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2002·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总结

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2002·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总结

一、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2002·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漆庆宇[1](2020)在《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选择对供应商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最初的产业间分工转为产业内分工,而随着产品周期的缩短,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等现象的出现,中间产品贸易日益发展,随之产生的垂直专业化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这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且与民营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相对较小。因此,考虑国际垂直专业化参与过程中组织模式选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对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缓解融资约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承接国的视角,探讨了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选择和我国制造业企业融资约束的问题。利用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数据,通过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实证研究的方式,其中实证部分主要借助Probit、Logit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选择对供应商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行业,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差异性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并给出对于政府、企业的相关建议。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相比离岸外包模式,以垂直一体化模式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更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因为一体化的企业可以从母公司获取资金。且位于我国不同地区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也不同。相较东部地区企业,中西部企业以垂直一体化模式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大。由于不同的行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不同,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也不同。相比对外部融资依赖度程度小的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高的行业(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更明显。结合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建议是:政府方面应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妥善处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保证公平融资环境、鼓励企业参与跨国经营与竞争;企业方面应该加强自身管理,注重提升企业自身的内在品质、增加在研发和人力资本上的投入,包括技术、人才培养等,增加企业的创新,从而吸引外来投资者,以及积极关注政府方针政策,响应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强化企业自身与海外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

李兴光[2](2020)在《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新创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创业活动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等都大有裨益。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创业率偏低,创业存活率也不高,依然有诸多因素制约了这一初创群体的发展潜力。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推动经济进步与社会就业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研究的最佳切入点,已经成为全世界创业研究的焦点。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迫在眉睫。我国关于创业意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专家学者在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与内涵需要更精确的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需要更深入的探讨,企业家精神在创业意向的形成中的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等等。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自我效能理论以及企业家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来自全国228所高校的3341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潜变量路径分析、多重中介效应检验、交互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机制与路径,并对相关结论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考察了中国情境下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中国情境下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主要因素及差异。本研究发现,男生的创业意向明显高于女生;大学生创业意向在学校层次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从样本均值上看,“双一流”院校学生创业意向略低于其他院校;在专业类别方面,理工类大学生仍然是这个群体中创业意向最高的一部分;年级方面,本科生中高年级大学生创业意向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创业意向,但是研究生的创业意向明显低于普通本科生;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的创业意向高于无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来自自雇佣家庭的学生受父母职业背景的影响其创业意向明显较高。第二,实证检验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直接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着地正向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显着促进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进一步,本研究发现创业经历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家庭自雇佣背景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性别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未表现出显着的调节作用。第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本研究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的多重中介效应关系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了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正相关;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多重并联中介路径较之前单一路径(计划行为理论、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有显着的提高。第四,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意向作用机制的交互模型,对两者的交互效应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探讨了交互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存在正向交互效应。当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较弱时,较强的企业家精神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同时,当企业家精神较弱时,较优的创新创业教育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家精神的不足。因此,研究也证实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在对创业意向影响中相互促进的作用。本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要素以及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过程机制。同时,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借鉴。较已有研究,本研究可能的贡献包括:首先,构建了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摆脱了在创业研究中单一模型的局限,推动了创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其次,深度挖掘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直接影响机制以及各种可能影响机制,包括直接影响路径效应和调节影响机制路径效应;第三,探明了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中介机制,并构建了中介效应检验程序理论体系;第四,引入企业家精神的构念,借助企业家理论来打开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的“黑箱”,为创业意向研究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完善了创业理论框架,拓展了创业意向领域研究的范畴,为未来创业意向领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静[3](2020)在《企业家群体形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研究》文中提出企业家作为重要的市场微观主体,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开始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李克强总理早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希望通过双创行为来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现实经济运行中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也的确印证了这样一种观点: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及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群体。通过研究国内外企业家群体的时空分布,可以发现,从分布时间来看,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是离散而非连续的;从分布空间来看,某一特定时期企业家群体在地域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企业家群体的分布缘何呈现出这种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和空间上的非均匀性?企业家群体形成的背后存在怎样的深层次原因?是否可以归纳和总结出一些具有普适性的影响因素,以便对当代企业家群体的培育壮大提供有益参考?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分析内容共八章。第一章交代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全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梳理分析了企业家理论的相关文献。第三章、第四章基于国内外大量的文献研究和案例梳理,分析了企业家群体形成的时间非连续性和空间非均匀性特征及原因。并选取了不同时空背景下企业家群体崛起演进的典型阶段进行详细阐述,从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了企业家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五章引入企业家行为理论,构建了个体企业家行为选择模型,分析了个体企业家创业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考察了微观层面企业家形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个体企业家到群体企业家的形成机理。