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有优惠政策

云南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有优惠政策

一、云南私企参与国企改革有优惠(论文文献综述)

曹雯照[1](2021)在《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的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顶层设计逐渐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也有了路径可依、程序可循。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课题中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在国计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难题,经营绩效不乐观,利润增长不及民营企业,甚至沦为“僵尸企业”,国有企业自身天然的政治关联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国有企业向着更大的国际市场迈步,为此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文件,助力国有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政治与经济的命题更是时代的命题。伴随着中央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完备,国资委推动国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从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到投资运营公司再到“双百行动”,各地因地制宜逐步尝试了多种混改路径,在改革加速的现阶段,分析优秀案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和效果,总结先进经验规避陷阱,能够指导后续实践,让混合所有制改革行稳致远。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2019年成功混改落地的云南白药公司作为案例公司进行分析,总结“白药模式”的经验和成果。该案例中,云南白药以控股公司为混改平台引入战略投资者,再从上市公司层面进行混改,选择反向吸并整体上市的路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路径及效果的研究;其次系统界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含义以及梳理其发展过程,分析之所以要进行混改的动因和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选择的路径等,同时给出本文的理论依据;再通过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云南白药的混改历程,阐述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路径;然后通过从财务状况、资本市场表现、公司治理结构三个角度来分析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以图表展示的方式表现混改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反映混合所有制改革给财务绩效带来的影响;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分析混改前后云南白药公司的股价波动情况和股票日收益率情况,反映混改对于资本市场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混改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对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影响进行分析,反映公司治理的混改效果。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和案例具体分析得出针对性结论。第一,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的积极探索具备规模较大效率快的特点,能够对公司的治理机制和股权结构进行改善,通过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形成权力制衡,国资委保障非国有股东的话语权为云南白药注入活力,同时市场化机制的配备推进了云南白药的市场化进程;第二,云南白药在本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财务绩效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混改助力不大,需要给予混改取得良性效果的时间;第三,员工持股计划和薪酬激励计划更好地健全了云南白药的激励约束体制,令员工同呼吸共命运;第四,混改路径的选择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最后得到相关启示,在选择混改路径时要顺应企业战略布局,做好市场化机制配套,政府也要落实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郝思卓[2](2021)在《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公共体育场馆是用于公众开展体育训练、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项目并由体育部门负责管理的“国有资产”,盘活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有资产,优化治理结构是当前公共体育场馆面临最重要的任务。本文以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山西省转型发展为背景,为了场馆在保持公益性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其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解决场馆的闲置浪费及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对场馆进行改革,达到公益二类场馆的公益性目的,同时以科学的治理方法提升场馆效率和营利能力,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深入分析了太原市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的具体情况,首先阐述了太原市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对此类场馆需要实施法人治理结构的原因及必要性进行了说明,梳理了相关政策,并根据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种类型一一对应太原市场馆的情况,再以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为例进行详细解析;从对太原市各场馆所属区县负责人的问询、太原市各场馆的总体情况、滨河体育中心的具体情况以及调查问卷回收的结果得出了太原市场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问题的发展路径。太原市各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的法人治理进程,正处于初始阶段,在发展建设的途中仍在不断探索,通过专家访谈和实地走访对场馆的法人治理进行了问题与对策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场馆存在理事会自主权不足、场馆经营性边界不清晰、经费来源较为单一等问题。建议采取场馆与政府政事分开,主动落实自主权、按资产特点分类管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鼓励所有者结构多元化。2、政府方面需要主动配合,简政放权的实施只是第一步,还需加强政策支持,如用地政策、无形资产开发、政府购买、搭建多利益主体的决策平台等。3、应该通过注重利益相关者的能动性,来解决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的问题。4、监督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过程性监督,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共同建设一套良性运行的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为提高山西省其他市县体育场馆运营效率提供了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殷宇飞[3](2021)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研究 ——以云南白药为例》文中指出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支柱作用,作为国有经济的微观组成部分,国有企业俨然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但我国的国有企业目前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激发国有企业活力是当前国有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混改作为国企进行改革的出发点,随后,中共十九大又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混改,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2021年的两会对国有企业混改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指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逐步迈向深水区。目前,不少国企混改仍处于子公司层面,基于集团层面的混改企业仅占少数,具有借鉴意义的混改案例少之又少。而云南白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后续进行混改的企业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本文针对云南白药的混改案例,首先介绍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过程,然后阐述了有关的理论,着重分析云南白药进行混改的动因、路径和混改对绩效、市场表现的影响,并完成归纳总结,最后从云南白药混改这一具体案例出发,为今后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事件研究法以及财务指标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在研究绩效的同时探索了云南白药为进一步改善绩效,在优化股权结构和改革治理机制方面实施的关键举措。通过研究可知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云南白药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财务绩效并未表现出大幅度提升,混改没有对云南白药财务绩效产生十分突出的正向作用。但是,云南白药在混改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多项指标一直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其下降的速度有所放缓,领先地位没有被动摇。由于云南白药在2019年刚彻底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华都实业和江苏鱼跃科技等战略投资者带来的优势还没有全面表现出来,混改对云南白药绩效的实际效果还需要时间与市场来进行后续检验。混改明显改善了云南白药的市场绩效,促进了云南白药的内生式和外延式增长,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本文基于对云南白药混改的以上分析,从企业、政府两个维度提出政策建议:就企业而言,第一是成立多元化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二是突出做优主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就政府而言,第一是以管资本为方向,优化国资委职能;第二是建立国企专项混改基金,拓宽民营资本可投资领域。

