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炎汤治疗银屑病70例(论文文献综述)
林子量[1](2021)在《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手足皲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角化性皮肤疾病,具体可分为手部皲裂和足部皲裂。本病多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表现为干燥增厚的皮肤角质层在温度变化、机械性摩擦、受压或接触化学性清洁剂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沿皮纹分布的细小裂隙,并进一步增长越深。但疾病初期除皮肤外观变得粗糙不美观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均不甚重视,直至裂纹加重伴有疼痛、出血等表现,为患者的起居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和痛苦,并严重干扰他们的工作学习。此外手足皲裂亦可作为临床症状与其他皮肤病同时出现,如湿疹、冻疮、鱼鳞病、掌跖角化症等,临床上应加以区分鉴别。目前治疗手足皲裂症临床常见药物包括尿素、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主要有润肤、角质松解、愈裂止痛等功效。中医方面本病又称为“皲裂疮”,古时相关病名记载包括:“裂口疮”、“干裂疮”、“龟手”、尸脚”、“肉裂”、“手足皲裂”、“裂手裂脚”等。中医方面主要考虑本病由于气血失和,外感风寒,血瘀凝滞,肌肤失养所致,辨证属血虚风燥证或脾虚血燥证。治疗可予局部外用油脂润肤生肌,配合内服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之品如归脾汤、当归饮子等。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对象甘草润肤膏乃用甘草油为底方,配合《证治准绳》记载“一上散”(苦参、白芷、火硝、枯矾、荆芥穗、寒水石、白及)为基础加减而成,结合现代科技,以乳膏形式呈现,主要有清热润燥、止痒愈裂之效。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评价甘草润肤膏对治疗手足皲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符合手足皲裂症诊断患者共34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受疫情原因未能招募足够受试者,实际完成例数29人,分别为:试验组14人,对照组15人)。试验组应用甘草润肤膏,对照组则应用尿素软膏,针对较严重的Ⅱ、Ⅲ度患者加用封包、修剪磨皮治疗。14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如受试者于1疗程治愈则提前结束观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就用药后疗效进行相关评估及分析讨论。结果:在2观察周期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0%和46.67%(P=1.000),总有效率为92.86%和80.00%(P=0.598),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未有统计学上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暂未能证明甘草润肤膏整体疗效较尿素软膏为佳,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以证明甘草润肤膏可作为临床治疗手足皲裂的更佳选择。问题与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更深认识,重视对待,按时用药,加强对皮肤的养护,避免因皮肤干燥而出现手足皲裂。
李心宽,张凤,宋业强[2](2020)在《名老中医朱仁康治疗皮肤病经验方药初探》文中认为喜读《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从中收益颇多,该书载54个病种,共141个病例,共载方173首,其中内服方96首,汤剂有63首,在汤剂中有朱教授的经验方34首。通过阅读总结,现把朱教授的部分经验方从消风、祛湿、清热3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希望能为大家临床应用带来帮助。
叶文珍[3](2020)在《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介绍萧贤忠辨治皮肤疾病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一、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主要从中医世家,代代传承;厚德精医,仁心仁术;勤求博采,传承传新三个方面阐述了萧贤忠从医的经历、精湛的医术、晨兢夕厉、心怀患者的高尚医德对萧贤忠学术观点形成的影响。二、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主要阐述萧贤忠在皮肤疾病方面的病机观、辨治观、预防观。萧贤忠认为,皮肤病病因病机应以“整体观”为指导。其发病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虫毒、蛇毒、药毒、食物毒、疫疠之毒、外来伤害等,内因包括情志、饮食、劳逸、先天等。各个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瘀滞或虚损,经络失和失养,肌肤不固,失于濡润,反映于外则表现为各种皮肤病变。萧贤忠辨证治疗皮肤疾病亦重视“整体观”,强调“外科实从内出”的观点。其根据辨证结果和皮肤病特点将内治法大致归纳为:疏风解表止痒、清热燥湿收敛、和解疏肝理气、清热凉血消斑、健脾除湿利水、解毒杀虫止痒、活血破瘀软坚、温经散寒通络、养血润肤止痒、补益肝肾扶正等。萧贤忠认为这些治法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相互作用的。治疗时应该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采用一个或两个及两个以上治法,依法立方,证法方相应,疗效可奏。在临床处方上,萧贤忠善于应用古方辨治皮肤病,常用方剂有:双解汤、五神汤、香薷散、除湿胃苓汤、五根汤、防风通圣散、逍遥散、化斑汤、疏风清肝汤、银翘散、消风导赤散、泻白散、甘露饮等。并根据经验自拟经验方治疗,如止痒汤、消疣汤等。萧贤忠临床用药强调,在疾病治疗的始末一定要顾护脾胃,扶正祛邪。萧贤忠临床常配合特色外治疗法,常用萧氏自制大成散、三黄洗液等治疗。另指出,皮肤病的预防也需遵循“整体观”,防治结合,效果更佳。三、萧贤忠论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主要从概述、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防护措施五个方面论述了萧贤忠诊治粉刺、乳痈、湿疮、丹毒、白疙、蛇串疮、奶癣、疔疮、瘾疹、风瘙痒十种疾病的临床经验。萧贤忠立志于中医外科事业,将萧氏—族治疗皮肤疾病的中医经验薪火相传,并逐渐发扬光大,为我国中医事业贡献出—份力量。
