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气象防灾条例

重庆市气象防灾条例

一、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论文文献综述)

重庆市人民政府[1](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指出渝府发[2021]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24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汪韶源[2](2021)在《重庆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协同研究》文中认为

黄挚文[3](2021)在《台风灾害事件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潘琼[4](2021)在《贵州省政府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唐新月[5](2021)在《民国时期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世通讯工具电话被发明以后,因其传递消息的迅速性与使用的方便性而备受人们的推崇。我国沿海地带的电话事业发展比较早,而四川直到1911年才拥有了自己的首部电话,此后开始缓慢地发展。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我国东部、北部旧有的电话设备遭到破坏,国民政府为了继续支持抗战,亟需建设大后方的通讯网。而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之一,旧有的电话通讯因管理不善导致故障迭出,不能满足战时信息的传递,这时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统筹规划电话事业的发展,所以四川省政府于1939年5月设立了四川省电话管理处,专门负责全川电话的建设与管理事项。四川省电话管理处成立以后,积极架设与整修防空情报专线、乡村电话线路以及部分长途电话线路,旨在建设形成四川的电话通讯网。乡村电话及长途电话建设好之后,也拟让其开放营业,用以便利商民并增加收入来弥补器材耗损。除了开展以上各项工作之外,四川省电话管理处还特别注重人事的管理,将当时的电务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考绩,以此作为职员升降的依据,同时为了提高电话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也开办培训班对其进行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训。此外,国民政府和四川省政府为了弥补战时物价高涨给电话事务工作人员带来的困境,也给予了部分补助。但是由于补助的不平等,也引发了四川省电话管理处和县电话管理所员工之间的纠纷。通过1939-1949年的建设,四川省电话管理处对于战时信息的传递和四川电话通讯网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初步奠定了四川地方电话事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四川省电话管理处在开展建设的过程当中,也面临经费不敷、器材短缺等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工作的开展。虽然四川省政府及省电话管理处也曾设法解决,但是总体的效果却不佳,这是因为采取的措施大多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难。要建设良好的通讯网,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国家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方能将各项事业建设得更好。

罗南会[6](2021)在《位于西南山地社区的红莫镇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及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历年灾害数据,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洪水和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其中,受灾最多且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农村和乡镇地区。近年来,我国许多山地城镇正在编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并着手建设各类应急服务设施,但应急服务设施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不同地区对应急服务设施要求各不同且布局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应急服务设施提供的服务和应急需求之间不匹配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利益相关者在防灾减灾、备灾、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四阶段的参与程度,了解西南山地社区居民基本情况及防灾减灾意识水平,并着手设计了《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探讨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体系。基于大量调研数据,从地质灾害对应急设施的需求角度出发,研究西南山地社区应急服务设施的现存问题,构建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布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布局优化方案。以四川省喜德县红莫镇为研究区域,改善社区现有应急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居民避难生活的安全性。(1)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地质灾害下居民的避灾需求和应急管理的特点,对不同规模的社区应急服务设施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总结出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布局影响因素。运用综合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初选后,再通过专家咨询的方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与修订,最终选定了26个设施布局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从技术水平、资源配置、公共条件、经济成本、管理能力、社会参与六个层面构建了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布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针对设施点不足、容纳能力不够以及供需关系不匹配等问题,从公平性和经济性出发,构建了以服务范围最广、覆盖避难人数最多、资源配置最优为目标的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区位模型,借助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模型进行运算,实现布局优化结果的可视化。(3)以红莫镇为研究区域,对其应急服务设施布局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中表现的覆盖范围不足、可达性不强、容纳能力不够、资源配置不匹配等问题,在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区位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红莫镇的用地条件、危险性评估、隐患点受灾人口分布以及各类设施建设现状等情况,对模型进行修订并设定约束条件,最终得到红莫镇应急服设施布局优化方案。接着,从应急服务设施建设策略、使用策略及保障策略三个方面提出设施优化布局建议,以期为政府在应急服务设施布局和管理过程中,及时对应急服务设施进行科学的调整。

