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附57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果崇慧,杨青[1](2017)在《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对远期神经发育行为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对远期神经发育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9例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患儿均行"三支持""三对症"处理,并加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在此基础上对照组57例加用维生素E口服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包括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法评价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对患儿随访1年,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发育情况进行评价,统计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4.91%,P<0.05)。治疗组患儿意识清醒、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7、14 d后NBN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7、14 d后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12个月随访时粗动作能、细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及应人能各项DQ值均高于本组随访3个月(P<0.05)。随访6、12个月时,治疗组各项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智力低下、脑瘫发生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HIE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神经发育情况,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张素培[2](2013)在《苯巴比妥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及对脑组织中KCC2的影响》文中提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是指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脑病表现,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可引起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和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尽管关于HIBD发病机制的学说众多,但是至今尚未予以完全阐明。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苯巴比妥干预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及对脑组织中KCC2的影响,并对苯巴比妥的脑损伤保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7日龄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HIBD模型组、苯巴比妥组。HIBD模型组和苯巴比妥组参照Rice-Vannucci方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缺氧箱中通入8%氧氮混合气体2h),假手术组仅游离左颈总动脉,不作缺氧缺血处理。缺氧缺血结束后苯巴比妥组即刻给予腹腔注射苯巴比妥负荷剂量25mg/kg,18h后给予剂量15mg/kg,2次/天,共3天。HIB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通过自主活动及Morris水迷宫等实验观察苯巴比妥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是否具有长期保护效应;此外,分别通过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CC2mRNA、KCC2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1)缺氧缺血实验结束2小时后,新生大鼠出现固定向左侧旋转的症状,是模型成功的行为学标志。(2)TTC染色结果也显示,缺氧缺血模型组动物脑组织有明显的梗死区域,再次验证了我们制备的缺氧缺血模型是成功的。与缺血对照组比较,苯巴比妥干预处理的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梗死体积比率明显低于HIBD模型组(p<0.01)。(3)自主活动结果显示:HIBD组新生大鼠自主活动较Sham组显着减少,苯巴比妥治疗组与Sham组比较自主运动次数无显着差异(p>0.05)。(4)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平均逃逸潜伏期,HIBD组>苯巴比妥治疗组>假手术组,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有显着性(P<0.05);HIBD组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次数与苯巴比妥组、假手术组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HIB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苯巴比妥干预能明显增加HIB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5)与假手术组比较, KCC2mRNA及蛋白在缺氧缺血后显着下调,且KCC2蛋白表达降低明显出现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苯巴比妥组与HIBD组相比,KCC2mRNA及蛋白表达的下调有所减少,差异非常显着(p<0.01)。结论:(1)苯巴比妥能降低脑组织缺血侧梗死体积比率、增加HIBD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表明苯巴比妥能减轻HIBD病理生理损伤过程,减轻新生大鼠HIBD早期和远期病理改变,从而对HIBD损伤有保护作用。(2)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内KCC2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苯巴比妥作用后有所上调。综上所述,苯巴比妥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防止KCC2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邵红[3](2004)在《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附57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近4年来,我院对5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采用了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科从1999年1月-2003年4月共收治HIE患儿共57例。HIE患儿作为治疗组,把1993-1996年收冶的5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其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度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1996年10月杭州修订)标准,两组患儿在日龄、性别、体重、Apgar评分,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
邵红[4](2004)在《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重要意义——附5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5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采用了综合治疗,特别是加强了支持治疗,并予以56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着,显示强调支持疗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抓好病理改变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岑丽婷,刘振寰[5](2011)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概念,诊断标准和早期干预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的研究跟工作的开展,现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纵观国内外的文献,早产儿脑损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诊断标准,而治疗上主要以早期干预为主。现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早期干预主要有早期教育、视听刺激、PT、抚触和水疗。而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法,就是在西医的基础上在加上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浴,针灸和推拿等。
岑丽婷,刘振寰[6](2011)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概念,诊断标准和早期干预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的研究跟工作的开展,现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纵观国内外的文献,早产儿脑损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诊断标准,而治疗上主要以早期干预为主。现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早期干预主要有早期教育、视听刺激、PT、抚触和水疗。而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法,就是在西医的基础上在加上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浴,针灸和推拿等。
岑丽婷,刘振寰[7](2011)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概念,诊断标准和早期干预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的研究跟工作的开展,现就这些方面做一综述。纵观国内外的文献,早产儿脑损伤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诊断标准,而治疗上主要以早期干预为主。现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早期干预主要有早期教育、视听刺激、PT、抚触和水疗。而中国的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法,就是在西医的基础上在加上中医传统疗法,如中药浴,针灸和推拿等。
