采用Kruskal秩和检验;采用Microsoft exce12014软件绘制图。证候学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及R型系统聚类进行统计。3结果:3.1盐敏感性高血压相关临床特征研究结果3.1.1盐敏感性高血压病程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患病病程明显长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二者差异显着。3.1.2盐敏感性高血压体重指数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BMI、腹围、颈围明显高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臀围明显高于正常组。非盐敏感性高血压BMI、颈围明显高于正常组。3.1.3 盐敏感性高血压血压结果:24hASBP、DASBP、NASBP、24hADBP、NADBP、24h APP、NAPP、24HSBPV、DSBPV、NSBPV、24HDBPV、NDBPV、24SBPL、DSBPL、NSBPL、24DBPL、NDBPL:盐敏感性高血压组>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组,差异显着;NSBPRR、NDBPRR盐敏感性高血压组<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组,差异显着;3.1.4盐敏感性高血压心率变异性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平均心率、24H总心率均明显高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组;盐敏感性高血压组SDNN、SDANN、SDSD、三角指数、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组3.1.5盐敏感性高血压肾脏功能相关指标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GFR明显低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而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无差异。尿微白蛋白、α微球蛋白、尿蛋白肌酐比:盐敏感性高血压组>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组>正常组;尿免疫球蛋白盐敏感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显着;尿NAG酶,组间无差异。3.1.6盐敏感性高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胰岛素敏感指数显着低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而非盐敏感性高血压与正常组无差异。3.1.7盐敏感性高血压血清AngⅠ、AngⅡ、ALD、PRA水平结果:AngⅡ:盐敏感性高血压组>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组>正常组,且两两比较差异显着;ALD:盐敏感高血组明显高于非盐敏感及正常组,差异显着;PRA:正常组明显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显着;AngⅠ组间差异不显着。3.1.8盐敏感性高血压血脂水平结果:CHO:盐敏感性高血压及非盐敏感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TG:盐敏感性高血压>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正常组,差异显着;HDL-C:盐敏感性高血压明显低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LDL-C:盐敏感性高血压及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二者之间差异不显着;ApoAl:盐敏感性高血压明显低于正常组,而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无差异;ApoB:组间无差异;ApoB/ApoAl:盐敏感性高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着。3.1.9盐敏感性高血压血清主要离子水平结果:正常组K、Mg明显高于盐敏感性高血压及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盐敏感组Na明显高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3.1.10盐敏感性高血压血清皮质醇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C0R:盐敏感性高血压>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正常组;HCY:盐敏感性高血压>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正常组,均差异显着。3.1.11盐敏感性高血压生化及血常规相关指标结果:BUN:盐敏感性高血压>非盐敏感、正常组;UA:盐敏感性高血压>非盐敏感>正常组;TP、ALB、GLB:正常组>盐敏感性高血压、非盐敏感,差异显着。盐敏感性高血压HB、HCT、MCV均低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差异显着。3.1.12盐敏感性高血压心脏超声指标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大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差异显着;盐敏感性高血压EF%、FS%高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及正常组,差异显着;E/A:正常组>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3.1.13盐敏感性高血压颈动脉超声指标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且颈动脉斑块阳性率盐敏感性高血压组也是明显高于非盐敏感组及正常组。3.2盐敏感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结果根据131份中医临床症状量表的信息,经过症状整理,删除低频症状,对59个主要症状进行分析。因子分析共降维出5个公因子,按照因子得分高低将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然后统计各公因子所包含的病例数及百分比,其中因子1占18.32%、因子2占21.37%、因子3占20.43%、因子4占20.61%、因子5占22.14%。病位脏腑所占结构比:脾21.37%、肾17.56%、、肝脾18.32%、脾肾42.75%。证素:阴虚18.32%、痰湿21.37%、气滞39.69%、气虚42.75%、水饮 20.61%、阳虚 60.31%、精亏 17.56%、气陷 17.56%、热 21.37%、气逆 21.37%。辨证分型:阴虚阳亢18.32%、痰湿壅盛21.37%、脾肾阳虚20.43%、阳虚水泛20.61%。然后对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因子3/4/5被聚类成一类,最后聚类成3大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60.31%),阴虚阳亢证(18.32%),痰湿壅盛证(21.37%)。然后对三个证候组间临床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个证候组间在血压程度、交感神经张力、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胰岛素抵抗程度、肾脏损害程度、心脏功能损害程度、颈动脉硬化程度均存在显着差异。3.3“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蛋白表达实验研究:3.3.1盐敏感性高血压Ghrelin、Obestatin研究结果:盐敏感性高血压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且明显低于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而非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则没有明显差异。Obestatin组间无差异。3.3.2盐敏感性高血压蛋白芯片研究结果:三组间经方差分析盐敏感性高血压升高的生长因子为 IGFBP-3、EG-VEGF、GDNF、IGFBP-2、GH、NT-4、PDGF-AA、PIGF、SCF R、VEGF R2、VEGF R3、VEGF-D、MCSF R 升高,降低的生长因子为AR、HGF。3.3.3盐敏感性高血压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研究结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信息数据库的结构分析进行功能分析及KEGG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通路(PATH WAY)研究。结果显示,盐敏感性高血压由生长因子参与的多条可能的病机通路。