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石河子大学学报总目录(自然科学版)

2004 石河子大学学报总目录(自然科学版)

一、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吴凡[1](2021)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石河子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指出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伴随而来的是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石河子市水资源紧缺形势逐渐加剧,且水资源总体利用效率较低,缺水与用水浪费现象并存。迫切需要对石河子市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本文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着手,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本文所涉及三块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层面选取了12个指标构建了石河子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评价等级标准,由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模糊集对分析法与五元减法集对势评价水资源承载力、诊断发展态势并识别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结果表明,石河子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Ⅱ级,总体发展趋势为均势发展,影响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五项,需要进一步从影响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脆弱性因素中挖掘节水潜力,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依据。(2)构建了改进的灰色模型、指标分析法、指数预测法,对石河子市需水量进行预测前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性,舍弃了指数预测法。灰色模型与指标分析法需水预测结果表明,区域需水量变化趋势为逐年增加,石河子市在未来较长的时间段内需水量仍将呈上升趋势,预测结果与“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存在缺口,灰色模型预测结果与“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更接近。石河子市水资源供需存在缺口,急需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3)构建了“三条红线”约束下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构造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并通过测试函数测定其收敛性及全局寻优性,发现均有提升。将优化配置模型通过算法进行求解,得到2025年与2030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对该配置方案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缓解了供需矛盾,能够使社会、环境、经济三者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效果评价结果佐证了该配置方案的有效性,配置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调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张继[2](2021)在《叶尔羌河流域河道水量耗散过程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叶尔羌河作为塔里木河流域重要的源流之一,其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流域的生存和发展,而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区域间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开展叶尔羌河河道水量耗散分析,揭示河道水量耗散规律可为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解决区域间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及未来规划发展提供基础和参考。本文在对叶尔羌河流域近20a水土资源变化分析情况下,收集流域水文站点资料,对流域河道耗散过程进行初步分析,最后通过SWAT模型模拟叶尔羌河径流过程,对径流中水量耗散过程进行还原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将1990~2015年间土地利用数据输入SWAT模型中,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叶尔羌河水量耗散情况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自上世纪末九十年代以来,干支流均进入到丰水年段。在源流区径流量增加的情况下,由于社会经济用水量不断增加,增加了地表水资源的引用量。据水资源评价分析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76.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75.5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98.4%;地表水与地下水不重复量为1.1亿m3。(2)据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耕地面积持续增加消耗更多水资源,因此在上游山区来水增加的趋势下,下泄水量反而下降。研究区30a间耕地由1990年的5030.84 km2,增加到2018年的8487.57km2,增长68.7%,通过整体景观格局分析,叶尔羌河整体近30年里景观趋于破碎化,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连通性增强,景观多样性继续增大,景观异质性越来越高。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表明叶尔羌河植被覆盖度呈整体改善,局部恶化趋势,其中2000~2010年增加趋势显着,而后一时段2010~2018年显着降低,人类活动较多的城镇附近及下游河道左岸出现明显降低。(3)通过水文站点分析,河道水量损失与来水呈现正相关关系,2001~2017年河道水量损失均值为27.46亿m3,河道水量损失率为33.11%。其中2009年河道水量损失水量最小,为17.6亿m3,2012年河段河道水量损失水量最大为41.78亿m3。而对比不同时段的河段来水、引水及河道水量损失水量可以看出,2012~2017年喀群渠首+江卡平均来水比2001~2011年偏多(来水平均增加9.93亿m3),引水量从61.72亿m3增加至73.35亿m3,河道水量损失及退水水量均出现减少,黑尼亚孜断面径流量出现增加(5.13亿m3)。(4)模拟结果表明叶尔羌河年均河道损耗量呈现沿水流路径减小的特点,这是由于径流出山后水量较大,河道内水面面积相对较大,加之水流流经渗漏强烈的山前冲洪积过渡带,河道水量渗漏大,随沿程灌溉引水,河道内径流逐渐减小,水面面积相对变小,河道损耗量随之减小。近20年卡群站和江卡站多年平均来水量为82.99亿m3,48团渡口多年平均下泄水量为19.84亿m3,卡群和江卡到48团渡口多年平均河段损失量为63.54亿m3,其中自然河道水量损失为15.86亿m3,占比为24.97%,国民经济耗水量为47.67亿m3,占比为75.03%。48团渡口到黑尼亚孜总河道水量损失中国民经济耗水量4.58亿m3,占比47.27%,自然河道水量损失5.11亿m3,占比52.73%。自然河道水量损失中河道渗漏1.78亿m3,占比34.83%,河道蒸发3.33亿m3,占比34.37%。

武晓伟[3](2019)在《新疆地区小住宅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止2016年年末,新疆地区仍有1239万人居住在乡村,建筑形式主要为面积不超过300m2且层数不超过3层的独立而分散的小住宅形式。小住宅通常无集中供暖,采取户用燃煤锅炉“土暖气”供暖,这种供暖方式不仅燃煤效率低下,而且室内热舒适度差,还会对住区环境造成污染。新疆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目前对于太阳辐射与建筑结合的研究主要为被动太阳房及主动式太阳能供热水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高效利用太阳辐射能,应用于小住宅建筑,缓解采暖期对燃煤的依赖程度,为新疆地区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选取一幢普通小住宅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采用DEST-H建模,计算出该小住宅冬季采暖热负荷的基础数据;(2)将选取的小住宅进行被动式太阳房设计改造:增设外围护保温体系,安装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系统。根据集热墙空气间层内部的传热分析,结合空气间层循环得热量数学模型,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进行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设计;(3)在被动太阳房基础上,增设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及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完成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选取低温地板辐射供暖为供暖末端,供暖系统通过室温控制模式进行运行控制。(4)对改造完成的小住宅—主被动结合式太阳房进行试验测试;(5)分析主被动结合式太阳房的节能减排效果。通过本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展,本课题结论如下:(1)DEST-H建模计算普通小住宅累计全年热负荷为15008.88KW·h,热负荷指标值为37.65W/m2;(2)理论分析结合正交实验设计集热墙系统:通风孔直径150mm,空气间层厚度100mm,上、下通风孔间距2.4m;(3)编程计算石河子地区采暖期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斜角最佳为47.6°,ECOTECT模拟可知对应的采暖期日均辐射值为2755.7 Wh/m2。TRNSYS模拟结合太阳能保证率、经济性分析,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取为24m2。通过PHOENICS模拟软件建模分析,地板辐射供暖较暖气片供暖,室内空气温度自下而上分布更加均匀,供暖末端选取为地板辐射供暖;采用室温控制模式对采暖系统进行控制;(4)测试结果表明,采暖初、末期晴朗天气情况下,主被动结合式太阳房依靠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及集热墙系统即可满足供暖要求,空气源热泵作为辅助热源无需开启。采暖中期,室温控制模式造成空气源热泵工作时间不固定,采暖耗电量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时间控制模式,并根据采暖热负荷对时间控制模式进行了设计,采用时间控制模式的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较传统的燃煤锅炉供暖方式一天内可节约用电量5.37 kWh,节能率为6.72%;(5)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与传统的土暖气供暖相比,平均每天节约电能5.37 kWh,相当于每天减少CO2排放量为5.35 kg,整个采暖中期可减少CO2排放量为481.5 kg。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不仅有经济性方面的优势,更具有显着的节能减排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新疆以及北方地区小住宅建筑中。

