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

一、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宋紫临[1](2016)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氩氦刀控制ⅢB-Ⅳ期肺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SCIENCE))在庆祝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第76个为肿瘤的控制比治愈是否更容易?在西医外科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普遍认为根治性手术至今仍是唯一有可能使早期肺癌患者获得治愈的治疗方式。对于晚期肺癌,控制疾病发展,将癌症转变为慢性病进行治疗是目前的治疗大趋势。氩氦靶向消融系统(Endocare Cryocare System)自引入我国以来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技术为手段的肿瘤治疗新模式正逐渐形成,并渐趋成熟。但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氩氦刀冷冻技术更好的实现肿瘤疾病控制这一领域研究目前尚属空白。[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冰球覆盖率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与氩氦刀冷冻技术的相关性,为控制ⅢB期-Ⅳ期肺癌患者病情发展提供最佳治疗策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东方医院肿瘤科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的ⅢB期-Ⅳ期的74例晚期肺癌患者,通过记录一般资料、氩氦刀术中的影像学信息、患者术后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球覆盖率与患者生存期及安全性关系。[研究结果]1总体分析74例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4[4.3,12.6]月,冰球覆盖率<70%组为8.6[3.1,14.1]月,冰球覆盖率>170%组为8.3[2.9,13.6]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0.0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将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位置、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协变量送入方程(P=0.035<0.05),以冰球覆盖率分层,取协变量为均值处的生存曲线,综合多因素后,<70%组可获得更长生存期,提示冰球覆盖率<70%可更好控制肿瘤发展。2具体分析2.112例<3cm患者生存期统计12例<3cm患者中,冰球覆盖率≥70%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533[0,44.842]月,比74例患者的8.4[4.3,12.6]月有明显优势。2.2边缘显着资料统计肿瘤为3-5cm时,<70%组有更长术后生存期,差异边缘显着P=0.086(0.05<P<0.1);鳞癌组,<70%组有更长术后生存期,差异边缘显着P=0.071(0.05<P<0.1);腺癌组,<70%组有更长术后生存期,差异边缘显着P=0.102≈0.1(0.05<P≤0.1);对于小细胞肺癌,≥70%组有更长术后生存期,差异边缘显着P=0.073(0.05<P<0.1);2.3无统计差异资料统计可能由于样本量过少等因素,致使在5-7cm组、≥7cm组、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ⅢB期及Ⅳ期肺癌的比较中,<70%组与≥70%组无明显差异。2.4不良反应统计<70%组在疼痛、发热、咳血、胸腔渗液亚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而在咳嗽、气胸亚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两组不良反应均在2周内消失。[研究结论]1、总体分析,冰球覆盖率<70%组疾病控制情况优于冰球覆盖率≥70%组;2、具体分析,肿瘤<3cm,冰球覆盖率多≥70%;肿瘤为3-5cm、腺癌、鳞癌患者冰球覆盖率<70%组对疾病控制更理想;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冰球覆盖率≥70%组对疾病控制更理想;安全性方面:<70%组较≥70%组不良反应少。3、中医基础理论讲求辩证论治,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下的氩氦刀冷冻微创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同理应当辩证施治,根据患者正气、邪气、病势、护场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最终制定合理有效治疗策略,控制疾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

俞旭君[2](2016)在《芪蓝胶囊基于VEGF抑制前列腺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前列腺恶性肿瘤逐年高发,发病率在欧美国家成年男性中已排第一位。国内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健康体检的推广,该病的发病率也已连年上升。长期以来,肿瘤血管生成是被认为其获得血液供应的唯一途径,但血管生成可能不是所有肿瘤获得微循环血液供应的唯一机制,某些高度恶性的肿瘤细胞可以模拟内皮依赖性血管(Edothelium dependent vessel, EDV)的形态结构形成一种新的血液供应模式,称之为“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肝癌、PCa、卵巢癌等恶性肿瘤中已报道有VM存在的证据。VM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从而给肿瘤细胞供应足够的营养,使其生长、转移等过程能够顺利进行。近来研究发现,VEGF可通过HIF-1α→VEGFα→EphA2→MMPs→Laminin-5γ2→VM路径诱导前列腺肿瘤细胞形成VM,尤其在生殖系肿瘤当中,只有高表达VEGF的细胞才有形成VM的潜能。因此,我们遴选VEGF参与介导形成VM的通路,探讨芪蓝胶囊基于VEGF抑制前列腺癌VM形成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拟分析芪蓝胶囊对VM形成的影响,探讨芪蓝胶囊干预VM形成的作用规律及“量-效”关系。同时我们在3D培养体系中,采用RNAi干扰技术分别沉默VEGF通路上各位点的表达,运用RT-q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VEGF通路上各点的基因表达及表达产物变化,目的在于探寻芪蓝胶囊在抑制VEGF介导形成前列腺癌VM的通路中的作用位点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将PC-3细胞冻存管从液氮罐中取出,迅速融化,转移到离心管,加入2mlDMEM/F-12培养液,吹打混匀,离心后弃去上清,加入1ml DMEM/F-12,吹打使细胞混匀,形成单细胞悬液。将制成的悬液转移至25ml细胞培养瓶,加入DMEM/F-12培养基(含10%FBS) 5ml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细胞计数直至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用于实验。培养好的细胞再次通过BeaverNanoTM 3D细胞培养方法进行3D培养,将3D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设3个复孔。