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体育新闻人——《体育周刊》总裁兼总编辑曲友元

传奇体育新闻人——《体育周刊》总裁兼总编辑曲友元

一、一个传奇体育报人——记《体坛周报》社长、总编辑瞿优远(论文文献综述)

郑逢燕[1](2018)在《从“加冕”到“衰落”:记者话语实践中的职业形象呈现 ——以《中国记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革,记者开始面对比以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大量蚕食,加之技术变革引发的新闻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改变,记者的职业形象释放出多重危机的信号。记者不再是以往权力与地位加诸其身的“无冕之王”,“新闻民工”仿佛成为更多人对记者的印象感知。那么,真实的记者形象为何?在记者群体内部,他们又如何看待自身形象?本文以《中国记者》1987-2017年间547篇记者人物稿为分析样本,以话语理论为基础,通过有关记者身份信息、职业环境、职业诉求、职业能力、职业角色与职业形象隐喻的相关话语表达,考察记者话语实践中的职业形象呈现,并尝试揭示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间的勾连。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发现:首先,31年间,记者话语表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主导性记者形象。分别为:1987-1991年的宣传者形象,1992-2001年的客观记录者形象,2002-2012年的监督与参与者形象,以及2013-2017年的坚守者形象。其次,通过分析记者话语表达中的形象隐喻发现:1987-1991年间,“官”、“战士”“政治家”等话语隐喻频次较高,该时期呈现出被加冕的记者形象;1992-2001年间,“眼睛”、“笔”等话语隐喻频次较高,该时期呈现出客观记录者的职业形象;2002-2012年间,“英雄”、“勇士”“脊梁”等话语隐喻较为频见,呈现出被褒奖的记者形象;2013-2017年间,“民工”“苦行僧”等话语隐喻的表达,呈现出记者对自身形象调侃自嘲的负面情绪意味。整体上,记者对自身形象的话语隐喻变迁,呈现出记者职业形象从加冕到衰落的历程。再次,借助恩特曼话语框架对四个时期的深描发现:宣传者时期,缘于对国家政治的权力依附,记者职业与党和国家具有利益同一性,记者被视为“新闻官”、“政治家”,获得了来自外界权力的被动加冕。记录者时期,缘于自身职业理念的专业自觉,记者开始借助制度化的专业知识,从其职业内部进行主动性的自我加冕尝试,这也一度为记者职业的自身形象认同带来加冕。监督与参与者时期,记者希望通过自身的话语力量,实现社会进步的推动,尝试进一步为自身主动加冕。但在此时期,记者职业中市场化竞争的激烈加剧,国家对记者职业日渐抽手,记者职业作为国家政治权力附庸的光环在下降,职业地位在日常实践中流露出衰落的意味。坚守者时期,面对职业的危机与困境,记者的形象在不可避免地走向集体性的衰落。在此时期,坚守成为众多记者的话语合力。他们认为,向政治靠拢、主动依附国家是应对危机的第一要务。同时,唯有坚守专业主义才是重塑职业正当性的根本良策。此外,在记者的话语表达中,国家的外部力量干涉与名记者符号从神话式激励到挪揄调侃的记忆改写,都同时印证着记者形象从加冕到集体性衰落的历程,反映并书写了记者对自身形象的感知与观念变迁。

曾令博[2](2014)在《浅析《体坛周报》的新闻评论特色》文中指出从最初发行量只有五千份的湖南省体委机关报成长为现在中国第一大专业体育报纸,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体坛周报》走出了一条惊艳业界的“体坛之路”,其人才战略、营销战略等都被其他媒体当做成功的范本加以反复地揣摩研究。但作为“内容为王”理念的忠实拥趸和践行者,《体坛周报》新闻文本的特色才是其腾飞的关键,特别是它的新闻评论,经过旗下杨毅、马德兴等评论好手几十年的韵养,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属于自己的“体坛印迹”,在业界和读者中享有极佳的口碑。具体到所研究的每一篇新闻评论的文本上,文章从选题、体裁、题目、正文内容等四个方面对其加以分析总结。《体坛周报》不是数据库、档案馆,不能事无巨细都加以评论,所以在作为源头的选题上它注重实效、追踪热点,强化评论的引导性;体育新闻评论不是铁板一块,社论、特约评论、专栏评论,不同的评论体裁铸就了《体坛周报》新闻评论多样化的风格;提纲挈领、语意双关,评论中的好题目俯拾皆是,让读者一见钟情;当然,前面的精挑细选都是为正文内容的展开做铺垫,鲜明的观点、丰富的信息量、专业的视角、诙谐的语言共同构成了一篇结构完整、层次鲜明的《体坛周报》的新闻评论。不管是何种文体,也不论怎样设计情节,人物永远是其中的核心,在《体坛周报》的新闻评论中,没有无事的人,更没有无人的事。评中见人,人事结合,凸显出显着性、典型性、辩证性三大特征,从另一个角度透视出《体坛周报》新闻评论的特色所在。

