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员出国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医院人员出国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一、医院出国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姜雪[1](2021)在《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印度政府创建的国家重点学院典型代表,是印度高等教育系统重要创新和改革的产物。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教育在印度国内首屈一指,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培养出一大批享誉世界的高级计算机人才,成为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竞相招揽的对象。计算机人才从诞生、成长再到壮大的培养过程与其计算机学科从创立、发展再到崛起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科的历史进程保持一致。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国情和历史发展背景方面较为相似,与欧美发达国家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相比,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长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创建一流学科,成功进行计算机教育,有效发挥计算机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由点到面,从纵向到横向尝试对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立体化、系统化的梳理与剖析。从学科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出发,以时间为线索,探寻其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管理体制及社会服务等学科建设必要要素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建设经验,指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明确对我国建设一流学科的历史价值。以1963年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计算机中心的成立为主要标志,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正式创立。1963年至1982年是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早期发展阶段,计算机中心、电气工程系和数学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计算机教育与研究活动。1983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正式成立,由此,计算机学科拥有了规范化的学术平台,学术项目更加丰富。同时,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的确立也推动了学科的蓬勃发展与快速崛起。从计算机学科创立伊始,印度政府就在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家政策方面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在财政及政策的双重保障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在学术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建设举措,迅速成长为印度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学科。1992年,“创新与技术转移基金会”在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正式成立,标志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进入产教融合、产学研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考查,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积极承担国家级政府资助及企业咨询项目的举措不但与国家科技政策及国家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还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协同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学科发展新模式的产生。在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及印度政府制定的建设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不断发展完善稳步提升,培养的尖端计算机人才在国际知名计算机企业崭露头角。从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归纳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学科的快速发展无外乎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外部因素而言,国际环境中有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革命浪潮的推动,国内环境有印度政府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科技战略,特别是建设计算机超级大国目标的指引;就内部因素而言,印度理工学院从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制度以及社会服务等若干学科建设的必要要素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最后总结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促进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可持续发展;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近年来,学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学术自治权;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然而,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则,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许一位[2](2020)在《高校教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分析及优化研究 ——以W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化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W大学的因公出国(境)日常管理工作中,出国管理部门W大学国际合作处与人事处、组织处、财务处、二级学院、Z省外事办及W市外事办公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个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两者都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W大学因公出国(境)流程管理现状已不再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因此,有必要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不断优化因公出国(境)工作流程,提升出国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的时代背景下,W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通过对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的优化设计,实现“让信息多运行,让人员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目标,为W大学教职工“走出去”开展交流合作提供重要保障,为提升W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和推动教育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持。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和图表分析法,通过梳理W大学因公出国(境)流程管理现状,结合对国内外流程优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因公出国(境)管理存在因公出访团组与人数众多、办理程序繁琐复杂、牵涉部门众多、信息化与电子化程度低、数据不能共享、外事管理部门工作量大等主要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再分析利用政府流程再造的理论工具,提出如何通过优化“计划管理”“任务报批”、“护照办理”、“签证送办”等关键业务流程,从而提高W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因公出国(境)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和“协同化服务”。

