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

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

一、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卢英博[1](2021)在《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HBYX实验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文言文语法语境陌生、教学课堂比较压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焦虑严重、成绩提高缓慢、机械记忆现象严重等问题长期存在。如何解决文言文教学中的上述困难,为文言文课堂带来活力,成为广大一线教师与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在90年代传入我国,其具有创意性的形式引起了学界的研究和讨论。其减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与负担、灵活转换师生在文言文课堂上的地位、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与成绩的优点越发显现出来。HBYX实验中学在充分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与文言文的结合情况后,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文言文教学中,经过六年的不断实践,教学成绩越来越好,为打破文言文教学困境,如何在文言文课堂上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经验。其取得的成绩主要有:解决了初中生文言文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文言文兴趣低下甚至抵触,学习文言文心理负担大,难以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丰厚中华传统文化等问题;解决了语文教师文言文教学效率较低,文言文成绩提高难,文言文课堂气氛压抑等问题。面对HBYX实验中学在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上的优秀成果,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HBYX实验中学在文言文课堂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现状,展示成绩,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实施建议。本论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有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范围与方法、主要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从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和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第三部分为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首先是从教师的态度、运用环节、评价和效率上进行教师方面的现状调查,其次是从学习兴趣、知识掌握和翻译能力方面进行学生方面的现状调查,再次是从教师驾驭文言文课堂的能力、文言文课堂教学氛围与质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学生的文言文成绩几方面进行的成果展示,最后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是对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实施建议,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些实施建议。

刘刚[2](2021)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范文菲[3](2021)在《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型社会,各种不良的网络思潮轰炸着思想不完全成熟的高中生,对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课堂教学教育性的关键特征。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的转型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较为特殊的作用。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辨析式教学,辨析式教学是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转型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应用具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辨析式教学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辨析式教学区别于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重获学习的自由,能够营造一种和谐开放、民主平等的气氛。其关键在于抛出的辨析点,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争议性、思辨性等特点,有利于引导他们理性面对不同观点。源于此,辨析式教学为强化辨析、凸出价值引领提供不可替代的动力支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充满了辨析点,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在课前挖掘恰当的辨析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程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在课后积极做好教学跟踪评价。本文将新颖的辨析式教学与《文化生活》教材相结合,通过实际调查访谈分析其实际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试图研究出辨析式教学的应用优化策略。基于此,本文围绕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政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展开四部分研究: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相关阐述,然后从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两个方面来阐述研究的意义。其次根据前期对各种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对辨析式教学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说明。然后对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最后对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展开说明。第二部分主要说明辨析式教学理论方面的概述。首先从三个着眼点阐述辨析式教学的内涵。分别先解释词典中辨析二字的涵义,接着解释辨析式教学的概念,为了将辨析式教学与其他相近教学方法区别开来,又展开了对辨析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和批判式教学的区别论述,为更好的理解辨析式教学的真正涵义奠定基础。其次介绍辨析式教学的主要特征,并与《文化生活》教材中的事例相结合,进一步了解辨析式教学。然后主要强调辨析式教学的应用意义,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增添动力。最后介绍辨析式教学的理论支撑,主要三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的科学性。第三部分主要介绍辨析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教材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本部分利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将调查的结果利用图表等形式汇总呈现。并根据笔者的实习经历,为找出辨析式教学的应用优化策略奠定现实基础。第四部分主要探究辨析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对策。首先介绍辨析式教学应遵循的一般普适性原则,从总体来约束、规范辨析式教学的应用。其次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角度,并且结合《文化生活》教材来阐述辨析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封帅[4](2020)在《基于“一课一得”理念的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对留学生写作有具体要求,老挝留学生写作普遍存在难教和难学问题,相关教学实验研究少见。国内母语教学重视写作,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比高。基于“一课一得”理念的国内中小学写作教学,反响普遍较好。鉴于此,论文以老挝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发现问题,依据发现问题,做出实验设计,开展基于“一课一得”理念的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以求提高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能力的可能途径。论文分四部分撰写,第一章提出问题、阐释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案,第二章是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第三章是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第四章是结论与建议。论文把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现状问题调查与教学实验研究相结合,运用问卷调查、人物访谈、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现状调查发现,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存在教师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贪多求全,老挝留学生汉语基础比较薄弱、有畏难情绪和缺乏专门的写作课程与教材等问题。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班老挝留学生作文成绩平均提升了14.7分,较对照班7.0分提升明显,可以说“一课一得”教学实验有效提高了老挝留学生的中级汉语写作能力。论文在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方面有所创新,为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成功个案。