毕剑琥[3](2012)在《《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比较研究(1988-1997)》文中认为《中国体育报》是新中国最早的专业体育报纸,作为国家体委的机关报,曾经长时间占据体育报纸的领先地位。《体坛周报》是脱胎于湖南省体委机关报的一份体育报纸,但在创刊后比较短的时间从地方性小报发展为全国最大的体育报纸。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是两份报纸发展变化并形成竞争局面的重要时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1988年到1997年《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的报道内容特点和造成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对《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的发行量分析和专家访谈的结果,本文将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中国体育报》占据领先阶段(1988-1992)和《体坛周报》逐步超越阶段(1993-1997)。研究显示,在1988到1992年期间,《中国体育报》在体育信息的获取上通达,报道理念注重知识性,报道项目选择全面平衡,价值取向注重宣传;而《体坛周报》在体育信息获取有困难,报道理念注重竞赛性,报道项目选择突出重点,价值取向淡化政治。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中国体育报》在影响力和发行量上比《体坛周报》占据领先地位。在1993-1997年期间,《中国体育报》选择了泛体育化的内容,统一性的风格,本土化的视野和为体育系统服务的宗旨;而《体坛周报》选择了专业化的内容,个性化的风格,国际化的视野和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体坛周报》在市场化运作中取得了成功,逐步超越了《中国体育报》。通过研究,笔者将《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在十年发展中出现变化的外部因素总结为: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变促进的新闻改革差异,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的报道内容差异和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决定的报纸定位差异。内部因素总结为:从信源出发和从受众出发的新闻生产理念差异和机关报与市场报的报刊经营管理模式的差异。

赵明超[4](2012)在《传媒治理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是中国的传媒治理问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传媒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必然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上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业界定了“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双重属性,通过市场经营方式驱动发展,进行渐进式的存量改革,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带来的巨大信息需求,取得了快速发展。由于国有传媒业改革伊始并没有触及到体制核心层面,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随着民营资本通过新媒体进入传媒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传媒业发展逐渐变为“增量改革”,许多制约传媒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主要是传媒治理问题。明晰产权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产权具有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功能,但是囿于国有传媒业的政策限制,传媒采编从业人员无法通过产权手段进行有效的激励。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传媒业的核心资本就是传媒精英的智力资本,对传媒精英的激励是公司竞争的关键,而最有效的激励就是产权激励。针对中国的传媒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学术研究界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但是在传媒业界实践中,很多建议并没有得到采纳,而一些业界的经验也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本文针对中国传媒业的现实问题,通过梳理中国传媒治理模式的变迁,总结当前传媒治理的主要模式,并比较传媒学术界研究成果和业界的实践经验之间的差异,寻找制约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因素,然后结合国家最新出台的传媒政策,借鉴以产权为核心的现代公司治理经验,对传媒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寻求中国传媒业发展的路径。

