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银发”文化与“银发”市场

香港“银发”文化与“银发”市场

一、香港的“银发”文化和“银发”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迟明坤[1](2021)在《新时代云南革命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革命文化在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而红色旅游的出现为革命文化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但从整体上来看,红色旅游起步较晚,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云南省为例来研究革命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开发,以创新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为研究方法,来分析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的时空特征、红色旅游开发状况、存在问题等,提出革命文化资源有效的旅游开发模式和发展建议。首先,本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对文中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进行了界定与解释,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其次,通过大量书籍和文献对云南省的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基本摸清了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的家底。并对革命文化资源进行资源分类,分析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的时空分布、保护保存情况等,对云南省的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总结和评价。第三,分析云南省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对云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况、时空分布、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四,利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云南省红色旅游的国内外客源市场,对云南省的红色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目标定位。最后,在对云南省的革命文化资源、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红色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云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四大理念、四大原则、6条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提出了云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模式:“讲解+体验+多组合开发模式”,并对云南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空间上的整合,设计了7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以期望促进云南省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实现云南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张鹏[2](2021)在《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目前处于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占到总人口约13%,远超国际上公认的老龄化标准7%,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多变,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建立起来。退休是我国城镇居民迈入老年生活的标志性事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退休居民消费已然是我国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把握退休居民消费特征,激发退休居民消费活力,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理性经济人将在一生之中平滑其消费,退休这一事件不会导致消费骤降。但是学界发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并将此称之为“退休消费之谜”。根据消费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等理论,本文着力研究退休是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严重影响,构建退休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基于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实证检验影响效应,从提振退休居民消费角度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探究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是本文着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总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构建退休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整体研究框架:文献梳理——基础分析——作用机理——实证检验——政策建议。其次,构建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机制框架。一方面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角度分析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就业与劳动力供给、收入与财富等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验证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目标和内容,阐述了全文的研究技术路线以及创新之处,为进一步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消费理论、退休消费之谜研究以及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后文研究提供基础和支撑。第三章是现状分析。详细阐述我国退休制度、居民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老年居民消费的发展演变与特征,探究基于时间分布的交互变化规律,刻画退休与消费的影响关系。第四章是理论分析。深入剖析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收入变动、消费供给、消费需求、财富积累等是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发生改变,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宏观影响层面,退休导致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带动收入与财富的变动,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动,继而推动消费产生变动。第五章是微观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2017年数据(CHFS),采用模糊断点回归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总消费引起轻微变动,总消费支出略微增加,食品、医疗、旅游等家庭日常消费以及健康消费显着增加,与工作相关的消费、家政服务、娱乐等消费显着下降,消费结构发生调整。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退休对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保障、房产、消费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居民家庭消费的变动。第六章是宏观实证检验。基于2005年至2018年的宏观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影响方面,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退休之后城镇居民消费率出现下降现象,退休对消费产生负向抑制作用;第二,退休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方面,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与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的结果均显示,退休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与基本生活保障的消费支出降低;第三,收入对退休消费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作用,退休导致收入变动,继而影响消费。第七章是政策建议。结合目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扩大退休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国银行课题组,刘连舸,陈卫东,刘旭光[3](2020)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将发挥关键作用:从理论、宏观来看,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决定了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从中观来看,我国消费市场质效显着提升,可以从消费终端、生产供给、物流仓储、政策制度、金融支持的消费循环体系得到体现;从微观来看,消费主体行为呈现新趋势、新特征。为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软""硬"兼施,强化公共消费、新型消费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精准做好"保居民就业",夯实"能消费""敢消费"的民生基础;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精准发挥公共消费的带动作用;优化国内市场供给,推动海外消费回流;强化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形成杠杆效应;加强监管,处理好消费金融发展和坚守风险底线的关系。

瞿金培[4](2020)在《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职能缺失的困境探究 ——以N市A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的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问题越发严峻。目前,国内养老服务体系呈现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格局。但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和日渐增长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逐渐暴露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养老服务效率与质量都有待提高,凭借“互联网+”信息传输渠道和信息化科技手段的智慧养老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依托现代技术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有效途径,有着便捷性、即时性、专业性的优势。本质上,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创新性养老服务,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是智慧养老的核心与关键,这也是社会工作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导向,强调专业化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方法,保证养老服务的品质,因此社会工作理应在智慧养老中承担着使服务对象转“被动养老”为“主动享老”、促进智慧养老中智能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树立社会工作专业权威的职能。本文以A区智慧养老实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发现社会工作在智慧养老中存在着职能缺失的问题,实际上承担着为智慧养老提供行政化辅助以及发挥着持证社工的工具化作用,导致智慧养老对老人需求缺乏针对性满足、秉持技术至上的养老服务理念和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专业被资源化的问题。具体分析智慧养老中的社会工作职能缺失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社会工作依附性强、社会工作缺乏参与渠道三方面原因。在解决这三个问题上,社会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倡导“以老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专业话语体系、通过多样化手段评估养老服务等方式推动智慧养老向纵深发展,智慧养老服务与社会工作服务相整合使老人需求得到针对性满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社会工作的推动,智慧养老一定可以既有技术精度也有人文温度。

