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白刺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一、白刺组培快繁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倩,张得芳,史文君[1](2021)在《白刺种子无菌苗培养中不同灭菌方法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白刺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消毒溶液在不同处理时长条件下,对白刺种子组织培养的成活率、污染率的影响,对外植体的灭菌方法进行研究,筛选出最佳的灭菌方法,为白刺种子、枝条等的组织培养提供基础。结果表明:使用"75%酒精60s、50%次氯酸钠溶液30min"对白刺种子进行处理,可获得最好的灭菌效果。

黄伟伟[2](2021)在《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猕猴桃因维C含量高、果肉酸甜可口而备受人们青睐。传统育苗方法存在诸多弊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组织培养的方式繁育猕猴桃苗木,不仅能克服传统育苗的弊端,还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建立无菌育苗体系,快速、高效地繁育出质量稳定的种苗,实现快速推广应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徐香猕猴桃作为市场确认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一个优良品种,已被西峡县作为猕猴桃产业的重要品种组成,但当前采用传统育苗方式繁育徐香猕猴桃种苗周期较长,且所育出的种苗感病严重,长势较差,给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本试验以徐香猕猴桃带腋芽茎段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建立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同时探索和优化快繁体系建立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尽可能实现组织培养过程的精准控制,为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徐香猕猴桃茎段最佳消毒方法:75%的酒精30 s+0.1%Hg Cl2 8 min,成活率高达60.00%,污染率和褐化率为20.00%,均为最低值。(2)诱导腋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 6-BA+0.2 mg/L NAA,腋芽的最高萌发率为90.00%。(3)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5 mg/L 6-BA+0.5 mg/L NAA,平均增殖系数最高为3.23。(4)叶盘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 6-BA+0.3 mg/L NAA,其萌芽率高达90.00%,褐化率仅为10.00%;叶柄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3 mg/L6-BA+0.3 mg/L NAA,其萌芽率高达86.67%,褐化率仅为13.33%。(5)壮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 GA3,芽苗高度达到最大值4.50 cm,茎粗可达2.45 mm,增殖系数达到最大值5.37,芽苗长势较好。(6)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0.7 mg/L IBA,生根率高达100.00%。(7)移栽前最佳开盖炼苗时间为5 d;河沙、腐殖土、蛭石=1:1:1时移栽苗成活率最高,可达93.33%。

徐晨捷[3](2020)在《几种樱属植物的快繁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樱属植物在早春观赏植物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随着“赏樱热”的逐年升温,樱属植物在苗木市场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市场需求的增加对樱属植物的繁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对于提高育苗效率,快速培育樱属植物苗木,丰富园林观赏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需求,本研究选择了三种具有优良观赏性状的樱属植物,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研究:染井吉野樱(Cerasus.yedoensis‘Somei-yoshino’)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民国时期引入我国后在各地广泛栽培,大量用于行道树与园林造景,市场需求大。山樱花(Cerasus.serrulata)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具有观赏价值高,适应性、抗逆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的乡土树种。红花高盆樱(Cerasus.cerasoides var.rubea)是高盆樱桃(Cerasus.cerasoides)的半重瓣变种,花色玫红,是少有的冬季盛花的观赏樱花品种,目前园林应用较少,市场前景巨大。本研究分别以幼嫩茎段和其中两种樱属植物的种胚为外植体,开展了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配比对启动、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及炼苗移栽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外植体,适宜的灭菌处理各不相同。适宜未木质化茎段和种子的灭菌处理为75%酒精30s,2%次氯酸钠300s;适宜半木质化茎段的灭菌处理为75%酒精30s,0.1%升汞420s。2.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外植体不同。在早春,以未木质化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的诱导效果最好,在枝条半木质化后,污染率和褐化率提高,诱导率降低;果实成熟后,取种胚为外植体污染率极低,还可直接诱导出丛生芽。3.染井吉野樱茎段在MS+6-BA2.0mg/L+IBA0.1mg/L中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61.29%,种胚在MS+6-BA2.0mg/L+IBA0.05mg/L+NAA0.05mg/L中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6.02%,且可直接诱导出丛生芽;山樱花茎段在MS+6-BA1.5mg/L+NAA0.2mg/L中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7.10%,种胚在MS+6-BA2.0mg/L+IBA0.1mg/L中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6.02%,且可直接诱导出丛生芽;红花高盆樱在MS+6-BA1.5mg/L+IBA0.1mg/L中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47.05%。4.染井吉野樱芽苗在MS+6-BA2.0mg/L+IBA0.1mg/L中进行增殖培养效果最好,两种芽苗的平均增殖率分别达到63.44%和64.51%,增殖系数分别达到了3.73和4.09;山樱花芽苗在MS+6-BA2.0mg/L+IBA0.05mg/L+NAA0.05mg/L中进行增殖培养效果最好,两种芽苗的平均增殖率分别达到90.32%和80.64%,增殖系数分别达到了5.37和5.67;两种樱花由腋芽诱导出的芽苗与种胚诱导出的芽苗在增殖阶段的表现差异均不明显。红花高盆樱在MS+6-BA2.0mg/L+IBA0.15mg/L+NAA0.15mg/L中增殖系数最高,达到1.34。5.染井吉野樱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NAA0.1mg/L,生根率可达70.97%;山樱花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8mg/L+NAA0.1mg/L,生根率可达96.77%;红花高盆樱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6mg/L,生根率达到了81.07%。6.当移栽基质为腐殖质∶河沙∶蛭石体积比=2∶1∶1时,30d后三种樱属植物存活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染井吉野樱成活率为87.09%;山樱花成活率为77.42%;红花高盆樱成活率为33.3%。

