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美学发展框架纲要

体育美学发展框架纲要

一、体育美学发展框架论纲(论文文献综述)

何涛[1](2019)在《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1月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文件主要强调文化是国家的血液,是国家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更加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学校作为传播文化与发展文化的主阵地,学校背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进入学校传承,是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只有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写入教材,进入学校教育课堂,并将普及推广到大,中,小学的课堂。形成文化认同,继而让民族传统体育成为青少年学生喜爱的健身活动项目,然后通过青少年学生的主导作用,将这种民族传统体育健身传播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从而促进全社会和民族对传统民族体育的进步理解和认识,我们开始高度重视传统民族体育的重要性,实践民族传统体育。最后达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文从新时代的背景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讨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学校教育中的精神价值。得出以下结论: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为青少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2.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一体化中的精神价值的必要性有三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学校教育发展的时代召唤。3.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融合的契合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社会主要矛盾转换,人民精神世界需要丰富,才能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标符合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资源相辅相成。4.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学校教育中融合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改变教育观念;二是增加意识引导。5.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在学校教育中融合的路径有以下几点: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与校园文化创新相融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与教学优化相融合,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融合。总之,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在学校教育中融合来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洪庆林,宋晓俊[2](2018)在《体育价值嬗变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体育教学是推进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内容,其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各大高校逐渐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了教学体系之中,但体育作为一种身心教育形式,其根本目标不再局限于一种教育手段,其本质价值是贯穿人终生的重要生活内容,新时代下,体育价值嬗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针对此,本文将在体育价值嬗变的发展框架下,深入分析体育价值及其嬗变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并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引,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

孔德权[3](2017)在《空竹运动的体育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竹运动是一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全民健身的兴起,空竹运动在当代也逐渐兴起且技法与表演形式也愈发吸引眼球,以至于越来越多的群体愿意参与到这项民族传统体育当中。虽然有不少学者对空竹研究,但从体育美学角度对空竹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进行研究的论文尚未出现。而体育美学研究是把美学作为理论基础来探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现象,进而分析人们在体育运动范围内所行的审美活动。美是我们全面认清和了解事物的最有效的尺度之一,从事物的审美角度对其展开分析对于我们了解事物的审美价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美学理论和体育美学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空竹运动中所包含体育美学特征和具有的审美价值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空竹运动的体育美学特征是伴随时代的变迁,及空竹在不同时代所扮演的角色和人们对于空竹运动的不断追求与创新逐渐显现出来的。现代的空竹运动相对传统的空竹运动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和美学元素,更加吸引眼球。2.空竹运动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身体表现美分为姿态美、素质美、服饰美;技术美通过协调美、节奏美、准确与判断美展现出来;运动美可以概括为造型美、编排美、动作名称美、形式表现美;器械美和意志品质美、教化美也是空竹运动所具有的体育美学特征。3.空竹运动的体育美学特征的审美价值主要变现为提高主体的高审美能力;促进主体参加锻炼,实现健康之美;促进空竹项目及空竹的不断发展;转移不良情绪,增进同伴关系;融合多元审美文化。4.在访谈走访时,笔者发现目前参加空竹运动的人群是老年人居多,也有一部分中小学生,而20到40岁该年龄阶段的人群最少。但通过网络观看的表演视频却是以青年人为主,且该年龄段表演的节目编排形式更加新颖,难美性更加突出,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吸引眼球。

张晖[4](2015)在《论学校体育文化的艺术性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学校体育不仅是完成体育知识技能传授和提高,而且应从文化的角度与层面提升体育素养。把体育文化艺术化,形成特定的文化符号,是体育素养增强的途径之一。弧形流畅动感呈现的建筑,草坪绿茵跑道赤红的色彩,果敢决断判罚分明的哨声,淑女绅士执法严明的裁判,拼尽全力最后一搏的赛手,塑造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是学校体育文化艺术性提升的最佳捷径。