第六章构建了企业家群体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七章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出发,分别基于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构建了空间面板模型,深入考察了我国省域企业家群体分布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结合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家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通过较为系统的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第一,通过对国内外历史上企业家群体崛起演进典型时期的分析,本文发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革命、市场变化、地理发现、政府政策和战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对这种时间分布的非连续性特征进行诠释。同时,通过对特定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企业家群体崛起典型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不同区域企业家创业精神、地方政府政策、地区金融资源、区域地理位置和交通完善状况等因素可以对企业家群体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作出解释。此外,通过案例分析还得出了几个具有启发性的观点: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制度环境和企业家创业活动之间的良性耦合非常重要;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有助于企业家群体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本文认为,个体企业家创业决策过程可以分为企业家捕捉市场机会和企业家实现市场机会两个阶段,并进一步细化为企业家识别市场机会、评价市场机会、掌握市场机会和应对不确定性四个重要环节。这一创业决策过程中企业家创业活动将受到企业家个人创业能力、外部市场环境、政府政策变化、信息供给状况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区域内群体企业家的形成更多是基于创新——模仿的的“扩散模型”,领头企业家通过成功的创新活动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随之引起了潜在企业家的跟随模仿,进而在区域内产生了扩散效应。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家群体形成与企业家创业能力、外部市场环境、信息供给状况以及政府政策扶持等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部市场环境和信息供给状况对我国企业家群体形成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作用效果较弱。这一结论暗示了未来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企业家的创业活动状况。第四,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省域企业家群体分布的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显着,企业家活动活跃的地区对邻近地区的企业家形成具有明显的溢出和带动效应。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企业家群体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促进作用,但相对而言技术创新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力度较弱。第五,结合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家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本文提出了消除区域之间市场壁垒、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提升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效率、完善企业家创业扶持政策、加大欠发达地区互联网资源的投入、重视企业家接班人培养等几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国家或地区层面企业家群体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研究视角与立足点的创新。本文将企业家群体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首次提出了企业家群体时间分布的非连续性特征和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二是创新性地构建了个体企业家的行为选择模型,探讨了个体企业家及群体企业家的形成机理。本文引入不确定性,以个体企业家创业行为选择为切入点,构建了企业家行为选择模型,考察了微观层面企业家创业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拓展性分析了从个体企业家到群体企业家的传导机制。三是基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了我国省域企业家群体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细化并分别构建了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并探讨了这两类空间权重矩阵下我国企业家群体分布的空间效应大小。四是首次将以互联网发展为代表的信息供给指标引入实证分析中,探讨了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家群体形成是否会产生某些影响。

黄永康[4](2019)在《人才政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文中认为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涉及企业家的相关论述,既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家对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肯定,也指明了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培育企业家激发企业家精神,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我国学术界中企业家人才政策的相关研究十分缺乏,大部分停留在定性的比较研究和建议,少有关于企业家人才政策效果和创新激励的定量研究,更遑论探讨政策如何激发企业家精神,并且企业家成长环境不同,其政策效果也必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企业家人才政策效果,探讨其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理,并考虑企业家成长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证结果给予政府、企业等机构相关政策建议,更好的培育企业家精神,以更好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压力,突破外部藩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总共划分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背景、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回顾了人才政策、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因素以及自我决定理论中工作动机的影响;第三章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第四章是实证研究设计。第五章是实证分析,通过SPSS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四类企业家成长模式,分别为个人环境平庸型、个人良好环境不利型、个人优秀环境友好型、个人合格环境不利型。用process内置软件分析了212份有效问卷,得出以下结论:人才服务和资金政策对于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影响不显着;人才发展政策正向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人才发展政策正向促进企业家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资金政策正向促进企业家外部动机和内射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中介发展政策与企业家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关系;个人优秀环境友好型成长模式负向调节发展政策与认同调节、内部动机的关系。为了更多的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应更多的完善企业家人才的发展政策,包括企业家合作,企业交流活动等一些实质性提升企业家自身能力,帮助企业家成长的政策,其次,要加快落实资金政策,解决政府有政策,但企业家享受不到的问题,最后政府要减少对于企业家行为的干预,让自行成长,做一个服务型政府。

季祥[5](2019)在《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对商人的文化及舆论压制极大地限制了商业水平的进步,也深刻制约了企业的诞生与发展。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渐允许、鼓励其自由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证明:企业家们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西方国家对企业家研究起步较早,而国内学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企业家问题;到目前为止,中国学者的研究往往注重于某一方面,国内并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构架,对企业家素质评价也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区别,照搬西方国家企业家的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企业家素质特点,并不能客观反映中国企业家的特点,因而构建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是研究中国企业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基于企业家理论,借鉴素质词典的相关知识,结合不同学者关于研究企业家素质能力问题时所选取的不同关注点,筛选中国企业家应该拥有的各项素质能力,针对这些素质特点对中国企业家素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获取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因子降维;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中国企业家素质能力的回归模型,通过模型探究企业家素质特点,基于构建的企业家素质模型指标体系,对亚企业家群体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亚企业家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再次访谈,了解亚企业家群体成长中存在的困难,并对其成长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通过本研究发现中国亚企业家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培养企业家后备力量提供参考意见。

邢晓东[6](2019)在《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文中提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而言,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金融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样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和发展思路能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经济学家观点各异。Lucas(1988)认为,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经济学家们夸大了。而鉴于当今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现状,我们已经无法忽视金融体系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唯一源泉。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全要素生产率概念越发受到学者关注,更多研究集中到如何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从现有研究成果看,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形成定论,King和Levine(1993)认为两者有显着的正向关系,Rioja和Valev(2004)则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笔者认为,金融发展要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必须要考虑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支持和激励。早在1912年,Schumpeter就提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而金融的本质或者说核心功能就是筛选和支持企业家,为企业家创业创新提供资金,帮助企业家配置生产要素,实现“革命性”变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大量学者研究认为: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可以克服流动性和市场摩擦,打破原有财富积累的局面,激发企业家创业和创新,从而促进新企业数量增长和自我雇佣率提高,并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他们发现,企业家对于就业机会的创造贡献最大(Beck,2000;Maksimovic,2000;Levine,2008;Demirgü?-Kunt、Levine,2010;Szabo,2012),这一点正在当今中国各层面、各区域的发展现实中得到不断验证。从2011年起,中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开始超过国有单位,之后这一差距便逐步扩大差距。