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浅谈传统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程建华[1](2021)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突围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专业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然而,随着电子商务、大型商超、连锁零售等新型业态模式的出现,浙江传统专业市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受产业转型升级进度缓慢、安逸"守摊"思想根深蒂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经营模式老化、产业集聚比较优势降低、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逐步显现,转型突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浙江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突围要通过聚焦科技创新、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传统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及时破除"守摊"心态、专注提升服务品质等途径,逐步提升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突围步伐。

杨宴婷[2](2021)在《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传统贸易带来巨大冲击,电子商务以其虚拟化、信息化、交易成本低、不受地域时间控制等特点,深刻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的运行与发展,为其带来变革与创新,电子商务已经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界对于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还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将从互动视角研究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互动影响的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整理了有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及二者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发现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互动影响,结合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当前的发展态势,本文首先对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现状,其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实证部分奠定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使用2014-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首先测度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作为本文的关键变量,其次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互动影响,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大;对于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升级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水平因素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互动影响,且这种互动影响是非均衡的,因此本文针对未来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在国家全局统筹下,要进一步完善互动发展基础设施,提高互动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新模式。

刘健琦[3](2021)在《谁有可能成为数字贸易强国 ——主要国家发展潜力研判及其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国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大国,然而中国外贸同时也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在内生发展动力、质量效益方面还有待提升。“贸易强国战略”是“十三五”以来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获得政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应用,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贸易作为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也经历着数字化的变革。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传统的外贸竞争优势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必要研究贸易强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内涵、外延与评价标准。本文结合对传统贸易强国内涵和外延的解读,以及传统国际贸易与全球数字贸易的异同点,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提出数字贸易强国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国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各国数字贸易的竞争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占据数字贸易领先地位,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紧随其后。其中,美国数字贸易环境最为成熟,结构较为平衡,其数字贸易体量大、增速快、顺差明显。同时通过控制数字贸易国际规则主导权排斥竞争对手,长期占据数字产业链最高点。我国是数字消费者大国,贸易潜力和数字化市场规模巨大,同时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数字贸易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在数字贸易结构、数字贸易地位方面,我国与美国还有较大差距,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也有待提高。在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潜力评价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词频分析、共词网络分析和文本内容分析这些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对五个潜在数字贸易强国和欧盟数字贸易战略、政策、谈判协议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五国和欧盟数字贸易战略、政策的重要举措及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的主要诉求,提出当下我国推进数字贸易强国建设的建议,为中国参与数字贸易谈判贡献对策。

窦鹏鹏[4](2021)在《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化重塑全球生产和商业模式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深入和广泛应用加快了时空紧缩化的进程,旧有的社会形态迅速转变为以互联网为底层架构的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中国的农村区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即村民和乡村企业主借助电子商务的商业平台销售产品,逐渐形成一套与当地旧有产业相融合并促进当地生产、销售、消费形态转变的产业模式,被称为农村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深刻地改变和推动了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的新型社会经济网络,不但重构了国家整体经济结构,而且对新时期的城乡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鲜活地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增强传统农村区域的竞争力,以及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乡村”。在信息时代,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媒介,与国内外的其他区域实现了信息、物质、资金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从空间上解决了农村地区与外界隔绝的问题,增加了乡村区域的经济活力,同时赋予了乡村地区新的地方意义,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即“实时城市化”。