罗翼[5](2020)在《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基于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缺乏趣味。于是提出此论题。目的在于研究一套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比较系统的有效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主要以贵州边远山区31个乡镇内92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趣味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该调研范围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示范,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堂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写“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规律”主要阐释“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相关特征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第二部分分别从“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方面来提炼“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分别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第四部分分别从“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分别从“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布置作业”方面来列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本研究的结论:这套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是在大量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元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集合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的;经过研究范围内的师生验证,确实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下是本研究最大的亮点:首先,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借鉴了相关的“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孔子趣味教育观”“新课改要求”等相关理论;还借鉴了何炳骅、崔干行、张静怡、陈宝庆、闪世昌、龚如君、李吉林等前辈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些材料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方向得以突破。本研究不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归结于中考制度,社会势利、家长功利、学生偷懒等,然后去说中考制度的不足,教师急功近利等等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片面应付,或者截取片段进行碎片研究,或者一笔带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前辈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虚心拜读前人研究,集结前辈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问题所在,因为教师是执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本研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执行者这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课例突显实效。研究课例都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研究范围内的初中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技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创新,让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进一步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价值得以体现。整个研究都服务于“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可以说,整套比较系统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了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在于运用多元课堂趣味教学技巧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趣味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特征,也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让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味,能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不同的趣味,目前我们教师的方法技巧还不是很娴熟,我们要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总结,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有趣。

李媛博[6](2020)在《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模拟课凭借不受时间、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对象以及参与人数限制的优势,备受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及学校的青睐,在教育领域的多种活动中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模拟课的研究寥寥可数,大众对于模拟课的认知也存在诸多误区。因此,首先探析模拟课特点,建立对模拟课的正确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历史模拟课概念,旨在提升整体认识;其次,模拟课与说课、模拟课与真实课堂教学是最令人混淆的两大误区,着重分析两对组合之间的异同,帮助教师跳脱认知误区;再次,分析模拟课类型,按照模拟课开展的不同目的,可以将其区分为备课型模拟课、研究型模拟课和选拔型模拟课;按照其适用范围的差异可以将模拟课划分为课时模拟课、片段模拟课和单元模拟课,以此丰富模拟课系统研究。模拟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它与其他主要的教学活动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它在教学的时间、环境、组织形式等方面,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的地方,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研究模拟课教学特点,为开展模拟课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科学的指导,实现健康积极的发展。明确模拟课具有促进授课者专业成长、检视授课者综合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培育授课者反思意识、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实践价值,以期纠正刻板偏见。另外,理性分析高中历史模拟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其归纳为过于理想化的教学预设、严重错位的教师角色、追求形式的模块训练、效率低下的资源配置、照本宣科的呆板氛围五大问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路径,以期实现高中历史模拟课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考虑到初高中学情以及课标要求的不同,结合历史学科与模拟课的特点,构建高中历史模拟课评价体系,为评委教师提供方便,为授课者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提供借鉴。而且备课型模拟课进行时,存在无听课者参与的可能。为了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再次构建高中历史模拟课自我评价体系,方便授课者及时反思改进,并对授课者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基于以上研究,以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片段模拟课、课时模拟课为例,依托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案例设计。

