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7660名成人血脂状况调查

柳州市7660名成人血脂状况调查

一、柳州市7660例成人血脂状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雷志强[1](2020)在《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国内已陆续开展对ONFH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等研究,广西地区ONFH的此类研究尚处初起阶段,基于全区多中心网络数据库,初步探讨广西地区ONFH的一般情况、病因学、中医证型、分期分型等临床特点是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存在差异,为有效防治广西地区ONFH的发生及发展有积极意义。方法:建立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Guang Xi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databas,GXONFHD),登陆网址:http//:onfhgx.keyanyun.com,智能化导出建库以来收录ONFH患者信息EXCEL表格,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信息包括:一般资料、病因、诊断、中医证型、ARCO分期、CJFH分型等信息,应用SPSS 23.0对上述信息进行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及研究。结果:1、数据库共收录230例ONFH患者,最终纳入220例。2、性别与年龄分析:发病率男女之比为2.5:1;总体平均发病年为50.17±14.78岁,其中男性48.44±13.87岁,女性54.49±16.15岁,男性与女性年龄均值差异为2.58岁,最高发年龄为36岁~55岁。3、广西各地区发病率分布:各地级市发病率最高为南宁市30.90%,各地级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05)。4、劳动强度分析:从事IV级体力劳动者占47.27%,性别与劳动强度无统计学意义((49)>0.05)。5、体重指数(BMI)分析:BMI平均值为23.24±3.39。正常体重占57.73%,性别与BMI无统计学差异((49)>0.05)。6、病因构成分析:病因构成比大小为依次为酒精性→特发性→激素性→创伤性;1)性别因素:男性酒精性占67.52%,女性特发性占47.62%,不同性别的ONFH患者,其致病因素也存在显着差异((49)<0.05)。2)年龄因素:18岁~75岁均以酒精性为主,大于75岁以特发性为主;3)酒精性ONFH分析酒情况分析:平均饮酒20.04±11.97年,平均饮酒次数6.59±2.99次/周,平均288.38±165.12ml。4)激素性ONFH分析:8类原发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占48%,激素种类泼尼松龙占52%;给药途径口服占80%;5)病因与发病侧别分析:除不明原因的特发性ONFH以外,酒精性双侧占70.27%、激素性双侧占72%;创伤性单侧占94.44%。7、中医证型特点分析:单一证型占80%,复合证型占20%,总体以单一证型为主;单一证型中痰瘀阻络证62.50%,复合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占45.45%;1)证型与性别:男性构成比大小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构成比大小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49)<0.05),复合证型中男性与女性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49)>0.05);2)证型与年龄:单一证型中,小于75岁患者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大于75岁均为肝肾亏虚证为主,复合证型中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49)<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单一证型向复合证型转变。3)证型与病因:去除未明确病因的特发性ONFH,单一证型中酒精性痰瘀阻络证占62.16%,激素性痰瘀阻络证52%,创伤性气滞血瘀占33.33%;单一证型中,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创伤性以气滞血瘀证为主((49)<0.05),复合证型中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创伤性ONFH以气滞血瘀证夹杂其他复合证型为主((49)<0.05)。8、ARCO分期与CJFH分型分析:ARCOⅠ期M型占100%,ARCOⅡ期C型占64.72%,ARCOⅢ期L1型占47.69%,ARCOⅣ期L3型占85.27%((49)<0.05)。结论:1.一般资料特点:广西地区ONFH患者总体发病率男性较女性高;男性多发青壮年人群,女性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最高发年龄段为36岁~55岁;从事IV级体力劳动者最多;ARCOⅢ、Ⅳ期BMI以超重为主。2.病因学特点:酒精性为ONFH主要病因;男性主要为酒精性,女性为特发性;酒精性、激素性以双侧发病多见,创伤性、特发性以单侧发病多见。3.中医证型特点:中医证型以单一证型为主;男女单一证型均以痰瘀阻络证为主要证型,复合证型以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去除未明确病因的特发性ONFH,酒精性与激素性均以痰瘀阻络为主要证型,创伤性多造成气滞血瘀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从单一证型向复合证型转变。4.分型分期特点:ARCOⅠ期多为M型、ARCOⅡ期多为C型,ARCOⅢ期多为L1型、ARCOⅣ期多为L3型,CJFH分型越后,ARCO分期也越高。

