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产业化条件分析

实验动物产业化条件分析

一、实验动物产业化的条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1](2021)在《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产业对优质种公牛培育和良种母牛快速扩繁的迫切需求,创新集成了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研制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与新产品,为解决高产奶牛扩繁速度慢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撑。奶牛育种关键技术体系包括种用胚胎生产与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青年公牛全基因组检测与遗传评估、生长发育、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及精液受精与受胎能力相关性分析。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新技术主要围绕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改善与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关键技术开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创新集成了高效的奶牛种用胚胎生产与ET关键技术流程,使每头供体牛平均生产体内胚胎6.6枚,比行业平均水平(5枚)高32.0%;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为45.0-58.6%、产犊率为38.4-55.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利用全基因组检测结合奶牛DHI技术,集成了种公牛遗传-生产性能对比育种评价体系。不同月龄青年公牛生长发育关键指标,与行业标准相比,体重和睾丸周径均高于行业标准平均水平,并筛选出遗传品质优秀的种公牛154头,其中育种综合指数GTPI(General Total Performance Index)≥2600指数的种公牛35头、占比22.7%;AI配种的种母牛一、二和三胎次305天产奶量与商品母牛相比分别提升了823.0 kg、1374.5 kg和976.7 kg,表明全基因组检测遗传评估与生产性能实际表型值的显着关联性。3、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与AI受胎率对比分析显示,同一头种公牛精液的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高度关联,证明IVF可作为新的繁殖性状评价指标纳入奶牛种公牛育种评价体系,据此把种公牛受精能力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正常受精率(Normal fertility bulls:45-60%)、较高受精率(Higher fertility bulls:61-80%)、高受精率(Highest fertility bulls:>80%)。4、探究异种动物的精子(山羊、绵羊和鹿)对于奶牛X精子的受精推流效果表明,选择山羊精液受精推流最佳,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新技术,使奶牛性控冻精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70%,并确定新产品的标准为:100万分离X精子混合100万山羊精子,该产品可以保持平均56.2%的AI情期受胎率和94.6%的性控准确率。5、添加抗氧化剂VE、SOD、CAT可以明显提升奶牛分离X精子的活力,特别是奶牛性控冻精的体外存活时间由原来的4-6 h延长到8-10 h,该产品的AI受胎率总体提升了5-10%,为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何淑旺[2](2020)在《妥洛特罗透皮贴剂的研制及产业化研究》文中认为透皮贴剂属于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实现疾病治疗的一类制剂。该剂型可以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提高治疗效果。药物可以长时间地按预定的速度、恒定的进入人体,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给药频率,提高用药依从性,尤其适用于老人、婴幼儿或不宜口服药物的病人。妥洛特罗透皮贴剂(商品名Hokunalin Tape)是世界上第一个长效透皮吸收型β2受体激动剂,由雅培日本公司和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共同开发,于1998年12月在日本获批上市,妥洛特罗具有全身副作用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仅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00或沙丁胺醇的1/100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高,我国目前的医药产业状况还不能满足其需求,特别是一些专利剂型,国内还存在空白,不能满足特有人群的健康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剂技术和制备工艺使国产化的产品达到参比一致的疗效以替代进口,减轻患者家庭和国家医疗费用的负担,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本论文研究了妥洛特罗透皮贴剂处方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透皮吸收机理及药代动力学。建立了透皮贴剂研制及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应用于透皮贴剂的研发,研制了完全国产化的妥洛特罗透皮贴剂处方与工艺,为解决我国透皮贴剂国产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基于杂质谱理念,从原料药的合成路线出发,对原料药的杂质谱进行全面剖析,对妥洛特罗原料药的有关物质、残留溶剂、含量、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等进行研究,为后续贴剂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的理念设计制备了妥洛特罗透皮贴剂,以参比制剂的质量概况(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QTPP)为处方工艺研发起点,结合目标制剂自身特点,深入分析目标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根据制剂的关键质量属性,对压敏胶的种类及用量、离子对试剂的种类及用量、促渗剂种类及用量、溶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研究,确定目标产品的处方。采用QbD理念,通过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对制剂制备工艺的关键步骤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对妥洛特罗透皮贴剂制备工艺流程中的“药物溶液配制”、“贮库层制备”和“贴片叠合”各工序生产步骤中工艺参数、输入物料及输出物料的物料属性等进行分析,完成了初始工艺变量风险评估;对药物溶液配制中的溶解温度、搅拌速度以及混合时间;药物贮库层制备工序的涂布厚度、涂布速率和干燥温度;叠合工艺中的叠合高度等进行了系统考察,确定了妥洛特罗贴剂的制备工艺,并完成了三批次工艺放大产品的制备。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0121贴剂的相关规定,参考《日本药典》妥洛特罗透皮贴剂的质量标准,并结合本品制剂工艺制定质量控制项目,主要包括性状、鉴别、粘着性物质、粘附力、残留溶剂、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释放度、含量等项目。各检查项目测定方法经过验证,能够满足质量控制要求。对三批妥洛特罗透皮贴剂样品开展稳定性考察(影响因素10天、加速稳定性6个月、长期稳定性6个月)。结果表明,妥洛特罗透皮贴剂的性状、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等指标在稳定性考察条件下与0天相比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评价了皮肤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妥洛特罗渗透的影响,证明了妥洛特罗是P-gp的底物,P-gp可以促进妥洛特罗的透皮吸收。研究发现,妥洛特罗贴剂在Buehler试验(Buehler Test,BT)中未见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在体皮肤刺激性研究显示妥洛特罗贴剂对兔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停药后可恢复,结果与参比制剂一致。说明自研妥洛特罗贴剂局部刺激性较小,具备良好的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妥洛特罗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自制妥洛特罗贴剂与参比制剂在大鼠体内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基本一致,表明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具备较好的药代动力学一致性。