吴铭[5](2020)在《文化产业视域下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迈入2.5亿的大关,社会各界对于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对策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银发经济的概念也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产物——广场舞也因为吸引了广大中老年人群体的参与而颇受社会各界瞩目。早在2015年,广场舞产业作为银发经济的敲门砖,在资本市场曾引起了一番轰动。无数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本着回顾过去四年广场舞文化产业的发展,笔者将立足于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将广场舞产业分为三大板块:内容生产端,资源整合平台端,消费端三大板块,以目前我国的广场舞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横向对比各个产业要素来分析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了成都市的广场舞产业发展现状目前较为落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自发性较强,导致大部分中老年人群体的消费种类和消费维度都比较单一,基本只局限在入门级别,即购买了配套的广场舞基础运动服饰。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近年来广场舞产业的创业公司折戟而返的原因大多数在于资本的趋利性而忘却了广场舞产业的双面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广场舞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输出,而成都市广场舞公共文化服务输出较为单一,而且比起服务性质,更像是完成任务的输送文化,脱离了广大群众的基础诉求。同时成都市广场舞民间组织的职能混乱也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切实落地。针对广场舞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中政府应当起到引导作用,增强落实文化服务面向广大中老年人群体的可及性。同时可视情况开放文化服务职能市场,利用社会资金与基层群众的创造性,引导服务职能的转变,引导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广场舞文化中,满足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健身消费需求,从而优化中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为解决老龄化社会消费萎缩的问题提供参考意义。

王怡婷[6](2020)在《消费需求影响下既有商场改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商场也随之经历了井喷式增长期。据统计,新建商场面积于2015年时达到了增幅高峰,随后开始跨入了存量时代,既有商场面领着严峻的同质化竞争;同时,为了与网络购物差异化竞争,线下体验经济开始兴起;2019年国务院发文积极鼓励经营困难的传统商场改造转型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因此,本文研究对象选取为城市中以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为代表的已建成商场。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它们往往拥有区位优势,但在空间体验方面已表现出了与当前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既有商场改造设计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选项,也是商场为了生存必须做出的改变。本文通过对建成已有一段时间的商场、改造成功的商场、具有未来特征的商场的调研分析,结合大量理论研究,提出了既有商场改造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步骤,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理论基础,通过资料搜集及文献查找对研究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目的、意义,同时确立了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三、四章为分析研究,分别对应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现状分析、改造方向与原则。第二章通过分析商场发展的内驱动力,明确了现代及未来商场发展中消费需求的主导地位,接着运用该结论,通过对当下及未来消费者群体画像进行描绘推导出商场发展趋势,进一步对未来商场基本类型进行了展望,为核心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选取长沙和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商圈中的四个商场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从平面布局、动线模式、空间序列、业态配比、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六个角度展开基础调研,归纳其显现出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梳理了17个国内外经典商场改造案例和4个具有未来商场特征的案例,归纳总结了商场改造设计的入手方向与原则。第五章为策略研究,结合以上研究成果进行具体策略提出,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策略分为业态与布局、内外动线、空间体验、边界与节点4大方面及相应的15个具体小点,提出符合未来商场发展趋势的具体细化改造设计措施。希望为后续研究及实践提供一定程度参考。

唐颖慧[7](2019)在《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关系研究》文中提出2000年,我国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4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养老问题成为了影响全社会的大问题,即使放开了二胎政策,这种影响仍将持续几十年。现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70周年,社会的各项综合指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极大丰富,各项工作的重点变成了满足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旅游业被列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也进入了产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转型、旅游产业转型和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发展老年旅游可以从实践层面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可以改变老年人旅游的需求和情感诉求与市场供给不匹配的问题,旅游可以成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给旅游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当然,在认识到旅游对老年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对老年人的旅游需求做出深入全面地了解。所以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和比较老年和青年旅游者对旅游的态度、出游限制的感知、结伴旅游的原因、结伴旅游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自我建构的群体支持,以及上述因素与旅游体验价值和旅游幸福感的关系,发现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之间的关联路径。从而提出更具市场针对性且有效的老年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点是要回答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大多选择结伴旅游?这种现象是个人行为还是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特点?老年人结伴旅游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这些原因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他人一起旅游跟独自旅行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老年人能不能从旅游中的获得幸福感?怎样获得?作者通过文献数据库查阅了“老年人旅游幸福感”以及与它相关的几个主题的相关文献。学界对于“老年旅游”的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也相对丰富:国外对老年人旅游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老年人旅游动机、决策,以及行为和偏好的探讨。而国内学者更热衷于对老年人旅游市场前景,产品开发等较为宏观的层面进行探索,应用性较强。对于老年人旅游的相关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全面,有定性研究,也有实证分析还有混合方法;使用的数学模型从简单的线性回归到复杂的结构方程都有。对老年人旅游研究采用的基础理论多为推拉理论和需求理论等;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成果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以及对幸福感测量工具的开发方面;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涉及不多,大多是探讨人口统计变量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于对旅游幸福感的研究也仅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所以对于老年人群旅游幸福感的研究更是鲜有人涉及。截止到目前,旅游幸福感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我国对于旅游幸福感的研究还局限在对西方理论的引进介绍以及对基础理论的质性研究阶段,缺乏实证研究,更缺乏跨群体、本土化的研究。结伴旅游方面的研究更不乐观,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在关于背包客或者网络社区的研究中提及旅游结伴人群构成,仅有的几篇题目涉及“结伴旅游”的研究,关注点也多在结伴旅游过程中的风险和法律纠纷问题。题目非常值得研究。通过2019年4月-6月两个月时间,对全国来自16个家庭的34位老人和16位子女代表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所有老人都必须符合年满55周岁这个必要条件。访谈提纲的问题来源于对文献的梳理,并作了口语化的加工。经过访谈和转录整理,共计收集到质性研究材料约9万字。