周幼成[4](2020)在《千年桐扦插生根生理及组织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油桐属(Vernicia)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桐油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耐热性以及绝缘性,常用于半导体、汽车、家具和船舶的制造,桐油还具有无公害、绿色环保等优点,可开发成优良的生物质油料和其他工业用油。利用千年桐种子繁殖的幼苗进行生产造林时,种子苗存在遗传差异性大的缺点,不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同时,从幼苗到果实成熟所需周期长,投入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千年桐良种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千年桐扦插生根生理和组织培养进行研究,为千年桐无性快繁及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处理组根系生长情况均极显着优于对照(P<0.01),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促进根系生长效果显着优于IBA和NAA,处理10 min和30 min生根效果显着优于1 min(P<0.05),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生根影响不显着,用500 mg/L的ABT-1浸泡处理30 min生根率达到43.97%为最优处理。(2)采用800 mg/L的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IBA,NAA和ABT-1分别对插穗浸泡处理10 min,观察插穗生根形态、解剖结构以及生根类型,检测其下部韧皮部及根系内源激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发现扦插21 d后插穗基部形成白色愈伤组织,35 d后产生不定根,插穗生根类型为混合生根型,以皮部生根为主,愈伤组织产生少量不定根。显微观察发现其生根大致经历4个阶段,分别为诱导分化根原始细胞、根原始细胞形成根原基、根原基发育形成不定根和不定根的伸长。愈伤率与扦插21 d的脱落酸(ABA)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SOD,POD活性呈显着负相关,生根率与扦插63 d的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不同处理内源激素含量与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明显,内源激素与氧化酶通过协同作用对愈伤组织和生根产生不同影响。(3)采用3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母树年龄、留叶方式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研究表明母树年龄和留叶方式对生根有显着影响(P<0.05),母树年龄越大越难以生根,保留顶芽和1片叶(L1)生根效果显着优于仅保留顶芽(L2)和仅保留侧芽(L3)。选取1年生插穗保留顶芽和1片叶扦插于河沙+泥炭(1:1)混合基质,其生根率达到45.31%,基质对插穗生根影响不显着。(4)对L1、L2和L3三种留叶方式的插穗生根过程进行拍照和显微观察,测其顶芽、侧芽及叶片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含量。L1处理愈伤组织产生速率、根原始细胞经诱导分裂分化形成不定根的速率显着快于L2和L3;不同处理生长素(IAA)含量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前期快速下降,生根之后缓慢上升,L1、L2处理玉米素核苷(ZR)含量前期下降,生根后开始上升,赤霉素(GA3)含量远低于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总体呈上升趋势,L1、L2处理脱落酸(ABA)含量中期缓慢下降。L2、L3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前期略有下降,之后呈上升趋势。愈伤率与扦插21 d的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显着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呈中正相关,但不显着(P<0.05);生根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着性正相关,与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5)研究表明由种胚获得的无菌苗组培时污染率低,但诱导生成的不定芽长势弱,不利于继代增殖培养;室外千年桐优树新生茎段消毒困难,极易褐化污染;温室大棚的扦插苗经过前期消毒处理,易获得较多无菌不定芽,且不定芽生长健壮,有利于继代增殖培养,将室外优树通过嫁接、扦插等方式进行室内培养可提高组培成功率。(6)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IBA更有利于千年桐组培再生,IBA和6-BA浓度过高容易使外植体玻璃化,获得畸形不定芽。当IBA浓度保持一定时,随着6-BA浓度的升高,不定芽增殖系数呈下降趋势,低浓度的6-BA更有利于不定芽的增殖。综合比较各培养基不定芽生长情况,发现MS+2.0 mg/L 6-BA+0.01 mg/L IBA培养基诱导效果较好,利用无菌苗获得的不定芽进行增殖时,发现MS+2.0 mg/L 6-BA+0.01 mg/L IBA+1.0 mg/L GA3培养基增殖效果较好,利用扦插苗获得的不定芽进行增殖时,发现MS+2.0 mg/L 6-BA+0.05 mg/L IBA+1.0 mg/L GA3培养基增殖效果较好。芽苗在含有1.0 mg/L IBA的培养基中产生了少量不定根,在含有0.5 mg/L IBA和1.0 mg/L ABT-1的培养基均产生了生根点,但未形成不定根。