董建蓉[7](2021)在《陕西省华阴市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道路,乡村要振兴,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是关键。鉴于我国农业对自然降水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干旱自然灾害已然成为阻碍我国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瓶颈因素,作为指导地方防旱抗旱减灾的重要依据,抗旱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尤为重要。目前,全国范围内抗旱规划的修编工作即将展开,在下一轮抗旱规划修编工作来临之际,对上一轮抗旱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公众作为抗旱规划的直接受益主体,有权对抗旱规划实施情况给出自己的意见。文章将城乡规划实施评价方法要求与抗旱规划实施评价工作进行融合,构建面向多主体参与的抗旱规划实施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华阴市抗旱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为我国今后抗旱规划实施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现状的综述,明确我国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存在的缺失,即没有学者对抗旱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过定量的全面综合的评价研究。鉴于抗旱规划是隶属于城乡规划体系下的防灾减灾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存在共通性,加之我国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研究已经十分成熟,对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理论、方法及评价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可以为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提供思路。其次,确定此次抗旱规划实施评价主要内容,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所需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和指标量化方法选择。最后,就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实际应用,对陕西省华阴市抗旱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确定抗旱规划实施等级,然后通过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对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同时给出合理的建议措施。

徐欢[8](2021)在《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有机防灾空间格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由西向东横跨了三个地形阶梯,鄂西南就是处在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带上,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是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且鄂西南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文化深深地镌刻在鄂西南的每一寸土地。传统村落就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传统建筑群落的承载体。鄂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数量和密集程度高,在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下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能长久地保存下来,表明土家族传统村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样它的内核也有较强适应当地环境的综合防灾思想存在。本文选取以山地干栏式吊脚楼建筑群为代表的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提出传统村落有机防灾思路,并验证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各个空间尺度下的空间格局的有机防灾能力,总结归纳出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有机防灾特性。综合利用统计学、生态学、灾害学、古代风水思想、地理学和规划学等多门科学,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法、乡村田野调查法、GIS空间分析法、图表分析法等多方手法探索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有机防灾特点,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去解析。第一方面,确定鄂西南地区自然灾害与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关联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实地调研法,并运用统计学、灾害学、地理学等分析了鄂西南的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当地近几年发生的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种类,确定鄂西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别。接着分析当地土家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前文研究的地形结构进行关联性分析,将土家族传统村落按照选址特点分为三类。最后将当地主要自然灾害成灾因子与土家族传统村落三个类型进行关联性分析,选取其中的主要成灾种类,剔除山顶型村落,剩余山腰型和山谷型村落,并在这两类村落中筛选案例。第二方面,对前文筛选出的案例分析,主要分析村落的空间要素与自然灾害的成灾因子关联性,得出每类村落的主要成灾种类,对前文的案例村落再筛选得出的典型案例的空间格局有机防灾分析,主要将村落空间格局分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每个层面对应特定的自然灾害。主要运用灾害学、规划学、生态学和风水思想等论述案例村落的不同空间尺度与对应灾害的有机防灾特性。第三方面,是对例村落的有机防灾空间格局汇总,也是对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防灾的总结。第六章按照前两章撰写的三个空间层面进行汇总,对全部空间防灾的总结,归纳出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有机防灾规律,并总结其中的不足。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9](2019)在《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文中认为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永川府办发[2019]11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永川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方案(2019-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9年2月14日

