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黏膜瓣吻合术抗反流作用的意义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术抗反流作用的意义

一、The Significance of Anti Reflux Effect of Esophago- gastric Anastomosis with Mucosal Valve(论文文献综述)

章旭,邵鹏,周斌,陈环球[1](2021)在《近端胃癌保功能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及术后功能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早期胃癌相对于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预后较好,因此功能保留胃切除手术被广泛探索,并运用于早期癌患者的治疗中。对于食管胃结合部早期腺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相比,5年总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同时具有术后胃部分功能保留、患者营养状态好的优点。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有很多,如食管-管状胃吻合、空肠间置吻合、双通道吻合、Kamikawa吻合等,以及我国学者开展的giraffe吻合、胃间置吻合,这些重建方式降低了近端胃根治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的发生。但目前尚缺乏重建标准方案。该文回顾了关于近端胃切除术后重建方式的文献,梳理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演变和研究进展,期望为系统评估近端胃癌切除术后保留胃功能手术的改进及选择提供参考。

宗亮,崔鹏,魏伟,范林广,王杰,宋东阳,杨垠浩,张茂杰,韩国霖,胡文庆[2](2021)在《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着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术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1~3N1M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术。手术时间(5.8±1.8)h,术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 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P=0.148)。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韩春宾[3](2021)在《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在食管癌术后短期疗效评估》文中认为目的:食管癌是人类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食管癌重要的方式。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后的生活质量与术后并发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密切相关,因此改进手术技术以减少或控制这些症状是很重要的。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技术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吻合方式,本次回顾性研究评估食管胃舌状黏膜瓣颈部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的应用,探索该吻合技术对改善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共136例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的患者,其中66例接受了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的治疗(黏膜瓣组),70例接受了常规圆形吻合器吻合术的治疗(常规组)。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手术操作程序、临床结果和并发症,特别是吻合口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1月、3月、6月分别都进行关于胃食管反流调查问卷(GERD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随访。比较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与常规圆形吻合器吻合术术后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病理数据,手术程序以及围手术期结局和睡眠质量。结果:1.共收集了136例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的患者,66例接受了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的治疗,70例接受了常规圆形吻合器吻合术的治疗。两组的人口统计学,术后病理数据,在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乳糜胸及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在围手术期结果中,黏膜瓣组比常规组在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更短(P<0.05)。在术后并发症情况中,黏膜瓣组与常规组在吻合口狭窄(10.6%VS27.1%,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胃食管反流方面,术后3月GERDQ评分(8.12±1.827 VS.9.09±3.546,P=0.047)及术后6月GERDQ评分(7.0±3.157VS.8.44±2.178,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在术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黏膜瓣组与常规组在术后3月PSQI总评分(5.70±3.356 VS.7.00±3.852 P=0.038)和术后6月PSQI总评分(5.65±3.298VS.6.96±3.553,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个月PSQI部分评分中黏膜瓣组比常规组在睡眠时间及使用睡眠药物评分更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术后6个月PSQI部分评分中黏膜瓣组比常规组在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中评分更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癌手术使用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较常规圆形吻合器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风险下降(OR=0.531,P=0.045),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食管癌手术术前BMI≧25较BMI<25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风险增加(OR=3.499,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新的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技术可以控制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在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及改善术后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更加显着。我们还评估了影响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和睡眠障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管癌手术使用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较常规圆形吻合器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风险下降;食管癌手术术前BMI大于25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风险增加。这些结果为术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

李东亮[4](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已应用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多年,然而 PG 术后吻合方式暂无统一标准。本研究通过探讨AEG患者行PG术后四种不同吻合方式(食管胃前壁吻合、双通道空肠间置吻合、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overlap法管型胃食管吻合)的近期临床疗效,以期望进一步明确各种吻合方式优劣,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PG的Siewert Ⅱ、Ⅲ型AEG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传统食管胃前壁吻合(EG)组、双通道空肠间置吻合(DTR)组、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STR)组、overlap法管型胃食管吻合(OTG)组,后三组均为抗反流吻合组。分析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RDQ评分、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营养指标。以SPSS26.0软件行统计学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四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术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Siewert分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三个抗反流吻合组手术时长均显着长于EG(P<0.05),三组间相互对比没有明显区别(P>0.05)。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短期恢复指标(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长)相当(P>0.05)。其中,OTG组各项术后短期恢复指标平均值均为四组中最短。3、术后胃食管反流相关并发症:三个抗反流吻合组术后1、3、6月RDQ评分及术后6月GERD发生率都显着低于EG(P<0.05),且三组间互相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6月RE发生率分别为:EG组(25%)、DTR组(2.94%)、STR组(4%)、OTG组(3.57%),四个吻合组间互相对比发现,DTR术后6月RE发生率显着低于EG(P=0.024),其余四组间互相比较均未见明显区别(P>0.05)。4、其他术后并发症比较:DTR、STR、OTG组术后胃潴留、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EG。四组间相互对比发现,DTR组胃潴留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为四组最低,且显着低于EG组(P<0.05)。此外,三个抗反流吻合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也都显着低于EG组(P<0.05),三个抗反流组间相互对比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营养状况比较:三个抗反流吻合组术后营养指标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均显着高于EG组(P<0.05),三组间互相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四组内术后6月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发现,EG组、DTR组、OTG组术后6月营养指标显着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R组术后半年TP、ALB以及体重较术前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PG术后四种吻合方式(EG、DTR、STR、OTG)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短期恢复情况相当,四组病患均成功进行手术且术后得以良好恢复。OTG的手术侵袭性低,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最早。2、与EG相比,三种抗反流吻合方式(DTR、STR及OTG)成功的减少了术后RE等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术后生活水平。3、三种抗反流吻合术术后除RE以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也均低于EG,且三种抗反流吻合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EG,因而可认为三种抗反流吻合在预防术后除RE以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上也具有一定作用,进一步优化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其中,DTR在预防胃潴留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上优势明显。4、与EG相比,三种抗反流吻合术在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上具有明显优势,且以STR术后营养状况恢复最佳。