刘萧峰[3](2020)在《植物乳杆菌CHU-R中虾青素提取工艺及产业化研究》文中提出虾青素是一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最强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在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其生物来源有限和提取困难等原因,市场价格昂贵。乳杆菌是益生菌家族的一员,经诱导培育的植物乳杆菌CHU-R可以产生虾青素等类胡萝卜素,安全性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将L.plantarum CHU-R作为一种新的虾青素生物来源,在乙醇体系下发明了球磨破壁和超临界(SCCO2)提取工艺,优化了工艺参数,并进行了产业化放大。(1)探究了转速(Rs)、菌珠比(A)、醇菌比(B)、时间(C)、球磨珠(D)对破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s=650 r/min、A=0.5、B=0.8、C=4 h、D为五种球磨珠混合的条件下,D50=100nm,破壁率Cd>98%,OD值达1.096。(2)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压力(P)、温度(T)、时间(t)、制粒比(R)、固容比(L)、含水量(H)对SCCO2提取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影响SCCO2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T>t>P>R,在P=20 MPa、T=55 oC、t=80 min、R=0.22、L=0.8、H=30%的条件下,总提取率为12.82%,比溶剂法提高4倍多。(3)建立了Uv-vis检测总类胡萝卜素和HPLC检测虾青素的方法,探讨了时间、碱浓度(Ac)、温度对虾青素酯皂化的影响,在T=4 oC、Ac=0.4 mol/L、t=9 h的条件下,游离虾青素浓度达29.34μg/m L,SCCO2提取时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0.5 mg/g乳杆菌油、虾青素含量为1.6 mg/g乳杆菌油,优于溶剂法。(4)采用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等方法对虾青素粗提物进行了纯化,用FT-IR、HPLC、Uv-vis、HRMS、GC-MS等表征手段鉴别了主要成分,发现粗提物中含虾青素、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成分,发现10种脂肪酸、1种麦角甾醇。(5)探讨了溶剂、温度、光照、氧气、添加剂等对粗提物中总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色素溶解在植物油中,在4 oC条件下避光存放30天,残存率为92.2%。(6)进行了破壁提取放大试验,设计、优化了生产方案,完成了产业化试验和分析。投资一条年产1.0 t乳杆菌油的生产线,投资回收期为1.37年。本文取得了系列专利技术,对菌体破壁提取、虾青素纯化和产业化具有借鉴意义。

吴晓春[4](2019)在《芦笋的生物发酵研究及产业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食用和药用的贵重蔬菜。芦笋的嫩茎以及须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皂苷、芦丁、胆碱等,其中皂苷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生理活性多有报道。芦笋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甾体皂苷是重要的活性成分,芦笋提取物中含有多种甾体皂苷,多数为菝葜皂苷元。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芦笋中含有黄酮类、皂苷等成分,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肿瘤、降血脂和保肝等功能。为了进行芦笋生物发酵的工艺研究,本论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安琪家养酵母发酵芦笋汁生产工艺,将其应用在芦笋汁口服液的产业化生产中,设计相应的生产车间。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将总皂苷元含量做为芦笋汁中的响应值,相关影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设计出响应面的实验方案,其影响因素如下: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等。数据表明一次项X1(接种量)、X2(发酵温度)、X3(发酵时间)和二次项都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安琪家养酵母发酵芦笋汁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接种量:0.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天。2、对芦笋汁进行改善睡眠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芦笋汁能促进注射阈下剂量巴比妥钠小鼠入睡率的比率;能够明显缩短小鼠睡眠的潜伏期;可以延长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时间。依照2003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对改善睡眠功能的判定标准,该生物发酵芦笋汁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作用。3、设计了一条芦笋汁发酵及口服液生产线,包括发酵与口服液生产车间布局设计,如配料间、发酵间、储罐、人物流分开、物料及设备选型等,并进行中试和产业化设计,对厂房的布局设计进行研究以更合理的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能明显符合企业的应用,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韩帅,满达,朱晓伟[5](2017)在《高校实验动物产业化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动物是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高校产业化发展是国际形势也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途径。实验动物中心是医学类高校实现产业化的发展点,也是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服务平台,对当地药物研究利用、地区性高发疾病建模、临床研究交流发展都将起到长期的推动和影响。针对高校实验动物生产规律控制成本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校本质属性进行反思,从而真正实现具有高校特色的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

