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5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思榕[1](2020)在《中成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机制尚未明确,高发病率,易复发的口腔黏膜疾病,缺乏特效治疗药物,给广大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中成药在近年的研究中,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一些较典型的中成药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起到一定的参考。
金维缘[2](2020)在《HPLC-MS测定黄酮类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雄黄—黄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雄黄是含砷中药,临床应用广泛。虽然雄黄口服利用度较低,但因未科学(长期、超量和不规范)合理使用单味雄黄或其复方制剂引起的药源性砷中毒事件时有报道。然而中药配伍解毒增效理论对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献报道,黄芩具有拮抗雄黄诱导的肝肾毒性的作用,但雄黄-黄芩配伍使用后的药动学研究却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雄黄-黄芩配伍减毒增效机制:(1)建立原子荧光检测法(AFS)测定雄黄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对雄黄可溶性砷含量的影响。(2)建立测定血中砷含量的AFS分析方法研究雄黄-黄芩配伍对雄黄中砷在体内过程的影响。(3)建立测定血浆中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研究雄黄-黄芩配伍对黄芩中黄酮类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为阐明黄芩-雄黄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为含雄黄复方中药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建立AFS分析方法对不同比例的雄黄-黄芩混合液组进行可溶性砷的测定,同时考察人工胃液体积,超声提取时间对雄黄可溶性砷溶出量的影响。2.建立AFS分析方法测定黄芩组和雄黄-黄芩组血中的砷浓度,绘制砷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图,并比较药动学参数的差异。3.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HPLC-MS),测定黄芩组和雄黄-黄芩组血浆中的黄酮类成分,并绘制药时曲线图以及比较药动学参数的差异。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one-sample t-test)进行组间差异的显着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人工胃液体积8 mL,超声提取时间1.5 h条件下,单味雄黄可溶性砷溶出量最多,随着不同配伍比例雄黄-黄芩组中黄芩比例的增加可溶性砷含量逐渐减小,在雄黄:黄岑为1:4时,可溶性砷含量达到最低值。2.建立的AFS分析方法可用于药材及血液中的砷含量的测定,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良好,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从雄黄及雄黄-黄芩混合液的血砷药时曲线和参数来看,雄黄组与雄黄-黄芩组在大鼠体内的血砷药时曲线都出现“双峰”,且第一吸收峰峰值高于第二峰峰值。与雄黄组相比,雄黄-黄芩组第二次达峰浓度增加(Cmax)(P<0.05),第二次的达峰时间(Tmax)显着提前(P<0.05),说明黄芩加快了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雄黄-黄芩组中砷第二次的半衰期(T(1/2)2)相较于雄黄组显着减小(P<0.05),清除率(CLz)明显增加(P<0.05),说明黄芩加快了砷在体内的代谢速率。3.建立HPLC-MS分析方法检测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黄芩苷、黄芩素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黄芩苷浓度范围0.230-9.20 μg/mL,黄芩素浓度范围0.137-5.50 μg/mL),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可用于黄芩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从黄芩及雄黄-黄芩组的黄岑苷、黄芩素药时曲线和参数来看,黄芩苷、黄芩素的药时曲线都出现了“双峰”。与黄芩组相比,雄黄-黄芩组黄芩苷第一个峰达峰浓度Cmax降低,T(1/2)1提前,第二个峰的达峰时间延后,AUCo-t减少,CLZ降低。雄黄-黄芩组黄芩素第一个峰的达峰浓度降低,第二个峰的半衰期T(1/2)2延长,平均驻留时间(MRT)、表观分布容积(Vz)、清除率(CLz)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雄黄可使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在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时间变慢,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结论:1.建立的AFS分析方法可用于药材和血液中砷含量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2.建立的HPLC-MS分析方法可用于血浆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精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3.黄芩对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具有显着性的抑制作用,可以加快雄黄中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雄黄可使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延长,代谢时间缓慢。
李寅超,韩玲,朱飞鹏,黄芳华[3](2017)在《有毒中药雄黄及其复方的安全性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雄黄是临床常用的矿物类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同时也是国务院在《医疗用药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特别规定的28种毒性中药之一,因其含有砷(经研究认为具有细胞原浆毒性)使得雄黄及含雄黄的常用复方制剂笼罩在不安全的阴影中。本文对近年来雄黄及其复方的毒性研究文献进行归纳,为新药研究和注册审评工作提供参考。
王红芯,韩旭,骆骄阳,杨美华[4](2017)在《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药效和毒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雄黄作为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应用历史,其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曾一度被视为治病救人的良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雄黄的抗炎镇痛、祛痰、杀虫等功效已得到认可,且近年来雄黄被报道用以治疗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疗效显着,使这味古老而传奇的矿物药重新被世人关注。然而,随着一些患者服用雄黄制剂导致中毒事例的报道,以及人们对雄黄中含大量有害元素砷的恐惧,部分学者开始质疑雄黄的药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雄黄的药效和毒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雄黄中砷形态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毒矿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程亮,向东,刘东[5](2017)在《牛黄的现代研究(一):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牛黄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临床应用史,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建国以来,中国的中医药研究者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在牛黄资源鉴定、化学成分、药效学、药动学、药剂学、临床应用等方面不断探索,使得牛黄的现代研究取得了显着成果。该文以文献统计分析的方式,对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建国以来至2015年12月间我国牛黄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牛黄替代品发展、牛黄质量控制、剂型研究、复方概况、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几个方面回顾牛黄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牛黄未来发展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顾冰[6](2016)在《89例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牛黄解毒片/丸致不良反应相关规律和特点,分析使用牛黄解毒片/丸相关的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以"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致","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44篇文献,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归纳、分析。