陈婷[5](2020)在《高山杜鹃五种“晚花”品种快繁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山杜鹃具有色彩丰富、花姿优美和树形漂亮等特征,作为园林绿化、旅游开发都是很好的观赏植物。“晚花”杜鹃因其花期较晚而与其他杜鹃不同,在旅游业中起到延长观赏时间,促进旅游发展的作用。而百里杜鹃“晚花”杜鹃数量较少且分布不集中,因此进行“晚花”品种杜鹃的快速繁殖培养,为丰富高山杜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晚花”杜鹃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研究以小白杜鹃、大白杜鹃、桃叶杜鹃、长蕊杜鹃和九龙山杜鹃为研究对象,对杜鹃种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组织培养等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高山杜鹃“晚花”品种高效快速的繁殖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赤霉素(Gibberelin,简称GA3)处理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具有影响。在一定GA3浓度下五种杜鹃种子的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显着高于对照,萌发时滞、萌发高峰期和持续萌发时间均较对照相对缩短。其中,大白、桃叶和九龙山杜鹃种子在GA3浓度为600mg·L-1处理时各项萌发指标相对较好,长蕊杜鹃以GA3为700 mg·L-1浸种处理萌发效果相对较好,小白杜鹃以GA3浓度为400 mg·L-1和700 mg·L-1处理最好。对比五种杜鹃种子的萌发能力,小白杜鹃、长蕊杜鹃和九龙山杜鹃的发芽周期相对较短,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均较其他两种杜鹃高。2、不同插壤和不同激素处理对高山杜鹃扦插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基质配比为4:1时,两种杜鹃插穗的出芽率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为33.33%和63.33%,且随着基质中草炭土含量的增加,插穗出芽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经激素处理组桃叶杜鹃插穗的出芽率较对照有所增高,但各处理结果差异不显着;长蕊杜鹃插穗经浓度为200mg·L-1IBA+100 mg·L-1NAA的混合溶液处理后,其插穗出芽率为86.66%显着高于未经激素处理组。3、75%酒精、10%次氯酸钠和0.1%升汞对外植体的消毒效果和影响不同。相同灭菌时间下,三种消毒溶液处理后外植体的污染率依次是:10%次氯酸钠>75%酒精>0.1%升汞;存活率依次为:0.1%升汞>10%次氯酸钠>75%酒精;随着灭菌时间的增长,3种溶液处理下外植体的污染率和存活率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以0.1%升汞消毒7min时,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0,对应的存活率最高达94.44%。4、在叶芽、花苞、萼片和茎段四种外植体中,小白杜鹃、长蕊杜鹃和九龙山杜鹃均以萼片作为外植体时,三种杜鹃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相对较高且褐化率较低;而大白杜鹃和桃叶杜鹃均以花苞作为外植体时,得到较好的效果;整体看来,五种“晚花”杜鹃中九龙山杜鹃的愈伤诱导率相对较高,以四种外植体均能进行愈伤诱导;而桃叶杜鹃四种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率均相对较低,且褐化率均较高。5、在所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五种杜鹃愈伤诱导最适激素浓度分别为:小白杜鹃为2.0 mg·L-1ZT+2.0 mg·L-1NA时平均出愈伤率高达98.99%;大白杜鹃为1.0 mg·L-1ZT+1.5 mg·L-1NAA,平均出愈伤率为90.93%;桃叶杜鹃在ZT浓度为2.0 mg·L-1,NAA浓度为1.5 mg·L-1的培养基中愈伤诱导率最高为51.86%;另外长蕊杜鹃和九龙山杜鹃在浓度为:1.5 mg·L-1ZT+2.0 mg·L-1NAA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分别为94.62%和96.27%,在对应诱导培养基中其愈伤的生长状态均较好。6、五种杜鹃适合出芽的培养基有所不同。小白杜鹃、长蕊杜鹃和九龙山杜鹃在培养基为:1/2WPM+3.0 mg·L-1ZT+1.0 mg·L-1NAA时,能诱导其外植体出芽,出芽率分别为:小白杜鹃80.00%、长蕊杜鹃10.00%、九龙山杜鹃90.00%;大白杜鹃在ZT浓度为1.0 mg·L-1和NAA浓度为0.1 mg·L-1时诱导出芽,其出芽率达85.00%;桃叶杜鹃在所用培养基进行出芽诱导均未出芽。7、在分丛培养过程中五种杜鹃情况基本一致,在培养基为1/2WPM+3.0 mg·L-11 ZT+0.1 mg·L-11 IBA时,丛芽增值倍数均最高达9.0,且苗最为粗壮,状态最佳;培养基1/2WPM+3.0 mg·L-11 ZT+0.2 mg·L-1TDZ效果次之。8、五种杜鹃生根培养基所需激素不同,小白杜鹃在浓度为1.5mg·L-1NAA+1.0 mg·L-1IBA时生根率较高,达50.00%;大白杜鹃在0.5 mg·L-11 NAA+3.0 mg·L-1IBA时生根率相对较高为45%;桃叶杜鹃和长蕊杜鹃均在1.0 mg·L-1NAA+3.0 mg·L-1 IBA培养基中才生根,但生根率均较低分别为10%和20%;九龙山杜鹃在NAA浓度为1.0mg·L-11 IBA浓度为2.0 mg·L-1时,其对应的生根率最高为45.00%。9、以草炭土和珍珠岩按3:1体积比混合作为基质进行组培苗驯化时,五种杜鹃组培苗的存活率较高达70.00%以上,且苗的生长状态较好。