2011年,国有单位从业人员6704万,首次低于私营企业的6912万,到了2017年,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量减少到6064万,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却快速增长到13327万。Dabla-Norris(2010)等人还发现,金融通过支持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能助推新技术、新工艺更快转化运用于生产过程。Ayyagari(2007)等人认为金融支持的可得性会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显着正向影响,而且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会明显改善私营企业的创新能力。结合对以上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发展越是支持企业家创业创新,就越能提升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能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论文共分6章。第1章,绪论,提出问题;第2章,文献综述;第3章,论述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第4章,对中国企业家精神受到融资约束进行事实描述和实证分析;第5章,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第6章,总结并提出对策建议;附录,介绍国外金融发展支持企业家精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践和启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论证和检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的关系。在理论层面,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出发点,提出金融发展通过支持企业家精神从而促进TFP增长的基本假说。同时,论证民营企业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孕育之地,更能代表中国企业家精神。在实证层面,采用2006—2016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汇总形成区域数据,通过对比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企业家精神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验证金融发展水平高、企业家精神相对活跃的区域,金融发展通过支持企业家精神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及实证结果,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提出对策建议,供相关方面参考。

路媛媛[7](2019)在《宏观经济变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近10%的增长速度,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逐渐放缓,进入了经济新常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6%,2008年GDP降为9.7%,到2010年又上升至10.6%,2017年再次下降为7.1%。由此可见,我国经济近十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我国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各种政策,如“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一带一路”、“三去一降一补”等措施,这些政策在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饶品贵等,2017)。那么,在面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通过怎样的内部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已习惯于外延式发展模式的中国企业,如何转变发展模式,不仅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和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作为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创新活动,不同于一般投资活动,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结果不确定性高等特征。另外,研究阶段费用化和开发阶段满足条件后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使其不仅是成本费用的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体现。故创新活动不仅影响着企业短期收益,也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因此,基于中国当前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剖析企业创新规律、内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对切实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学界对于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现有研究尚存在些许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已有对创新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微观层面(Manso,2011;李春涛和宋敏,2010;余明桂等,2016;石晓军和王骜然,2017;周铭山和张倩倩,2016;Balsmeier et al.,2017;赵子夜等,2018)。虽然宏观层面的研究近几年也日益增多,但是大多是针对某一政策或制度环境对创新或研发投入的影响,如产业政策(余明桂等,2016;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谭劲松等,2017;杨国超等,2017)、财政政策(Klette&Moen,2000;张杰等,2015;王刚刚等,2017;郭玥,2018)、金融环境(Hsu et al.,2014;唐清泉和巫岑,2015;钟腾和汪昌云,2017)等,较少考察宏观经济整体变动对创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已有研究较少将管理层动机纳入宏观经济变动对创新的影响机制中,然而创新更多体现的是管理层的意志,当企业面临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层出于何种动机进行创新,不同的创新动机下又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现有文献对此尚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研究成果,全面深入地探索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变动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以期丰富宏微观交叉学科的研究。本文将宏观经济变动与微观企业创新行为相结合,从可预测性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不可预测性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两个维度,研究了其对创新的影响机制、作用路径及其经济后果,试图揭开宏观经济变动下中国企业创新行为的面纱,以期对规范企业创新行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共分七章,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框架以及边际贡献。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本章首先回顾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创新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其次,梳理并评述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第三章为宏观经济变动与创新现状分析。本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经济政策变动情况以及我国宏观研发投入和创新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在创新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经济发展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章首先,考察了经济发展形势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和代理水平下经济发展形势对创新影响的选择效应;然后,分析和检验了经济发展对创新影响的机制和可能路径,即外部市场机制和内部资源配置机制,产品市场需求路径、金融市场融资成本路径、金融化挤出路径和规模扩张挤出路径;最后,检验了经济发展对创新可持续性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了经济发展对创新在特定分位点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上,创新表现为逆周期性,即经济发展形势越好,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越少。(2)创新逆周期性存在选择效应,即在非国有企业和较低公司治理水平的企业中更加显着。(3)创新逆周期性是通过内部资源配置机制中的“金融化”和“规模扩张”对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4)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有助于促进创新可持续性发展,即经济增长越快,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越快,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5)创新逆周期性并未显着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率,即创新绩效不高;同时,分位数回归显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中的非发明专利的逆周期性均呈现出随分位点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发明专利的逆周期性随分位数增大呈现倒U型趋势。第五章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章将管理层动机纳入经济政策不确定对创新影响的分析框架中,首先,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其次,从经济后果角度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与创新投入产出率的关系,以证实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影响的“代理动机”机制;然后,基于产权性质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影响的选择效应,并对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代理成本和内部控制进行分组,以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最后,进一步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可持续性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越多,但是创新产出仅仅体现在非发明专利的增加,这说明企业存在策略性创新的动机。(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基于管理层的“代理动机”,表现为更低的创新投入产出率和企业价值;(3)分组检验发现,创新投入产出率在高代理成本企业和低内部控制质量企业中更低。(4)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负面影响。第六章研究了宏观经济变动对创新影响的经济后果。本章遵循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理论逻辑,试图通过经济后果的检验,进一步论证其影响机制,即从政府资源配置角度检验经济发展对创新影响的经济后果,以证实导致创新逆周期性的短视行为的内在机制,从信息中介分析师角度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影响的经济后果,以证实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创新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经济发展形势越好,创新性越强的企业并未获得政府补贴的支持,且该效应在非国企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着。该结论说明了政府在经济发展繁荣期,并未对创新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强化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导致了创新逆周期现象的存在,也印证了第四章的机制分析。(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了分析师对创新行为的关注,且该效应在高研发强度和创新持续时间长的企业中更加显着。该结论说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创新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进而引起了更多分析师的关注,该结论与第五章的机制分析相一致。第七章为全文的结论、相关政策建议和研究不足。本文的边际贡献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扩展了宏观经济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本文从宏观经济整体变动的两个维度,即可预测性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不可预测性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考察了其对创新的影响,弥补了既有研究仅从某一特定宏观经济因素(如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研究其对研发投入或创新影响的不足。