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例性病病原学分析

1106例性病病原学分析

一、1106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璐斯[1](2019)在《MSM人群HIV+/AIDS进程影响因素及梨支原体共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作为公认的HIV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是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之一。自“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全面推行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HIV感染者的病程,降低了病死率。然而,不同个体的疾病进程依然存在差异,且有研究显示MSM人群中HIV+/AIDS者的疾病进程进展较快。HIV感染的疾病进程受到包括生物医学、社会心理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他病原体的合并感染也可能对病程产生影响。前期研究显示,该人群中梨支原体(Mpi)感染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存在关联,但此种合并感染对机体及病程产生的影响并不明确。深入探究病程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措施,进一步降低HIV感染率和艾滋病病死率。因此本论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人群与实验室研究,一方面以江苏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为研究对象,了解该人群HIV感染的疾病进程,分析影响病程的相关生物、社会心理等因素;另一方面建立HIV与Mpi感染细胞模型,利用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合并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病程的可能关联。旨在为MSM人群中HIV+/AIDS者更好地控制病程发展以及在该人群中更有效地实施艾滋病控制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回顾性收集国家实行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2003年)至2016年6月期间,江苏省南京、无锡两地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的随访资料,分别以观测终点是否死亡、是否发展为AIDS为结局,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该人群死亡及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另外,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索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2、以南京市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访谈收集其基本信息、个人社会网络信息及是否告知HIV感染情况及性行为特征等社会心理相关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HIV感染疾病进程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了解该人群HIV感染及同性性行为告知情况,并结合个人特征及社会网络特征,采用GEE模型分析影响告知行为的相关因素。3、利用HIV感染者及健康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梨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建立Mpi与HIV共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共四组,分别为Mpi与HIV共感染组、单纯HIV感染组、单纯Mpi感染组和正常组,每组设立两个平行样。采用Illumina平台对不同感染组的总RNA测序获得相应的转录本,分析筛选不同感染条件下表达水平显着差异的基因。运用GO、KEGG等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探讨与差异基因显着相关的生物功能或通路。主要研究结果:1、回顾性收集了 2096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平均年龄为39.51±12.27岁,54.47%调查对象未婚,77.05%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时(基线)75.29%为HIV感染者,24.71%为AIDS患者;至观测终点时,57.42%为HIV感染者,42.58%为AIDS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2.30±25.18月,随访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148个月,随访至观测终点时,共有41例患者死亡,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为19例。2、分析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死亡因素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高,死亡的风险越低(HR=0.026,95%CI 0.003-0.198)。分析影响该人群疾病状态的相关因素显示,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cells/mm3的感染者,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500cells/mm3及>500cells/mm3的患者发展为AIDS 的风险更低(HR=0.594,95%CI0.469-0.754)(HR=0.281,95%CI0.195-0.407);按照不同抗病毒治疗标准实施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与AIDS的发展也存在关联,相对于包含TDF的治疗方案,包含AZT的治疗方案发展为AIDS的风险更大(HR=1.541,95%CI1.097-2.166);有STIs感染史的患者及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年龄越大的患者,发展为AIDS的风险越高(HR=1.725,95%CI1.153-2.580),(HR=1.028,95%CI1.003-1.053)。3、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增加;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高,后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但增长速度更慢。4、现场调查纳入87例HIV感染的MSM人群,平均年龄为35.87±13.81岁,58.5%的人具有大学及以上的学历,第一次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年龄为24.05±9.87岁。