李鹏飞[4](2019)在《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玛纳斯河流域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天山北坡中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它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改革开放以来,流域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水资源利用安全性问题十分突出。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我国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措施的发源地,在历经二十多年的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条件下,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农业灌溉区和新疆内最大的绿洲农业耕作区。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灌溉水在水资源利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节水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然而,随着玛纳斯河流域耕地面积的增加,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了一系列水资源问题,严重威胁着流域人类的生存以及生态环境。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进行评价;对玛纳斯河流域概况以及近年来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根据流域现状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逼近理想点法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总结了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和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的概况和现状。以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为基础,分析了节水措施对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影响。在大力推广节水措施的条件下,水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从对流域用水结构的分析过程中发现,耕地面积的持续增长使农业用水比例始终维持在94%以上,而生态用水维持在1%上下没有明显升高,可利用水量却不断减少,流域目前存在许多水资源问题。(2)对于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根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参照前人研究的模型指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选取20个评价指标并将其划分为压力P、状态S和响应R三个子系统中。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子系统进行权重计算,使用熵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后结合两者权重结果得出各指标总权重结果。(3)参照相关的国际、国家标准和以往的研究标准,结合玛纳斯河流域的典型特征,确定评价指标评分标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求出最后得分:总系统从1990年到2015年每五年的综合得分情况分别为2.1396、2.3377、2.6380、2.9126、3.4132、3.8618。使用逼近理想点法求出最后得分:总系统从1990年到2015年每五年的综合得分情况分别为0.2036、0.2793、0.4538、0.5929、0.7406、0.7873。两种方法最终的总体评价结果大致相同,总系统的得分趋势也比较一致。(4)通过对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随着节水措施的大力推广,玛纳斯河流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提高,但水资源仍然严重短缺,水资源利用安全性差。供求矛盾突出;工农业用水占用生态用水,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有效利用效率很低;水污染潜在威胁大,流域生态系统状况堪忧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重视水资源优化配置,利用合适的非传统水源,防治水污染,加强法制宣传建设等。

方宾伟[5](2018)在《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纵观我国60多年的防沙治沙的历史,期间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积累了大量的治沙经验,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从每隔五年左右的荒漠化和沙化统计数据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沙漠化现象,整体生态还在不断的恶化。基于防沙治沙的可持续角度出发,1984年,钱学森提出了发展沙产业构想,指出了防沙治沙不仅仅在于治理,也要开发,要把治理蕴含于开发之中,关键在于改善经营和优化管理。自从提出沙产业的构想以来,全国各地沙产业蓬勃发展,早已实现了钱老上亿产业的目标。但是,沙产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中也存在问题,特别是产业持续性问题,为了解决沙产业经营过程中可持续问题,本文尝试从不同经营模式视角出发,找出阻碍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因素,并提出对经营模式优化和创新的构想,保障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目标,本文主要分为十一个章节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回顾国内外对沙产业经营模式的相关研究动态,并就国内外发展状态进行评述,为本文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针对研究中出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解决研究范畴问题;第三章,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理论构建。首先针对沙产业参与主体进行利益分析,构建沙产业绩效评价体系,提出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第四,新疆沙产业发展概况及主要的经营模式。主要介绍新疆沙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主要沙产业的经营模式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五,第六和第七章分别针对政府主导型、公司主导型和家庭主导型经营模式分析。主要介绍模式经营特征、经营下沙产业经营绩效、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式缺陷及优化途径;第八章,新疆不同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选取村庄为研究单位,以农户视角研究不同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九章,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经营借鉴及创新。首先介绍国内外沙产业经营模式先进经验,然后在上述章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模式,最后以第八师149团沙产业经营作为案例进行示范研究;第十章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第十一章,结论及展望。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沙化现象依然严重,沙化土地扩展出现减缓趋势。据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14年底,新疆沙化土地面积为74.71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总面积44.87%。而沙化土地扩展情况来看,2010-2014新疆沙化面积增加367.18平方公里,与上次沙化统计比较,减少了46.85平方公里。2.新疆沙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化程度低。从发展规模来看,据统计新疆南疆沙产业面积达到1288.98万亩,东疆89.98万亩,北疆39.92万亩。从新疆沙产业加工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加工企业分布较多的阿克苏也不过82家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多是原材料的初步加工,并不具备产品的深加工能力。3.政府主导经营模式的缺陷是高投入,低产出。针对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思路:一、引入独立的监督机构,提高代理效率;二、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实现中央政府与农户的直接对接。三、尝试寻找合作发展模式,提高经营效率。公司主导经营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利益的分配不均。针对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思路:一、引入中介组织,强化公司和农户的关系;二、引入监督机构,促进公司和农户的融合。三、途径三:引入合作组织,外部问题内部化解决。家庭主导经营模式下存在规模小和资源不足两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一、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形式。二、寻求合作制发展方式,解决资源不足现状4.沙产业经营中,影响经营者对不同经营模式选择有四个显着的影响因子。第一,经营者的文化程度对经营模式有显着影响。经营者文化程度越高,在选择模式是会选择效率比较高的经营模式,也会通过改变自身情况进入效率较高的经营模式。第二,沙产品商品率对经营者模式选择有显着影响。沙产品商品率越高,经营者越可能选择政府或者公司型经营模式。第三,融资效果影响经营者模式的选择。经营者融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自己经营沙产业。第四,政府扶持力度影响经营者模式的选择。政府扶持力度越高,经营者自我经营的意愿越大。5.新疆沙产业创新模式是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下,主要包括三种经营方式:一、政府+农户。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和农户按照股份进行合作,政府提供项目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农户通过自己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进行入股,最终的产品收益按照股份进行分配。二、政府+公司。这种模式下,政府不仅仅作为投资方,也是监督方,主要是考虑到沙产业的特殊性,沙产业有公益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合作中,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要在政府的监督下保持平衡的发展。三、政府+公司+农户。这种形式是结合政府、公司和农户三方的力量形成的合作制模式。这种模式下公司控股,其他两个经营主体可选择代表进入董事会,形成了共同治理的局面,最大的发挥各个利益体的资源禀赋,促进沙产业的可持续经营。