随后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并借助MAXQDA 12文献编辑软件和ROSTCM 6.0语义提取软件,对所得质性资料进行了编码和要素提取,共得到11个关键要素。结合相关理论框架对这11个要素再次提炼简化。提炼的过程中,使用毕生发展控制理论、群体理论等分析了老年人结伴旅游的原因、旅游体验的内容、旅游体验和旅游幸福感的概念辨析及相互关系分析,整个理论分析过程中,梳理出了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旅游感知限制、结伴旅游群体支持、旅游体验价值以及旅游幸福感5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8条假设。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关系模型的5个变量相互关系进行探索;然后通过组别比较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的人口统计变量和旅游基本特征变量分别对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旅游感知限制、群体支持、旅游体验价值,和旅游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发现有:一、本文通过跨群体比较,发现结伴旅游是老年人为抵消自身面临的旅游限制因素的调节策略之一,而非老年人的自主选择,并试图对“老年人偏爱结伴旅游”这一误判进行纠偏。二、旅游幸福感受体验价值、样本旅游距离、旅游频率和常住地类型影响。三、老年人结伴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群体支持,群体支持虽然没有直接影响老年人旅游幸福感的产生,但群体支持对体验价值有显着正向影响。四、本文五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一个相互影响机制,而是一个链式结构的影响路径。五、质性分析和实证结果背后,隐藏了一条老年人结伴旅游“情感”流向路径。最后根据这些发现提出了管理借鉴,对接下来的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

周艾平[8](2019)在《基于游客满意度的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加快,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年产业迎来了崭新的春天。银发旅游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2017年全国老龄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比重已经超过20%,这一群体出游意愿较平均水平更为强烈,银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已有研究发现,现阶段市场上针对银发游客消费行为的旅游产品不多。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获得银发游客消费行为特点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发和优化旅游产品,满足银发旅游市场需求。本文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对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市场上银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在顾客满意度理论、市场细分理论和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游客满意度和产品优化研究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满意度测评模型和银发游客重点关注的产品要素,建立了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具有银发游客特征的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模型。选择有代表性的旅行社作为案例,根据本研究构建的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模型,结合该旅行社的银发旅游产品和市场的特点,设计了游客满意度问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 22.0软件对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针对银发游客对T旅行社产品不满意的部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对T旅行社产品优化提出了建议。

吕阳[9](2019)在《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社会、单位、家庭、个人等都是老龄化时代发展的重要责任主体,主体间的关系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点,它们共同支撑着养老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福利多元主体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各有侧重点,为维持公平正义的社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环境提供了持久保障。养老服务业不仅是一项核心的民生事业,一种未来的潜力行业,而且是诸多经济现象的纽带,是决定经济能否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稳健器。所以,明确政府引导职责功能,充分运用及保证财政政策工具效率尤为关键。当前的实体养老服务业困局已成:一是生育率、死亡率低。需要直面底部顶部老龄化双重压力;二是养老金贮备严重不足。若不投资会导致亏损,投资又会面临潜在风险,养老金的收缴、发放、投资正面临选择性难题;三是代际养老压力大。中年人工作、住房、培养子女的难度陡增,无暇顾及老年人赡养,寿命延长将会面临60岁以上低龄、中龄老年人赡养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四是服务稍好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落后。养老机构普遍收费高、服务类型单一,精神赡养服务严重缺失,占比90%以上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还远未形成发展体系;五是延迟退休、鼓励生育、移民等综合配套措施乏力,财政政策缺失、缺乏、滞后。为什么要研究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显而易见,主要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上行发展,可以说,人口问题影响了一切问题,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竟预见了未来百年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就必然绕不过保障民生,人口主线和财税主线就可以充分阐释。一是计划生育的政策演变。1982年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行十分合乎当时的经济发展规律,那时的生产力水平无力承担人口指数化增长,于是长达36年的国策间接成了抑制人口快速增长的客观因素,主观上则是为了健康、有序增加人口,倘若调控不及时,就会导致人口老龄化。这不光会影响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步提升,老龄化本身还是个速度问题,当计划生育进行到2007年的时候,并未有任何放开生育的政策动静,使得一代人过后的“底部老龄化”变得异常复杂,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低生育文化养成,阻碍后期政策调控的可行性,也加快了“人口红利”消逝的速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埋下的是人口老龄化危机,劳动力、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城市群、都市圈疯狂抢人,房价突破“天花板”,这背后却是城乡、区域老龄化的倒挂,劳动增值空间的压缩,资本增值空间的扩张,间接引发收入分配失灵,阶层相对固化,道德观滑坡。但老龄化问题从科技医疗上看,却是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必经过程,综合国力提升和人均寿命提高就是最好例证,这又是“顶部老龄化”的现实表现,于是“顶部老龄化”和“底部老龄化”不期而遇,所以,当前更有必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将养老服务体系初级阶段不断推向中高级阶段。二是财税体制的政策演变。“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1994年分税制为了扭转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低及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过低的状况,通过分税制实现了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和地方税的划分,“倒逼”地方财政发展“土地财政”,财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新预算法》形成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的“四本预算”安排,“营改增”、国地税合并、“新个税”改革等历史阶段过后,2008年有选择的结构性减税正不断转向2018年后大面积地减税减费减基金的实质性减税,税收形成“简税制、低税率、宽税基、严征管”的税制安排,结构性减税为扭转不合理税收结构,提升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减税降费,实现“降成本”和“补短板”,与拉弗曲线相呼应,社会保障深刻影响基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税收优惠和财政支出,税务部门全责征收社保费更是引起企业新成本和政策吸收的激烈讨论,学界普遍认为社保降费可从当前的39%左右降至20%-25%,进度还需测算,细节还需深思。同时,社保全额征收又能有效弥补养老、医疗保险资金缺口,避免养老金等支付对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使税收管理员转向税收信息员,此外,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福利彩票为非法彩票,会保证福利彩票公益金安全流入老年人福利。所以,财政政策与养老服务业本身就是内外皆有衔接的互动关系,养老服务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出和福利彩票公益金,财政政策的积极与否事关养老服务业的科学、有序、协调发展,两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传统养老服务体系主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随后护理保险逐步完善,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得到推广,“互联网+养老”模式成效显然,这对财政政策的有效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应对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PPP模式充分应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具体需求,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传统财政政策工具运用也需要不断丰富及完善,养老服务业本就是财政政策所必须强化针对的具体落脚点,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又是未来诸多关联产业结构升级及转化的契机,唯有颠覆劳动力人口下滑的倒退思维,才能够从容把握潜在的发展机遇。除了关注眼前发展现状、问题之外,可研究参考发达国家及地区养老服务财政政策对现今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启示,发达国家及地区在工业革命的催化下,率先步入人口老龄化,在生产力发达、综合国力强盛的背景下,丰富和发展了近现代的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总结过去、学习先进是时代发展的政策需要。老龄化程度越高,挑战就会越大,但任何事业、行业都会有机遇,对待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也应当迎难而上,单纯从经济角度上看,劳动力比例减少、生产要素调整及资金投入变化都应趁势而为,根据社会现实来解决养老服务发展过程当中的难题是首选之策。尽管如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毕竟发展的矛盾总需要因地制宜地去消除与化解,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广阔的养老产业市场,养老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完善至关重要。