吴梦琦[4](2020)在《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国企负债率居高不下,债务风险日益严重。2017年11月底,国企负债额已超过百亿,总计为100.08万亿元,且其增速迅猛,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国企负债已高达430亿元。短短两年内,国企负债总额翻了两番。国企高负债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而体制问题是造成国企高负债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国企改革进程。随着深化国企改革政策的推行,我国再度掀起国企股改浪潮。2015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随后国家提出精简央企数量,对国有企业进行“瘦身健体”,通过淘汰一部分“僵尸企业”,提升国企整体运营效率。基于此,央企与地方国企进行战略化合作成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已有多家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进行了战略合作,主要合作形式为央企并购地方国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对自身增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其中并购是企业进行快速扩张的方法之一。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化解与国有企业改革乃一体两面,降低国企杠杆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改革方能稳健推进;同时国企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恰是债务风险产生的根源,两者紧密相关。因此通过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途径可为国企债务风险化解赢得缓冲时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债务风险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国企央企化是否有利于缓解地方国企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债务总额、债务来源以及期限结构三个角度直观地分析云南旅游债务风险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央企化后云南旅游的债务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具体表现为债务总额下降;债务来源趋于多元化,分散了债务风险;债务期限结构也得以优化,长期借款比例增加,短期借款比例减少。其次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累计超额收益率(CAR)来度量市场反应,研究考察自发布与央企合作公告这一事件以来,云南旅游前后10天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CAR在云南旅游央企化后10天内均显着为正,可见资本市场对于云南旅游成为央企后的表现抱着积极态度,更加看好企业今后的发展。同时云南旅游向外界传递了利好信息,以此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也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指标分析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的财务情况,研究表明云南旅游在大型央企华侨城的管理模式下,其财务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特别是在偿债能力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资本手段,云南旅游获取了大量资金,为其偿还了大量债务。为进一步检验结论,本文采用综合指标分析法,利用Bathory模型和Z值模型衡量债务风险,研究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研究表明,云南旅游在央企化后债务风险有所降低,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也在减小,这表明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的整体情况有所缓解。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现状的分析,阐述高债务风险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害,继而从地方国企央企化的治理角度出发,探讨国企债务风险化解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地方国企央企化后的债务风险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央企化缓解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的具体路径,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并为国企改革过程中如何防范及缓解债务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陈雨婷[5](2020)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当下,国有企业积极推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标在于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通过改革激发国有资本的活力,提升国有企业效率和影响力,带动民营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法治及监管制度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不合理的产权制度与法人结构是其根源,在此之下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政府放权意愿不高、民营资本进驻压力大等问题,对此,急需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形成合理的产权制度和法人结构,为国企混改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健全的监管体系,保障国企混改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具体来讲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以及混合所有制等涉及到的专有名词明晰定义,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梳理,并由此总结出进行混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此次混改的范围和界限进行厘清。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当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混改成败案例的分析对比,从混改较成功的企业身上寻找可以推广应用的具有共性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部分混改未获成功国企所遭受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梳理陷入混改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产权制度不合理、法律制度不完善、法人结构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政企身份混同、股权与治理机制不匹配等方面。第三部分对化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困境进行路径研究。本部分将研究对策分为四个小部分,主要从法治完善的角度出发,明确改革范围、设计产权制度以及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以及法治人才培养、引进,最后对成功混改模型的建立进行对策分析。

杨馥蔚[6](2020)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国企改革的路程已经历时多年,其间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不断变化,但总目标始终如一,即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企改革进入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也是极为关键的重要时期;混改意味着探索和创新,相关制度设计尚不完善,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本文希望通过整理探讨影响国企混改的相关问题,包括以何种模式进行国企混改和如何规避混改风险等,为解决国企改革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即:以改制上市或员工持股的方式进行混改,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诉讼;改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规避混改风险。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历史背景,分析了历次国企改革实现的目标与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根据国企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企混改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国企混改的现实价值:国企混改有利于国企去行政化、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之间取长补短,有利于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日本国企改革的两个案例,分析日本国有铁路公司的成功改革的原因,总结日本航空公司失败改革的教训,通过对比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混改的目标——实现国企政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四部分明确了混改的两种方式选择,一是改制上市的改革方式,明确了改制上市的基本步骤;二是员工持股的改革方式,明确了员工持股会的性质和运作模式,并提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建立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第五部分分析了国企混改面临的两种风险。国企混改主要面临两种风险,一是国有资产流失即私有化的风险,二是民企权益受到制约的风险。第六部分分析了规避混改风险的措施。为了规避两种混改风险,笔者分析了造成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方案,旨在通过明确的、可预期的制度消解各方对混改的顾虑,促进改革的发展。