芪蓝胶囊含药血清按10%,5%,2.5%(培养体系体积比)设置高、中、低剂量组给药,不足10%的组别用胎牛血清补足;空白组采用10%大鼠空白血清给药,作用时间48h。最后采用显微镜对培养孔中的细胞VM进行观察。2.PC-3细胞在培养瓶中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处理后加DMEM/F-12(含10%FBS)2ml,吹打形成单细胞悬液。按2.5x105细胞/孔的浓度接种,6孔板,混匀后置于37-C,5%CO2培养箱24小时。培养后进行siRNA的转染,转染后的混合物逐滴加入6孔板中混匀,温育6h。开始转染判定,转染率>80%时,进行后续步骤,荧光标记组停止后续步骤。将细胞分组,包括空白对照组、HIF-1α siRNA组、VEGF-α siRNA组、EphA2 siRNA组、芪蓝胶囊(中剂量)组、芪蓝胶囊+HIF-Iα siRNA组、芪蓝胶囊+VEGF-α siRNA组、芪蓝胶囊+EphA2 siRNA组。最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VEGF通路上各点的基因表达及表达产物变化。研究结果:1.空白组中细胞增殖明显,可见VM形成的各类表现,芪蓝胶囊低剂量组细胞增殖明显,可见直的、平行排列的、十字交叉的、彩虹样的(没有完全封闭)、有分支的彩虹样的通道,但数量较空白组少;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仅见极少量直行通道形成。2.芪蓝胶囊可减少HIF-1α、VEGF-α、MMP-1的基因表达,但对EphA2的基因表达无显着性影响。转染HIF-1α siRNA后,HIF-1α、MMP-1勺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VEGF-α、EphA2的基因表达未受明显抑制。转染VEGF-α siRNA后,HIF-1α、 VEGF-α的基因表达未受明显抑制,MMP-1、EphA2的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转染EphA2 siRNA后,HIF-1α、VEGF-α的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EphA2.MMP-1的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加入芪蓝胶囊的4组均可明显抑制HIF-1α蛋白的表达,加入芪蓝胶囊4组与HIF-1α siRNA、VEGF-α siRNA、EphA2 siRNA组均可抑制VEGF-α蛋白的表达,芪蓝胶囊对EphA2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研究结论:1.芪蓝胶囊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体外前列腺癌PC-3细胞3D培养模型中VM的形成,以中、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2.VEGF-α、EphA2、MMP-1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下游关系,是VM形成的重要上游因子,证实在VM形成的过程中通路VEGF-α→EphA2-MMP-1→VM真实存在。而HIF-1α与VEGF-α、EphA2之间没有明显的抑制关系,可能与上游VEGF-α基因受到其他更多因子调节有关。MMP-1的表达在HIF-1α沉默后受到抑制,提示HIF-1α可能通过其他路径抑制了MMP-1的表达,从而影响VM的形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3.芪蓝胶囊通过抑制HIF-1α、VEGF-α、MMP-1基因以及蛋白的表达,从而使前列腺癌组织中VM形成受到抑制,影响了肿瘤组织自身血液供应系统的生长、发展过程,最终起到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作用。

厉波,王磊,曹勇[3](2014)在《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文中认为目的对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我院22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穿刺液氮冷冻前列腺肿瘤组织,对比穿刺前后PSA、前列腺及肿瘤体积的影像学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的瘤体已经基本消失,仅残留少量的瘢痕组织。前列腺体积由术前的(64.3±4.8)ml降至(25.6±3.2)ml,PSA术前为(39.1±10.7)ng/ml,术后12个月、24个月时分别为(3.9±1.7)和(3.1±1.4)ng/ml。患者于术后6个月之前进行前列腺多点穿刺进行活检,2例患者为阳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相关的冷冻并发症。结论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比较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姚艳红[4](2014)在《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冷冻治疗后残存或复发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确定DCE-MRI诊断前列腺癌经冷冻治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效能。利用DCE-MRI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冷冻治疗后复发,及早实施挽救性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材料和方法1.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数据库,再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追溯进行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1月1日。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参照QUADA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利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总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d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和SROC曲线下面积(AUC)。2.收集于2006-2012年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诊治的局限性前列腺癌(T1-3N0M0)行氩氦冷冻治疗后因生化复发行MRI平扫、DCE-MRI检查及前列腺活检,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的病例。发生生化复发后,行盆腔MR/平扫及动态增强MR/检查,同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计算动态增强MR/参数。如伴随其他部位临床症状,必要时行全身骨扫描、上腹部超声、胸部平片等检查。如患者未发生远处转移,则DCE-MRI检查后2周内再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CE-MRI对前列腺癌冷冻治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1.检索得到274篇文献,有14篇文献(21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其中评价外科手术、EBRT、HIFU及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研究分别有10项、6项、3项及2项。