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人大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一、人大信访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李舫[1](2020)在《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原有的社会结构被大幅度改变,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不仅存在“三农”问题,同时还出现了诸多新的诉求与矛盾。对于基层信访部门而言,在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维稳压力大、工作方法落后、重复信访率高、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一些相关改革措施。基层信访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矛盾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努力研究、探索,寻求更完美的信访工作模式。本文以S市S县为例,并结合作者工作经历针对该地区信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以后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制度不够细化、信访办理流程精准化程度低、信访服务质量精益化有待改进、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不够精干化、信访目标考评标准不细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信访工作制度缺乏规范性、信访业务流程“粗放化”、信访服务不细致、信访干部队伍未科学优化和信访考评标准不规范细致。基于此,选择了精细化的管理手段进行研究,同时针对规则进行细化量化,进而给工作人员在高效处理信访问题中提供精确的指导,争取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在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中,笔者通过比较研究法、归纳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论证,认为在S市S县信访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信访工作开展质量。本文研究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从流程、制度、服务、干部队伍优化、考评标准细化等方面入手,对提升S市S县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进行设计和构建。将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以后,信访业务指标所对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由此可知,在信访工作中使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使得信访工作效率显着提升,并获得了民众的认可,给当地信访工作模式创新发展给予了相应指导。

张凯雅[2](2018)在《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出路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中国政治实践的独特产物,信访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的行政救济制度。从信访制度设立的初衷来看,这一制度具有民意上达、纠纷处理、缓冲矛盾、政治社会化、监督与救济等重要功能,有利于公众政治参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可以有效弥补核心政制的不足。但在实践中,我国信访制度却出现了民意难以上达、权力压力型的信访体制难以奏效、信访消解了司法权威、信访与法治相冲突等现实困境,导致我国的信访形势越来越严峻化和复杂化,究其原因,不外乎信访制度功能的错位、公众对信访功能误解严重、司法公信力偏低、没有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分离出来等。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达成信访制度的整体性共识、对信访制度进行内部机制规范、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健全公众意志与利益表达渠道、健全信访制度体系等方面出发,使我国信访制度走出现实困境,保证我国信访制度良好运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信访制度概述,对我国信访制度的涵义、宪法依据、基本功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我国信访制度研究奠定了基础与前提。第二部分为我国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分析,指出我国信访制度存在民意难以上达、权力压力型的信访体制难以奏效、信访消减了司法权威、信访偏离法治轨道等现实困境,并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即信访制度功能的错位、公众对信访功能误解严重、公信力执行力偏低、没有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分离出来等。第三部分为我国信访制度走出困境的建议,指出达成信访制度的整体性共识、对信访制度进行内部机制规范、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健全公众意志与利益表达渠道、健全信访制度体系等,是保证我国信访制度走出现实困境、发挥应有功能的重要举措。

林涵[3](2017)在《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创新研究 ——以福清市江镜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访制度作为基层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矛盾频发的阶段,因为信访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同时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越来越复杂,使得许多问题以信访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阻碍了法治化进程的推进,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安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大量涌现,各类信访案件频频发生,直接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本文以福清市江镜镇为例,采取座谈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归纳出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主要有信访总量较大、信访诉求变化明显、遗留信访问题化解困难、发展中的潜在矛盾日益凸显、信访成为纠纷解决的常态机制和基层政府维稳的主要工作等现状,呈现出信访总量平稳上升、信访内容多种多样、焦点热点多变突出、信访方式多以传统的书信形式和走访形式为主,信访目的更显利益化等等多重特点;结合实例分析研究及实地调查的结果,得出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存在信访量大,涉及范围广、责任追究,工作压力大、责重权轻,化解难度大、队伍薄弱,办访能力弱等问题,以及信访体制结构冗杂、信访机构职权不清、政策缺乏连续性、政府依法执政意识不高、村级管理力度有限、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最后,通过列举了国内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典型案例,采取对比分析的办法,总结了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实践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从而提出创新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政策建议,为乡镇基层政府在解决农村基层信访问题上提供一些帮助。

许敏[4](2016)在《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当下,作为司法救助补充的信访,其运行机制体制需要得到创新完善。信访制度建立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通过简单的程序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架起一座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近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利益多元化,带来了社会矛盾或纠纷的复杂化,信访制度面临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以乐陵市为例,把我国信访制度做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信访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本文通过对我国信访制度与《信访条例》的研究,结合近几年我国的实际状况,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并借鉴国外信访制度经验,从信访制度的功能、体制、权责、机制和考评五个方面,分析信访制度的现状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尝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访制度的破解路径。本文在实务操作层面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如建立统一的信访机构,受理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所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对涉法涉诉的案件,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并有了裁判结果不得再启动信访程序,只能按照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进行纠错或者维持,如此一来,信访制度既能继续充当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亦能正本清源,回归信访制度设立的目的性价值。