杨薇[3](2020)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文中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与愿景,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提出的,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并不断发展,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过程。本研究选取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五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代表,主要通过历史研究、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在国内外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外交关系、教育政策等宏观背景下,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个国家之间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的立体影像。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根据国内和国外两个立足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留学生教育,可以分为向国外派出留学生和接收来华留学生两大分支领域,既有在教育政策指导下发展的共通性,也有遵循各自轨迹发展的独立性。依据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重大教育政策的颁布实施以及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规模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史实,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划分为“重新起步时期”、“深化改革时期”和“加速发展时期”三个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和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留学生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经历等不同角度,客观呈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通过对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回溯,本研究得出以下认识:40年来,服务国家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始终贯穿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进程;国际政治局势和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前提条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自身的教育水平是与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的基础;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和教育政策的导向决定了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整体统筹规划、到各自相对独立发展、再回归统筹兼顾趋势的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与政策取向。40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了留学生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整体的法制化进程;认识到来华留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是教育服务贸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直接服务国家公共外交的作用日益突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把留学生教育置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之中,置于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之中,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加快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需要统筹派出和接收两个不同的方向,平衡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发展留学生教育,契合“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不断推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民心相通”的教育之路。

陈宇[4](2020)在《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间的学生流动已然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化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七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成为中国敞开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为研究背景,从各个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内容入手,以来华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广泛的统计和调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及特点,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期达到以史鉴今、以外鉴内的目的。论文首先按照历史分期,概述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伴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创立、开放探索、调整规范和提升完善等各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并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的政策演进的研究。在总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和国际政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全球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演进历程中的特征进行提炼,系统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招生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留学资费由援助向收费转变,招生模式由计划向开放转变;管理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为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适应国际化实际发展要求论述得更加充分,论文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优势、地缘、语言、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各项因素,选择并集中描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及政策特点,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和影响因素,以及演进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助力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总体政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完善社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政策和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等。最后,论文就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启示和对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期待。

张鞠成[5](2020)在《现实与想象:赴泰旅游风险的社会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思想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因为人类思想不可避免受其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化的影响。近年来,赴泰旅游活动如火如荼,涉旅危机事件也频繁发生。我国游客游前对泰国旅游风险的认知(“想象”风险)也是源于游客旅游行程中的游客感知风险(“现实”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是因为游客对泰国旅游风险的认知,大多来源于社会“场域”的信息传递,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充斥着“虚假意识”。而游客一旦亲临泰国旅游,其所“感知”的旅游风险,往往能够跳出其“前设”的“虚假意识”,形成自己的判断。因而,本文基于社会建构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和风险文化理论的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话语分析和扎根理论,探究赴泰旅游风险的社会建构过程。结论如下:第一,中国游客对泰国旅游风险的游前认知以犯罪、社会文化和健康风险为主,游后感知以犯罪、交通事故和基础设施风险为主,并且犯罪风险内部两者也存在偏差。第二,泰国旅游风险在中国社会以场域的形式存在。官方媒体在场域中呈现出由恐怖主义风险为主向旅游业务、交通事故和基础设施风险并行演变,最终转变为交通事故和基础设施风险为主的话题演变态势。社交网络在场域中呈现为以环境、风险行为为主的基础设施风险和以爆炸、黄衫军等风险标识物为主的政治动荡风险。第三,泰国旅游风险的社会建构过程为游客感知风险(“现实”风险)经过外化、客观化和内化成为潜在游客认知风险(“想象”风险)。第四,泰国旅游风险的内化路径以心理认知、社交网络为主。

冯悦[6](2020)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事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外事工作在国家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过程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形象,外事工作是政府公共事业不可缺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积极推动对外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重要工作。可见外事工作日渐重要。并且近年来政府职能逐步转型,已由原来管理型政府逐渐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本文从研究L省外事管理中的因公出国(境)管理入手,通过服务地方企业及高校“走出去、引进来”,着重研究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地方因公出国(境)管理的服务型职能,在政策尺度把握、审批流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一些新挑战新做法新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学校,加大海外业务扩张,推动“双一流”建设,搭建更多具有国际性的优质平台,建立具有国际内涵的学校,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高“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数据等,都是外事工作的首要任务。地方外事工作,现已成为城市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塑造城市良好投资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正是推动这项工作的桥梁。近年来国家飞速发展,随着各部门深化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外事部门的服务型职能也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因公出国(境)管理研究的文献梳理,采用对L省的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对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问题及对策开展了以下研究:第一章绪论,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确定了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第二章对服务型政府、外事管理、因公出国(境)管理这几方面的内容联系进行阐述,借助新公共服务理论、事管理理论;第三章以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为例提出提升服务能力的必要性;第四章分析和研究目前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深度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章对改善目前因公出国(境)管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简化因公出国(境)办理流程、大力推动权力下方、推进因公出国(境)信息化建设、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查处力度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促进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向健康、阳光、透明的方向发展。

