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一、论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崔琦[1](2020)在《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艺术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它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性情、提高学生智能等方面大有裨益。艺术课程也是2000年来新课程改革的重难点,是培育和开发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乃至整体教育素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艺术课程从提出到推广再到实施,面临着重重困难与阻碍,但也在发展中有了较大的突破与收获。不过,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艺术课程实施仍存在许多问题,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查阅和整理艺术课程实施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湖南省郴州市Y县三所农村小学为调研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与现场访谈法调查,了解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梳理出艺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艺术课程优化实施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优化对策,从而进一步完善当地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通过研究发现: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突出问题表现在艺术课程地位悬空、艺术课堂内容虚化、课程资源相对匮乏、课程评价手段单一。究其原因是对艺术课程学科认识存在偏差、艺术师资不足且专业提升途径窄、艺术课程资源投入相对不足、艺术课程的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导致农村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较为落后。针对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更新课程观念,深化课程认识,明确课程功能,提升课程地位;二是明确教学目标,充实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灵活授课方式;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完善师资配置,同时,通过政府的帮助和多方支援,合理运用物资,有效开发农村本土资源和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四是完善艺术课程管理的监控体系以及构建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朱恩芳[2](2017)在《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治理研究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江西省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批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进城,同时伴随着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向城镇转移,给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带来了“大班额”问题。城镇义务教育是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大局的基本要义,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不可忽视,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出现的“大班额”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为了全面把握城镇化进程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优化配置全省城乡教育资源,本研究以江西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为调查对象,在省域范围内施放调查表,并抽取五市六地实地考察。根据统计数据以及实地考察的调研情况,发现江西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于省内的各个地市,并同时引发了诸如增加校园安全隐患、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强化教师职业倦怠、制约素质教育改革等诸多问题。“大班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向城迁移、资源非均衡状态下人们集中择校、经济型发展进程下学校被动布局和传统职能化思路下城乡二元发展。面对“大班额”,各地陷入高位重视不足,问题解决动力缺失;土地审批困难,教育建设用地不足;经费投入过低,学校建设资金紧张;优质资源有限,公平均衡成为难题的困境。当下,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推进、新型户籍制度落地以及人口“二孩”政策的影响,城镇适龄儿童数量将持续增长,未来班额需求也将继续膨胀,与此同时,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愈加强烈,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迫切地需要得到解决。对江西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治理,本研究提出合理调整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规划、盘活教育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建设用地、均衡配置师资运转、科学统筹办学管理五大对策,以期能够有效的解决江西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并以此为契机点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江西省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的进程。在解决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时,应当认识到重视城镇义务教育问题解决并非违背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城镇义务学校建设投入并非摒弃农村义务教育,优化城镇义务学校师资配置并非削弱农村义务教育。

周倩[3](2014)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问题与优化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且首要的环节,一直被教学理论所关注,也是教学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对备课的研究和探索大多停留在教师个体层面上,许多理论阐释以及建议主要针对教师个体应该怎样正确地认识备课,如何去“备课”,怎样“备好课”等方面。随着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的深入,教师个体层面的备课越发显示出诸多的局限性,备课的形式也越发多样化,集教师群体智慧分享与合作创造为一体的“集体备课”,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促进专业发展和寻求有效教学的形式。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生了校本教研制度,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小学校迅速而普遍地得以推广和实施。但随之而来的不只是对集体备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多的是对集体备课的争议,“集体备课是一种教研幻想”、“理性地审视集体备课”、“如此集体备课还是‘革掉’好”的呼吁意味着集体备课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那么,集体备课的问题出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成因是什么?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和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之所以以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在我国城乡差距还比较明显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暴露出的问题更为突出,问题解决也更具有挑战性。本文在参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鲁西南多所农村中小学为调研对象,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观察教师集体备课的行为并对多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总结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偏狭、专业引领缺失、开展形式简单僵化、结果过于追求统一等突出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农村中小学可利用资源匮乏、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合理、学校合作文化氛围不浓厚是客观的制约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观念淡薄、能力欠缺是主观的内在制约因素。与之相对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问题的优化策略主要是:优化农村备课可利用资源;合理规划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农村教师协同合作的文化氛围以及提高农村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以使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集体备课,从教学备课环节入手,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水平。

