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黄珍[1](2021)在《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知识资本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当下,正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时期,如何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培养数量多、质量优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地方高校因地方而设、受地方支持,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当前,社会分工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深入开展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调查,探索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和紧迫。本研究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关键能力理论和OBE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素。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不足的现实,从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厘清地方高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对国内外四所大学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以A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为个案,分析地方高校面对新工科发展要求,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从而提升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最后,从国家、行业和高校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政府要发挥宏观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企业要深度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高校要完善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就是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产教融和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刘玉洁[2](2020)在《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重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形式。本文通过分析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构建该模式的核心要素,厘清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对提升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式和相关的实践展开,研究相对丰富且多从具体专业出发探究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实施情况,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本研究从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特点出发,运用访谈、观察等质性研究工具探究构建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要素,并总结的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选取江苏省两所实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院校,对其数控技术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对院校老师、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其对现代学徒制本身、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及教学模式、校企监督管理机制等现状,总结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成效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本文一共分为5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2章为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主要从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特色角度阐述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区别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运行框架等。同时选取两所五年制高职对其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施现状。第3章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总结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第4章主要归纳构建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明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理念基础,包括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课程教学角度出发的情景教学理论以及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的人力资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构成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过程以及支持三大系统和理念、目标、课程、教学、师资、实训基地、组织管理等七个要素,最后提出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第5章主要是本研究的反思及展望,希望能给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借鉴,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方向。

李娅菲[3](2019)在《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产业的产生以及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都对一流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工程人才相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新时代呼唤着高校进行“新工科”建设。2017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探讨发布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被称为“新工科”三部曲,这为新工科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提出山东省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定位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要求高校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为山东省十大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以省级层面为切入点,研究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目前山东省高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解读了新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教育问题的存在和新需求的产生推动了新工科的出现。在分析了目前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借鉴了江苏省、天津市代表高校的新工科建设的经验,最后依据前面的分析总结对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未来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对山东省高校新工科未来发展路径建议。从育人理念方面提出工科教育应适应新经济发展、践行质量理念、注重工程伦理教育;从学科专业方面提出实施专业调整要为新兴产业服务、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建立专业质量评价;从项目探索方面提出要改进项目问题、增强项目师资建设;从产教融合方面提出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从组织变革方面提出推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和探索未来技术学院等建议,为山东省高校未来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4](2018)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文中研究表明陕政办函[2018]58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激励和调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按照《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省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全省高等学校申报的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了评审、公示。经省政府同意,决定

邵蔚,任倩,闫昭,张彦山[5](2013)在《纺织之光照耀产业前行》文中研究表明纺织科技发展特点:一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以"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深度融合"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掀起;二是以新资源开发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为鲜明符号的循环经济将成为信息技术之后最有价值的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6](2012)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文中研究表明陕政办发[2012]3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2011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成果进行了集中评审,共评出174项优秀教学成果,其中特等奖23项,一等奖54项,二等奖97项。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获奖项目予以通报。

中国职教学会职教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7](2009)在《第七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评选结果》文中认为

张绿水,刘纯青,喻雪晴,李宝勇,张云[8](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以中国知网(CNKI) 2013―2020年间收录的1 132篇国内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文献为对象,借助Cite 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从发文量与时间、学者合作网络、发文机构及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于卓越农林人才的内涵与素质、培养模式与机制、培养路径与方法 3个方面。结合高频关键词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预测今后的研究热点为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丰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路径,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3个方面。

单小明,张广文,曾庆良[9](2021)在《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探索已经是独立学院发展中的当务之急。该文指出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当前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结合我院特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师资结构六大方面出发,指出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张书源[10](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研究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三) 国内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 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五) 已有研究述评
    三、理论基础
        (一)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二) 关键能力理论
        (三) OBE教育理念
        (四) 理论基础上的研究框架构建
    四、核心概念
        (一) 地方高校
        (二) 应用型人才
        (三) 实践能力
        (四) 人才培养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能力本位视角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调查研究
    一、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一) 调查基本情况
        (二) 企业与学生对实践能力评价的对比分析
        (三)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据分析
        (四) 实证调查结论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问题分析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能力结构不合理
        (二) 课程体系不合理,学生能力培养不足
        (三) 评价机制不健全,学生能力评价缺失
        (四) 学生能力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认同
        (二) 地方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无法保障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
        (四)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阻碍了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
        (五) 制度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应用型高校准确定位
第三章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一、案例高校选取
    二、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 德国巴登符腾堡大学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 常熟理工学院行业学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三、案例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一) 相同点
        (二) 不同点
        (三) 对比结论
第四章 A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个案分析
    一、培养目标
    二、基础实践能力培养
        (一) 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
        (二) 拓展基础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建设
        (二) 强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
        (三) 实施“三化”工程,优化师资队伍
        (四) 对接专业认证标准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质量
    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一) 课程与学分激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
        (二)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搭建能力培养平台
        (三) 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顺应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需要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显着优势
        (一) 加大对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
        (二) 健全高等教育分类评价制度
        (三)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和劳动的氛围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一) 转变合作观念,承担社会责任
        (二) 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三、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一) 明确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二)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 更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
        (四)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五)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六) 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企业卷)
附录二: 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三: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访谈提纲(教师)
致谢
卷内备考表