杨广[6](2017)在《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研究》文中提出节水措施作为重要的人类活动,通过上游山区水库修建、中下游渠系防渗及田间滴灌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有力地推进了绿洲化进程。同时,节水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影响了下垫面、蒸发和入渗等水循环要素,原有的水循环方式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演变。在变化环境、水资源短缺等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清楚地认识节水条件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对深入理解变化环境下干旱区水文循环过程、正确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发源地,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经过二十多年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发展成为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节水技术对水循环要素及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还未实现精确、定量的分析评估,节水条件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仍处于定性或半定量阶段。本文针对节水条件下流域水循环过程的模拟问题,系统地分析了节水技术对流域降水、径流、入渗和蒸散发水循环要素的影响,提出了节水条件下区域水循环过程模拟模型,分别从现状总结与分析、水循环要素影响、水循环模型构建、模型验证与应用四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现状总结与分析上,以玛纳斯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历程为基础,从人工渠系、用水结构和地下水埋深变化分析节水条件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从灌溉面积、种植结构、土壤盐碱、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分析节水条件对流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在节水技术的推动作用下,流域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流域人工绿洲面积增加1.3倍,耕地面积年均增长速率较节水前增加1.47倍,农业产值增速提高了3.9倍,有力地推动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绿洲化进程,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2)水循环要素影响上,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室外试验方法,设计了一套节水条件下流域下垫面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影响分析技术流程,并提出节水条件下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径流、入渗和蒸发参数,为流域水循环模型建立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持。节水技术推广的20年间,耕地和建工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比较活跃,草地向耕地转移面积1756.2km2,林地向耕地转移面积567.4km2。节水条件通过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减少31.8%的土壤水损失,流域中部平原区湿润程度增加,其他区域则越来越干旱,节水技术作用下流域绿洲化和荒漠化同时加剧。(3)水循环模型构建上,建立了节水条件下流域水循环模拟模型。模型根据流域山盆系统格局,分别建立了山区径流模拟模型和绿洲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山区径流模拟主要采用概念性水文模型MIKE11/NAM模型,输入参数包括气象数据、流量数据、流域参数和初始条件。绿洲区地下水数值模拟采用地下水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Visual-MODFLOW模型,求解方法为有限差分法。输入参数包括气象数据、降水参数、入渗参数和蒸散发参数。山区径流模拟结果作为绿洲区地下水数值模拟的输入项,重点分析节水条件下流域绿洲区地表-地下水转化过程。(4)模型验证与应用上,创新点在于引入不同节水程度的梯度学理论,量化分析传统灌溉、常规节水灌溉和高效节水灌溉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确定不同灌溉方式下地下水水均衡和地下水位埋深变化情况,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依据。总结本文的研究工作,论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可概括如下:(1)系统地总结与分析了节水技术对玛纳斯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的影响,得出了节水技术有力推进了流域绿洲化进程的同时,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方式,并以此为本文的研究背景,分析了节水条件对流域水循环要素的影响。(2)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室外试验方法,设计了一套节水条件下流域下垫面变化和水循环要素影响分析技术流程,并提出节水条件下流域水循环模拟径流、入渗和蒸发参数,为流域水循环模型研究提供技术支持。(3)建立了节水条件下流域水循环模拟模型。模型根据流域山盆系统格局,分别建立了山区径流模拟模型和绿洲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型的创新点在于引入不同节水程度的梯度学理论,具体分析传统灌溉、常规节水灌溉和高效节水灌溉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确定不同灌溉方式下水均衡及地下水位情况,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杨文杰[7](2017)在《基于Landsat 8生长时序遥感信息的玉米干旱监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干旱地区水分科学合理使用是影响作物生长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物干旱胁迫精准监测是实现精准灌溉的基础,是作物节本增效的途径。本研究利用Landsat8卫星数据分析玉米生育期干旱植被指数变化规律及其与农学干旱指标的关系,探索Landsat 8卫星数据应用于玉米生长期干旱监测的理论与方法,揭示研究区玉米干旱过程及旱情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灌溉提供理论依据,提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技术及方法。【方法】利用“3S”技术,通过大田调查与定点采样技术相结合,研究玉米生育期表征其干旱状况的农学参数以及基于Landsat 8数据的8种干旱遥感监测植被指数的定量关系,构建了新型的玉米干旱监测指数。在此基础上,将新型干旱监测植被指数应用于研究区2014-2016年的玉米生长期内干旱胁迫监测,提出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利用卫星数据进行干旱胁迫监测的方法。【结果】1.实现了基于Landsat 8卫星数据的大田玉米种植面积的精准监测,根据研究区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物候期的不同,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研究区2014-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进行了提取。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提取精度高于2015年和2014年,2015年高于2014年,干旱程度不同对提取精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水量充足年份,玉米长势一致有利于提高提取精度。2.分析比较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分指数(NDWI),水胁迫指数(MSI1、MSI2),植被供水指数(VSWI),多波段干旱指数(MBD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并综合水胁迫指数(MSI2)和温度指数(LST)构建了新型的玉米干旱监测指数——冠层温度水分指数(CTWDI),并与地面调查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玉米冠层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层温度水分指数CTWDI与玉米冠层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拟合方程决定系数也最高,用CTWDI监测玉米干旱状况具有一定的优势。3.玉米高产试验田是在充分水肥管理基础上实现的,其植被指数变化具有年际间的一致性,特别是在玉米生育期的中后期。利用监督分类方法,以高产田作为水分充足样本田,通过干旱植被指数的差异来判断相对于高产田的干旱程度。分析了2014-2016年研究区玉米生育期(5月-9月)内的NDVI、MSI2、CTWDI指数时间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得出3年内玉米生育期内的干旱风险评价指标。4.应用冠层温度水分指数(CTWDI)对研究区2014-2016年大田玉米干旱程度进行了分级,同时根据团场统计调查的产量数据对研究区玉米干旱遥感监测分级结果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2014年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7.3%和0.84,2015年相对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3%和0.71,2016年的分别为81.2%和0.57。越干旱年份,干旱监测结果越可靠。【结论】基于Landsat 8生长时序遥感信息对研究区玉米干旱监测结果较好,实现了利用遥感技术对研究区玉米的干旱监测。