杨加坤[7](2020)在《国有企业补贴的法律问题研究 ——以竞争中立为视角》文中认为竞争中立作为保证国企和私企之间实现公平竞争的国际规则,意在恢复企业之间因不正当竞争受到破坏的国际竞争秩序,要求政府减少对国企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对国企补贴的广泛资金援助,消除因企业的公有制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我国国企的补贴问题在国内和国际上一直是议论纷纷的诟病,引起欧美国家的高度警惕,导致我国国企在对外贸易与投资上常常是被打击和规制的对象,也是欧美等国不确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中美经贸谈判的最关切的核心议题之一。国际社会希望我国政府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坚持竞争中立,对国企和私企实行税收中立,债务中立,监管中立,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和平等对待,从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任何角度看,国企和私企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等主体,不管从哪方面说政府给予国企优于私企的额外补贴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都不存在。因此,利用法律法规解决国企补贴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运用理论的、规范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分三个部分在竞争中立视野下讨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补贴存在的弊端及引发的争议和影响。第一部分论述和分析了国企补贴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国有企业在国内的法律定义略有模糊,在国际上又屡次被认为是公共机构,二是政府提供的补贴是具有歧视性待遇和非商业援助的扭曲市场,影响公平竞争环境的政策。三是国有企业补贴披露不透明导致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频发,四是国企补贴在国内现今有不健全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无监督制度的严重问题。第二部分笔者阐述了国际上正在运用竞争中立规制国企,防止国企从政府获得损害市场公平环境的优势,同时其他国家也启动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采用贸易救济措施,加征反补贴税,高筑关税,甚至对国企的海外投资进行安全审查的方式,解决和预防国企补贴对其他企业的冲击,造成我国国企出口贸易与投资受阻。第三部分笔者提出解决我国国企补贴问题的应对措施,第一是我国应当在垄断法中加入竞争中立条款,加强国企补贴的披露和监督,给国企和私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第二是在预算法中增加国企补贴的预算,让国企补贴有法可依。第三是我国应当积极参加反补贴协议的修改,权衡利弊,抓住机遇加入CPTPP,用竞争中立规制国企补贴,构建阳光国企。我国应当按照市场规则推动国企补贴的改革,用竞争中立规制国企补贴,打破政府对国企的偏爱,让我国企补贴逐渐迈向法制化和透明化。

李洋[8](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旨在破除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有体制发展前景的质疑。“公有制必然不如私有制”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把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中国经济的枷锁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公正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与全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国有企业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寻找出我国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欧洲国家,连私有化至上的美国也并非没有国有企业。学界常有观点认为西方国有经济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但是以新加坡为例的不少完全市场经济体也拥有着很高的国有经济比例。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为何也能够实现经济成功呢?这些都是简单支持私有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说,草率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有体制是不负责任的。回顾历史,那些不立足本国国情就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试图通过激进的私有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菲律宾等经济体陷入长久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例证。而这些国家也基本失去了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反观同时期有着更高国有企业比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却完成了脱贫和赶超。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与所有制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私有企业,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私有企业里一个都不会少。如此可见,简单的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帮助。从西方成功的国有企业经验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治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和规避,完全不会比私有企业做的差。从对法国国有经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承认国有企业贡献和地位的同时,法国政府不推行激进私有化,而是通过积极改革保持企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德国的国有企业也在战后恢复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在经历了几轮私有化后,近年来德国在电力等行业开始出现重新国有化的呼声。而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则是支撑其高福利经济的重要部分,且在创新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则更加是利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完成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完全信奉私有化的美国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除了在公共事业部门外,也不乏涉足军工、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都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是新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企业微观治理的层面,并没有从全球化内外联动的视角,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直面指出坚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只有跳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框架,从例证分析的角度才能更好找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点;第一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客观总结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回顾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诞生及推广的原因和过程,阐明了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全球体系后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一影响,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阐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质疑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些理论,包括“委托-代理”“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与企业的产权归属公有或私有并无关联。随后,本文对推行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陷阱”进行了梳理。最后,本章指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私有化改革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北欧国家、美国等经济体的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与中国更为接近的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国有经济成分和私有化改革的尝试,试图找到可供我国采用的改革路径。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就当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举措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