朱小玲,余兰英,陶小红,刘成果[2](2019)在《重庆市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巴南区11 716名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及健康状况等,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肺功能测量及血糖、血脂和尿液检测。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高危人群检出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9.84%,其中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5.15%和16.56%,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36.15,P<0.01),其中70~7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28.67%)。中心性肥胖(OR=1.11)、饮酒(OR=1.28)、糖尿病(OR=1.22)、血脂异常(OR=1.89)、高血压(OR=4.40)、冠心病病史(OR=22.88)、卒中病史(OR=23.64)是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影响因素。结论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心血管病的预防要做到关口前移,以高危人群为重点,尤其是中老年男性、饮酒、超重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疾病史者,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方式,以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减少发病和死亡。

岳伟[3](2016)在《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明确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总结中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吸烟、明显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脑卒中家族史阳性等8种危险因素的伴随特点。探讨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分层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基本情况、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主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检出率。比较2011-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和脑卒中危险因素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对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和脑卒中人群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全国数据进行对比。尽可能明确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特点,以及与主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伴随关系,更多揭示脑卒中流行规律,为脑卒中防控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方法:以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专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为依托。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了133家市县共计256个城乡社区筛查点,对选定城乡社区40岁及以上区常住居民进行筛查。在整理清洗后,共有726451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库进入后续分析研究。采用横断面观察法,对样本库人群的一般资料、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实现了工程数据的科学化应用。结果:(1)以2014年中国城乡社区整群抽样结果分析,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粗患病率为2.45%,标化患病率为2.11%。男性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女性。(2)中国东北地区人群脑卒中患病率最高,华北其次,华南和西南地区脑卒中患病率最低。总体上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3)以六省市资料为代表,2011年到2014年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4)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脑卒中高危人群占15.32%,中危人群占13.80%。低危人群占70.88%。(5)中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人群的主要伴随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最常见,伴随比例为71.76%;其次血脂异常,伴随比例为52.87%;第三位为明显超重或肥胖(35.37%)和缺乏运动(34.05%)。以下依次为脑卒中家族史(29.69%)、吸烟(26.74%)、糖尿病(21.02%)、房颤(9.99%)。(6)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主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糖尿病、脑卒中家族史、房颤。(7)中国4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脑卒中危险因素为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女性人群检出率最高是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中年人群主要是血脂异常、明显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老年人群则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运动缺乏。城市人群主要是血脂异常、高血压、运动缺乏;农村人群则是血脂异常、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8)以六省市资料为代表,2011年到2014年40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房颤、脑卒中家族史阳性的检出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而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呈持续升高趋势,运动缺乏的检出率相对稳定。(9)中国40岁及以上脑卒中家族史阳性人群中脑卒中患病率11.38%,房颤人群脑卒中患病率9.48%,糖尿病人群脑卒中患病率8.06%,高血压人群脑卒中患病率7.99%,运动缺乏人群脑卒中患病率4.52%,明显超重或肥胖人群脑卒中患病率4.26%,血脂异常人群脑卒中患病率4.23%,吸烟人群脑卒中患病率4.11%。(10)2012-2014年天津市40岁及以上常住人群的脑卒中粗患病率为2.86%。2014年度天津市40岁及以上常住人群脑卒中标化患病率为2.65%。(11)天津市40岁及以上脑卒中人群中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阳性等因素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以吸烟、缺乏运动、明显超重或肥胖更为显着。(12)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运动缺乏、明显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史阳性的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血脂异常和房颤的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1、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处于高水平,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2、中国脑卒中呈现年轻化特点,劳动力人口占比较高,可能是我国脑卒中社会负担严重的原因之一。3、脑卒中人群的危险因素高伴随率、一般人群的危险因素高检出率提示中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与从上游危险因素控制不良相关,我国脑卒中防控应注意关口前移。4、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和危险因素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别,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5、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在全国处于高水平,并逐年增长,天津市脑卒中形式严峻。6、天津市多项脑卒中危险因素在人群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脑卒中人群危险伊苏控制不理想,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问题较为严重。