杨志伟[6](2011)在《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其产业化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动物产业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动物培育及生产供应、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供应、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三个方面,其服务于各个科技领域。我国实验动物产业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实验动物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实验动物产业化初具规模。但是,我国目前实验动物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化不够,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不足。建议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合理布局,培育产业化集团;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建设,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以提升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水平,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耿宁[7](2011)在《我国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制度研究》文中指出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和应用将是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其在家畜改良、医学研究尤其是药物生产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由于转基因动物技术兼具效益性与风险性,因此人们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有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应不容忽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现有的法律制度产生巨大冲击与挑战,从而迫使既有的法学理论、法律制度进行相应调整。我国对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与应用尚未建立起与其技术发展相适用的法律监管制度体系,现有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制度主要考虑的是转基因植物产业化的发展特点,它并不完全适合对转基因动物产业化进行监管。为推动转基因动物产业化科学发展,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因此,加强对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制度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立足于法学视角,从转基因动物研究试验与产业化应用领域两个阶段的监管展开深层次探讨。在转基因动物研究试验阶段(包括封闭实验、中问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等)的法律监管方面,本文首先对于我国现有的法律监管制度进行剖析,发现已有制度的缺陷与不足,然后确立协调监管、风险预防、分级分类的监管原则,最后以监管主体制度、安全评价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主要内容,强化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试验阶段的监管制度建设。在转基因动物的具体产业应用领域,可分为转基因动物食品生产、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三个方面。在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本文首先对于我国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制度进行解读,然后剖析现有制度的不足之处,最后在监管制度完善方面,秉承“从农场到餐桌”的监管理念,以安全评价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国家责任原则为基本监管原则,建立健全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包括管理体制、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监测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追溯与召回制度以及责任追究与损害救济制度。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监管方面,本文首先介绍我国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相关法律制度,然后分析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与现有监管制度的内在关系,明确对其进行监管的必要性,最后,在遵循“以科学为基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之下,按照药品生产加工、销售适用的不同环节进行具体的制度构建,主要包括药品临床前试验制度、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制度、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不良反应报告与召回制度、损害救济制度等内容。在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法律监管方面,按照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与临床应用两个发展阶段分别进行研究。在人体试验阶段,以维护受试者生命健康为核心,确立人体试验的符合伦理、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基本监管原则,建立伦理审查制度、知情同意制度、隐私保密制度、损害救济制度等;在临床应用阶段,以维护患者的人身权益为出发点,在坚持符合伦理、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原则的同时,明确技术准入、公平公正、预防与救济等临床阶段监管的特有原则,以构建临床应用的法律监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监管主体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器官质量审查与公平分配制度、责任追究与损害救济制度等内容。本研究贯穿于转基因动物研究与试验、生产与加工、经营与销售等各个环节,为转基因动物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应用的不同领域提供了全方位、具体化的制度安排,以期建立和完善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及应用的法律监管制度体系,使转基因动物研究及产业应用纳入法制化的科学发展轨道,以促进转基因动物研究应用的健康、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兼顾。

卢胜明,赵德明[8](2008)在《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梁崇礼,李海山,刘美芳[9](2007)在《云南省实验动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已被各国政府与科学家所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保证科学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在科学实验中要求使用高品质实验动物,以使其结果得到认可。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的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对实验动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作了初步探讨。

殷为民,王禹斌,周正宇,薛智谋[10](2007)在《高校在实验动物产业化中的角色思考》文中提出通过对高校实验动物机构职能演变的概述,对高校从传统实验动物产业向现代实验动物产业转化进程中的角色转换进行了思考,分析了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化的现状,认为重构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模式势在必行。高校作为产、学、研联合体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动物产业化的进程中应当承担学术的"召集人"、企业的"金手指"、行业的"协调者"、平台的"设计师"等角色。

