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一、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吴亮,林凯芳,钟佳伶[1](2020)在《金工实训教学手段效能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国内有关金工实训教学及其效能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分3个层次进行梳理,引入了教学手段、效能评估、教学效能评估等概念,构建了内部控制管理、教学过程、毕业与就业、技能与创新等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金工实训教学手段效能评估体系。该体系破除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内部自评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效能评价模式,填补了金工实训领域还未开展手段效能评估的研究空白。

姚瑾,于小健,刘书明,吕凤艳,沈坚[2](2020)在《机械加工金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目前高校机械加工金工实习教学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时效性短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通过合理规划教学时间、更新指导老师教学理念、开展一系列增强教学时效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实习兴趣和探索创新欲望,积极参与金工实习,使金工实习切实达到培养学生自身创新精神,提高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雷凯,左跃群[3](2020)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讨》文中指出金工实习教学是高校工科类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我国不少院校的金工实习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之外,还需要转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便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该文主要研究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希望能对我国各院校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张金叶[4](2020)在《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带来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全球产业的格局正呈现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制造、新能源等新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产业界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适应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培养一批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而实践作为工程的本质属性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践教学也愈发受到各界关注。新工科建设的推进实施对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动手能力,而且涉及到工程思维、跨界整合、创新创业以及沟通领导等综合能力。目前,我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关注点仍然处于基础的动手实践能力,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重构我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比较教育理论、大工程观、CDIO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继而,对中德两国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质量保障五个构成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发现德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先进之处。随后,以德国着柏林工业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以及国内地方工科高校浙江科技学院和哈尔滨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四所高校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比德国高校在实践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地方工科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德国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为我国地方工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提出建议。

李肖婧[5](2019)在《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的出现,工程活动的复杂性、规模性和不确定性均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体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工程体验”的本质在于通过个体与客观工程环境的互动促进个体的反思,加强个体对工程专业实践的认知,形成工程专业实践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本科工程教育界已率先做出改革以增强“工程体验”的地位。相较而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尚未形成该项意识,现行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一味重视对显性的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初步应用,却弱化对隐性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态度的培养,现状亟待改变。基于此,探讨“本科工程教育应如何开展‘工程体验’以培养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需求的未来工程师”成为亟需学科探讨和解决的复杂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该问题给予系统性考量,亦未深入应用有效理论以指导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与理论诉求,本研究以“如何构建并运行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简称体验模式),从而强化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地位与实施效果,进而培养出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所需的未来工程师?”为核心研究问题,并由此展开4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1)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识别;(2)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维度识别;(3)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4)我国情境下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通过充分的文献阅读、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同行专家研讨,结合问卷调查等方法,借助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形成如下四项结论:(1)全面解析21世纪工程背景下“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提出“工程体验”的本质,并指出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标准为:是否涉及亲身经历、是否涉及理论知识应用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工程专业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体验”的广义范畴和核心范畴。21世纪工程背景下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是:一方面朝着系统性组织各类工程体验活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于工程体验活动本身的完整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多样性,重视那些属于工程体验核心范畴的体验活动。(2)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包括三大子系统(目标子系统、过程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六项维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师资队伍、支撑环境)、三组关系(模式构成维度间结构关系、体验模式与整体工程教育间的相互联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3)通过文献识别、案例补充、同行专家研讨、实证检验,最终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所包含的36个构成要素,以构成要素特征命名体验模式的六大构成维度——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并验证通过六大构成维度与工程体验成效间的正相关关系。(4)综合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构成维度以及结构关系,构建形成完整的体验模式,并运用隐性知识观和体验式学习观,深入本科工程教育的具体情境,探析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中介性、交互性、协同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以指导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具体理论贡献包括:(1)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视角,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指导方法,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2)基于文献、案例和实证检验,识别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构成维度;(3)构建完整的工程体验教育模式并深入挖掘体验模式的内在特征。除上述理论贡献外,本研究进一步联系实际,深入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面向政府、产业、社会机构、工科院校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参与主体,从(1)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2)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3)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4)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5)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6)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等六方面提出了确保体验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赵天鹏,耿阳婕,张可朋,王鹏,杨宏亮[6](2018)在《工程训练金工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文中提出培养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是工程训练中心的核心目标,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对金工实习课程及创新教育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块化设置。经过教学内容的重组优化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使金工实习课程从单一技能训练发展为内涵丰富的现代工程训练。注重金工实习内容系统性与综合性,加强各实习模块的软硬件建设和衔接,在有限的实习课时内,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为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提供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及创造性,大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得到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效保证金工教学质量。

钱保霖[7](2018)在《基于校企合作的金工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了衡量人才能力的重要标准,而金工实训是各个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向金工实训提供更好的实习场地以及设备,同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本文对基于校企合作的金工实训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李雨宣,叶京川,赵悦[8](2017)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金工实习课教学改革探究》文中指出文章分析高职金工实习课教学现状,并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切合各专业特点等方面,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金工实习课的教学改革措施。