杨丰[7](2020)在《研究生出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应用系统层出不穷,而作为拥有大量学生的高校,学生出国与回国的申请越来越多,国家公派项目也为大量学生提供了境外交流机会,这些都由高校各部门进行数据管理,研究生院每天需要处理许多复杂的学生工作。如果由人工手动解决,不仅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出国很多年,校内信息丢失,导致无法处理回国的情况,而且学生审核状态也需要经过多次变化,万一学生审核途中发现相关申请信息需要修改,改正后审核流程可能需要重新进行一遍,这对于处理大量任务的的老师以及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且繁琐的,而另一方面,繁琐的工作量也会导致人员审核过程中效率降低。若是采用高校系统进行统一信息管理的方式,系统能够迅速查询以及处理,数据可以得到永久保存。在出现大量学生出境留学、公派与国际会议申请时,各级审批也可以精准定位进行处理,不会出现审核失误或延迟的情况。整个系统实现统一的数据与流程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减轻老师们和学生们的负担。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学生出国事务中存在的申请及审核的日常业务需求进行了分析,了解了申请与审核过程中主要的工作以及业务流程,最终设计和开发出一个用于处理学生出国申请的系统。系统中每个学生提交的申请都需要各自的导师才能进行审核,每位导师也只能查看和审核自己的学生。随后经过学院秘书、研究生院老师等逐一进行审核。其中,学院秘书包括学生所在学院的一级学院秘书以及二级学院秘书,流程审核中包括许多不同的状态。因此,针对于管理一系列数据变化的需求,开发一套面向于后台信息与数据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因此系统引入工作流技术,对所有不同的审核节点及状态进行专业的管理,防止其中的某一步出现审核疏漏,也更好的保障了信息的访问及修改。考虑到高校提出的业务要求,为了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采用浏览器端和客户端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对于学生、学生导师、学院管理人员这类用户,采用B/S模式使得大量用户能够同时使用,研究生院则采用C/S开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学生出国管理系统的学生申请信息分析,基于需求分析的概要分析和详细设计、架构设计以及实现方法等。其中SSH开发架构贯彻到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阎玲琳[8](2020)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智能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加速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进程,推动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由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财务云平台实现了业务的云端操作,财务云平台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控制成本、效率、质量方面相比传统控制模式都有质的提升。支出控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而在财务云平台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仍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因此,在智能化背景下,利用财务云平台积累的大量财务、业务数据实现支出控制的智能预警,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及时发现单位支出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对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财务云平台下行政事业支出控制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目标、关键控制点、风险点等内容基础上,确定支出控制预警的目标及内容,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智能预警框架。论文针对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标准遵循性、合理性等三个方面的控制展开预警研究。其一,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预警,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审批制度及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从审批流程覆盖面、效率、质量等三个方面设计了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预警指标,利用K-means算法实现预警数据的无监督聚类,在分析聚类指标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各类数据的预警等级,以实现财务云平台下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的智能预警;其二,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标准的遵循性控制预警,在分析现有支出标准规定、控制现状及相关支出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了标准遵循性控制预警指标,利用C4.5决策树算法实现支出标准遵循性控制的智能预警;其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合理性控制预警,结合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关理论,从支出结构、进度等两个层面科学设计支出合理性控制预警指标,利用Kohonen-SVM组合算法实现支出合理性控制的智能预警。

张栎桦[9](2019)在《C区预算执行审计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商业、科技、经济及其他领域,决策将不再仅凭经验和直觉,而是基于数据和分析。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大数据环境,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手段的预算执行审计存在审计覆盖面不全、工作效率低、事前预警及事中控制效果差等问题,而采用大数据审计,审计人员可以更高效、全面、准确地发现审计疑点,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当前,许多审计机关在进行预算执行审计时尝试使用大数据审计方法,扩大了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这对推动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C区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研究。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区预算执行审计项目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审计结果,其次分析了C区预算执行审计取得的积极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研究发现,目前C区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取得的积极效果有:审计风险有所降低、审计效率得以提高、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创新和审计重点突出。存在的问题有:数据采集质量不高、数据分析效果不理想、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和大数据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的改进建议有: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平台、建立对数据的长期关注和分析机制、建立完善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和加快大数据预算执行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宁鹏飞[10](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二、医院出国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出国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发端奠基: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与早期发展(1963—1982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的背景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创立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逐步扩展与完善
        二、汇集国内外优秀学者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确立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
        五、争取国际援助为学科发展提供硬件与资金支持