分别是:酪氨酸磷酸化信号转导网络(PTP peptidyl-tyrosine phosphorylation)、生长因子信号通路(growth factor activity)、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醋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激酶(PI3K/Akt 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 threonine kinase);Ras 信号通路(Ras signaling pathway);Rapl信号通路(Rapl signaling pathway)3.3.4盐敏感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组间Ghrelin、Obestatin及蛋白芯片研究结果: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血清Ghrelin明显低于痰湿壅盛组;痰湿壅盛组血清Obestatin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候组;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与痰湿壅盛组比较上调的有5个,分别是GH、IGF-1、NT-4、VEGF-D、bFGF,下调的3个,分别是AR、Ghrelin、Obestatin;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与阴虚阳亢组比较上调的3个,分别是GH、IGF-1、NT-4,下调的3个,分别是AR、HB-EGF、Ghrelin;痰湿壅盛组与阴虚阳亢组比较上调的2个分别是Obestatin、VEGF R2,下调的2个分别是HB-EGF、bFGF。3.3.5盐敏感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与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蛋白主要体现在GO生物过程中的生长激素受体信号通路(growth hormon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与痰湿壅盛证比较差异蛋白主要体现在GO生物过程中的上皮细胞增殖通路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以及 KEGG 富集出的 PI3K-Akt;痰湿壅盛证与阴虚阳亢证比较差异蛋白主要体现在GO生物过程中脂质磷酸化生长因子活性通路。4结论:4.1盐敏感性高血压临床常见中医证候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4.2盐敏感性高血压“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差异表达蛋白谱:IGFBP-3、EG-VEGF、GDNF、IGFBP-2、GH、NT-4、PDGF-AA、PIGF、SCFR、VEGF R2、VEGF R3、VEGF-D、MCSF R 上调,AR、HGF、Ghrelin 下调。4.3盐敏感性高血压与PTP、MAPK及PI3K-Akt信号通路关系密切。4.4盐敏感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差异表达蛋白谱: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表达谱GH、IGF-1、NT-4、VEGF-D、bFGF上调,AR、Ghrelin、Obestatin、HB-EGF 下调;痰湿壅盛证表达谱 Obestatin、VEGF R2、AR、Ghrelin 上调,HB-EGF、bFGF、GH、IGF-1、NT-4、VEGF-D 下调;阴虚阳亢证表达谱 AR、HB-EGF、Ghrelin、HB-EGF、bFGF 上调,GH、IGF-1、NT-4、Obestatin、VEGF R2 下调。4.5盐敏感性高血压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主要与Growth hormon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PI3K-Akt 信号通路相关。痰湿壅盛证主要与 lipid phosphorylation growth factor activity 信号通路相关。阴虚阳亢证主要与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Growth factor signaling pathway 信号通路相关。

陈书佩[8](2013)在《痰湿体质OSAHS患者HRV和DC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痰湿体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减速力(DC)的特征,并初步探讨HRV与DC之间的相关性。2方法受试者为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前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以夜间睡眠打鼾或白天嗜睡为主诉的患者,经耳鼻喉科或睡眠门诊专科检查,填写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痰湿体质量表及ESS嗜睡量表)后,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符合OSAHS诊断标准者,根据痰湿体质判定结果分为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不符合OSAHS诊断标准者为单纯打鼾组,三组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指标:(1)一般情况:包括颈围、腹围和体重指数(BMI);(2)PSG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3)HRV指标:包括:SDNN.SDANN. SDSD、RMSSD、PNN50和三角指数;(4)DC及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5)ESS嗜睡量表和痰湿体质量表得分。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结果3.1一般情况比较:与单纯打鼾组相比,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患者BMI、颈围和腹围均显着增高(P<0.01),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2PSG监测指标及ESS嗜睡量表得分:AHI:痰湿OSAHS组比非痰湿OSAHS组升高(P<0.05),痰湿OSAHS组较单纯打鼾组显着升高(P<0.01),非痰湿OSAHS组较单纯打鼾组显着升高(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均显着降低(P<0.01),但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均显着升高(P<0.01),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ESS嗜睡量表得分:痰湿OSAHS组较非痰湿OSAHS组明显升高(P<0.01),较单纯打鼾组升高(P<0.05)。非痰湿OSAHS组和单纯打鼾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3HRV时域指标: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HRV时域指标SDNN、 SDANN和三角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痰湿OSAHS组的SDANN和三角指数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痰湿OSAHS组的RMSSD和PNN50、SDNN、SDANN和SDSD较非痰湿OSAHS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4DC值及心率:痰湿OSAHS组患者DC值较单纯打鼾组减小(P<0.05),非痰湿OSAHS组患者DC值较单纯打鼾组减小,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之间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湿OSAHS组和非痰湿OSAHS组患者平均心率均较单纯打鼾组增高(P<0.05),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痰湿OSAHS组最低心率较单纯打鼾组增高(P<0.05),痰湿OSAHS组与单纯打鼾组比较,痰湿OSAHS组与非痰湿OSAHS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相关性: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BMI与颈围和腹围呈正相关;通过逐步判别回归法分析,AHI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颈围呈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RMSSD呈负相关;DC与PNN50和三角指数呈正相关,与年龄、痰湿体质量表得分和平均心率呈负相关。4结论4.1痰湿体质使OSAH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和白天嗜睡程度加重。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BMI、颈围和腹围无明显影响。4.2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HRV时域指标无明显影响。4.3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DC值无明显影响。4.4痰湿体质对OSAHS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及最高心率无明显影响。4.5AHI与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和颈围呈正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RMSSD呈负相关;DC与HRV时域指标PNN50和三角指数呈正相关,与年龄、痰湿体质量表得分和平均心率呈负相关。