对21项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外科手术治疗后总敏感度为:0.87(95%CI:0.83-0.91),特异度为:0.95(95%CI:0.89~0.98); EBRT治疗后总敏感度为:0.68(95%CI:0.61~0.74),特异度为:0.88(95%CI:0.84~0.90); HIFU治疗后总敏感度为:0.76(95%CI:0.66~0.84),特异度为:0.75(95%CI:0.69-0.81);组织间粒子植入术后单独DCE-MRI检查的敏感度为0.50,特异度为0.98;T2WI、DWI和DCE-MRI联合检查的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92。2.本研究所测得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包括Ⅰ型曲线27例、Ⅱ型曲线15例、Ⅲ型曲线11例。其中10例病理证实复发,感兴趣区中Ⅰ型曲线有1例,Ⅱ型曲线有2例,Ⅲ型曲线有7例;43例病理证实无复发,感兴趣区中Ⅰ型曲线有26例,Ⅱ型曲线有13例,Ⅲ型曲线有4例。标准B(以Ⅲ型曲线为标准判断PCa经冷冻治疗后复发,Ⅰ型及Ⅱ型曲线为标准判断PCa经冷冻治疗后无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0.0%、90.7%、63.6%、92.8%和86.8%。3.病理证实复发组的MRI动态增强参数中位数:达峰时间为7.25min、最大强化率为1.895、早期强化率为1.21;病理证实无复发组的MRI动态增强参数中位数:达峰时间为9.15min、最大强化率为96.8%、早期强化率为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目前的证据提示DCE-MRI诊断PCa经根治手术、外放射治疗、HIFU消融及组织间粒子植入治疗后病灶局部残存或复发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是临床诊断PCa残存或复发的重要方法。2、前列腺癌经氩氦冷冻治疗后组织病理证实复发组TIC曲线多表现为流出型(Ⅲ型),组织病理证实无复发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表现为渐增型(Ⅰ型)。以标准B(以Ⅲ型曲线为标准判断PCa经治疗后复发,Ⅰ型及Ⅱ型曲线为标准判断PCa治疗后无复发)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0.7%及准确度为86.8%。DCE-MRI诊断前列腺癌冷冻治疗后局部复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吴浩明[5](2013)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也呈现显着上升趋势。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1.81/10万人,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5位。早期前列腺癌可通过根治性切除术或外放疗达到治愈,但就诊的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常由于高龄、伴随疾病多、机体状况差、病情晚期或惧怕手术、外放疗及并发症等因素,不适合或拒绝接受根治性治疗。因此,其它积极治疗方案包括内分泌治疗、近距离放疗、高效能聚焦超声、冷冻治疗、化疗等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选择,其中又以内分泌治疗、放疗最常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指雄激素的去除治疗,其作用的机制建立在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耐性肿瘤的基础上,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或抑制睾酮转化成双氢睾酮,降低体内雄激素浓度,抑制或控制前列腺肿瘤细胞增殖。按内分泌治疗是否持续应用,分为持续性内分泌治疗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ntermittent hormonal therapy, IHT)。持续性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肿瘤细胞的抑制非常明显,达到抗肿瘤目的;但在应用过程发现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医疗费用高,肿瘤细胞容易耐药产生激素非依赖性,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下降等。因此,提出IHT方案,通过间歇性阻断雄激素,使肿瘤细胞在治疗的间歇期补充雄激素重获增殖生长能力,延缓发展至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进程。IHT的优势在于能够延长肿瘤对雄激素依赖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学效益。IHT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的治疗,尤其是局限性病灶或治疗后复发者。但间歇期肿瘤细胞增殖,单一的治疗方式也可能加速病程进展。因此,能否联合放疗等其它治疗方式达到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接近治愈性治疗的效果,同时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距离放疗俗称内放疗,与外放疗同属于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放射线通过直接破坏肿瘤细胞DNA双链螺旋结构,产生自由基间接破坏肿瘤生长的内外环境,引发肿瘤细胞调亡。现阶段,国内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主要指永久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治疗技术(brachytherapy, BT),其适应症尚未完全统一,主要参考美国近距离照射治疗协会(American brachytherapy Society, ABS)标准:①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临床TNM分期为T1-2aN0M0; Gleason评分<7分;PSA<10ng/ml),前列腺体积小于50ml,采用单纯近距离照射治疗即可达到治愈。②多点或双侧活检病理阳性,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或侵犯周围神经等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联合外放疗、内分泌治疗或其他方法也可取得相当好的疗效。近年来,多数研究证实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技术治疗低、中危前列腺癌的疗效与外放疗相当,而相对外放疗,125I粒子植入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已在国内推广应用。持续雌激素联合放疗能够缩小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体积,降低局部进展率。近距离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目的在于减少放疗的并发症、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最大限度地破坏肿瘤细胞,降低已存在或发生早期微小转移灶的风险,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Merrick等研究指出,125I或103Pd粒子植入治疗425例T1-T3期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94%,低危、中危及高危组分别为97.1%、97.5%和84.4%,中位PSA≤0.2ng/ml。