        六、开展学科治理体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七、积极开展计算机社会咨询服务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早期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国内一流: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崛起(1983—1991 年)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背景
        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
        二、“计算机总理”拉吉夫·甘地带领印度迈向信息时代的决心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的专业化发展
        二、构建以学术认同为基础的内聚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应用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实践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六、完善五级管理体制确保管理自治与学术自由
        七、实施学校计算机素养与学习提升计划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取得的成效
        二、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崛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际知名: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的稳步提升(1992 年—至今)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背景
        一、世界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
        二、印度领导人建立信息产业超级大国战略目标的指引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举措
        一、计算机学科学术平台及设施的现代化更新
        二、构建以探索学科核心领域为目标的传承性学术团队
        三、确立以计算机前沿领域研究为主导的科学研究方向
        四、以创新性复合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为中心
        五、积极提升计算机学科国际学术交流话语权
        六、实施旨在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学术项目审查评估
        七、承担国家级计算机系统和程序研发项目,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第三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取得的成效
        二、计算机学科稳步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的省思
    第一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紧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部署,明确计算机学科发展定位
        二、注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计算机学科可持续发展
        四、善于利用国际援助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五、积极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节 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发展中的问题
        一、学科发展后期印度政府过多干预,削弱了学术自治权
        二、学科发展后期优秀师资数量增长与学科稳步提升存在失衡现象
        三、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总量不足,阻碍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
附录1 专有名词简称、全称及中译表
附录2 信息技术领域印度理工学院知名校友代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高校教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分析及优化研究 ——以W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1.4.3 图表分析方法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流程优化的意义
    2.4 新中国因公出国管理规则变迁
3 W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及存在问题
    3.1 W大学基本概况
    3.2 W大学因公出国(境)出访基本情况
        3.2.1 因公出国(境)类型情况
        3.2.2 因公出国(境)地区分类
        3.2.3 因公出国(境)人员学历分类
        3.2.4 因公出国(境)人员职称分类
        3.2.5 因公出国(境)人员经费来源分类
    3.3 W大学因公出国(境)流程管理现状
        3.3.1 出访计划预报环节
        3.3.2 任务报批环节
        3.3.3 证照办理环节
        3.3.4 签证送办环节
        3.3.5 回国总结归档环节
    3.4 W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存在主要问题
        3.4.1 出国(境)业务量不断增加,传统审批方式无法应对
        3.4.2 传统纸质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缺乏时效性
        3.4.3 办理环节信息化程度不高
        3.4.4 签证送办缺少同步办理机制
        3.4.5 出访数据整合共享程度低
    3.5 W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政策理念落后是根源
        3.5.2 学校出国管理办法不健全,重管理,轻服务
        3.5.3 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缺乏服务意识
        3.5.4 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4 其他高校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经验与启示
    4.1 S市J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经验与启示
    4.2 H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经验与启示
    4.3 对W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优化的启示与借鉴
        4.3.1 转变管理理念,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4.3.2 建立一站式出国(境)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5 W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优化对策
    5.1 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优化目标
    5.2 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优化原则
        5.2.1 合法性原则
        5.2.2 便民原则
        5.2.3 创新性原则
        5.2.4 绩效原则
    5.3 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优化对策
        5.3.1 出访计划预算预报
        5.3.2 优化后的“一站式”流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开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具有紧迫性
        (二)目前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仍不足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留学、留学生、国际学生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
    四、文献综述
        (一)中国留学生教育史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研究现状
        (三)文献研究述评
    五、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世界体系理论
        (二)推拉因素理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
        (三)公共外交和“软实力”理论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1992)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俄为师”的留学生教育
        二、重视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留学生教育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
        四、留学生教育的暂时停滞与缓慢恢复
    第二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重新开启
        一、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二、重新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遣留学生
        三、建立派出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四、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第三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新起步
        一、扩大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政策
        二、重新开始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
        三、逐步创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第四节 重新起步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关系是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二、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开展留学生教育具有显着国别差异
        三、探索建立系统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第二章 深化改革时期的繁荣发展与局部失衡(1993-2009)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逐步发展