郑静霞[7](2020)在《中学语文古诗词对话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词作为经典的汉语文学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学习中国语文最基本的材料,因而历来被选入语文教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古诗词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使命,必须确保质量。然而,据笔者调研其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根本原因就在于课堂对话不够充分,师生之间缺少高质量的交流与沟通。发端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明确写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与“对话教学”,为革新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对话教学与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对话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改进中学古诗词教学。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以及课例分析法,试图为提高中学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寻求一种有效的对话策略,引导中学古诗词对话教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根据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古诗词的特点,以霍军老师的公开课《登高》为例,从对话的原则、对话的方法、对话的类型、对话的内容和对话的评价这五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话教学在古诗词教学当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同时,也对初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对比分析,指出了相关策略在不同教学阶段中的侧重点。全面审视对话教学,明确了对话教学的相关要素,使“对话”在古诗词教学当中的运用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方法指导,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心灵上进行沟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对话,促进“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

高月月[8](2020)在《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生成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这与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相适应。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成性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一线教师关注和接受。据众多实践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情况如何,具体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又有哪些有效的实施策略呢?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与教学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四个不同教龄层次的8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访谈、对30节生物课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对5个不同教学内容的10个教学案例中的典型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找出了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学校与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与具体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师更有效实施生成性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1)教师实施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较低;存在“代办”教学的意识与现象;教师存在“成绩至上”的思想;教学评价缺乏多元性;课堂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教师预留的生成空间和时间不足;教师缺乏捕捉生成性资源的慧眼;教师驾驭生成的能力不足。(2)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师访谈和教学案例分析,提出建议: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从生命观念的角度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并将其渗透至教学理念与教学文化之中;其次,学校的教学文化应追求学生的主体性与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赞成学生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共同建构以及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最后学校应对生成性教学的理念进行大力支持与推广,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交流、教研活动或外出学习等等,给予教师正确学习生成性教学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培养其生成性教学意识、改变其教学观念。教师方面:首先,教师要多途径积极主动地了解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准确学习与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从而提高自身对生成性教学的认知水平;其次,教师应增强实施生成性教学的自信心,勇于尝试,敢于实践;再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实践,及时反思与总结经验,不断补充与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最后,教师可参考的生成性教学实施策略有三方面,1)激发生成:(1)构建模型催化生成;(2)多样化评价提供生成的适宜环境;(3)开放性问题放大生成的空间;(4)多方互动促进生成;(5)捕捉质疑类资源激发生成;(6)自主阅读促生成;(7)教学设计需要“留白”;(8)发放任务激发生成、充足时间保生成;(9)类比或举例激发学生生成。2)捕捉生成:(1)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关注学生的实时动向与生成,从中捕捉生成性资源;(2)错误之中智取生成性资源;(3)关注跨学科知识资源;(4)给予学生上台讲解的机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讲解。3)驾驭生成:(1)“问题串”引导生成;(2)认真倾听予以鼓励,提示引导帮助生成;(3)追问错误诱生成;(4)创设问题情境诱生成。

刘成[9](2020)在《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B市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育改革应以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为开端,而不是一味的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作为教师要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效率高,教师本身又是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根据笔者自身的经验和到B市的初中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本身的素质、发展规律出发,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真实性、生动性、情感性、典型性等特征受到学生与教师的喜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知识恰当的设置教学情境,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的态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从而更符合了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国内外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在深入了解B市中学情境教学方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笔者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主要详细的论述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创新点。在第二部分主要是论述了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及其重要性,探讨情境教学的内涵、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中的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和重要性。第三部分是本人对B市的部分中学进行调研和访谈中了解到虽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教学三维目标得以实现,教学设计更为丰富等,但是也存在教师对情境教学认知程度低、情境设置缺乏合理性、有效性评价等问题,并对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具体实施策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情境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立健全综合性的情境教学评价机制。本文也主要论述了创设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问题情境、辩论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具体实施的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情境教学的探讨,能够对解决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推动教学实践的进步做出一点贡献。

