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标记和约束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使用标记和约束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一、运用标志物和限制物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静[1](2021)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逐步朝向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如何更深层次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成为我国教育所关注的焦点。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手法单一、教学内容死板、课堂氛围消极等问题,而学生大多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问题。本研究从前端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六方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出课前预习、课中提升、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出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以天津体育学院2018级、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对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影响进行研究。经过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结束后对2018、2019两个年级的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调查,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学生的体操理论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体操理论知识成绩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果说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体操理论知识体系,加快体操理论知识的习得与内化,从而提高学生体操理论成绩。(2)经过16周的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单杠、技巧、双杠以及跳跃四类项目进行技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这四类项目的成绩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操作为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其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机体机能等方面要求较高。而对于体操基础相同、身体各项素质无较大差异的学生而言,在短时间内进行体操教学,无法使学生的技能成绩有大幅度的、明显的差异。同时体操课程中所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较多,每个技术动作的组成结构较复杂。教学课时有限,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将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练习。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间成绩不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学生的考试状态、心理因素、身体条件以及考试的外界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对学生的最后测试产生极大的影响。(3)经过问卷调查显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叫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三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小组探讨、课堂抢答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4)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反馈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线上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认可度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兴趣。这说明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动机。同时通过小组交流、个人展示等环节增加了学生学习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直接体验感和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王晓艳[2](2019)在《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探索 ——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文中指出体操为运动之母,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对体育师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体操技术普修课课堂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模式等方面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教学组织形式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在体操技术普修课的教学中,对体育教育专业两个运动起点相近的自然班17组、24组进行同等学时、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授课。把“看、想、练、帮”的“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时空观的角度加以运用,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多元能力的提高,使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改善。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得出以下结论:(1)体操课的练习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使学生采用“看、想、练、帮”四位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时间、空间结合的角度,是提高课的密度的一种有效途径。(2)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相当的两个教学自然班,相同条件限制的教学环境下,经过“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后的24组的学生,总体水平比17组提高幅度大,24组学生综合能力“两极分化”未出现明显的差异。(3)“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创造性地从时空观的角度出发,在保证器械利用率的情况下,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在不同的阶段,练习密度有所不同。在“非练习”时间,个人同步进行“看、想、帮”在思维、观察和保护与帮助的能力上同步发展,从空间层面提高了课的密度,个人能力得到了多元发展,班级整体水平有效提升。(4)“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凸显出体操技术课教学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为体操技术普修课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参考。

刘雅慧[3](2019)在《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版《中国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女子)(以下简称《大纲》(女子))是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和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指导下,由中心大纲专家组研究、编写的指导我国少儿女子5—12岁组体操训练、教学和比赛的纲领性教材。自2015年实施、执行以来,在全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大纲》(女子)中仅提供了训练内容及比赛动作,没有给予可操作性的辅助练习,这难免给基层体操训练带来诸多不便。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有关少儿基础训练阶段的辅助练习资料匮乏且年代久远,不具备时代性。有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法等研究方法,以《大纲》(女子)重点动作辅助练习作为研究对象,对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进行界定,筛选出《大纲》(女子)中8—12岁组四个项目的体操重点动作,探索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以及常用的训练方法,提出女子四个项目的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少年儿童体操训练、教学提供参考资料。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一、分析和界定了体操重点动作、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二、对《大纲》(女子)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进行分类与筛选,遴选出74个重点动作。三、通过归纳和整理提出6条实施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经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实效性原则;6种进行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分解法、诱导法、保护帮助法、完整法、减难法和加难法;探讨出采用辅助练习具有5方面的作用:有利于运动员体会动作的关键技术、改进错误的动作技术、预防运动损伤、缓解运动员的恐惧心理、提高训练效率及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四、针对四项74个重点动作研究归纳、提出的具体辅助练习共计298条,平均为4条。其中跳马6个重点动作共有34条辅助练习,平均每个动作5.7条;高低杠16个重点动作共有74条辅助练习,平均4.6条;平衡木29个重点动作共有111条辅助练习,平均3.8条;自由体操23个重点动作共有79条辅助练习,平均3.4条。