潘立敏[9](2012)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近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高血压病是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老年患者因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压力反射器敏感性下降等原因,血压变异性增大。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是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风险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血压的变异性越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越大。目前缺乏公认的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规律,而老年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候是否具有相关性,中药干预是否能够改善血压变异,进而减少心血管风险,亟待研究。本项课题首先对老年高血压病及其血压变异性近年来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其次也是课题重点,是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并对此进行了天麻舒心方干预的临床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证治规律及中药干预的可行性与实用性。第一部分:临床调查部分1目的通过因子分析法研究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进而探寻老年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2方法对60岁及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临床查体及理化检查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用药史等一般情况;眩晕、头痛、头胀等47个症状,舌脉、口唇紫暗、目眶发暗、手掌暗红等14个特征;心肺腹等常规体格检查;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等。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3结果3.1一般资料320例患者纳入调查,12例患者因缺少重要资料予以剔除,共有308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139例(45.1%),女性169例(54.9%)。年龄60~89岁(70.12±8.747),其中60~69岁患者154例(50%),70~79岁患者92例(29.9%),80岁以上患者62例(20.1%)。3.2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3.2.1因子分析与证候特征将调查表中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44个变量纳入因子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提取16个公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变异71.122%,并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Varimax)。对16个公因子所代表的变量(症状群),请专家组判定中医证候,初始得出8种证候:阴虚阳亢,兼有血瘀(F3、F6、F8、F9、F10);阴虚阳亢,兼有痰浊(F7);阴阳两虚,兼有血瘀(F2);气阴两虚,兼血瘀(F1);气阴两虚,兼痰浊(F4、F12);肝风痰浊(F13、F14);肝风痰浊,兼有血瘀(F11);痰瘀互阻证(F5、F15、F16)。再根据主证相同进行合并,最终归纳老年高血压病5种证候:阴虚阳亢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肝风痰浊证、痰瘀互阻证。3.2.2老年高血压的证型分布规律根据因子得分对患者进行分组,阴虚阳亢证119例(38.6%),气阴两虚证60例(19.4%),阴阳两虚证25例(8.1%),肝风痰浊证57例(18.4%),痰瘀互阻证47例(15.2%)。再将患者按痰瘀辨证分组统计,痰浊证(各证型兼夹痰浊及肝风痰浊证)105例,占34.1%,痰瘀互阻证(肝风痰浊证兼夹血瘀和痰瘀互阻证)59例,占19.1%,而兼血瘀者144例,达46.8%,可见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浊、血瘀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兼夹证。3.3平均血压值与证型关系全天、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在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痰瘀互阻五种中医证型之间分布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3.4血压变异及变异系数与中医证型全天、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变异(SBP-SD)在五种证型分布中具有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血压变异性最大,而肝风痰浊型变异最小。呈现阴虚阳亢>气阴两虚>痰瘀互阻>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的趋势。而舒张压变异、平均动脉压变异在五种证型中未见显着差异(P>0.05)。全天、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在五种证型中具有差异(P<0.05),阴虚阳亢型血压变异系数最大,肝风痰浊型变异最小。呈现阴虚阳亢>气阴两虚>痰瘀互阻>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的趋势。而舒张压变异系数、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在五种证型中未见显着差异(P>0.05)。3.5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血压变异性及证候关系血压变异与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日间收缩压变异(DSBP SD)及变异系数(DSBP-CV)与LVMI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80和0.460。各时段舒张压变异及平均动脉压变异与LVMI未见相关。各证型组间比较LVMI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阳亢组及气阴两虚组LVMI较重,P<0.05。3.6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内径与中医证型各证型组间比较颈动脉内径未见差异(P>0.05);但IMT值具有显着差异,其中阴虚阳亢组IMT值最大(P<0.05);颈动脉内膜光滑度及血流情况在各证型分布情况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但各证型间出现斑块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气阴两虚组斑块更为多发(P<0.05)。3.7中医症状积分患者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最小4分,最大83分,平均23.95±1.35分。五个证型组总症状积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平均值来看,阴虚阳亢组积分最高,其次为气阴两虚组,可见这两组患者症状较多。将308例患者依据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的P50(0.112)分为血压变异性偏小组,和变异性偏大组,并据此进行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经t检验,P50及以上组,中医症状积分更高(P<0.05),即血压变异大者症状主诉相对多。4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呈现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痰瘀互阻5种主要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其中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特征及重要病机,痰浊、血瘀是重要的兼夹证。收缩压变异及变异系数在不同证型间具有显着差异,阴虚阳亢组患者的收缩压变异及变异系数较其他组大,提示阴虚阳亢是老年血压变异的主要证候特征及病机要点。阴虚阳亢组及气阴两虚组患者LVMⅠ值更大;阴虚阳亢组IMT最厚,气阴两虚组斑块更为多发。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在阴虚阳亢及气阴两虚组相对较高,而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在P50及以上症状总积分更高,P<0.05。提示,血压变异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特别是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病血压变异的主要证候,也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特征,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应格外加以关注。第二部分:临床观察部分1.目的评价天麻舒心方对老年高血压阴虚阳亢型患者血压变异性干预效果。2.