刘海海[5](2015)在《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研究》文中认为自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诞生以来,其生产和制作常常被国家、政府所掌控,官方支持、主动投资的模式让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呈现出数量繁盛却风格单调、价值单一、市场化商业化性质不高等状况。身处全球化语境中,东西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可避免的将会影响受众对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期待值。在大众文化时代,体育电视纪录片也要拍得“接地气”才能收获人气与口碑。虽然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存在着困境,但随着首部“私人定制”的体育电视纪录片《赛季》的问世,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开始向市场转向。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托于地方电视台旅游卫视的人文地理类纪录片栏目《行者》,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自播出以来就以其丰厚的人文价值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选择这部14集体育电视纪录片为分析对象,期冀通过对《跑步回中国》人文价值的研究,为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未来发展探究出一条合适的道路。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本文对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分析。论文包括绪论、四章正文和结论。第一章主要是对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纪录片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而在宏观上对《跑步回中国》的性质进行把握。第二章站在影像分析的角度,对《跑步回中国》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作为一种话语方式,蒙太奇的剪辑方式以及摇晃镜头、长镜头、空镜头的使用,和声音的综合运用,让《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得以外化呈现。第三章从叙事角度,对《跑步回中国》的故事结构、情境化的叙事、悬念与冲突以及人物塑造进行解读。运用绘圆法,影片构建了一个圆形的故事结构,主线分明,却又和支线紧密相联;情境化的叙事,让影片最终呈现出立体“场”的信息。在这些信息“场”中,众多的人物个性得以显现,突出了《跑步回中国》对“人”的关注,折射出其“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从而与体育的本质相呼应。第四章研究了《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表现。可以发现,作为一部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不仅反映了体育精神,它的影像背后还蕴含了深刻的人文价值,体现出《跑步回中国》独特的价值内涵。论文最后指出,在全球化浪潮中,一切竞争都将越显激烈。纪录片作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武器,纪录片市场需要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多样的发展模式。《跑步回中国》正是因为打破了传统体育纪录片的制作藩篱,大胆创新的“独立”制作,才让影片拥有了其他体育电视纪录片不具备的价值深度,这对以后中国的体育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

李屾[6](2012)在《北京奥运会体育动作摄影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奥运盛事在北京举办,引起各家媒体的高度关注,争相进行报道,方式也十分多样。体育摄影这种报道方式在北京奥运会中十分重要,它弥补了文字和电视直播报道方式的不足。其中的体育动作摄影更是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进行记录。本文是关于体育动作摄影美学的一种研究。选取了北京奥运会新华社、中体在线、法新社、GETTY图片社奥运会精彩图片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借助体育摄影、摄影美学、体育美学、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等资料,以竞技体育项群分类为基础,将北京奥运会各项目按照项群进行美学分析,并通过各项群中的特点性项目为个例,对拍摄动作重点、表现方式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该项群运动图片的美学表达标准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体育动作摄影的表现方式通过镜头、快门、角度、景别、曝光、新颖视角这几个方面作用形成的。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多尝试新颖视角是体育动作摄影美学表达的发展趋势。根据项群分类后,发现各个运动项目的美学表达方式也不同,体能类项群和技能类项群的方式有所区别;技能类项群间的运动项目对美感的表达不相同。

孙刚[7](2009)在《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武术犹如一颗明珠,虽经几千年风雨却越发熠熠生辉,此乃得益于泱泱中华文明之丰厚底蕴,而植根于这一底蕴之沃土的中华格斗术原本在人类“救生”、“保生”、“养生”、“和生”的生命价值追问中,不断地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不断地演绎着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英雄史诗。本研究从宏观及微观视角出发,循着“生命即美”的路径,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指导,予以解读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意象理论,再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汲取中国古典之舞蹈、戏剧、绘画等丰富的思想养分,展开多维度研究。追寻中国武术的历史足迹在于“俯瞰”中华美学思想概貌,以审美意象理论为“熔炉”来“锻造”中国武术审美意象,借鉴西方符号学之精髓,从外在拳势、动作名称、武术图像、文本阐释等方面开掘“师法自然”、武术意境、人格境界的美学思想内涵。“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艺术评价标准、武术习练法则,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中国武术技艺的审美理想。现代武术这一实体的美学思想波及范围,大体上先从“人体结构”、“动作节奏”的外在之“形”到“力”、“劲”、“静势”、“动势”、“气势”的内蕴之“势”,再从技法的“灵”、“巧”、“活”、“变”到武术动作的终极之“神”。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作为当今时代的一大主旋律,既提高了习武者之间、习武者与社会之间的“武德”价值品级,又升华了武术人文精神的本真韵致,还提炼了“武德”阴柔即仁爱和阳刚即侠义之美。其实,“仁爱”思想侧重于社会一般道德规范,而“侠义精神”则力求推崇习武者之人格境界,直至追索其内潜于人生而高于人生的生命本真之始源,感悟习武者心中得以积淀的“侠义意象”,把握中国武术的精神理念和生存策略。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审美情趣中的“气化一元,颐养情性”、“形神兼备,重神轻形”、“强化和谐,弱化竞技”和“意象思维,术道合一”的民族性凸显了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在现代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尤为重要。同时透视出中国武术具有以审美价值需求为导向、以和谐发展思想为主旨、以追求生命价值为核心的时代性、渗透性、稳定性等美学思想特征。