胡云[4](2014)在《300例社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特点和状况,为血脂病变的临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300例社区居民血脂异常患者采取多阶层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组研究共调查有效病例300例,社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为60%,其中男性占65.8%,女性占54.7%,城市患者高于农村患者,<30、3039、4049、5059、>60岁患者的发病率分别为63.5%、61.6%、60.1%、57.8%、60.9%;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为13.3%,年龄在1829岁之间的患者知晓率最低、患病率最高。结论本研究中社区血脂异常现象主要表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血脂异常症状日趋年轻化,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和干预控制。

白伟[5](2011)在《尾加压素Ⅱ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高居危害人类健康首位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均涉及组织缺血缺氧及其诱导的血管新生机制。血管活性物质,特别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 UⅡ)是一种生长抑素样环型结构的新型血管活性神经肽,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UⅡ也具有丝裂原作用,主要分布于心血管系统。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HIF-1)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特异性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可与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HREs)结合,从而介导缺氧诱导性基因表达,以增强机体对缺氧的适应性。HIF-1a是唯一的氧调节亚单位,决定HIF-1的活性,能激活多种缺氧反应基因的表达,并受多种因子的调控和影响。组织缺氧可诱导HIF-1的活性上调并激活其下游因子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高表达,以提高细胞在缺氧和局部缺血状况下的生存能力。VEGF是最重要的与血管新生有关的靶基因之一,也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有丝分裂原之一,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直接参与新生血管形成。因此我们推测,UⅡ可能与HIF-1和VEGF有一定联系,共同参与某些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存活及凋亡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本研究在常氧/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U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Eahy926细胞系表达HIF-1a和VEGF mRNA,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常氧条件下,以10-9~10-6mol/L浓度的UⅡ作用于HUVECs和以10-9-10-7mol/L浓度的UⅡ作用于Eahy926细胞系9h,其中10-7、10-8和10-9mol/L UⅡ均使两种细胞HIF-1α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10-7mol/L浓度的UⅡ分别作用于HUVECs 3h、6h、9h、12h和24h, HIF-1a蛋白表达量随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加,9h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随处理时间增加而降低。在缺氧条件下(95%N2,5%CO2),分别以10-8和10-99mol/L浓度的UⅡ作用于HUVECs和Eahy926细胞系5h,hypoxia和hypoxia+UⅡ处理组HIF-1α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ypoxia+UⅡ10-8处理组HIF-1α表达量最高,明显高于hypoxia对照组(P<0.01)。RT-PCR检测结果,在常氧条件下分别以10-9~10-7mol/L浓度的UⅡ作用于HUVECs9h,各处理组HIF-1α和VEGF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UⅡ作用浓度增加而升高。10-7mol/L UⅡ处理组HIF-1α和VEGF mRNA表达量最高。ELISA检测结果,在常氧条件下上述浓度的UⅡ分别作用于HUVECs 9h,各处理组的VEGF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10-7mol/L浓度的UⅡ分别作用于HUVECs 3h、6h、9h、12h和24h。6h VEGF表达量最高,9h和12h逐渐降低。缺氧条件下,分别以10-910-7mol/L浓度的UⅡ作用于HUVECs 5h, hypoxia对照组、hypoxia+UⅡ10-7和hypoxia+UⅡ10-8处理组VEGF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ypoxia+UⅡ10-8处理组VEGF蛋白的表达量最高,而hypoxia+UⅡ10-9和hypoxia+UⅡ10-8却低于hypoxia对照组。综述上所述,较高浓度的UⅡ(10-7和10-8mol/L)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均能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上调HUVECs HIF-1α和VEGF的表达。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危险因素持续升高是主要原因。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工作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10~85岁)的基本健康人群经行了血脂水平检测,获得该地区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分布状况,以及其随年龄变化的趋势。本次调查血脂项目检测使用罗氏PPE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使用身高计、杠杆称和卷尺测量身高、体重、三围,共获得5883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葡萄糖(Glu)以及身高、体重、三围的测量结果。结果显示:男性在60~69岁年龄组TC、LDL-C达到最大值,在40~49岁年龄组TG达到最高值,HDL-C达到最低值;女性在60~69岁年龄组TC、TG达到最大值,在70~85岁年龄组LDL-C达到最大值,HDL-C达到最低值。在高年龄段(60~69岁、70~85岁年龄组)女性TC、TG、HDL-C、LDL-C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TC、TG、HDL-C、LDL-C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城乡之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共检出高TC血症发生率男性为25.4%,女性29.2%;高TG血症发生率男性37.5%,女性25.5%;低HDL-C血症发生率男性16.1%,女性5.8%;高LDL血症发生率男性9.7%,女性12.5%,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除了20~29岁、40~49岁、50~59岁年龄组的高TC血症和高LDL血症外,其余年龄组血脂异常发生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均有显着性差异;BMI≥28(肥胖组)、24≤BMI<28(超重组)、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0cm、腰臀比男性≥0.9或女性≥0.8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显着高于正常组,且OR值均显着大于正常组(p<0.01)。根据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771)、性别(OR=1.384)、体重指数(OR=1.666)、空腹血糖(OR=1.919)、饮酒(OR=1.277)、吸烟(OR=1.515)、DBP (OR=1.529)、腰围(OR=1.283)、腰臀比(OR=1.858),而体育锻炼(OR=0.802)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采取控制体重、血压、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科学饮食等关键性措施,对预防和降低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有积极作用本研究获得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居民血脂水平差异及随年龄变化趋势和血脂异常情况,分析了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我国血脂检测参考值提供参考和依据。找出血脂异常的可能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防治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高彬,陈非,张雅萍,张麦叶,孙会会,房玉杰,姬秋和[6](2010)在《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成人血脂水平的横断面调查》文中提出目的评估陕西秦岭以北地区人群的血脂状况,描述血脂异常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多极分层抽样方法,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3298名居民进行血脂状况的调查。结果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为33.54%,标化率为32.11%。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为8.13%,标化率为7.48%。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是16.89%,标化率是15.40%。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检出率为19.77%,标化率为19.72%。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随着年龄的增加异常率逐渐升高。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没有差异,但男性远高于女性。吸烟和饮酒者的血脂异常率明显升高,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也显示出了较高的血脂异常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教育程度。结论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具有较高的血脂异常发生率,需根据性别、肥胖程度、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受教育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血脂防治。