黄颖融[6](2019)在《白芨组织培养及试管球茎膨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在白芨种子萌发、试管苗无菌培养的基础上,研究白芨试管球茎膨大技术,以期探索促使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方法,完善现有白芨组培快繁技术,筛选出适宜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培养基配方,进而用膨大试管球茎替代试管苗进行移栽,为白芨的离体快繁、育种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如下:(1)白芨试管苗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白芨试管苗无菌培育体系是在白芨种子萌发的基础上,采用“诱导原球茎→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生根壮苗”的快繁方式,以不定芽进行继代增殖优于用原球茎进行继代。促使种子萌发及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为MS+0.01 mg/L NAA+1.0 mg/L 6-BA;不定芽分化和增殖培养基均为MS+0.1 mg/L IBA+1.0 mg/L 6-BA;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0.5 mg/L IBA+1.0 mg/L GA3。(2)白芨试管球茎膨大技术上述生根培养基中的试管苗,培养40 d后切去其叶片及根系,将大小相似的球茎接种于各膨大培养基中,研究各因素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NAA和基本培养基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大于6-BA,其中当NAA浓度为0.1 mg/L时,试管球茎膨大的各指标值均最大;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更有利于白芨试管球茎生根和膨大;而6-BA对试管球茎膨大各指标值均无显着影响。此外,蔗糖是影响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重要因素,随蔗糖含量的增加试管球茎逐渐膨大且根生长量及植株长势渐好,当蔗糖浓度为20.040.0 g/L时试管球茎增殖效果较佳。因此,初步筛选出适宜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0.1 mg/L NAA+1.0 mg/L6-BA+20 g/L蔗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0.5 g/L活性炭的白芨试管球茎鲜重增殖率最大,为33.41%;多效唑(PP333)的促进适宜浓度为10 mg/L;水杨酸(SA)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不明显且不适于生根;光周期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影响亦不显着,短期暗培养不利于生根长叶,但促进白芨试管球茎的膨大;液体培养基更能促进试管球茎对养分的吸收;低浓度的NH4+(10 mmol/L)和H2PO4-(0.625 mmol/L)适宜白芨试管球茎的膨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根对试管球茎膨大起促进作用,芽分化对试管球茎膨大起抑制效应;球茎膨大增殖率与试管球茎初始值呈反比,试管球茎各初始值越小,膨大增殖率越高。此外,在初步筛选出的膨大培养基配方上的白芨试管球茎膨大时间动态结果表明,试管球茎在膨大培养的前90 d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并且球茎膨大各指标与刚接种时的相应指标间差异不显着。鲜重增殖率在第90150 d时呈直线状显着增加,直径和高度增殖率也在第90120 d时增加最快,120150 d时仍在明显增大。因此,白芨试管球茎壮大培养时间建议时长至少120 d。(3)白芨试管球茎移栽将膨大培养后的试管球茎按直径大小分为3级:3.55 mm,57 mm,7 mm以上,与生根试管苗对比移栽。结果表明,白芨试管球茎移栽成活率(80.0098.33%)大于生根试管苗(66.67%),并且试管球茎越大,移栽成活率越高,球径>7 mm的试管球茎成活率可达98%以上。