第二,深化了宏观经济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的研究。本文从市场机制、管理层动机、政府职能和信息中介等角度着重分析了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弥补了现有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分析不够清晰的缺陷,深化了宏观经济对企业创新决策行为影响机制和路径的研究。第三,分析了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边际效应。本文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边际效应,本文采用了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了经济发展对创新在特定分位点的边际效应,并得出创新投入和非发明专利的逆周期性随分位点增大而增大,而发明专利则表现为倒U型的结论。该方法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创新变动的边际效果,弥补了OLS回归因剔除异常值,而损失掉重要的信息,从而可能影响估计结果的不足。第四,发挥了一定政策启示作用。本文得出创新具有逆周期性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企业创新是基于管理层代理动机的核心结论,并证实了创新的逆周期性是因为经济繁荣时期企业更加短视,将更多资本配置到风险小、收益快的非创新领域,对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管理层出于代理动机在经济政策不确定增大时进行策略创新,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创新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为管理层进行策略式创新提供了更为隐蔽的条件。该结论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繁荣期,建立长效创新机制,避免企业短视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启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不仅要看到经济政策在维持经济平稳发展中所发挥积极,还要重视由于频繁颁布或调整经济政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引发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投资者而言,面对宏观经济的变动需要客观认识企业创新动机,发挥外部监督作用,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陈亚男[8](2019)在《时空压缩背景下的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85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风险投资行业在我国的出现,三十多年来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等原因,风险投资有着较强的地理亲近性,作为对信息极为敏感的风险投资机构,高速铁路通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地理距离”对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影响。日本和欧洲等多个经济体的实践表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会大幅度降低出行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扩大不同区域之间的开放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知识溢出在地理距离上的限制,增加经济活动集聚的可能性,最终会促进创新的产生。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打破了城市之间的边界,对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过缩短企业之间商务谈判时间和降低信息沟通成本等方式,促进了信息的快速流通,加快了人员、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速度。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建设,高铁网络化时代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人们在时间距离和相对经济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地理距离逐渐增大。那么,我国高速铁路通车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是否会通过降低时间和沟通成本改变风险投资机构的地理亲近性,进而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督,最终对被投资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呢?研究这些问题,对深入了解我国风险投资对被投资公司创新水平的影响,推动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被投资公司的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未对此做出明确解答,本文以我国高速铁路通车这一准自然实验对风险投资影响创业企业进行研究,试图全面系统地分析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高铁通车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对风险资本的投资行为影响以及时空压缩背景下的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创新。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之间关系的有关文献基础上,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和时空压缩理论,对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以及风险投资影响被投资公司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全面分析了风险资本的不同投资策略对被投资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包括分阶段投资、联合投资以及投资时企业所处阶段等;其次,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区分风险投资的投前筛选和投后增值效应的角度,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筛选”效应和“价值增值”效应。接下来,基于交通运输发展对地区可达性及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本文将高速铁路通车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纳入分析框架,分析了时空压缩效应对风险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第四,基于高速铁路通车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时空压缩背景下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风险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分阶段投资以及风险投资分阶段投资总轮次对专利总数和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都有显着的影响,由于发明专利更能体现专利的质量,结果表明有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更加重视企业的专利质量。然而,风险投资机构采取辛迪加投资的策略不利于被投资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可能的原因是当采取辛迪加投资的策略时,风险投资机构存在搭便车现象。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阶段越靠后,越不利于被投资公司创新能力的提高,风险资本投资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能有效降低创业企业的融资约束,更有可能提升其创新能力。其次,风险资本存在明显的投资前“筛选”效应,在投资时选择了那些创新水平较高的公司,并且风险资本在投资后并没有显着提高被投资公司的创新能力。但是在考虑样本选择偏误之后发现,存在遗漏的影响风险投资筛选被投资企业时的不可观测因素。在考虑了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之后,风险投资机构能显着提高被投资企业的创新水平。第三,高铁通车之后,风险投资更倾向于采取分阶段投资策略。加入地理距离圈层的虚拟变量后分析发现,高铁开通之后对于600千米以内的被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采取分阶段投资策略,高铁开通对风险资本投资策略的影响仍然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同时,风险投资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投资显着增加,有助于缓解处于企业生命周期早期阶段的公司融资约束的问题,说明高铁的通车能降低风险投资的出行成本和信息搜集成本,加强对这类企业的沟通交流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推动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国有企业在创新能力、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较低,风险投资通过增加分阶段投资的总轮次来为所投资的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同时对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联合投资的策略,加强对国有被投资企业的监督。最后,高铁通车之后,对有风险投资支持公司的专利总数和发明专利数量有显着的增加作用,时空压缩效应改变了原有地理距离对风险资本的时空约束,通过降低风险投资机构与被投资公司之间的沟通往来成本,加强对被投资公司的监督以及为企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等方式,提高被投资公司的创新质量。在投资距离小于500千米的范围内,高铁通车所引起的时空压缩效应,显着提高了有风险投资支持的被投资公司的专利总数和发明专利数量,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更加重视被投资公司的创新质量,而不仅仅只关注专利数量的增加。时空压缩背景下,风险投资机构能显着提高非同一地区的被投资公司的创新水平,风险投资机构能显着提高获得联合投资的被投资企业的创新水平。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对风险投资机构的引导,促进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的实证结果已证实了风险投资对被投资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但是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风险资本的投资阶段偏后,我国政府应制定实施一系列引导政策,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早期初创企业的投资,引导风险资本更多地流向高新技术行业以及创新型企业。二是不断促进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应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和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发挥以及我国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成立一些专业的信息中介和咨询机构,减少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提高其投资效率,发挥其对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应不断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创业企业的创新意愿,增加企业的创新产出,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三是加大对高速铁路建设的投资,重视高铁对风险投资及知识溢出的作用。应重视中西部地区的高铁建设及高铁分支线路的建设,促进我国高铁形成更密集的网络,风险投资应充分利用高铁带来的出行成本及监督管理成本降低的优势,提升其投后管理和增值服务能力,从而促进被投资企业的发展。本文可能的增量贡献在于以下三点:首先,本文拓展了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的研究视角。以往文献仅仅分析了风险投资的地理亲近性,与既有文献有所创新的是,本文在考虑风险投资与被投资公司之间地理距离的基础上,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以高速铁路通车这一外生变量进行准自然实验分析,研究高铁通车通过改变地理距离的时空约束,产生时空压缩效应的背景下,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从而丰富和拓展了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的研究视角。第二,本文将时空压缩与风险投资的研究拓展到微观层面。我国现有研究时空压缩与风险投资的文献仅局限于城市层面,分析时空压缩对高铁沿线城市获得风险投资金额及退出成功率的影响,对时空压缩影响风险投资的地理偏好进行分析,尚无文献研究深入到企业层面,更没有文献研究时空压缩背景下的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创新,本文将时空压缩与风险投资的研究拓展到企业层面,从微观层面研究时空压缩背景下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丰富时空压缩影响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第三,本文将地理学分析法纳入研究分析框架中。鲜有风险投资相关的文献选取地理学分析法研究相关问题,本文利用地理学分析方法绘制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范围图,以及时空压缩影响下我国风险资本投资的变化图。