        一、确立“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生教育政策
        二、政府间协议推动派出留学生教育
        三、通过校际交流项目派遣留学生
        四、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派出留学生教育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取得新成果
        六、派出留学生安全问题开始集中显现
    第二节 接收“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从“积极稳妥发展”到“扩大规模”政策的转变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
        三、孔子学院建设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的结构分布特点
        五、进一步规范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成果逐步显现
    第三节 深化改革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政治环境为留学生教育提供发展机遇
        二、市场因素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局部结构失衡
        四、派出和接收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第三章 留学生教育契合国家战略的功能日益突出(2010-2018)
    第一节 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的新进展
        一、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
        二、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推动赴俄留学生教育发展
        三、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机制促进向泰国和马来西亚派遣留学生
        四、非通用语种建设加快向印度和巴基斯坦派遣留学生
        五、派出留学生教育的管理日趋完善
        六、留学生教育深化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综合情况的了解
    第二节 “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的新格局
        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加速发展
        三、对“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教育援助的持续增长
        四、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五、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变迁
        六、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
    第三节 加速发展阶段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呈现双向增长趋势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从强调规模向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观念转变
        四、“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安全面临新挑战
第四章 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历史经验及深层次问题
    第一节 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对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的教育水平是与中国教育合作的基础
        三、中国经济实力和教育政策决定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走向
    第二节 派出与接收留学生教育的演进过程、内在联系与特征
        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演进过程
        二、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二、法制化建设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保障
        三、国际化和市场化是“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第四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向“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留学生教育仍缺乏系统规划
        二、“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加速转变观念
        三、“一带一路”沿线五国留学生教育的安全问题亟待多方联动
第五章 新时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充分认识留学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留学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
        二、留学生教育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融入全球教育体系
        三、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优秀的开拓者与践行者
    第二节 大力发展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留学生教育
        一、建立科学严谨的出国留学信息统计机制
        二、加大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派留学生的资助力度
        三、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研究,提供就业政策支持
    第三节 全面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一、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国家整体发展
        二、加快推进法治化进程,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三、适当控制规模,发展“一带一路”精英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4)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研究问题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研究
        (二)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研究
        (三)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研究
        (四)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关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留学和留学生
        (二)来华留学生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五、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意义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七、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初创阶段(1950-1977年)
        (一)初启交换留学生计划
        (二)初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政策体系
        (三)初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实习管理政策
        (四)初次召开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
        (五)中断和积极恢复
    二、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
        (一)两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实现继往开来
        (二)加强经费管理,增加教育投入
        (三)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层次
        (四)注重语言培训,实现汉语言推广
        (五)打造综合管理,开启自费留学
    三、调整规范阶段(1993-2009年)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走上依法办学道路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步入信息化建设
        (三)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
    四、提升完善阶段(2010—2019年)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的演进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方式政策的演进
        (一)以协定方式接受来华留学生政策
        (二)开放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政策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资费政策转变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高度集中的招生管理政策
        (二)招生管理政策向宏观管理过渡
    三、来华留学生招生类别政策的演进
        (一)来华留学生类别的明确
        (二)来华留学生类别的细化
        (三)招生专业政策的调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教学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教学管理政策启动出台
        (二)教学管理政策的规范完善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初步建立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调整补充
        (三)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前瞻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演进