姚思扬[7](2019)在《‘红颜’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文中认为本次试验以温室内当年生‘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Benihoppe’)幼嫩匍匐茎的茎尖、茎节及草莓根茎处芽为试验材料,经过外植体的灭菌、初代诱导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五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红颜草莓的组培快繁体系。研究表明:试验采用了不同于前人研究的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进一步提高了诱导率和增殖系数,获得了良好的生根指数和移栽成活率。初步优化了红颜草莓的快繁体系,为今后组培生产育苗提供了理论实践基础。结论如下:1、通过对不同灭菌时间的筛选,得出了最佳的灭菌方法。三种外植体的最佳灭菌处理皆为75%酒精消毒30s,0.1%HgCl2消毒7min,该方案下,既达到了很好的杀毒效果,又不会消毒过度毒害植株。其中茎尖的最佳成活率为91.1%,芽的最佳成活率为55.53%,茎节的成活率为62.23%。2、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草莓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及植物激素浓度。三种外植体中草莓茎尖为最佳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3mg·L-1NAA+0.3 mg·L-1 IBA,诱导率可达92%。其次是草莓茎节,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16-BA+0.2 mg·L-1NAA+0.2 mg·L-1IBA,诱导率可达74.67%。诱导效果最差的为草莓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16-BA+0.3 mg·L-1NAA+0.3mg·L-1IBA,诱导率可达65.33%。在草莓茎尖与芽的诱导试验中,四种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力大小为基本培养基>6-BA>IBA>NAA。在草莓茎节的诱导中,四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为基本培养基>6-BA>NAA>IBA。四种因素中,对不定芽诱导影响力最大的是基础培养基的种类。通过单因素验证试验可知,在不定芽诱导试验中,6-BA起主导作用,NAA与IBA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三者搭配使用,可达到最佳的诱导效果。3、继代增殖试验研究发现:蔗糖是草莓增殖的最佳碳源,最佳浓度为30g·L-1。植株叶色翠绿色,长势健壮。单因素试验中,6-BA的最佳浓度为0.50mg·L-1,增殖系数为5.1。GA3的最佳浓度为0.11mg·L-1时,增殖系数为4.13。IBA的最佳浓度为0.08mg·L-1,增殖系数为3.47。响应面对植物激素浓度的优化试验结果为MS+0.56 6-BAmg·L-1+0.11 mg·L-1GA3+0.08 mg·L-11 IBA,最佳增殖系数14.06。其中6-BA对增殖系数的影响极显着,GA3、IBA的影响显着,6-BA与GA3的交互作用对植株增殖系数有显着性影响。为保证植株的最佳生长状态,最佳继代培养时间为40d,最佳继代转接次数为4次。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30g·L-1蔗糖+0.4 mg·L-1IBA,其中三种因素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力大小为:基本培养基>IBA>蔗糖。在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1.0g·L-1活性炭,可达最佳生根效果,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6.93,平均根长6.57cm,生根指数为45.53,植株健壮,根系发达。5、炼苗移栽试验中,最佳栽培基质为:V(草炭土):V(蛭石):V(珍珠岩)=2:1:1,组培苗成活率可达100%,且植株生长健壮。

陈思齐[8](2019)在《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组培苗悬浮培养的研究》文中认为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为木犀科(Oleaceae)白蜡树属(Fraxinus.)高大乔木,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木材利用价值极高,是着名的军用材种和高级的家具用材。但此树种的资源历来非常贫乏,已被列为渐危种。水曲柳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和萌蘖更新。因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水曲柳属于繁殖缓慢的树种之一。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水曲柳。从目前研究来看,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途径繁殖水曲柳比较困难,因此,本论文在相关学术文献基础上,通过对水曲柳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条件的筛选,找出诱导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建立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为今后通过单细胞培养诱导水曲柳体细胞胚奠定基础;同时,本论文尝试不同培养方式繁殖水曲柳组培苗,初步选出适合水曲柳组培苗繁殖的培养方式,为后期优化和规模化繁殖奠定基础。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筛选出了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条件并建立了悬浮培养体系:以叶片或叶柄外植体,WPM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0.1 mg/LNAA,0.5mg/LIBA,1.5mg/L6-BA,0.3mg/L TDZ,30 g/L蔗糖,5.6 g/L琼脂,光照条件下培养1-2个继代可获得松散的、近似于胚性的愈伤组织,利用相同的培养基进行液体悬浮培养,接种量2 g/50 mL中,120 r/min震荡培养18 d生长量达到最高,增长率接近500%。以水曲柳小孢子为外植体,初步得到了近似于体胚的细胞团。2、初步建立了水曲柳组培苗繁殖方式: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0mg/L6-BA,0.15 mg/LNAA,20 g/L蔗糖,进行液体浸没式震荡培养,有利于水曲柳组培苗顶芽和侧芽的萌发。3、初步探究了增加氮、磷浓度,对水曲柳胚性细胞增殖和组培苗繁殖的影响:氮源和磷源的过量,均抑制水曲柳胚性细胞的生长,但对水曲柳顶芽伸长具有促进作用,增加氮源800 mg/L或增加磷源170 mg/L可以促进顶芽的伸长。