截止2019年底,中国仍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为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产业形态单一,不少农村的青年劳动力都选择向城市转移。现如今,电子商务为这些相对落后、缺乏发展活力的农村区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商品流通形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快递物流网络将这里的产品和服务向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输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农村地区首次具有成功嵌入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网络之中的能力。201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电子商务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中指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是发展中国家扶贫与共享繁荣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落地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总结规律,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在调整相关政策时提供理论支撑。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笔者通过两年的时间深入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样本县中,对172家生产企业、22家服务型企业及诸多个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取得了关于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经济社会互动关系的一手研究资料。发现县域发展出现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在于低端产业被低端专业市场提供的廉价资源所约束,旧有发展路径不断被加强直至出现路径锁定。而产业的锁定又带来了人才的单一化及限制了居民消费。农村电子商务进入该区域后,通过对农村的信息化改造,在工业生产、农村居民消费、县域人力资源三个方面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打破了区域资源限制,完成了县域发展路径的解锁,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再发展。本研究主要分为八个章节,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等。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框架。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到第七章。其中,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从工业生产、农村居民消费、人力资源三个角度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进入样本县后,给该县所带来的变化及背后的作用机制。第七章在宏观上对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通过河北省的面板数据在更大范围上,对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效果进行数理检验,验证了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四部分即第八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样本县发展的路径锁定效应来源于其成本低廉的低端产业支撑体系,该体系提高了县域内组织创新转型的成本,形成转型限制,而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低成本打破限制,实现区域产业发展解锁,这种低成本转型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2)农村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农村的信息化改造,其为中国提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径,这种新的道路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这种通过信息化改造、电商平台将城市工作生活和农村工作生活进行无缝衔接的“真实时间城镇化”,在慢慢改变县域农村群体对自身和他人,对发展和产业的认知,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可能。同时,由于未涉及居民远距离搬迁、定居,传统城镇化的“让农民进城变市民”带来的矛盾,例如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也必将减少。对整个社会来说,低成本地将农村区域链接到大的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循环上来的政策和做法,可以成为未来中国乡村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3)农村电子商务虽然由经济切入农村,但是带来了超过经济范畴的区域社会变化,这种变化是保持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基于样本县来看,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数据服务、社交通讯技术、产业链的重构同时改变着农村社会。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乡村矛盾点逐渐消失,居民的产业和生活因为电商而变得更便捷,社区更繁荣,精神面貌和认知水平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所代表的信息化区域改造取得了成功,这种从农村开始的对县域政府职能重建、企业重构、居民身份重新定义等自下而上的区域改造模式,为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宁静[5](2020)在《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等,是其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内经济关系的实际应用。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实践性,这个特征是马克思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又指导着现实情况的发展,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数字经济是当前各国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制造业变革的驱动器,是服务业新模式的孵化器,是国际合作的新热点。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个国家需要运用马克思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并结合国家、地区的具体情况获取优势。西安有必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以便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从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比较分析法等,理论联系实际,对西安数字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发展对策。西安市高校众多,人才济济,根据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和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西安需要大力笼络人才以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西安是陕西省重要的粮、菜、果畜基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城市,西安需要把握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数字衍生业以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努力提高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