张丽芸[9](2019)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与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秉承“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企业取得迅猛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有重大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然而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人才匮乏、资金短缺以及在信息封闭等,因此处于劣势地位,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在处于转型升级的时期,因此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更加迅速、复杂和困难。面对当前的经济局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取和保持优势,必须要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生存下去。而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资源、能力、创新。对于企业而言,不论是企业处于发展阶段的哪个时期或者企业处于哪种行业,企业家都是战略制定的重要角色,它是企业与内外组织连接的关键节点。现如今企业的发展仅靠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已然是不够的。西方社会学研究者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后期社会资本不仅用于社会学,并且运用到管理学、经济学等等其他学科中。学者们开始研究社会资本理论更多的是从企业层面研究,后来再发展的过程中也从企业家层面开始研究。企业家社会资本突破了传统的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家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强度、信任、规范等获得稀缺的资源,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提升战略绩效有了新的角度。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企业家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着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运用企业家能力理论、社会资本以及平衡记分卡等相关理论,来研究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与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验证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为研究以上的问题,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技术线路图、方法和创新。第二部分对自变量、因变量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归纳出其内涵以及维度。第三部分对社会资本理论、企业家能力理论、平衡记分卡理论等进行回顾,还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影响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问卷设计、数据来源和变量测量。第五部分是运用数据验证假设。主要是对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相关性分析、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与不足。上述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相关的,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对战略绩效的四个维度也是正向相关;在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作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中介变量加入后,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的影响更大;环境动态性在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是积极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以资源为主线将社会资本、资源整合能力与战略绩效结合一起研究,为战略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将平衡记分卡与战略绩效相结合,运用平衡记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以及学习与成长维度来衡量战略绩效;最后,通过对每一维度之间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维度之间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企业家在借鉴的时候可以抓住侧重点。

贾敬远[10](2018)在《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一代企业家已陆续到了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新生代企业家能否担负起“创新一代”的历史使命,成长为推动创新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新生代企业家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国际视野广,与老一代企业家相比,最大的特质是创新,因而,在新一轮的创新发展中,新生代企业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然而,新生代企业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严峻、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其创新行为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更高的风险,也必然需要面对更大的阻力和更多的约束与挑战。如何培养新生代企业家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有效规避传统的路径依赖与锁定效应,带领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对于我国“新常态”下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新生代企业家群体的特殊性及创新环境的复杂性,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结构方程模型、社会科学计算实验等方法,从现状分析和演化模拟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深刻剖析内外部因素对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与路径,揭示不同情景下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演化规律,提出推动新生代企业家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企业家创新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经济租金理论,结合对样本地区新生代企业家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经过录音资料整理、编码分析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阶段,得到了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2)在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提出了相关假设,开发了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测量量表,并对开发的测量量表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预调研及信度和效度分析对初始问卷进行了完善。(3)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正式调研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及路径分析,探索了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及作用路径,并通过苏商与浙商新生代企业家个性特质与创新行为的对比,分析了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及个性特质的地域差异。(4)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科学计算实验方法,从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微观动因及企业创新绩效实现的动态过程出发,构建了多智能体演化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不同类型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演化过程,揭示了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演化规律。(5)综合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及计算实验研究结果,从影响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出发,探索了激发新生代企业家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突破创新瓶颈,实现创新构想的具体策略。通过以上工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新生代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认知社会资本等内部因素是影响其创新行为的最直接原因,对于创新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家是否拥有充分的决策权,对于企业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创新行为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而认知社会资本虽然能够显着影响企业家创新行为,但其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因此,提升新生代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动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根本。(2)影响新生代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关键因素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风险偏好和善于学习以及开拓精神等个性特质,因此,提高新生代企业家的管理工作经验、建立更好的创新风险保障机制、通过教育培训及社会网络开拓新生代企业家视野、接受新知识等,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3)影响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企业家受教育程度、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风险偏好、善于学习、开拓精神等,因此,应从提高新生代企业家文化素养及管理经验,正确认识创新风险,构建更加健全的创新风险保障制度,拓宽企业家知识面和知识获取来源等方面提高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能力。(4)结构社会资本和制度环境等外部因素通过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同时,创新行为的实施也依赖于结构社会资本和制度环境等提供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条件等。由于企业创新绩效反过来也会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因此,新生代企业家应客观评价与对待创新风险,避免创新风险对持续创新造成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提升社会网络的结构,为创新实施及成功提供条件。

二、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2002·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2002·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选择对供应商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国际垂直专业化
        1.2.2 融资约束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文章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出口与融资约束
        2.1.1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行为的事前决定效应
        2.1.2 出口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2.2 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融资约束
    2.3 嵌入全球价值链与融资约束
    2.4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
    2.5 文献评述
3 国际垂直专业化和企业融资约束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现状分析
    3.2 中国企业融资约束的现状分析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1 理论模型
        4.1.1 生产
        4.1.2 组织形式和谈判
        4.1.3 融资约束
        4.1.4 时机
        4.1.5 解决方案
    4.2 研究假说
        4.2.1 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与融资约束
        4.2.2 地区差异与企业融资约束
        4.2.3 行业差异与企业融资约束