郭德朝,王文峰[5](2015)在《人大信访工作者要涵养“四气”》文中提出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信访形势,如何适应人大信访工作的新要求,加强人大信访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培养,是做好新时期人大信访工作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孟子目:"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笔者认为,新时期人大信访干部涵养"四气"至关重要。——锐气怀于胸锐气是战胜疲惫的"清醒剂",是勇挑重担、破解难题的精神之源。"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大

鲍珊珊[6](2015)在《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代表了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代表全体人民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设立的初衷在于使民主制度的运行常规化、效能化。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实施,地方各级人大监督逐渐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但是,现实中的地方人大监督与《监督法》的规定还存在很大差距,监督不力逐渐降低了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监督效果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本文首先从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相关理论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内容、特点和运行方式,能够使读者对这一制度有最基本的了解。依照我国的行政区划,地方人大不仅在同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形成监督网络,而且通过上下级人大之间的立法监督使总体更加联系紧密。其次,列举了地方人大监督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地方人大所履行的监督职能难以达到人民的期望值;监督主体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影响功能的正常发挥;再次,对现存问题的成因进行了了解。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现行体制不协调,自身建设不适应。最后,提出了对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几点建议。建议不仅针对制度本身的缺陷,还扩展到其他可能提供帮助的机制。

王哲[7](2014)在《中国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信访制度虽然并非中国所特有,但却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这项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所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也发人深省。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承载了太多的社会任务,例如,法律救援、民意表达、公民政治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以及联系政府与群众等重要功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在维护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接受舆论监督、提供决策信息等方面,中国的信访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不得不承认,信访制度在实践中所涵盖的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己经与中国信访制度设计者的初衷不相符合,甚至背道而驰。信访制度的困境是公民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以及信访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共同导致的,改革势在必行。正因为如此,在大力建设法治化国家的同时,信访制度如何定位与发展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作者基于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自身工作的需要,选取了信访制度改革作为本篇论文的主题。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对信访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当前我国现行信访制度的含义、特点以及作用进行综述;追溯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渊源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行信访制度的特点和情况;分析比较了国外以及境外一些地区类似信访制度的情况。第二部分对我国现行的信访制度进行了整体分析,对我国信访机构的设置和类型、当今我国信访机构运行的主要机制以及现行信访制度下信访活动的分类进行了分别叙述。第三部分对我国现行信访制度运行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研究其原因,从信访量仍高位运行、信访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信访“怪圈”以及信访问题被“越位”解决等四方面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分析深层次的问题,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部分针对目前我国信访制度在运行和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主张从优化信访工作机制入手,去其所不能,变其所不善,对信访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梳理清若各种种关系,进一步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焦川平,李新明[8](2013)在《石河子做实人大信访工作》文中研究表明石河子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重点信访件加大督办力度,力促一些反映属实、诉求合理合法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挥了人大信访工作在强化人大监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人员素质市人大常委会要求信访干部努力学习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断提高信访业务水平。面对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上访群众,信访干部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要熟悉了解一府两院的工作情况,保证信访接待中讲法说理,依法依规答复问题,能够妥善协调处理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出现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城市建设等热点问题,在信访工作中不断提高人大的权威和形象。严抓督查督办市人大常委会把信访督办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人大信访工作的终极目标。对一般信访件,交有关职能部门处理,并要求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办理情况反馈给市人大常委会信访接待室;对上级人大批

杨新红[9](2013)在《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政党的存活,离不开与它所代表的群体的密切联系,而这种密切联系需要在政党的实践中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来建立和维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为了发挥政治优势、避免最大危险,通过党与群众的沟通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贯穿于党的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与群众的沟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其预期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党群沟通机制的良性运行。党群沟通机制就是指在党的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为了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党与群众沟通过程中的党、群众、信息、沟通渠道、沟通方式等要素之间构成的有机联动的整体。通过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党群之间就相关的问题有效互动,达成一致,形成共识,进而以党群关系和谐推动整个社会和谐。本研究以党群沟通机制为核心概念,以政治学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全过程。