        (一)日常管理政策的初步探索
        (二)日常管理政策的稳步调整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顺势规范
        (四)日常管理政策的应势完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方向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特点阐释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中的基本特点
        (一)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二)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
        (三)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一)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二)留学资费——“从援助到收费”的转变
        (三)招生模式——“由计划到开放”的转变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一)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
        (二)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
        (三)管理手段——管理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借鉴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英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概况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特点
        (三)相关借鉴
    四、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一)日本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二)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三)相关借鉴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评析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取得的显着成就
        (一)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二)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
        (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四)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总体高度有待提升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待完善
        (三)教育结构政策有待调整
        (四)质量保障政策有待统一
        (五)社会服务政策有待补充
        (六)就业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议
        (一)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
        (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四)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五)完善社会服务政策
        (六)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5)现实与想象:赴泰旅游风险的社会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社会建构理论
        2.1.2 风险社会理论
        2.1.3 风险文化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风险
        2.2.2 旅游风险
        2.2.3 跨文化交往中的旅游风险
第3章 中国赴泰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3.1 泰国概述
        3.1.1 区位、沿革与旅游资源
        3.1.2 中泰关系概况
    3.2 中国赴泰旅游市场的发展与演化
    3.3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时空分布特征
        3.3.1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的时间特征
        3.3.2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的空间特征
    3.4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安全事件类型与特点
第4章 “场域”视角下的泰国旅游风险
    4.1 研究设计
    4.2 泰国旅游风险图景
        4.2.1 官方媒体之话语分析
        4.2.2 社交网络之内容分析
    4.3 泰国旅游风险的“场域”视角
        4.3.1 场域与泰国旅游风险
        4.3.2 官方媒体建构的泰国旅游风险
        4.3.3 社交网络建构的泰国旅游风险
第5章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风险的游前认知和游后感知
    5.1 研究设计
        5.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5.1.2 扎根理论的多元路径化分析
    5.2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风险的游前认知
        5.2.1 要素分析处理
        5.2.2 认知风险结果分析
    5.3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风险的游后感知
        5.3.1 要素分析处理
        5.3.2 感知风险结果分析
    5.4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风险的认知与感知差异
第6章 中国游客赴泰旅游风险社会建构的表征
    6.1 旅游风险的外化
        6.1.1 惯习化
        6.1.2 制度化
    6.2 旅游风险的客观化
        6.2.1 实体化
        6.2.2 合法化
    6.3 旅游风险的内化
        6.3.1 内化路径
        6.3.2 旅游风险的初级社会化
        6.3.3 旅游风险的次级社会化
第7章 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
    7.1 结论
    7.2 进一步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服务型政府视角下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二、外事的含义
        三、外事管理的含义
        四、因公出国(境)管理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外事管理理论
第三章 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现状
    第一节 L省因公出国(境)概况
        一、年度出访数量
        二、因公出国(境)结构
        三、加大因公出国(境)管理取得的成就
    第二节 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
        一、政治站位
        二、政策规定
    第三节 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组成部分
        一、审批部门
        二、派出部门
        三、审批环节
        四、管理人员
    第四节 L省因公出国(境)审批程序与标准
        一、出访单位材料呈报
        二、外事部门逐层审核审批
        三、发放“出国(赴港澳)任务批件或确认件”
        四、回国后出访成果报告
第四章 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审批统计程序繁琐低效
        二、全程监管难以落地奏效
        三、外事审批权下放横向范围窄且纵向管理不到位
        四、外事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第二节 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技术落后且资金投入不够
        二、“重审轻管”观念阻滞制度建设
        三、配套改革不全面且不到位
        四、外事人才队伍管理不足
第五章 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改革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内部制度改革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制度管理
    第二节 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外事审批权下放
        一、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
        三、加快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
        四、加强业务指导和队伍培训
    第三节 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因公出国(境)审批规范发展
        一、正确认识加快因公出访管理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二、准确把握因公出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推进因公出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查处力度
        一、建立责权分明的监管体制
        二、深化落实事中事后监管
        三、加强出国团组出访期间的监管
        四、加强出国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五、完善部门联合专项检查机制
    第五节 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储备
        一、加强政治学习
        二、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三、加大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本领
        四、完善外事人员的管理制度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研究生出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系统需求描述
    2.2 用例建模
        2.2.1 系统整体用例图设计