刘铁[5](2011)在《《体坛周报》媒体社区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坛周报》称要成为体育迷的精神家园。历经23年的发展,这份创刊于长沙的体委机关“小报”,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体育报纸,走出了一条被新闻出版总署和业界称之为“体坛周报现象”的发展之路。本文主要以社会学视角,以社区为出发点,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基于传播信息基础上产生的受众共同体——媒体社区进行分析,进而以媒体社区为切入点,静态描述《体坛周报》媒体社区的组成要素,并试图剖析《体坛周报》的在构建媒体社区的策略之道。文章首先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随后主要阐述论文两个概念——社区和社区媒体。本文根据社会学知识对社区这一概念、特征要素、概念演化等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对本文核心概念媒体社区进行界定,并对其实质、特性等做了深刻阐述。作为本文关键章节,第三章则对《体坛周报》媒体社区进行了静态描述。分别从《体坛周报》媒体社区的“居民”、社区“居委会”、社区“设施”等方面作了描述。最后一章是本文的重点和核心部分,主要论述《体坛周报》媒体社区的构建策略,就是分析《体坛周报》在聚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媒介需求的受众的过程及策略。本文认为,《体坛周报》媒体社区中“居委会”的小编辑部大网络策略;“居委会”与“居民”间协同亲密的关系;“社区设施”的差异化等,是《体坛周报》的从边缘至中心的成功之道。本文指出,以媒体为外围疆界的媒体社区以其无形纽带将分散的受众连接起来,它实质倡导这样一种理念:让“入住”其中的受众对“社区行为”产生认同感,和受众建立亲密牢固关系,使受众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这也正是《体坛周报》宣称要成为体育迷的精神家园的终极追求。

曹祖耀[6](2011)在《职业足球场域的行动逻辑》文中指出自1994年正式实行足球职业联赛以来的17年里,中国足球除创下短暂的黄金球市,更多的是有关球员的丑闻不断,假赌黑盛行,而且足球假新闻屡禁不绝;足协的权威饱受质疑,一直难以处理好与俱乐部和媒体的关系;各级行政权力仍染指足球,俱乐部与中国足协的利益纷争持续上演。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职业足球为什么秩序这样混乱?那么,通过在社会学视野下来研究这一秩序状况的成因,无疑能激发我们的社会学想象力,为我们认识中国社会提供极佳的研究平台,同时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利益矛盾以建设良性运行的社会主义新秩序提供智力支持。本研究将职业足球运动领域的混乱状况理解为一种“二元秩序”,意即“权利声称(表述)隐藏着社会不同意”,尽管各行动者发展出另一套实际运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即实践,它可能合理、合法,也可能相反)与之并行,但“实践”并不是冲突各方的一致认同,因而对社会整合是不利的。那么,就利益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研究而言,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实践理论以其超越二元对立的理论特质被国内学界关注和运用。本研究运用社会实践理论中的博弈思想,在中国语境下对其中的相关概念工具内涵和适用做了调整和修正,并借鉴布迪厄提出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将职业足球运动置于中国社会空间之中来考察职业足球运动中利益博弈。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献法收集资料,本研究从理论上将职业足球运动建构成一个分析性的场域,并遵循场域的分析思路来探讨职业足球场域秩序的生成和变迁。研究发现,该场域中存在中国足协/足管中心、地方政府、企业(投资商、赞助商和推广商)、俱乐部、媒体和球迷五大类行动者,他们各自所关心的利益不同,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关系、政治资本和关系-政治资本是该场域中行动者在利益博弈中所使用的工具,因而各行动者所表现出来的行动逻辑也不一样:中国足协的权力经济逻辑,地方政府的行政逻辑,企业的经济交换逻辑,俱乐部的生存逻辑,媒体的商业逻辑,球迷的生活逻辑。通过对行动逻辑的考察,我们发现,中国足协/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与俱乐部及其投资人之间存在占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关系,与媒体之间存在基于各自对职业足球之价值与意义的认知不同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关系,以及职业联赛的需求方和作为整体的联赛供给方之间存在由于供需不匹配而产生的利益矛盾关系。正是这些利益矛盾关系、起主要区分作用的政治资本以及各行动者资本容量的多寡共同决定了我国职业足球场域中现有的秩序状态,并掣肘中国职业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通过对职业足球场域的实证分析,本研究认为,职业足球场域中的二元秩序是一种“局部秩序”,它能否转化为稳定而常态的场域秩序需仰赖于三个条件:高层管理者有整饬旧秩序及旧的利益格局的决心和行动;管理者对足球的价值、意义的新认知和建构是否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司法的介入程度和打击力度。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都属于行政推动型改革,推进的力度则能进一步凸显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放权以及如何构建新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与决心。而本研究对于认识当下中国经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于,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利益失衡和利益断裂所引起的社会矛盾,通过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来构建良性运行的新秩序。这一机制被附加了两个预设:价值预设指向特定实践场域利益格局调整的目标和价值,体现了一种规范性认识;工具预设指向利益均衡机制发挥效用的环境和动力,体现了一种工具性认识。