袁姣姣[4](2020)在《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探究咽部放血疗法在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次序实施试验的相应治疗方案。治疗组给予咽部放血疗法(每周1次)联合口服凉血解毒汤(每日一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凉血解毒汤(每日一剂),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末、治疗第8周末记录银屑病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咽部症状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所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了 4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组间可比性良好,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的P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及咽部症状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P=0.342>0.05),在第8周末治疗组的愈显率(痊愈+显效)为75%,明显高于对照组15%,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比较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治疗组第8周末PASI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第4周末VAS评分下降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3<0.01),但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下降程度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87>0.05);两组间第4周末的DLQI评分及其下降程度、第8周末的DLQI评分及其下降程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第4周末、第8周末的咽部症状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第8周末治疗组的咽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中途退出及脱落病例,依从性较好。结论: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愈显率,对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瘙痒症状、咽部症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独口服凉血解毒汤,但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随访观察周期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深入研究本疗法的作用机制。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陈马可(Mark Chern)[5](2019)在《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中医证治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思路及方法,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的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近代与激素依赖性湿疮有关的研究文献,总结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临床表现及血热证的辨证论治,结合个人临床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有效案例,提出该病的治疗策略及紫草地黄汤的应用方法。结果:激素依赖性湿疮为湿疮演变而成的病理情况。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产生取决于湿疮患者长期、反复性的激素使用,且必须有湿疮患者停用激素使用方出现戒断后的“反跳现象”,此为激素依赖性湿疮,即使度过急性期后亦可持续停留于皮炎发作状态。此病在临床表现上有广泛的特征,患者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皮炎症状,因此给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带来困难。激素依赖性湿疮的病因基于激素的使用,西医多使用激素治疗皮炎,对此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通过疾病辨证论治,展现了中医药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优势,应用中药帮助消退皮炎,不仅能缓解停用激素后的急性皮炎发作,亦可终止疾病的周期性复发,使疾病得以痊愈。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宜用凉血之法,在紫草地黄汤(紫草、生地、丹皮、赤芍)的基础上随症加减,可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长期或过量外用激素软膏而停止使用是导致激素依赖性湿疮的主要因素。激素软膏导致邪气阻滞于肌肤,浸淫血脉,日久化热化毒,伏于血分。虽然激素软膏能明显改善皮疹症状,一旦停止使用则热毒释放于局部,散发至周围,甚至全身。血热证表现为皮色鲜红或暗红,散于局部或弥漫全身,皮下有灼热感,体内热盛兼有明显恶寒,皮肤瘙痒剧烈,夜间不能入眠,舌面多光滑,舌色偏紫,脉洪大有力或滑数而沉等症状。经51病例观察,其中40例表现为血热证,以紫草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在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面,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深入研究。
李建红[6](2018)在《银屑病中医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及其常见证候的差异蛋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疙”、“松皮癣”等。银屑病病因复杂,确切发病机制不明,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缓解或控制症状而不能防止复发,损容性皮疹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银屑病一直是皮肤科领域的重点研究疾病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治疗银屑病已经成为该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银屑病中医治疗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提示中医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由于本病病机复杂,诸位医家对此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治经验亦有不同见解,故存在辨证分型繁杂不统一,遣方用药多样化,疗效评价欠规范等问题,导致治疗经验和疗效难以重复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病中医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制约了中医临床诊疗规范化和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亟需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探讨银屑病中医治疗的辨证和用药规律,并对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辨证是中医治疗的前提和依据,中医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病理概括,不同证候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对揭示中医辨证论治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查阅文献和总结之前的研究,我们发现银屑病的辨证论治是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的,而目前的证候学物质基础研究多以点研究为主,尚需进行全面系统的证候学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目的]1.