毋燕燕[8](2015)在《《礼记》单篇别行研究 ——以《檀弓》《王制》《月令》《深衣》《投壶》为中心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礼记》单篇别行研究是目前《礼记》研究领域中稍显薄弱的环节,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礼记》自汉代成书后,所收录的46篇中又有23篇从中析出单篇别行,因为这些篇目出现单篇别行的时间早晚、数量多寡以及存世情况差异较大,本文便选取《礼记》中的《檀弓》《王制》《月令》《深衣》《投壶》五篇单篇别行较多的篇目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学术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在整理、校勘、考辨文本文献的同时,以期在学术史与思想史的视野下对《礼记》单篇别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价值有深刻地认识。本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引言主要对《礼记》单篇别行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作以说明。正文包括五章:第一章《(檀弓)单篇别行研究》,通过考察历代《檀弓》单篇别行着作的类型、存佚、着录情况、内容特色,发现《檀弓》传承着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维系着儒家的伦理纲纪,为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及保障国家政治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其在《礼记》成书后仍单篇别行的主要原因。此外,从《檀弓》单篇别行文本的类型中我们看到了《檀弓》如何从儒家经典文本向文学文本、文章学范本转化的轨迹。第二章《(王制)单篇别行研究》,通过对《王制》单篇别行现象的考察,发现《王制》单篇别行多出现在清代,且与清代的政策改革密切相关,为清代政治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上和精神上的支持。第三章《(月令>单篇别行研究》,通过梳理和考察历代《月令》单篇别行现象及其广泛流传的原因,发现《月令》所载的四时模式构成了华夏思想文化的根基,其时间观念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政治生活、人类的世俗生活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华夏儿女的灵魂深处,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并集中体现了儒家对“时”的思考。第四章《<深衣>单篇别行研究》,主要是对历代《深衣》单篇别行现象及其出现原因与价值的研究,发现深衣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服饰含义之内,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尚礼重德的文化符号,成为儒者德行的象征。第五章《<投壶>单篇别行研究》,通过对《投壶》单篇别行现象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礼仪的重视,即使是休闲的游艺活动也格外强调礼法的尊卑有序。结语《<礼记>单篇别行的原因与价值》则在前五章的研究基础上,整体论述《礼记》单篇别行的原因与价值,突出《礼记》在学术史与思想史上的地位。两个附录“《礼记》其他诸篇单篇别行着作一览表”与“近四十年以来《礼记》研究现状”,分别梳理了《礼记》其他篇目的单篇别行情况以及近四十年以来学术界关于《礼记》研究的学术视角和研究成果,虽为附录,却是本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程钢[9](2013)在《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文中提出石河子垦区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过去60年的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是天山北麓乃至整个新疆绿洲发展的缩影。60年间,垦区在一片荒漠和天然绿洲中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新型农业区,发展成为一个南接天山、北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大型绿洲经济带,成为建国后新疆后开垦建设的最大的新绿洲之一。期间,玛纳斯河流域水土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垦荒者们从内陆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引进了优良生物物种,较显着地改变了流域的生物结构,与开发前相比,总生物量大大增加,社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伴随着农业开发的进行,石河子绿洲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片荒漠和荒漠草原被开发成为耕地,人工绿洲替代了广袤的荒漠和天然绿洲,过去分散的古老绿洲斑块联结成片,绿洲面积大幅扩张;与此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绿洲外缘也出现了荒漠化的趋势,并带来了盐渍化、尾闾湖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污染、湿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开发改变了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耕地、园地、水域、建设用地不同程度地增加,林地先减少后增加,总体保持平衡,牧草地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引起系统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58-2010年间,石河子绿洲生态功能明显改善,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14.64亿元增加到26.18亿元,52年间增加了78.81%,各项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总趋势持续上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石河子绿洲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但总体上却呈下降趋势,目前已接近临界,绿洲生态环境安全形势严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式,迫在眉睫。研究发现,过去60年来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主要是基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是绿洲存在和演变的关键因素,其利用方式和水平决定了绿洲农业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但就绿洲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几近极限,今后该区绿洲农业开发的方向应该是:在进一步完善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绿洲农业生产结构与产业布局,增粮减棉,扩草兴牧,扩园植林,促进农牧结合,优化绿洲土地利用,实现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农业开发顺利进行,提出以下措施:创新农地制度,保障生态用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绿洲农业技术体系,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协调兵地关系,实现垦区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亢[10](2013)在《高等学校对口支援互动双赢机制研究 ——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例》文中提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同样也体现在高等教育领域,西部高等教育严重滞后于东中部地区。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教育部于2001年6月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十年来,在教育部的积极推动下,在西部地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在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在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提升西部地区高校办学质量,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以“解剖一只麻雀”的方式对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进行深入研究。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案例,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为支点,以对口支援十周年为时间节点,在梳理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大学战略联盟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探索和构建对口支援互动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本研究认为,支援和受援高校形成互动双赢的良性机制是对口支援工作可持续开展的内在逻辑,能够产生政策等外力干预所不具有的内生动力。高校对口支援具有形成互动双赢机制的良好基础,如教育主管部门有力的支撑,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十年的良好基础,支援和受援高校的内在动力,以及西部地区地缘资源优势和东西部高校深度合作的宽广空间等。支援和受援高校应结成紧密的战略联盟,构建目标联动的导向机制、合作共赢的动力机制、团队协同的实施机制、内外补充的保障机制,整合东西部高校的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支援与合作的效益,实现双方高校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探索高校对口支援互动双赢的内在机制,以期为新疆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对口支援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和借鉴。

二、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石河子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社会经济
        2.1.3 水文
        2.1.4 气象
        2.1.5 地形与地貌
        2.1.6 水文地质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2.1 地表水资源利用情况
        2.2.2 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
        2.2.3 水资源利用总量情况
第三章 石河子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1.1 评价指标选取
        3.1.2 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3.1.3 指标体系分级标准
    3.2 模糊集对分析法
        3.2.1 模糊集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2.2 单指标联系度计算