任继业[4](2013)在《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而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中美术教育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按照我国行政求划分,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城市和农村,但大多数情况我们把乡(镇)级称作农村。由于2001年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初于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规划合理布局,整合教育资源的考虑进行“撤点并校”,致使中学学校集中在乡(镇),就现在我国的农村教育来看,集中办学有利有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学校办学能力,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生源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那么,建基于我国当前农村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农村及时有效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办大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发展学校美术教育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的把农村教育当做课题来研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在以往的美术教育研究着作或文献中,要么是在对中学美术教育的研究中过多的倾向于高中美术教育的论述,要么是把初学和小学的美教育放置在一起分析,混淆了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差异;要么是模糊了基础美术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界限的研究。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方面的论述有所涉足,但都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更缺少实践指导。综合以上考虑,本文选《农村中学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为题,在此提到的“基础美术教育”指广义的基础教育,泛指培养人们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中包括狭义的基础教育。由于农村教育的“砍伐并”政策,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学校集中于乡、镇一级,只有极少乡,镇有高中学校,因此,笔者此文所提到的中学特指初级中学的学校教育。借此本文从分析农村背景下的中学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入手,旨在重点探讨研究农村美术教育的改进策略,同时,穿插了一些在农村美术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期许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促使推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使其跟上城市教育的发展的步伐,从而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

许娟[5](2013)在《重庆市石柱县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是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不仅在我国广大城市地区,而且在我国许多的农村地区,在地区教委和学校的领导下各种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日益成为学校新课改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我国各方面都非常薄弱的农村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行新课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师生观念意识落后、学校教学设施陈旧等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顺利开展。重庆市石柱县教委为了提高本县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倡导各个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本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L中学为个案,从提高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出发,针对L中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力求找出制约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原因,拟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概要地阐述了选题的缘由,文献综述,及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简明阐述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重庆市石柱县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从L中学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由来,阐述石柱县L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实施过程。第三部分调查研究实施与分析。为了比较真实分析出石柱县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本研究通过选取L中学的12名语文教师和21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研究。第四部分总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几个方面进行查找,总结出L中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问题成因。总要从教师、学生、学校领导和教委等方面进行归因,找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主要原因。第六部分改进建议。针对重庆市石柱县L中学的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结语部分。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总结性地谈论了一些自己的浅薄看法,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张鹏君[6](2011)在《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文中认为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教育,要发展农村教育,就需要有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要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农村教师是农村的知识精英,其素质的高低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发展理论的需要、个人的经历和兴趣,本文就选定在“新农村建设”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来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这一普通而又长谈常新的话题。这对于丰富和发展农村教育理论、教师素质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还能够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供理论指导,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新农村建设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提出的,具有特殊的目标要求和战略意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依托,为其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农村基础教育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基层落实、从基点抓起的基本途径,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传播和提升的作用;农村教育是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保证,也是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具有与新农村建设相符合的教育理念、具有兼容的知识结构、要具有综合的教学能力等;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也为教师的素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新农村建设是影响农村教师素质发展和提高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农村教师素质是影响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围绕着教育观念、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五个方面,通过对所选中小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实然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敬业精神有待提高、现代化教学能力欠缺、身心状况不佳等问题。基于现状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归纳与总结。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内部因素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和实现。基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尝试提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策略,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职业道德、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实践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武艳霞[7](2010)在《有效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培训研究》文中认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和重要支撑。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其发展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管理关系的承担者与创造者,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人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进入了以优质化、多样化和创新性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新阶段,这就对校长领导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培训作为增强校长自身素质的一种手段,是校长领导力建设与提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者对校长培训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校长领导力培训的研究很少,且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校长领导力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校长领导力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培训价值取向、培训机制、培训运作实施、校长自身原因、培训质量评价与反馈这五个方面深入剖析校长领导力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指出,应从树立正确的校长培训观、创新校长培训机制、建设培训师资队伍、构建多元互补的培训模式、对培训全程严格管理等方面提高校长领导力培训的有效性。