        2.2.2 系统出国管理用例图
    2.3 系统活动图设计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第3章 概要设计
    3.1 系统功能架构
    3.2 业务规则分析
    3.3 系统软件架构
        3.3.1 B/S端架构设计
        3.3.2 C/S架构设计
        3.3.3 ACTIVITI技术
        3.3.4 BPMN流程
    3.4 系统网络架构
第4章 详细设计
    4.1 系统建模设计
        4.1.1 系统包图
        4.1.2 类结构设计
    4.2 系统主要业务动态协作设计
        4.2.1 学生申请出国留学过程设计
        4.2.2 学生申请公派留学过程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结构设计
        4.3.2 数据表设计
        4.3.3 数据库逻辑设计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工作流配置
        5.1.1 开启工作流
        5.1.2 申请出国工作流BPMN
    5.2 学生申请出国功能的实现
        5.2.1 开启工作流申请
        5.2.2 提交归国申请
        5.2.3 公派各类型申请
    5.3 审核功能的实现
        5.3.1 导师审核出国申请
        5.3.2 审核公派申请
        5.3.3 学院代替导师审核
        5.3.4 C/S端研究生院审核出国信息
    5.4 QS、泰晤士报大学排名数据爬取
    5.5 导出与下载报表
        5.5.1 学院导出公派推荐顺序表格
        5.5.2 学生下载出国审批表
    5.6 研究生院修改出国审核节点
    5.7 研究生院权限控制
    5.8 数据统计展示的实现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基于机器学习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智能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支出控制
        2.1.2 内控预警
        2.1.3 机器学习
        2.1.4 研究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2.2 机器学习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机器学习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智能预警框架
    3.1 基于机器学习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智能预警目标和内容
    3.2 基于机器学习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智能预警框架
4.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预警
    4.1 支出审批控制制度及现状分析
        4.1.1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审批制度分析
        4.1.2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审批控制现状分析
    4.2 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预警指标选取
        4.2.1 预警指标选取
        4.2.2 预警等级划分
    4.3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预警流程
        4.3.1 K-means聚类算法与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预警原理
        4.3.2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支出审批流程完整性控制预警流程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C4.5 决策树算法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标准遵循性控制预警
    5.1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标准相关规定及控制现状分析
        5.1.1 支出范围及标准控制现状
        5.1.2 常见支出范围和标准规定总结
    5.2 支出标准遵循性控制预警指标选取
        5.2.1 各类费用数据特征分析
        5.2.2 支出标准遵循性控制预警指标选取
    5.3 基于C4.5 决策树算法支出标准遵循性控制预警流程
        5.3.1 C4.5 决策树算法与支出标准遵循性控制预警原理
        5.3.2 基于C4.5 决策树算法支出标准遵循性控制预警流程
    5.4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Konohen-SVM算法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合理性控制预警
    6.1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合理性控制现状分析
    6.2 基本支出合理性控制预警指标选取
        6.2.1 预警指标选取
        6.2.2 预警等级划分
    6.3 基于Kohonen-SVM算法的支出合理性控制预警流程
        6.3.1 Kohonen-SVM算法与支出合理性控制预警原理
        6.3.2 基于Kohonen-SVM算法的支出合理性控制预警流程
    6.4 实例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9)C区预算执行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预算执行审计概述
    2.1 预算执行审计的内涵
    2.2 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
    2.3 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
    2.4 预算执行审计的过程
        2.4.1 准备阶段
        2.4.2 实施阶段
        2.4.3 报告和处理阶段
        2.4.4 后续跟踪检查阶段
    2.5 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
        2.5.1 传统方法
        2.5.2 大数据审计
3 C区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分析
    3.1 C区基本情况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3.1.1 C区基本情况
        3.1.2 C区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3.2 C区预算执行审计准备情况
        3.2.1 组成审计工作组
        3.2.2 审前调查
        3.2.3 数据采集
        3.2.4 数据清洗
        3.2.5 建立审计中间表
        3.2.6 构建审计分析模型
        3.2.7 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3.2.8 数据分析发现疑点
    3.3 C区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情况
        3.3.1 现场核查取证
        3.3.2 审理审核
        3.3.3 报告和处理
    3.4 C区预算执行审计结果
        3.4.1 C区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3.4.2 C区重点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3.5 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情况
4 C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评价
    4.1 C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取得的积极效果
        4.1.1 审计风险有所降低
        4.1.2 审计效率得以提高
        4.1.3 审计模式创新
        4.1.4 审计重点突出
    4.2 C区预算执行审计的存在的问题
        4.2.1 采集的数据质量不高
        4.2.2 数据分析效果不理想
        4.2.3 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
        4.2.4 大数据审计流程和指标设计缺少政策法规支撑
5 C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改进建议
    5.1 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平台
    5.2 建立对数据的长期关注和分析机制
    5.3 建立完善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5.4 加快大数据预算执行审计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医院出国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度理工学院计算机学科创立与发展研究[D]. 姜雪. 河北大学, 2021(09)
  • [2]高校教职工因公出国(境)管理流程分析及优化研究 ——以W大学为例[D]. 许一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4)
  • [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派出和接收留学生教育研究(1978-2018)[D]. 杨薇.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6)
  • [4]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 陈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现实与想象:赴泰旅游风险的社会建构[D]. 张鞠成. 华侨大学, 2020(01)
  • [6]服务型政府视角下L省因公出国(境)管理研究[D]. 冯悦.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研究生出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丰. 山东大学, 2020(12)
  • [8]基于机器学习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控制智能预警研究[D]. 阎玲琳.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9]C区预算执行审计案例研究[D]. 张栎桦.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10]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医院人员出国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