        3.2.3 准则层联系度、目标层联系度计算与确定评价等级
    3.3 五元减法集对势
    3.4 石河子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影响因子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河子市需水预测研究
    4.1 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4.1.1 原始灰色模型建立
        4.1.2 新陈代谢GM(1,1)预测模型
        4.1.3 含有变权缓冲算子的新陈代谢GM(1,1)预测模型
    4.2 指数预测模型建立
    4.3 指标分析法
    4.4 灰色模型预测
    4.5 指数模型预测
    4.6 指标分析法预测
        4.6.1 生活用水预测
        4.6.2 生产用水预测
        4.6.3 生态环境用水
        4.6.4 总需水量
    4.7 预测需水量与石河子市“三条红线”对比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的构建与求解
    5.1 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建模思路
        5.1.1 以宏观调控、总量控制原则为基础
        5.1.2 保障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最大
        5.1.3 建立基于“三条红线”的约束条件
    5.2 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5.2.1 宏观调控原则
        5.2.2 总量控制原则
        5.2.3 公平性原则
        5.2.4 有效性原则
        5.2.5 优先性原则
        5.2.6 可持续性原则
    5.3 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5.3.1 目标函数构建
        5.3.2 设定约束条件
    5.4 模糊层次分析法化多目标优化问题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5.4.1 建立层次结构分析体系
        5.4.2 模糊互补矩阵的建立
        5.4.3 建立模糊一致矩阵
        5.4.4 确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权重
    5.5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5.5.1 原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5.5.2 含有收缩因子的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
        5.5.3 改进算法仿真测试
    5.6 石河子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5.6.1 石河子市未来需水预测
        5.6.2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求解
    5.7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效果评价
        5.7.1 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7.2 计算发展系数
        5.7.3 计算协调系数
        5.7.4 计算公平系数
        5.7.5 计算可持续发展系数
        5.7.6 配置方案效果评价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获奖情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叶尔羌河流域河道水量耗散过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干旱区水循环及水量耗散研究
        1.2.2 干旱区分布式水文模拟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1.3 水资源条件
        2.1.4 河道情况及河道划分
    2.2 数据来源
        2.2.1 河道径流数据来源
        2.2.2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数据来源
        2.2.3 植被覆盖度数据来源
        2.2.4 SWAT模型输入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2.3.2 景观格局指数变化
        2.3.3 植被盖度值计算
        2.3.4 水量平衡公式
        2.3.5 SWAT模型
第三章 叶尔羌河土地覆被及植被盖度变化趋势分析
    3.1 土地覆被时空变化分析
        3.1.1 土地利用变化
        3.1.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3.2 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3.2.1 景观类型分析
        3.2.2 叶尔羌河流域整体景观分析
    3.3 植被盖度变化与下泄水量关系分析
        3.3.1 近20a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3.3.2 下泄水量与植被覆盖度变化耦合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叶尔羌河河道水量平衡及耗散过程分析
    4.1 河道水量损失特点分析
    4.2 河道水量损失组成分析
    4.3 河道水量损失与断面来水及耗水关系分析
    4.4 小节
第五章 基于SWAT模型的叶尔羌河河道径流及河道耗散过程模拟分析
    5.1 SWAT模型的构建
        5.1.1 子流域划分
        5.1.2 土壤数据
        5.1.3 土地利用数据
        5.1.4 水文响应单元划分
        5.1.5 气象数据
    5.2 SWAT模型参数校准及模拟结果分析
        5.2.1 调参及验证方法
        5.2.2 年尺度径流过程模拟
        5.2.3 月尺度径流过程模拟
    5.3 河道水量损耗过程分析
        5.3.1 叶尓羌河流域中下游河道水面宽度提取与测量
        5.3.2 河道断面自然损耗
        5.3.3 河道自然损耗沿程变化分析
    5.4 土地利用变化对叶尓羌河河道水量耗散影响
        5.4.1 叶尓羌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对国民经济耗水量的影响
        5.4.2 叶尓羌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河道水量损失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6.2.1 问题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新疆地区小住宅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新疆地区小住宅建筑现状
        1.2.1 小住宅建筑定义
        1.2.2 小住宅建筑在新疆地区的分布
        1.2.3 新疆地区小住宅建筑供暖现状
    1.3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形式及原理
    1.4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研究现状
        1.4.1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1.4.2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住宅概况及采暖负荷
    2.1 建筑概况
    2.2 DEST-H模拟
        2.2.1 模拟的基础条件
        2.2.2 DEST-H模拟过程
    2.3 建筑采暖负荷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3.1 被动式太阳房的改造设计
        3.1.1 外围护结构保温体系设计
        3.1.2 集热墙系统设计
    3.2 新增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
        3.2.1 太阳能集热器最佳倾角计算
        3.2.2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计算
        3.2.3 供暖末端选取
        3.2.4 自控系统介绍
        3.2.5 其他
    3.3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搭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试验研究
    4.1 测试方法及仪器
        4.1.1 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
        4.1.2 测试仪器介绍
        4.1.3 测试现场情况
    4.2 采暖概况
    4.3 采暖初、末期试验研究
        4.3.1 气候特点
        4.3.2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运行情况
        4.3.3 试验房室内热环境
    4.4 采暖中期试验研究
        4.4.1 气候特点
        4.4.2 太阳能集热器运行分析
        4.4.3 室温控制模式运行分析
        4.4.4 时间控制模式设计及运行分析
        4.4.5 时间控制模式节能性分析
    4.5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4.5.1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4.5.2 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减排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1 玛纳斯河流域概况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3 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的确定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赋权方法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评价
    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2 逼近理想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问题与对策
    5.1 存在的问题
    5.2 解决的对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内容研究
        1.3.1 国内相关内容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沙产业
        2.1.2 沙地产业与沙产业
        2.1.3 沙区产业与沙产业
        2.1.4 沙产业经营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沙产业相关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4 博弈理论