5 实证研究
    5.1 模型、数据及变量设定
        5.1.1 模型设定
        5.1.2 数据来源说明及处理
        5.1.3 变量选取
        5.1.4 数据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5.2 实证分析
        5.2.1 基本回归结果
        5.2.2 进一步研究
        5.2.3 内生性检验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政府角度
        6.2.2 企业角度
参考文献
致谢

(2)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计划行为理论
        2.1.2 社会认知理论
        2.1.3 自我效能理论
        2.1.4 企业家理论
        2.1.5 基本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创业意向的文献综述
        2.2.1 创业的内涵
        2.2.2 创业意向
        2.2.3 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
    2.3 创新创业教育的文献综述
        2.3.1 创业教育
        2.3.2 创新创业教育
    2.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文献综述
        2.4.1 自我效能感
        2.4.2 创业自我效能感
        2.4.3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维度
    2.5 企业家精神的文献综述
        2.5.1 企业家精神
        2.5.2 企业家精神的维度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模型构建
    3.2 主效应研究假设
        3.2.1 创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直接影响
        3.2.2 性别的调节作用
        3.2.3 创业经历的调节作用
        3.2.4 家庭自雇佣情况的调节作用
    3.3 中介效应研究假设
        3.3.1 创业态度的中介作用
        3.3.2 主观规范的中介作用
        3.3.3 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
        3.3.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3.4 交互效应研究假设
        3.4.1 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意向
        3.4.2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互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变量的设计与测量
        4.1.1 创业意向
        4.1.2 创新创业教育
        4.1.3 创业态度
        4.1.4 主观规范
        4.1.5 感知行为控制
        4.1.6 创业自我效能感
        4.1.7 企业家精神
        4.1.8 控制变量的选取
    4.2 预调研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2 信度分析
        4.2.3 因子分析
        4.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2.5 效度分析
    4.3 正式调研分析
        4.3.1 调研对象与范围
        4.3.2 信度分析
        4.3.3 因子分析
        4.3.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3.5 效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1.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5.1.2 相关性分析
    5.2 方差分析
        5.2.1 性别与创业意向的方差分析
        5.2.2 学校层次与创业意向的方差分析
        5.2.3 专业类别与创业意向的方差分析
        5.2.4 年级与创业意向的方差分析
        5.2.5 创业经历与创业意向的方差分析
        5.2.6 家庭自雇佣情况与创业意向的方差分析
    5.3 主效应假设检验
        5.3.1 虚拟变量处理
        5.3.2 主效应模型的设定
        5.3.3 回归分析
        5.3.4 进一步的分析
    5.4 中介效应假设检验
        5.4.1 中介效应模型的设定
        5.4.2 中介路径分析
        5.4.3 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5.4.4 多重中介路径机制分析
    5.5 交互效应假设检验
        5.5.1 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分析
        5.5.2 交互效应模型设定
        5.5.3 回归分析
        5.5.4 进一步的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贡献与创新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4.1 研究的不足
        6.4.2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企业家群体形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2.3 结构安排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关于企业家理论的文献综述
    2.1 企业家的内涵、素质、职能
    2.2 企业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3 企业家产生的影响因素
        2.3.1 与企业家自身特质相关的影响因素
        2.3.2 与企业家外部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企业家群体的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3.1 国外历史上的企业家群体
        3.1.1 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群体
        3.1.2 “一战”前的企业家群体
        3.1.3 “二战”后的企业家群体
    3.2 中国历史上的企业家群体
        3.2.1 明清时期的企业家群体
        3.2.2 辛亥革命后的企业家群体
        3.2.3 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群体
    3.3 企业家群体形成的时间非连续性及原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家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4.1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时期的德国、日本与中国
    4.2 改革开放以来的温州、台州与芜湖
    4.3 企业家群体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及原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行为选择模型的企业家个体及群体形成机理
    5.1 企业家行为理论
        5.1.1 企业家行为选择相关文献
        5.1.2 不确定性与企业家行为
        5.1.3 互联网、信息供给与企业家行为
    5.2 个体企业家创业行为选择模型
        5.2.1 企业家捕捉市场机会过程
        5.2.2 企业家实现市场机会过程
        5.2.3 验证企业家创业行为选择模型的案例分析
    5.3 企业家群体形成的路径分析:创新——模仿过程
        5.3.1 领头企业家的创新及示范效应
        5.3.2 潜在企业家的模仿及扩散效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企业家群体形成原因的实证检验
    6.1 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
        6.1.1 理论分析
        6.1.2 模型构建
    6.2 指标选取和变量描述
        6.2.1 指标选取
        6.2.2 变量描述
    6.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6.3.1 模型设定
        6.3.2 平稳性单位根检验
        6.3.3 协整检验
        6.3.4 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
    6.4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7章 中国企业家群体形成原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区域市场环境的视角
    7.1 空间计量方法简述
        7.1.1 空间相关性与异质性
        7.1.2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7.1.3 空间相关性的测度
        7.1.4 空间计量模型的种类
    7.2 我国企业家群体分布的空间相关性
        7.2.1 我国企业家群体分布的总体特征
        7.2.2 我国企业家群体分布的空间格局
        7.2.3 我国企业家群体分布的空间相关性
    7.3 我国企业家群体分布的空间效应计量
        7.3.1 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7.3.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7.3.3 计量结果分析
    7.4 结论和政策意义
第8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人才政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
        一、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难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手段
        一、文献的内容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
        三、统计分析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人才政策研究综述
        一、研究对象
        二、政策效果
        三、研究评述
    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综述
        一、创新精神的影响研究
        二、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
        三、企业家精神研究评述
    第三节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工作动机研究综述
        一、工作动机的影响因素
        二、工作动机的中介作用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企业家成长研究综述
        一、宏观因素
        二、企业因素
        三、个人因素
        四、家庭因素
        五、企业家成长模式
        六、研究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自变量分类和研究假设框架图
        一、自变量分类
        二、研究假设框架图
    第二节 直接效应假设
        一、资金政策、服务政策及发展政策与企业家社会责任
        二、资金政策、服务政策及发展政策与企业家创新精神
        四、发展政策与工作动机
        五、资金政策与工作动机
        六、工作动机与企业家精神
    第二节 中介效应
    第三节 调节效应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第一节 问卷设计
    第二节 样本的选取与收集
    第三节 缺失值处理
    第四节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聚类分析数据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信度分析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二节 回归分析数据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信度检验
        三、效度检验
        四、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
        一、聚类分析
        二、回归分析
    第四节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
        一、中介效应
        二、调节效应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探讨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理论意义与启示
        二、政策建议与管理启示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福建省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企业家理论的相关研究
        1.2.2 企业家素质模型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家理论
    2.2 亚企业家理论
    2.3 素质模型理论
        2.3.1 冰山模型理论
        2.3.2 洋葱模型理论
    2.4 素质评价理论
第3章 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的构建
    3.1 当前中国宏观环境的独特性
    3.2 构建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的必要性
    3.3 中国企业家素质特点调查问卷的设计
        3.3.1 企业家素质指标的获取与筛选