结果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以皮疹、发热、过敏反应、腹泻等最为常见,严重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重视牛黄解毒片/丸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防范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李上馨[7](2016)在《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2009-2013年)》文中指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是中药作为药品应用的三种形式,在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中成药以其质量稳定、疗效良好、使用方便而受到广泛群众的青睐。随着中成药在市场上的广泛使用,由其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事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中药不良反应的上报与监测工作可以为评价中药药品、整顿中药市场、淘汰风险制剂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广大群众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也是药品再评价,完善药品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完善中药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的认识,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方式和对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北京市不良反应中心反馈的2009-2013年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所发生的20万余例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探索分析。首先,对五年内上报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筛选、规范、分类、整理、统计;其次,针对中药不良反应统计结果,从制剂品种、报告类型、临床表现、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重点探讨了新的或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牛黄解毒片毒性成分安全性问题和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最后,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报告和监测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数据的梳理和分析探索,得到了比较规范的统计数据,得出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药品在全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概况:即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多种多样,涉及各个器官和系统;新的或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水平较低;清开灵注射剂、牛黄解毒片等中药制剂总体来看,疗效较好,市场基数大,用药利大于弊,在正规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很多不良反应事例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加强落实报告和监测体系与制度是药品风险管理和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内容。不良反应与药物同时存在,是药品的固有属性,正确认识中药及其不良反应,使不良反应起到该有预警作用,促进中药的合理使用是十分必要的工作。本研究从监管层面,临床用药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即掌握中药的配伍禁忌,遵循辨证论治、中医药典籍中的经验,全面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制度,促进中药不良反应的警戒系统和补偿救济系统的落实建立,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应普及不良反应知识,完善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途径和流程,严格保证中药用药安全。
张昱,朱文涛,卢颖,王文,王英,王小艺,冯晓远[8](2015)在《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及用药风险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研究,以牛黄解毒片为研究对象,找出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以期为牛黄解毒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文献研究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在线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2007年至2015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分类、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论:导致牛黄解毒片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说明书不规范,临床用药方法缺乏标准以及药品质量无法达标导致等,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意见。
封玉玲,苗加伟,李晶,孙安盛,刘杰[9](2014)在《牛黄解毒片的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用于临床已有800余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关注度高、争议大。对含雄黄的传统中成药而言,目前存在2个认识误区,其一是把雄黄毒性与砒霜相提并论,其二将雄黄贬得一无是处,可有可无,要求从复方中将其去除。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到底有多毒?该文结合牛黄解毒片的研究进展对此作一综述,并提出不同见解:①以总砷为标准评价含雄黄中药的安全性不妥;②雄黄的服药量和服药时间的长短决定其毒性的大小;③雄黄是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应作深入研究来决定其取舍。对诸如牛黄解毒片等所含雄黄中成药的经典方剂,应该以严谨的现代科学依据加以评价,才能指导合理、安全应用。
张宝琴[10](2014)在《浅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文中认为分析产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总结目前造成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二、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5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5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成药 |
1.1 西瓜霜喷剂 |
1.2 双黄连口服液 |
1.3 云南白药 |
1.4 牛黄解毒片(丸) |
1.5 溃疡散 |
2 小结与展望 |
(2)HPLC-MS测定黄酮类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雄黄—黄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动物 |
2.3 AFS法测定雄黄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中可溶性砷含量 |
2.3.1 药品配制 |
2.3.2 可溶性砷含量的测定 |
2.4 AFS测定血中砷含量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雄黄和雄黄-黄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2.4.1 黄芩水煎液的制备 |
2.4.2 血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3 分析方法确证 |
2.4.4 动物给药及处置 |
2.4.5 大鼠血液样品的测定 |
2.5 HPLC-MS测定血浆中黄酮类成分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黄芩和雄黄-黄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2.5.1 药品配制 |
2.5.2 血浆样品预处理步骤 |
2.5.3 色谱/质谱条件 |
2.5.4 分析方法确证 |
2.5.5 动物给药及处置 |