杨时旸[7](2010)在《《京华时报》的转制样本》文中研究说明对身处北京的报刊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事之冬。11月9日,绵延数月的《财经》之变,终于以胡舒立携团队离开收场。而一年前甚至更早,作为中国新闻时事报刊中第一个走市场化的都市报,《京华时报》就发生过类似的震荡。它在当时遭遇的问题,以及8年来的经营和经历,给后来者提供了参考的样板,同时它也是某种暗示或启迪

张蕾[8](2009)在《“瞿老大”浮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仅在体育传媒领域,即使放眼整个中国报界,《体坛周报》也堪称市场化改革最决绝、最声名显赫的一个。瞿优远创建了这一切,他被尊为"老大",像国王一样俯视自己的帝国,指点江山,大权独揽。"了不起的报人、企业家",别人这么看他,他自己也一样。《体坛周报》看起来就是他的,在经历过一系列改制之后,似乎更像了。直到他突然消失于众人视野,随后被"双规",人们才蓦然想起,他还有一个处级干部的身份

董宽[9](2008)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文中认为

曹飞虎[10](2007)在《中国体育报纸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5年8月,知名的《球报》、《南方体育》相继停刊,似乎预示着中国体育报纸的冬天提前来临。随着2008年奥运会临近,体育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势必遇到网络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强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交叉点上,如何正确判断当前的形势,清醒预测未来的走势,把握媒体发展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战略调整,成为摆在各家体育报纸面前一个紧迫的课题。本文首先回顾分析中国体育报纸的发展道路,再以《体坛周报》为个案进行研究,寻着《体坛周报》从一张不发达省份的体委机关小报发展到中国内地最大的体育综合类报纸的轨迹,同时对比分析其它体育报纸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希望能从中探明一条网络时代体育报纸的生存发展之道。

二、一个传奇体育报人——记《体坛周报》社长、总编辑瞿优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传奇体育报人——记《体坛周报》社长、总编辑瞿优远(论文提纲范文)