通过对中医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数据挖掘,统计分析中医治疗该病的辨证分型特点、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的理、法、方、药提供参考,并为相关的中医诊疗和科研提供理论依据;2.系统评价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学研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3.从蛋白质水平初步阐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初步揭示银屑病不同证候形成的蛋白质学基础,为银屑病证候实质和方药干预作用靶点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中文全文数据库,收集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系统,建立中医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总结具有规律性与整体趋同性的辨证分型标准,探索其用药规律、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潜在新方组合。2.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56-2018)、VIP全文数据库(1989-2018)、万方数据库(1990-2018)和 PubMed,EMBASE,Medline,以关键词结合自由词检索,收集所有关于犀角地黄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随机对照实验,采取JADAD评分量表,由2名评价员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3.采用可一次性检测507种人类蛋白表达水平的蛋白芯片,检测两种最常见的银屑病证候-血热证、血瘀证各3例及3例健康人对照的血清标本,筛选出代表不同证型的差异蛋白;用ELISA法检测51例临床血清标本,以验证前期筛选出的血热证、血瘀证主要差异蛋白。[结果]1.研究纳入文献91篇,其中有效方剂103首,使用中药170味,1185味次。出现频次前三的证型为血热证、血瘀证、血虚风燥证;使用频率超过20次的有17味药物,以清热凉血解毒类药物为主,使用频次前三的药物分别为生地黄、甘草及牡丹皮;药物四气统计中多以寒、温、平性为主,药物五味统计多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心为主;最常用的4组药对依次为生地黄与牡丹皮、生地黄与赤芍、土茯苓与生地黄、生地黄与甘草。血热证银屑病最常用药对为清热凉血药对,犀角地黄汤为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主要处方,血癖证常用活血调经药与破血消症药药对,血虚风燥证常用补血、清热凉血药对;挖掘得到治疗银屑病的潜在治疗新方共11个,治疗血热证和血瘀证的潜在治疗新方各10个,治疗血虚风燥证的潜在新方3个。2.初检文献336篇,经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篇文献。6篇研究中有4项95%CI包含了 1,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项研究95%CI不包括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银屑病不同证候之间、疾病与正常对照之间存在着较显着的蛋白表达差异。与血瘀证相比,所有的差异因子在血热证患者血清中均呈下调式表达。分析得出代表血热证证候特点的4种主要差异蛋白:B7-1/CD80,PDGF-AB,MIP-1b,FGF-9;代表血瘀证证候特点的6种主要差异蛋白:Smad1,GRO-a,NCAM-1/CD56,IL-23R,IL-23,TMEFF1/Tomoregulin-1。临床标本Elisa验证的结果显示FGF-9,GRO-a,IL-23,NCAM-1在两种证型之间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目前对银屑病的病因认识和中医辨治以血的辨证为中心,同时参合其他辨证方式,整体仍以血热、血瘀、血虚三种证型为主,血热证是最常见的证型,清热凉血为主要治则,药物多选用生地黄、牡丹皮、土茯苓、赤芍这类凉血活血解毒药物,犀角地黄汤为治疗血热证银屑病的主要处方。血瘀证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血虚风燥证以补血、清热凉血为主要治则。2.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有效,但尚不能证明犀角地黄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优于西药组,还需经过严格科研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设立安慰剂的临床试验。3.银屑病常见的两种中医证候-血热证和血瘀证之间存在着较显着的蛋白表达差异。血热证证候特异性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细胞趋化、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均表达降低;代表血瘀证的差异蛋白参与细胞增殖的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趋化等生物学过程,均呈上调式表达,由此推测不同证候时病体的免疫失衡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李文龙[7](2017)在《外用黄连膏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①观察外用中药黄连膏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黄连膏的作用特点与优势。②通过对比黄连膏与卡泊三醇软膏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成本,根据成本-效果分析(CEA)探讨良好经济学效益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旨在祛除疾病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研究方法:将东直门医院门诊72例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清热凉血解毒中药,两组患者选取严重程度基本一致的靶皮损各一处,其中试验组靶皮损外用东直门医院皮肤科自制剂黄连膏2次/d,对照组靶皮损外用西药卡泊三醇软膏2次/d,其中靶皮损治疗开始与结束时进行拍照并用Image J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法计算靶皮损面积,并在治疗前后对靶皮损进行评分,连续用药4周后对比临床疗效,并根据成本-效果分析(CEA)探讨黄连膏在临床治疗中的经济学效益。