但由于每一个历史时期党群沟通的结构要素的完善程度不同甚或部分缺失,在有的历史时期,党与群众的沟通机制形成了良性运行状态,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在有的历史时期,党与群众的沟通则没有形成沟通机制或者出现了沟通机制运行的不稳定状态,使社会矛盾多发频发。本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理论渊源。在经典作家那里,唤醒工人、农民的意识和觉悟是共同话题,而意识和觉悟的转变是一个过程,有时需要说教,有时需要行动,从而在认知或者感染中提升。在经典着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党群沟通的概念,但从他们在创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和后来指导各国党的建设的过程中,已出现了无产阶级政党与群众进行沟通的端倪。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时代和条件所致,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和列宁时期的党群沟通也具备了一些部件要素,譬如,沟通的主体;沟通的载体;沟通的方式等,但部件要素还不健全,整体部件中任何一个部件要素缺失或者不健全,就形不成党群沟通机制。因此,在本研究中,对马克思恩格斯建党时期和列宁执政时期的党群沟通仅限于思想层面的分析,以其作为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思想渊源。本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思想的萌芽具有历史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国际的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并对后来党群沟通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上的启蒙。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党群沟通的基本要素就已具备,这从党的最初的几个文件中就可以透视这些要素的存在。随着党的发展壮大和革命事业的需要,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就成为一种可能存在。从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可以看出,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是发挥了积极效用的。可见,在中国共党成立以后,党群沟通机制实质上已经启动运行。本研究对民主革命时期的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民主革命时期严酷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通过“宣传”、“倾听”和“反映”,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主体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党群沟通运行机制。通过机制的运行,党不仅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唤醒了民众的觉悟,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责任感和革命积极性,而且使中国共产党及时了解到各条战线上的民意诉求,准确地掌握了社会形势,有效地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升了党的灵敏度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尤其是沟通机制结构要素的完善——党员干部作风纪律好,沟通层级少沟通渠道通畅,信息的传递、反映和回应及时快捷,沟通方式的灵活多样等,直接促进了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最终实现了党群沟通的目标——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本研究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很重视与群众的沟通,拓宽了党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激发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但1956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以党组织为主渠道的沟通功能在慢慢萎缩,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出现了不稳定状态。在沟通渠道不畅和信息互动弱的情况下,尽管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沟通行为,党群沟通机制仍无法形成或者机制运行是不稳定的。其结果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合法性认同。中国共产党觉察到这种情况,及时开展了各种补救工作,使人民群众的政治心理与党的执政理念保持一致,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本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党的领导下,沟通网络的恢复和拓展、沟通方式的转变促使了改革开放以后党群沟通机制的有效运行,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也很高。但社会矛盾增多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方面源于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参与意识的浓厚;另一方面也源于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态度、作风还没有及时跟进;还由于沟通过程中诉求表达的渠道层面遭遇体制性迟钝;等等。作为一种机制性缺陷,阻碍着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影响着党群沟通作用的发挥。这种机制性缺陷,既有人为因素方面的影响,也有制度方面的影响。人为因素方面的影响既有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没有及时跟进形势变化造成的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不稳定,也有人民群众认识水平、素质能力等方面带来的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不稳定。制度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既存在已有制度的不足,也存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矛盾,还存在制度漏洞。同时,研究发现,机制性缺陷的产生有其深层根源,主要表现在政治文化层面、政治体制层面、党的自身层面、社会发展层面。在政治文化层面,既有传统政治文化中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也有前苏联政治文化中集权思想的影响,更有计划经济时期缺乏民主作风的影响;在政治体制层面,既有政治生活中纵向和横向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的影响,也有党政机构层级多信息流动漫的影响,更有党员干部录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发展层面,既有人们利益意识增强带来的诉求表达无序的影响,也有发展进程中民众受益不平衡造成的社会心理焦虑,更有信息技术运用中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不足带来公民权利的虚化、空壳化;在党自身建设方面,既有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薄弱的因素,也有党员干部沟通技术、技巧方面的因素,更有党员干部修养、境界较低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同程度上附着在沟通机制的结构要素上,影响着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可见,完善沟通机制的结构要素是推动党群沟通机制良性运行的关键。本研究认为,由于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完善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结构性要素时,着眼于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考虑,从人的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展开。具体来说,人的素质能力的提高包括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两个层面,制度建设侧重于本研究的特点主要框定在沟通渠道层面。围绕这样的逻辑路向,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党群沟通的机制性缺陷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抓住党是矛盾解决的主要因素,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工作作风等沿着先进政党的目标方向发生作用。二是抓住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党群沟通不畅的问题,下大力气加强沟通渠道建设。包括既有的制度性渠道的完善、民间渠道的开发和其他沟通渠道的运用。三是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政治素质比较低的问题,大力发展教育,推动民众各项素质的整体提高。总之,在结构要素的完善中推动党群沟通机制的良性运行,在党群沟通机制的良性运行中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构建党执政的合法性认同。

李存梓[10](2013)在《巴彦淖尔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 我受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进程的五年,也是人大工作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就的五年?