(1)从“加冕”到“衰落”:记者话语实践中的职业形象呈现 ——以《中国记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话语理论
        1.3.1.1 作为社会实践的话语
        1.3.1.2 作为“新闻阐释社群”的记者话语
        1.3.2 关于记者形象的研究回顾
        1.3.2.1 偏差化的拟现实呈现:影视文学中的记者形象
        1.3.2.2 记者形象的历时性呈现
        1.3.2.3 环境变革引发的记者身份转变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方法
        1.4.3 样本选择
        1.4.4 分析类目
    1.5 研究框架
2 记者形象的整体概貌
    2.1 记者的身份信息呈现
        2.1.1 记者的性别特征
        2.1.2 记者的国籍特征
        2.1.3 记者的专业特征
    2.2 记者的职业形象呈现
        2.2.1 职业环境
        2.2.2 职业诉求
        2.2.3 职业能力
        2.2.4 职业角色
    2.3 小结
3 记者形象的话语隐喻
    3.1 记者形象的动物隐喻
    3.2 记者形象的人类隐喻
    3.3 记者形象的物体隐喻
    3.4 记者形象的身体隐喻
    3.5 小结
4 记者形象的话语深描
    4.1 1987-1991: 服膺政治的宣传者形象
    4.2 1992-2001: 新闻本位回归的记录者形象
    4.3 2002-2012: 面向国家与社会双向协商的监督者形象
    4.4 2013-2017: 走还是留的坚守者形象
    4.5 小结
5 结语
    5.1 结论及讨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浅析《体坛周报》的新闻评论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0 绪论
    0.1 《体坛周报》的概况
    0.2 《体坛周报》新闻评论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0.2.1 研究意义
        0.2.2 研究方法
        0.2.3 研究思路
    0.3 课题的文献综述
1 《体坛周报》新闻评论的选题特色
    1.1 注重时效,新闻立论
    1.2 国内国外,追踪热点
    1.3 体坛声音,加强引导
    1.4 以小见大,前瞻性强
2 《体坛周报》新闻评论的体裁特色
    2.1 社论—报社的声音
    2.2 特约评论—多方视角观体育
    2.3 专栏评论—各路名家竞风流
    2.4 评论员观察
    2.5 其他形式
3 《体坛周报》新闻评论的题目特色
    3.1 言简意赅,指向明确
    3.2 活用修辞,语意双关
4 《体坛周报》新闻评论的内容特色
    4.1 观点鲜明,一剑封喉
    4.2 信息丰富,可读性强
    4.3 专业视角,分众定位
    4.4 庄谐并重,通俗易懂
5 评中见人
    5.1 显着性
    5.2 典型性
    5.3 辩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比较研究(1988-199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报纸的概况研究
    2.2 体育新闻传播阶段划分研究
    2.3 《中国体育报》相关研究
    2.4 《体坛周报》相关研究
    2.5 体育报纸其他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文本分析法
        3.2.3 专家访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体育报》早期发展概况
        4.1.1 《体育报》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4.1.2 80年代初期《体育报》的繁荣
    4.2 《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的竞争格局阶段划分
    4.3 《中国体育报》占据领先阶段(1988-1992年)的比较分析
        4.3.1 改版后的《中国体育报》基本情况
        4.3.2 创刊初期的《体坛周报》基本情况
        4.3.3 《中国体育报》与《体坛周报》的比较
    4.4 《体坛周报》逐步超越阶段(1993-1997年)的比较分析
        4.4.1 《中国体育报》的变化:版面的调整和扩展
        4.4.2 《体坛周报》的变化:版面结构的确立
        4.4.3 《中国体育报》与《体坛周报》的比较
    4.5 《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竞争格局演变的原因分析
    4.6 《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竞争格局的启示
        4.6.1 体育报纸的成功与否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影响
        4.6.2 “内容为王”是体育报纸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4.6.3 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是体育报纸成功的保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后续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传媒治理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公司治理理论研究
        1.2.2 传媒治理现状研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传媒治理理论依托
    2.1 产权的一般理论
        2.1.1 产权理论的提出
        2.1.2 产权制度及其功能
        2.1.3 我国传媒产权缺失及政策导向
    2.2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2.2.1 公司理论的内涵
        2.2.2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
第三章 、当前我国传媒治理模式分析
    3.1 当前我国传媒的主要治理形式
        3.1.1 政府授权法人治理模式
        3.1.2 党委作为出资人的治理模式
    3.2 当前传媒治理模式利弊分析
        3.2.1 当前传媒治理模式优势分析
        3.2.2 当前传媒治理模式缺陷分析
第四章 、当前我国传媒治理的现实实践
    4.1 改革开放后传媒治理模式变迁
        4.1.1 政府完全管控的传媒治理模式
        4.1.2 政府有限放开管控的治理模式
        4.1.3 市场逐步为主导的传媒治理模式
    4.2 中国传媒治理实践经验
        4.2.1 传媒产权有限放开作用彰显
        4.2.2 运用“产权+资本”模式发展
第五章 、学界对传媒治理问题的理论回应
    5.1 学界对传媒治理的理论回应
        5.1.1 明晰股权,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法人治理结构
        5.1.2 通过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运作
        5.1.3 放开股权限制,实施股权激励措施
    5.2 业界实践与学界理论的差异分析
        5.2.1 改革目标不同
        5.2.2 传媒治理路径不同
        5.2.3 激励措施不同
第六章 、结论:我国传媒治理的路径探析
    6.1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传媒体制
    6.2 逐步放开传媒准入限制
    6.3 建立智力资本产权化的激励机制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5)《体坛周报》媒体社区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关于社区的研究
        1.1.2 关于媒体社区的研究
        1.1.3 有关《体坛周报》的研究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社区和媒体社区
    2.1 社区
        2.1.1 社区的概念
        2.1.2 社区构成的基本特征要素
        2.1.3 社区概念演化
    2.2 媒体社区
        2.2.1 媒体社区概念的提出
        2.2.2 媒体社区概念界定
        2.2.3 媒体社区和社区媒体
        2.2.4 媒体社区的实质
        2.2.5 媒体社区的特性
第3章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描述
    3.1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的“居民”
        3.1.1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居民”人口统计学因素分析
        3.1.2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居民阅读频数分析
        3.1.3 《体坛周报》社区居民综述
    3.2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的“居委会”
    3.3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的“设施”
        3.3.1 传统主业:《体坛周报》
        3.3.2 跨媒体合作
        3.3.3 新媒体业
        3.3.4 多元实业
    3.4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经典之作
    3.5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和其它媒体社区差异
第4章 《体坛周报》媒体社区构建策略
    4.1 “社区居委会”——传者构建策略:小编辑部大网络
        4.1.1 小编辑部大网络
        4.1.2 全球化战略
    4.2 “社区居民”——受众构建策略:建立协同亲密关系
        4.2.1 受众精准化,打造社区核心受众
        4.2.2 报道专业化,实现居民阅读期待
        4.2.3 内容独家化,满足居民核心需求
        4.2.4 互动常态化,使居民产生共鸣
        4.2.5 服务贴近化,培养居民归属感
    4.3 “社区设施”——设施构建策略:差异化战略
        4.3.1 期刊经营的差异化
        4.3.2 期刊产品的差异化
        4.3.3 采编内容的差异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职业足球场域的行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回顾和评述
第二章 研究视角和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视角: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概述
    第二节 布迪厄对体育场域的研究
    第三节 对社会实践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三章 新中国足球运动发展历程简述
    第一节 专业队时期的足球运动
    第二节 足球职业化改革
第四章 作为场域存在的职业足球运动
    第一节 职业足球场域中的利益
    第二节 对职业足球之正当性定义的认知
第五章 职业足球场域:分析框架与应用策略
    第一节 职业足球场域与权力场域
    第二节 职业足球场域中行动者位置间的客观关系结构
    第三节 职业足球场域中行动者惯习
第六章 供给中的行动策略和行动逻辑(一)
    第一节 中国足协的行动策略和实践逻辑
    第二节 政府的行动策略和实践逻辑
    第三节 企业的行动策略和实践逻辑
    第四节 俱乐部的行动策略和实践逻辑
第七章 供给中的行动策略和行动逻辑(二)
    第一节 媒体实践中的策略运用
    第二节 媒体实践中的商业逻辑
第八章 需求中的策略运用和行动逻辑
    第一节 球迷实践中的行动策略
    第二节 球迷实践中的生活逻辑
第九章 职业足球场域秩序的生成与变迁
    第一节 社会学发展史上关于利益与社会秩序的思想
    第二节 利益诉求与职业足球场域秩序的生成和变迁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作为场域存在的职业足球运动
    第二节 讨论:本研究对认识当下中国经验的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8)“瞿老大”浮沉(论文提纲范文)