陈永青[4](2019)在《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基于我国少儿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肥胖和超重检测率持续上升的现状,探求更安全、更有趣、更有效的少儿身体锻炼新内容和新方式,引导少儿从小养成注重身体锻炼的运动家精神,帮助他们获得能够产生长期健康效益的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不仅是预防肥胖,促进健康,强健体魄最积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当前体育科学与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统计法,对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构建展开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一、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五个子体系构成,五个部分即自成体系,又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二、幼儿快乐体操以培养幼儿的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为总体目标,体系构建以幼儿为本,坚持时限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整个目标体系由精神运动、运动认知、运动社会3大领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认知、空间认知、运动知识、规则意识、社交技能、情绪管理和意志品质等9种关键能力,22项核心经验以及157个阶段性操作目标构成。三、教学内容子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把对应目标与兴趣满足相结合、近期效应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着眼整体与关注个体相结合、愉悦身心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健康素质与竞技素质协同发展等要求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内容体系之中。整个内容体系包括138个运动技能练习,54种身体素质练习,38个运动认知主题内容和12个运动社会主题内容。四、教学方法子体系构建要将教法与学法协同、综合优化、时效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要求完整的统一起来,指导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整个方法体系由语言主导、知觉主导、现场实训等3类教法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类学法构成,共包含了18种操作性教学方法。五、教学环境子体系构建要体现出安全舒适、教育性、动态发展和幼儿参与的原则。整个环境体系由场所环境、器材设备2种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课堂氛围、教学规模、分班方式等4种社会情感环境构成,共包含了32项环境创建的操作性要求。六、教学评价子体系构建要坚持目的性、过程性、真实性、发展性、艺术性和尊重幼儿的原则。教学评价体系由评价理念、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三部分构成。评价理念是,以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程度为依据,以促进幼儿自身发展进步为目的;评价方式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方法由观察、调查、测量等3种评价信息收集方法和课堂反馈、课后反馈2种评价信息反馈方法构成,共包含13个操作性评价方法。七、本研究所构建的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特征,够能满足培养幼儿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提升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的需求。通过实验得出,幼儿快体操教学对5-6岁儿童的下肢爆发力、腰腹肌肉力量、下肢肌肉力量、躯干和下肢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平衡能力等多项身体素质,以及跑步、跳跃、滑步等多项基本运动技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快乐体操的实践发展和学术研究都还刚刚起步,实践和理论成果资源有限,并受时间和条件限制,本研究仅从五个要素入手构建了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实证研究也有所不足,建议立足于校园,开展覆盖更多教学要素、覆盖更多年龄阶段的教学实证研究,构建更加完善、科学和有效的快乐体操教学体系。

张帅星[5](2019)在《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文中提出习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长期以来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生活生存能力不足,并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短板。在此背景下,将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生活化”内涵,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教师的重要基地,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立足于学生体质下降和生存生活能力缺乏的现状,把生活教育贯穿到体操普修课教学过程中。挖掘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因素,通过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掌握应有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以下简称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研究。以“2018年第七届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锦标赛”为契机,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为研究对象,调查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1)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顺应教育回归生活的趋势,能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同时湖北省体操项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基础,说明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2)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丰富,蕴含大量的生活生存技能,能够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当下教学内容中并未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运用。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受到各个因素的制约,开展现状并不乐观。(3)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与教师的活动有直接的关联。教师应发挥主动性,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更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课堂评级内容来提高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程度,促进湖北省体操项目的发展。

杨梅[6](2014)在《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研究 ——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文中指出体操是我国优秀的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体操一直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大量涌进,体操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尤其在中小学,体操教学更是备受冷落,部分学校甚至删除了体操教学。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的相关要求,发挥体操的功能对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根据当前的体操教学现状,总结影响体操教学开展的因素,并重新构建体操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及家长对体操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响应新课标,让体操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整理法、逻辑分析法,对深圳市盐田区10所小学的体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新课标下体操教学有必要在小学开展:(1)新课标下对体操课程的重新定位;(2)师生和家长对体操运动的了解及认可程度。2.新课标下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现状是:(1)对于新课标中规定体操内容8所学校执行比例在60%以上,2所学校执行比例在30%以上;(2)体育器材设施配备基本能够保证教学需要,但单杠、肋木、平梯等器械除了重点学校外大部分都缺乏,器械利用率较低;(3)小学体育教师结构中体操专项教师比例偏低;(4)小学体操课程内容以基本体操为主,少量选用技巧及垫上运动,器械体操很少涉及。3.影响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因素有:(1)师生和家长对体操的认识偏差;(2)体操场地器械的不足;(3)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4)教学方法的选用;(5)学生的心理障碍。4.影响深圳市盐田区小学选择体操教学内容的因素有:(1)场地设施的好坏;(2)安全问题;(3)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5.新课标下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1)制订体操教学目标;(2)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3)分配学年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4)制订学时体操教学计划及案例。