二、人大信访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大信访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信访
        2.1.2 基层信访
        2.1.3 精细化管理
    2.2 理论依据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科学管理理论
        2.2.3 精益管理理论
3 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目前采取的举措和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已取得的成效
    3.2 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信访工作制度分解细化不到位
        3.2.2 信访办理流程精准化程度低
        3.2.3 信访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2.4 干部队伍建设不够精干
        3.2.5 信访目标考评标准不细化
    3.3 当前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3.1 信访工作制度缺乏规范性
        3.3.2 信访业务流程“粗放化”
        3.3.3 信访服务不够细致
        3.3.4 信访干部队未科学配备
        3.3.5 信访考评标准不规范细致
4 其他地区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内其他地区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概况
        4.1.1 北京:信访工作责任精细化
        4.1.2 江苏省泗阳县:信访工作服务精细化
        4.1.3 南京仙林街道仙鹤社区:信访网格精细化
    4.2 经验借鉴
        4.2.1 信访优质服务精细化
        4.2.2 信访工作精细化评价体系
        4.2.3 完善信访网格化管理
        4.2.4 信访大数据精准研判
5 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改进对策
    5.1 细化信访工作制度
        5.1.1 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5.1.2 信访接待制度
        5.1.3 领导包案制度
        5.1.4 应急处置预案制度
        5.1.5 领导接访、下访制度
        5.1.6 风险研判制度
    5.2 优化信访业务流程
        5.2.1 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5.2.2 “整体”细化分析提高工作精准性
        5.2.3 档案精细化管理提高处置能力
    5.3 精益信访服务
        5.3.1 精简信访机构
        5.3.2 开设网络信访平台
        5.3.3 实行“网格化”管理
        5.3.4 多方联动做好服务
        5.3.5 加强人民建议征集
    5.4 信访工作人员精干化
        5.4.1 教育培训具有针对性
        5.4.2 提升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5.4.3 细化岗位职责及准入制度
        5.4.4 提升信访工作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5.4.5 健全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5.5 信访目标考核标准化
        5.5.1 细化量化信访工作考评考核
        5.5.2 健全统筹督查督办信访事项工作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出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信访制度概述
    1.1 信访制度的涵义
        1.1.1 “信访”一词的历史起源
        1.1.2 信访的涵义
        1.1.3 信访制度涵义的界定
    1.2 信访制度的宪法依据
    1.3 信访制度的功能
        1.3.1 民意上达功能
        1.3.2 纠纷处理功能
        1.3.3 缓冲矛盾功能
        1.3.4 政治社会化功能
        1.3.5 监督与救济功能
第2章 我国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2.1 我国信访制度的现实困境
        2.1.1 民意难以上达
        2.1.2 权力压力型的信访体制难以奏效
        2.1.3 信访消减了司法权威
        2.1.4 信访偏离法治轨道
    2.2 原因分析
        2.2.1 信访制度功能的错位
        2.2.2 公众对信访功能误解严重
        2.2.3 公信力、执行力偏低
        2.2.4 没有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分离出来
第3章 我国信访制度走出困境的建议
    3.1 达成信访制度的整体性共识
    3.2 对信访制度进行内部机制规范
    3.3 党领导下的司法独立
    3.4 健全公众意志与利益表达渠道
    3.5 健全信访制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创新研究 ——以福清市江镜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1.5.1 研究特色
        1.5.2 创新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访
        2.1.2 农村基层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安全阀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3 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3.1 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新要求
        3.1.1 信访成为新型监督渠道
        3.1.2 信访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3.1.3 信访方式呈现新的特点
    3.2 农村基层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3.2.1 信访制度需要具备新功能
        3.2.2 信访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3.2.3 信访工作方式应当有所改变
4 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4.1 研究设计与数据获取
    4.2 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的现状
        4.2.1 信访总量较大
        4.2.2 信访诉求变化明显
        4.2.3 遗留信访问题化解困难
        4.2.4 发展中的潜在矛盾日益凸显
        4.2.5 信访成为纠纷解决的常态机制
        4.2.6 信访成为基层政府维稳的主要工作