白伟,黄付敏,斯琴,祖淑玉,韩少梅,徐成丽,朱广瑾[7](2009)在《黑龙江省血脂异常人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黑龙江省血脂异常人群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海林市不同年龄和职业的城乡居民3 481人(年龄2085岁,男性1509人,女性1 972人),进行体质检查和问卷调查,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检测。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根据诊断标准筛查出血脂异常人群。结果检出血脂异常1 681人,检出率为48.3%,男性检出率54.5%,女性检出率43.6%;除20岁、40岁、50岁年龄组的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外,其余血脂异常发生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均有显着性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1.771)、性别(OR=1.384)、体质指数(OR=1.666)、空腹血糖(OR=1.919)、饮酒(OR=1.277)、吸烟(OR=1.515)、舒张压(OR=1.529)、腰围(OR=1.283)及腰臀比(OR=1.858),而体育锻炼(OR=0.802)是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对居民血脂异常的预防及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采取控制体重、血压、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科学饮食等关键性措施,对预防和降低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有积极作用。

雍雪莲[8](2008)在《江汉大学教职人员高血脂水平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统计高校中青年教职人员血脂水平及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在江汉大学健康体检中,测定1564名中青年教职人员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糖水平,采用二维超声仪常规检查肝脏.结果:①高校中青年教职人员中高脂血症的总患病率为38.1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3.96%,女性患病率为31.39%;50岁之前男性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后性别之间差异消失.②脂肪肝的总患病率为16.6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3.10%,女性患病率为9.0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高脂血症组的脂肪肝、空腹血糖异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结论:高校中青年教职人员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着增高,且男性显着高于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王连成,冯金玉,杜伟,金姗姗[9](2007)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12名,依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199名,血脂正常组213名,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压、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检出率达19.42%,粥样斑块形成以及IMT增厚合并粥样斑块形成率达31.80%。血脂异常组中受检者的血压、体重指数、IMT以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血脂正常组(P<0.01,P<0.05)。在血脂异常组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与其他类型血脂异常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IMT增厚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血脂异常的妇女中发生率更高。

王连成,冯金玉,金姗姗,王志荣,高芳洁[10](2006)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12名,依据其血脂检测结果分为血脂异常组199名,血脂正常组213名,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血压、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达41.74%,粥样斑块形成率达31.79%。血脂异常组中受检者的血压、体重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异常组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最高,与其他类型血脂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增厚在围绝经期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在有血脂异常的妇女中发生率更高。对围绝经期妇女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血脂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