薛志英[7](2013)在《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研究》文中指出体操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之一。体操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广泛大量地使用器械与辅助器械,器械体操作为竞技体操的组成部分,大众健身的重要手段,对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研发进行研究,有助于保持和扩大竞技体操的领先优势,有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有助于体操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助于器械体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研发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借鉴研发活动的成果,为体操教学训练提供新的科学的方法,对提高体操教学训练成绩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器械体操辅助器械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原因、人员构成、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步骤、资金以及未来的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研发人员可以借鉴研发的理论,指导研发的实践。本文还结合了个案研究法,对研制的全旋辅助训练器,进行反复实验,在实验中对器械加以改进和提高,最终使得辅助器械对全旋动作技术的掌握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活动的研究和系统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作为器械体操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辅助器械,目前概念尚不明确,人们对辅助器械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其内涵的理解相对狭隘。2.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研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从事这项活动的科研人员需要具备专门的素质并满足外在的多种条件。目前的现状是:从事工程机械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体操运动、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了解的相对匮乏,而从事体操运动的专业人员,对工程技术、机械技术又望而却步。在研发活动中,缺乏一个专业的科研团队对整个研发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3.部分新研发出的辅助器械只在小范围内进行使用,产品得不到很好的推广,而很多体操馆、学校、社区、健身等场所因为缺乏渠道和途径,不知道怎样购买和使用这些科研的最新成果,因此造成了资源的浪费。4.由于对从事辅助器械的研发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目前,辅助器械的研发活动只在特定的小部分人群中进行,在大的范围内,由于地域等多方面的因素,人们经验的交流和沟通不便,经常出现重复性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5.研发活动的资金来源,资金的使用,资金的管理存在明显的漏洞,研发资金的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严格、规范的研发资金管理方法,不利于研发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针对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对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概念进行统一的规定。2.组建优秀的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团队。3.加快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流通速度。4.建立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交流机构,保护研发人员的科研成果。5.建立健全研发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孙娟[8](2012)在《浅谈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体操教学质量,找出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对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出具有针对性的纠正方法。

周建东,李宁,李德[9](2011)在《浅析力学原理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体操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任务。而力学原理是掌握和改进运动技术,加快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依据。运用力学原理对体操动作的受力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对体操教学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梅[10](2011)在《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在重庆片区体育院系教学中的普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本着推动体操等级规定动作的大众化、普及化的宗旨,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体操爱好者的求知欲健身欲,组织相关人士重新修订了新版的《体操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和《普及体操大纲》。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训练实践可以看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等级体操产生了兴趣,体育院系的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体操等级规定动作推广的重要普及对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重新修订的体操新等级动作在编排、动作选择方面较旧版规定动作有所改变,尤其是难度方面有所降低,对于等级动作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从重庆地区的高校体育院系进行抽样调查,对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原因、训练情况、开展等级比赛情况、等级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状况等,为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在全国高等院校的体育院系体操教学的普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从新体操等级大纲在高校体育院系教学内容的涉及、在高校的训练,以及以西南大学体育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体育院系开展等级比赛的情况、等级运动员的培养情况、等级运动员相关等级证书的发放情况,就这一系列的问题情况提出体操等级比赛在大学生的教育价值、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技能以及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和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特色等方面的相关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从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看,具有简易性、趣味性和可选性等特点的《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即《体操运动员二、三级技术等级标准修改草案》,为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提供了保障。这一《标准》的实施,可供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体操爱好者统一使用,着重发展练习者的力量、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培养健康优美的体态、提高艺术修养等。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率先将体操等级规定动作体现在教学大纲、教学实践中,为新等级动作在重庆片区体育院系的普及提供了实践基础。从等级规定动作在体育院系的训练情况来看,科学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重庆片区某些高校的教学模式与训练模式一直沿袭着原先的体操教学模式和训练模式。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的训练不再是单一的追求高标准、高规格,更重要的是注重它的健身效应及其普及性,因此适时的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学要求对于传授动作技术的健身方法,加强学生对等级规定动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为将来培养新一代的体操教育者提供了基础。从等级比赛的开展情况来看,了解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在全国的开展情况以及在重庆片区的开展情况,对于促进其在重庆片区体育院系的开展及普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实践基础。等级比赛的开展,起到育人、健身、提高大学生运动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技能、培养等级运动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等级运动员的培养来看,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对《体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降低了等级动作的难度,使得大多数大学生对体操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喜欢参与当中的练习,对其提出了更广泛的需求。体育院系的大学生经过学习、训练、巩固及比赛、申请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等级运动员称号,这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在达到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高校开展等级比赛为等级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也为等级证书的普及提供了发展机会。从相关等级证书的发放来看,国家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十分重视以高等院校为基地的学生运动员的培养。重庆片区体育院系体操等级运动员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重庆市优秀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方向,必将逐渐成为未来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中坚力量。重庆市北碚区体育局和教育部门对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开展体操等级规定动作比赛还是给予了积极有力的支持。