        2.2.5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三章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理论构建
    3.1 沙产业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3.2 沙产业经营中参与主体利益分析
        3.2.1 参与主体的利益取向
        3.2.2 参与主体利益冲突分析
        3.2.3 参与主体的利益均衡分析
        3.2.4 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的构建
        3.2.5 参与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3.3 沙产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3.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3.2 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的解释
        3.3.3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3.3.4 确定指标权重
    3.4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本质
        3.4.1 沙产业经营可持续的特征
        3.4.2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原则
        3.4.3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的三大目标的统一
    3.5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
        3.5.1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结构
        3.5.2 沙产业可持续经营系统基本特征
    3.6 小结
第四章 新疆沙产业发展概况
    4.1 新疆沙化现状
    4.2 新疆沙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
    4.3 新疆沙产业发展现状
        4.3.1 北疆地区沙产业发展
        4.3.2 南疆地区沙产业发展
    4.4 新疆沙产业实地调研数据分析
        4.4.1 指标说明
        4.4.2 数据来源
        4.4.3 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
    5.1 政府主导经营模式
        5.1.1 模式界定及运营方式
        5.1.2 模式产生的诱因
        5.1.3 模式下沙产业经营现状
        5.1.4 模式特征
    5.2 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沙产业经营绩效评价
        5.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5.2.2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3 政府主导模式下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5.3.1 指标体系构建
        5.3.2 模型设定
        5.3.3 结果分析
    5.4 政府主导经营模式缺陷及成因分析
    5.5 政府主导型经营模式优化
        5.5.1 优化目标
        5.5.2 优化原则
        5.5.3 优化途径
第六章 公司主导型经营模式
    6.1 公司型经营模式
        6.1.1 模式界定及运营方式
        6.1.2 模式产生的诱因
        6.1.3 模式下沙产业经营现状
        6.1.4 模式特征
    6.2 公司型经营模式效益评价
        6.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6.2.2 结果分析
    6.3 公司主导型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6.3.1 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6.3.2 结果分析
    6.4 公司主导经营模式缺陷及成因分析
    6.5 公司主导型经营模式优化
        6.5.1 优化目标
        6.5.2 优化原则
        6.5.3 优化途径
第七章 家庭主导型经营模式
    7.1 家庭主导经营模式
        7.1.1 模式界定及运营方式
        7.1.2 模式产生的诱因
        7.1.3 模式下沙产业经营现状
        7.1.4 模式特征
    7.2 家庭主导经营模式效益评价
        7.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7.2.2 结果分析
    7.3 家庭主导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7.3.1 数据来源及模型说明
        7.3.2 结果分析
    7.4 家庭主导经营模式缺陷及成因分析
    7.5 家庭主导型经营模式优化
        7.5.1 优化目标
        7.5.2 优化原则
        7.5.3 优化途径
第八章 新疆沙产业不同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8.1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因子的选取
        8.1.1 影响因子的界定
        8.1.2 选取原则
        8.1.3 选取影响因子
    8.2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8.2.1 数据来源
        8.2.2 计量模型构建
        8.2.3 回归结果分析
    8.3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选择的结果分析
        8.3.1 村庄特征影响因素
        8.3.2 经济影响因素
        8.3.3 社会影响因素
        8.3.4 政策影响因素
    8.4 小结
第九章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经验借鉴及创新
    9.1 国内外沙产业经营模式经验借鉴
        9.1.1 以色列沙漠农业经营模式
        9.1.2 内蒙古沙产业经营模式
        9.1.3 甘肃沙产业经营模式
        9.1.4 宁夏沙产业经营模式
    9.2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创新
        9.2.1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现实需求
        9.2.2 股份合作制的特征
        9.2.3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优越性
        9.2.4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运行机制
        9.2.5 新疆沙产业股份合作制的合作途径
    9.3 新疆兵团八师149 团沙产业经营案例研究
        9.3.1 八师149 团经济基本概况
        9.3.2 八师149 团发展沙产业的背景
        9.3.3 八师149 团发展沙产业项目效益分析
        9.3.4 八师149 团沙产业经营模式分析
        9.3.5 八师149 团实现沙产业可持续经营对策建议
第十章 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10.1 建立沙产业优惠政策协调机制
    10.2 建立沙产业发展的科学评估与考核机制
    10.3 建立科技与信息服务机制
    10.4 建立沙产业生态补偿机制
    10.5 健全管理体系
    10.6 健全技术保障体系
    10.7 健全金融保障体系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11.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1.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1.2.2 变化环境下水循环要素研究进展
        1.2.3 水循环过程模拟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1 玛纳斯河流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气候特征
        2.1.3 地形地貌
        2.1.4 土壤植被
        2.1.5 水文地质
        2.1.6 水土资源开发历程
    2.2 节水条件下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2.1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2.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2.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2.4 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3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稳定性评价
        2.3.1 绿洲稳定性评价模型
        2.3.2 绿洲稳定性指标体系和标准
        2.3.3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2.3.4 绿洲稳定性综合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处理
        3.1.3 土地利用类型提取
        3.1.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2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下垫面变化特征
        3.2.1 总体情况
        3.2.2 耕地面积变化
        3.2.3 建工用地面积变化
        3.2.4 草地面积变化
        3.2.5 林地面积变化
        3.2.6 水域面积变化
        3.2.7 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
    3.3 节水条件下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3.3.1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分析
        3.3.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3.3.3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3.4 节水条件下流域下垫面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3.4.1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3.4.2 下垫面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循环要素规律分析