方法年龄在60~85岁之间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分级1级或2级,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证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可纳入研究。入组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组)30例,治疗组(西药+中药)30例。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1/日;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1/日+天麻舒心方(中药配方颗粒,温水冲服),150ml,2/日,疗程均为4周。观察过程中每周随诊1次,记录血压、症状、体征、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疗程前后进行安全性及疗效性指标检测。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疗效性指标:平均血压值(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SD)、变异系数(CV);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3结果3.1一般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入组观察,其中门诊患者48例(80.0%),住院患者12例(20.0%);男性31例(51.7%),女性29例(48.3%);年龄60~75岁。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以及血压水平,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理化检查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2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值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显示两组药物均可较好的降低血压平均值;两组药物间比较,从第2周开始,治疗组降低收缩压的幅度较对照组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治疗组药物更强劲的降低收缩压数值作用;但在舒张压数值方面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显示两组药物对舒张压的作用相当。3.3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3.3.1血压平均值变化治疗后全天、日间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均有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全天收缩压(24hSBP)及日间收缩压(DSBP)降低幅度更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治疗组在降低全天收缩压及日间收缩平均值方面更有优势。3.3.2血压变异性(SD)情况治疗后两组全天收缩压变异(24hSBP-SD)、舒张压变异(24hDBP-SD)均较前有显着降低(P<0.05);两组日间收缩压变异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日间的舒张压变异(DDBP-SD)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对夜间血压变异均有改善作用(P<0.05),但治疗组仅对夜间收缩压变异(NSBP-SD)具有降低作用(P<0.05),而对舒张压变异(NDBP-SD)未见降低(P>0.05);以上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改善血压变异作用,特别是对于收缩压的变异,改善作用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24hSBP-SD及DSBP-SD的降低更明显(P<0.05),而在其他的血压变异方面,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3.3.3血压变异性系数(CV)情况治疗后两组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均较前有显着降低(P<0.05);两组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较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日间的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对夜间血压变异系数均未见降低(P>0.05);以上结果显示:两组药物均有较好的改善血压变异系数作用,特别是对于收缩压的变异系数,改善作用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24hSBP-CV及DSBP-CV的降低更明显(P<0.05),而在其他的血压变异方面系数,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3.4PRA, AngⅡ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对PRA、AngⅡ均未见改善作用(P>0.05),而治疗组对PRA、AngⅡ改善作用明显(P<0.01);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作用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治疗组良好的降低PRA、AngⅡ活性的作用。3.5两组血脂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对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降低作用,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各项血脂指标未见影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在TG及LDL的降低作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6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总积分均较前明显减少,均显现了较好的症状改善作用(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间积分比较,治疗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结论具有滋阴潜阳,活血通脉的天麻舒心方具有降低老年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收缩压变异作用,并显示了降低血压数值作用,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降低PRA、AngⅡ、CHO、TG、LDL水平,安全性良好。提示,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对血压变异具有改善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临床意义本项研究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进行查新,结果在MEDLINE数据库联机检索表明:未查到与本项目相关的报道;U.S.PATENT DATABASE及中国专利数据库联机检索表明,未查到相关专利文献;中医药新闻数据库等检索表明,未查到相关新闻报道。并在以下3方面具有创新性及临床实用意义,1应用因子分析法对老年高血压病证候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归纳出老年高血压病的5种证候特征(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痰瘀互阻),是客观化证候研究的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或同类研究辨证分型的依据。2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具有相关性,同时发现老年高血压病及其收缩压变异阴虚阳亢为主要证候特征及重要的病机,提示临床辨证老年高血压病过程以阴虚为本,特别是肝肾阴虚为本,对于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性意义。3天麻舒心方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值得进一步的新药开发与推广;提示辨证论治的中医药,具有改善血压变异性作用,希冀减少心血管风险事件,改善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改善血压变异性或将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新靶点,或将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臧小英[10](2011)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血压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ymAASI)的相关影响因素;评定AASI、SymAASI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关系。2.