研究结果:本试验共入组72例患者,共完成60例,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中途退出者2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脱落2例,中途退出者1例,发生不良反应3例,最终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完成30例。试验组的总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总评分为14.03±1.71,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为14.13± 1.33,两组的治疗前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总评分为8.00±1.64,对照组治疗后总评分为14.13±1.33,两组的治疗后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红斑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2.67±0.61和1.33±0.55、鳞屑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3.00±0.74和1.73±0.58和、浸润肥厚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2.77±0.62和1.60±0.56、面积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00和2.70±1.11、瘙痒治疗前后评分分别1.50±0.67和0.63±0.49,对照组红斑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2.67±0.55和1.73±0.45、鳞屑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3.03±0.61和1.20±0.41、浸润肥厚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3.00±0.45和1.10±0.48、面积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4.00和、瘙痒治疗前后评分分别1.47±0.50和0.90±0.48。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红斑及瘙痒程度的评分均有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红斑及瘙痒评分上存在显着性差异,表示对这两项的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而对于鳞屑、浸润肥厚两组的评分均为p<0.05,说明在两项的改善方面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两组皮损面积评分为P>0.05,说明两组在面积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药物经济学评价显示试验组获得的效益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祛除疾病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研究结论: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黄连膏与卡泊三醇软膏总体疗效相当;黄连膏在红斑及瘙痒改善方面优于卡泊三醇软膏;卡泊三醇软膏在鳞屑、浸润肥厚方面优于黄连膏;黄连膏在祛除疾病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丁旭[8](2017)在《皮炎汤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炎汤是着名中医皮外科专家朱仁康根据其临床经验并借鉴温病卫气营血的辨治方法与方药创制而成,具有清营凉血、泄热化毒之功,治疗多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疗效卓越。本文在简要介绍朱仁康及其制方思路的基础上,详细说明皮炎汤的药味组成、煎服方法、用药宜忌、功效主治以及临证加减应用法则。结合文献报道说明皮炎汤在皮肤科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分享了笔者应用皮炎汤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经验。针对与皮炎汤治法密切相关的"透热转气"以及合理使用动物药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分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皮炎汤。
张德福[9](2016)在《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以乌蛇驱风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以皮损严重程度及其面积指数(PASI)评分和瘙痒症候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从客观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寻常型银屑病病患,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即治疗组35例,给予口服中药煎剂方“乌蛇驱风汤”每日1剂;另一组为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中成药“复方青黛丸”每日3次。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全部病例进行PASI客观指标及瘙痒症候指标的评估,以及在治疗期间,针对各组病患对服食药物情况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PASI指标进行评价,以作为疗效指标;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7.14%;对照组则为54.29%。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乌蛇驱风汤加减能有效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2.乌蛇驱风汤加减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安全有效方剂。