牟金保[10](2020)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文中提出专门内容知识被描述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数学知识,而本文所研究的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就是属于专门内容知识的范畴。本研究主要关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与HPM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建构,目前尚无人进行研究,但有高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研究可供参考,也有国内外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方面的研究可供参考。由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目前并没有现存的,为了得出本文理论框架的要素和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流程,研究者针对15位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利用模糊Delphi法通过三个步骤,对要素指标进行了筛选。研究者主要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建构了PT-HSCK九成分的九边模型,这九个知识成分维度分别为选择与引入的知识、比较与设计的知识、回应与解释的知识、探究与重演的知识、表征与关联的知识、编题与设问的知识、评估与决策的知识、判断与修正的知识、解决与运用的知识。同时,针对参与者的水平高低按照每个知识成分维度划分成五种不同的水平等级。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者在HPM干预之前,调查了西藏地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在职数学教师以及西藏地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同时调查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研究者选定了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为本文个案研究对象,针对无理数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线的判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等三角形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6个知识点,设计了由24道客观题和6道主观题组成的PT-HSCK九成分五水平测试问卷。为了探讨HPM干预对西藏职前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影响变化,研究者建立了HPM干预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指导对选定的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模糊Delphi法筛选6个知识点以及史料阅读、HPM讲授和HPM教学设计三个阶段分别进行HPM干预。在HPM干预之后,研究者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和作业单反馈分析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变化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通过对PT-HSCK九个知识成分维度的前后测成对t检验发现,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的水平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从藏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藏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从汉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汉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总之,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可以为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提供实施理论框架和有针对性推广的数据支持。

二、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HBYX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
    1.4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2.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1.1 缓解学习初中文言文的焦虑
        2.1.2消除认知水平的差异
        2.1.3 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 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2.2.1 体现学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2.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加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
        2.2.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三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教师方面的现状调查
        3.1.1 教师态度调查
        3.1.2 教师运用环节调查
        3.1.3 教师评价调查
        3.1.4 教师效率调查
    3.2 学生方面的现状调查
        3.2.1 学生学习兴趣调查
        3.2.2 学生知识掌握调查
        3.2.3 学生翻译能力调查
    3.3 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3.3.1 增强了教师驾驭文言文课堂的能力
        3.3.2 活跃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氛围
        3.3.3 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
        3.3.4 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3.5 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3.3.6 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成绩
    3.4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4.1 学校培训不够到位
        3.4.2 学校标准不够完善
        3.4.3 教师分组不过科学
        3.4.4 评价方式不够多元
        3.4.5 学生合作不够深入
        3.4.6 学生探究不够彻底
第四章 对小组合作学习在HBYX实验中学文言文教学运用的实施建议
    4.1 学校方面
        4.1.1 深入开展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专题培训
        4.1.2 定期举行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交流分享会
        4.1.3 完善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标准
    4.2 教师方面
        4.2.1 科学分配小组成员
        4.2.2 健全小组评价机制
        4.2.3 健全小组合作环节
    4.3 学生方面
        4.3.1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3.2 掌握小组合作环节
        4.3.3 提高探索讨论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C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D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 E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访谈提纲(学生版)

(2)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3.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多维比较
    3.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层次性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筛选以及分类
    4.2 基于实体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3 基于作用性质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检验
    5.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5.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6.1 教师价值观念体系的变革性重构
    6.2 教师知识能力系统的终身性建构
    6.3 教师发展机构作用的实质性发挥
    6.4 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及持续性合作
    6.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激励
    6.6 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的有效性保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问题和局限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课堂观察及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提纲
附录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预调研版本)
附录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本)
附录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辨析式教学的理论概述
    (一)辨析式教学的内涵
        1.辨析的语义
        2.辨析式教学的概念
        3.辨析式教学与辩论式教学、批判式教学的区别
    (二)辨析式教学的特征