陈国庆,苏琳[9](2019)在《吉林西部西伯利亚白刺组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西伯利亚白刺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筛选出最佳基础培养基、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成功培育出西伯利亚白刺组培苗,同时进行西伯利亚白刺组培苗炼苗和移栽管理重点要点分析,结果表明:适合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6-BA0. 3 mg·L-1+NAA0. 1 mg·L-1+IAA0. 3 mg·L-1,适合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0. 3 mg·L-1+NAA0. 05 mg·L-1+IAA0. 2 mg·L-1+IBA0. 4 mg·L-1,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0. 1 mg·L-1。

郝志华,顾偌铖,黄洁兰,武彦博,田铃[10](2017)在《常见多肉植物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多肉植物是近年来新兴的受人们喜爱的植物类群之一,其经济价值由于品种、品相不同而差异较大,而高经济价值多肉植物的繁育是制约其市场流通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景天科(Crassulaceae)、菊科(Asteraceae)、番杏科(Aizo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天门冬科(Asparag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等八种科类的代表性多肉植物为例,介绍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多肉植物的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扦插、播种和分株等传统繁育手段,还有组织培养和离体再生技术的快速繁殖技术,通过对此的整理,以期为今后的多肉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二、白刺组培快繁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刺组培快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白刺种子无菌苗培养中不同灭菌方法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种子灭菌处理
        1.2.3 培养条件
        1.2.4 数据记录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灭菌处理对种子污染率的影响
    2.2 不同灭菌处理对种子成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灭菌处理对种子起始发芽天数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猕猴桃的概述
    1.2 猕猴桃传统育苗方法
        1.2.1 实生苗繁育法
        1.2.2 嫁接繁殖法
        1.2.3 扦插繁殖法
    1.3 猕猴桃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3.1 叶片、叶柄和茎段的离体培养
        1.3.2 花药离体培养
        1.3.3 胚乳培养
        1.3.4 原生质体培养
        1.3.5 离体胚培养
        1.3.6 现阶段猕猴桃组织培养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徐香猕猴桃茎段诱导腋芽和增殖培养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植物激素及其它附加物
        2.1.4 培养条件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配置
        2.2.2 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2.2.3 腋芽的诱导
        2.2.4 芽增殖培养
        2.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筛选
        2.3.2 不同激素对腋芽萌发的影响
        2.3.3 不同激素对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徐香猕猴桃叶片、叶柄诱导不定芽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准备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激素对叶片诱导芽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对叶柄诱导芽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赤霉素对徐香猕猴桃壮苗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准备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GA_3对徐香猕猴桃芽高的影响
        4.2.2 GA_3对徐香猕猴桃芽苗茎粗及增殖效果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植物激素对徐香猕猴桃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准备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生根率的影响
        5.2.2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根长的影响
        5.2.3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生根条数的影响
        5.2.4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根部愈伤组织的影响
        5.2.5 不同植物激素对组培苗生根形成的综合评价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徐香猕猴桃组培苗移栽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准备
        6.1.3 试验方法
        6.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开盖时间对移栽苗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6.2.2 移栽基质对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几种樱属植物的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樱属植物研究现状
        1.2.1 樱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概况
        1.2.2 贵州省樱属植物研究概况
        1.2.3 樱属植物的传统繁殖方式
    1.3 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1 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1.3.2 樱属植物体外繁殖方式
        1.3.3 影响樱属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子
        1.3.4 樱属植物试管苗炼苗移栽
        1.3.5 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外植体的采集时间及灭菌条件筛选
        1.5.2 樱属植物的组培快繁研究
        1.5.3 炼苗及移栽研究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条件
        2.2.2 外植体灭菌
        2.2.3 不同生长阶段对茎段污染率的影响
        2.2.4 外源激素对茎段启动培养的影响
        2.2.5 外源激素对种胚启动培养的影响
        2.2.6 外源激素对丛生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2.2.7 壮苗培养
        2.2.8 外源激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2.2.9 炼苗及移栽研究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染井吉野樱的组培快繁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案
        3.2.1 茎段的启动培养
        3.2.2 种胚的启动培养
        3.2.3 丛生芽的增殖培养
        3.2.4 生根培养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外植体消毒及无菌苗的获取
        3.3.2 不同生长阶段对茎段污染率的影响
        3.3.3 外源激素对启动培养的影响
        3.3.4 外源激素对丛生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3.3.5 外源激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3.3.6 炼苗移栽
    3.4 讨论
        3.4.1 外植体的选择
        3.4.2 外源激素对染井吉野樱组织培养的影响
        3.4.3 快繁体系的完善
4 山樱花的组培快繁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案
        4.2.1 茎段的启动培养
        4.2.2 种胚的启动培养
        4.2.3 丛生芽的增殖培养
        4.2.4 生根培养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植体消毒及无菌苗的获取
        4.3.2 不同生长阶段对茎段污染率的影响
        4.3.3 外源激素对启动培养的影响
        4.3.4 外源激素对丛生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4.3.5 外源激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4.3.6 炼苗移栽
    4.4 讨论
        4.4.1 外植体的选择及取材时间
        4.4.2 外源激素对山樱花组织培养的影响
        4.4.3 应用前景
5 红花高盆樱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初步探究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案
        5.2.1 茎段的启动培养
        5.2.2 丛生芽的增殖培养
        5.2.3 生根培养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外植体消毒及无菌苗的获取
        5.3.2 外源激素对茎段启动培养的影响启动培养
        5.3.3 外源激素对丛生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5.3.4 外源激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5.3.5 炼苗移栽
    5.4 讨论
        5.4.1 外植体取材时间
        5.4.2 基本培养基对红花高盆樱组织培养的影响
        5.4.3 外源激素对红花高盆樱组织培养的影响
        5.4.4 移栽基质的选择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缩写词及药品来源
图版