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即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调整患者服药时间,通过为期一年的干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社区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提供一套操作简便、无创有效、易接受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1.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在天津市王顶堤社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调查其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动脉硬化检测,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动态血压各指标及动脉硬化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AASI及SymAASI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探讨AASI、SyinAASI与CAVI之间的关系。2.采用类试验研究的方法,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60名,随机分入两干预组,即干预组A(行为+时间药物治疗干预组)和干预组B(行为干预组)。同时从研究对象所在社区选取3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制定两种不同的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护理干预,于干预后6月、12月测定干预组动态血压及CAVI,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评定干预效果。结果1.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心率、动态脉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分别受不同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因素的影响,日间动态血压参数比夜间更易受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影响。2.不同血压节律患者的日间、夜间、24h收缩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血压节律患者脉压、夜舒张压变异及24h舒张压变异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出现晨峰患者的日间收缩压、日间脉压、24h脉压、日收缩压负荷及24h收缩压负荷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 AASI、SymAASI与CAVI之间均呈显着中度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ASI的因素包括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Sym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4.两干预组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均值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干预6月、12月两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干预组A动态血压负荷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A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随着干预时间进展,两组晨峰患者均减少,但干预组A减少更明显,干预后6个月两组晨峰患者比例差异有显着性。6.两干预组AASI、SymAASI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实施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在其血压上升前服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可持续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指标,从而避免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可增加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使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可以显着改善患者晨起血压急骤上升的趋势。此外需要重视对血压节律、晨峰现象有影响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因素,以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减少晨峰现象的出现。3. SymAASI受血压波动影响小于AASI,在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方面优于AASI,可以在社区推广应用。AASI受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的影响,Sym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具有降低并维持AASI及SymAASI的效果,可减缓动脉硬化恶化速度,对缓解血管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动态脉压与心率变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动态脉压与心率变异性(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高血压病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2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2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中医对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认识
    3 动态血压与十二时辰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样本量估算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观察指标
        2.3 动态血压监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高血压病患者总体特征
        1.2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1.3 高血压病各证型性别、民族分布
        1.4 高血压病各证型年龄、病程比较
        1.5 高血压病各证型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分层比较
        1.6 高血压病各证型常见合并病发生率比较
        1.7 高血压病各证型一般生化指标比较
    2 观察指标
        2.1 高血压病各证型时辰平均血压比较
        2.2 高血压病各证型十二时辰血压变化曲线
        2.3 高血压病各证型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2.4 高血压病各证型清晨血压比较
        2.5 高血压病各证型峰值血压时辰分布
        2.6 高血压病各证型脉压比较
        2.7 高血压病各证型心率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及一般资料分布特征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时辰平均血压的相关性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清晨血压、峰值血压时辰的相关性
    5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脉压、心率的相关性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概述
        2.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易患因素
        3.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4. 检出以及积极治疗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必要性
    综述二、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 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
        3.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及判定方法
二、研究方案及内容
    1. 一般资料、病史及体征采集
    2. 标本采集
    3. 体重、身高及BMI测定
    4. 诊室血压的测量
    5.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6.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
三、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四、研究技术路线图
五、研究结果