陈燕琳[8](2009)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围产期窒息缺氧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HIE的防治仍是新生儿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仍欠规范,缺乏循证依据,许多医疗机构,仍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研究目的】规范的HIE治疗方案的建立,应该基于循征医学的证据,因此,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对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及循证评价,制定循证指南,规范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国内目前的治疗情况,通过规范评价现有的国内外常见治疗手段,为制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治疗的循证指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收集治疗足月或近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所表述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的研究文献质量,运用Review Manager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将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及分析。【研究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2,95%CI:0.63-0.84,P<0.0001);亚低温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73,95%CI:0.58-0.91,P=0.005);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RR=0.63,95%CI:0.48-0.84,P=0.001);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亚低温组较对照组升高(RR=6.35,95%CI:2.33-18.29,P=0.0004);而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凝血异常导致的血栓或出血、败血症和惊厥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抗惊厥药治疗组与对照组3岁前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59-2.17,P=0.72);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30-1.22,P=0.16)。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0.59-1.45,P=0.73);存活患儿(≥12月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8 vs15/28,P=0.29),严重四肢瘫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11/25,P=0.14)。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着提高(RR=0.28,95%CI:0.22-0.37,P<0.00001);纳洛酮组较常规治疗组病死率显着降低(RR=0.31,95%CI:0.13-0.75,P=0.009)。高压氧(HBO)治疗显着降低病死率(RR=0.34,95%CI:0.18-0.64,P=0.0008);高压氧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显着降低(RR=0.43,95%CI:0.27-0.69,P=0.0003)。【结论】(1)亚低温治疗能降低HIE患儿的病死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并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亚低温治疗HIE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2)抗惊厥药治疗所带来的益处不明确,仅有足月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应用抗惊厥药基础研究结果,尚不具备向临床推广作为常规治疗的基础。(3)别嘌呤醇治疗尚需进行类似于亚低温对新生儿HIE疗效评估的大样本量RCT研究,才能更恰当地评估别嘌呤醇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4)纳洛酮治疗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提示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因此,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纳洛酮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5)HBO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均较低,纳入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尚需开展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高压氧是否能减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附57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附5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对远期神经发育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治疗组 |
1.3.3 疗程 |
1.4 观察指标 |
1.4.1 临床症状 |
1.4.2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 |
1.4.3 发育情况 |
1.4.4 后遗症发生情况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
2.2 2组主要症状消失或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见表2。 |
2.3 2组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NBNA评分比较 见表3。 |
2.4 2组Gesell发育量表DQ值比较 见表4。 |
2.5 2组随访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
3 讨论 |
(2)苯巴比妥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及对脑组织中KCC2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苯巴比妥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 |
1.3 试剂 |
1.4 仪器及耗材 |
1.5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新生大鼠HIBD模型制作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 观察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2.4 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面积 |
2.5 自主活动的测定 |
2.6 学习记忆功能的测评-Morris水迷宫实验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行为学影响的观察结果 |
3.2 TTC染色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比率结果 |
3.3 自主活动的测定结果 |
3.4 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结果 |
3.4.1 定位航行实验结果 |
3.4.2 空间探索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苯巴比妥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中KCC2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 |
1.3 试剂 |
1.4 仪器及设备 |
1.5 常用液体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新生大鼠HIBD模型制作 |
2.2 组织样本的制备 |
2.3 Real-time PCR检测KCC2 mRNA的表达 |
2.3.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3.2 试剂与器皿的处理 |
2.3.3 脑组织总RNA的提取 |
2.3.4 RNA样品质量检测 |
2.3.5 cDNA合成 |
2.3.6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2.4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KCC2蛋白的表达 |
2.4.1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
2.4.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2.4.3 免疫印迹反应 |
2.4.4 图像分析 |
2.5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2.5.1 实验方法 |
2.5.2 结果观察与图像分析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Real-time PCR检测KCC2 mRNA表达的结果 |
3.1.1 细胞总RNA的提取 |
3.1.2 PCR产物的特异性 |
3.1.3 目的基因KCC2、内参GAPDH扩增后的产物检测 |
3.2 Western blotting检测KCC2蛋白的表达结果 |
3.3 免疫组织化学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二部分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抗惊厥药治疗足月儿围生期窒息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四部分 别嘌醇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五部分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六部分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评价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四、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附57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对远期神经发育行为的影响[J]. 果崇慧,杨青. 河北中医, 2017(10)
- [2]苯巴比妥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及对脑组织中KCC2的影响[D]. 张素培. 郑州大学, 2013(11)
- [3]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附57例报告)[J]. 邵红. 小儿急救医学, 2004(S1)
- [4]三支持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重要意义——附55例临床分析[J]. 邵红. 工企医刊, 2004(01)
- [5]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 岑丽婷,刘振寰. 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 [6]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 岑丽婷,刘振寰.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 2011
- [7]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A]. 岑丽婷,刘振寰.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法的循证评价[D]. 陈燕琳. 复旦大学,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