55.17%的患者告知了自己感染了 HIV,58.62%的患者告知了自己发生过同性性行为。该人群共提名了 309名社会网络成员,平均社会网络大小为3.49±2.15人,网络成员中男性占56.96%,主要的类型为家庭成员(39.81%),朋友(38.51%)及同学或同事(21.68%)。5、HIV感染的告知与否与其疾病进程相关,相比较不告知者,告知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高(OR=2.62,95%CI1.10-6.26)。分析与HIV感染告知的相关因素显示,告知自己同性性行为的患者也更愿意告知自己的疾病状态(OR=6.59,95%CI4.08-10.55),且主要告知对象为朋友(OR=5.16,95%CI2.03-13.10)或家人(OR=6.22,95%CI 2.52-15.33)。6、体外建立的共感染模型显示,梨支原体的LAMPS刺激最佳条件为终浓度0.5mg/ml,刺激时间为6小时。与正常组相比,Mpi感染组中,表达上调的基因369个,下调基因331个。表达升高的基因包括IL6、IL1β、ISG15、IFIT3和HERC5等细胞因子及干扰素诱导相关因子。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差异基因的功能为对细菌感染和其他微生物的防御反应及Ⅰ型干扰素激活等。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hsa04060),IL-17信号通路(hsa04657)等通路。7、与单纯HIV感染组相比,Mpi与HIV共感染组中上调基因197个,下调基因277个。上调基因包括HERC5、MX2和TRIM22等干扰素诱导相关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的主要功能为对病毒的防御反应和对其他微生物的防御反应等;利用KEGG进行通路分析显示,显着的通路为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hsa04060)、NOD样受体信号通路(hsa04621)等。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1、利用江苏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的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时的年龄越大,发展为AIDS的风险越大,提示应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及时给予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风险。2、愿意告知HIV感染状态的MSM人群免疫状态更好,提示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心理状态对控制病程有一定的作用。而调查显示该人群社会网络偏小,仅部分患者告知过自己的疾病状态或性行为特征,提示社会文化环境中依然存在对HIV感染及MSM人群的歧视和偏见,限制了该人群的告知行为。为了更好地在该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管理和干预,除了针对患者实施早发现早治疗等措施,也应结合家庭、社区等力量,营造宽容支持的氛围,鼓励该人群主动及时地告知疾病及性行为特征的情况,使其可以积极应对HIV感染,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3、Mpi可以在HIV感染的PBMC中刺激HERC5、MX2、TRIM22等基因表达增多,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激活或上调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作用,提示Mpi与HIV共感染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影响病程的发展,但该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张莉雪[2](2019)在《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人乳头瘤病毒(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一般状况,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尖锐湿疣易感人群及易复发人群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其发病率及复发率;为尖锐湿疣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2017年3月2018年9月,选取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山东省VCT检测门诊、国家哨点检测单位)就诊、并确诊为尖锐湿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研究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HPV核心知识了解程度及性教育来源、一般行为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就医情况、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经济压力、社会支持等信息,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记录其皮损部位、治疗情况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尖锐湿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尖锐湿疣复发相关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8份。调查对象年龄平均28.64±7.82岁(1761岁),其中1.83%(4人)18岁及以下,35.78%(78人)1924岁,25.23%(55人)2529岁,27.98%(61人)3039岁,6.88%(15人)4049岁,2.29%(5人)5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2.11%(70人),女性67.89%(148人)。数据表明性伴数量多、不正确使用安全套、HPV核心知识欠缺,心理压力大、无人倾诉,焦虑、抑郁等是感染尖锐湿疣的相关因素;同时,随访了202例尖锐湿疣患者,结果示:其中复发人群占72.28%(146人),非复发人群占27.72%(56人)。分析数据可得:了解HPV核心知识、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以上5个因素对尖锐湿疣是否复发影响更大;其中,睡眠障碍、吸烟情况、近6个月性伴侣数量、焦虑状态是危险因素,了解HPV核心知识是保护因素。结论: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尖锐湿疣的感染与复发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及性伴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及心理干预。尽早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早期防控HPV的传播及预防尖锐湿疣的复发十分重要。