        3.3.2 问卷的设计
    3.4 问卷发放与收集
        3.4.1 问卷发放对象
        3.4.2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3.5 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与模型构建
        3.5.1 信度、效度分析
        3.5.2 中国企业家素质的因子分析
        3.5.3 中国企业家素质回归分析与模型构建
第4章 基于素质模型的亚企业家成长研究
    4.1 亚企业家素质情况调查
        4.1.1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1.2 问卷数据的基本情况
    4.2 基于素质模型的企业家与亚企业家的对比分析
        4.2.1 企业家素质模型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关系分析
        4.2.2 亚企业家与企业家各项一级指标得分差异分析
    4.3 亚企业家成长存在的问题
        4.3.1 亚企业家各项素质参差不齐
        4.3.2 亚企业家能力素质明显差于企业家群体
        4.3.3 亚企业家知识素质提升的困难所在
        4.3.4 亚企业家政治素质严重不足
        4.3.5 亚企业家社会责任感不足
        4.3.6 亚企业家与企业家群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原因
第5章 促进亚企业家成长的建议
    5.1 企业应构建和完善学习机制
        5.1.1 为亚企业家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5.1.2 打造有助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
    5.2 完善亚企业家的晋升机制
        5.2.1 完善亚企业家晋升时的考核工作
        5.2.2 进一步加强晋升机制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化
        5.2.3 减少高层干预
    5.3 亚企业家群体应提升自我学习的自觉性
        5.3.1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5.3.2 提高学习自觉性
        5.3.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5.4 注重案例学习和情景模拟
        5.4.1 注重案例学习
        5.4.2 加强情景模拟训练
        5.4.3 提高危机意识
    5.5 关注身体健康
    5.6 自觉注重政治素养的提升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企业家调查问卷
附录C 亚企业家调查问卷
附录D 访谈提纲

(6)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
        一、金融发展概念及相关理论
        二、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概念及测算
        三、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
        四、金融发展促进TFP增长的途径和差异
    第二节 企业家精神的概念与现实意义
        一、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概念
        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三、企业家精神的现实价值
    第三节 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
        一、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家精神的途径
        二、金融体系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
        三、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四、研究述评
第三章 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理论分析
        一、动员储蓄投资技术进步项目
        二、信息处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风险管理分散技术创新风险
        四、激励和监督改善公司治理
    第二节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区域性差异
        一、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三、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化描述
    第三节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
        二、计量模型、指标测算与数据描述
        三、实证结果、检验及分析
第四章 中国企业家精神受到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家精神发展状况和衡量指标
        一、选取民营企业代表中国企业家精神研究对象的原因
        二、中国企业家精神发展历程
        三、企业家精神衡量指标
        四、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区域性差异
    第二节 中国企业家精神融资约束事实描述及存在问题
        一、银行业发展现状与企业家精神
        二、证券业发展现状与企业家精神
        三、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家精神
        四、区域企业家精神受到融资约束小结
    第三节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构建
        二、计量回归结果与分析
        三、小结
第五章 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二、计量回归结果与分析
    三、计量模型主要结论及建议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对策建议
    三、研究展望
附录 国外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TFP增长的实践和启示
    第一节 美国案例及启示
        一、美国TFP增长与金融发展现状
        二、美国金融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支持
        三、美国金融发展支持企业家精神的实践经验
        四、美国金融发展支持企业家精神促进TFP增长的启示
    第二节 德国案例及启示
        一、德国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
        二、德国金融体系支持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三、德国金融发展经验小结
    第三节 英国案例及启示
        一、英国金融发展基本情况
        二、英国金融发展支持企业家精神的实践
        三、英国金融发展经验小结
    第四节 典型国家金融发展支持企业家精神的启示
        一、资金流向企业家精神聚集的创新企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二、通过解除融资约束来培育企业家精神
        三、风险投资基金助力企业家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7)宏观经济变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贡献
2.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经济周期理论
        2.1.2 创新理论
        2.1.3 实物期权理论
    2.2 文献回顾
        2.2.1 宏观经济因素与企业行为文献回顾
        2.2.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行为文献回顾
        2.2.3 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2.2.4 简要评述
3.宏观经济变动与创新现状分析
    3.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现状分析
    3.3 我国研发投入现状分析
4.经济发展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4.2.2 经济发展对创新影响的选择效应
    4.3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2 模型设计
        4.3.3 变量定义
    4.4 实证检验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5 经济发展对创新影响机制检验
    4.6 进一步分析
        4.6.1 经济发展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
        4.6.2 经济发展对创新投入产出率的影响
        4.6.3 分位数回归
    4.7 稳健性检验
        4.7.1 替换宏观经济变量
        4.7.2 变换模型
    4.8 研究结论
5.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模型设计
        5.3.3 变量定义
    5.4 实证检验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回归结果分析
    5.5 经济政策不确定对创新影响机制检验
        5.5.1 代理成本分组检验
        5.5.2 内部控制分组检验
    5.6 进一步分析
        5.6.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
        5.6.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可持续性
    5.7 稳健性检验
        5.7.1 替换宏观经济变量
        5.7.2 变换模型
    5.8 研究结论
6.宏观经济变动对创新影响的经济后果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与政府补助
        6.2.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与分析师跟踪
    6.3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
        6.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2 模型设定
        6.3.3 变量定义
    6.4 实证检验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回归结果分析
    6.5 进一步分析
        6.5.1 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与政府补助的差异性分析
        6.5.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创新与分析师跟踪差异性分析
    6.6 稳健性检验
        6.6.1 变换变量
        6.6.2 变换模型
    6.7 研究结论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时空压缩背景下的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时空压缩的经济效应
        (二)风险投资与被投资创业企业创新
        (三)本地偏好、时空压缩与风险投资
        (四)时空压缩背景下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
        (五)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图
    四、本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时空压缩、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特征事实、理论分析与影响机制
    第一节 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
        一、风险投资的不同特征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
        二、风险资本的不同投资策略与企业创新
    第二节 时空压缩影响风险投资行为的特征事实
        一、高速铁路发展的时空压缩效应
        二、我国风险投资的空间分布
        三、时空压缩背景下风险投资的地理距离偏好
    第三节 时空压缩、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一个逻辑分析框架
        一、风险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关联
        二、时空压缩背景下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理论基础和逻辑关联
        三、时空压缩效应下的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创新理论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风险资本投资策略对创业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创新
        二、风险资本的投资策略与被投资企业创新
    第二节 变量选择与样本说明
        一、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说明
        二、变量选取及定义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初步分析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险投资投前筛选、投后增值与创业企业创新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风险资本投资前的“筛选”效应
        二、风险资本投资后的“增值”效应
    第二节 变量选择及样本说明
        一、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说明