江明华[8](2009)在《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现象的伦理审视》文中认为竞技体育所崇尚的重在参与、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增进友谊的精神和所追求的目标,体现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因而古往今来,竞技体育得到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民的热爱。人类热衷于体育竞争,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竞争比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更为公平、公正,在体育竞争中人们更能体会到竞争的公平和快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竞技体育中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多。这些不公平竞争行为若不加以消除,将会影响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对这些不公平现象进行审视分析。重点主要对兴奋剂的使用、裁判执法不公、弄虚作假等不公平竞争行为进行伦理学层面的分析。从而揭示竞技体育中出现不公平竞争行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伦理道德的缺失或缺位。因此,竞技体育要健康、持续地发展,体育竞赛要体现公平、公正,必须重建适应时代特征的竞技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激励机制、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完善体育比赛的规则,只有这样竞技体育才能健康地发展。

侯艳清[9](2008)在《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体育美学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国建立以来,发展异常缓慢,关于它的系统研究,问津者甚少。体育美学的这种研究状态必将制约整个体育科学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在对体育美学学科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的基础上,用哲学、美学、逻辑学、体育学等多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学科体系进行了尝试性的建构。在正文部分,文章首先从学科发展历史、定义、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五个方面较系统的考察了体育美学学科的研究现状。从考察结果来看,体育美学目前仍处于“前学科”阶段,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自身学科建设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对体育美学学科研究现状做系统考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学科建立的理论基础,结合逻辑学知识确立了建构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的方法论基础,具体论述了“建构体育美学学科体系必须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法则”,“从学科起点范畴进行范畴推演是建构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的具体方法”。在该方法论的指导下,文章从确定学科逻辑起点开始,经横向和纵向两条路径对体育美学学科理论体系进行范畴推演。提出并论证了“体育美”是体育美学的逻辑起点;横向上有“体育美存在”、“体育美本质”、“体育审美实践”三大范畴:在纵向上“体育美存在”有“形体美”、“运动美”、“行为美”三类二级范畴:“体育美本质”有“体育美的属性”、“体育美的功能”等四类二级范畴;“体育审美实践”有“体育美的欣赏”、“体育审美教育”等三类二级范畴。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的示意图,进而又尝试性的设计了体育美学学科研究内容体系的框架共分四编、十二个章节。最后,对体育美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学科研究首先要确立‘主体性’的对象问题”、“学科发展需要在文化哲学层面得到理论支撑,不断汲取母学科的营养”、“学科研究应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新的思想方法来探讨”等六条建议。

赵歌[10](2007)在《竞技跳水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认知”、“伦理”、“审美”即“求真”、“求善”、“求美”共同组成了人类的三大基本活动模式。竞技跳水美学研究对于全面、深刻地认识该项目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有之极为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如下:理论视角:主要是结合哲学、美学等学科对竞技跳水运动所进行的哲学探讨和美学思考。1、从哲学角度看,竞技跳水美是人善的、高级的本质、本质力量和理想在竞技跳水运动实践中的形象显现。2、从美学类型看,竞技跳水美归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具有艺术美的特征,最终表达了形式美。竞技跳水美的独特特征主要包括:新颖性;惊险性;艺术性;形体表现性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性等。3、竞技跳水形式美的独特构成要素有:姿态与造型美、技术规范美、力量和速度美、柔韧美、幅度美、稳定美、新颖美、节奏美、编排美以及结构美。竞技跳水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有:整齐一致律、连贯和谐律、匀称和比例、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以及完整与层次。4、从美学形态看,优美与壮美的有机结合是竞技跳水美最鲜明的美学形态特征。从生命美学角度看,竞技跳水美最终表达了人的三重生命之美。5、竞技跳水美的美学阐释:竞技跳水是人将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运动而显示的“一秒钟”艺术,从而展示合乎人的三重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实践应用:将美学基本理论与竞技跳水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竞技跳水训练、比赛以及竞技跳水的欣赏与评价。1、竞技跳水审美心理过程包括:竞技跳水审美准备、竞技跳水审美感知、竞技跳水审美想象、竞技跳水审美情感、竞技跳水审美理解、竞技跳水美感。竞技跳水审美过程中的美感特征可概括为:竞技跳水美感的直觉性特征、精神愉悦性特征、潜伏功利性特征、主客体复杂性特征、可重复性特征以及情感交融性特征。2、评分规则与美学基本理论的结合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①国际跳水评分规则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需求。②国际跳水评分的内容与形式美法则的统一。③竞技跳水难与美的对立统一。3、竞技跳水美的欣赏与评价包括以下内容:①优秀跳水运动员选材中的美学审视。②竞技跳水美的欣赏的内容,即不同比赛项目(单人板、台和双人板、台跳水)的审美特征。③竞技跳水审美评价标准的内容及模式构建。