从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外放疗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术三种治疗方式疗效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出粒子植入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疗效,但病例入选标准,内分泌治疗方式,疗效评价等标准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这两种方案的选择提供单中心的临床研究证据。目的:比较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生化无进展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经会阴与经直肠两种穿刺途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筛选接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患者82例(T2b-3aNOMo),其中40例联合125I粒子植入。随访时间38~50月,中位随访时间45月。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组42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组40例。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组(IHT组)采用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方案。药物选择: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比卡鲁胺片。监测PSA,当PSA≤0.2ng/ml维持3-6个月以上停止内分泌治疗。当PSA>4ng/ml开始进行下一周期治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IHT+125I组),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案不变,在IHT第1周期第3个月进行125I粒子植入,放射处方剂量:145Gy。125I粒子植入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植入路径,其中经会阴穿刺植入24例,经直肠穿刺植入1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包括年龄,TNM期,Gleason评分,治疗前、治疗后6、12、24、36个月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的指标值。比较两组患者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第一周期治疗期及间歇期持续时间,2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治疗后PSA最低值≤0.1ng/ml的病例数。生化进展定义为治疗后PSA最低值间隔两周连续三次上升。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并发症按照ABS及RTOG推荐标准,分尿路及直肠并发症进行临床分级。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指标值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36个月PSA明显下降(IHT组:F=239.121, P<0.001; IHT+125I组:F=199.896,P<0.001),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IHT组:F=391.526,P<0.001; IHT+125I组:F=278.635,P<0.001),最大尿流率明显提高(IHT组:F=559.471,P<0.001; IHT+125I组:F=783.875,P<0.00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降低(IHT组:F=516.685, P<0.001; IHT+125I组:F=639.230,P<0.001)。2.两组患者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第一周期治疗期持续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间歇期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IHT+125I组优于IHT组。3.IHT组2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为38.1%(16/42),IHT+125I组2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为87.1%(35/40),IHT+125I组优于IHT组(x2=21.268,P<0.001)。4. IHT+125I组在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方面优于IHT组,联合能够延长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P<0.001)。5.IHT组治疗后PSA最低值≤0.1ng/ml病例数为该组患者28.6%(12/42),IHT+125I组为80%(32/40), IHT+125I组优于IHT组(x2=21.792,P<0.001)。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不同年龄及PSA与治疗后2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无关(P>0.05);治疗前不同Gleason评分、TNM分期、联合125I粒子植入和治疗后PSA最低值,与治疗后2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治疗后PSA最低值、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影响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P<0.001)。8.两种不同穿刺途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在临床疗效、尿路直肠并发症方面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经直肠穿刺操作过程简便,时间短,无会阴部疼痛,植入后住院时间短(P<0.01)。结论:1.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两种方案治疗前列腺癌均有效。相对间歇性内分泌治疗,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能够提高2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延长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第一周期间歇期持续时间。2.治疗后PSA最低值、联合125I粒子植入是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3.经会阴与经直肠穿刺途径125I粒子植入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面无差异,但经直肠穿刺操作过程简便,时间短,无会阴部疼痛,植入后住院时间短。

郭志[6](2010)在《关注冷冻消融治疗前列腺癌的若干问题》文中提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城市化、膳食结构西方化以及检测技术进步,我国前列腺癌(PCa)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仅以上海为例,由20世纪50年代0.2/10万人增至2000年7.7/10万人。未来10年,我国大中城市发病率上升幅度令人堪忧。