二、实验动物产业化的条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动物产业化的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1.1.1 人工输精技术
        1.1.2 MOET育种技术
        1.1.2.1 胚胎移植国内外应用情况
        1.1.2.2 胚胎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1.2.3 胚胎移植技术前景
        1.1.3 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
        1.1.3.1 体外受精技术的应用情况
        1.1.3.2 体外受精技术存在的问题
        1.1.3.3 体外受精技术的发展前景
        1.1.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1.2 奶牛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1.2.1 分子辅助标记
        1.2.2 全基因组选择
        1.2.2.1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1.2.2.2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1.2.2.3 基因组选择的应用
        1.2.3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1.2.3.1 动物克隆操作技术
        1.2.3.2 动物克隆研究的生物学意义
        1.2.3.3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影响种公牛培育的种用胚胎质量及受胎率相关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体母牛选择
        2.2.2 实验材料
        2.2.2.1 仪器与设备
        2.2.2.2 主要试剂耗材
        2.2.3 实验方法
        2.2.3.1 试剂配制
        2.2.3.2 超数排卵处理
        2.2.3.3 供体牛人工授精
        2.2.3.4 牛胚胎采集和鉴定
        2.2.3.5 牛胚胎冷冻保存
        2.2.3.6 牛体外胚胎生产
        2.2.3.7 牛胚胎解冻和移植
        2.2.3.8 妊娠检查
        2.2.4 实验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影响奶牛种用胚胎生产因素的研究
        2.3.1.1 奶牛不同性别X/Y冷冻精子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比较
        2.3.1.2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性控冻精对体外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2.3.1.3 添加与未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体内性控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2.3.2 奶牛种用胚胎移植效果的比较
        2.3.2.1 不同季节对牛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2.3.2.2 不同月龄受体母牛对胚胎移植效果比较
    2.4 讨论
第三章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受精能力检测在奶牛育种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3.1 试剂的配制
        3.2.3.2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测定
        3.2.3.3 全基因组检测
        3.2.3.4 DHI测定方法
        3.2.4 实验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生长发育研究
        3.3.1.1 青年种公牛生长发育指标分析
        3.3.1.2 青年种公牛全基因组检测及遗传评估
        3.3.2 核心种母牛全基因组检测及其生产性能研究
        3.3.3 种公牛精液AI受胎率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研究
        3.3.3.1 常规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3.3.3.2 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3.3.3.3 常规与性控冷冻精液AI受胎率与参配奶牛胎次的影响
        3.3.3.4 常规和性控冷冻精液IVF受精率与AI受胎率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及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药品试剂及耗材
        4.2.1.2 器材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2.1 原精的准备
        4.2.2.2 染色处理
        4.2.2.3 精子分离操作
        4.2.2.4 精子分离平衡和冷冻保存
        4.2.2.5 产品质量检测
        4.2.2.6 输精时精液处理
        4.2.3 实验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添加异种动物精液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及品质影响
        4.3.1.1 山羊、鹿和绵羊异种精子对牛精子辅助受精推流作用效果比较
        4.3.1.2 奶牛高效性控冷冻精液新产品与常规性控冻精受胎率及性别比例研究
        4.3.2 添加抗氧化剂对奶牛性控冻精品质的影响
        4.3.2.1 添加V_E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4.3.2.2 添加SOD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4.3.2.3 添加CAT对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品质的影响
        4.3.3 奶牛性控冷冻精液关键技术指标与国内外育种同行企业比较
    4.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妥洛特罗透皮贴剂的研制及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经皮给药的生理和理化基础
        1.1 皮肤的结构
        1.2 药物经皮吸收的过程
        1.3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1.4 增强药物经皮吸收的策略
    2、透皮贴剂概述
        2.1 透皮贴剂的特点和分类
        2.2 透皮贴剂的发展
        2.3 透皮贴剂常用材料
        2.4 透皮贴剂的评价方法
        2.4.1 粘附力测定
        2.4.2 释放度
        2.4.3 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
        2.4.4 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2.4.5 体内经皮吸收研究
    3、妥洛特罗及其透皮贴剂
        3.1 妥洛特罗原料药
        3.2 妥洛特罗贴剂
    4、本课题的设计思路
第一章 原料药特性
    1、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方法与结果
        2.1 原料药合成工艺
        2.2 有关物质检测
        2.2.1 专属性
        2.2.2 检测限
        2.2.3 线性范围
        2.2.4 准确度
        2.2.5 溶液稳定性
        2.2.6 检测结果
        2.3 残留溶剂
        2.3.1 专属性
        2.3.2 重复性与中间精密度
        2.3.3 检测限
        2.3.4 准确度
        2.3.5 检测结果
        2.4 含量测定方法
        2.4.1 专属性
        2.4.2 线性
        2.4.3 重复性与中间精密度
        2.4.4 准确度
        2.4.5 溶液稳定性
        2.4.6 检测结果
        2.5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2.6 妥洛特罗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2.7 晶型分析
    3、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QBD理念的妥洛特罗透皮贴剂处方设计
    1、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方法与结果
        2.1 参比制剂剖析
        2.1.1 参比制剂特性
        2.1.2 目标产品质量概况及关键质量属性
        2.2 妥洛特罗贴剂处方初步研究
        2.2.1 体外透皮试验
        2.2.2 黏附力试验
        2.2.3 压敏胶种类及用量的考察
        2.2.4 离子对试剂种类及用量的考察
        2.2.5 促渗剂种类及用量的考察
        2.2.6 溶剂种类及用量的考察
        2.3 原辅料相容性研究
        2.4 处方变量初始风险评估
        2.5 妥洛特罗贴剂处方优化
        2.5.1 因素水平的确定
        2.5.2 正交试验实施
        2.5.3 正交试验结果
        2.6 处方组成的确定
        2.7 处方变量风险评估更新
    3、本章小结
第三章 妥洛特罗透皮贴剂产业化研究
    1、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方法和结果
        2.1 工艺流程图
        2.2 工艺变量初始风险评估
        2.3 药物溶液制备工艺
        2.3.1 工艺初始风险评估
        2.3.2 混合温度考察
        2.3.3 搅拌速度考察
        2.3.4 混合时间考察
        2.3.5 药物溶液制备工艺参数的确定
        2.3.6 工艺风险评估更新
        2.4 药物贮库层制备工艺
        2.4.1 工艺初始风险评估
        2.4.2 工艺优化
        2.4.3 工艺参数的确定
        2.4.4 工艺风险评估更新
        2.5 叠合工艺
        2.5.1 工艺初始风险评估
        2.5.2 叠合制备工艺的考察
        2.5.3 贴剂叠合部分工艺参数的确定
        2.5.4 工艺风险评估更新
        2.6 制备工艺变量风险更新
        2.7 工艺确定
        2.8 产业化车间设计
        2.9 三批样品制备
        2.10 检测结果
    3、本章小结
第四章 妥洛特罗透皮贴剂质量研究与评价
    1、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方法与结果
        2.1 检查项目
        2.1.1 性状
        2.1.2 鉴别
        2.1.3 粘着性物质
        2.1.4 持粘力测定
        2.2 含量
        2.2.1 分析方法
        2.2.2 方法学验证
        2.2.3 含量测定结果
        2.3 含量均匀度
        2.4 有关物质
        2.4.1 检测方法
        2.4.2 方法学验证
        2.5 释放度
        2.5.1 分析方法
        2.5.2 方法学验证
        2.5.3 样品释放度测定
        2.6 体外透皮
        2.6.1 空白贴剂的制备
        2.6.2 专属性样品
        2.6.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2.6.4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6.5 透皮速率检测结果
        2.6.6 残留溶剂
        2.7 工艺放大三批产品检测结果
    3、本章小结
第五章 妥洛特罗透皮贴剂稳定性研究
    1、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方法和结果