二、体育美学发展框架论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美学发展框架论纲(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新时代
    2.2 精神价值
        2.2.1 精神
        2.2.2 价值
    2.3 民族
    2.4 民族传统体育
        2.4.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的研究
        2.4.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研究
        2.4.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2.5 学校教育的理论研究
    2.6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逻辑归纳法
        3.2.3 归纳总结法
4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4.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
        4.1.1 导向价值
        4.1.2 交往价值
        4.1.3 发展价值
        4.1.4 理想价值
    4.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价值的体现
        4.2.1 思维方式
        4.2.2 价值取向
        4.2.3 伦理观念
        4.2.4 审美情趣
        4.2.5 理想人格
    4.3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学校教育中融合的现实意义
        4.3.1 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4.3.2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3.3 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
    4.4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在学校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4.4.1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需求
        4.4.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传承的需求
        4.4.3 学校教育发展的时代召唤
    4.5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在学校教育中融合的契合点
        4.5.1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4.5.2 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学校资源相辅相成
        4.5.3 社会矛盾转化,国民精神世界需要丰富
        4.5.4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有相似之处
    4.6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价值在学校中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4.6.1 改变教育观念
        4.6.2 增加意识引导
    4.7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在学校教育中融合的途径
        4.7.1 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
        4.7.2 创新校园文化
        4.7.3 建设校园文化
        4.7.4 教学优化
        4.7.5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2)体育价值嬗变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价值相关内容概述
    1.1 体育价值内涵界定
    1.2 体育价值嬗变过程
2. 体育价值嬗变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
    2.1 强身健体和心智健康发展成为了新的目标导向
    2.2 促进了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重发展
3. 体育价值嬗变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以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为根本指引
    3.2 驱动体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4. 结束语

(3)空竹运动的体育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1.1.2 社会发展的需要
        1.1.3 从美学角度出发研究传统体育向人们展示传统体育的魅力
        1.1.4 国际化带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危机
        1.1.5 个人兴趣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有助于充实空竹运动美学理论研究
        1.2.2.2 挖掘空竹运动的审美价值
        1.2.2.3 助力空竹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1.2.2.4 促进对其他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对体育美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探讨与研究
        2.1.1 对体育美和体育美学基本概念的研究
        2.1.2 对体育美的内容和分类的研究
    2.2 对运动项目美学的特点探讨与研究
        2.2.1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美学研究
        2.2.2 对球类项目的体育美学研究
        2.2.3 体操类运动项目的体育美学研究
    2.3 文献小结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2.4.1 空竹及空竹运动
        2.4.2 美学
        2.4.3 体育美学
        2.4.4 审美价值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观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归纳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空竹运动的起源、演变及发展
    4.2 空竹运动美的源泉及本质
        4.2.1 空竹运动美的源泉
        4.2.2 空竹运动美的本质
    4.3 空竹运动的美学特征
        4.3.1 身体表现美
        4.3.1.1 姿态美
        4.3.1.2 素质美
        4.3.1.3 服饰美
        4.3.2 技术美
        4.3.2.1 技术协调美
        4.3.2.2 技术节奏美
        4.3.2.3 技术准确与判断美
        4.3.2.4 技术口诀美
        4.3.3 运动形式美
        4.3.3.1 造型美
        4.3.3.2 编排美
        4.3.3.3 动作名称美
        4.3.3.4 形式表现美
        4.3.4 器械美
        4.3.5 精神美
        4.3.5.1 意志品质美
        4.3.5.2 教化美
    4.4 空竹运动的审美价值
        4.4.1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的哲学内涵
        4.4.1.1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的欣赏条件
        4.4.1.1.1 具有正确的审美观
        4.4.1.1.2 要有一定的审美心境
        4.4.1.1.3 要有必备的审美修养
        4.4.1.1.4 审美客体
        4.4.1.2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的理论内涵
        4.4.2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的分析
        4.4.2.1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的审美体验
        4.4.2.1.1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的心理体验
        4.4.2.1.2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的身体体验
        4.4.3 空竹运动审美价值体现
        4.4.3.1 提高主体的高审美能力
        4.4.3.2 促进主体参加锻炼,实现健康之美
        4.4.3.3 促进空竹项目及空竹的不断发展
        4.4.3.4 使空竹项目更加舞台化和国际化
        4.4.3.5 转移不良情绪,增进同伴关系
        4.4.3.6 融合多元审美文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论学校体育文化的艺术性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艺术提升的基础
2.学校体育文化艺术性内容
    2.1场馆之美
    2.2布局之美
    2.3服饰之美
    2.4运动之美
3.学校体育文化艺术性构建
    3.1场馆修缮装饰
    3.2布局整体协调
    3.3服饰格调鲜明
    3.4运动内涵丰富
4.整体协同发展是艺术性提升的最佳途径