张明[10](2015)在《刘巧教授辩治皮肤病学术思想及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困扰患者的身心健康,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药物及手段虽多,但缺乏特别有效的药物,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祖国医学认识和治疗本病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不断有发展,方法较多,相对于西药副作用少,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本病的认识,祖国医学代有发展,不断演变,继承和发展。近现代以来,中医学家认为“血热”是银屑病中发病中的关键环节,创制了大量清热凉血的方剂,然而在临床中单独使用清热凉血方剂,虽有一定疗效,但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毒邪理论在中医界逐渐兴盛,逐渐为广大中医接受,并运用到各自专科中。导师刘巧教授很早就认识到在银屑病的发病中,银屑病临床上具备毒邪致病特点6个特性(猛烈性、顽固性、传染性、特异性、火热性、依附性)中的至少4个,因此认识到银屑病发病中存在有毒邪的因素,尤其在寻常型银屑病常规辨证属血热型患者中,导师认为毒邪在本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治疗上除常规的辨证论治外,强调解毒法治疗本病。理论的深入认识带来治疗用药上的区别。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治疗观察中,目前较少对单纯使用清热凉血与清热凉血联合解毒类中药治疗进行对比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就清热凉血联合解毒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进行临床观察,验证解毒类中药在寻常型银屑病中使用的临床疗效,从而为进一步探索解毒类中药治疗银屑病提供临床支持。导师刘巧教授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导师是广东省中医院国医大师榻国维教授的弟子,他全面继承了榻老皮肤病的学术思想,榻老作为岭南皮肤科流派的创始人,强调毒邪在皮肤病诊治中的重要性,创立许多解毒为主的方剂治疗各种皮肤病,导师也大量使用这些方剂。导师在许多皮肤病中均强调解毒法的运用,包括银屑病,白癜风,皮肤血管炎,带状疱疹等等。作为师承的重要部分,对导师治疗皮肤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对导师治疗部分常见皮肤病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导师专攻中医皮肤病,尤其擅长治疗损容性皮肤病,包括寻常型痤疮,黄褐斑,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对于寻常型痤疮,除了常规按照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痰瘀互结三型辨证论治外,导师还强调根据月经情况,痤疮发病部位等进行论治,用药强调因地制宜。对于结节囊肿型痤疮擅长使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对于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局部皮损的分布部位及细微的颜色区别,再加上整体辨证,分为三型,分别为肝郁血瘀型,脾虚湿盛型及肾阴不足型,分别治以逍遥散,参苓白术散及六味地黄丸。但强调这三型不能囊括黄褐斑所有的类型,还有肾阳虚证等。需要进一步验证一些经方如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需要观察疏风解表药物在表皮型黄褐斑及活血化瘀药物在血管型黄褐斑中的疗效。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导师擅长使用皮炎汤联合凉血五花汤,初期强调气血两清,后期强调养阴生津。对于慢性湿疹的治疗,导师强调燥邪发病,包括血虚生燥和阴虚生燥,辨证时一个偏于阴虚,一个偏于血虚,需要临床反复细心体会其区别,治疗分别采用沙参麦冬汤和四物消风散加减。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清血毒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刘巧教授运用毒邪理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以及学术思想。总结刘巧教授治疗痤疮,湿疹,黄褐斑,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辨治经验,便于进一步的学术传承和临床推广,为将来学术创新,提高临床疗效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刘巧教授自拟方清热凉血方联合其自制药清血毒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纯予清热凉血方口服,疗程相同,均治疗6周,主要观察患者的PASI评分及瘙痒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收集整理跟师学习3年来的抄方笔记,导师讲座课件,录音,光盘等,整理出导师治疗寻常型痤疮,慢性湿疹,黄褐斑,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经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前两组PAS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经过统计学处理后,PASI积分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组均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有一定疗效,清热凉血方是单纯清热凉血的组方,清血毒胶囊突出清热解毒功能,单一使用清热凉血方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不如清热凉血方联合清血毒胶囊的治疗组,在患者红斑面积,浸润程度,鳞屑等PASI评分上,对照组也不如治疗组。刘巧教授认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病机除了常见的血热血虚及血瘀外,还有重要的致病因素毒邪,毒邪在银屑病中多蕴结在血分,治疗银屑病要注重解毒法的运用。
二、皮炎汤治疗银屑病7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炎汤治疗银屑病70例(论文提纲范文)
(1)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甘草在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效 |
3. 甘草在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中的应用 |
4. 总结 |
第二节 手足皲裂症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 |
1. 国内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
2. 国外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
3. 讨论 |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1.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研究病例的终止 |
1.7 研究病例的剔除 |
1.8 随机方式 |
1.9 干预措施 |
1.10 使用方法 |
1.11 随访方法 |
2.观察指标 |
第二节 试验结果 |
1. |
1.1 病例入组情况 |
1.2 可比性分析 |
1.3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
2.案例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1. 中医对手足皲裂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手足皲裂症的认识 |