付正[9](2019)在《《中国季刊》视域下的中国改革与发展(1978—2018)》文中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实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整个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与变迁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过大、官员贪污腐败等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呈现出的问题都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他们密切关注着中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试图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多种方式揭开一个又一个“中国之谜”,并用多元化视角讲述着各式各样的“中国故事”。其中,国外最早专门研究当代中国的权威学术期刊《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就对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历程予以了长达40年的持续关注,累计发表了880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是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形象”的重要参照。本文就以《中国季刊》为个案,对1978年以来该期刊中海外学者关注度最高的“中国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的相关文章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评析。本研究采用纵向的宏观考察与横向的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宏观上对《中国季刊》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研究概况进行“粗线条”梳理,把握研究的总体脉络、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以及主要观点;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对《中国季刊》研究的具体问题、选取的理论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具体地分析和评判,既介绍海外学者的观点,也深入挖掘这些观点背后的内涵与逻辑,并通过“述评结合”的方式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季刊》关于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与发展历程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变迁,本研究就针对这些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述评。正文首先对《中国季刊》的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包括该期刊的创办历程及运营情况,1978年以来历任主编的研究侧重点、选题偏好及其指导下的“特刊”(Special Issue),以及《中国季刊》四十年研究概况和研究主题的变迁。接着,围绕《中国季刊》对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展开述评。就政治领域而言,主要对1978年以来《中国季刊》关注最多的中国共产党的调适与变革、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未来走向和中国政治变迁的前景预判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析。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海外学者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政治发展之路的评价逐渐突破了20世纪80——9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消极悲观论”和“民主转型论”的束缚,愈发认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积极调适和主动变革,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也呈现出理解的态度。就经济领域而言,重点围绕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原因、问题与挑战以及前景预判等问题对《中国季刊》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海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在20世纪80末、90年代初主要被“消极否定”派学者的观点占据上风,他们认为改革的局限性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学者们逐渐改变了之前的判断,不再将自由市场和私有化看作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也更加认可中国采取的“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的改革之路。就社会领域而言,《中国季刊》以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组织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采用了多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范式探讨了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抗争,并对改革开放后显现出来的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与社会治理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对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改变了改革开放前对中国国家和社会关系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统筹一切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判断,在对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中,也从最开始对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的严重怀疑逐渐转变为对一些治理举措和改革成效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本文通过对如上问题的研究发现,1978——2018年间《中国季刊》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改革与发展进程的关注重点、海外学者眼中的“中国形象”都发生了变化。总的来看,《中国季刊》对中国的认识逐步趋于理性客观,绝大多数学者都能秉承严谨求实的态度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认可,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反思1978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实践,拓展国内学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因难以摆脱西方中心观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偏见,缺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以及过度依赖西方理论寻找中国现实等原因做出了一些误读和误判,本文对这部分内容也予以了客观的评判和回应。《中国季刊》迄今为止已经连续出版60年,其发表的数千篇文章和书评累积起来就是一部反映海外当代中国研究的重要史料库。为此,我们应持续关注《中国季刊》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的成果和动向,加强海内外学者的对话与交流,为推动当代中国研究的学理化、国际化,构建既符合中国现实又能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陈春梅[10](2019)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引入民营资本,充分发挥公私不同属性资源的优势,从而激发国企的活力和竞争力。随着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这种理念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公办高职习惯了“养尊处优”且担心与民营企业合作有损公益形象或导致国有资本流失,而民办高职由于被视为“二等公民”难以吸引优秀企业合作,使得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是否可以探索一种新的办学体制以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让不同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2014年,国务院正式提出鼓励各类办学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办学,并明确指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从而拉开了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序幕。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指由来自公共和私人部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主体以多种要素共同举办职业教育,具有多元产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且不同产权主体共同治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特点。