二、柳州市7660例成人血脂状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州市7660例成人血脂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设计调查表
    3.诊断与分型标准
    4.中医证型分型标准
    5.纳入标准
    6.排除标准
    7.数据来源
    8.数据库介绍
        8.1 数据库的建立
        8.2 数据库功能描述
    9.统计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ONFH患者性别和年龄分析
        1.1 性别与年龄总体分布
        1.2 性别与不同年龄段分布
    2.ONFH患者各地级市发病率分布
    3.ONFH患者不同劳动强度分布
    4.ONFH体重指数(BM I)分布
    5.ONFH患者病因构成相关性分析
        5.1 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分布
        5.2 病因与性别构成分布
        5.3 酒精性ONFH饮酒情况分布
        5.4 激素性ONFH原发病、激素种类及给药途径
        5.5 ONFH不同病因与发病侧别的分布
    6.ONFH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6.1 中医证型分布
        6.2 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布
        6.3 中医证型与年龄分布
        6.4 中医证型与病因分布
    7.ARCO分期与中日友好分型(CJ FH)分型特点
第三章 讨论
    1.ONFH发病年龄相关性分析
    2.ONFH发病性别相关性分析
    3.ONFH劳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4.ONFH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分析
    5.ONFH病因的相关性分析
        5.1 酒精性ONFH相关性分析
        5.2 激素性ONFH相关性分析
    6.ONFH中医证型特点分析
    7.ARCO分期与CJFH分型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 典型病例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股骨头坏死多中心数据库现状及流行病学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重庆市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高危对象判定标准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情况
    2.3 高危人群检出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2.4 高危人群检出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依据和原则
    1.2 研究对象
        1.2.1 对象选择
        1.2.2 对象分布
    1.3 筛查方法
    1.4 研究内容
        1.4.1 基本人口学信息
        1.4.2 病史信息
        1.4.3 体格检查信息
        1.4.4 实验室查信息
        1.4.5 心电图检查信息
        1.4.6 颈动脉超声检查信息
    1.5 定义与标准
    1.6 人群分组
    1.7 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分组
    1.8 质量控制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014年度筛查人群人口学信息
        2.1.1 筛查人群性别构成
        2.1.2 筛查人群年龄构成
        2.1.3 筛查人群城乡构成
        2.1.4 筛查人群受教育程度
        2.1.5 筛查人群婚姻状况
        2.1.6 筛查人群职业构成
        2.1.7 筛查人群民族分布
        2.1.8 筛查人群地区分布
    2.2 筛查人群卒中危险分级
        2.2.1 不同性别人群卒中危险分级
        2.2.2 不同年龄人群卒中危险分级
        2.2.3 城乡人群卒中危险分级
        2.2.4 不同地区人群卒中危险分级
    2.3 筛查人群主要卒中危险因素的分布
        2.3.1 筛查人群主要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的性别对比
        2.3.2 筛查人群主要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的年龄对比
        2.3.3 筛查人群主要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的城乡对比
    2.4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4.1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性别构成
        2.4.2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年龄及劳动力人口构成
        2.4.3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城乡构成
        2.4.4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婚姻构成
        2.4.5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职业构成
        2.4.6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教育程度构成
    2.5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
        2.5.1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的性别对比
        2.5.2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的年龄对比
        2.5.3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的城乡对比
    2.6 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患病率情况
        2.6.1 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6.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6.3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6.4 中国40岁及以上城乡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6.5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6.6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婚姻状况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6.7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民族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6.8 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的地区差异
    2.7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7.1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性别构成
        2.7.2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年龄及劳动力人口构成
        2.7.3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城乡构成
        2.7.4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婚姻状况构成
        2.7.5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职业构成
        2.7.6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教育程度构成
    2.8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
        2.8.1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的性别对比
        2.8.2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的年龄对比
        2.8.3 中国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的城乡对比
    2.9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高血压检出情况
        2.9.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高血压检出率
        2.9.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高血压检出率
        2.9.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检出率
        2.9.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高血压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0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血脂异常检出情况
        2.10.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血脂异常检出率
        2.10.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血脂异常检出率
        2.10.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血脂异常检出率
        2.10.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血脂异常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1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糖尿病检出情况
        2.11.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糖尿病检出率
        2.11.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糖尿病检出率
        2.11.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检出率
        2.11.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糖尿病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2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房颤检出情况
        2.12.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房颤检出率