3. 阿育吠陀医学对足部皲裂的认识 |
4. 针对预防手足皲裂的养护和建议 |
5. 甘草润肤膏的研发基础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CRF) |
附录二 浅谈当今临床试验过程医患沟通困难及患者依从性低的现状 |
个人简历 |
一、个人信息 |
二、学习经历 |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 |
四、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2)名老中医朱仁康治疗皮肤病经验方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消风方 |
1.1 清热消风方 |
1.2 散寒消风法 |
1.3 凉血消风法 |
1.4 养血消风法 |
2 祛湿方 |
2.1 祛风胜湿方 |
2.2 清热利湿方 |
2.3 健脾理湿方 |
2.4 滋阴除湿方 |
3 清热方 |
3.1 清热解毒方 |
3.2清营解毒方 |
3.3 清热凉血方 |
4 小结 |
(3)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1 萧贤忠生平简介 |
2 萧贤忠学术观点渊源 |
2.1 中医世家 代代相承 |
2.2 厚德精医 仁心仁术 |
2.3 勤求博采 传承创新 |
第二章 萧贤忠学术观点述要 |
1 病机观 |
2 辨治观 |
2.1 辨证原则 |
2.2 治则治法 |
2.3 遣方用药 |
3 预防观 |
第三章 萧贤忠辨治常见皮肤病经验举隅 |
1 粉刺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临证经验 |
2 乳痈 |
2.1 概述 |
2.2 病因病机 |
2.3 临证经验 |
3 湿疮 |
3.1 概述 |
3.2 病因病机 |
3.3 临证经验 |
4 丹毒 |
4.1 概述 |
4.2 病因病机 |
4.3 临证经验 |
5 白疕 |
5.1 概述 |
5.2 病因病机 |
5.3 临证经验 |
6 蛇串疮 |
6.1 概述 |
6.2 病因病机 |
6.3 临证经验 |
7 奶癣 |
7.1 概述 |
7.2 病因病机 |
7.3 临证经验 |
8 疗疮 |
8.1 概述 |
8.2 病因病机 |
8.3 临证经验 |
9 瘾疹 |
9.1 概述 |
9.2 病因病机 |
9.3 临证经验 |
10 风瘙痒 |
10.1 概述 |
10.2 病因病机 |
10.3 临证经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合说明 |
综述 |
一、银屑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病名的认识 |
2 银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银屑病“从血论治”的中医内治方法 |
4 银屑病“从血论治”的中医外治疗法 |
二、银屑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银屑病流行病学概况 |
2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银屑病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治疗方案 |
6 观察指标 |
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可比性分析 |
3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
4 临床疗效分析 |
5 安全性分析 |
6 小结 |
第二章 讨论 |
第一节 立题依据 |
第二节 治疗依据及机制初探 |
1 凉血解毒汤的临床应用 |
2 从咽论治——咽部放血疗法治疗银屑病血热证的机理探讨 |
第三节 疗效分析 |
1 银屑病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 |
2 瘙痒症状(VAS)评分 |
3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
4 咽部症状评分 |
5 临床疗效 |
第四节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湿疮的基本概念 |
1.1 病因病机 |
1.2 临床表现 |
1.3 西医的治疗对策 |
1.4 中医的治疗对策 |
1.6 总结 |
2. 激素依赖性湿疮的基本概念 |
2.1 发病机制 |
2.2 临床表现 |
2.3 诊断标准 |
2.4 治疗方法 |
2.5 存在问题 |
3. 中医对激素依赖性湿疮的认识 |
3.1 病因病机 |
3.2 证候类型 |
3.3 治病对策 |
3.4 常用方药 |
4.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治探析 |
4.1 病机特征 |
4.2 辨证要点 |
4.3 局部辨证 |
4.4 全身辨证 |
4.5 治法撷要 |
4.6 紫草地黄汤方解 |
4.7 紫草地黄汤临床化裁 |
4.8 临床注意 |
5. 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验案举例 |
6.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例汇总表 |
附录2: 近19年有关激素依赖性湿疮中药治疗的研究 |
附录3: 不同皮肤病之血热证治 |
参考文献(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银屑病中医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及其常见证候的差异蛋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银屑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文献挖掘的银屑病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文献数据的预处理 |
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的Meta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蛋白芯片技术的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
引言 |
实验一: 应用蛋白芯片筛选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的主要差异蛋白 |
1. 临床资料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 数据分析和统计 |
4. 结果 |
5. 小结 |
实验二: 银屑病患者血热证和血瘀证主要差异蛋白的临床标本验证 |
1. 临床资料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 统计分析方法 |
4. 结果 |
5.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7)外用黄连膏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银屑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研究 |
2 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
3 近年来对银屑病的辨证论治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一 |
综述二 银屑病中西医外治法概述 |
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外治研究概括 |