    1.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已控制组比较
    2.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段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六、讨论
    1.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2.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
    3.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心率变异性分析
    4.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5.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不同时段血压控制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6. 本课题创新点及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调查问卷
    一、病例资料
    二、体格检查
    三、中医证候量表
    四、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五、SAS(焦虑自评表)
    六、SDS(抑郁自评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发表

(3)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临床资料采集
        1.6 调查方法
        1.7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1.8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
        2.2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研究指标分析
        2.3 24 hMPP与 NLR、UA、TBIL、DBIL、IBIL的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4hMPP与 NLR、UA、TBIL、DBIL、IBIL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血压诊断标准回顾
        3.2 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3.3 本次研究中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判定依据说明
        3.4 本次研究相关指标的选定说明及脉压分级依据
        3.5 本次研究纳入的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6 本次研究纳入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分析
        3.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研究指标分析
        3.8 24hMPP与 NLR、UA、TBIL、DBIL、IBIL的相关性分析
        3.9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24hMPP与 NLR、TBIL、DBIL、IBIL、UA的相关性分析
    4 结语
        4.1 结论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现状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相关危险因素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其它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4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1 脉压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2 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3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4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
        5 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
        6 脉压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关系
        7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原发性高血压维医证型与24hABPM、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高血压病维医学辨证分类标准
        2.3 观察指标的采集
    3 病例标准
    4 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 样本含量估计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处理
    8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分析
    2 EH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在维医证型间相关性比较分析
    3 EH患者动脉硬化指数在维医证型间的比较分析
    4 EH患者24hABPM结果在维医证型间的比较
    5 EH患者维医不同证型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 EH患者维医证型多因素分析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附录
导师评阅表

(6)合并T2DM的不同证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时辰血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高血压昼夜节律的认识
        一、《黄帝内经》对时间治疗学的认识
        二、从子午流注角度谈血压节律
        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四、关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生物节律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昼夜血压节律的认识
        三、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择时给药的研究
    第三节 老年性高血压的研究
        一、老年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二、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三、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四、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五、2型糖尿病的血压控制
    第四节 对未来的影响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一般资料
    第二节 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方案设计
        一、研究设计
        二、样本量估计
        三、方案设计
        四、观察项目
        五、统计分析
    第三节 观察组四组证型比较方案设计
        一、研究设计
        二、方案设计
        三、观察项目
        四、时间标准
        五、可行性分析
        六、统计分析
    第四节 研究路线
    第五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二、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动态血压分析结果
        三、合并组不同证型一般资料
        四、观察组动态血压分析结果
    第六节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清“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蛋白表达与中医证候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部分
    综述一: 盐敏感性高血压及与“盐”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与高血压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实验一: 盐敏感性高血压相关临床特征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盐敏感性高血压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盐敏感性高血压“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蛋白表达及与中医证候学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附图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8)痰湿体质OSAHS患者HRV和DC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痰湿体质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 祖国医学对痰湿体质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率变异性研究进展