        2.12.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房颤检出率
        2.12.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房颤检出率
        2.12.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房颤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3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吸烟情况
        2.13.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吸烟率
        2.13.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吸烟率
        2.13.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
        2.13.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吸烟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4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明显超重或肥胖检出情况
        2.14.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明显超重或肥胖检出率
        2.14.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明显超重或肥胖检出率
        2.14.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明显超重或肥胖检出率
        2.14.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明显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5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运动缺乏检出情况
        2.15.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运动缺乏检出率
        2.15.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运动缺乏检出率
        2.15.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运动缺乏检出率
        2.15.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运动缺乏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6 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人群中脑卒中家族史检出情况
        2.16.1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脑卒中家族史阳性检出率
        2.16.2 中国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脑卒中家族史阳性检出率
        2.16.3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家族史阳性检出率
        2.16.4 中国40岁及以上筛查脑卒中家族史阳性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17 中国不同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主要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的比较
    2.18 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暴露人群卒中患病率的比较
    2.19 2011年-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的变化
        2.19.1 2011年度-2014年度六省市筛查脑卒中人群样本构成
        2.19.2 2011年-2014年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的变化
        2.19.3 2011年-2014年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率变化
        2.19.4 2011年-2014年4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率变化
        2.19.5 2011年-2014年40岁及以上城乡人群的脑卒中患病率变化
    2.20 2011年-2014年中国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变化
    2.21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主要卒中危险因素检出率变化
        2.21.1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高血压检出率的变化
        2.21.2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的变化
        2.21.3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房颤检出率的变化
        2.21.4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糖尿病检出率的变化
        2.21.5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运动缺乏检出率的变化
        2.21.6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吸烟检出率的变化
        2.21.7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明显超重或肥胖检出率的变化
        2.21.8 2011年-2014年筛查人群脑卒中家族史阳性检出率的变化
    2.22 天津市2012年-2014年度筛查人群样本库基本情况
        2.22.1 天津市2012年-2014年筛查人群的样本分布
        2.22.2 天津市2012年-2014年筛查人群的年龄构成
        2.22.3 天津市2012年-2014年筛查人群的性别构成
        2.22.4 天津市2012年-2014年筛查人群的城乡构成
    2.23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23.1 天津市2012年-2014年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23.2 天津市2012年-2014年40岁及以上不同性别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23.3 天津市2012年-2014年40岁及以上城乡人群的卒中患病率
        2.23.4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卒中患病率与全国卒中患病率的比较
    2.24 天津市筛查40岁及以上卒中人群特征
        2.24.1 天津市2012年-2014年筛查卒中人群的性别构成特点
        2.24.2 天津市2013年-2014年筛查卒中人群的年龄分布特点
        2.24.3 天津市2013年-2014年筛查卒中人群的劳动力构成特点
        2.24.4 天津市2013年-2014年筛查卒中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布
        2.24.5 天津市筛查卒中人群主要危险因素与全国卒中人群的比较
        2.24.6 天津市筛查卒中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状况
        2.24.7 天津市筛查卒中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指标的控制情况
        2.24.8 天津市筛查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
    2.25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及与卒中患病关系
        2.25.1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检出率及高血压人群卒中患病率
        2.25.2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检出率及糖尿病人群卒中患病率
        2.25.3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及其卒中患病率
        2.25.4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房颤检出率及房颤人群卒中患病率
        2.25.5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及吸烟人群卒中患病率
        2.25.6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明显超重或肥胖检出率及其卒中患病率
        2.25.7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运动缺乏检出率及其卒中患病率
        2.25.8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卒中家族史阳性检出率及其卒中患病率
        2.25.9 天津市40岁及以上人群不同卒中危险因素的检出率的比较
        2.25.10 天津市不同危险因素暴露人群的卒中患病率的比较
        2.25.11 天津市与全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主要卒中危险因素检出率比较
        2.25.12 天津市与全国不同危险因素暴露人群的卒中患病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中国卒中的流行现状
    3.2 卒中与高血压
    3.3 卒中与血脂异常
    3.4 卒中与房颤
    3.5 卒中与糖尿病
    3.6 卒中与吸烟
    3.7 卒中与肥胖
    3.8 卒中与运动
    3.9 卒中与家族史
    3.10 天津市卒中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300例社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质控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5)尾加压素Ⅱ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一 尾加压素H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HIF-la和 VEGF表达的影响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论文二:黑龙江省5883人群血脂水平研究分析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成人血脂水平的横断面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时间
    1.2 抽样原则和方法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 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血脂异常的分布
    2.2 血脂异常人群的一般状况
    2.3 年龄分层后血脂分布情况
    2.4 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 论