基于此,才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倒逼养老服务业民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将消极影响遏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伴随家庭养老能力缺失及不足,社会化、多元化、产业化养老应运而生,家庭结构、代际关系转移及空巢家庭增加,整个社会对养老服务业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各国调节、补充和完善养老服务时限也越来越紧,这无疑会促使政府消费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产业政策及财政政策的提前出台,进而实现家庭单元、社会、市场等主体的协助发展。人口老龄化理论认为,老龄群体日益增加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实质上是社会资源不断倾向老年群体,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也始终以老年人口增多为依归,由此带来经济发展形式、社会治理方式、老年收入保障和养老服务供需结构的深刻影响,横梗在逐步崛起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前的是“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构建适宜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已刻不容缓。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导论部分,拟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浩瀚研究文献的综述,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探讨设计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最后从总体上概括本文的框架及内容。第一章为养老服务业与经济学理论分析,该部分从养老服务业相关概念界定、政府介入养老服务业的理论依据、财政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展开研究,详细讨论相关的理论依据及不足。第二章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现状分析,该部分从养老服务业财政资金投入、政策环境变化、养老服务模式多元、养老服务政策蜕变、统计数据变化、养老服务成就与形势、“全面二孩”及延迟退休等方面,紧密联系财政视角的目标与定位,综合阐述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建设所发挥的作用。第三章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问题探析,通过分析财政关联体及财政政策作用,及时发现养老服务业当中财政政策执行不力,效果不佳的现实问题,进而为对策输出提供依据。第四章为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通过筛选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攫取中央民政部层面31个省份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并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分析。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特点,采取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并测算各地的养老机构财政性资金缺口,来简要分析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为发达国家(地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通过对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英国社区照顾、德国“多代居”、日本护理供给体系和香港安老服务等不同发展类型经济体的养老服务业及财政政策经验进行借鉴,并准确评价,从中获得启发。第六章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的建议,该部分从准确定位、设计完备的财政政策体系、有效执行、发展规范、配套措施等方面来论述养老服务业发展所需,试图为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思路。希冀能够对推进积极、健康、和谐的中国建设有所裨益。

丁天[10](2019)在《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既有住宅改造策略》文中认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超过10%,或者有7%以上的65岁及以上人口的国家或地区定义为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4%为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20%就可以称之为“超老龄社会”。到2017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4%,中国距离“老龄化社会”仅有一步之遥,而许多城市例如四川,已经先一步进入老龄社会。由此可见中国正以迅猛的速度迈向“超老龄社会”。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我国提出了“9073”(北京地区为“9064”)[1]的养老服务结构新模式,即有90%的老人是在社会化服务的帮助下,通过家庭照拂的方式进行养老。此方式也被称之为“居家养老”,因此,居家养老是我国的主要养老形式。而相对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状态,中国却呈现着未富先老、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状况。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老龄人口增多,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使未富先老的状况加剧。中国有许多的新建住房,然而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也却没有带来高质量的住房,对适老化住房设计的忽视,使得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状况十分严峻。本文主要部分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国老龄化有可能进入“超老龄化”的社会现状以及国内外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做的各项努力,交代了选题的意义。由第二章节开始对论文展开具体论述,利用文献研究法对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居住模式进行分析,首先用对比法总结出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然后,结合老年人身体、心理以及人体工程学,依据“住宅生命全周期”理论,归纳总结出适应于中国国情的老年人居住模式。第三章节主要对第二章节产生的结论进行延续,论述了既有住宅适应于超老龄社会问题和可行性对策,对改造既有住宅来应对将要到来的超老龄化的优势及政策等做出分析。第四章开始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论述,主要介绍了既有住宅适老化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五章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论述了对既有住宅进行改造的必要性。第六章主要就实际空间如何改造进行论述,从空气阳光等非实体改造方式到住宅结构改造,再到软装陈设的设计,全方位阐述了既有住宅适应于居家养老的改造设计方法。就全文论述得出结论:中国在未来步入超老龄社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中国现存有的大量的既有住宅中,居住者多为老年人。中国的养老模式又多以居家养老为主。对中国既有住宅即存量住宅进行适老化的改造是经济且符合老年人心理的。是应对中国即将到来的超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就这一结论,要求我们对现阶段的既有住宅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既有住宅的老化和设施的不完善,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利,因此,我们需要对应这些问题找到解决方式。在寻找既有住宅改造方式时,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住宅WELL标准,对既有住宅所存在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使“既有住宅”可以在解决超老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时,发挥有效作用。

二、香港的“银发”文化和“银发”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的“银发”文化和“银发”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云南革命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地调查法
        1.4.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革命文化
        2.1.2 革命文化资源
        2.1.3 红色文化
        2.1.4 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2.1.5 红色旅游
    2.2 理论基础
        2.2.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体验经济理论
        2.2.3 创新理论
第3章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分析
    3.1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基础性分析
        3.1.1 数据来源
        3.1.2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数据分析
    3.2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的时空分布研究
        3.2.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3.2.2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3.3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总结与评价
        3.3.1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的特征
        3.3.2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评价
第4章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4.1 云南省概况
        4.1.1 自然环境
        4.1.2 社会经济环境
    4.2 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4.3 云南省红色旅游概述
        4.3.1 红色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综合效益大幅度提高
        4.3.2 红色旅游知名度迅速提升,成为云南的旅游名片
        4.3.3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红色旅游服务体系不断提升
    4.4 云南省革命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4.4.1 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4.4.2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4.4.3 云南省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第5章 云南省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5.1 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5.1.1 研究方法和模型