(4)千年桐扦插生根生理及组织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概述
        1.2.2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述
        1.2.3 大戟科木本油料树种扦插与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千年桐扦插生根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扦插及管理
        2.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2.3.2 千年桐扦插生根过程形态和解剖结构观察
        2.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千年桐插穗生根生理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3 母树年龄、留叶方式和基质对千年桐扦插生根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地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扦插及管理
        3.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处理对千年桐插穗生根的影响
        3.3.2 留叶方式对千年桐插穗生根过程根系性状的影响
        3.3.3 留叶方式对千年桐插穗生根过程生理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4 千年桐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仪器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无菌苗的获取
        4.2.2 茎段消毒试验
        4.2.3 不定芽诱导
        4.2.4 继代增殖
        4.2.5 生根培养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消毒对种胚和无菌苗的影响
        4.3.2 不同外植体消毒处理
        4.3.3 激素组合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3.4 激素组合对千年桐继代增殖的影响
        4.3.5 培养基对千年桐组培生根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5)高山杜鹃五种“晚花”品种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高山杜鹃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高山杜鹃中“晚花”杜鹃的主要栽培品种
    1.3 高山杜鹃繁殖技术研究
        1.3.1 杜鹃种子萌发的研究
        1.3.2 杜鹃扦插繁殖的研究
        1.3.3 杜鹃组织培养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五种“晚花”杜鹃种子繁殖研究
    引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种子千粒重测定
        2.2.2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种子
        2.2.3 种子萌发测定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种子的千粒重测定及其差异
        2.3.2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五种“晚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2.3.3 五种“晚花”杜鹃种子萌发比较
    2.4 小结与讨论
        2.4.1 赤霉素GA_3对植物种子的影响
        2.4.2 赤霉素GA_3对杜鹃种子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晚花”杜鹃扦插繁殖研究
    引言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插穗采集及制作
        3.2.3 插穗扦插处理
        3.2.4 管理方法
        3.2.5 实验测量及分析方法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插壤对两种杜鹃插穗出芽率的影响
        3.4.2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两种杜鹃插穗出芽率的影响
        3.4.3 桃叶杜鹃和长蕊杜鹃插穗出芽率比较
    3.5 小结与讨论
        3.5.1 高山杜鹃扦插条件
        3.5.2 插壤和激素处理对高山杜鹃扦插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五种“晚花”杜鹃组织培养研究
    引言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激素
        4.1.3 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外植体预处理
        4.2.2 不同处理试剂的选择
        4.2.3 不同外植体的选择
        4.2.4 培养基的选择
        4.2.5 组培苗的驯化培养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处理溶液对外植体的影响
        4.3.2 不同外植体的选择
        4.3.3 培养基的选择
        4.3.4 不同栽培基质对组培苗驯化培养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4.4.1 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4.4.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
        4.4.3 炼苗移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五种“晚花”杜鹃的种子萌发
    5.2 “晚花”杜鹃的扦插繁殖
    5.3 “晚花”杜鹃的组织培养
        5.3.1 外植体处理溶液的选择
        5.3.2 外植体及培养基的选择
        5.3.3 组培苗驯化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一、发表文章
    二、申请专利
    三、参与项目