        2.1 影响因素试验
        2.2 加速试验
        2.3 长期试验
    3、本章小结
第六章 妥洛特罗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与局部过敏性和刺激性研究
    1、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方法和结果
        2.1 P-gp对妥洛特罗经皮吸收的影响
        2.1.1 免疫组化实验
        2.1.2 体外透皮实验
        2.1.3 妥洛特罗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
        2.2 在体皮肤过敏性研究
        2.2.1 实验方法
        2.2.2 实验结果
        2.2.3 结论
        2.3 在体皮肤刺激性研究
        2.3.1 实验方法
        2.3.2 结果
    3、本章小结
第七章 妥洛特罗贴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方法和结果
        2.1 实验方法
        2.2 检测方法
        2.2.1 标准溶液制备
        2.2.2 血浆样品制备
        2.2.3 专属性
        2.2.4 LLOQ、线性和范围
        2.2.5 准确度与精密度
        2.2.6 基质效应
        2.3 结果
    3、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授权专利、申报课题与获得奖励
    学术论文
    专利
    奖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植物乳杆菌CHU-R中虾青素提取工艺及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虾青素概述
        1.2.1 虾青素结构和性质
        1.2.2 虾青素的功能及应用
        1.2.3 天然虾青素的来源
        1.2.4 天然虾青素的提取
    1.3 植物乳杆菌概述
    1.4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菌体破壁及虾青素提取皂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设计与方法
        2.3.1 菌体脱水及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2.3.2 菌体破壁及表征方法
        2.3.3 制粒方法
        2.3.4 SCCO_2协同提取方法
        2.3.5 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方法
        2.3.6 虾青素酯皂化和HPLC检测方法
        2.3.7 定量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乳杆菌破壁实验
        2.4.2 SCCO_2提取实验
        2.4.3 虾青素酯皂化实验
        2.4.4 虾青素提取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虾青素粗提物的纯化鉴定及稳定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设计与方法
        3.3.1 元素分析
        3.3.2 薄层色谱
        3.3.3 柱层析
        3.3.4 纯度检测方法
        3.3.5 Uv-vis表征方法
        3.3.6 化学显色方法
        3.3.7 FT-IR表征方法
        3.3.8 HRMS表征方法
        3.3.9 GC-MS表征方法
        3.3.10 稳定性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元素分析结果
        3.4.2 展开剂筛选结果
        3.4.3 柱层析结果
        3.4.4 化学显色反应结果
        3.4.5 Uv-vis表征结果
        3.4.6 HPLC检测结果
        3.4.7 FT-IR表征结果
        3.4.8 HRMS表征结果
        3.4.9 GC-MS表征结果
        3.4.10 稳定性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杆菌破壁提取放大试验及产业化分析
    4.1 实验材料及试剂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设计与方法
        4.3.1 破壁放大方法
        4.3.2 表征方法
        4.3.3 提取放大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破壁结果
        4.4.2 SCCO_2提取结果
        4.4.3 产业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芦笋的生物发酵研究及产业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芦笋简介
    1.2 睡眠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1.2.1 睡眠不良及其表现形式
        1.2.2 睡眠的作用机制
    1.3 国内外芦笋加工的主要生产工艺与方法
        1.3.1 压榨水提取法
        1.3.2 微生物发酵法
        1.3.3 超声波提取法
    1.4 主要研究方向与小结
第二章 芦笋汁生物发酵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含量的测定
        2.2.2 培养基的配制
        2.2.3 芦笋果汁的配制
        2.2.4 发酵菌种的筛选
        2.2.5 标准曲线的制作
        2.2.6 芦笋皂苷元的分析
        2.2.7 单因素实验设计
        2.2.8 响应面实验设计
        2.2.9 数据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结果分析
        2.3.1.1 不同采收季节样品色泽分析
        2.3.1.2 不同采收期芦笋的总酚、总黄酮分析
        2.3.1.3 发酵菌种筛选结果
        2.3.1.4 安琪家养酵母发酵天数对总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2.3.1.5 安琪家养酵母接种量对总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2.3.1.6 安琪家养酵母发酵温度对总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2.3.1.7 响应面分析结果
        2.3.1.8 各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2.3.1.9 发酵芦笋汁除乙醇分析
        2.3.1.10 酶促褐变反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发酵芦笋汁提高动物睡眠有效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材料
        3.1.1.1 实验动物
        3.1.1.2 主要试剂
        3.1.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3.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发酵芦笋汁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2 发酵芦笋汁对直接睡眠的影响
        3.2.3 发酵芦笋汁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的影响
        3.2.4 发酵芦笋汁对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的影响
        3.2.5 发酵芦笋汁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试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主要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皂苷元含量、可溶性固形物、pH的检测结果
        4.2.2 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4.2.3 保质期试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产工艺及产业化设计
    5.1 设计目的
    5.2 设计内容
    5.3 产业化设计方案
        5.3.1 产业化设计的任务
        5.3.2 产业化设计的依据及原则
        5.3.2.1 产业化设计依据
        5.3.2.2 设计原则
        5.3.3 评价范围与评价方法
        5.3.3.1 卫生学检测
        5.3.3.2 洁净空间检测
    5.4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5.4.1 芦笋汁生产工艺流程论述
        5.4.1.1 前处理
        5.4.1.2 压榨、过滤
        5.4.1.3 发酵、灭活
        5.4.1.4 吸附、粗滤
        5.4.1.5 离心
        5.4.1.6 精滤
        5.4.1.7 电渗析
        5.4.1.8 UHT杀菌
        5.4.1.9 洗瓶、灌装
        5.4.1.10 灯检
        5.4.1.11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图
    5.5 设备选型
        5.5.1 设备选型的概要
        5.5.2 设备选型及论证
        5.5.2.1 前处理系统的选型
        5.5.2.2 发酵系统的选型
        5.5.2.3 配液罐的选型
        5.5.2.4 离心机的选型
        5.5.2.5 超高温瞬时杀菌机的选型
        5.5.2.6 洗瓶设备的选型
        5.5.2.7 干燥灭菌设备的选型
        5.5.2.8 灌装设备的选型
        5.5.2.9 灯检设备的选型
        5.5.2.10 设备选型汇总
    5.6 生产车间平面布局
        5.6.1 发酵车间布置
        5.6.2 口服液制剂车间平面布置
        5.6.3 设计结果
        5.6.3.1 厂房设计
        5.6.3.2 洁净区布局
        5.6.3.3 洁净区的生产设备规划
        5.6.3.4 车间用水规划
        5.6.3.5 车间排污规划
        5.6.3.6 车间送排风规划
        5.6.3.7 洁净环境监测
    5.7 质量标准研究
        5.7.1 主要原辅料的质量标准
        5.7.1.1 水
        5.7.1.2 芦笋
        5.7.2 芦笋汁质量标准
        5.7.2.1 感官指标
        5.7.2.2 标志性成分
        5.7.2.3 理化指标
        5.7.2.4 微生物指标
        5.7.2.5 净含量及允许负偏差要求
    5.8 投资估算
        5.8.1 固定资产
        5.8.1.1 建筑工程费用
        5.8.1.2 设备费用
        5.8.1.3 其他费用
        5.8.2 年经营费用的计算
        5.8.2.1 生产材料
        5.8.2.2 能源费用
        5.8.2.3 人工费用
        5.8.2.4 折旧费
        5.8.2.5 生产总成本
    5.9 利润计算
        5.9.1 年预计销售额
        5.9.2 财务费用
        5.9.3 利润
    5.10 利润率
    5.11 废渣利用
    5.12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高校实验动物产业化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科研检测服务平台运行
2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2.1 小鼠的饲养管理
    2.2 大鼠的饲养管理
    2.3 实验兔的饲养管理
    2.4 其他实验动物
3 动物生产成本核算
4 生产成本的控制
    4.1 生产管理控制
    4.2 屏障系统质控监督
    4.3 实验动物订购制度
    4.4 消防建设与机械设备的节能
5 高校实验动物产业化特点
    5.1 生产呈现周期性, 规律显着
    5.2 肩负着多于企业的社会职能
    5.3 尊重自然的引导者, 动物福利的领路人

