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一、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区又君,刘江华,李加儿,吴水清,谢木娇[1](2015)在《驼背鲈头肾和脾脏的形态组织学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研究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头肾和脾脏的组织学结构,以充实该鱼类免疫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等基础资料,为深入研究驼背鲈生物学及其养殖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采集驼背鲈的头肾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及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头肾和脾脏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驼背鲈头肾位于食道背面、胸腔内咽退缩肌之上,其外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性被膜,属于淋巴样实质组织,无肾单位及明显小梁,分为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其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血管和血窦组成,其间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驼背鲈脾脏位于胃后方、肠的前部背面,表面也覆盖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性被膜,其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混合排列组成,小梁不明显,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血细胞及粒细胞,有椭圆体和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脾脏中的动脉、静脉及神经束互相结伴而行。【结论】驼背鲈头肾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而脾脏具有很强的血液过滤及储存功能。

刘江华[2](2014)在《驼背鲈消化机理及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构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为高级海产经济鱼类,营养价值高,价格高昂。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驼背鲈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其高昂的价格为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驼背鲈大规模养殖在我国南海海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加深对驼背鲈消化机理及免疫器官组织形态结构的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及成鱼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45℃,其他部位均为40℃;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3.2,肠、幽门盲囊、肝的最适pH均为8.2;胃、肝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8.2,其他部位均为6.2;胃淀粉酶的最适pH为7.2~8.2,其他器官的最适pH均为7.2。各部位在最适温度和pH下,脂肪酶酶活力顺序为肠>胃>肝>幽门盲囊,淀粉酶酶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蛋白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活力顺序分别为肠>胃>肝>幽门盲囊、肠>胃>幽门盲囊>肝。2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采用HE染色方法对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唇和舌均有味蕾和黏液细胞,唇无杯状细胞,舌杯状细胞丰富;食道短而粗,黏膜褶发达,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未见味蕾,肌层发达,属横纹肌;胃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黏膜褶个数依次为:贲门部>盲囊部>幽门部,平均黏膜褶高度: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有胃小凹,胃腺发达,无杯状细胞;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肠黏膜褶个数和平均高度:前肠>中肠>后肠,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纹状缘明显,无肠腺;幽门盲囊与肠结果相似;肝小叶不明显,中央静脉分布无规律,肝血窦丰富,肝细胞索明显,可见肝动脉和胆管;胰脏弥散在肝脏外周,胰岛呈椭圆形团状,胰腺泡丰富,胰腺细胞清晰可见。3驼背鲈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采用光镜技术对驼背鲈头肾和脾脏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头肾外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无明显小梁,无肾单位,分为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血管和血窦组成,其间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脾脏表面也覆盖着一层极薄的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其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混合排列组成,小梁不明显,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血细胞及粒细胞,有椭圆体和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脾脏中的动脉、静脉和神经束互相结伴而行。

晁珊珊,宫佳琦,刀筱芳,郑玉才,杨斐芃,杨发龙,林亚秋[3](2013)在《齐口裂腹鱼及草鱼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测定了两种不同生长环境的齐口裂腹鱼和草鱼肌肉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力,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这两种鱼类的心脏、肝胰脏、鳃、脑及肌肉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的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力显着高于草鱼(P<0.05),齐口裂腹鱼和草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具有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草鱼各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迁移率明显快于在齐口裂腹鱼各组织中,两种鱼的心脏和脑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比较丰富;两种鱼的心、脑组织中乳酸脱氢酶1-乳酸脱氢酶3占优势,乳酸脱氢酶4和乳酸脱氢酶5在肌肉组织中占优势。