        5.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1.3 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5.1.4 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分析
    5.2 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5.2.1 国内客源市场总体分析
        5.2.2 国内客源市场构成分布
        5.2.3 国内旅游市场目标定位
        5.2.4 红色旅游市场细分
第6章 云南省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6.1 云南省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理念
        6.1.1 革命文化理念
        6.1.2 文旅融合理念
        6.1.3 可持续发展理念
        6.1.4 创新发展理念
    6.2 云南省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6.2.1 资源融合、科学发展原则
        6.2.2 政府主导、突出重点原则
        6.2.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6.2.4 创新体验、提高质量原则
    6.3 云南省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6.3.1 讲解+体验+多组合开发模式涵义
        6.3.2 讲解+体验+多组合开发模式内容
    6.4 云南省红色旅游路线开发
        6.4.1 专题红色旅游路线
        6.4.2 精品旅游路线
    6.5 云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6.5.1 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内涵
        6.5.2 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红色旅游服务体系
        6.5.3 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6.5.4 培养红色旅游专业人才
        6.5.5 培养云南省红色旅游产业体系
        6.5.6 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1.6.1 关键问题
        1.6.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1.1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
        2.1.2 跨期消费理论
        2.1.3 其他相关消费理论
        2.1.4 我国消费理论研究进展
    2.2 退休消费之谜研究
        2.2.1 部分学者认为不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2 部分学者认为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2.2.3 对退休后消费下降现象的解释
    2.3 人口因素与居民消费的研究
        2.3.1 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
        2.3.2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
        2.3.3 老年消费
    2.4 相关述评
第三章 退休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退休制度发展演变
        3.1.1 基于时间维度的退休制度
        3.1.2 基于逻辑维度的退休制度
        3.1.3 基于实践维度的退休制度
    3.2 我国退休制度的特点分析
        3.2.1 退休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2.2 退休制度的复杂性
        3.2.3 退休制度仍有待完善
    3.3 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3.1 居民宏观消费
        3.3.2 居民微观消费
    3.4 老年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3.4.1 我国人口老龄化
        3.4.2 我国的老年居民消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退休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变动机制分析
    4.1 影响退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4.1.1 收入变动
        4.1.2 财富资产
        4.1.3 消费供给
        4.1.4 消费需求
        4.1.5 其他因素
    4.2 退休对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的作用机理
        4.2.1 对个人和家庭的微观影响
        4.2.2 对国家和社会的宏观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微观层面
    5.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5.1.1 模型推导
        5.1.2 实证策略
    5.2 数据与变量处理
        5.2.1 数据来源
        5.2.2 主要变量选择与处理
    5.3 实证分析与检验
        5.3.1 实证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4 影响机制分析
        5.4.1 收入保障
        5.4.2 房产财富
        5.4.3 消费需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分析——宏观层面
    6.1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1.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1.2 数据来源
        6.1.3 计量模型
        6.1.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1.5 基准回归
        6.1.6 相关检验
    6.2 退休对总消费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2.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2.2 数据来源
        6.2.3 计量模型
        6.2.4 变量处理及变量统计性描述
        6.2.5 基准回归
        6.2.6 相关检验
    6.3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6.3.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3.2 数据来源
        6.3.3 计量模型
        6.3.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3.5 基准回归
        6.3.6 相关检验
    6.4 退休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6.4.1 实证模型与实证策略
        6.4.2 数据来源
        6.4.3 计量模型
        6.4.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4.5 基准回归
        6.4.6 相关检验
    6.5 影响机制分析
        6.5.1 实证策略
        6.5.2 数据来源
        6.5.3 计量模型
        6.5.4 变量处理及统计性描述
        6.5.5 计量分析结果及相关检验
    6.6 研究结论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消费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消费是内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
        1. 经济发展模式正从投资驱动型转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型
        2. 消费增长空间巨大,能够有力拉动经济
    (二)消费扩容提质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
        1. 消费规模的扩大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
        2. 消费升级能够有效引导供给端转型升级
    (三)中国消费的崛起将为外循环注入新动能
        1. 中国消费增长是全球消费市场的主要增量和拉动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2. 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有效增强对外资外贸的吸引力和产业链锁定能力
二、从理论、宏观来看,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一)传统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强调收入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
        3.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理论
    (二)新消费经济理论引入不确定性和非完全理性
        1. 预防性储蓄理论
        2. 流动性约束理论
        3. 心理账户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强调消费与生产的辩证统一
    (四)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大
        2. 居民收入水平形成消费有力支撑
        3.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消费需求
        4. 城镇化加速引导居民改善消费习惯
        5. 社会保障和消费金融助力消费发展
三、从中观来看,我国消费市场质效提升,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消费领域
        1. 总量方面,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2. 结构方面,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3. 区域方面,地区消费差异明显
    (二)生产供给领域
        1. 产品供给方面,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但仍然存在短板
        2. 生产模式方面,定制化、个性化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三)流通领域
        1. 销售渠道方面,线上线下呈现相互融合趋势
        2. 物流仓储方面,自动化、数字化趋势明显
    (四)金融支持领域
        1. 消费信贷规模快速增长
        2. 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 消费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日益丰富
        4. 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
    (五)制度政策领域
        1. 支持消费的政策持续出台,力度不断加大
        2. 对消费金融经历了从鼓励创新到规范发展的转变
四、从微观来看,消费主体行为呈现新趋势、新特征
    (一)多维度剖析消费新趋势、新特征
        1. 消费形态
        2. 消费群体及对象
        3. 消费方式
        4. 消费区域
        5. 消费心态
    (二)多角度研判消费发展新趋势
        1. 消费客群覆盖更加广阔
        2. 消费市场联结更加紧密
        3. 消费场景更加个性多元
        4. 消费需求捕捉更加精确
        5. 消费需求触达更加便捷
    (三)全方位推进消费金融新应用
        1. 移动支付与新型消费互为助力
        2. 消费贷款助力新型消费扬帆远航