(5)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依据与意义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性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纪录片
    第一节 体育纪录片的定义
    第二节 北京奥运会后:四股中坚力量渐形成
        一、体育电视纪录片之典范: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
        二、大型体育赛会电视纪录片“领袖”:张朝夕导演团队
        三、“连中三元”的体育官方纪录电影传奇:顾筠导演团队
        四、独立制作的体育纪录片代表:杨波《赛季》
第二章 话语方式:《跑步回中国》的视听艺术呈现
    第一节 镜头语言的运用
        一、《跑步回中国》的长镜头使用
        二、《跑步回中国》的空镜头的运用
    第二节 蒙太奇的使用
        一、叙事蒙太奇
        二、表现蒙太奇
    第三节 声音经纬场的呈现
        一、《跑步回中国》的音响系统
        二、《跑步回中国》的音乐系统
第三章 故事:《跑步回中国》的叙事分析
    第一节 结构:粗中有细表现完整
        一、主线与支线设置清晰
        二、圆形故事结构
    第二节 情境化叙事:有血有肉表现真实
        一、行为事态
        二、过程与事态
    第三节 人物形象塑造:个性突出表现鲜活
        一、主角的刻画:凸显个性
        二、配角的刻画:与事件结合
    第四节 悬念和冲突的设置
        一、悬念的产生
        二、冲突的设立
第四章 价值:《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表现
    第一节 关注社会:跑出来的文化快感
        一、影像构建“多元体育”拟态环境
        二、“跑者”提喻大众
        三、文化调适
    第二节 关注人生:回归“以人为本”
        一、探究人之本性
        二、关注人之生死
结语 体育电视纪录片人文价值的呈现趋势与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北京奥运会体育动作摄影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摄影重要性
        1.1.2 优秀体育摄影作品浅探
        1.1.3 体育摄影发展中对于美学研究的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对体育摄影的研究
    2.2 对摄影美学的研究
    2.3 对体育美学的研究
    2.4 对体育摄影美学的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综述法
    3.2 专家访谈法
    3.3 内容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体育动作摄影界定
        4.1.1 体育摄影
        4.1.2 体育动作摄影
        4.1.3 体育动作摄影的表现方式
        4.1.3.1 镜头
        4.1.3.2 快门
        4.1.3.3 角度
        4.1.3.4 景别
        4.1.3.5 曝光
    4.2 图片机构及图片样本介绍
        4.2.1 图片机构
        4.2.1.1 选取原因
        4.2.1.2 机构背景介绍
        4.2.2 图片样本介绍
        4.2.2.1 新华社
        4.2.2.2 中体在线
        4.2.2.3 法新社
        4.2.2.4 GETTY图片社
    4.3 从项群理论角度对北京奥运会体育动作图片进行美学分析
        4.3.1 项群理论概述
        4.3.2 根据项群理论对北京奥运会项目划分
        4.3.3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4.3.4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4.3.5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4.3.6 技能类主导表现难美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4.3.7 技能类主导表现准确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4.3.8 技能类主导隔网对抗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4.3.9 技能类主导同场对抗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4.3.10 技能类主导格斗对抗性项群图片美学分析
5 结论
    5.1 图片机构对体育动作摄影美学理解的发展趋势
    5.2 项群体育动作摄影美学的差异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专业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理论依据和相关命题界定
        1.3.1 理论依据
        1.3.2 命题界定
2 文献综述
    2.1 体育美学相关研究
    2.2 国内武术美学研究
    2.3 前期研究成果得失
    2.4 本研究的预期目标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专家访谈法
    3.3 比较研究法
    3.4 个案研究法
    3.5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3.6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审美追溯: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溯源
        4.1.1 人类美感源于自然生命力崇尚思想
        4.1.1.1 中西文化的思想会通
        4.1.1.2 生命之美的一曲赞歌