王喆正[6](2020)在《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42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传统产业集群,这些传统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撬动国内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点。然而,这些自发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社会化物流意识相对薄弱,自营物流比例较高,物流供应链管理滞后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大大限制了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发展步伐,传统产业集群的物流体系亟待优化升级。首先,本文对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的构建和末端物流整合与优化调度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总结,对生态圈理论、“互联网+”理论、虚拟供应链理论和众包物流配送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对本文研究背景下的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其次,以我国先进的传统产业集群为例进行研究,对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应用生态圈理论构建了传统产业集群物流生态圈模型,并对物流流程进行优化。结合虚拟供应链及动态供应链联盟的思想,构建了基于虚拟动态供应链联盟的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并提出运营机制,最后构建了基于虚拟动态供应链联盟的智慧化物流信息平台并提出了具体的智慧化改造措施。再次,对基于众包理论的传统产业集群货物集散过程进行流程分析,借鉴LRP的思想,将众包路径优化问题分解为众包车辆选择及路径优化两个子问题,对车辆的固定成本、行驶成本、货运成本和以服务时间为参考的惩罚成本进行研究,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基于众包理论的路径优化模型。应用聚类分析模型及贪心算法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明确了模型的求解流程及方法。最后,选取D家纺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本文构建的模型对该集群物流体系及物流流程进行优化,明确运营模式与运作流程,进行成效分析。利用Python语言对本文构建构的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对传统产业集群集货流程进行仿真,通过成本对比对路径优化结果进行验证。

丁媛媛[7](2020)在《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发展特征及区域效应》文中指出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县域成为网络化发展的重要节点。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就业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工作上显现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阿里巴巴批发网中网络店铺的入驻情况为基础,分析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特征,从地理学视角,解析县域电子商务在空间、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对雄安新区产生的效应。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特征,论证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遵循了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还同时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研究表明:(1)政府支持、产业基础雄厚、多样化平台接入为雄安新区县域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资源基础、设施基础,推动县域电商在雄安新区进一步发展;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过程总体可分为萌芽期、生长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伴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常态化,网络店铺的增长不再呈爆炸式增长,逐渐进入稳定平缓的增长时期。(2)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特征显着。从总体特征来看,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在河北省范围内处于中高等级,但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发展类型以高网商-低网购为主。从行业特征来看,网络店铺在经营模式上存在着生产加工型与经销批发型两种类型,生产加工型网络店铺出现时间早、数量多,而经销批发型出现时间较晚、规模较小;雄安新区网络店铺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衡,但不同行业网络店铺的均衡度存在着差异性;雄安新区网络店铺发展类型以依托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店铺为主。从时间特征来看,雄安新区网络店铺数量持续增加,增长存在阶段性、差异性,但三县的网络店铺在各个时间阶段的数量增长幅度具有一致性。从空间特征来看,网络店铺空间分布范围广,分布趋向于沿交通区位优势显着的地区,呈快速扩散特征,但主要增长方向为东北-西南,且增长区逐年稳定。(3)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对雄安新区产生了空间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空间效应方面,县域电商企业空间集聚趋势日益加强,且集聚区内核密度高值区逐渐显现,形成以雄县龙湾镇-昝岗镇集聚区、雄州镇-朱各庄镇-大营镇集聚区为核心的高值核密度集聚区;县域间电商联系圈层结构明显,雄县、容城县的电商辐射范围要远大于安新县,成为带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跨县域多区位电商出现促使商品交易突破地理空间限制,扩大市场的销售范围。经济效应方面,雄安新区县域电商不仅促进传统产业发展,还带动快递物流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社会效应方面,县域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雄安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还改变了居民传统生产方式,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增加就业机会。

李眩,童百利,吴晓兵[8](2020)在《基于灰色关联的电子商务与产业的融合联动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文中指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器",电子商务打破产业间的界限,使产业呈现融合的趋势.目前有人误认为发展电子商务会冲击传统实体经济,对电子商务与产业融合存在误解.本文在深入剖析电子商务对其他产业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安徽省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与各产业关联度均较高,进一步论证了电子商务与产业的融合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驱动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安徽省电商与产业融合发展和提升地区发展水平,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祁鸣[9](2019)在《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和流通方式,都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为了把握电子商务产业等互联网经济发展浪潮下的新机遇,进一步带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扬州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政府在发展电子商务中职能与作用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研究与摘选,介绍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理论,解释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论,为本文研究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本文研究了扬州市政府在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对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总结,对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扬州市政府的具体作用有,制定发展的政府指导方针、强化全社会电子商务意识、对市场的调控干预、创造良好的经济生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存在问题,主要在指导方针定位模糊、带动效应未达预期、调控干预不够精准、载体匹配度不高、对人才的培育和吸引不够重视等方面。结合政府干预市场、政府经济职能等相关公共管理理论,得出政府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与“道德风险”、全能型政府思维制约、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型政府治理能力尚未健全等原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政府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案例与启示,提出了完善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具体改进对策,明晰产业发展的定位、提升全社会发展共识、提升调控干预的水平、重塑载体功能、围绕人才打造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若干举措。