        3. 创新型金融产品培育新型消费新动能
        4. 投融资渠道拓宽新型消费新路径
五、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提振居民消费
    (一)“软”“硬”兼施,优化消费发展环境
    (二)精准稳就业保民生,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三)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
    (四)精准发挥公共消费的带动作用
    (五)优化国内市场供给,精准施策推动海外消费回流
    (六)强化对新型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七)加强监管,处理好消费金融发展和坚守风险底线的关系
提振消费需更加重视企事业单位公共消费的引领作用
多措并举,进一步引导支付成本下行

(4)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职能缺失的困境探究 ——以N市A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智慧养老
        二、专业社会工作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A区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概况
        一、A区智慧养老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二、A区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
第三章 A区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能
    第一节 A区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的应有职能
        一、促使服务对象转“被动养老”为“主动享老”
        二、促进智慧养老中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三、树立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
    第二节 A区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的现有职能
        一、为智慧养老服务提供行政化辅助
        二、持证社工的工具化作用
第四章 A区智慧养老社会工作职能缺失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智慧养老中国社会工作职能缺失的表现
        一、对老人需求缺乏针对性满足
        二、技术至上的养老服务理念
        三、社会工作专业被资源化
    第二节 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职能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低
        二、社会工作依附性强
        三、社会工作缺乏参与智慧养老的渠道
第五章 社会工作补位智慧养老服务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养老服务与养老需求的“智慧”匹配
        一、多样化手段评估老人需求
        二、社会工作专业对高层次需求的回应
    第二节 社会工作服务与智慧养老服务的有效整合
        一、构建专业社会工作话语体系
        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巧的有效运用
    第三节 “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的协同发展
        一、倡导“以老为本”的养老服务理念
        二、构建互助网络,弥补老年人“数字鸿沟”
结语
附录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5)文化产业视域下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基本思路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田野调查法
        1.4.4 问卷调查法
        1.4.5 访谈法
        1.4.6 数理统计法
    1.5 创新之处
2 文化产业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
        2.1.1 文化产业的概念
        2.1.2 广场舞的界定
        2.1.3 广场舞与文化产业的关联
    2.2 研究的理论支撑
        2.2.1 文化产业链理论
        2.2.2 文化消费理论
3 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现状及市场分析
    3.1 广场舞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3.1.1 全民健身视域下的体育产业
        3.1.2 老龄化趋势下的银发经济
        3.1.3 基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休闲产业
        3.1.4 新媒体背景下的“互联网+”广场舞
    3.2 面向亿级市场的创业浪潮与资本热
    3.3 基于产业链模式的城市广场舞现状考察
        3.3.1 广场舞装备市场
        3.3.2 广场舞培训市场
        3.3.3 线上应用开发
        3.3.4 线下活动运营
        3.3.5 跨界营销模式
    3.4 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消费者群体分析
        3.4.1 成都广场舞群体的消费习惯分析
        3.4.2 KOL在广场舞群体消费中的影响分析
4 成都市广场舞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创业热潮与市场冷遇之间的急转与落差
        4.1.1 缺乏对中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与习惯的把握
        4.1.2 缺乏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1.3 缺乏有效的宣传媒介
        4.1.4 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
        4.1.5 偶遇资本冷潮,融资环境恶劣
    4.2 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与低层次的文化产品形态之间的错位与缺口
        4.2.1 老年消费市场逐步扩大
        4.2.2 错位的广场舞文化供给
        4.2.3 触不可及的广场舞文化内容
    4.3 商业化模式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4.3.1 脱离产业发展的文化供给
        4.3.2 可望不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
        4.3.3 市场化运作与公益服务供给模式的矛盾
5 成都市广场舞“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对策
    5.1 把握市场走向,满足市场需求
        5.1.1 针对中老年人消费习惯“对症下药”
        5.1.2 面对市场冷遇,政企合力度寒冬
        5.1.3 丰富广场舞文化消费的服务供给
        5.1.4 结合成都市产业特点,优化产品与服务供给
    5.2 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性、民族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内容创意与研发
        5.2.1 广场舞的起源与溯源
        5.2.2 增添广场舞的民族文化内涵
    5.3 产业经济模式与社会服务模式之间的协调与融合
        5.3.1 转变机制,整合社会经济效益
        5.3.2 携手民间资本,开放文化市场
        5.3.3 多元主体,多维输出,共建文化服务供给生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消费需求影响下既有商场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时代到来
        1.1.2 体验经济兴起
        1.1.3 国家政策鼓励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对象界定
        1.3.3 研究范围界定
        1.3.4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消费群体需求演变与商场发展趋势
    2.1 商业模式发展脉络与商场形式演化路线
        2.1.1 商业模式发展脉络梳理
        2.1.2 商场形式演化路线梳理
    2.2 商场发展趋势受消费需求影响
        2.2.1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转型
        2.2.2 提倡细分消费市场
        2.2.3 消费者与商场关系的转变——以消费者为主导
    2.3 消费者需求演变分析
        2.3.1 现代消费群体特征及其需求
        2.3.2 未来消费群体更替及其影响
    2.4 商场发展趋势分析
        2.4.1 消费模式
        2.4.2 消费体验
        2.4.3 增值服务
    2.5 未来商场基本类型展望
        2.5.1 景点中心
        2.5.2 多功能中心
        2.5.3 社群中心
        2.5.4 创新中心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既有商场现状调研
    3.1 调研概述
        3.1.1 调研目的
        3.1.2 对象筛选
        3.1.3 现状概况
    3.2 既有商场现状分析
        3.2.1 平面布局
        3.2.2 动线模式
        3.2.3 空间序列
        3.2.4 业态配比
        3.2.5 内部空间
        3.2.6 外部空间
    3.3 既有商场存在问题
        3.3.1 平面布局紧凑
        3.3.2 动线模式低效
        3.3.3 空间节点匮乏
        3.3.4 业态配比失调
        3.3.5 内部空间单调
        3.3.6 外部空间割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既有商场改造设计方向与原则
    4.1 案例分析
        4.1.1 既有商场改造设计案例
        4.1.2 具有未来商场特征的案例
    4.2 既有商场改造设计方向
        4.2.1 改造定位
        4.2.2 改造切入点
        4.2.3 改造趋势
    4.3 既有商场改造设计原则
        4.3.1 整体性原则
        4.3.2 开放性原则
        4.3.3 个性化原则
        4.3.4 人性化原则
        4.3.5 便利性原则
        4.3.6 舒适性原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既有商场改造设计策略
    5.1 业态与布局
        5.1.1 优化业态组合
        5.1.2 确定主力部分
        5.1.3 分布模式多样化
    5.2 内外动线
        5.2.1 改进动线模式
        5.2.2 衔接内部空间
        5.2.3 外部接驳立体化
        5.2.4 提高空间易读性
    5.3 空间体验
        5.3.1 舒展公共空间
        5.3.2 差异化空间形态
        5.3.3 提升视觉观感
        5.3.4 营造氛围体验
    5.4 边界与节点
        5.4.1 优化边界界面
        5.4.2 融合边界空间
        5.4.3 统筹节点分布
        5.4.4 丰富节点形式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上海地区既有商场改造设计案例
附录 B 国内外其他既有商场改造设计案例
致谢

(7)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和产业转型给旅游研究带来的新方向
        (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挑战
        (三)老龄化社会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老年人旅游的需求和情感诉求与市场供给不匹配
        二、研究主旨
        三、现实意义