胡虹[9](2016)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实习教学如何适应转型发展,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田英,傅贵武,刘军[10](2015)在《交互式金工实习教学系统的应用》文中认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金工实习场地、仪器设备、教学人员等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打造交互式金工实习教学系统,并结合金工实习基地的开放,对传统实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该教学系统和教学模式提升了实习效率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强了科研、教研平台以及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

二、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金工实训教学手段效能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金工实训教学手段效能评估的重要性
    1.1 金工实训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
    1.2 开展金工实训教学手段效能评估的意义
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及评价
    2.1 研究进展
        2.1.1 金工实训教学手段的研究
        2.1.2 金工实训教学评估的研究
        2.1.3 金工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2.2 研究评价
3 相关概念的引入
    3.1 教学手段
    3.2 效能评估
    3.3 教学效能评估
4 金工实训教学手段效能评估框架构建
    4.1 评估框架构建思路
    4.2 评估框架构建原则
        4.2.1 内容完备性原则
        4.2.2 可量化、可操作、动态性原则
        4.2.3 能力培养和创新性原则
    4.3 评估框架组成
    4.4 评估指标解释
        4.4.1 内部控制管理
        4.4.2 教学过程
        4.4.3 毕业与就业
        4.4.4 技能与创新
5 结论和发展方向

(2)机械加工金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加工金工实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实习时间安排需要优化
    1.2 实习指导老师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1.3 教学效果时效性较短
2 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改进方法
    2.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2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2.3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2.4 延长金工实习时效性
3 结语

(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现状
2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实习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管理
    2.2 机床陈旧部件老化
    2.3 学生学习习惯差
    2.4 学生对不同工种之间的知识衔接不到位
3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3.1 加强考勤力度,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3.2 对机械设备定期更新保养
    3.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以项目化教学来衔接各工种
4 结语