(7)我国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本研究的目的
        1.1.3 本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设计与分析进路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的基本问题
    2.1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及制备方法
        2.1.1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
        2.1.2 转基因动物的制备方法
        2.1.2.1 显微原核注射法
        2.1.2.2 逆转录病毒感染法
        2.1.2.3 胚胎干细胞介导法
        2.1.2.4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2.2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的概念和应用方向
        2.2.1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的概念
        2.2.2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的应用方向
        2.2.2.1 品种改良与食品生产
        2.2.2.2 医药生产
        2.2.2.3 器官移植
        2.2.2.4 其他应用
    2.3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展望
3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的缘由及理论依据
    3.1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的缘由
        3.1.1 保障生命健康权益
        3.1.2 尊重生命伦理规范
        3.1.3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3.1.4 维护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
        3.1.5 促进产业化健康科学发展
    3.2 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的理论依据
        3.2.1 风险管理理论
        3.2.2 安全价值理论
        3.2.3 市场规制理论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4 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试验阶段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
    4.1 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试验法律监管制度的现状
    4.2 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试验法律监管制度的不足
        4.2.1 监管对象范围狭窄
        4.2.2 监管主体协调性差
        4.2.3 安全评价制度不合理
        4.2.4 应急管理制度不详细
    4.3 我国转基因动物研究试验法律监管制度的健全
        4.3.1 监管范围的扩大
        4.3.2 监管原则的确立
        4.3.2.1 协调监管原则
        4.3.2.2 风险预防原则
        4.3.2.3 分级、分类监管原则
        4.3.3 监管制度的完善
        4.3.3.1 明确监管主体制度
        4.3.3.2 规范安全评价制度
        4.3.3.3 完善风险防范制度
        4.3.3.4 细化应急管理制度
5 我国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
    5.1 转基因动物食品的概念界定
    5.2 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的特殊性
    5.3 我国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现状
        5.3.1 《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前的监管制度
        5.3.2 《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的监管制度
    5.4 我国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5.4.1 立法体系尚不健全
        5.4.2 管理体制模糊不清
        5.4.3 安全评价制度不详细
        5.4.4 信息公开制度不全面
        5.4.5 标识制度缺乏针对性
        5.4.6 损害赔偿制度力度不够
    5.5 我国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的确立
        5.5.1 安全评价原则
        5.5.1.1 实质等同性原则
        5.5.1.2 个案分析原则
        5.5.1.3 重新评价原则
        5.5.2 全过程控制原则
        5.5.3 国家责任原则
    5.6 我国转基因动物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健全
        5.6.1 确立双轨制管理体制
        5.6.2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5.6.2.1 安全评价制度
        5.6.2.2 上市前人体试食制度
        5.6.2.3 生产与经营许可制度
        5.6.2.4 强制标识制度
        5.6.3 强化安全监测制度
        5.6.4 优化信息公开制度
        5.6.5 健全追溯与召回制度
        5.6.5.1 追溯制度
        5.6.5.2 召回制度
        5.6.6 完善责任追究与损害救济制度
        5.6.6.1 责任追究制度
        5.6.6.2 损害救济制度
        5.6.6.2.1 代表人诉讼制度
        5.6.6.2.2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5.6.6.2.3 国家责任救济制度
        5.6.6.2.3.1 国家赔偿制度
        5.6.6.2.3.2 国家补偿制度
        5.6.6.2.4 食品安全保障基金制度
6 我国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法律监管制度的构建
    6.1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基本问题介绍
        6.1.1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概念
        6.1.2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的优越性
        6.1.3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的研究进展
    6.2 我国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相关监管制度
        6.2.1 我国现有药品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6.2.2 转基因动物反应器制药与现有药品监管制度的关系
    6.3 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对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适用的局限
    6.4 我国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法律监管制度的构建
        6.4.1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的立法支持
        6.4.2 转基因动物生产群系的安全监管制度
        6.4.3 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制药具体监管制度构建
        6.4.3.1 药品临床前实验制度(GLP制度)
        6.4.3.2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制度(GCP制度)
        6.4.3.3 药品注册管理制度(新药上市许可制度)
        6.4.3.4 药品生产与经营市场准入制度
        6.4.3.4.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GMP制度)
        6.4.3.4.2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制度(GSP制度)
        6.4.3.4.3 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
        6.4.3.4.4 药品标签制度
        6.4.3.5 药品再评价制度
        6.4.3.6 上市后不良反应报告与召回制度
        6.4.3.6.1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6.4.3.6.2 药品召回制度
        6.4.3.7 药品安全事故救济制度
7 我国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法律监管制度的构建
    7.1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基本问题介绍
        7.1.1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的概念
        7.1.2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
    7.2 我国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相关立法状况
    7.3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法律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7.4 我国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监管制度的构建
        7.4.1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的概念
        7.4.2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原则的确立
        7.4.2.1 符合伦理原则(不伤害原则)
        7.4.2.2 知情同意原则
        7.4.2.3 隐私保护原则
        7.4.3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人体试验监管的具体制度
        7.4.3.1 实施主体制度
        7.4.3.2 伦理审查制度
        7.4.3.3 知情同意制度
        7.4.3.4 受试者个人隐私保密制度
        7.4.3.5 人体试验损害救济制度
    7.5 我国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临床应用监管制度的构建
        7.5.1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原则的确立
        7.5.1.1 技术准入原则
        7.5.1.2 公平公正原则
        7.5.1.3 预防与救济原则
        7.5.2 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临床应用监管的具体制度
        7.5.2.1 监管主体制度
        7.5.2.2 技术准入制度
        7.5.2.3 器官质量审查制度
        7.5.2.4 器官公平分配制度
        7.5.2.5 术后定期复查制度
        7.5.2.6 责任追究与损害救济制度
        7.5.2.6.1 责任追究制度
        7.5.2.6.2 损害救济制度
8 结束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要学术成果
    二、参与课题研究情况
附录二: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一、主要学术活动
    二、获奖情况
致谢