        1 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2 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心率减速力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DC概念、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2 国外研究进展
        3 国内研究进展
        4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试验方法
    3 PSG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3.1 PSG检查要求
        3.2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要求
        3.3 数据处理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分析
    6 试验结果
        6.1 一般情况
        6.2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情分布
        6.3 夜间低氧血症病情分布
        6.4 痰湿OSAHS、非痰湿OSAHS和单纯打鼾组三组的比较
        6.5 相关性分析
    7. 试验结果小结
    8 结论
    9 讨论
    10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 中医体质调查表
    附件二:ESS嗜睡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综述一 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高血压病的中西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部分
    目的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部分
    目的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及临床意义
结语
致谢
简历
附录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10)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工具与指标
        1.1.3 研究步骤
        1.1.4 技术路线
        1.1.5 统计方法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情况
        1.2.2 患者ABPM相关指标比较
        1.2.3 不同血压节律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1.2.4 不同晨峰现象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1.2.5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分析比较
    1.3 讨论
        1.3.1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均值的影响
        1.3.2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脉压的影响
        1.3.3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心率的影响
        1.3.4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负荷的影响
        1.3.5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变异的影响
        1.3.6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节律的关系
        1.3.7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晨峰现象的关系
        1.3.8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小结
二、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与指标
        2.1.3 研究步骤
        2.1.4 具体干预方法及内容
        2.1.5 技术路线
        2.1.6 统计方法
        2.1.7 质量控制
    2.2 结果
        2.2.1 干预前各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2 三组患者偶测血压干预效果
        2.2.3 两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干预效果
        2.2.4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干预效果
        2.2.5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脉压及心率干预效果
        2.2.6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干预效果
        2.2.7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异干预效果
        2.2.8 两干预组患者血压节律干预效果
        2.2.9 两干预组患者晨峰现象干预效果
        2.2.10 两干预组患者动脉硬化干预效果
    2.3 讨论
        2.3.1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的影响
        2.3.2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3.3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影响
        2.3.4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
        2.3.5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影响
        2.3.6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情况的影响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动态脉压与心率变异性(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十二时辰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唐梅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D]. 乔佳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NLR、血清胆红素、血清尿酸的相关性研究[D]. 朱飞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D]. 王雪宁.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5]原发性高血压维医证型与24hABPM、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D]. 买买提江·帕尔哈提(Memetjan perhat).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合并T2DM的不同证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时辰血压观察[D]. 张祎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清“Ghrelin-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蛋白表达与中医证候学相关性研究[D]. 褚瑜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1)
  • [8]痰湿体质OSAHS患者HRV和DC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 陈书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01)
  • [9]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并中药干预研究[D]. 潘立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10]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D]. 臧小英. 天津医科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动态脉压和心率变异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