(7)黑龙江省血脂异常人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血脂异常人群分布情况
    2.3 血脂异常与体质指数、腰臀比、腰围及血糖的关系
    2.4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8)江汉大学教职人员高血脂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检查手段
        1.2.2 诊断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
    2.2 脂肪肝的检出情况
    2.3 高脂血症与检测项目相关关系
3 讨论

(9)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 法
        1.2.1 常规检查
        1.2.2 血脂测定
        1.2.3 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血压、BMI结果
    2.2 两组颈动脉病变性质的比较
    2.3 颈动脉病变性质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2.4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
3 讨 论

(10)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柳州市7660例成人血脂状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广西股骨头坏死数据库的临床特点分析[D]. 雷志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重庆市巴南区城市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朱小玲,余兰英,陶小红,刘成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9(06)
  • [3]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D]. 岳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2)
  • [4]300例社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特点分析[J]. 胡云. 中国卫生产业, 2014(06)
  • [5]尾加压素Ⅱ对缺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D]. 白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12)
  • [6]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成人血脂水平的横断面调查[J]. 高彬,陈非,张雅萍,张麦叶,孙会会,房玉杰,姬秋和.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0(10)
  • [7]黑龙江省血脂异常人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白伟,黄付敏,斯琴,祖淑玉,韩少梅,徐成丽,朱广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11)
  • [8]江汉大学教职人员高血脂水平调查[J]. 雍雪莲.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9]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J]. 王连成,冯金玉,杜伟,金姗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09)
  • [10]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病变与血脂相关性研究[J]. 王连成,冯金玉,金姗姗,王志荣,高芳洁. 中国医师杂志, 2006(S1)

标签:;  ;  ;  ;  ;  

柳州市7660名成人血脂状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