2 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的外治研究进展 |
3 西医治疗银屑病的外治法概况 |
4 小结 |
参考文献二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临床研究对象 |
3. 临床研究方法 |
4. 临床研究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三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皮炎汤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朱仁康创制皮炎汤 |
1.1 朱仁康及其主要成就 |
1.2 皮炎汤的由来 |
2 皮炎汤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
2.1 组方分析 |
2.2 辨证加减 |
2.2.1 热毒偏盛 |
2.2.2 湿热偏盛 |
2.2.3 瘀滞偏盛 |
2.2.4 气阴两伤 |
2.3 发扬创新 |
2.3.1 胆碱能性荨麻疹 |
2.3.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 |
3 皮炎汤治法用药相关问题与思考 |
3.1 关于“透热转气” |
3.2 关于动物药的使用 |
4 验案举隅 |
5 结语 |
(9)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银屑病的探讨 |
1.1 古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 |
1.2 中医近代医家对银屑病的发展 |
2. 西医学对银屑病的观点 |
2.1 流行病学概要 |
2.2 发病原因及机制 |
2.3 西医临床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概况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方法及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价方法 |
2.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 |
2.5 统计学处理分析 |
结果 |
1. 皮损情况PASI评分比较 |
2. 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
3. 两组疗效比较 |
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方义分析 |
3. 疗效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10)刘巧教授辩治皮肤病学术思想及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导师介绍及皮肤病学术思想研究 |
第一节 导师介绍 |
第二节 导师皮肤病学术思想研究 |
第二章 刘巧教授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
第一节 刘巧教授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经验总结 |
一、辨病辨证思路 |
二、治法用药经验 |
三、典型案例 |
第二节 刘巧教授治疗结节囊肿型痤疮的经验总结 |
一、病因病机 |
二、导师经验与认识 |
三、病案举例 |
四、个人体会 |
第三节 刘巧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总结 |
一、燥产生的病因病机 |
二、“燥”的致病特点 |
三、辨证论治 |
四、调畅情志 |
五、加减变化 |
六、典型病例 |
七、个人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刘巧教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经验总结 |
一、病因病机 |
二、现代医学治疗 |
三、导师经验 |
四、病案举例 |
五、个人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五节 刘巧教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总结 |
一、导师经验 |
二、辨证分析 |
三、病案举例 |
四、个人体会 |
第三章 寻常型银屑病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寻常型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流行病学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三、治疗进展 |
第二节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研究概况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治方法 |
三、毒邪理论在银屑病中的临床运用 |
四、展望 |
第四章 清热凉血方联合清血毒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
一、一般资料 |
二、诊断标准 |
三、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皮炎汤治疗银屑病7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子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名老中医朱仁康治疗皮肤病经验方药初探[J]. 李心宽,张凤,宋业强. 光明中医, 2020(22)
- [3]萧贤忠皮肤科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研究[D]. 叶文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咽部放血疗法联合凉血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D]. 袁姣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紫草地黄汤治疗激素依赖性湿疮血热证的应用探讨[D]. 陈马可(Mark Cher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银屑病中医证治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及其常见证候的差异蛋白研究[D]. 李建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7]外用黄连膏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分析[D]. 李文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皮炎汤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J]. 丁旭.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7(02)
- [9]乌蛇驱风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观察[D]. 张德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刘巧教授辩治皮肤病学术思想及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D]. 张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