刘红红[10](2014)在《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以及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增加,传统的单一灾种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综合防灾减灾作为一种社会性系统工程,由于其面向多种灾害和灾害链,充分考虑各灾害之间的自然关系,采取多种工程性与非工程性减灾措施进行防灾减灾,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减灾能力的联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与影响,已成为灾害管理的热点研究问题。重庆市自直辖以来,防灾减灾工作已取得显着成效。本文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深入分析重庆市市情、灾情以及防灾减灾工作现状,重点分析重庆市的灾害特征与防灾减灾工作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尤其对重庆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度剖析;立足重庆市市情、灾情,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不足与问题予以完善和修正,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灾害防治体系、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系统性工程的各方面各环节进行系统构建。并提出了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1)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灾害管理贯穿于综合防灾减灾全过程,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防灾减灾工作效率的高低。本文首先对现有防灾减灾管理体制进行修正与完善:设立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委员会作为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统一领导机构,以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办公室作为防灾减灾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及统一协调指挥机构,建立综合灾害信息数据库,为重庆市所有灾害管理部门提供信息。重庆市防灾减灾委员会下设重庆市综合灾害防治指挥部、综合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综合灾害恢复重建指挥部和综合防灾减灾保障工作统一指挥部,简称四大指挥部,四大指挥部作为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实施机构在防灾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保持联系紧密,信息共享,共同致力于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四大指挥部下设子机构对防灾减灾各环节予以具体实施(综合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应急联动中心,灾害发生时各部门无条件配合应急联动中心的调动)。各区县(自治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村(社区)均应根据当地灾情参照市级综合防灾减灾领导组织体系建立当地综合防灾减灾领导组织体系。(2)高效联动的运行机制。根据重庆市市情和灾情,制定定期排查—实时监测—信息管理与共享—风险分析与链性分析—灾害防治(救援—灾后重建)—信息管理与共享的高效联动的运行机制。(3)综合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在现有灾害监测网基础上增加企事业单位灾情速报点、民居灾情速报点和环境灾害监测网;以气象灾害监测为依托(气象灾害信息实时传输予各灾害监测网),实现地质灾害与洪涝灾害的综合监测、农业灾害、林业灾害及生物灾害综合监测、人为灾害综合监测、环境灾害综合监测,根据综合信息进行灾害监测与灾害防治的相关调整。(4)综合灾害防治体系。对关联度大的不同灾害实施统一、综合防治。(5)综合灾害应急救援救助。灾害发生地综合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与驻地应急联动中心及时处置,并及时上报。(6)灾后恢复重建。灾害发生地综合灾害恢复重建指挥部为主要负责部门,市综合灾害恢复重建指挥部予以全程指导和监督,市综合防灾减灾保障工作统一指挥部协助当地综合防灾减灾保障工作统一指挥部全面负责灾后恢复重建的保障工作。(7)综合防灾减灾保障体系。综合防灾减灾保障工作统一指挥部联合各相关部门全面负责法规、预案、人力、资金、技术、物资、宣传等防灾减灾相关保障工作。(8)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综合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工程、应急联动中心建设、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灾害模拟与仿真系统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试点研究和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程等六大项目是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求质与量的绝对保障。

二、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论文提纲范文)