罗义萍[10](2019)在《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近40年的高速增长态势。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各产业也进入新旧动能亟待转换的关键时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下的一项重要应用,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国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II)2001年提出的《电子商务总指数指标体系》与现有学者的研究,选取12个指标,从基础设施类、交易规模类、人力资本类和发展潜力类四个方面构建我国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000—2017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快速稳步提高。其次,梳理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并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两个维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状况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化与高度化演进发展。然后,从理论层面研究了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厘清电子商务是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创新、社会需求结构变化两个方面分别推动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最后,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此外,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还具有动态性,短期来看,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长期来看,电子商务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则趋于稳定。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当继续推动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突围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改革开放至今浙江传统专业市场发展概况
二、浙江传统专业市场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
    1.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2.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3.传统经营模式逐步老化
    4.产业集群比较优势逐步降低
三、制约浙江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突围的四重因素
    1.产品科技含量不足
    2.安逸“守摊”思想固化
    3.产业转型升级进度缓慢
    4.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四、新形势下浙江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突围的路径分析
    1.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量
    2.破除专业市场“守摊”心态,强化中小企业市场危机感
    3.推进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良性互动,加快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步伐
    4.加快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进度,建立新型销售模式
        (1)不断优化电商环境。
        (2)发展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3)推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
    5.专注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市场吸引力

(2)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1.2.2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研究
        1.2.3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关系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电子商务概念界定
        2.1.2 商贸流通业概念界定
        2.1.3 “互动影响”概念界定
    2.2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2.3 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理论依据
        3.1.1 技术创新理论
        3.1.2 交易成本理论
        3.1.3 商贸流通理论
    3.2 作用机制分析
        3.2.1 电子商务对商贸流通业的作用机制分析
        3.2.2 商贸流通业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机制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2.1 变量说明
        4.2.2 数据来源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
        4.3.1 相关系数检验
        4.3.2 平稳性检验
        4.3.3 联立性检验
        4.3.4 模型估计
    4.4 实证结果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产业层面
        5.1.1 加大互联网信息产业投入力度
        5.1.2 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经济效应
        5.1.3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信息化建设
        5.1.4 加强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5.2 国家层面
        5.2.1 做好顶层设计
        5.2.2 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
        5.2.3 制定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政策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谁有可能成为数字贸易强国 ——主要国家发展潜力研判及其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外贸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
        1.1.2 贸易强国建设是我国重要国家战略
        1.1.3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外贸经历“数字化”变革
        1.1.4 数字贸易规则成为国际新一轮规则竞争的前沿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助于拓宽贸易强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内涵
        1.2.2 有助于客观评估世界各国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潜力
        1.2.3 有助于为国家数字贸易战略设计、谈判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1.3 研究方法
        1.3.1 基于“五阶段”过程模型构建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潜力评价体系
        1.3.2 基于熵值法对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赋权
        1.3.3 基于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剖析各国数字贸易战略、政策、谈判协议文本
    1.4 逻辑架构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贸易强国的学术史梳理
    2.2 关于跨境电商研究的梳理
    2.3 关于全球数字贸易研究的梳理
    2.4 关于贸易强国评价方法研究的梳理
    2.5 文献评述
3 如何理解数字贸易强国
    3.1 数字贸易的内涵与外延
    3.2 传统贸易强国的内涵与外延
    3.3 数字贸易强国的内涵与外延
4 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及其研判结果
    4.1 评价体系
    4.2 评价体系赋权
    4.3 评价体系及其赋权结果检验
    4.4 研判结果
    4.5 聚类分析
5 潜在数字贸易强国发展战略文本分析
    5.1 文本选取
    5.2 词频分析
    5.3 共词网络分析
    5.4 文本内容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4)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农村发展与县域经济