刘泽雨,姜伟[3](2018)在《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四川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状况及其特点,为患者治疗及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6 606例患者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球菌(NG)、单纯疱疹病毒-2(HSV-2)、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龄阶段、性别的感染状况。结果 UU、CT、NG、HPV、HSV-2检出率男性分别为39.41%、3.70%、0.14%、13.51%、0.18%,女性检出率分别为64.44%、6.72%、0.27%、15.87%、1.05%;女性UU、CT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CT和女性UU、CT、HPV各年龄段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以UU检出率最高,UU、CT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建议将UU、CT、NG、HPV、HSV-2作为婚检、孕前检查、产前检查及不孕症的筛查项目,以保证优生优育。

黄大义,宋昌宇[4](2018)在《平塘县2004—2016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平塘县2004—2016年性传播疾病(STD)的疫情流行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塘县2004—2016年性传播疾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6年性传播疾病年均发病率为15.82/10万,以梅毒为主,占总病例的46.64%,其次是HIV/AIDS报病,占总病例数的41.8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50岁,但以3140岁最多,占总病数的28.88%,男女性别比为1.25:1。结论该县性传播疾病主要以梅毒为主,其次是HIV/AIDS;重点人群是农民,其次是家务及待业,应作为今后性传播疾病防控工作重点。

徐丽[5](2017)在《妇科住院患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调查分析与心理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统计和分析妇科疾病住院治疗人群中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与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06月因妇科疾病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358例作为研究对象,统一进行淋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尖锐湿疣的实验室检查,去患者的病理活检进行分析和确诊。结果研究对象中有20.39%的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在感染性传播疾病的研究对象中,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的比例占6.14%,而只有单一致病菌感染的人数比例占14.25%。按照年龄因素分析在STD感染的性传播疾病研究对象中,显示4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要明显低于40岁以下的患者人数,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科入院常规检查中重视性传播疾病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针对40岁以下伴有生殖器炎症的患者,需要严密监测其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症状,并且给予心理护理安抚和对症治疗。

张志红,张娜,李小改,谢林森,张晓燕,王东环[6](2017)在《泌尿系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和解脲脲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感染及耐药情况,为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就诊的泌尿系感染的患者200例,采集尿道分泌物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t、Ng、Uu感染状况,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结果 65例检出Ct、Ng、Uu感染,感染率为32.50%;病原体单一感染者42例、混合感染者23例,分别占64.62%、35.38%;Ct对红霉素、甲砜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0.00%、60.00%、43.33%,Ng对甲砜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5.00%、55.00%、45.00%,Uu对甲砜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98%、58.54%、53.66%。结论泌尿系感染患者Ct、Ng、Uu感染率高,主要以单一病原体感染多见,部分患者可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Ct、Ng、Uu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

杨爱琴,卞坤鹏,翟伟,翟翊然,田卓[7](2017)在《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布与人乳头瘤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分布、人乳头瘤病毒(HPV)与生殖器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为性传播疾病的临床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253例,检测血HSV 1型、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同时检测宫颈分泌物中HPV及Ct。结果 HSV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00.00%,其中14例为HSV 1型单一感染、204例为HSV 2型单一感染、35例为HSV 1型+2型混合感染;HSV 2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236例、1例、2例,HSV 1型特异性IgG及IgM单纯阳性、IgG+IgM阳性患者分别为35例、12例、2例;HPV、Ct阳性患者分别有72例、60例,HPV阳性患者中高危型50例、低危型12例、高危型+低危型混合感染10例;HPV阳性患者与HPV阴性患者、Ct阳性患者与Ct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PV与Ct检测阳性率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生殖器疱疹患者HSV抗体以HSV 2型IgG阳性率最高,合并HPV及Ct感染现象多见,两者在生殖器疱疹患者中感染明显存在密切相关性。