刘长富[7](2010)在《高迁移率族蛋白Bl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冷冻免疫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冷冻消融后HGM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的规律,阐明HMGB1对冷冻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复制RM-1细胞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冻治疗组、EP干预治疗组。利用Endocare公司氩氦冷冻系统直径1.7mm冷冻器行皮下移植瘤冷冻消融治疗。EP干预治疗组分别于术后12、24小时、48小时分别给予3ml每次EP液腹腔注射。分别于冷冻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MGB1蛋白在肿瘤局部及脾脏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局部、脾脏DC的数量及活化比例,以及肿瘤局部、脾脏DC表面的TOLL-4受体表达情况。结果(1)单纯冷冻消融治疗组,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HMGB1表达水平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术后第7天达最高值,后随时间延长于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干预治疗组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HMGB1表达水平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术后第7天达最高值,后随时间延长于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局部及脾脏中HMGB1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纯冷冻消融治疗组,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HMGB1表达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高于EP干预治疗组(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冷冻消融治疗组,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数量及活化比例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术后第7天达最高值,后随时间延长于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干预治疗组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数量及活化比例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术后第7天达最高值,后随时间延长于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数量及活化比例无明显改变,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纯冷冻消融治疗组,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数量及活化比例升高幅度明显高于EP干预治疗组(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冷冻消融治疗组,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水平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术后第7天达最高值,后随时间延长于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干预治疗组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水平于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术后第7天达最高值,后随时间延长于第21天恢复至术前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单纯冷冻消融治疗组,、冷冻消融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中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高于EP干预治疗组(P<0.05);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表明冷冻消融治疗术后肿瘤局部及脾脏HMGB1表达量与DC数量、活化比例及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量均成高度正相关关系(P<0.001),DC活化比例与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冷冻消融治疗导致肿瘤细胞坏死释放HMGB1,同时还可刺激机体进一步产生HMGB1, HMGB1可通过DC表面TOLL-4受体引起肿瘤局部及脾脏DC数量及活化比例明显增加,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加入HMGB1合成分泌抑制剂EP能够减少冷冻消融后HMGB1表达水平,进而降低DC数量及活化比例,减轻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HMGB1在冷冻消融治疗后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冷冻免疫反应的强度。

李琰峰[8](2009)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Ⅰ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结合内分泌疗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我院27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其中C期7例,D期20例,13例确诊后予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联合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并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前列腺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14例确诊后予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单纯内分泌治疗。两组治疗前条件进行对照。采用SAS8.2软件对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两样本比较,如方差齐时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数据的两样本比较,如方差齐时采用χ2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CMH检验。结果:治疗组13例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植入粒子66粒,手术时间2.5~3小时,术后留置尿管1~4周。随访1~48月,平均20月。