二、运用标志物和限制物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标志物和限制物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滞后为体育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
        1.1.2 线上网络教学为现代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1.1.3 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起源及概念界定
        1.3.2 国外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1.3.4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的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
        3.1.1 体操课程教学模式的定势化发展
        3.1.2 学生学习需求与体操课程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
        3.1.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体操课程发展需求相吻合
    3.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课程中的设计研究
        3.2.1 前端分析
        3.2.2 教学内容分析
        3.2.3 教学环境分析
        3.2.4 教学平台设计
        3.2.5 教学过程设计
        3.2.6 教学评价设计
    3.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课程中的实践操作研究
        3.3.1 教学实验实施步骤
        3.3.2 线上教学内容安排注意事项
    3.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课程中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结果与分析
        3.4.2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操技术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3.4.3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操教学效果调查结果与分析
        3.4.4 实验后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反馈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致谢

(2)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探索 ——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提高体操技术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1.1.2 基于利用时空特点在体操教学组织形式上的研究尚少
        1.1.3 有限的学习时段内提高学生多元智力水平的需要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研究综述
    2.1 相关“四位一体”的研究
    2.2 体操技术课教学在组织形式上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课堂观察法
        3.2.4 测量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的理论分析
        4.1.1 体操技术普修课
        4.1.2 体操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
    4.2 “看、想、练、帮”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4.2.1 “四位一体”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依据
        4.2.2 “四位一体”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程序
        4.2.3 “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
    4.3 “四位一体”教学效果数据分析
        4.3.1 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评
        4.3.2 两个组学习态度的整体测评分析
        4.3.3 看——观察能力的测评及对比分析
        4.3.4 想——理论成绩对比分析
        4.3.5 练——技术成绩的对比分析
        4.3.6 帮——保护与帮助能力的测评及对比分析
        4.3.7 “四位一体”综合对比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1.1.2 青少年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需要配套教学资料
        1.1.3 满足基层教练员训练教学的需求
        1.1.4 完善体操动作辅助练习的内容体系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我国有关体操重点动作的研究
    2.2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2.3 我国有关体操辅助器械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观察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深度访问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研究
        4.1.1 体操重点动作的词源考究
        4.1.2 体操动作的相关概念
        4.1.3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分析
        4.1.4 体操重点动作概念的调查研究结果
    4.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分类
        4.2.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动作的分类
        4.2.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动作的分类
        4.2.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动作的分类
        4.2.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动作的分类
    4.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及重点动作的筛选
        4.3.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动作的筛选
        4.3.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筛选结果
    4.4 体操辅助练习的研究
        4.4.1 体操辅助练习概念界定
        4.4.2 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
        4.4.3 体操辅助练习常用的训练方法
        4.4.4 体操辅助练习的作用
    4.5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四项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4.5.1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跳马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4.5.2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高低杠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4.5.3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平衡木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4.5.4 女子少儿体操8—12 岁组自由体操重点动作的辅助练习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表
    附件1 问卷一《体操重点动作和体操辅助练习的概念》
    附件2 问卷二《体操辅助练习的原则和体操辅助练习的常用方法》
    附件3 问卷三《女子少儿体操 8—12 岁组四个项目重点动作调查问卷表》
    附件4 专家深度访问提纲
    附件5 专家深度调查问卷
    附件6 相关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专家咨询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幼儿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1.1.2 快乐体操是幼儿体育锻炼理想的选择
        1.1.3 整个体操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技术路线
    1.3 文献综述