胡培卿[8](2010)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在中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从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空间。全文主要观点与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本位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对以往的研究做综合述评。其次,界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挖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分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第三,以F省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分析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比较研究和个别访谈,探讨并提出了如何通过学校管理机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研究,本文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由个体被动发展向个体主动发展再向群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专业素质不断得到体现与完善。本文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机制应更多关注建立可操作的教师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制约机制等。

李继抄[9](2010)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地域性差异简析》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教育公平是教育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我们应该用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新视角来统领教育发展的全局,切实保障基础教育的公正、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效的发展。基于此我们更应对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给与充分关注,提出有效解决的办法。

郭小利[10](2009)在《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文中指出音乐即兴创作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国外民族音乐学界和音乐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本研究以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线,试图阐释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规律,并将其引入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以培养既热爱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本研究从梳理国内外即兴创作观点出发,界定了音乐即兴创作概念。根据与原有音乐基础的关系,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分为框格式、自由式、衍展式三种类型,将其过程概括为“传承、变易、创新”三个阶段,即“传承是基础,变易是动力,创新是目标与结果”,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中的即兴变易行为过程、引发即兴变易的因素和即兴变易手法。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是“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并有机地融合了审美、实践、文化哲学因素;从思维、知识、行为三个维度来阐释音乐即兴创作的心理学基础;从文化角度,阐述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对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母语音乐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以波兰尼的缄默认知学习理论和中国传统审美的“观、味、悟”理论为支撑,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规律,将其概括为“融入·超越·创新”三维模式,即“融入是传承的基础,超越是变易的动力,创新是最终目标和结果”。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引入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以传统民歌和器乐曲为教学素材,在原型基础上实施变易的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规律。在中小学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作品与创造性倾向测试数据统计为依据,检验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实践可行性与初期效果。对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实验教学进行理性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剖析存在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实验法、调查问卷法、量化数据统计法等,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模式与实践规律。

二、论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设计及过程
        2.1.1 调查设计
        2.1.2 调查过程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相关群体对艺术课程的态度和认知分析
        2.2.2 艺术课程的师资配备与配套设施分析
        2.2.3 艺术课程的开设现状与主要内容分析
        2.2.4 艺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分析
第3章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问题审视及原因探究
    3.1 问题审视
        3.1.1 艺术课程地位悬空
        3.1.2 艺术课堂内容虚化
        3.1.3 课程资源相对匮乏
        3.1.4 课程评价手段单一
    3.2 原因探究
        3.2.1 艺术课程学科认识存在偏差
        3.2.2 艺术师资不足且专业素养欠佳
        3.2.3 艺术课程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3.2.4 艺术课程的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第4章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对策
    4.1 更新课程观念,提升课程地位
        4.1.1 更新课程观念,深化课程认识
        4.1.2 明确课程功能,提升课程地位
    4.2 充实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4.2.1 明确教学目标,充实课程内容
        4.2.2 改革教学方法,灵活授课方式
    4.3 丰富课程资源,完善师资配置
        4.3.1 丰富课程资源,合理运用资材
        4.3.2 拓宽培养渠道,完善师资配置
    4.4 优化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机制
        4.4.1 优化评价体系,凸显实施成效
        4.4.2 细化课程管理,健全课程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的访谈提纲(校领导卷)
附录B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的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C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D 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2)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治理研究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关于“大班额”界定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外关于“大班额”与教育教学的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关于“大班额”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综述
        1.3.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访谈(座谈)法
        1.6.4 数据分析法
    1.7 技术路线
2 江西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状的调查研究
    2.1 江西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调研方案
    2.2 全省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情况
        2.2.1 全省城镇中小学“大班额”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2.2.2 全省各地市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情况普遍
        2.2.3 城镇中小学校园面积缺额、生均占地面积不足
    2.3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的危害
        2.3.1 大班额已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隐形杀手
        2.3.2 大班额已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屏障
        2.3.3 大班额已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帮凶
        2.3.4 大班额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瓶颈