生于一个资讯饥渴的年代
报纸的气质就是他的个人气质
绝对权威确立以后……
是什么隐藏在“霸道”背后?
令人“意外”的官场落马

(9)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论文提纲范文)

这是中国报业向外扩张发展的起步之年, 也是报业经营进入风险区的开始
中华工商时报——英雄创业故事正在远去
陈锡添——深情橼笔写东风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 1993年都可以被列入中国传媒业的黄金岁月之一
中国经营报——一张报纸记录一个时代
杨伟光——转圆石于千仞山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报业自身的发展, 中国报业走到集团化的十字路口
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改革领军疾行
丁望——一个真正的报人
都市报浪潮在城市蜂拥而起, 中国报业开始进入充满竞争激情的都市时间
华西都市报——开启中国都市报的时代
崔恩卿——留恋美好的时光
政治家们显示出的智慧和韬略, 才是真正促动中国传媒业新闻改革的力量
广州日报——中国报业运营首开先河
江艺平——让我们泪流满面
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庇护下, 相当一批发行量未达生死线的行业报逃过一劫
南方都市报——影响源自最深沉的责任
瞿优远——赢下每一场战争
晚报早出实在算不上是一次竞争的胜利, 终结自己命运的失败
财经——在浮躁风气中学会从容
胡舒立——“最危险的女人”
    传媒与资本的故事不断上演着, 或悲或喜, 或者友好分手, 或者无情决裂
南方周末——为社会的进步呐喊张目
邵云环——生命的最后诠释
资本与利益的胁迫和诱惑, 把传媒业带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错位窘境
新周刊——当灿烂的时刻渐成往事
李颖——一本书开始梦想
真正的报业竞争需要遵守市场游戏规则, 需要竞争对手之间保持足够风度
人民网——做中国的网上主流媒体
何力——一生所卖惟自己
网络媒体终于得到政治生活正式认可, 开始与报纸、广播和电视平起平坐
21世纪体育——生命如同流星一样短暂
席文举——中国都市报之父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机会的电视年代, 我们最不缺乏的是成为时代华纳的梦想
新京报——跨地区合作办报的蓝本
穆青——人民真正的朋友
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成长姿态, 越来越让众多传统媒体感到寒意袭来的危机
北京青年报——在资本市场里学习生存
程益中——也无风雨也无晴
充满豪情却缺少约束力的宣言, 根本无法成为报纸对抗网络媒体的救命稻草
北京广播电视报——全城赠阅模式遭遇失败
吴海民——盛世危言惊四座
不必对中国报业面临的问题惊慌失措, 因为从业者失去信心才是真正的危机
京华时报——道德是报业竞争的标尺
周瑞金——出世之心言天下
中国传媒业正在新的起点重新开始, 就像1992年的春天一样充满想象和希望
网络媒体——显示互联网的传播力量
兰成长——食物链终于断了