        二、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三、农村电子商务的区域演化特征
        四、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及社会效应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和实现路径
        二、章节框架及内容
    第四节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一、研究的主要特色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二章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电子商务发展进程
        一、概念范围及应用
        二、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四、电子商务的影响
    第二节 农村电子商务与区域发展模式
        一、三种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
        二、传统区域发展模式成因及演化
        三、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新区域发展模式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的落地机制
        一、区域产业基础与政策导向
        二、企业家精神与社群网络
        三、快速物流交通系统
        四、信息知识与技术
    第四节 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经济效应
        一、经济效应
        二、社会效应
        三、空间赋能
        四、拉近城乡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信息与数字鸿沟
        一、信息化与发展加速及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基于信息化的经济空间重组
    第二节 演化经济学
        一、复杂系统与内部组织
        二、路径依赖与技术解锁
    第三节 城乡融合与发展
        一、马克思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
        二、实时城市化与信息化城市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农村电子商务
        一、信息为农村带来的新机遇
        二、信息与农村区域的适配
        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第五节 演化视角下农村电子商务分析框架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工业生产解锁:低成本打破区域资源紧束状态
    第一节 南皮县概况与工业产业发展
        一、南皮县基本情况
        二、南皮县工业发展演化史
        三、自我发展的专业市场
        四、主导产业特点与路径锁定
    第二节 县域工业创新的代价与保守的收益
        一、政府急于引导产业转型的动因
        二、南皮县传统五金产业发展与竞争模型
        三、创新转型与企业猝死
        四、路径锁定是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
    第三节 路径解锁的可能选择与成本
        一、产品端的选择与成本
        二、市场端的选择与成本
        三、资源整合范围的选择与成本
    第四节 电子商务带来的转型可能与激励
        一、低成本扩展企业资源整合的范围
        二、降低与转嫁智力资源试错成本
        三、效果及持续的示范带动效应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消费解锁:系统化的扩展个体可整合的资源范围
    第一节 影响南皮县农村区域消费的若干因素
        一、家庭中非农就业人员的数量
        二、家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情况
        三、家庭持续发展所处的阶段
        四、区域消费习惯与商品的可获得性
    第二节 旧有农村消费体系的变与不变
        一、由批发市场和集市组成的传统消费系统
        二、超市承担的日常消费与商场承担的大件物品消费
        三、消费比重与消费范围一直在变化
        四、以县为单位的消费区域限制很难改变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与个体可整合资源范围的扩展
        一、农村电子商务硬件的搭建与消费场景的改变
        二、新信用体系与交易成本
        三、新旧消费体系的互斥与融合
        四、个体可整合资源冲破县域限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人力资本解锁:低成本丰富人力需求类型
    第一节 县域发展与县域人力资源
        一、县域人力资源的构成
        二、县域人力资源配置偏好
        三、县域发展与人力资源的互相作用
    第二节 丰富人力资源的选择与困境
        一、人力资源引进与本土成长
        二、产业单一化与人力资源单一化
        三、打破产业与人力资源互相锁定的难点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人力资源变化
        一、电商带来群体认知变化与实时城市化
        二、电商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带来新就业需求
        三、电商服务业新业态进一步吸纳返乡人才
    第四节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农村电子商务的南皮样本到新发展模式的数理验证
    第一节 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总结
        一、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的改革与科技双重属性
        二、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
    第二节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三节 回归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安慰剂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分析:影响渠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各章典型案例
    案例目录
    案例内容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
        2.1.1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
        2.1.2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
        2.1.3 马克思国际分工理论
    2.2 数字经济
        2.2.1 数字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2.2 数字经济的内涵
        2.2.3 数字经济的特征
3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视角下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及现状
    3.1 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3.1.1 经济试点带动整体发展
        3.1.2 本土企业数字技术具有创新能力
        3.1.3 区域级数字研发产业集群为主体
    3.2 西安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撑不足
        3.2.2 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化不足
        3.2.3 培育制度与引入制度欠缺
    3.3 西安数字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经济水平规模不足无法获取充足的市场份额
        3.3.2 产业结构限制导致西安输出的商品多为资源型和劳动型
        3.3.3 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育和引进制度是影响价值和分公的源头
4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视角下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价值和优势
    4.1 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价值
        4.1.1 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4.1.2 数字经济可以促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商品的价值
        4.1.3 数据经济可以通过分工协作促进第三产业的创新发展
        4.1.4 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国际合作
    4.2 西安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