        1.3.1 幼儿体育的相关研究
        1.3.2 我国体操发展的相关研究
        1.3.3 体操运动的意义与价值的相关研究
        1.3.4 快乐体操的相关研究
        1.3.5 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的创新
        1.4.2 研究思路的创新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教育学基础
        3.1.2 心理学基础
        3.1.3 生理学基础
        3.1.4 人类动作发展理论
        3.1.5 理论启示
    3.2 快乐体操的提出与发展
        3.2.1 早期快乐体操理念提出与实践发展
        3.2.2 快乐体操的正式提出及其发展进程
    3.3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构建
        3.3.1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3.3.2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目标子体系的构建
        3.3.3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内容子体系的构建
        3.3.4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方法子体系的构建
        3.3.5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环境子体系的构建
        3.3.6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评价子体系的构建
        3.3.7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各子体系构成及关系
    3.4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的评价
        3.4.1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评价方案
        3.4.2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评价结果与分析
4.主要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2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的专家问卷
    附录3 幼儿快乐体操教学实践的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大肌肉群发展(TGMD-2)—位移分测试指南
    附录5 幼儿体质测试指南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1.1.2 顺应教育回归生活的改革趋势
        1.1.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被严重忽视
        1.1.4 学生体质下降、生活生存能力不足的现实所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阐释
        1.3.2 理论基础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国内研究现状
    1.4 创新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可行性
        3.1.1 湖北省体操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有一定的了解
        3.1.2 湖北省体操专家和教师普遍认同生活化教学理念
        3.1.3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种类丰富
        3.1.4 湖北省高校体操场地设施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3.1.5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有一定的学生基础
    3.2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剖析
        3.2.1 基础类体操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
        3.2.2 实用类体操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
        3.2.3 技术类体操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生活生存技能
    3.3 湖北省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3.3.1 体操教师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3.3.2 体操教师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清晰
        3.3.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重竞技性,轻实用
        3.3.4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受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制约
        3.3.5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课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3.4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3.4.1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明确生活化教学目标
        3.4.2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3.4.3 淡化教学内容竞技性,突出生活实用性
        3.4.4 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法
        3.4.5 完善课堂评价内容,突出生活实践能力
    3.5 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3.5.1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前准备阶段
        3.5.2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中实施阶段
        3.5.3 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后总结阶段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研究 ——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据整理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体操
        3.1.2 体操的内容
    3.2 新课标下体操教学在小学开展的必要性
        3.2.1 新课标下对体操课程的重新定位
        3.2.2 师生和家长对体操运动的了解及认可程度
    3.3 新课标下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3.3.1 新课标下的课程实施标准
        3.3.2 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育新课标中体操规定内容的执行情况
        3.3.3 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操设施配备的调查情况
        3.3.4 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育教师结构现状的调查情况
        3.3.5 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操课程内容的选用调查情况
    3.4 影响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操教学开展的因素分析
        3.4.1 师生和家长对体操的认识偏差
        3.4.2 体操场地器械不足
        3.4.3 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
        3.4.4 教学方法的选用
        3.4.5 学生的心理障碍
    3.5 影响深圳市盐田区小学选择体操教学内容的因素分析
        3.5.1 场地设施的好坏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用率
        3.5.2 安全已经成为淡化体操类教学内容的核心原因
        3.5.3 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限制了体操项目的选用
    3.6 新课标下深圳市盐田区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
        3.6.1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3.6.2 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
附件 2
附件 3
附件 4
附件 5
附件 6