        1.思想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2.开放性与民主性相统一
        3.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
        4.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三)辨析式教学应用的意义
        1.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引领的需要
        3.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实效性的需要
    (四)辨析式教学的理论支撑
        1.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当前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辨析式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应用辨析式教学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对于辨析式教学不太了解、缺乏自信
        2.有的教师对辨析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关系不明确
        3.一些教师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难以驾驭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4.一些教师认为辨析式教学的程序比较繁琐
        5.教师运用辨析式教学缺乏灵活性,形式单调机械化
        6.一些教师创设的辨析点不科学
    (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不适应辨析式教学
        2.有些学生认为辨析式教学浪费时间,实效性差
        3.学生的参与度偏低
        4.在辨析过程中容易抓不住重点
        5.部分学生难以进行深度辨析
    (三)辨析式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观念根深蒂固
        2.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偏低
        3.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
        4.《文化生活》可参考的辨析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技巧较少
        5.终结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制约
三、辨析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一)辨析式教学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1.教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2.高阶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3.自主性与交互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2.结合《文化生活》教材内容,寻找恰当的辨析点
        3.熟练掌握辨析式教学的系列应用程序
        4.提高辨析式教学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保障辨析式教学应用的实效性
        1.课前时政演讲
        2.灵活改变传统座位排列形式,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3.观摩学习同年级学生的辨析式学习过程
        4.吸纳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前备课环节
        5.改进辨析式教学评价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调查问卷
附录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辨析式教学的认识与应用情况访谈提纲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基于“一课一得”理念的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议题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论文框架结构
    第三节 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一、国外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二、国内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第四节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念
        一、基本概念
        二、相关理念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一、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目的、对象
        二、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过程与方法
    第二节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级汉语写作教学课程设置
        二、中级汉语写作教材
        三、老挝留学生基本情况
        四、中级汉语写作教学过程
    第三节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写作教学针对性不强,存在贪多求全现象
        二、部分留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留学生汉语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一定畏难情绪
        四、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和写作课程
    第四节 “一课一得”写作教学对于老挝留学生的适用性
        一、比较符合老挝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二、可以较好地满足老挝留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能够较好地调动老挝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章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设计
        一、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设计
        二、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前期准备
        三、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分步过程
        四、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数据的获取
    第二节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专题实施过程
        一、专题一:写好一件事
        二、专题二:写好一个人
        三、专题三:写好一个地方
    第三节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专题教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专题一:写好一件事”写作测试结果与分析
        二、“专题二:写好一个人”写作测试结果与分析
        三、“专题三:写好一个地方”写作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反馈数据综合分析
        一、听课学生教学实验反馈数据分析
        二、听课教师教学实验反馈数据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与成效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成效
    第二节 教学建议
        一、增强针对性,一课一得
        二、把握时机,巧用下水作文
        三、循序渐进,活用方法和技巧
        四、培养观察能力
        五、重视教学反馈,及时改进完善
    第三节 存在不足与发展方向
        一、存在不足之处
        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假设
    (五)研究目的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行动研究法
        5.课堂实验法
        6.案例分析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其规律
    (一)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
        1.“趣味”的衍变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内涵
    (二)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特征
        1.“趣味”的特征
        2.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特征
    (三)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
        1.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
        2.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点应遵循的规律
二、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价值
    (二)文学修养价值
    (三)教育培养价值
        1.提升了教师育人能力
        2.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3.调动了学生学习气氛
        4.培养了学生思想品质
    (四)时代发展价值
        1.语文发展新时代需求
        2.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
        3.初中语文新课改趋势