    4.1 径流
        4.1.1 年内分配
        4.1.2 年际变化
    4.2 降水
        4.2.1 年内分配
        4.2.2 年际变化
        4.2.3 突变分析
    4.3 入渗
        4.3.1 土壤入渗
        4.3.2 河道入渗
        4.3.3 渠系入渗
    4.4 蒸散发
        4.4.1 站点尺度蒸散发量变化
        4.4.2 区域尺度蒸散发量变化
        4.4.3 绿洲区蒸散发量变化
        4.4.4 不同土地类型蒸散发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
    5.1 玛纳斯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分析
    5.2 玛纳斯河流域山区径流过程模拟分析
        5.2.1 MIKE11/NAM模型原理
        5.2.2 降水和气温时间序列输入
        5.2.3 河网和断面输入
        5.2.4 初始、边界条件输入
        5.2.5 模型参数输入
        5.2.6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5.3 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5.3.1 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5.3.2 水文地质及含水层概化
        5.3.3 地下水数值模型边界条件设定
        5.3.4 抽水井及观测井的设定
        5.3.5 模型率定与验证
    5.4 不同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数值模拟
        5.4.1 方案设计
        5.4.2 传统灌溉模式下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数值模拟
        5.4.3 常规节水灌溉模式下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数值模拟
        5.4.4 强化节水灌溉模式下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数值模拟
        5.4.5 不同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下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基于Landsat 8生长时序遥感信息的玉米干旱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干旱监测遥感卫星研究进展
        2.2 遥感干旱监测的方法研究进展
        2.3 干旱的农学指标研究进展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以及数据处理
    1 研究区简介
    2 研究数据
        2.1 地面取样指标及取样方法
        2.2 气象数据
        2.3 大田玉米产量数据
        2.4 卫星遥感数据
    3 遥感数据预处理
        3.1 辐射定标
        3.2 大气校正
        3.3 几何校正
    4 基于大气校正法的地表温度反演
        4.1 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
        4.2 温度反演实例
第三章 研究区玉米生育期降水规律及种植面积遥感提取
    1 研究区玉米生育期内降雨量规律分析
    2 遥感分类方法
    3 基于时序遥感信息以及物候信息玉米面积提取的研究
第四章 干旱遥感监测指数模型及其与地面数据相关性分析
    1 干旱监测植被指数模型
    2 新型干旱指数构建
    3 玉米冠层含水量VWC与干旱指数相关性分析
    4 土壤含水量与干旱指数相关性分析
    5 玉米叶绿素含量与干旱指数相关性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基于Landsat 8 玉米生长时序遥感干旱指数的分析
    1 2016 年研究区玉米长势遥感监测
    2 2016 年研究区玉米冠层含水量遥感监测
    3 基于高产试验田对比的干旱风险评价
        3.1 基于NDVI的 2014-2016 年玉米干旱风险评价
        3.2 基于MSI2的 2014-2016 年玉米干旱风险评价
        3.3 基于CTWDI的 2014-2016 年玉米干旱风险评价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CTWDI的玉米灌浆期干旱遥感监测及灌溉建议
    1 基于CTWDI的玉米干旱监测分级
    2 基于71团产量统计数据的玉米干旱等级划分
    3 干旱分级结果可靠性检验
    4 灌溉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1 结论
    2 问题
    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礼记》单篇别行研究 ——以《檀弓》《王制》《月令》《深衣》《投壶》为中心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单篇别行——《礼记》研究的另一维度
    一、《礼记》单篇别行的界定与研究现状
    二、《礼记》单篇别行研究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植弓》单篇别行研究
    第一节 《檀弓》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一、鉴赏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二、鉴赏兼释经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三、考证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第二节 《檀弓》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一、鉴赏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二、鉴赏兼释经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三、考证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第三节 《檀弓》单篇别行的原因与价值
        一、《檀弓》单篇别行的原因
        二、《檀弓》单篇别行的价值
    小结
第二章 《王制》单篇别行研究
    第一节 《王制》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一、阐释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二、研究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第二节 《王制》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一、阐释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二、研究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第三节 《王制》单篇别行的原因与价值
        一、《王制》单篇别行的原因
        二、《王制》单篇别行的价值
    小结
第三章 《月令》单篇别行研究
    第一节 《月令》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一、释经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二、研究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三、以《月令》物候为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概述
        四、“月令体”着作概述
    第二节 《月令》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一、释经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二、考证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三、以《月令》物候为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举要
        四、“月令体”着作举要
    第三节 《月令》单篇别行原因与价值
        一、《月令》单篇别行的原因
        二、《月令》单篇别行的价值
    小结
第四章 《深衣》单篇别行研究
    第一节 《深衣》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一、释经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二、考证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三、以“深衣”为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概述
    第二节 《深衣》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一、释经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二、考证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三、以“深衣”为吟咏对象文学作品举要
    第三节 《深衣》单篇别行的原因及价值
        一、《深衣》单篇别行的原因
        二、《深衣》单篇别行的价值
    小结
第五章 《投壶》单篇别行研究
    第一节 《投壶》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一、研究性单篇别行着作概述
        二、以“投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概述
    第二节 《投壶》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一、考证性单篇别行着作举要
        二、以“投壶”为吟咏对象的文学作品举要
    第三节 《投壶》单篇别行的原因与价值
        一、《投壶》单篇别行的原因
        二、《投壶》单篇别行的价值
    小结
结语:《礼记》单篇别行的原因与价值
    一、《礼记》单篇别行的原因
    二、《礼记》单篇别行的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一:《礼记》其他诸篇单篇别行着作一览表
附录二:近四十年《礼记》研究现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9)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绿洲与绿洲农业研究
        1.3.2 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
        1.3.3 玛纳斯河流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系统论
    2.2 农业生态学
    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
        2.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3.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2.3.3 生态系统服务的特性