3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深层思考
    3.1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形成的原因剖析
        3.1.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向城迁移
        3.1.2 资源非均衡状态下人们集中择校
        3.1.3 经济型发展进程下学校被动布局
        3.1.4 传统职能化思路下城乡二元发展
    3.2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现实困境
        3.2.1 战略困境:战略导向不明,问题解决动力缺失
        3.2.2 用地困境:土地审批困难,教育建设用地不足
        3.2.3 资金困境:经费投入过低,学校建设资金紧张
        3.2.4 资源配置困境:优质资源有限,公平均衡成为难题
4 新形势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治理
    4.1 新形势下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解决的紧迫性需要
        4.1.1 城镇化进一步推进,随迁人口持续增长
        4.1.2 人口“二孩”政策影响,班额需求继续增加
        4.1.3 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优质教育需求迫切
        4.1.4 新型户籍制度落地,城乡二元结构破除
    4.2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治理的建议与对策
        4.2.1 合理调整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规划
        4.2.2 有力盘活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资金投放
        4.2.3 切实保障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用地
        4.2.4 均衡配置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运转
        4.2.5 科学统筹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管理
    4.3 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3.1 重视城镇义务教育问题解决并非违背义务教育公平
        4.3.2 优化城镇义务学校师资配置并非削弱农村义务教育
        4.3.3 加大城镇义务学校建设投入并非摒弃农村义务教育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全省城镇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调查表
附录 2:全省乡镇中心学校、初中办学情况调查表
附录 3:全省村小和教学点办学情况调查表
附录 4:城镇小学家长意向调查问卷
附录 5: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问题调研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问题与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1.农村中小学教师备课的现实诉求
        2.个人经历及兴趣引发的思考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三)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与访谈法
一、 相关概念分析
    (一)备课
    (二) 集体备课
    (三) 农村中小学
二、 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目标定位偏狭
    (二) 集体备课专业引领缺失
    (三) 集体备课形式简单僵化
    (四) 集体备课的呈现整齐划一
三、 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问题的成因分
    (一)客观因素
        1.学校可利用资源匮乏
        2.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合理
        3.学校合作文化氛围不浓厚
    (二) 主观因素
        1.教师集体备课观念淡薄
        2.教师集体备课能力欠缺
四、 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农村备课可利用资源
        1.增强与高校联系
        2.完善教学设施
        3.提高师资水平
    (二) 合理规划教学管理制度
        1.健全教师评价体系
        2.加强教学管理监督
    (三)营造农村教师协同合作的文化氛围
        1.树立资源共享观
        2.建立平等互助关系
        3.构建学习共同体
    (四) 提高农村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1.形成正确的集体备课观
        2.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当代美术教育研究
        (一)我国当代美术教育研究
        (二)国外当代美术教育研究
    二、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现状
第一章 农村中学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
    一、美术教育在健全青少年身心的重要作用
        (一)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
        (二)美术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三)美术教育可以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美术教宵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蜇要作用
    三、美术教育在缩短城乡素质教育差距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城乡素质教育的差距
        (二)美术教育在普及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章 分析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教育参与者的观念现状
    二、农村基础美术教育资源现状
    三、农村初中美术教师素养现状
第三章 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用爱倾听学生的内心声音,让每个学生成为课觉的主人12
        (一)建立愉快的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关注学生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二、着眼于农村实际,创设艺术性的美术课堂
        (―)建立“为了农村”多级化的教学理念
        (二)开发“贴近农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挖掘“基于农村”趣味化的教学题材
        (四)创设“结合农村”综合化的教学设计
第四章 未来农村中学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农村基础美术教育应注重地域化发展
    二、农村基础美术教育应注重综合艺术教育
    三、农村基础美术教育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四、农村基础美术教育应注重美术活动表现评价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手段
        (三)评价形式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重庆市石柱县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由
    (二) 文献综述
    (三) 核心概念界定
    (四) 理论基础
    (五)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六)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七)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预计创新点
一、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 L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二) L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由来
    (三) L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四) L中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二、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调查和分析
    (一) 问卷调查及分析
    (二) 访谈调查及分析
    (三) 课堂观察研究
三、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 可喜变化
    (二) 主要问题
四、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考试指挥棒和唯成绩论的影响
    (二) 学校只注重简单落实
    (三) 片面依靠外来经验,改革未结合自身实际
    (四) 教师的系统培训缺乏
    (五) 学生受教师的引导不够
    (六) 教委评估方法不科学
五、对L中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建议
    (一) 语文教师层面
    (二) 学生层面
    (三) 学校层面
    (四) 县教委层面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1.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
        2. 教师发展理论的需要
        3. 个人的经历与兴趣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已有研究采用方法及存在问题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新农村建设及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 新农村建设解读
        1.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2. 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
        3. 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二) 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
        1. 农村教育与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2. 农村教育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 农村教育与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三)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3.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4.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一) 调查设计