吴晗[8](2016)在《腮腺炎病毒诱导小鼠睾丸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感染常引发睾丸炎,导致男性不育。虽然疫苗的使用已有效地控制了腮腺炎病毒的大范围流行,但近来临床上腮腺炎病毒感染并发的睾丸炎有复发趋势。认识MuV诱导睾丸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可为疾病防治提供线索。本文利用小鼠为模型,研究MuV诱导睾丸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及其在睾丸细胞的复制与调控。材料与方法:以C57BL/6或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基因敲除小鼠(TLR2-/-, TLR3-/-和TLR4-/-)为模型,分离原代睾丸细胞。采用结晶紫染色感染的Vero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实时定量RT-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ELISA测定细胞因子的浓度水平,以及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布。并结合RNA干扰技术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结果:MuV可通过TLR2和RIG-I信号通路诱导Sertoli及Leydig细胞产生天然免疫反应,产生TNF-α、IL-6、MCP-1、CXCL10及Ⅰ型干扰素(IFN-α和IFN-p)等细胞因子,而不能诱导生精细胞产生这些细胞因子。MuV感染后,Sertoli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较Leydig细胞高,但IFN-a与IFN-β水平要低于Leydig细胞。体内实验证实,睾丸原位感染MuV可诱发睾丸局部天然免疫反应,并抑制Leydig细胞合成睾酮。MuV能够感染多种睾丸细胞,包括Sertoli、Leydig、巨噬细胞和生精细胞,但MuV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效率存在差异,这与细胞特异的抗病毒防御机制有关。MuV在Sertoli细胞中能快速复制并持续存在,在Leydig细胞和巨噬细胞中也有显着性的复制,但在生精细胞中则检测不到病毒的复制。Sertoli, Leydig,和巨噬细胞主要依靠产生Ⅰ型干扰素和抗病毒蛋白来抵御病毒感染,生精细胞则是依赖自身高水平的自噬来限制病毒的复制。结论:MuV能够诱导睾丸Sertoli及Leydig细胞产生天然免疫反应,且这一过程由TLR2和RIG-I信号通路介导。MuV可以感染睾丸细胞并进行复制,受不同细胞的抗病毒机制调节。以上结果为认识MuV诱导睾丸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及睾丸的抗病毒防御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胥加耕,袁中行,刘庆勇,闫琳,王荣堂[9](2016)在《772例性罪错人员HIV、性病及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盐城市区性罪错(卖淫嫖娼)人员艾滋病、性病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为针对性开展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公安机关抓获的卖淫嫖娼人员,采样进行艾滋病毒、梅毒、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及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性罪错人群HIV阳性率0.13%(1/771);性病总阳性率为18.52%(143/772),其中梅毒TPPA总阳性率15.82%(122/771),其中TPPA单阳7.78%(60/771),TPPA和RPR双阳8.04%(62/771);CT阳性率3.43%(25/729),NG阳性率0.41%(3/729)。UU阳性率34.29%(250/729),MH阳性29例(3.98%),UU与MH均为阳性26例(3.57%)。卖淫人员总性病感染率、梅毒TPPA单阳率、TPPA+RPR双阳率及UU阳性率与嫖娼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8例合并感染2种性病/艾滋病的人员。结论盐城市区性罪错人员性传播性疾病及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公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卖淫嫖娼活动的打击力度,卫生部门要开展有效的宣传干预,加强监测管理,减少经性途经传播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刘爱菊,韦福庆,张璐[10](2015)在《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门诊收治的198份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TPPA及TRUST进行检测,观察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特异性、敏感度等。结果 198例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经TPPA法检出并确诊172例,阳性率为86.87%,ELISA法诊断符合率为96.79%,TRUST法符合率为26.28%,TPPA法符合率为100%,ELISA法和TPP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较TRUST法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UST法适用于治疗效果监测,而对于大量样本筛查应首选ELISA法,对于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高危人群须采用TPPA法,以减少梅毒的误漏诊。