国务院倡导高职院校探索混合所有制旨在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办学,实现不同属性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案例院校的调研,梳理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现状并着重探究其内部治理。相比于国外,当前我国关于公私合作办学的实践较少,相关研究也有限。研究中选取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机构——社区学院(大都会学院)和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戴维瑞教育集团和阿波罗教育集团)的典型案例展开具体分析,以拓展研究的国际视野。研究发现:社区学院的公私合作不涉及产权。各方通过签订协议保护举办者权益;社区学院非常重视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企业为了人才培养愿意大力投入办学。研究还发现,大型营利性教育集团内部组织机构的构建相对完善。董事会是集团实现内部治理的载体,因此必须强调董事成员构成的科学性,包括董事成员学历背景、职业背景的多样化,且独立董事和女性董事应占一定比例。为了保障机构规范、有序运行,这些机构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行保障制度。与国外公私合作办学不同,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涉及产权问题,且产权结构影响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结构。然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产权大小与话语权大小不一定呈正相关。政府的产权占比可能很小,但却拥有较大话语权。因此,不能完全套用经济的产权逻辑分析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类似,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核心在于构建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作为教育组织,高职院校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其内部治理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应借鉴现代大学制度;与此同时,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其内部治理又应借鉴现代公司治理的合理内核。本研究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从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内部治理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处的不同层面及同一层面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环境。与此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其内部治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指导文件,明确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法律地位和法人属性、保护各举办方的合法权益并推动产权交易市场的建立;第二,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首先,提高董事会(理事会)及监事会成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董事(理事)成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且来自法律、财务、会计、管理及教育等多种职业背景。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校友、教师、学生、中介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在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并实行监督权。此外,应增加独立董事(理事)和独立监事的比例。其次,职业校长(院长)由董事会(理事会)聘任,并实行任职回避制度。且职业校长(院长)的激励方式应多元化。还要正确处理董事会(理事会)、职业校长(院长)、党委及监事会等之间的关系;第三,制定、修订和完善学校章程、董事会(理事会)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以推动高职院校实现依法依规治校、治学。今后,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内部治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制衡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当然,对这种新的办学体制的探索,一些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如独立法人的问题、举办者与校长(院长)关系的问题、产权结构合理性的问题、董事会(理事会)中教师和学生代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待高职院校在后续的改革探索中,由学者进一步跟踪研究。

二、云南私企参与国企改革有优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私企参与国企改革有优惠(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的研究
        1.2.3 关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概述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含义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2.2.1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有待提升
        2.2.2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2.2.3 国有企业的政治关联阻碍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2.2.4 国有与非公资本优势互补,增强国际竞争力
    2.3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
        2.3.1 整体上市或借壳上市
        2.3.2 并购和重组
        2.3.3 引入战略投资者
        2.3.4 员工持股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2.4.1 产权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概况
    3.1 云南白药公司简介
    3.2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历程
    3.3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3.3.1 政策驱动改革,响应国资委战略布局
        3.3.2 行业竞争激烈,触及行业规模天花板
        3.3.3 自身发展瓶颈,欲绘大健康产业蓝图
    3.4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3.4.1 引入两方战略投资者
        3.4.2 管理层制度去行政化
        3.4.3 反向吸并整体上市
        3.4.4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与薪酬激励计划
4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分析
    4.1 财务状况分析
        4.1.1 偿债能力分析
        4.1.2 营运能力分析
        4.1.3 盈利能力分析
        4.1.4 成长能力分析
    4.2 资本市场表现分析
        4.2.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市场效应分析
        4.2.2 股价波动分析
    4.3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4.3.1 股权结构多元均衡
        4.3.2 董监高治理机制优化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1.1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善了股权结构与治理效率
        5.1.2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财务绩效方面影响并不显着
        5.1.3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
        5.1.4 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
    5.2 启示
        5.2.1 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在要顺应企业战略发展
        5.2.2 市场化机制配套、行业促规范化才能达到混改效果
        5.2.3 政府落实放管服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致谢

(2)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文献
        1.2.2 国外相关文献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主要创新之处
    1.5 基本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体育场馆的概念与分类
        2.1.2 公共体育场馆的概念、归属及特点
        2.1.3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概念及分类改革
    2.2 法人治理结构
        2.2.1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2.2.2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2.3 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2.4 小结
第3章 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公益二类场馆法人治理建设的背景
        3.1.1 公共体育场馆实施法人治理结构的原因
        3.1.2 公共体育场馆实施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性
        3.1.3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法人化的政策支持
    3.2 太原市公共体育场馆的法人治理类型
        3.2.1 决策上位型