        4.语文教学新挑战规律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
        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扎实
        2.教师学习效率特别低下
        3.教师知识储备有待扩容
        4.教师教学技巧还不娴熟
    (二)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
        1.语文教学目标主体定位错误
        2.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过于繁杂
        3.语文教学目标脱离课程实际
    (三)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
        1.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刻板
        2.教师不去反思教学课堂
        3.教师不能解决学生困难
        4.教师逼着学生主动学习
    (四)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
        1.教师难以集中学生精力
        2.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
        3.教师教学情境枯燥无味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
        1.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2.不断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3.不断储备教师语文知识
        4.培养教师多种教学技巧
    (二)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
        1.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
        2.教学目标需要细化成任务
        3.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因素
    (三)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开启学生学习思维,变“死板学习”为“灵活学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努力学习”为“快乐学习”
        3.疏通学生学习思路,变“困难学习”为“容易学习”
        4.点燃学生学习激情,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四)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
        1.教师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2.教师教学语言要灵动有效
        3.教师教学情境要生动有趣
五、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
    (一)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趣味
        2.引用导入趣味
        3.图片导入趣味
        4.歌曲导入趣味
        5.视频导入趣味
    (二)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
        1.设疑刺激趣味
        2.对比教学引趣
        3.创设悬念激趣
        4.情境熏陶趣味
        5.角色转换激趣
    (三)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
        1.在总结时留有趣味
        2.在过渡中引入趣味
        3.在煽情时熏陶趣味
        4.在召唤时激发趣味
        5.在续写中开启趣味
    (四)结合学情布置趣味作业
        1.注重多变性,提高学生作业趣味
        2.注重实践性,满足学生学习欲望
        3.注重差异性,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结论
    (一)研究论证有理有据
    (二)研究方向得以突破
    (三)研究课例突显实效
    (四)研究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学位类
    (三)期刊类
    (四)会议类
    (五)报纸类
附件
    附件一: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附件二: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附件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典咏流传》歌目
    附件四:《陋室铭》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五: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陋室铭》趣味教学说课稿
    附件六:《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案例
    附件七:《口语交际---复述与转速》趣味教学说课稿
    附件八:《与朱元思书》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九:《蚊子和狮子》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藤野先生》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一:《皇帝的新装》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二:《回忆我的母亲》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三:《我的叔叔于勒》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五:《再塑生命的人》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六:《发挥联想和想象》趣味教学设计
    附件十七:《西游记》趣味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一)主持课题
    (二)出版着作
    (三)发表论文
致谢

(6)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模拟课的生成与实践
        (二)模拟课的内涵与外延
        (三)模拟课的类型与模式
        (四)模拟课的认知及误区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案例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模拟课的界定与类型
    一、认识模拟课
        (一)什么是模拟课
        (二)什么是历史模拟课
    二、模拟课、说课与真实课堂教学
        (一)模拟课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二)模拟课与说课的联系与区别
    三、模拟课类型
        (一)备课型模拟课
        (二)教学研究型模拟课
        (三)选拔评比型模拟课
    四、模拟课的适用范围
        (一)课时模拟课
        (二)片段模拟课
        (三)单元模拟课
第二章 模拟课的特点与价值
    一、模拟课的特点
        (一)教学对象灵活
        (二)教学时间短少
        (三)教学情景虚拟
        (四)教学环境包容
        (五)教学互动表演
        (六)教学语言凝练
    二、模拟课的价值
        (一)促进授课者专业成长
        (二)检视授课者综合素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培育授课者反思意识
        (五)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
第三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的评价体系
    一、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依据
        (一)科学性原则
        (二)实用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二、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高中历史模拟课课堂评价体系的设计
        (二)高中历史模拟课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的形式化、低效性
        (一)过于理想的教学预设
        (二)严重错位的教师角色
        (三)追求形式的模块训练
        (四)效率低下的资源配置
        (五)照本宣科的呆板氛围
    二、对策的多元化、可行性
        (一)多样预设,彰显灵动
        (二)始终牢记,学生主体
        (三)突出个性,重视原创
        (四)精心设计,提高效率
        (五)精钻教材,修炼语言
第五章 高中历史模拟课教学案例
    一、高中历史片段模拟课教学案例
        (一)《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二)案例分析
    二、高中历史课时模拟课教学案例
        (一)《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二)案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学语文古诗词对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对话教学的研究
        1.3.2 古诗词对话教学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对话教学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对话
        2.1.2 对话教学
        2.1.3 古诗词对话教学
    2.2 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对话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2.2.2 对话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2.3 对话教学的特点分析
        2.3.1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人文性
        2.3.2 过程为主,结果开放——过程性