(7)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辅助器械概念的研究
        1.3.2 关于辅助器械效果的研究
        1.3.3 关于辅助器械演变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个案研究法
3.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基础理论研究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器械体操的定义和内容
        3.1.2 体操器械的内涵与分类
        3.1.3 辅助器械的概念及本质属性
    3.2 辅助器械的源起与发展
        3.2.1 辅助器械的源起
        3.2.2 辅助器械的发展
    3.3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类型划分
    3.4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的作用
    3.5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现状分析
4.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相关研究
    4.1 研发的概念与内涵
    4.2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原因
    4.3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人员构成
    4.4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主要内容
    4.5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6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资金管理
    4.7 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趋势
    4.8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体操训练辅助器械研发中的应用
5.研发案例——全旋辅助训练器
    5.1 全旋辅助训练器的研发背景
    5.2 全旋辅助训练器的发展过程
    5.3 全旋辅助训练器的研发人员
    5.4 全旋辅助训练器的工作结构
    5.5 全旋辅助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浅谈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1. 学习目的不明确。
    2. 动作概念不清。
    3. 学生身体素质差。
    4. 教学方法不当。
    5. 教师的教学水平差。
二、预防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1. 针对学习目的不明确产生的错误动作, 应加强目的性教育,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同时加强保护帮助, 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增加完成动作的信心。
    2. 针对动作概念不清产生的错误动作, 应运用正确的讲解与示范及语言法和直观法等其他方法,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领会动作要领和方法。
    3. 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差产生的错误, 可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 针对教学方法不当产生的错误动作, 可采取以下方法纠正。
    5. 教师的教学水平差, 学生理解不透彻出现的错误。
三、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注意事项

(9)浅析力学原理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体操中常见的力及其关系
    2.1 体操中常见的力
    2.2 内力和外力的关系
3 力学原理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1) 收腹运动
    2) 屈臂运动
    3) 鞭打运动:
4 力学原理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5 对体操动作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6 结论与建议

(10)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在重庆片区体育院系教学中的普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依据
        1.1.2 现实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体操教学方法的应用方面
        2.1.2 教学当中的保护与帮助
        2.1.3 技术分析方面
        2.1.4 等级规定动作的教学与训练方面
        2.1.5 等级运动员方面
        2.1.6 体操运动员训练方面
    2.2 研究现状的问题归纳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比较研究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问卷调查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等级规定动作在高校体院教学内容中的涉及方面分析
        4.1.1 《教学大纲》规定的体操教学内容
        4.1.2 高校体育院系实际教学内容涉及
        4.1.3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比分析
    4.2 新等级规定动作在高校体院的训练方面分析
        4.2.1 体操训练的理论基础
        4.2.2 教学和训练工作中的几点要求
        4.2.3 训练时间方面的分析
        4.2.4 指导人员方面的分析
        4.2.5 训练场地方面的分析
        4.2.6 有关领导对新等级规定动作在高校体院开展训练的重视度分析
    4.3 新等级规定动作在高校体院开展比赛方面的情况分析
        4.3.1 高校体操等级比赛的现状
        4.3.2 影响高校开展体操等级比赛的因素分析
        4.3.3 裁判人员的组成
        4.3.4 等级比赛开展的结果分析,效果分析
    4.4 等级运动员的培养情况分析
        4.4.1 统筹研究,领导重视度分析
        4.4.2 培养情况分析
        4.4.3 达级结果分析
    4.5 等级运动员证书的发放情况
        4.5.1 政策颁布与支持
        4.5.2 颁发程序与时间
        4.5.3 等级证书的有效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四、运用标志物和限制物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操课程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张艳静.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2]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探索 ——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D]. 王晓艳.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3]女子少儿体操训练教学大纲重点动作辅助练习的研究[D]. 刘雅慧.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4]幼儿快乐体操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 陈永青.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9)
  • [5]湖北省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生活化探究[D]. 张帅星.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6]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研究 ——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D]. 杨梅. 武汉体育学院, 2014(01)
  • [7]器械体操辅助器械研发的研究[D]. 薛志英.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3(09)
  • [8]浅谈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J]. 孙娟. 新课程(中旬), 2012(10)
  • [9]浅析力学原理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J]. 周建东,李宁,李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 [10]体操新等级规定动作在重庆片区体育院系教学中的普及研究[D]. 李梅. 西南大学, 2011(09)

标签:;  ;  ;  

使用标记和约束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