(8)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实验动物商品化及市场构成
    1.2 逐步成熟、完整的实验动物管理体系
    1.3 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问题得到重视
    1.4 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2 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模式
3 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分析
    3.1 实验动物事业发展为独立产业的局限性
    3.2 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分析
        3.2.1 医药研发为主要目的:
        3.2.2 亚洲国家为主要发展空间
        3.2.2. 1 国家医疗保障水平低,资金短缺,需要引进外资:
        3.2.2. 2 丰富的资源和“廉价”人才:
        3.2.2. 3 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和轻松的政策环境:
        3.2.3 跨国公司为主、国内企业为辅的经营形式:
        3.2.4 转基因动物、动物替代为主要研究内容,知识产权浮上水面
        3.2.4. 1 转基因动物研究:
        3.2.4. 2 动物替代方法深入研究:
    3.3 实验动物产业化运行管理分析
        3.3.1 设施运行及管理的深入研究:
        3.3.1.1 动物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中注意节能降耗:
        3.3.1.2 将生产过程的管理作为保证动物质量水平的重点:
        3.3.1.3 GLP规范为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3.3.2 AAALAC全球认证:
        3.3.3 实验动物笼具比较研究及在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3.3. 1 实验动物笼具及其在运输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3. 2 常用实验动物笼具空间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3.3.4 重视动物福利立法:

(9)云南省实验动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重点扶持建立几个实验动物专业生产供应服务基地
2 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协作, 联合建立实验动物生产供应体系
3 创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实验动物科研、生产供应服务实体
4 以市场为导向, 按照股份制模式建立实验动物产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体系

(10)高校在实验动物产业化中的角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实验动物机构职能的变迁
    1.1 以单一暂养为主的实验动物供应方式,以单纯服务教学为职能
    1.2 以饲养繁育为主的实验动物生产方式,以服务教学,辅助科研为职能
    1.3 以标准化管理为实验动物生产方式,以协助科研、配合教学为职能
    1.4 生产方式趋于多元化,以构建平台,服务生物、
2 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化现状及反思
    2.1 对实验动物产业含义理解上的观念落后
        2.1.1 实验动物产业的含义理解停滞
        2.1.2 实验动物产业的含义理解与该学科的发展形成落差
    2.2 实验动物相关产业的发展已从“链式”向“网状”转化
    2.3 构建平台式实验动物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2.3.1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切入点,构建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平台
        2.3.2 以多领域科研生产为服务面,构建综合性公共实验技术平台
3 高校在实验动物产业化中应承担的角色
    3.1 高校应当承担学术、科技协会“召集人”的角色
    3.2 高校应当承担行业协会“协调者”的角色
    3.3 高校应当承担相关企业“金手指”的角色
    3.4 高校应当承担高新技术服务平台“设计师”的角色
    3.5 高校应当承担实验动物产业化走向国际的“生力军”角色

四、实验动物产业化的条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种公牛培育及性别控制冷冻精液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伟. 内蒙古大学, 2021(10)
  • [2]妥洛特罗透皮贴剂的研制及产业化研究[D]. 何淑旺. 山东大学, 2020(01)
  • [3]植物乳杆菌CHU-R中虾青素提取工艺及产业化研究[D]. 刘萧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芦笋的生物发酵研究及产业化设计[D]. 吴晓春.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5]高校实验动物产业化模式研究[J]. 韩帅,满达,朱晓伟.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05)
  • [6]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探讨[J]. 杨志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Z1)
  • [7]我国转基因动物产业化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 耿宁.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8)
  • [8]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J]. 卢胜明,赵德明. 实验动物科学, 2008(04)
  • [9]云南省实验动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探讨[J]. 梁崇礼,李海山,刘美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7(04)
  • [10]高校在实验动物产业化中的角色思考[J]. 殷为民,王禹斌,周正宇,薛智谋.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7(04)

标签:;  ;  

实验动物产业化条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