        4.2.1 科教优势
        4.2.2 历史优势
        4.2.3 政策优势
5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启示
    5.1 大力笼络人才以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
    5.2 大力发展数字衍生业以促进产业升级
    5.3 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6)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1.2.2 物流体系的相关研究
        1.2.3 末端物流整合与优化调度研究
        1.2.4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概念解析
    2.1 相关概述
        2.1.1 传统产业集群概述
        2.1.2 物流体系概述
        2.1.3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概述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圈理论
        2.2.2 “互联网+”理论
        2.2.3 虚拟供应链理论
        2.2.4 众包物流配送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
    3.1 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3.2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发展案例分析
        3.2.1 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
        3.2.2 南康家具产业集群
        3.2.3 南通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
    3.3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物流发展现状总结
        3.3.1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的相关主体
        3.3.2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流程及运作模式
        3.3.3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配套保障措施
    3.4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4.1 存在的问题
        3.4.2 解决对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构建
    4.1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需求分析
        4.1.1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需求的生成
        4.1.2 传统产业集群不同阶段的物流需求分析
    4.2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生态圈构建
        4.2.1 自然生态圈的借鉴意义
        4.2.2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生态圈的内涵
        4.2.3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生态圈模型构建要素
        4.2.4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生态圈模型构建
    4.3 基于虚拟动态供应链联盟的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构建
        4.3.1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相关主体的相互关系
        4.3.2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要素流动机制
        4.3.3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构建
        4.3.4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运营机制
    4.4 传统产业集群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4.4.1 平台用户
        4.4.2 平台主要服务及功能
        4.4.3 智能化改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统产业集群末端物流路径优化
    5.1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路径优化背景
        5.1.1 传统产业集群的众包物流配送
        5.1.2 基于众包理论的传统产业集群货物集散
    5.2 基于众包模式的传统产业集群集货路径优化模型构建
        5.2.1 构建的基本思想
        5.2.2 模型假设
        5.2.3 符号说明
        5.2.4 路径优化数学模型
    5.3 模型求解算法及流程
        5.3.1 聚类分析模型
        5.3.2 贪心算法
        5.3.3 遗传算法
        5.3.4 算法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规划实例应用
    6.1 D家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6.1.1 物流流程现状
        6.1.2 物流要素现状
    6.2 D家纺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构建
        6.2.1 D家纺产业集群物流生态圈构建
        6.2.2 D家纺产业集群物流流程优化
        6.2.3 D家纺产业集群物流运营模式
        6.2.4 D家纺产业集群的智慧化改造
        6.2.5 D家纺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成效分析
    6.3 基于众包模式的D家纺产业集群集货路径优化仿真
        6.3.1 基础数据
        6.3.2 模型求解
        6.3.3 模型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发展特征及区域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区概况
        1.3.2 数据来源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文献综述
        2.3.1 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2.3.2 县域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2.3.3 相关研究评价
3 雄安新区县域电商发展基础
    3.1 政府支持为电商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背景
    3.2 特色鲜明的县域产业为电商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3.3 多样化平台接入为电商发展提供设施基础
4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特征
    4.1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总体特征
        4.1.1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特征
        4.1.2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类型特征
    4.2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行业特征
        4.2.1 生产加工型网络店铺出现时间早、数量多
        4.2.2 各行业网络店铺处于“中高等”均衡分布
        4.2.3 以依托传统产业发展的网络店铺为主
    4.3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特征
        4.3.1 网络店铺数量持续增加,但增长态势趋于稳定
        4.3.2 网络店铺的增长具有阶段性、差异性
        4.3.3 雄安新区三县网络店铺发展具有时序一致性
    4.4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特征
        4.4.1 网络店铺空间扩散速度快,且密度增加显着
        4.4.2 店铺增长方向为东北-西南,增长区逐年稳定
        4.4.3 店铺集中在交通线路分布,交通区位优势显着
    4.5 小结
5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区域效应
    5.1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效应
        5.1.1 县域内电商企业集聚趋势加强
        5.1.2 县域间电商联系圈层结构更明显
        5.1.3 跨县域多区位电商逐渐出现
    5.2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效应
        5.2.1 县域电商促进传统产业发展
        5.2.2 县域电商带动快递物流业快速发展
        5.2.3 县域电商对当地经济具有带动作用