    4.3 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的特点
        4.3.1 信访总量稳中有升
        4.3.2 信访内容多样且焦点问题突出
        4.3.3 信访形式以书信和走访为主,网络信访逐年增多
        4.3.4 信访目的趋利化
5 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5.1.1 信访涉及范围较广
        5.1.2 责任追究牵涉较广,办访工作压力较大
        5.1.3 责重权轻,化解难度加大
        5.1.4 队伍建设薄弱,办访能力偏弱
    5.2 福清市江镜镇信访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5.2.1 现行信访体制结构冗杂,信访机构职权不清
        5.2.2 各部门依法执政意识不高
        5.2.3 基层政府对基层信访队伍管理力度有限
        5.2.4 农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6 国内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6.1 国内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典型案例
        6.1.1 案例一:吕某缠访、闹访案
        6.1.2 案例二:农村征收社会抚养费案
        6.1.3 案例三:钉子户边缘化的至富心态
    6.2 国内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实践
        6.2.1 标本兼治,重视治理信访源头
        6.2.2 抓好信访疏导督查工作
        6.2.3 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机构建设
        6.2.4 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领导
    6.3 国内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启示
        6.3.1 第一要务是领导责任制的抓好落实
        6.3.2 重点抓好敏感时期的信访维稳工作
        6.3.3 确立信访工作的关键
        6.3.4 提高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
        6.3.5 采取有效措施,关心弱势群体
7 创新农村基层信访工作的政策建议
    7.1 改善现行农村基层信访工作体制
        7.1.1 建立农村群众上访的预警机制
        7.1.2 规范信访工作法制程序
        7.1.3 建立农村基层信访多部门联动体系
    7.2 创新农村基层信访工作方法
        7.2.1 调动人大代表参与信访
        7.2.2 建立信访工作法律咨询平台
        7.2.3 信访部门主动"下访"
        7.2.4 上级部门适当为基层政府减压
    7.3 增强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力量
        7.3.1 健全信访工作载体
        7.3.2 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人员
        7.3.3 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素质
    7.4 强化农村基层政府依法执政理念
        7.4.1 建立法治化维稳机制
        7.4.2 转变基层干部执政行为
        7.4.3 加强农村基层法制教育
8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我国信访制度与《信访条例》浅析
    2.1 信访的含义与范围
        2.1.1 信访的含义
        2.1.2 信访的范围
    2.2 信访制度的性质
    2.3 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沿革
        2.3.1 中国信访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2.3.2 新中国成立后的信访制度
    2.4 《信访条例》对于信访实践的积极意义
    2.5 《信访条例》的立法缺陷对于信访实践的负面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访制度的现状及问题--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
    3.1 山东省乐陵市信访制度现状
        3.1.1 信访问题集中化
        3.1.2 信访形式异化
        3.1.3 信访队伍建设薄弱
    3.2 山东省乐陵市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功能错位
        3.2.2 体制不畅
        3.2.3 责任不明
        3.2.4 机制缺陷
        3.2.5 考评不善
    3.3 信访制度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
        3.3.1 导致新型腐败来源
        3.3.2 降低司法机关权威
        3.3.3 弱化国家治理基础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外信访制度借鉴
    4.1 加拿大的公民投诉机制
    4.2 法国总统府通信局和共和国协调员制度
    4.3 韩国民愿委员会制度
    4.4 国外信访制度对完善我国信访制度的借鉴
        4.4.1 建立以人为本、爱民为民的信访思想理念
        4.4.2 建立法制健全、措施配套的信访法律制度
        4.4.3 建立人员专业、务实创新的信访工作队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乐陵市为例信访制度存在问题的破解路径
    5.1 明确信访功能
        5.1.1 信访制度功能的错位及其影响
        5.1.2 信访制度的功能回归探讨
    5.2 理顺信访体制
        5.2.1 加快信访立法,理顺信访工作机制
        5.2.2 增强信访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5.3 严格信访考核
    5.4 提升司法权威
    5.5 完善救济体系
        5.5.1 构建信访新格局。
        5.5.2 协调发展多元化权利救济体系
        5.5.3 完善信访救济的配套运行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
    0.2 选题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现状
        0.3.1 国内研究现状
        0.3.2 国外研究现状
    0.4 研究方法
        0.4.1 比较分析法
        0.4.2 文献研究法
    0.5 创新之处
1 地方人大监督制度概述
    1.1 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基本理论
        1.1.1 地方人大监督的内涵
        1.1.2 地方人大监督的程序
        1.1.3 地方人大监督权的特性
    1.2 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历史变革