        4.1.2 古代武术的美学思想追溯
        4.1.2.1 武、舞相通及胶着的美学思考
        4.1.2.2 文学作品之中的武术美学思想
        4.1.2.3 拳谱及拳诀中的武术美学思想
        4.1.2.4 古代军事武艺之中的美学思想
        4.1.3 近代武术的美学思想透视
        4.1.3.1 尚武精神的积极弘扬与大渗透
        4.1.3.2 抗击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普及
        4.1.3.3 竞技化得以提升武术观赏价值
        4.1.4 现代武术的美学思想概览
        4.1.4.1 现代武术竞技化融汇中西美学思想
        4.1.4.2 竞赛环境美化丰富了武术美学思想
        4.1.4.3 高科技艺术化包装渲染了武术之美
        4.1.4.4 和谐理念强化了中国武术人文思想
    4.2 审美意象: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核心理念
        4.2.1 "意象"与"符号"的思想聚焦
        4.2.2 武术审美意象再造的理论阐释
        4.2.2.1 "意象"思维的美学意蕴
        4.2.2.2 "武术审美意象"之诠释
        4.2.2.3 "武术审美意象再造"阐释
        4.2.3 武术审美意象再造的实证分析
        4.2.3.1 虚静意蕴:武术审美意象再造的思想基础
        4.2.3.2 师法自然:武术审美意象再造的逻辑起点
        4.2.3.3 武术意象:武术审美意象再造的核心思想
        4.2.3.4 境生象外:武术审美意象再造形而上思想
        4.2.3.5 太极拳个案分析
    4.3 形神兼备:中国武术技艺审美理想表述
        4.3.1 "形"、"神"观念乃中国美学重要思想
        4.3.2 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不同审美评判标准
        4.3.3 武术动作结构之"形"蕴涵的美学思想
        4.3.3.1 中西美学思想观念中的"形"
        4.3.3.2 武术动作结构中的美学思想
        4.3.4 "势"乃为武术彰显生命力之美学思想
        4.3.4.1 "势"为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
        4.3.4.2 武术"以形喻势"的美学思想
        4.3.5 "神"乃为武术技艺最高境界审美表述
        4.3.5.1 "神"与"妙"是中国美学重要思想
        4.3.5.2 "神"为武术技艺最高境界评价标准
        4.3.5.3 武术习练者眼神力求传达的"神"蕴
        4.3.5.4 技法之"变"乃武术神妙之思想影射
    4.4 和谐之美:中国武术的人文精神诉求
        4.4.1 "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4.4.2 "和谐"是中西美学的重要思想
        4.4.3 武术追求群体生命和谐的美学思想
        4.4.3.1 "武德"的和谐价值观
        4.4.3.2 "武德"的美学思想阐释
    4.5 审美追问: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特征
        4.5.1 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民族性
        4.5.1.1 气化一元,颐养情性
        4.5.1.2 形神兼备,重神轻形
        4.5.1.3 强化和谐,弱化竞技
        4.5.1.4 意象思维,术道合一
        4.5.2 审美价值需求为导向的时代性
        4.5.2.1 农耕文明背景下的内隐性
        4.5.2.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开放性
        4.5.2.3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嬗变性
        4.5.3 和谐发展思想为主旨的渗透性
        4.5.3.1 辐射领域广泛
        4.5.3.2 目的指向明确
        4.5.4 追求生命价值为核心的稳定性
        4.5.4.1 德艺互补的人生观照
        4.5.4.2 生命价值的永恒追索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现象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引言
    (一) 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 体育公平竞争研究的现状
二、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概述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体育竞赛公平竞争的内涵
    (三) 体育竞赛公平竞争的原则及伦理意蕴
        1、规则公平原则—包含尊重生命、尊重对手
        2、操作公平原则—包含诚实守信
        3、结果公平原则—包含以人为本
    (四) 竞技体育中公平竞争的重要性
        1、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内在要求
        2、公平竞争是体育道德的必然要求
        3、公平竞争是实现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要求
三、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现象的伦理分析
    (一) 兴奋剂的使用
    (二) 裁判执法不公
    (三) 弄虚作假
    (四) 政治偏见和种族歧视
    (五) 体育竞赛规则安排不公平
四、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
    (一) 竞技体育中的道德教育弱化