        2.3.3 以问促答,以答促问——生成性
        2.3.4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层次性
    2.4 对话教学的意义分析
        2.4.1 营造和谐氛围,增添课堂活力
        2.4.2 关注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2.4.3 注重启发思考,形成独立思想
        2.4.4 强调互动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3.古诗词对话教学的运用标准和目标期待
    3.1 古诗词对话教学的运用标准
        3.1.1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言语的教育
        3.1.2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思维的教育
        3.1.3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体验的教育
        3.1.4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是基于情感的教育
    3.2 古诗词对话教学的目标期待
        3.2.1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3.2.2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文字功力
        3.2.3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3.2.4 古诗词对话教学应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4.古诗词对话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古诗词对话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方法与内容
        4.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古诗词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对话的过程流于形式
        4.2.2 对话的内容不够深入
        4.2.3 对话的主体不够平等
    4.3 古诗词对话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4.3.1 教师的对话水平不高
        4.3.2 学生的自我定位不清
        4.3.3 实施的客观条件不足
5.古诗词对话教学的运用策略分析——以霍军教学《登高》为例
    5.1 把握对话原则,提高对话水平
        5.1.1 对话要有宽度——拓展诗词内容
        5.1.2 对话要有深度——挖掘诗词内涵
        5.1.3 对话要有厚度——承载诗词精神
        5.1.4 对话要有温度——体现人文情怀
    5.2 探索对话方法,注重学生主体
        5.2.1 生本对话——通过文本,发现诗词问题
        5.2.2 师生对话——通过引导,探索诗词问题
        5.2.3 生生对话——通过讨论,解决诗词问题
        5.2.4 自我对话——通过梳理,总结诗词问题
    5.3 了解对话类型,重视对话质量
        5.3.1 问答型对话——以问促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3.2 理解型对话——精思熟虑,建立学生与文本的联系
        5.3.3 启发型对话——以小见大,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内化
        5.3.4 反思型对话——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5.4 明确对话内容,形成知识系统
        5.4.1 诗词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
        5.4.2 诗词的基础知识——字词句读
        5.4.3 诗词的核心知识——景意情理
        5.4.4 诗词的关联知识——群文阅读
    5.5 进行对话评价,定位学习方向
        5.5.1 学生提高了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5.5.2 学生达成了古诗词的学习目标
        5.5.3 学生形成了古诗词的学习思维
        5.5.4 学生内化了古诗词的人文情怀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书籍类
    二、期刊类
    三、博硕士论文类
    四、标准类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改革背景
        1.1.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生成”的内涵
        2.1.2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2.1.3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
        2.1.4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2 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生成性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2.2.2 生成性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2.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思考
3 理论基础
    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2 生成性学习理论
    3.3 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4 研究思路及方法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研究法
        4.2.2 访谈法
        4.2.3 课堂观察法
        4.2.4 教学案例研究法
5 研究的实施
    5.1 访谈提纲的设计
    5.2 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
        5.2.1 编制初始观察量表
        5.2.2 试用修订阶段
        5.2.3 正式使用阶段
    5.3 案例转录
6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6.1 对教师访谈的转录及分析
    6.2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6.3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1)教学片段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教学片段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教学片段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4)教学片段四:“细胞中的无机物”
        (5)教学片段五:“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6)教学片段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7)教学片段七:“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8)教学片段八:“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9)教学片段九:“细胞的增殖”
        (10)教学片段十:“细胞的增殖”
7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7.1.2 促进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实施的策略与建议
    7.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生物教师生成性教学访谈提纲
附录 B 高中生物生成性教学课堂观察量表(初制)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B市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由与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及其重要性
    第一节 情境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二)情感性
        (三)生动性
        (四)真实性
        (五)典型性
    第二节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理论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三、认识的直观原理
        四、情绪调节理论
    第三节 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课堂氛围“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三、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四、有助于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情境教学的应用与发展调查
    第二节 情境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意识不断增强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运用教学情境的形式日趋多样化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境教学的效果日益凸显
        四、运用情境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师生关系更趋和谐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知程度较低
        二、部分教师教学基本点把握不准确,盲目选用教学情境
        三、部分学校缺乏丰富情境教学经验的指导性教师和系统性的教学计划
        四、部分教师教学情境导入过于生硬,缺乏对教学情境升华
        五、缺乏对情境教学的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教学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把握和理解深度不足