        1.2.1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基本状况
        1.2.2 改革开放以后的逐步发展
2 地方人大对政府监督的现状
    2.1 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成就
        2.1.1 监督意识得到显着提高
        2.1.2 监督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2.1.3 监督内容覆盖面扩大
    2.2 监督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
        2.2.1 监督流于形式
        2.2.2 监督功能得不到发挥
3 地方人大监督问题存在之原因
    3.1 法律监督不足
        3.1.1 模糊的监督界限
        3.1.2 缺失的规范性文件审查体系
        3.1.3 主任会议被赋予过多权力
    3.2 政府权力大幅扩张而人大监督并未到位
    3.3 人大代表监督乏力
        3.3.1 自身素质有差距
        3.3.2 与选民联系未形成常态化
        3.3.3 履职条件不足
4 完善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思考
    4.1 规范现行体制下的不协调关系
        4.1.1 协调好地方人大与政府的关系
        4.1.2 协调好与其他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
    4.2 健全地方人大监督自身运行机制
        4.2.1 完善预算权运行机制
        4.2.2 完善质询监督机制
        4.2.3 完善调查监督机制
    4.3 提高地方人大及常委会监督能力
        4.3.1 加强人大代表的监督能力
        4.3.2 加强地方人大组织机构建设
        4.3.3 健全地方人大监督保障机制
    4.4 拓展监督信息沟通渠道
        4.4.1 加强人大政务公开
        4.4.2 健全信访机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中国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信访制度的意义
        一、 信访制度的含义
        二、 信访制度的特点
        三、 信访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信访制度的历史进程
        一、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的概况
        二、 中国近代信访制度的概况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访制度
    第三节 国外类似信访制度的启示
        一、 监察专员的任免及组织机构
        二、 监察专员的职责范围
        三、 监察专员的权利行使方式
第二章 中国信访制度的整体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访机构的设置
        一、 我国信访机构设置的历史变迁
        二、 我国地方信访机构设置的类型
        三、 我国现行信访机构设置的特点
    第二节 我国信访机构运作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现行信访制度下所产生的信访活动分类
第三章 信访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一节 信访制度运行中显现的问题
        一、 信访总量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
        二、 信访问题涉及面广,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 “信访怪圈”现象严重
        四、 信访问题“越位”解决情况增多
    第二节 信访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信访制度功能定位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二、 信访机关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三、 信访制度的管辖范围界定不明确
        四、 信访机构设置不符合效率原则
        五、 信访工作缺乏专业化、水平高的干部队伍
        六、 信访决定的执行缺乏权威性
第四章 信访制度改革路径选择的初步探究
    第一节 优化信访工作机制的思考
        一、 信访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二、 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
        三、 信访制度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的关系
        四、 信访制度改革与内部运行机制的创新
    第二节 信访制度改革路径选择的理性反思
        一、 必须进行的理性思考
        二、 必须梳理的若干关系
        三、 信访制度改革中必须理顺的关系
    第三节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
        一、 建立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制度
        二、 建立领导下访和领导包案化解信访问题工作机制
        三、 强化信访机构的综合协调权力
        四、 完善信访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五、 建立重大问题决策“听证”制度
        六、 增强信访决定的执行力,推进信访执行体制改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及其价值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概览
        (二) 国内相关学科的研究概览
        (三)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空间
    五、研究重点及论文结构
        (一) 本研究中相关概念的简单界定
        (二) 研究重点
        (三) 论文结构
    六、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三) 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沟通与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
        一、传播、宣传与沟通
        二、政治沟通
        三、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内涵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结构要素
        三、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理路
        四、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目标
    第三节 相关的其他因素分析
        一、沟通网络状况
        二、信息接收机构状况