    5.3 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效应
        5.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雄安新区形象面貌
        5.3.2 改变雄安新区居民生活方式,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5.3.3 改变雄安新区居民生产方式,增加就业机会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1.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研究
        2.政府发展电子商务职能的研究
        3.政府发展电子商务作用的研究
        4.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实证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4.个案调研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难点
        2.研究创新点
二、地方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一)概念界定
        1.电子商务产业
        2.地方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
    (二)理论支撑
        1.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2.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三、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作用与成效
    (一)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作用
        1.出台了较为完备的政府指导方针
        2.通过正面市场预期带动市场主体具体行动
        3.通过目标奖励、成本补贴等市场机制实施调控干预
        4.通过载体建设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
        5.在物流、金融、人才、监管、推广等方面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成效
        1.指导作用明显,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市场动能迸发,相关产业成为全社会发展共识
        3.调控干预有效,内外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四、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指导方针定位模糊
        2.带动效应未达预期
        3.调控干预不够精准
        4.载体功能匹配度不高
        5.对人才的培育和吸引不够重视
    (二)制约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的原因
        1.政府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2.“利益博弈”与“道德风险”蕴含政府失灵风险
        3.全能型政府思维制约了形成社会组织推进产业发展的合力
        4.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型政府治理能力尚未健全
五、完善扬州市政府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对策
    (一)国内外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案例与启示
        1.国外案例
        2.国内案例
        3.总结
    (二)完善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对策
        1.明晰产业发展的定位
        2.提升全社会发展共识
        3.提升调控干预的水平
        4.重塑载体功能
        5.围绕人才打造外部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二、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理论
        一、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二、创新理论
        三、技术——经济范式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相关的研究
        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研究
        三、电子商务与产业升级相关的研究
第三章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水平测度
    第一节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数据来源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过程
        四、结果分析
第四章 产业结构升级现状与测度
    第一节 我国产业结构整体现状分析
    第二节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测度
        一、测度方法选择
        二、数据来源
        三、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测度过程
        四、结果分析
第五章 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
    第一节 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拉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节 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原理
        一、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通过影响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三、电子商务通过影响社会需求结构拉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节 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六章 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模型构建
        一、VAR模型构建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一、VAR模型估计
        二、协整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三、脉冲响应分析
        四、方差分解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释放发展潜力,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二、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划
        三、发展电商要素市场,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传统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专业市场转型突围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程建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D]. 杨宴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谁有可能成为数字贸易强国 ——主要国家发展潜力研判及其战略研究[D]. 刘健琦. 浙江大学, 2021
  • [4]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D]. 窦鹏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5]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西安数字经济发展的启示[D]. 宁静.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5)
  • [6]传统产业集群物流体系规划研究[D]. 王喆正. 东南大学, 2020(01)
  • [7]雄安新区县域电子商发展特征及区域效应[D]. 丁媛媛.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灰色关联的电子商务与产业的融合联动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李眩,童百利,吴晓兵.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02)
  • [9]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研究[D]. 祁鸣.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10]电子商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 罗义萍. 深圳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浅谈传统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