徐泽宽,何中原,王林俊[5](2020)在《近端胃切除术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文中指出世界范围内,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全胃切除术仍然是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常用手术治疗方式。然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不可避免出现营养代谢障碍。近端胃切除术由于保留胃部分功能,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优于全胃切除术。随着早期胃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检出率的提高以及研究者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认识的深入,近端胃切除术重新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并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增多。然而,传统的食管胃吻合方式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对此,各种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应运而生。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近端胃切除术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选择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提供依据。

黄浩然[6](2020)在《近端胃切除行双通路吻合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双通路吻合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为探索理想的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01月至2019年02月在赤峰市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明确诊断为近端胃癌并行近端胃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双通路吻合(Double tract group,DT组),对照组行食管-残胃吻合(esophagogastrostomy group,EG组),比较两组术式患者的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取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共5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术式患者的饮食恢复与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采用癌症核心QLQ-C30量表及胃癌QLQ-STO22量表中的所有项目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4例,其中DT组31例,EG组33例,但DT组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能继续完成随访被排除,EG组有2例因经济原因、1例因车祸外伤行腰椎间盘手术治疗被排除,最终共纳入60例患者进行研究,DT组和EG组各30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1)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病例资料及术前的饮食、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指标比较:DT组的手术时间较EG组延长(202.83±15.12 vs 168.16±13.38min,t=9.403,P<0.000),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117.33±26.25 vs 127.00±28.67ml,t=-1.362,P=0.178)、术中胃周淋巴结清扫个数(39.83±6.97 vs 39.27±7.32个,t=0.307,P=0.760)、术后首次进食时间(6.83±0.84 vs 6.93±1.01,t=-0.417,P=0.678)、术后住院时间(13.17±1.66 vs 13.37±1.77d,t=-0.451,P=0.654)各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并发症比较:DT组在术后1年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EG组(6.7%vs 26.7%,χ2=4.32,P=0.038);两组在切口感染(3.3%vs 3.3%,P=1.000)、吻合口出血(0%vs 3.3%,P=1.000)、吻合口瘘(0%vs 3.3%,P=1.000)、术后梗阻(0%vs 0%,P=1.000)、术后胃排空障碍(0%vs 3.3%,P=1.000)、吻合口狭窄(0%vs 3.3%,P=1.000)各单项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总并发症的发生率(3.3%vs 16.7%,χ2=1.667,P=0.197)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饮食恢复与营养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DT组在术后3月、6月、12月的饮食恢复情况与营养指标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前白蛋白(PA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各方面明显优于EG组(P<0.05)。(5)生命质量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仅在QLQ-C30量表中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丧失、情绪功能领域以及QLQ-STO22量表中的反流、疼痛、饮食受限、焦虑领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的总体健康状况和情绪功能、反流、饮食受限、疼痛、焦虑、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各领域评价均优于EG组(p<0.05);另外DT组多数患者在12月的评价已达到甚至部分超过术前水平,而EG组仍低于术前水平。结论:双通路吻合技术在近端胃切除根治术中安全可行,相较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而言,虽然手术操作时间相对延长,但并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及并发症,具有明显的抗反流效果,同时具有术后饮食与营养恢复好、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近端胃切除后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Writingcommitteeofdigestivetractreconstructionafterproximalgastrectomy[7](2020)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认为