(1)前列腺体积: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P<0.01,前列腺体积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KPSS评分: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P<0.05,KP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0.01,差异显着;(3)PSA:治疗1个月及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及12个月时,P<0.01,差异显着,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依据PSA客观反应标准,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个月及12个月时,P<0.01,差异显着,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生存率:在1~3年的生存率上两组治疗方法比较无差异,尚不能认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并发症:13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11例术后发生泌尿系统并发症,均为Ⅰ~Ⅱ级并发症,留置尿管后均缓解,1例12月后出现尿失禁,留置尿管至今。3例发生肠道并发症,Ⅰ级2例,Ⅲ级1例。结论: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结合内分泌疗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与单纯内分泌治疗比较,取得较好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崔传信[9](2009)在《血清PSA的含量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PSA含量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血清PSA数值与病理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30例前列腺癌的患者中各分化组的病人例数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前列腺癌的患者的PSA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r=0.354,P<0.01),PSA的值越高,Gleason评分值越高。结论:本组结果显示,随着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数值增高,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也成上升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作为一个诊断预测指标,它与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可以间接反映前列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对前列腺癌的进展及预后进行评估,为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帮助。

尚长浩,罗志刚[10](2007)在《经皮穿刺前列腺癌冷冻术中尿道保护持续热灌注装置的设计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尿道保护持续热灌注装置在前列腺癌经皮穿刺冷冻术中的保护作用。材料和方法应用不同规格薄壁双腔尿道保护管在不同的液体流量下持续观察前列腺癌经皮穿刺冷冻术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主要是输尿管是否发生坏死、尿道腐肉是否形成,有无尿路梗阻、尿失禁,体温、肾功能、尿量、尿常规(尿中红细胞的数量、白细胞的数量、尿中蛋白的含量)、坏死组织的量。结果本室研制的尿道保护持续热灌注装置能很好地保护尿道前列部尿路上皮、输尿管的营养血管及软组织免受低温损伤,防止输尿管发生坏死、尿道腐肉并进而避免尿路梗阻、尿失禁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本室研制的尿道保护持续热灌注装置在前列腺癌经皮穿刺冷冻术中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前列腺癌经皮穿刺冷冻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二、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理论指导下氩氦刀控制ⅢB-Ⅳ期肺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冷冻治疗技术的发展概述
        1. 低温应用的萌芽与变迁
        2. 冷冻外科手术登上历史舞台
        3. 冷冻外科手术第一次飞跃
        4. 冷冻治疗发展出现分水岭
        5. 冷冻外科手术的“文艺复兴”
        6. 冷冻治疗在我国的发展
        7. 冷冻治疗前沿资讯
        8. 我的思考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概述
        1. 中医肺癌概念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及治法
        4. 中医药在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特色价值
        5. 中医外治独特价值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结果
    讨论
        1. 科学问题的提出
        2 中医理论指导氩氦刀实现“Control”科学性分析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芪蓝胶囊基于VEGF抑制前列腺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芪蓝胶囊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效应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第二部分 芪蓝胶囊抑制血管生成拟态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讨论
    一、前列腺癌概况
    二、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
    三、前列腺癌的病理特点
    四、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
    五、前列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六、VM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七、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因子研究进展
    八、三维培养技术(3DCC)的发展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九、中医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进展
    十、“芪蓝胶囊”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前期应用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综述一 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前列腺癌中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冷冻治疗后残存或复发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DCE-MRI对PCa局部治疗后复发诊断的系统评价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数据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文献选择和方法学质量评估