        1、对体育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2、体育道德教育的方法不恰当
        (1) “管教式”道德教育
        (2) “说教式”道德教育
    (二) 社会道德评价的偏失
    (三) 竞技体育法制建设不完善
    (四) 体育职业化过程中运动员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五、消除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现象的对策
    (一) 重建适应时代特征的竞技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1、竞技体育文化的价值之一—以人为本
        2、竞技体育文化的价值之二—平等诚信
        3、竞技体育文化的价值之三—参与共享
        4、竞技体育文化的价值之四—团结友谊
    (二) 将传统体育道德教育改变为道德约束与舆论导向有机结合
        1、改变体育道德教育的方法
        (1) 系统性与随机性教育相结合
        (2) 引导为主,注重实际
        (3) 内容的针对性与方法的适应性
        2、完善竞技体育中的道德激励机制
        3、建立科学的体育道德评价体系
        4、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优化竞赛环境
        (1) 正确的舆论引导
        (2) 畅通的新闻传播机制
        (3) 惩恶扬善的舆论环境
        (4) 全方位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和手段,强化舆论作用
        (5) 加强体育传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三) 加强体育法制建设,以法规范竞技体育行为
    (四) 完善体育竞赛公平竞争规则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致谢
    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9)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的现状考察
    2.1 学科发展历史简述
        2.1.1 国外发展研究状况
        2.1.2 国内发展研究现状
    2.2 学科定义的考察
    2.3 学科属性的考察
    2.4 学科研究对象的考察
    2.5 学科内容结构的考察
3 关于建构体育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探索
    3.1 体育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3.2 体育美学学科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基础
        3.2.1 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法则
        3.2.2 从学科起点开始进行范畴推演是建构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的基本逻辑方法
    3.3 体育美学学科逻辑起点的确定
        3.3.1 关于学科逻辑起点的认识
        3.3.2 探讨体育美学逻辑起点的意义
        3.3.3 体育美学学科的逻辑起点
    3.4 学科范畴的推演
        3.4.1 横向推演
        3.4.2 纵向推演
    3.5 体育美学学科研究内容体系的构想
        3.5.1 不同性质的《体育美学》内容结构的比较分析
        3.5.2 体育美学学科研究内容体系的建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竞技跳水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学科的评述
        1.2.1 美学的学科属性
        1.2.2 美学的研究对象
        1.2.3 美学的定义
    1.3 研究美学的意义
        1.3.1 促进人生的审美化
        1.3.2 探索和帮助人们理解审美活动与美
        1.3.3 指导审美实践
        1.3.4 探讨"美"的本质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究竟有何意义
    1.4 研究体育美学的意义
        1.4.1 体育美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并随着体育的发展而发展。
        1.4.2 体育昭示未来世界是审美的
    1.5 竞技跳水美学研究的意义
    1.6 本研究所借鉴的美学理论概况
        1.6.1 本体论美学
        1.6.2 当代中国美学——生命美学
        1.6.3 符号论美学
    1.7 国内、外体育美学研究现状
        1.7.1 对体育美学基本理论与概念的探讨和研究
        1.7.2 对运动项目美学特点的探讨与研究
    1.8 研究方法
    1.9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9.1 从美学的视角出发研究竞技跳水运动,拓宽了美学的研究领域,实现了从理论美学向应用美学的又一次转变
        1.9.2 总结出了竞技跳水的美学类型、美学形态等具体美学特征,深刻揭示出竞技跳水运动的本质和价值
        1.9.3 首次从生命美学以及"符号"理论视野研究竞技跳水这一身体文化,并为竞技跳水美作出具体的美学阐释
        1.9.4 首次将美学基本理论与国际跳水评分规则内容相结合,分析并探讨了未来竞技跳水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2 竞技跳水运动的起源、美学本质
    2.1 体育美学家对体育美本质的认识
    2.2 竞技跳水的起源、实质及其结构系统
        2.2.1 竞技跳水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