二、1106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06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MSM人群HIV+/AIDS进程影响因素及梨支原体共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章 江苏省MSM人群HIV+/AIDS进程及影响因素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与资料
        1.1.2 数据调查时间
        1.1.3 数据调查地点及方式
        1.1.4 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
        1.1.5 研究结局及定义
        1.1.6 影响因素及其测量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数据筛选的基本情况
        1.2.2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MSM人群社会人口学情况
        1.2.3 抗病毒治疗MSM人群的生存分析
        1.2.4 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1.2.5 不同抗病毒治疗标准的MSM人群疾病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1.2.6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艾滋病病程发展的影响因素
    1.3 讨论
第二章 MSM人群HIV+/AIDS进程相关的社会行为因素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1.3 研究结局及定义
        2.1.4 伦理学原则
        2.1.5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及艾滋病相关信息
        2.2.2 研究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
        2.2.3 研究对象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基本特征
        2.2.4 HIV感染疾病进程的相关因素分析
        2.2.5 疾病告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2.6 同性性行为告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梨支原体、HIV感染对免疫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及细胞来源
        3.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3 液体SP-4培养基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梨支原体复苏和培养
        3.2.2 梨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的提取
        3.2.3 BCA测定蛋白浓度
        3.2.4 THP-1细胞培养
        3.2.5 外周血提取PBMC
        3.2.6 LAMPs刺激细胞最佳时间和最佳剂量的确定
        3.2.7 LAMPs刺激PBMC
        3.2.8 细胞总RNA提取与检测
        3.2.9 RT-qPCR检测
        3.2.10 RNA-seq文库构建
        3.2.11 上机测序
        3.2.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
        3.3.1 qPCR确定LAMPs刺激细胞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浓度
        3.3.2 RNA-seq测序的样本质量评估
        3.3.3 测序数据质控结果
        3.3.4 比对分析
        3.3.5 基因表达分布
        3.3.6 各样本间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3.3.7 差异基因与富集分析
        3.3.7.1 Mpi感染组与正常组(NPvsNC)的差异基因表达及富集分析
        3.3.7.2 HIV感染组与正常组的(DC vs NC)差异基因与富集分析
        3.3.7.3 Mpi与HIV共感染组与正常组(DP vs NC)差异基因与富集分析
        3.3.7.4 Mpi与HIV共感染组和HIV感染组(DPvsDC)差异基因与富集分析
        3.3.7.5 Mpi与HIV共感染组和Mpi组(DPvsNP)差异基因与富集分析
    3.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1.5 研究的主要流程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性病相关知识
        2.1.1 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2.1.2 性教育及HPV核心知识知晓程度
    2.2 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2.2.1 一般行为情况分析
        2.2.2 性行为情况分析
        2.2.3 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
        2.2.4 合并泌尿生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情况
        2.2.5 就诊情况及经济负担
        2.2.6 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
        2.2.7 心理状态评估
        2.2.8 感染部位及治疗、复发情况
    2.3 尖锐湿疣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2.3.1 尖锐湿疣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3.2 尖锐湿疣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3)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类型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2.2 各年龄段男性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情况
    2.3 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情况
    2.4 病原体多重感染检出情况
    2.5 HPV感染亚型分布
    2.6 HPV感染高危、低危亚型分布
3 讨论

(4)平塘县2004—2016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2.2 季节分布
        2.2.3 性别、年龄分布
    2.3 病例分类
3 讨论

(5)妇科住院患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调查分析与心理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性传播性疾病感染率
    2.2 两组性传播性疾病患病情况及比较 (见表2)
    2.3 不同年龄组性传播性疾病感染情况及比较 (见表3)
3 讨论

(6)泌尿系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和解脲脲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Ct、Ng、Uu感染状况
    2.2 Ct、Ng、Uu耐药状况
3 讨论

(7)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布与人乳头瘤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2.1 HSV检测方法
        1.2.2 HPV及Ct检测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HSV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2.2 HPV及Ct检测结果
    2.3 HPV与Ct感染的相关性
3 讨论

(8)腮腺炎病毒诱导小鼠睾丸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材料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腮腺炎病毒诱导小鼠睾丸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
    第二部分 MuV在睾丸细胞中的复制及天然抗病毒机制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9)772例性罪错人员HIV、性病及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标本采集处理
    1.3检测方法
    1.4试剂
    1.5仪器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送检对象一般情况
    2.2艾滋病、性病阳性检出情况
    2.3不同性别性传播疾病阳性情况
    2.4不同年龄性传播疾病阳性情况
    2.5性传播疾病合并感染情况
    2.6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
3 讨论

四、1106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MSM人群HIV+/AIDS进程影响因素及梨支原体共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D]. 陈璐斯. 东南大学, 2019(05)
  • [2]218例尖锐湿疣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 张莉雪. 青岛大学, 2019(02)
  • [3]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核酸检出结果分析[J]. 刘泽雨,姜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21)
  • [4]平塘县2004—2016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分析[J]. 黄大义,宋昌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18(19)
  • [5]妇科住院患者性传播疾病感染的调查分析与心理护理对策[J]. 徐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50)
  • [6]泌尿系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与淋病奈瑟菌和解脲脲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调查[J]. 张志红,张娜,李小改,谢林森,张晓燕,王东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08)
  • [7]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分布与人乳头瘤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杨爱琴,卞坤鹏,翟伟,翟翊然,田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08)
  • [8]腮腺炎病毒诱导小鼠睾丸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D]. 吴晗.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1)
  • [9]772例性罪错人员HIV、性病及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 胥加耕,袁中行,刘庆勇,闫琳,王荣堂.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6(01)
  • [10]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J]. 刘爱菊,韦福庆,张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6)

标签:;  ;  ;  ;  ;  

1106例性病病原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