        (一)促使旅游企业转变态度,创造利于老年人旅游的市场环境
        (二)促进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和晚年幸福,实现“成功老龄化”
        四、理论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量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老年人旅游的研究现状
        一、老年人和老年旅游者的年龄界定
        二、关于老年人旅游动机的研究
        三、老年人旅游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四、老年人旅游研究中常用的理论总结和研究现状评价
    第二节 结伴旅游相关研究述评
        一、旅游同伴的角色构成研究
        二、旅伴选择偏好及其原因研究现状
        三、旅伴的选择与旅游动机和决策的关系研究现状
        四、结伴旅游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五、结伴旅游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第三节 幸福感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幸福感的定义
        二、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三、幸福感的测量
        四、幸福感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第四节 旅游与幸福感的研究述评
        一、旅游研究领域的幸福感的界定
        二、旅游与幸福感的相互关系研究
        三、旅游幸福感的测量
        四、旅游幸福感研究现状评价
    第五节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第六节 本研究相关概念说明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基础理论选取说明
        三、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
        四、老年人结伴旅游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关系的质性研究
    第一节 质性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
        二、研究方法
        三、访谈对象的选择
        四、访谈问题设计
    第二节 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
        一、访谈资料的分析方法
        二、质性材料分析
    第三节 质性材料结果汇总及老年人结伴旅游幸福感产生路径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变量相关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自我认知和结伴旅游决策过程
    二、结伴旅游的调节作用
    三、体验价值和旅游幸福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建构与预调研
    第一节 关系模型建构
        一、研究变量和变量关系假设
        二、研究假设总体模型
        三、量表设计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测项
        一、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二、老年人旅游感知限制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三、老年人结伴旅游群体支持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四、老年人旅游体验价值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五、旅游幸福感量表变量定义及测项
    第三节 问卷预调研及结果分析
        一、预调研的实施
        二、预调研样本基本信息
        三、预调研问卷信度检验
        四、预调研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五、正式问卷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正式调研的实施
        一、问卷数据搜集
        二、样本容量分析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变量描述性分析
        二、模型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三节 正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四节 组别比较分析
        一、人口统计变量的组别比较
        二、出游特征统计变量的组别比较分析
    第五节 整体模型和假设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管理借鉴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管理借鉴
        一、树立正确的老龄观念,积极面对老龄化
        二、完善老龄相关政策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三、创新思路,建立良好有序的老年旅游市场环境
        四、提高服务质量,打亲情牌营销,发展康养旅游
        五、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建设旅游互助养老试点基地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A:深度访谈大纲
附录 B:预调研问卷
附录 C:正式调研问卷
致谢

(8)基于游客满意度的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论文研究的内容
        二、论文研究的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游客满意度研究
        一、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二、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模型
    第二节 旅游产品优化研究
        一、旅游产品优化研究
        二、银发旅游产品优化研究
    第三节 银发游客满意度与银发旅游产品优化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银发游客
        二、游客满意度
        三、旅游产品
    第五节 理论依据
        一、顾客满意度理论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三、市场细分理论
第三章 构建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模型
    第一节 构建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一、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指标的甄选
        二、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指标的构建
    第二节 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指标权重确定
        一、层次分析法原理
        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第三节 满意度指数计算
    第四节 构建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模型
第四章 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T旅行社产品介绍
        一、T旅行社介绍
        二、旅行社发展情况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调研对象及范围
        三、调查方法
        四、分析方法
    第三节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二、问卷的效度检验
    第四节 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的游客满意度测评结果及分析
        一、人口学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T旅社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结果统计
        四、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
第五章 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剖析
    第一节 自费项目交叉分析
        一、年龄与自费项目交叉分析
        二、个人月收入与自费项目的交叉分析
        三、文化程度与自费项目交叉分析
    第二节 购物活动的交叉分析
        一、年龄与购物活动的交叉分析
        二、个人月收入与购物活动交叉分析
        三、文化程度与购物活动安排的交叉分析
    第三节 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自费项目存在的问题剖析
        二、购物活动存在的问题剖析
第六章 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对银发旅游市场自费活动的服务的监督和管理
        一、开发有针对性的自费项目产品
        二、合理定价
        三、坚决制止强制自费,加强自费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节 强化对银发旅游购物的管理
        一、避免过度营销
        二、减少购物时间
        三、增加购物商品的多样性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不足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指标权重专家评分表
附录2 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9)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主要内容
    四、论文研究方法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养老服务业与经济学理论分析
    第一节 养老服务业相关概念界定
        一、养老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养老服务业的特点
    第二节 政府介入养老服务业的理论依据
        一、养老服务业的公共财政运行逻辑
        二、养老服务业的福利多元方式
        三、养老服务业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动因
        四、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社会正义
    第三节 财政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二、税收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财政直接投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四、财政补贴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一、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产生直接影响
        二、财政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的现状
        三、财政政策实施对养老服务消费结构产生间接影响
    第二节 养老服务业各类投资迅速增长
        一、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政策环境
        二、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支持概况
        三、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范围
        四、部分地区养老服务的财政差异
    第三节 养老服务体系构造的财政措施
        一、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衔接