        1. 调查目的
        2. 调查内容
        3. 调查对象
        4. 调查方法
    (二) 调查结果分析
        1. 样本构成
        2. 调查资料分析
    (三) 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 敬业精神有待提高
        3. 现代化教学能力欠缺
        4. 身心状况不佳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策略
    (一) 在领悟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中,更新教育观念
    (二) 在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提高职业道德境界
    (三) 在传播新农村建设所需知识中,优化知识结构
    (四) 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教育实践中,增强实践能力
    (五) 在享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中,促进身心健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有效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小学校长培训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中小学校长培训历史回顾
    第二节 现代中小学校长培训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问题及分析
    第一节 价值领导力问题及分析
    第二节 战略管理领导力问题及分析
    第三节 课程领导力问题及分析
    第四节 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力问题及分析
    第五节 信息化领导力问题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培训问题与分析
    第一节 培训价值取向制约校长领导力提升
    第二节 培训机制不健全制约校长领导力提升
    第三节 培训运作实施不科学制约校长领导力提升
    第四节 校长自身"动力系统"未完全开启制约领导力提升
    第五节 培训缺乏有效质量评价与反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有效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培训对策研究
    第一节 更新校长培训观
    第二节 创新校长培训机制
    第三节 建设培训师资队伍
    第四节 构建多元互补的培训模式
    第五节 培训全程规范管理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概念
    第二节 学校管理机制概念与功能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校管理机制视角探寻教师专业发展障碍
    第一节 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剖析
    第一节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校内管理机制构建
    第一节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
    第二节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
    第三节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部制衡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音乐即兴创作及其教育研究现状
        (二) 国内音乐即兴创作及其教育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国传统音乐的即兴创作
    第一节 音乐即兴创作
        一."即兴"之溯源
        二.音乐即兴创作诸说
        三."即兴创作"术语之选择
        四.本文的音乐即兴创作观
        五.音乐即兴创作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的三种类型
        一.框格式类型
        二.自由式类型
        三.衍展式类型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的三个阶段
        一.传承
        二.变易
        三.创新
    小结
第二章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审美、实践、创造音乐教育哲学观之简述
        二.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三个哲学维度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一.国内外各种音乐即兴创作观
        二.国内外各种音乐即兴创作观之评述
        三.音乐即兴创作的思维、知识与行为之三维基础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文化价值
        一.教育中人的形象与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
        二.20世纪两次外来文化冲击与民族音乐教育
        三.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小结
第三章 融入·超越·创新——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三维模式
    第一节 缄默认知学习与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学习
        一.缄默认知学习论的三境界说
        二.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学习的三层次说
        三.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学习方式与学校教学方式关系之探讨
    第二节 融入·超越·创新——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三维模式
        一.融入
        二.超越
        三、创新
    小结
第四章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践探索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实验设计与教学思路
        一.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实验设计
        二.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的教学思路
    第二节 中国传统民歌即兴创作教学实践探索
        一.以河南驻马店民歌《麻利麻利索》为原型的即兴创作教学实践
        二.以河南焦作民歌《小笤帚》为原型的即兴创作教学实践
        三.以山西民歌《走绛州》为原型的即兴创作教学实践
        四.以河北民歌《孟姜女》为原型的即兴创作教学实践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课堂器乐(竖笛)即兴创作教学实践探索
        一.《孟姜女调》的课堂器乐即兴创作教学实践
        二.《老六板》的课堂器乐即兴创作教学实践
    第四节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践效果的量化分析
        二.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践效果的质性分析
        三.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践经验之反思
        四.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实践存在问题之反思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实验教材所选民歌
附录2 部分学生作品
附录3 创造性倾向量表
    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
    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
附录4 实验前测试数据分析表
    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测试数据分析
    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测试数据分析
附录5 实验后测试数据分析表
    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测试数据分析
    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测试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索引1 图例
索引2 表格
索引3 谱例
个人简历

四、论农村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Y县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研究[D]. 崔琦.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2]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的治理研究 ——基于江西省的调查研究[D]. 朱恩芳. 江西师范大学, 2017(04)
  • [3]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备课问题与优化策略[D]. 周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14(01)
  • [4]农村初中基础美术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D]. 任继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03)
  • [5]重庆市石柱县L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 许娟. 西南大学, 2013(12)
  • [6]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D]. 张鹏君. 河南大学, 2011(08)
  • [7]有效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培训研究[D]. 武艳霞.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
  • [8]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机制研究[D]. 胡培卿.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
  • [9]基础教育发展的地域性差异简析[J]. 李继抄. 内蒙古教育, 2010(06)
  • [10]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D]. 郭小利. 福建师范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