        二、变量选取及定义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总体效应分析
        二、风险投资的投前筛选效应分析
        三、风险投资的投后增值效应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空压缩对风险投资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时空压缩与风险资本投资策略
        二、时空压缩效应下风险资本对不同企业的投资
    第二节 变量选择及样本说明
        一、模型、变量选取及定义
        二、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说明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时空压缩对风险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空压缩、风险投资与创业企业创新
    第一节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时空压缩效应下风险投资与被投资企业创新
        二、时空压缩效应下风险投资对不同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说明
        二、时空压缩效应下风险投资影响被投资公司创新水平的实证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一)风险投资的不同投资策略对被投资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
        (二)风险投资机构的投前筛选及投后增值效应
        (三)时空压缩效应对风险投资行为的影响
        (四)时空压缩背景下风险投资对被投资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
    二、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风险投资机构的引导,促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推动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重视高铁对风险投资及知识溢出的作用
    三、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与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图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家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一、企业家的概念及内涵
        二、对社会资本的研究
        三、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研究
    第二节 战略绩效研究综述
        一、战略绩效概念
        二、战略绩效维度划分
        三、战略绩效的前因变量
    第三节 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研究综述
        一、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概念
        二、资源整合能力的前因变量
        三、资源整合能力的结果变量
    第四节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的影响
        一、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
        二、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影响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资本理论
        二、企业家能力理论
        三、平衡记分卡理论
    第二节 模型构建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一、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的直接影响
        二、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三、环境动态性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
        四、假设汇总
第四章 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研究变量
        一、被解释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中介变量
        四、调节变量
        五、控制变量
    第三节 数据收集及样本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第五章 假设检验及讨论
    第一节 相关分析
    第二节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一、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战略绩效的直接影响检验
        二、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
        三、环境动态性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研究结果汇总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企业家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战略绩效
        二、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有中介作用
        三、环境动态性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与战略绩效之间有正向调节作用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新生代企业家的概念内涵及特质
        1.3.2 企业家创新行为研究
        1.3.2.1 企业家创新行为理论
        1.3.2.2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特点
        1.3.3 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3.3.1 企业家创新精神
        1.3.3.2 企业家创新能力
        1.3.3.3 经营业绩与创新期望
        1.3.3.4 社会资本与制度环境
        1.3.4 企业家创新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理论基础
    2.1 企业家创新理论
        2.1.1 企业家精神
        2.1.2 企业家风险偏好
        2.1.3 企业家创新动机
        2.1.4 企业家创新网络
    2.2 社会资本理论
    2.3 经济租金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探索
    3.1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
        3.1.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及分析工具
        3.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3.1.3 资料准备
    3.2 访谈资料编码与模型构建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编码及主范畴
        3.2.3 选择性编码与理论模型构建
    3.3 模型要素解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量表开发与结构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相关假设
        4.1.1 影响创新行为的内部因素
        4.1.2 影响创新行为的外部因素
        4.1.3 新生代企业家的创新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
    4.2 量表设计
        4.2.1 量表设计的基本原则
        4.2.2 变量测量与题项设计
        4.2.3 预调研与量表提纯
    4.3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4.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5.1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内部因素与创新行为的假设检验
        5.2.1 传记性特征的方差分析
        5.2.2 传记性特征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2.3 内部因素与创新行为和组织创新绩效
        5.2.3.1 关系模型
        5.2.3.2 主效应分析
        5.2.3.3 中介效应分析
        5.2.3.4 调节效应分析
    5.3 外部因素与创新行为和组织创新绩效的假设检验
        5.3.1 外部因素与创新行为和组织创新绩效的结构方程分析
        5.3.2 外部因素对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5.4 苏商与浙商个性特质与创新行为的对比分析
        5.4.1 苏商与浙商个性特质对比分析
        5.4.2 苏商与浙商创新行为对比分析
    5.5 实证研究结论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情景的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演化研究
    6.1 情景描述与相关假设
    6.2 模型设计
        6.2.1 主体属性及工作流程
        6.2.2 主体决策规则
        6.2.3 主体进化规则
    6.3 参数设置与讨论
        6.3.1 参数设置
        6.3.2 属性参数讨论
    6.4 新生代企业家自发创新行为演化分析
    6.5 结构社会资本情景下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演化分析
    6.6 创新政策情景下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演化分析
        6.6.1 低结构社会资本情景下的演化分析
        6.6.2 高结构社会资本情景下的演化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引导策略
    7.1 基于认知社会资本的创新精神培养策略
        7.1.1 将传统商业文化传统融入现代创新精神
        7.1.2 营造有利于弘扬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环境
        7.1.3 塑造企业创新文化
        7.1.4 通过青年商会组织提高创新共识
    7.2 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结构社会资本的策略
        7.2.1 社会网络联系的紧密化策略
        7.2.2 社会网络联系的差异化策略
    7.3 突破新生代企业家风险规避偏好的应对策略
        7.3.1 创新过程不确定性的应对策略
        7.3.2 创新产品市场不确定性的应对策略
        7.3.3 定向制定激励措施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访谈纲要
附录B 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C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四、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2002·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垂直专业化组织模式选择对供应商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D]. 漆庆宇. 西华大学, 2020(01)
  • [2]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D]. 李兴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企业家群体形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研究[D]. 赵静.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2)
  • [4]人才政策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D]. 黄永康.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 [5]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 季祥.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6]金融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全要素生产率[D]. 邢晓东. 武汉大学, 2019(05)
  • [7]宏观经济变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 路媛媛. 西南财经大学, 2019(12)
  • [8]时空压缩背景下的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 ——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陈亚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家资源整合能力与战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 张丽芸. 甘肃政法学院, 2019(01)
  • [10]新生代企业家创新行为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D]. 贾敬远. 江苏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企业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2002·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