(2)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现实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
        1.1.2 政策导向: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1.1.3 价值旨归: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2 研究综述
        1.2.1 学徒制的发展沿革
        1.2.2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研究
        1.2.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
        1.2.4 对既有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现代学徒制
        1.3.2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1.3.3 人才培养模式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
第2章 现状调查
    2.1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调查与分析
        2.1.1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基本特征
        2.1.2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2.1.3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2.2 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个案调研
        2.2.1 定向培养,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2.2.2 校企协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2.3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2.2.4 校内外实训基地系统化建设
        2.2.5 校企管理与评价考核机制
    2.3 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个案调研
        2.3.1 中德合作,制定本土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2.3.2 依据专业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3.3 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的选拔与培训制度
        2.3.4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训制度
        2.3.5 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运行机制
第3章 结果分析
    3.1 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
        3.1.1 校企行合作,共同制定职业人才培养方案
        3.1.2 学生主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知识
        3.1.3 双师团队,提升教师整体专业能力水平
    3.2 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问题
        3.2.1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定位还不够精准
        3.2.2 人才培养规模受定向培养形式制约
        3.2.3 双师队伍建设不规范,激励晋升机制缺位
        3.2.4 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管理保障不足
        3.2.5 教育成本的投入分担机制缺乏有效保障
第4章 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归纳与构建
    4.1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理论基础
        4.1.1 多元智能理论
        4.1.2 情境认知理论
        4.1.3 人力资本理论
    4.2 构建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三系统七要素”
        4.2.1 目标系统
        4.2.2 过程系统
        4.2.3 支持系统
    4.3 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4.3.1 多方联合,创新招生模式
        4.3.2 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4.3.3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4.3.4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4.3.5 教学评价与组织管理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3)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工程教育相关文献概述
        1.2.2 关于新工科的相关文献概述
        1.2.3 关于山东高校工科教育的相关文献概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程教育
        2.1.2 工科
        2.1.3 新工科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东省高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1 山东省高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1.1 人才供给有偏差
        3.1.2 人才培养质量需提高
        3.1.3 产学研合作效率低
        3.1.4 工科高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3.2 山东省高校工程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2.1 未来就业市场改变巨大
        3.2.2 新经济的迅速发展
        3.2.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3.2.4 人工智能企业的增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
    4.1 我国新工科建设的实践行动
        4.1.1 2017年新工科三大行动
        4.1.2 2018年新工科两大行动
    4.2 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布局
        4.2.1 专业布局
        4.2.2 项目布局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其他省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经验借鉴
    5.1 天津市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实践
        5.1.1 天津大学—“天大行动六问”
        5.1.2 天津科技大学—“一体化实践教学”
    5.2 江苏省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实践
        5.2.1 江苏理工学院—“顶天立地”培养“新工科”人才
        5.2.2 南京理工大学—“多元多样”模式
    5.3 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经验借鉴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径
    6.1 创新育人理念
        6.1.1 教育适应新经济发展
        6.1.2 践行教育质量理念
        6.1.3 重视工程伦理教育
    6.2 实施专业调整
        6.2.1 为新兴产业服务
        6.2.2 加强专业的交叉融合
        6.2.3 建立专业质量评价
    6.3 促进项目改进
        6.3.1 改进项目问题
        6.3.2 加强项目师资建设
    6.4 加强产教融合
        6.4.1 加强产学研合作
        6.4.2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6.5 推动组织变革
        6.5.1 推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
        6.5.2 探索建设未来技术学院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纺织之光照耀产业前行(论文提纲范文)

纺织科技发展特点:
获奖项目显现新优势
人才资源成为坚实基础
在机遇中迎接新挑战
在行动中构建新希望
关于授予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决定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关于授予“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决定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关于表彰2013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的决定
关于授予“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的决定
关于表彰“纺织之光”2013年度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获得者和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获奖个人的决定
获奖感言

(8)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现状概况
    2.1 发文量与时间分析
    2.2 学者合作网络分析
    2.3 发文机构分析
3 研究热点分析
    3.1 卓越农林人才的内涵与素质
    3.2 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机制
    3.3 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路径与方法
4 研究趋势与展望
    4.1 研究趋势
        4.1.1 研究内容不断细化
        4.1.2 研究方法逐渐丰富
    4.2 研究展望
        4.2.1 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
        4.2.2 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丰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路径
        4.2.3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9)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缺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入
    1.2 思想制约,应试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造
    1.3 体系不佳,教学评价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2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2.1 优化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明确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2.2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内校外的有效衔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2.3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第二课堂,提升学生能动性,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
    2.5 强化师资团队,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通过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
3 结语

(10)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技能实训
        2.1.2 中等职业教育
        2.1.3 职业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CDIO理论
        2.2.2 体验学习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知行合一”理论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3.1.1 就业面向岗位
        3.1.2 专业培养目标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3.1.4 教学标准分析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3.2.1 教学目标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3.3.5 调查问卷总结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5.1 课程结构设计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5.2 课程标准构建
    5.3 课程目标构建
    5.4 课程内容构建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6.2 前期准备
        6.2.1 实践目的
        6.2.2 实践内容
        6.2.3 授课对象
        6.2.4 环境设计
        6.2.5 教材准备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6.3.1 环境搭建
        6.3.2 材料准备
        6.3.3 案例实施
        6.3.4 分析调整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6.4.1 材料准备
        6.4.2 案例说明
        6.4.3 案例实施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附录Ⅶ 任务书

四、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能力本位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黄珍.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D]. 刘玉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5)
  • [3]山东省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D]. 李娅菲. 山东财经大学, 2019(07)
  • [4]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彰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J].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10)
  • [5]纺织之光照耀产业前行[J]. 邵蔚,任倩,闫昭,张彦山. 纺织服装周刊, 2013(41)
  • [6]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1年全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J].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06)
  • [7]第七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评选结果[J]. 中国职教学会职教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 职业教育研究, 2009(09)
  • [8]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进展[J]. 张绿水,刘纯青,喻雪晴,李宝勇,张云. 江西科学, 2021(05)
  • [9]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单小明,张广文,曾庆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15)
  • [10]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