        2.3.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
        2.3.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2.4 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市场失灵
        2.4.1 公共物品
        2.4.2 外部性
        2.4.3 市场失灵
第三章 石河子垦区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特征
    3.1 石河子垦区地形地貌特征
    3.2 石河子垦区水资源特征
    3.3 石河子垦区气候条件及特征
    3.4 石河子垦区生物资源概况
第四章 石河子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4.1 历史时期新疆屯垦及石河子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概况
        4.1.1 汉代—新疆屯垦的肇始
        4.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屯垦的持续
        4.1.3 隋代—新疆屯垦的维持
        4.1.4 唐代—新疆屯垦的兴盛和古石河子地区屯垦的开启
        4.1.5 五代和两宋时期玛纳斯河流域的社会生产形态
        4.1.6 元代屯垦与玛纳斯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4.1.7 明代—新疆屯垦活动的消寂
        4.1.8 清代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开发
        4.1.9 民国时期石河子地区的农业开发
    4.2 建国后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
        4.2.1 创办军垦农场(1950—1954)
        4.2.2 国营农场发展壮大(1955—1966)
        4.2.3 停滞徘徊阶段(1967—1975 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农业开发
        4.2.4 兵团撤销(1975 年 4 月—1981 年 12 月)
        4.2.5 稳步发展时期(1982 年至今)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演变
    5.1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演变
        5.1.1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与耕地的发展演变
        5.1.2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与水资源利用演变
    5.2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演变
        5.2.1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垦区绿洲产业结构演变
        5.2.2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产业结构演变
        5.2.3 石河子垦区绿洲种植业生产结构与作物种群结构演变
        5.2.4 石河子垦区畜牧业生产结构与畜群结构演变
        5.2.5 石河子垦区林业生产结构演变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的生态效应
    6.1 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规律
        6.1.1 人工绿洲替代天然绿洲
        6.1.2 人工绿洲替代荒漠、戈壁
        6.1.3 沙漠替代人工绿洲
    6.2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的生态效应
        6.2.1 土壤次生盐渍化
        6.2.2 水源过度利用,河流断流,尾闾湖干涸
        6.2.3 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6.2.4 土地污染
        6.2.5 湿地减少
        6.2.6 水土流失加剧
        6.2.7 草场退化
        6.2.8 森林面积缩小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业开发与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演变
    7.1 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
    7.2 石河子垦区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7.2.1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分析
        7.2.2 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分析
        7.2.3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
        7.2.4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7.3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
    7.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7.4.1 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
        7.4.2 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7.4.3 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
        7.4.4 敏感性分析
    7.5 石河子绿洲生态经济协调度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石河子垦区绿洲农业开发布局及保障措施
    8.1 石河子绿洲生态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农业开发方向
    8.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石河子绿洲农业开发布局
        8.2.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的基本原则
        8.2.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石河子绿洲农业开发布局
    8.3 石河子绿洲农业开发保障措施
        8.3.1 创新农地制度,改善生态环境
        8.3.2 保障生态用水,维护绿洲生态平衡
        8.3.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8.3.4 创新绿洲农业技术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3.5 构建绿色 GDP 核算体系,推进资源合理利用
        8.3.6 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保护资源合理利用
        8.3.7 协调兵地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今后研究的展望
    9.1 本文研究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导师评阅表

(10)高等学校对口支援互动双赢机制研究 ——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六、 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二章 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基本实践
    一、 两校对口支援的主要做法
    二、 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成效
    三、 两校对口支援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现实分析——基于互动双赢的视角
    一、 支受双方高校对口支援理念的契合度
    二、 支受双方高校相关目标任务的协同性
    三、 支受双方高校管理机构和具体落实单位的互动情况
    四、 支受双方高校互利及收益情况
    五、 小结
第四章 构建高校对口支援互动双赢机制的现实可能
    一、 教育主管部门有力的支撑体系
    二、 高等学校对口支援十年的良好基础
    三、 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的内在动力
    四、 深度合作的宽广空间
    五、 高校战略联盟的成功经验
第五章 构建支受双方高校互动双赢的良性机制
    一、 目标联动的导向机制
    二、 合作共赢的动力机制
    三、 团队协同的实施机制
    四、 内外补充的保障机制
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四、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石河子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吴凡.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叶尔羌河流域河道水量耗散过程分析研究[D]. 张继.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新疆地区小住宅主被动结合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D]. 武晓伟.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4]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安全性评价[D]. 李鹏飞.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新疆沙产业经营模式研究[D]. 方宾伟. 石河子大学, 2018(05)
  • [6]节水条件下玛纳斯河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研究[D]. 杨广.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7]基于Landsat 8生长时序遥感信息的玉米干旱监测研究[D]. 杨文杰.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8]《礼记》单篇别行研究 ——以《檀弓》《王制》《月令》《深衣》《投壶》为中心考察[D]. 毋燕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6)
  • [9]石河子垦区农业开发与绿洲生态演变研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D]. 程钢. 石河子大学, 2013(01)
  • [10]高等学校对口支援互动双赢机制研究 ——以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为例[D]. 高亢. 石河子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2004 石河子大学学报总目录(自然科学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