        1.2.2 质量评价和发表偏倚
        1.2.3 DCE-MRI对治疗后诊断准确性
    1.3 讨论
        1.3.1 DCE-MRI对PCa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的诊断
        1.3.2 DCE-MRI对PCa经EBRT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的诊断
        1.3.3 DCE-MRI对PCa经HIFU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的诊断
        1.3.4 DCE-MRI对PCa经粒子植入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的诊断
    1.4 小结
二、DCE-MRI对PCa冷冻治疗后残存或局部复发的诊断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前列腺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
        2.1.3 病理穿刺活检
        2.1.4 生化复发标准及检查方案
        2.1.5 DCE-MRI检查
        2.1.6 再次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2.1.7 统计学方法
        2.1.8 DCE-MRI的诊断效能计算方法
    2.2 结果
        2.2.1 患者基本信息
        2.2.2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2.2.3 动态增强参数
        2.2.4 DCE-MRI检查结果典型病例
    2.3 讨论
        2.3.1 动态增强扫描基本概念
        2.3.2 DCE-MRI的病理基础
        2.3.3 DCE-MRI诊断PCa冷冻治疗后残存或局部复发
        2.3.4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或不足之处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5)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蹄选标准
    2 资料收集
    3 方法
    4 随访内容
    5 疗效判定
    6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IHT与IHT联合~(125)I植入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疗效的对比
    4.2 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生化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4.3 经会阴与经直肠两种不同穿刺途径~(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第5章 小结
第6章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索引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7)高迁移率族蛋白Bl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冷冻免疫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对象及分组
    2 主要操作技术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C57小鼠皮下移植前列腺癌生长情况观察
    2 冷冻消融治疗前、后HMGB1的变化
    3 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肿瘤局部浸润DC数量及活化比例的变化
    4 冷冻消融治疗前、后脾脏DC数量及活化比例的变化
    5 冷冻消融治疗前、后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比例的变化
    6 肿瘤局部组织及脾脏HMGB1表达量与DC表面TOLL-4受体表达水平及DC细胞活化比例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高迁移族蛋白B1的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一 前列腺癌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 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9)血清PSA的含量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前言
第1章 综述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血清PSA 的检测
    2.3 活检的方法
    2.4 病理形态学分析
    2.5 免疫组织化学
    2.6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理论指导下氩氦刀控制ⅢB-Ⅳ期肺癌策略研究[D]. 宋紫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2]芪蓝胶囊基于VEGF抑制前列腺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D]. 俞旭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3]超声导向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J]. 厉波,王磊,曹勇.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09)
  • [4]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冷冻治疗后残存或复发诊断中的应用[D]. 姚艳红.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5]间歇性内分泌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D]. 吴浩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6]关注冷冻消融治疗前列腺癌的若干问题[J]. 郭志. 中华医学杂志, 2010(42)
  • [7]高迁移率族蛋白Bl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冷冻免疫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 刘长富.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4)
  • [8]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评价[D]. 李琰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血清PSA的含量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D]. 崔传信. 吉林大学, 2009(08)
  • [10]经皮穿刺前列腺癌冷冻术中尿道保护持续热灌注装置的设计研究及临床应用[J]. 尚长浩,罗志刚. 中国医学装备, 2007(10)

标签:;  ;  ;  ;  ;  

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冷冻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