(6)白芨组织培养及试管球茎膨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白芨概述
        1.1.1 科属与分布
        1.1.2 形态特征
        1.1.3 生长习性与环境
        1.1.4 白芨的应用价值
    1.2 白芨繁殖方法
    1.3 白芨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1.3.1 外植体的选择
        1.3.2 基本培养基类型对白芨组织培养的影响
        1.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组织培养的影响
    1.4 试管球茎膨大技术研究进展
        1.4.1 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4.2 蔗糖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4.3 活性炭(AC)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4.4 多效唑(PP333)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4.5 水杨酸(SA)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4.6 光周期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4.7 培养方式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4.8 矿质养分对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白芨试管苗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培养条件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种子萌发及诱导原球茎
        2.4.2 原球茎增殖
        2.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2.4.4 不定芽增殖
        2.4.5 生根壮苗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小结
3 白芨试管球茎膨大技术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培养条件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基本培养基配比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4.2 培养基中不同蔗糖浓度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4.3 AC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4.4 PP333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4.5 SA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4.6 光周期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4.7 培养基状态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4.8 白芨试管球茎不同培养时间生长变化趋势
        3.4.9 矿质养分对白芨试管球茎膨大的影响
    3.5 讨论与小结
        3.5.1 讨论
        3.5.2 小结
4 白芨试管球茎移栽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培养条件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与小结
        4.5.1 讨论
        4.5.2 小结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表
图版
致谢
作者简介

(7)‘红颜’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草莓概述
    1.2 草莓常规繁殖方法研究进展
    1.3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初代诱导培养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继代增殖培养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组培苗生根培养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炼苗与移栽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组培苗悬浮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曲柳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 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研究进展
        1.2.1 植物愈伤组织
        1.2.2 胚性愈伤组织
    1.3 植物悬浮培养研究的影响因素
        1.3.1 起始密度
        1.3.2 生长调节剂
        1.3.3 转速
        1.3.4 pH值
    1.4 植物组培苗腋芽萌发的影响因素
    1.5 小孢子为外植体诱导体胚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用具
        2.1.4 培养基及激素组合
        2.1.5 外植体表面消毒、接种
        2.1.6 激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设计
        2.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曲柳愈伤组织诱导
        2.2.2 单一激素对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
        2.2.3 二种激素组合对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
        2.2.4 三种激素组合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
        2.2.5 四种激素组合对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3 水曲柳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主要试剂及用具
        3.1.4 水曲柳悬浮细胞的获得
        3.1.5 水曲柳细胞悬浮生长量、pH值、电导率检测
        3.1.6 水曲柳细胞悬浮培养中蔗糖、N、P、接种量的检测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水曲柳悬浮细胞生长量变化
        3.2.2 悬浮培养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
        3.2.3 蔗糖浓度对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3.2.4 氮、磷对悬浮培养的影响
        3.2.5 接种量对悬浮培养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水曲柳无菌苗液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材料表面消毒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主要试剂及用具
        4.1.5 不同激素组合繁殖水曲柳组培苗的实验设计
        4.1.6 蔗糖含量、氮、磷对组培苗的实验设计
        4.1.7 不同培养方式对组培苗生长量的影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激素组合对水曲柳组培苗繁殖的影响
        4.2.2 蔗糖含量、氮、磷对无菌苗的影响
        4.2.3 不同培养方式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水曲柳小孢子离体培养初探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试剂及用具
        5.1.4 不同培养基组成
        5.1.5 水曲柳雄花序表面消毒及小孢子的获取
        5.1.6 水曲柳小孢子的离体培养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培养方式对小孢子离体培养的影响
        5.2.2 不同培养基对小孢子继代培养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9)吉林西部西伯利亚白刺组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消毒与接种
        1.2.2 基本培养基
        1.2.3 初代培养基
        1.2.4 继代培养基
        1.2.5 炼苗
        1.2.6 栽后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本培养基比较
    2.2 西伯利亚白刺初代培养
    2.3 西伯利亚白刺继代培养
    2.4 西伯利亚白刺生根培养
3 结论与讨论

(10)常见多肉植物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景天科植物
2 菊科
3 番杏科
4 大戟科
5 阿福花科
6 夹竹桃科
7 天门冬科
8 仙人掌科
9 结语

四、白刺组培快繁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白刺种子无菌苗培养中不同灭菌方法对比[J]. 于倩,张得芳,史文君. 青海农林科技, 2021(04)
  • [2]徐香猕猴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 黄伟伟. 南阳师范学院, 2021(11)
  • [3]几种樱属植物的快繁技术研究[D]. 徐晨捷. 贵州大学, 2020(02)
  • [4]千年桐扦插生根生理及组织培养研究[D]. 周幼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5]高山杜鹃五种“晚花”品种快繁技术的研究[D]. 陈婷.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2)
  • [6]白芨组织培养及试管球茎膨大技术研究[D]. 黄颖融.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7]‘红颜’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D]. 姚思扬.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8]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组培苗悬浮培养的研究[D]. 陈思齐.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9]吉林西部西伯利亚白刺组培技术研究[J]. 陈国庆,苏琳. 吉林林业科技, 2019(02)
  • [10]常见多肉植物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J]. 郝志华,顾偌铖,黄洁兰,武彦博,田铃. 广东蚕业, 2017(04)

标签:;  ;  ;  ;  ;  

白刺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