        3.2.2 决策中位型
        3.2.3 决策下位型
    3.3 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总体情况
        3.3.1 经费来源以差额为主
        3.3.2 内部管理制度较规范
        3.3.3 经营方式逐步多元化
    3.4 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案例分析----以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为例
        3.4.1 滨河体育中心基本情况简介
        3.4.2 滨河体育中心法人化变化情况
    3.5 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3.5.1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3.5.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场馆定位不清,产权性质不明
        4.1.1 理事会自主管理权不足
        4.1.2 场馆经营性边界不清晰
        4.1.3 经费多元化来源未实现
        4.1.4 土地使用性质限制场馆多功能开发
    4.2 政府权责不清,阻碍场馆发挥
        4.2.1 场馆经营目标受限于行政指令
        4.2.2 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所冲突
        4.2.3 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难以到位
        4.2.4 无形资产受政策限制开发不够
    4.3 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
        4.3.1 利益相关者对法人结构的认识不足
        4.3.2 利益相关者参与功能改造渠道不畅
    4.4 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未达到分权制衡的作用
        4.4.1 管理权责不匹配,监督激励机制不足
        4.4.2 监督评价机制薄弱造成潜在政策阻力
    4.5 小结
第5章 深化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的路径分析
    5.1 积极转变观念,理清产权性质
        5.1.1 落实场馆的法人自主权
        5.1.2 按资产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5.1.3 鼓励所有者结构多元化
        5.1.4 创新用地政策供场馆改造
    5.2 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政府应厘清政府职能
        5.2.1 转向合同制治理理念
        5.2.2 政府和市场合理分工
        5.2.3 以公共服务购买方式建立市场关系
        5.2.4 鼓励无形资产与租赁收入的开发
    5.3 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发挥其能动性
        5.3.1 政府部门主动搭建多利益主体的决策平台
        5.3.2 用绩效激励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
    5.4 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5.4.1 加强公益机构独立性和对其监督与制约有机结合
        5.4.2 委托第三方机构制衡机制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专家访谈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研究 ——以云南白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困难
        1.2.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股权结构优化
        1.2.3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公司绩效
        1.2.4 混改股权结构优化与公司绩效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和相关理论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过程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
    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理论
        2.2.1 股权结构优化理论
        2.2.2 公司治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云南白药混改方案分析
    3.1 云南白药的发展概况
    3.2 云南白药混改的推动因素
        3.2.1 宏观政策分析
        3.2.2 中观行业分析
        3.2.3 微观个体分析
    3.3 云南白药的混改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云南白药混改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4.1 云南白药混改前后的公司治理结构
        4.1.1 股权结构分析
        4.1.2 董事会结构分析
        4.1.3 监事会结构分析
        4.1.4 管理层结构分析
    4.2 云南白药混改前后的财务绩效
        4.2.1 偿债能力分析
        4.2.2 盈利能力分析
        4.2.3 营运能力分析
        4.2.4 发展能力分析
        4.2.5 云南白药与行业均值的财务绩效比较
    4.3 云南白药混改前后的市场表现
        4.3.1 市场绩效分析
        4.3.2 市场竞争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1.1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
        5.1.2 财务绩效方面
        5.1.3 市场表现方面
    5.2 研究启示
        5.2.1 企业角度
        5.2.2 政府角度
参考文献
致谢

(4)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目的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存在的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企改革
        2.1.2 企业债务风险
        2.1.3 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
        2.1.4 地方国企央企化
    2.2 基本理论
        2.2.1 并购动因理论
        2.2.2 杠杆效应理论
        2.2.3 债务期限结构理论
        2.2.4 债务风险评价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企业债务风险及影响因素
        2.3.2 国企债务风险化解研究
        2.3.3 并购对国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
        2.3.4 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案例选择——并购参与方基本情况
        3.1.1 并购方——华侨城集团简介
        3.1.2 被并购方——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3.1.3 云南旅游被华侨城集团并购简介
    3.2 云南旅游央企化动因分析
        3.2.1 华侨城方
        3.2.2 云南旅游方
        3.2.3 云南政府方
    3.3 云南旅游债务情况分析
        3.3.1 债务总额分析
        3.3.2 债务来源结构分析
        3.3.3 债务期限结构分析
第四章 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分析
    4.1 事件研究法下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市场反应分析
        4.1.1 研究设计
        4.1.2 研究结果分析
    4.2 云南旅游央企化前后债务风险财务指标分析
        4.2.1 债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偿债能力分析
        4.2.3 盈利能力分析
        4.2.4 发展能力分析
        4.2.5 营运能力分析
    4.3 云南旅游央企化后债务风险综合指标分析
        4.3.1 Bathory模型法
        4.3.2 Z值模型法
    4.4 云南旅游央企化缓解债务风险的机制
        4.4.1 优化内部结构,整合企业资源
        4.4.2 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防范及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建议
    5.1 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5.2 建立健全国企管理体制,积极引导企业战略改革
    5.3 严格把控国企债务救助标准
    5.4 债务化解可从央地合作角度考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必要性
    (一) 国有企业的定位及其相关概念
        1. 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
        2. 混合所有制经济
        3. 股权结构与产权制度
    (二)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1. 国企改革的重要历史阶段
        2. 改革历程反映出的国有企业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
        1. 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2. 优化企业管理者队伍
        3. 促进国有企业市场化
        4. 带动民营企业发展
        5. 实现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困境
    (一) 国企混改案例分析
        1. 国企混改现阶段较完善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山东交运为例
        2. 国企混改过程中政府干预与地方国企依赖——以黑龙江省为例
        3. 国企混改过程中的私有化问题——以云南白药的混改为例