2.5.6 大鼠血浆样品中黄芩黄酮类成分的测定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AFS测定雄黄-黄芩不同配伍比例中可溶性砷含量 |
3.2 AFS测定血中砷含量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雄黄和雄黄-黄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3.2.1 方法学考察的结果 |
3.2.2 大鼠灌胃雄黄、雄黄-黄芩后血中砷的药动学行为比较结果 |
3.3 HPLC-MS测定血浆中黄酮类成分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黄芩和雄黄-黄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
3.3.1 方法学考察的结果 |
3.3.2 大鼠灌胃给予黄芩和雄黄-黄芩混合液后黄芩黄酮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实践报告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药效和毒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应用现状 |
1.1 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临床应用 |
1.2 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 |
1.3 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窘境 |
2 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药效与毒理研究现状 |
2.1 雄黄中As的形态与药效的研究现状 |
2.2 雄黄中As的形态与毒性的研究现状 |
3 对雄黄中As的形态学研究现状的思考 |
3.1 形态分析研究的问题 |
3.2 联用技术在As的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
4 总结和展望 |
(5)牛黄的现代研究(一):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牛黄替代品的发展 |
1.1 天然牛黄 |
1.2 人工牛黄 |
1.3 培植牛黄 |
1.4 体外培育牛黄 |
2 牛黄研究文献的类型分布 |
3 牛黄的质量控制 |
4 牛黄复方剂型的研究 |
5 牛黄方剂文献概况 |
6 牛黄及其方剂的药理与临床研究 |
7 牛黄及其方剂的不良反应 |
8 其他 |
9 结束语 |
(6)89例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文献收集方法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
2.2 原患疾病情况 |
2.3 药品用法用量 |
2.4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
2.5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2.6 不良反应预后 |
3 讨论 |
3.1 性别与年龄 |
3.2 ADR与原患疾病、发生时间的关系 |
3.3 ADR与用药剂量 |
3.4 ADR与联合用药 |
3.5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
4 建议 |
4.1 尽快完善药品说明书 |
4.2 关注临床合理用药 |
4.3 加强药品销售管理 |
4.4 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生产工艺 |
(7)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2009-2013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不良反应概况 |
2 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
3 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原因 |
4 新的或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现状 |
5 中药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现状 |
6 中药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资料介绍 |
1 资料介绍 |
2 资料持点 |
3 不良反应数据采集信息 |
第二章 不良反应数据处理工作 |
1 工作流程图 |
2 原始数据处理 |
3 数据规范化 |
4 数据统计及拆分 |
5 结果 |
第三章 不良反应政策及法规 |
第四章 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 |
1 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 |
2 新的或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 |
2.1 新的或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统计结果 |
2.2 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概况 |
2.3 新的或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偏低分析 |
2.4 做好新的或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建议 |
3 牛黄解毒片毒性成分不良反应分析 |
3.1 牛黄解毒片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症状 |
3.2 雄黄安全性分析 |
3.3 服用剂量分析 |
3.4 雄黄重要性 |
3.5 牛黄解毒片不宜联合用药 |
3.6 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
4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
4.1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统计结果 |
4.2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 |
4.3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 |
4.4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
4.5 清开灵注射剂不良反应预防及应对措施 |
5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难点及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浅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论文提纲范文)
1 产生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1 辨证不清 |
1.2 配伍不当 |
1.3 联合用药不当 |
1.4 长期用药或超剂量用药 |
1.5 服用方法不当 |
1.6个体差异 |
2 要做到合理使用中成药, 需要医生、药师、患者三方共同努力方能达到 |
2.1 加强健康宣教, 提供安全用药意识 |
2.2 辨证施治, 合理使用中成药 |
2.3 加大中成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为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
四、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5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进展[J]. 黄思榕. 中外医学研究, 2020(32)
- [2]HPLC-MS测定黄酮类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雄黄—黄芩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D]. 金维缘.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有毒中药雄黄及其复方的安全性研究现状[A]. 李寅超,韩玲,朱飞鹏,黄芳华. 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2017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2017
- [4]雄黄及其成方制剂的药效和毒性研究进展[J]. 王红芯,韩旭,骆骄阳,杨美华. 中南药学, 2017(04)
- [5]牛黄的现代研究(一):回顾与展望[J]. 张程亮,向东,刘东. 医药导报, 2017(01)
- [6]89例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顾冰. 中国药物警戒, 2016(06)
- [7]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中药不良反应数据分析(2009-2013年)[D]. 李上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及用药风险分析[A]. 张昱,朱文涛,卢颖,王文,王英,王小艺,冯晓远. 2015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五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5
- [9]牛黄解毒片的安全性评价[J]. 封玉玲,苗加伟,李晶,孙安盛,刘杰. 中国中药杂志, 2014(17)
- [10]浅析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 张宝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