        二、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三、“互联网+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手段
    第四节 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偏移及侧重
        一、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演变
        二、城市养老服务业
        三、农村养老服务业
    第五节 养老服务业的现实发展要素
        一、“全面二孩”对养老服务业的影响
        二、延迟退休对养老服务业的影响
第三章 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财政政策问题探析
    第一节 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政策执行力不强
        一、法律法规配套不够齐全
        二、财政绩效管理监督不力
        三、财政资金的部门耗损
        四、基层政府分配财政资金的能力羸弱
    第二节 养老服务业政府购买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受惠群体较小
        二、专业医护人员占比很低
        三、社会组织被动服务
        四、缺乏法制化考核评价
    第三节 养老服务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政策的立法难题
        二、税收政策的适用范围狭窄
        三、营利性及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税收政策差异
        四、税收政策运用还不够严谨
    第四节 养老服务业的财政直接投入乏力
        一、财政性资金支持结构不太合理
        二、财政直接投入养老服务机构床位面临困境
        三、养老服务业的土地供给存在问题
    第五节 养老服务业财政补贴缺乏可操作性
        一、老年人居家选择的财政补贴分类失准
        二、财政补贴形式冗杂
        三、养老机构的财政补贴不均及趋同
第四章 财政政策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实证模型构建
        一、模型变量的选取
        二、样本及数据来源
        三、实证模型的构建
        四、Hausman检验及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第二节 分区域实证分析
        一、东部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二、中部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三、西部地区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第三节 养老机构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VAR模型结果
        二、分位数回归
        三、财政资金缺口测度模型
第五章 发达国家(地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
        二、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财政政策经验
        三、美国长期照料服务体系的财政政策借鉴
    第二节 英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英国社区照顾
        二、英国社区照顾的财政政策经验
        三、英国社区照顾的财政政策借鉴
    第三节 德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德国养老体系及老年安居形式
        二、德国养老体系及老年安居形式财政政策经验
        三、德国养老体系及老年安居形式借鉴
    第四节 日本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日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二、日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财政政策经验
        三、日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财政政策借鉴
    第五节 中国香港地区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与经验借鉴
        一、香港安老服务
        二、香港安老服务财政政策经验
        三、香港安老服务财政政策借鉴
第六章 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财政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养老服务业的准确定位
        一、明确养老服务业的财政支出责任
        二、优先发展PPP模式
    第二节 设计完备的财政政策体系
        一、构建合理的央地财政关系
        二、“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
        三、完善“涉老”税收政策
    第三节 养老服务业的规范发展
        一、建立财政绩效管理监督机制
        二、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二、建立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养老”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既有住宅改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2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1.1.3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1.1.4 中国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养老模式
        1.1.5 中国既有住宅现状
        1.1.6 发达国家构建居家养老模式的经验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中国居家养老现状
        1.3.2 中国适老化住宅现状
        1.3.3 发达国家及我国发达地区适老化住宅现状
    1.4 研究结论
    1.5 课题研究方法
        1.5.1 文献整理法
        1.5.2 实证分析法
        1.5.3 个案研究法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居住模式分析
    2.1 依据老人的特征进行适老化分级办法
        2.1.1 适老化分级解决办法
        2.1.2 老年人身体状况类型
        2.1.3 老年人身体尺度模型
        2.1.4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心理诉求
    2.2 老年人居住建筑类型
        2.2.1 机构养老
        2.2.2 社区养老
        2.2.3 居家养老
        2.2.4 适应于中国超老龄社会背景的养老模式
第三章 既有住宅适应于居家养老的问题和可行性对策
    3.1 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的优势
        3.1.1 既有住宅改造为适老住宅化对于资源利用的优势
        3.1.2 既有住宅改造为适老住宅化对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优势
        3.1.3 政府政策支持
        3.1.4 既有住宅适老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3.2 既有住宅适应于超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3.2.1 中国住宅的发展历程及户型演变
        3.2.2 基于"住宅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使用理论
        3.2.3 “住宅全生命周期”下的住宅套型组合模式
        3.2.4 既有住宅适应于不同老年人的生理需求的改造
第四章 既有住宅适老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4.1 正确区分适老化设计与无障碍设计
    4.2 既有住宅所存在的问题
    4.3 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原则
第五章 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实例分析
    5.1 对于沈阳市某处既有住宅的分析
    5.2 对周燕珉教授为其父母住宅所进行的装修改造的案例分析
    5.3 日本集合型住宅户型分析
第六章 既有住宅适应于居家养老的改造设计方法
    6.1 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方案设计
        6.1.1 既有住宅适应于居家养老改造的模拟思维总则
        6.1.2 依据“住宅全生命周期”的住宅空间分布准则
    6.2 既有住宅适应于居家养老的健康住宅改造标准
        6.2.1 住宅WELL标准
        6.2.2 既有住宅适应性改造空气标准
        6.2.3 既有住宅适应性改造水质标准
        6.2.4 既有住宅适应性光照标准
        6.2.5 既有住宅适应性身体性能
        6.2.6 既有住宅适应性安慰设计
        6.2.7 既有住宅适应性改造对于心神的影响
    6.3 既有住宅空间硬设施适老化改造具体实施设计方案
        6.3.1 适老化空间结构、水电及辅助系统设计
        6.3.2 住宅动线、通道、无障碍设计
        6.3.3 适老化配套设施设置
        6.3.4 入户玄关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
        6.3.5 起居室适老化改造设计
        6.3.6 卧室适老化改造设计
        6.3.7 厨房适老化改造设计
        6.3.8 浴室/卫生间适老化改造设计
        6.3.9 阳台适老化改造设计
    6.4 既有住宅适应于居家养老陈设改造具体实施办法
        6.4.1 空间环境对于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6.4.2 适应于适老化的居住空间配色方案
        6.4.3 辅助家具适老化设计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香港的“银发”文化和“银发”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云南革命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开发研究[D]. 迟明坤.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退休城镇居民消费变动研究[D]. 张鹏.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3]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J]. 中国银行课题组,刘连舸,陈卫东,刘旭光. 国际金融, 2020(10)
  • [4]智慧养老中社会工作职能缺失的困境探究 ——以N市A区为例[D]. 瞿金培.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文化产业视域下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吴铭. 西华大学, 2020(01)
  • [6]消费需求影响下既有商场改造设计研究[D]. 王怡婷. 湖南大学, 2020(08)
  • [7]结伴旅游与老年人旅游幸福感关系研究[D]. 唐颖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8]基于游客满意度的T旅行社银发旅游产品优化研究[D]. 周艾平.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2)
  • [9]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 吕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既有住宅改造策略[D]. 丁天.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香港“银发”文化与“银发”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