(5)民国时期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资料与方法
    1.4 文章结构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6 行政区划与计量单位说明
2 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的创立
    2.1 四川早期电话事业发展状况
        2.1.1 新式通讯工具入川
        2.1.2 初期的电话管理机构
    2.2 成立背景
        2.2.1 外在压力迫使发展
        2.2.2 内在阻碍促进改革
        2.2.3 电话自身的优势性
    2.3 组织体系
        2.3.1 机构的设立
        2.3.2 组织规程及通则
        2.3.3 组织结构的演变
        2.3.4 成立后的经费和利益
    本章小结
3 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的建设
    3.1 成立工程区与各类交换所
    3.2 分年接收四川各县乡村电话
    3.3 电话线路的敷设与电话网的筹建
        3.3.1 防空情报专线的架设
        3.3.2 长途电话与乡村电话线路的架设
        3.3.3 筹建全川电话网
    3.4 电话线路的维修工作
        3.4.1 电话线路维修的缘由
        3.4.2 电话线路维修流程与概况
    3.5 电话线路的保护
        3.5.1 制定保护和巡修机线规章
        3.5.2 依靠军警与地方保甲长巡逻防护
        3.5.3 嘉奖有功者和严惩破坏者
    本章小结
4 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的业务开展
    4.1 长途电话开放营业
    4.2 乡村电话开放营业
    4.3 兼办话传电报
    4.4 传达天气状况
    本章小结
5 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的人事管理
    5.1 人员的任免与薪俸
    5.2 职员的考绩与奖惩
    5.3 从业员的业务培训
        5.3.1 电话员工训练所的设立
        5.3.2 电话员工的具体培训内容
        5.3.4 第一期员工培训班的开办
    5.4 电话员工的待遇
        5.4.1 提高电话员工的薪资
        5.4.2 员工生活及子女上学补助
        5.4.3 核发伤病补助金
    5.5 维护自身利益,请求省县员工一体待遇
    本章小结
6 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的贡献与困境
    6.1 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的贡献
        6.1.1 确保战时信息传递的畅通
        6.1.2 初步奠定四川电话通讯基础
    6.2 四川省电话管理处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办法
        6.2.1 经费常年不敷及解决办法
        6.2.2 电话器材缺乏及补救措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位于西南山地社区的红莫镇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概念与对象界定
        1.2.1 研究概念界定
        1.2.2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
        1.3.2 应急服务设施选址问题
        1.3.3 应急资源配置问题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西南山地社区概况
        2.1.1 西南山地社区自然地理概况
        2.1.2 西南山地社区城镇化发展概况
        2.1.3 西南山地社区灾害概况
        2.1.4 西南山地社区应急服务设施概况
    2.2 四川省红莫镇概况
        2.2.1 自然地理
        2.2.2 地形地貌
        2.2.3 气象水文
        2.2.4 社会经济
        2.2.5 灾害现状
        2.2.6 应急管理现状
    2.3 本章小结
3 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布局综合评价研究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评价指标筛选与优化
        3.1.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2 指标权重确定
        3.2.1 构建判断矩阵
        3.2.2 权重计算方法及一致性检验
    3.3 评价模型建立
    3.4 权重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研究
    4.1 应急服务设施选址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4.2 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选址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4.2.1 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约束条件
        4.2.2 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目标
        4.2.3 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区位模型构建
    4.3 社区地质灾害应急服务设施区位模型的解算
    4.4 本章小结
5 红莫镇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与优化
    5.1 红莫镇应急服务设施概况
        5.1.1 技术水平概况
        5.1.2 资源配置概况
        5.1.3 公共条件概况
        5.1.4 经济成本概况
        5.1.5 管理能力概况
        5.1.6 社会参与概况
    5.2 数据收集与整理
        5.2.1 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数据资料
        5.2.2 人口分布数据资料
        5.2.3 道路交通系统和地质隐患分布数据资料
        5.2.4 构建红莫镇网络数据库
    5.3 红莫镇应急服务设施综合评价
    5.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5 红莫镇应急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5.5.1 紧急性应急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5.5.3 应急避难设施布局优化
    5.6 应急服务设施优化布局的建议
        5.6.1 应急服务设施建设策略
        5.6.2 应急服务设施使用策略
        5.6.3 应急服务设施保障策略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咨询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陕西省华阴市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公众参与
        1.3.2 干旱
        1.3.3 抗旱规划
        1.3.4 规划实施评价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研究综述
    2.1 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现状
        2.1.1 国外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现状
        2.1.2 国内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现状
        2.1.3 研究评述
    2.2 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现状
        2.2.1 城乡规划实施评价理论研究
        2.2.2 城乡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
        2.2.3 城乡规划实施评价体系研究
        2.2.4 对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的启示
    2.3 本章小结
3、抗旱规划实施评价模型构建
    3.1 公众参与抗旱规划实施评价面临的困难及思考
        3.1.1 面临的困难
        3.1.2 核心解决思路
    3.2 抗旱规划实施评价内容确定
        3.2.1 抗旱规划目标
        3.2.2 抗旱规划实施评价主要内容
    3.3 抗旱规划实施评价模型构建
    3.4 抗旱规划实施基础客观评价体系建立
        3.4.1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3.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4.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4.4 评价指标量化
    3.5 抗旱规划实施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建立
    3.6 本章小结
4、华阴市抗旱规划实施评价
    4.1 评价背景
    4.2 评价数据获取与处理
    4.3 规划实施评价
        4.3.1 规划实施结果评价
        4.3.2 规划实施机制评价
        4.3.3 公众参与过程评价
        4.3.4 公众满意度评价
    4.4 综合评价结果
    4.5 本章小结
5、评价结果分析
    5.1 结果分析及问题识别
        5.1.1 结果分析
        5.1.2 问题识别
    5.2 建议措施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有机防灾空间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正在消失的“乡愁”
        1.1.2 “中华文化与智慧的结晶”传统村落的防灾体系
        1.1.3 传统村落的“有机防灾”内核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4 研究对象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灾害
        1.6.2 有机防灾
        1.6.3 生态防灾
        1.6.4 空间格局
        1.6.5 传统村落
2 鄂西南自然灾害与土家族传统村落研究
    2.1 鄂西南灾害频发的地理背景
        2.1.1 地理环境特点
        2.1.2 气候特点
        2.1.3 植被分布特点
    2.2 鄂西南主要自然灾害
        2.2.1 主要自然灾害分布范围
        2.2.2 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2.3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分析
        2.3.1 村落分布状况
        2.3.2 村落选址特点
        2.3.3 村落建筑特点
        2.3.4 村落分类
    2.4 鄂西南自然灾害与土家族传统村落关联性
        2.4.1 鄂西南自然灾害特点和防控尺度
        2.4.2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特点和防灾效应
        2.4.3 案例村落的筛选
    2.5 本章小结
3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承灾种类分析
    3.1 山腰型村落分析
        3.1.1 舍米湖村村落分析
        3.1.2 兴安村村落分析
        3.1.3 长干村张爷庙组村落分析
        3.1.4 山腰型村落主要承灾类型
    3.2 山谷型村落分析
        3.2.1 老屋基老街村落分析
        3.2.2 冷水溪村村落分析
        3.2.3 繁荣村张高寨村落分析
        3.2.4 山谷型村落主要承灾类型
    3.3 本章小结
4 山腰型村落空间格局与有机防灾
    4.1 宏观尺度:滑坡防治与村落空间布局
        4.1.1 村落选址
        4.1.2 地势结构形态
        4.1.3 布局形式
    4.2 中观尺度:防洪与街道的布局结构
        4.2.1 空间秩序
        4.2.2 街巷组织
    4.3 微观尺度:防火与建筑形态结构
        4.3.1 建筑形态
        4.3.2 建筑内部空间布局
    4.4 本章小结
5 山谷型村落空间格局与有机防灾
    5.1 宏观尺度:泥石流防治与村落空间结构
        5.1.1 村落选址
        5.1.2 村落形态
        5.1.3 村域现状灾害分析
    5.2 中观尺度:防洪与村落结构
        5.2.1 环境营造
        5.2.2 建筑群与河流的关系
        5.2.3 街巷组织
    5.3 微观尺度:防火与建筑空间
        5.3.1 建筑环境构造
        5.3.2 建筑结构与防火
    5.4 本章小结
6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有机防灾特性
    6.1 土家族传统村落宏观布局和选址的有机防灾特性
    6.2 土家族传统村落宏观空间尺度与滑坡泥石流防治
        6.2.1 村落空间形态
        6.2.2 村落环境结构
    6.3 土家族传统村落中观空间尺度与防洪
        6.3.1 村落与水环境的关系
        6.3.2 村落空间结构
    6.4 土家族传统村落微观空间尺度与防火
        6.4.1 建筑形态
        6.4.2 建筑内部空间结构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永川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方案(2019-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二、推进六大体系建设
    三、实施五项行动
    四、保障措施