王金栋,朱守营,李为,赵田,严文俊,陆源建[8](2016)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60例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吻合组(A组)行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常规吻合术,抗反流吻合组(B组)在常规吻合基础上行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男45例、女14例,年龄61.6(4073)岁。术后6个月至1年39例患者(A组18例,B组21例)参加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胃食管反流症状问卷调查和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烧心、反食、反酸症状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评分以及RDQ评分高于12分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胃镜检查两组均无吻合口狭窄发生,两组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B组反流性食管炎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32)。结论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有减轻胃食管反流的作用,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观察。

张爱民,张庆波,张小翠[9](2015)在《两种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抗反流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同平面分层吻合术和传统单层手工吻合术在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抗反流效果,以寻求最佳吻合方式。方法于2007年6月-2012年5月,采用不同平面分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65例(A组,n=65),传统单层手工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58例(B组,n=58),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术后随访1年,无失访,A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7例,发生率为10.8%;B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18例,发生率为31.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3,P=0.005)。结论在食管癌根治术的消化道重建时,采用不同平面分层吻合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张爱民,张小翠[10](2014)在《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对78例食管癌患者术中采用丝线、可吸收线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并形成突入胃腔的环形黏膜瓣,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年,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轻度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2.6%(2/78),轻度反流7例,发生率9.0%(7/78),经保守治疗均好转。结论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有较好的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抗反流作用。

二、The Significance of Anti Reflux Effect of Esophago- gastric Anastomosis with Mucosal Valv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Significance of Anti Reflux Effect of Esophago- gastric Anastomosis with Mucosal Valve(论文提纲范文)

(1)近端胃癌保功能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及术后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管残胃吻合
    1.1 管状胃吻合及改良
    1.2 Kamikawa吻合
    1.3 其他吻合技术
2 消化道间置
    2.1 空肠间置
    2.2双通道间置
    2.3 胃间置

(3)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在食管癌术后短期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
    2.2 手术程序
        2.2.1 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
        2.2.2 食管胃圆形吻合器吻合术
    2.3 术后评估及随访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特征
    3.2 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与常规圆形吻合器吻合术组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3.2.1 围手术期结果
        3.2.2 术后并发症结果
    3.3 PSQI睡眠质量评估问卷调查
    3.4 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和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第4章 讨论
    4.1 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围手术期及并发症的影响
    4.2 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4.3 影响食管癌术后睡眠障碍和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因素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6.1 不足之处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观察指标
        2.4.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
        2.4.2 围手术期指标
        2.4.3 术后并发症
        2.4.4 营养指标
    2.5 手术方法
        2.5.1 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2.5.2 食管胃前壁吻合术
        2.5.3 双通道空肠间置术
        2.5.4 单通道空肠间置术
        2.5.5 Overlap法管型胃食管吻合术
    2.6 随访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四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3.3 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3.1 RDQ评分、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
        3.3.2 吻合口相关并发症
        3.3.3 胃潴留
        3.3.4 其他术后并发症
    3.4 四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围手术期指标
        4.1.1 安全性指标
        4.1.2 术后短期恢复指标
    4.2 术后并发症
        4.2.1 胃食管反流相关并发症
        4.2.2 吻合口相关并发症
        4.2.3 胃潴留
        4.2.4 其他术后并发症及总并发症
    4.3 术后营养状况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近端胃切除术及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近端胃切除行双通路吻合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与术后反流诊治原则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手术方法
        1.2.2研究方法
        1.2.3胃镜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早期疗效
    2.2 RDQ胃食管反流症状
3 讨论

(9)两种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抗反流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随访
    1.4 诊断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The Significance of Anti Reflux Effect of Esophago- gastric Anastomosis with Mucosal Valve(论文参考文献)

  • [1]近端胃癌保功能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及术后功能评价[J]. 章旭,邵鹏,周斌,陈环球.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1(05)
  • [2]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J]. 宗亮,崔鹏,魏伟,范林广,王杰,宋东阳,杨垠浩,张茂杰,韩国霖,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08)
  • [3]食管胃舌状黏膜瓣吻合术在食管癌术后短期疗效评估[D]. 韩春宾. 南昌大学, 2021(01)
  • [4]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李东亮. 扬州大学, 2021(02)
  • [5]近端胃切除术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J]. 徐泽宽,何中原,王林俊.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09)
  • [6]近端胃切除行双通路吻合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D]. 黄浩然.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Writingcommitteeofdigestivetractreconstructionafterproximalgastrectomy.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02)
  • [8]食管胃交界部癌切除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效果[J]. 王金栋,朱守营,李为,赵田,严文俊,陆源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01)
  • [9]两种吻合术对食管癌术后抗反流的对比研究[J]. 张爱民,张庆波,张小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13)
  • [10]不同平面分层吻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 张爱民,张小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02)

标签:;  ;  ;  ;  ;  

食管胃黏膜瓣吻合术抗反流作用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