        2.2.2 竞技跳水运动的实质
        2.2.3 竞技跳水运动系统
    2.3 从哲学角度讨论竞技跳水美的本质
        2.3.1 人的本质、本质力量和理想的含义
        2.3.2 形象显现的涵义
        2.3.3 竞技跳水美本质的界定
3 竞技跳水美的类型及与体育美相比的共性与特性
    3.1 竞技跳水美的类型
        3.1.1 竞技跳水美属于社会美的范畴
        3.1.2 竞技跳水美具有艺术美的特征
        3.1.3 竞技跳水美最终表达了形式美
    3.2 竞技跳水美与体育美相比的共性与特性
        3.2.1 竞技跳水美具有体育美的共同特征
        3.2.2 竞技跳水美的独特特征
4 竞技跳水美的内容与形式及"形式美"的体现
    4.1 竞技跳水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论借鉴
        4.1.1 竞技跳水美的内容、表现形式的理论借鉴
        4.1.2 竞技跳水美的内容
        4.1.3 竞技跳水美的形式
        4.1.4 竞技跳水美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
    4.2 竞技跳水运动中"形式美"的体现
        4.2.1 竞技跳水"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4.2.2 竞技跳水"形式美"的构成法则
5 竞技跳水美的美学形态
    5.1 优美是竞技跳水美的首要形态特征
    5.2 壮美是竞技跳水美的另一表现形态
    5.3 竞技跳水美是优美与壮美两种美学形态的有机结合
6 竞技跳水美的美学阐释
    6.1 文化视角下的竞技跳水运动
        6.1.1 竞技跳水鲜明、突出地表达了身体运动文化内涵
        6.1.2 竞技跳水运动身体符号的作用
    6.2 生命美学视角下的竞技跳水美
    6.3 从生命美学以及"符号"理论对竞技跳水美做出的美学阐释
7 竞技跳水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美感特征
    7.1 竞技跳水审美心理过程
        7.1.1 竞技跳水审美准备
        7.1.2 竞技跳水审美感知
        7.1.3 竞技跳水审美想象
        7.1.4 竞技跳水审美情感
        7.1.5 竞技跳水审美理解
        7.1.6 竞技跳水美感
    7.2 竞技跳水审美过程的美感特征
        7.2.1 竞技跳水美感的直觉性特征
        7.2.2 竞技跳水美感的精神愉悦性
        7.2.3 竞技跳水美感的潜伏功利性特征
        7.2.4 竞技跳水美感的主客体复杂性特征
        7.2.5 竞技跳水美感的可重复性特征
        7.2.6 竞技跳水美感的情感交融性特征
8 评分规则的内容与美学基本理论的结合
    8.1 国际跳水评分规则的形成与发展中的审美需求
    8.2 国际跳水评分规则的内容与形式美发展的统一
        8.2.1 难度要求(简称"难")与竞技跳水动作美
        8.2.2 完成情况与竞技跳水动作美
    8.3 竞技跳水难与美的辩证统一
        8.3.1 竞技跳水发展的内在动力
        8.3.2 竞技跳水"难"与"美"的界定
        8.3.3 竞技跳水"难"与"美"的辩证统一
9 竞技跳水美的欣赏与评价
    9.1 竞技跳水运动的特点
        9.1.1 跳水项目运动的特点
        9.1.2 跳水运动基本技术特点
    9.2 优秀跳水运动员选材中的美学审视
        9.2.1 跳水运动员形态与动作美的关系
        9.2.2 跳水运动员机能与动作美的关系
        9.2.3 跳水运动员素质与动作美的关系
        9.2.4 跳水运动员技术与动作美的关系
        9.2.5 跳水运动员心理与动作美的关系
    9.3 竞技跳水美的欣赏内容,即不同项目的审美特征
        9.3.1 竞技跳水运动员的形体美和姿势姿态美
        9.3.2 单人竞技跳水的审美欣赏特征
        9.3.3 双人竞技跳水的独特审美欣赏特征——同步性特征
    9.4 竞技跳水审美评价标准的内容及其模式构建
        9.4.1 竞技跳水审美评价的客观标准
        9.4.2 竞技跳水审美评价的主观标准
        9.4.3 竞技跳水审美评价模式图
10 结论
致谢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体育美学发展框架论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研究[D]. 何涛.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2]体育价值嬗变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J]. 洪庆林,宋晓俊.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2)
  • [3]空竹运动的体育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 孔德权. 北京体育大学, 2017(11)
  • [4]论学校体育文化的艺术性构建[J]. 张晖. 考试周刊, 2015(76)
  • [5]体育电视纪录片《跑步回中国》的人文价值研究[D]. 刘海海. 成都体育学院, 2015(06)
  • [6]北京奥运会体育动作摄影美学研究[D]. 李屾. 北京体育大学, 2012(10)
  • [7]中国武术的美学思想研究[D]. 孙刚. 北京体育大学, 2009(09)
  • [8]竞技体育中不公平现象的伦理审视[D]. 江明华. 重庆师范大学, 2009(03)
  • [9]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D]. 侯艳清.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10]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 赵歌. 北京体育大学, 2007(11)

标签:;  ;  ;  ;  ;  

体育美学发展框架纲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