(10)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界定
    1.3 国内外防灾减灾研究现状
        1.3.1 国外防灾减灾研究现状
        1.3.2 国内防灾减灾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质
        2.1.2 地貌
        2.1.3 气候
        2.1.4 土壤
        2.1.5 水文
        2.1.6 生物
    2.2 人文地理概况
        2.2.1 行政区划和人口
        2.2.2 社会经济状况
3 重庆市灾害特征
    3.1 灾害种类繁多,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严重且呈上升趋势
    3.2 不同灾害的影响程度不同
    3.3 不同灾害时空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
        3.3.1 时间分布的差异性
        3.3.2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
    3.4 灾害链现象显着
4 重庆市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4.1 重庆市防灾减灾系统
        4.1.1 灾害预防
        4.1.2 灾害应急
        4.1.3 灾后恢复重建
    4.2 重庆市防灾减灾的成就
        4.2.1 初步建立了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4.2.2 灾害防治
        4.2.3 抗灾与救灾
        4.2.4 灾后恢复重建
        4.2.5 防灾减灾管理体系
        4.2.6 重庆市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4.2.7 重庆市防灾减灾宣传与教育
    4.3 重庆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3.1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3.2 防灾减灾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3.3 防灾减灾法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增强
        4.3.4 防灾减灾预案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4.3.5 防灾减灾救援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4.3.6 防灾减灾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4.3.7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
5 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
    5.1 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思路
    5.2 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战略重点
        5.2.1 建设目标
        5.2.2 战略重点
    5.3 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5.3.1 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组织领导体系与运行机制
        5.3.2 重庆市综合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
        5.3.3 重庆市综合灾害防治体系
        5.3.4 重庆市综合灾害应急救援救助
        5.3.5 重庆市灾后恢复重建体系
        5.3.6 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5.4 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
        5.4.1 综合灾害风险调查与评估工程
        5.4.2 应急联动中心建设
        5.4.3 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5.4.4 灾害模拟与仿真系统建设
        5.4.5 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试点研究
        5.4.6 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程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 [2]重庆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协同研究[D]. 汪韶源. 西南大学, 2021
  • [3]台风灾害事件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D]. 黄挚文.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贵州省政府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 潘琼.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5]民国时期四川省电话管理处研究[D]. 唐新月.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位于西南山地社区的红莫镇应急服务设施布局评价及优化研究[D]. 罗南会.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7]陕西省华阴市抗旱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 董建蓉.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8]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有机防灾空间格局研究[D]. 徐欢.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9]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川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行动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J].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9(02)
  • [10]重庆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构建研究[D]. 刘红红. 西南大学, 2014(10)

标签:;  ;  ;  ;  ;  

重庆市气象防灾条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