    (二)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1. 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政企分离难度大
        2.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大
三、化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困境的对策与路径研究
    (一) 明确国企混改适用的法律范围和界限
    (二) 国企混改法治体系中的产权制度设计
        1. 三层产权制度
        2. 渐进改革:国家股东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三) 国企混改法治体系中的法人治理结构设计
        1. 国家股东相对控股
        2. 公司股份四线并进
        3. 国企混改后企业控制权的行使
        4. 国企混改后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
    (四)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法律的制度和完善
        1. 增设与混改相关的法律条文
        2. 明确法人主体地位,确保政府放权,减弱地方国企依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国企改革及其发展历程
    (一) 国企改革初步探索时期
    (二) 国企改革初步发展时期
    (三) 国企改革创新发展时期
    (四) 国企改革深化推动时期
二、国企混改的重要意义
    (一) 国企混改的必要性
    (二) 国企混改的现实价值
        1. 优化国企治理结构
        2. 促进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扬长避短
        3. 稳定国有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三、日本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与经验
    (一) 日本国有铁路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 日本航空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
    (三)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
四、国企混改的模式选择
    (一) 改制上市的改革模式
    (二) 员工持股的改革模式
        1. 员工持股概述
        2. 员工持股的理论基础
        3. 员工持股制度的问题
        4. 员工持股模式
五、国企混改的风险
    (一)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二)民企权利受限制风险
六、国企混改风险规避
    (一) 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的预防
        1. 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分析及规避方法概述
        2.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制度
    (二) 民企权益受限制风险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学术着作
    2. 期刊文章
    3. 学位论文
    4. 报刊
    5. 网站

(7)国有企业补贴的法律问题研究 ——以竞争中立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不足之处
二、国有企业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竞争中立的运用对国企补贴的规制
    (二)国有企业的认定模糊
        1.国内法对国有企业的认定
        2.美国及WTO对国有企业的认定
    (三)国有企业补贴方式的不合理
        1.补贴的歧视性待遇
        2.补贴的非商业援助
    (四)国有企业补贴信息披露的不透明
    (五)国有企业补贴监管制度的缺失
三、国企补贴对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影响
    (一)增加进出口关税壁垒
    (二)增强对投资并购的安全审查法律风险
    (三)导致反倾销和反补贴发生的不确定性
    (四)促进WTO规则的重塑
        1.报告和惩罚机制
        2.举证责任倒置
四、应对竞争中立下国企补贴规定的措施
    (一)制定并实施完善的相应法律法规
        1.反垄断法中引入竞争中立
        2.预算法中增加国企补贴适用标准
        3.推进国企补贴披露机制
    (二)引领和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
        1.积极参与反补贴协议的修改
        2.加入CPTPP协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一、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二、“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及影响
        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四、发达国家(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及案例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及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推广下的经济全球化
        二、全球化对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三、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影响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
    第一节 “国企病”不专属于国有企业
        一、委托-代理问题
        二、搭便车问题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陷阱”
        一、陷阱一:行业的选择
        二、陷阱二:企业的定价
        三、陷阱三:合适的收购者
        四、陷阱四:腐败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第四节 发展国有企业不代表“民营经济离场”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依据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依据
第三章 欧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法国: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下走出的全球性国有企业
        一、法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法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德国国有企业:经济国家主义的有效实践
        一、工业化中功不可没的德国国有企业
        二、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德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芬兰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一、“红色政权”下的芬兰国有企业
        二、芬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改革
        三、芬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无国企”的真相
        一、美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二、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和思考
第四章 亚洲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韩国:经济起飞依靠集权政府下的国有企业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韩国的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
        三、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起飞
        四、韩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新加坡:国有企业治理的成功案例
        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
        三、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和借鉴意义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评估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一、《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一、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问题
        二、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三、选人用人的问题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五、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有机统一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前全球化”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
        一、“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带来新挑战的原因
        二、全球化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
        二、改革叠加期机遇
        三、“逆全球化”倒逼机遇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党的领导
        二、法人治理结构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国有企业走出去
        五、国有企业道路自信
    第二节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改革对策