        三、媒体作用
        四、信息接受者状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群沟通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群沟通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恩格斯党群沟通思想的实践途径
        三、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中党群沟通思想的意义
    第二节 列宁执政时期的党群沟通思想
        一、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形成的条件
        二、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实践途径
        四、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启动
        一、关于党群沟通的主体
        二、关于党群沟通内容
        三、关于党群沟通渠道
        四、关于党群沟通方式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
        一、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党组织是党沟通民众的最重要的渠道
        二、通过一些辅助性渠道与群众进行沟通
        三、作为沟通对象主体的人民群众对党主导下进行的沟通的认识
        四、党群沟通机制有效运行的理性分析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党群沟通机制的曲折运行
        一、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与群众沟通的实践探索
        二、计划经济时期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状况分析
        三、计划经济时期党群沟通机制缺失的补救方法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状况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
        一、恢复党群沟通的原因
        二、党群沟通网络的恢复
        三、党群沟通方式的转变
        四、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的多元博弈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党群沟通机制运行的空间
        一、互联网时代党群沟通的特点
        二、互联网时代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沟通平台建设
        三、互联网时代党群沟通机制的运行状况
        四、网络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的机制性缺陷及分析
    第一节 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党员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党的文件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的规定
        二、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与文件规定相悖
        三、党员干部的不合约行为加剧了党群矛盾
    第二节 党群沟通机制运行中结构性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沟通主体方面
        二、沟通渠道方面
        三、沟通信息方面
        四、回应民意层面
    第三节 对党群沟通机制性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政治文化层面
        二、政治体制层面
        三、社会发展层面
        四、党自身层面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健全和完善结构性要素推动党群沟通机制良性运行
    第一节 推动党群沟通机制良性运行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五、坚持比较借鉴的原则
    第二节 加强先进政党文化建设是推动机制运行的外部动力
        一、先进政党文化的内涵
        二、先进政党文化的预期功用
    第三节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推动机制运行的关键力量
        一、要优化党员干部队伍
        二、发扬党内民主淡化权力集中
    第四节 加强党群沟通的渠道建设是推动机制运行的根本举措
        一、完善制度性沟通渠道的功用
        二、发挥民间沟通渠道的功用
        三、综合运用其他沟通渠道的作用
    第五节 不断提高公民素质能力是推动机制运行的基础保障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
        二、加大公民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公民的现代政治素质
        三、培育公民文化以增强公民的沟通意识
        四、在实践中引导民众沟通能力的提升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人大信访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S市S县政府信访工作精细化管理研究[D]. 李舫.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2]我国信访制度的困境及出路研究[D]. 张凯雅. 河北大学, 2018(12)
  • [3]农村基层信访工作创新研究 ——以福清市江镜镇为例[D]. 林涵.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9)
  • [4]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破解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乐陵市为例[D]. 许敏. 山东财经大学, 2016(08)
  • [5]人大信访工作者要涵养“四气”[J]. 郭德朝,王文峰. 人大建设, 2015(06)
  • [6]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研究[D]. 鲍珊珊. 辽宁大学, 2015(05)
  • [7]中国信访制度改革路径探究[D]. 王哲. 黑龙江大学, 2014(10)
  • [8]石河子做实人大信访工作[J]. 焦川平,李新明. 新疆人大(汉文), 2013(08)
  • [9]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研究[D]. 杨新红.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2)
  • [10]巴彦淖尔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 李存梓. 巴彦淖尔日报(汉), 2013

标签:;  ;  ;  ;  ;  

人大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