(4)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工科院校
        2.1.2 实践教学
        2.1.3 实践教学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2.2 比较教育理论
        2.2.3 大工程观
        2.2.4 CDIO教育理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比较分析
    3.1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
        3.1.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
        3.1.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目标
        3.1.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目标的比较分析
    3.2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2.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2.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2.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比较分析
    3.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3.3.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伍建设
        3.3.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3.3.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3.4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3.4.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3.4.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
        3.4.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3.5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与质量保障
        3.5.1 中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与质量保障
        3.5.2 德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与质量保障
        3.5.3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与质量保障的比较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实例分析
    4.1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
        4.1.1 引领工程发展的精英工程人才培养
        4.1.2 理论、实践、科研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4.1.3 数量与质量有机统一的实践教师队伍
        4.1.4 “学生生命周期”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4.1.5 来源广泛的实践教学支持保障
    4.2 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科技大学(FH)
        4.2.1 符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工程人才培养
        4.2.2 工程全过程嵌入的实践内容设计
        4.2.3 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4.2.4 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架构与制度管理
        4.2.5 企业深度参与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
    4.3 浙江科技学院
        4.3.1 对接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4.3.2 基础与提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4.3.3 双师双能、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4.3.4 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
        4.3.5 完备的实践教学资源及质量监控保障
        4.3.6 中德合作办学基地建设
    4.4 哈尔滨理工大学
        4.4.1 对接行业和地方经济需求的培养目标
        4.4.2 基础、专业、创新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内容
        4.4.3 引进与培养并行的教师队伍建设
        4.4.4 制度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管理
        4.4.5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与质量保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构建我国地方工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建议
    5.1 精准定位,明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5.1.1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
        5.1.2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理念
        5.1.3 对接产业需求,厘清工程实践能力新内涵
    5.2 能力本位,探索实践教学新内涵
        5.2.1 跟踪工程学科的前沿性、交融性
        5.2.2 强化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
        5.2.3 拓展实践场景的跨界性、协同性
    5.3 双师双能,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师队伍
        5.3.1 专兼结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3.2 制度引导,完善实践教学教师准入及考评标准
        5.3.3 校企双向交流,积极开展实践教师进修培训工作
    5.4 规范制度,严格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5.4.1 健全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5.4.2 建立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考评管理制度
        5.4.3 建立灵活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
    5.5 产教融合,建立协同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5.5.1 转变观念,加快产教深度融合
        5.5.2 双向建构,打造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模式
        5.5.3 资源整合,校企共建共享共同培养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5)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1.1 21世纪工程发展和工程师培养的迫切需求
        1.1.2 国外本科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1.1.3 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的内在驱动
    1.2 理论背景
    1.3 问题提出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框架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章节安排
    1.5 可能的创新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综述
        2.1.1 体验的概念与工程体验的本质
        2.1.2 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工程体验的实施阶段
        2.1.3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
        2.1.4 21世纪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
        2.1.5 本节述评
    2.2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研究现状综述
        2.2.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可视化分析
        2.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焦点
        2.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视角
        2.2.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2.2.5 本节述评
    2.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2.3.1 体验开展的内在驱动:隐性知识观
        2.3.2 体验的具体作用过程:体验式学习观
        2.3.3 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与教育模式构建方法
        2.3.4 本节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识别
    3.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
        3.1.1 培养目标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2 课程体系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3 教学方法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4 学习评价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5 师资队伍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6 支撑环境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2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成效指标
    3.3 本章小结
4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多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1.1 案例研究目的
        4.1.2 案例选择与描述
        4.1.3 案例数据收集与分析
    4.2 伦敦大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的“交叉整合型”体验
        4.2.1 背景简介
        4.2.2 教育愿景
        4.2.3 教育过程
        4.2.4 支撑条件
        4.2.5 个案小结
    4.3 奥尔堡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问题导向型”体验
        4.3.1 背景简介
        4.3.2 教育愿景
        4.3.3 教育过程
        4.3.4 支撑条件
        4.3.5 个案小结
    4.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基于设计周期型”体验
        4.4.1 背景简介
        4.4.2 教育愿景
        4.4.3 教育过程
        4.4.4 支撑条件
        4.4.5 个案小结
    4.5 欧林工学院的“深度融合型”体验
        4.5.1 背景简介
        4.5.2 教育愿景
        4.5.3 教育过程
        4.5.4 支撑条件
        4.5.5 个案小结
    4.6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四维设计型”体验
        4.6.1 背景简介
        4.6.2 教育愿景
        4.6.3 教育过程
        4.6.4 支撑条件
        4.6.5 个案小结
    4.7 案例中本科工程教育工程体验开展的相关经验
        4.7.1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案例研究
        4.7.2 案例研究结果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5.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框架及研究假设
        5.1.1 构成要素框架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5.2.2 数据收集
        5.2.3 统计方法
    5.3 描述性统计
        5.3.1 样本基本信息
        5.3.2 模式要素的描述性统计
    5.4 信度与效度检验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5 回归分析
        5.5.1 多元线性回归基本问题检验
        5.5.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建
    6.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1.1 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
        6.1.2 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
        6.1.3 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
        6.1.4 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
        6.1.5 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
        6.1.6 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
        6.1.7 模式构建的三组结构关系
        6.1.8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2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
        6.2.1 内在特征一:中介性
        6.2.2 内在特征二:交互性
        6.2.3 内在特征三:协同性
    6.3 本章小结
7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
    7.1 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
    7.2 对策一: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
    7.3 对策二: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
    7.4 对策三: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7.5 对策四: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
    7.6 对策五: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
    7.7 对策六: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国外案例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4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5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研究者版)
附录6 :国内调研访谈记录(摘要)
作者简介

(6)工程训练金工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工程训练中心金工课程教学模块的设置
    1.1 教学模块设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2 金工课程教学模块的整合优化
    1.3 金工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
2 金工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案实践
    2.1 实施分层次递阶式的“基础、综合、创新”三大模块教学体系
    2.2 师资队伍建设
3 金工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成果
4 结束语

(7)基于校企合作的金工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校企合作模式之于金工实训教学的优势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金工实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 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二) 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分工明确
    (三) 重视考核评价
结论

(8)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金工实习课教学改革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金工实习教学现状
二、高职金工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三、结束语

(10)交互式金工实习教学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交互式金工实习教学系统的原理
2 对金工实习基地教学和管理的影响
    2. 1 规范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 2 强化了安全意识,提高了实习效率和质量
    2. 3 实现了金工实习基地的全方位开放
    2. 4 加强了科研、教研平台以及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
3 结语

四、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工实训教学手段效能评估研究[J]. 吴亮,林凯芳,钟佳伶. 内燃机与配件, 2020(22)
  • [2]机械加工金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索[J]. 姚瑾,于小健,刘书明,吕凤艳,沈坚. 中国金属通报, 2020(11)
  • [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 雷凯,左跃群. 科技资讯, 2020(11)
  • [4]中德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比较研究[D]. 张金叶.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5]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 李肖婧. 浙江大学, 2019(02)
  • [6]工程训练金工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J]. 赵天鹏,耿阳婕,张可朋,王鹏,杨宏亮. 科教导刊(下旬), 2018(33)
  • [7]基于校企合作的金工实训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钱保霖. 才智, 2018(03)
  • [8]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金工实习课教学改革探究[J]. 李雨宣,叶京川,赵悦. 成才之路, 2017(13)
  • [9]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胡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10]交互式金工实习教学系统的应用[J]. 田英,傅贵武,刘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12)

标签:;  ;  ;  ;  ;  

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