        一、应对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相对弱化的改革对策
        二、应对生产要素不对等流动的改革对策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季刊》视域下的中国改革与发展(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与选题界定
        (一)学术史回顾
        (二)选题界定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季刊》概论
    第一节 《中国季刊》的创办及运营
    第二节 《中国季刊》(1978——2018)的历任主编及其指导下的特刊
    第三节 《中国季刊》(1978——2018)的作者队伍
    第四节 《中国季刊》(1978——2018)的研究概况及主题梳理
第二章 《中国季刊》视域下中国政治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流变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节 转型时期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一、从“橡皮图章”到“钢铁图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二、从指定到民选: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
        三、从人治到法治: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未来走向与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景预判
        一、“消极悲观论”
        二、“民主转型论”
        三、“柔韧有余论”
第三章 《中国季刊》视域下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一、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及原因探析
        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农业改革与农村巨变
    第二节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情况
        三、对中国“入世”的观察和评价
    第三节 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性评价
        一、经济改革的成就及原因探究
        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三、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及评价
第四章 《中国季刊》视域下中国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一、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力量
        二、宏观结构论争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三、微观多元化视角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抗争
        一、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二、社会抗争的动力源泉和政治机遇
        三、社会抗争的行动主体和动员策略
        四、社会抗争的影响以及国家的应对之策
    第三节 民生问题与社会治理
        一、环境污染与治理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与变革
        三、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结语
    一、《中国季刊》关于中国改革与发展四十年的研究变迁
        (一)《中国季刊》不同时期关注重点的变化
        (二)《中国季刊》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二、《中国季刊》的研究特点及启示
        (一)《中国季刊》的研究特点
        (二)《中国季刊》的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10)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混合经济”的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
        三、“混合所有制”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渗透
    第二节 研究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可靠性
        五、研究局限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依据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三、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产权理论
        四、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第三方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公私合作及其内部治理的研究与启示
    第一节 社区学院公私合作探究
        一、概况简介
        二、案例分析
        三、特征归纳
        四、启示
    第二节 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公私合作
        一、概况筒介: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前景不乐观
        二、案例分析:普渡大学收购卡普兰大学
        三、启示
    第三节 营利性高等教育内部治理
        一、戴维瑞教育集团内部治理
        二、阿波罗教育集团内部治理
        三、启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
    第一节 内涵、特征及其二元选择
        一、概念解读
        二、主要特征
        三、二元选择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一、企业的利益诉求
        二、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
        三、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相关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部治理的影响因素、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保障机制
    第一节 影响因素
        一、政府的支持
        二、校长的魅力
        三、产权的设计
        四、文化的交流
        五、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
        六、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二节 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运行
        一、董事会(理事会)决策
        二、校长(院长)及各职能部门执行
        三、党委及监事会监督
        四、运行制度保障
    第三节 激励约束机制
        一、校长(院长)年薪制
        二、管理层及骨干教师持股
        三、教师薪酬、发展空间及退休保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部治理的分析、发展趋势及“悬置”的问题
    第一节 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一、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指导文件缺失
        二、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三、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发展趋势预测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二、组织机构及其运行保障机制更为完善
    第三节 “悬置”的问题
        一、关于独立法人的问题
        二、关于举办者与校长(院长)关系的问题
        三、关于产权结构合理性的问题
        四、关于董事会(理事会)中教师和学生代表的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四、云南私企参与国企改革有优惠(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白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及效果分析[D]. 曹雯照.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太原市公益二类公共体育场馆法人治理结构路径研究[D]. 郝思卓.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研究 ——以云南白药为例[D]. 殷宇飞.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云南旅游央企化债务风险分析[D]. 吴梦琦.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D]. 陈雨婷. 山东政法学院, 2020(12)
  • [6]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 杨馥蔚. 山东政法学院, 2020(12)
  • [7]国有企业补贴的法律问题研究 ——以竞争中立为视角[D]. 杨加坤.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8]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李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9]《中国季刊》视域下的中国改革与发展(1978—2018)[D]. 付正.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10]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及其内部治理研究[D]. 陈春梅. 厦门大学, 2019

标签:;  ;  ;  ;  ;  

云南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有优惠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