        三、部分教师缺乏情境教学的系统性专业培训
        四、学校重视度不够,缺少足够的教学资源
        五、情境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第三章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实施对策与具体应用
    第一节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素养
        (二)发挥师生间的能动作用,营造情理融合的教学氛围
        (三)正确处理好情境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二、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及其运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一)科学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
        (二)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情境
        三、建立健全多维度综合性情境教学评价机制
        (一)情境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评价
        (二)情境教学中的教学过程评价
        (三)情境教学中的学生发展评价
    第二节 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故事情境
        (一)运用故事情境教学的意义
        (二)运用故事情境易出现的问题
        (三)创设故事情境教学的案例
        二、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一)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的意义
        (二)角色扮演的技巧
        (三)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的案例
        三、创设问题情境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技巧
        (三)问题情境教学的案例
        四、创设课堂辩论情境
        (一)创设课堂辩论情境教学的意义
        (二)创设课堂辩论情境教学的技巧
        (三)创设课堂辩论情境教学时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课堂辩论情境教学的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10)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相关概念界定
    1.6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藏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现状
    2.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2.3 HPM研究的现状
    2.4 学科内容知识的研究
    2.5 HSCK理论框架的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现状和态度研究对象
        3.1.2 个案研究的对象
    3.2 研究流程
    3.3 研究方法
        3.3.1 个案研究
        3.3.2 问卷调查
        3.3.3 访谈
    3.4 研究工具
        3.4.1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与态度问卷
        3.4.2 PT-HSCK问卷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5.1 数据编码
        3.5.2 量化数据及其分析
        3.5.3 质性数据及其分析
第4章 PT-HSCK理论框架的建构
    4.1 PT-HSCK理论框架建构的动机
    4.2 基于模糊Delphi法的PT-HSCK理论框架建构
        4.2.1 评估指标
        4.2.2 专家反馈资料之适度检验
        4.2.3 初步重要的评估指标之筛选
        4.2.4 相对重要程度之阈值
    4.3 PT-HSCK的九种知识成分
    4.4 PT-HSCK的五级水平划分
    4.5 HPM干预框架
第5章 干预前现状与态度调查研究
    5.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
        5.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
        5.1.2 西藏在职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5.2 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5.3 PT-HSCK的现状调查
第6章 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HPM干预
    6.1 HPM干预的前期准备
    6.2 HPM干预案例一:无理数的概念
        6.2.1 史料阅读阶段
        6.2.2 HPM讲授阶段
        6.2.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2.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3 HPM干预案例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6.3.1 史料阅读阶段
        6.3.2 HPM讲授阶段
        6.3.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3.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4 HPM干预案例三:平行线的判定
        6.4.1 史料阅读阶段
        6.4.2 HPM讲授阶段
        6.4.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4.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5 HPM干预案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
        6.5.1 史料阅读阶段
        6.5.2 HPM讲授阶段
        6.5.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5.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6 HPM干预案例五:全等三角形应用
        6.6.1 史料阅读阶段
        6.6.2 HPM讲授阶段
        6.6.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6.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6.7 HPM干预案例六: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6.7.1 史料阅读阶段
        6.7.2 HPM讲授阶段
        6.7.3 HPM教学设计阶段
        6.7.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第7章 干预结果及其变化分析
    7.1 职前数学教师的总体变化分析
    7.2 藏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7.3 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7.4 藏族与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对比分析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以及PT-HSCK的现状与态度
        8.1.2 建立了理论框架以及干预框架
        8.1.3 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影响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局限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学生用)
    附录2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教师用)
    附录3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态度问卷
    附录4 :PT-HSCK测试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组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HBYX实验中学为例[D]. 卢英博. 延边大学, 2021(02)
  • [2]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3]辨析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D]. 范文菲.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一课一得”理念的老挝留学生中级汉语写作教学实验研究[D]. 封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5]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D]. 罗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中历史模拟课研究[D]. 李媛博. 河南大学, 2020(08)
  • [7]中学语文古诗词对话教学研究[D]. 郑静霞.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8]高中生物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某中学为例[D]. 高月月.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9]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B市初中为例[D]. 刘成. 喀什大学, 2020(07)
  • [10]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D]. 牟金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