(10)中国体育报纸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体育与传媒
    2.1 体育——从人的本能活动走向产业化
        2.1.1 体育与人的需要
        2.1.2 体育的娱乐性
    2.2 传媒——娱乐至上
    2.3 娱乐——体育与传媒的融合点
第3章 我国体育报纸的发展及特点
    3.1 我国体育报纸的发展
        3.1.1 《中国体育报》独步体坛
        3.1.2 体育发展催开报业花
        3.1.3 寒冬来临盛极而衰
    3.2 我国体育报纸的特点
        3.2.1 我国体育报纸的地区分布特点
        3.2.2 我国体育报纸的行政特点
        3.2.3 我国体育报纸的出版周期特点
第4章 问题与困境:体育报何去何从
    4.1 体制束缚——难以挣脱的枷锁
    4.2 狭隘新闻观——芝麻与西瓜
    4.3 爆料揭幕——谁赶跑了读者
    4.4 泛娱乐化——剑走偏锋
    4.5 竞争日剧——四面楚歌
        4.5.1 电视媒体对体育报纸的冲击
        4.5.2 网络媒体对体育报纸的冲击
        4.5.3 平面媒体对体育报纸的冲击
第5章 个案分析:《体坛周报》
    5.1 《体坛周报》的发展史
    5.2 《体坛周报》的报道特色
        5.2.1 《体坛周报》的读者定位
        5.2.2 让体育迷办体育报
    5.3 《体坛周报》的经营特色
        5.3.1 市场化运作
        5.3.2 职业化用人
第6章 决战2008:体育报纸的发展之路
    6.1 如何看待北京奥运机遇
    6.2 打造集团、全方位多元发展
    6.3 细分市场、办出内容特色
    6.4 积极开拓数字化之路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一个传奇体育报人——记《体坛周报》社长、总编辑瞿优远(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加冕”到“衰落”:记者话语实践中的职业形象呈现 ——以《中国记者》为例[D]. 郑逢燕. 武汉大学, 2018(06)
  • [2]浅析《体坛周报》的新闻评论特色[D]. 曾令博. 辽宁大学, 2014(01)
  • [3]《中国体育报》和《体坛周报》比较研究(1988-1997)[D]. 毕剑琥. 北京体育大学, 2012(10)
  • [4]传媒治理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D]. 赵明超. 复旦大学, 2012(03)
  • [5]《体坛周报》媒体社区构建研究[D]. 刘铁. 湖南大学, 2011(08)
  • [6]职业足球场域的行动逻辑[D]. 曹祖耀. 上海大学, 2011(10)
  • [7]《京华时报》的转制样本[J]. 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0(01)
  • [8]“瞿老大”浮沉[J]. 张蕾. 中国新闻周刊, 2009(18)
  • [9]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J]. 董宽. 新闻三昧, 2008(Z1)
  • [10]中国体育报纸现状及发展研究[D]. 曹飞虎. 南昌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传奇体育新闻人——《体育周刊》总裁兼总编辑曲友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