董丽娜[4](2011)在《南海北部陆架区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种群分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种群是物种存在、遗传、进化和群落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资源开发、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是我国的重要渔业产区,范围广阔,鱼类种类繁多。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隶属金线鱼科金线鱼属,是南海北部陆架区最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文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南海北部陆架区金线鱼种群进行分析,通过对金线鱼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基因片段和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片段的研究,对金线鱼种群进行鉴别,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北部金线鱼属(Nemipterus)常见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以期为南海北部陆架区金线鱼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数据,并为渔业资源有序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及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渔业经济利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直接测序法对金线鱼线粒体DNA D-loop区基因片段进行分析,得出南海北部陆架区5个地理群体属于同一种群。对采自北部湾海域,粤西海域,珠江口海域和粤东海域的5个地方的金线鱼地理群体(B群体,ZJ群体,M群体,DG群体及SW群体)的D-loop区472bp片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9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6个单倍型,且5个地理群体间有一个共享单倍型。控制区同源序列中A、T、G、C四种碱基的平均组成分别为34.1%, 30.4%, 15.6%,20.0%,平均G+C的含量为35.62%,低于A+T的含量。两两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02-0.003之间,遗传分化指数在0.00201-0.02034之间,且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得出5个地理群体内遗传变异度为98.30%,群体间遗传变异度仅为1.70%,遗传结构差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5个地理群体间的基因流Nm计算结果也表明,5个地理群体间有频繁的基因交流。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的系统发育树也显示,5个金线鱼地理群体属于同一种群。单倍型多样性高、核苷酸多样度低及中性检验的结果表明金线鱼种群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且推测各地理群体可能由湛江地理群体扩张而来。2.同样,经过对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分析后得出,南海北部陆架区的4个金线鱼地理群体属于同一种群。运用PCR技术及直接测序法,对北部湾海域,粤西海域,珠江口海域和粤东海域的4个地方的金线鱼地理群体(B群体,M群体,DG群体及SW群体)的线粒体DNA COⅠ基因片段(644bp)进行了测序分析,并比较了序列差异。79条序列共测得11个单倍型。4个地理群体间有1个共享单倍型。同源COⅠ基因片段中,A、T、G、C四种碱基的平均组成分别为30.8%,26.7 %, 23.8%,18.8 %,平均A+T含量高于G+C的含量。并可能因为COⅠ基因是保守的基因,在群体间的差异显着性不明显,同时在群体内的特异性不高,所以AMOVA分析结果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不大。4个地理群体间的核苷酸歧异度,遗传距离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显示,4个地理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是同一个种群。且在历史上经历过群体扩张事件。3.对金线鱼(N. virgatus),日本金线鱼(N. japonicus),深水金线鱼(N. bathybius),红棘金线鱼(N .nemurus)和苏门答腊金线鱼(N. mesoprion) 5种金线鱼属鱼类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5种金线鱼仍属于同一个属,而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亲缘关系非常近,极有可能为同种,同时推测5种金线鱼类的分化时间大概在中更新世时期。对通过对金线鱼,日本金线鱼,深水金线鱼,红棘金线鱼和苏门答腊金线鱼5种金线鱼属鱼类的COⅠ基因(659bp)和Cyt b基因(425bp)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 COⅠ基因片段中,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A为23.2%,T为31.8%,C为26.3%,G为18.7%,平均G+C的含量为45.0%。Cyt b基因片段中,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A为25.1%,T为30.5%,C为28.2%,G为16.2%,平均G+C的含量为44.4%。两段基因中,碱基G的含量明显偏低。对5种金线鱼类的两段基因分别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亲缘关系非常近,甚至可能为同种。从系统进化树还可看出,在进化上,日本金线鱼和红棘金线鱼属于平行进化,且这一混杂的支系位于进化树的顶端,进化最晚,是金线鱼的最新演化种。还有,5种金线鱼间的差异并未达到属间的差异,仍属于同一个属,且日本金线鱼和苏门答腊金线鱼属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采用2%每百万年的核苷酸分歧速率来进行分化时间的推算,5种金线鱼类的分化时间大概在中更新世时期。

常建波,雷光高,黎中宝,赵斌丽,陈锦,张桂玲,王展林[5](2011)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文中提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半滑舌鳎野生和养殖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水平低于野生群体,两个野生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数、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1.275%、0.1177、0.0854和1.1499)分别高于两个养殖群体的平均值(分别为18.75%、0.1156、0.0741和1.1355)。渤海与黄海野生群体间遗传分化较低,唐山野生群体与江苏连云港野生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6,群体间分化较低(FST=0.0109,Nm=22.5850)。

张建明,张玉,刘海涛[6](2010)在《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文中认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比较研究了岗更湖(淡水)和达里诺尔湖(盐碱水)中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同工酶,旨在明确该品种在盐碱水域和淡水水域中同工酶的不同,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在内陆水域的引种与放流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研究了两湖中瓦氏雅罗鱼骨骼肌、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结果表明,两湖中瓦氏雅罗鱼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存在差异性,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不显着。

张建明[7](2010)在《不同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液指标和同工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瓦氏雅罗鱼为达里诺尔湖的主产经济鱼类,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本文主要对生活于半咸水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的血液生化指标、Na+,K+—ATP酶活性、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探索瓦氏雅罗鱼耐盐碱机理做基础性的研究,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的引种、放流和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的研究:(1)第一部分的试验主要研究了瓦氏雅罗鱼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结果得出:两种水域中瓦氏雅罗鱼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磷酸根离子、尿酸、钾、氯、钠、钙、镁、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差异极显着(P<0.01);总蛋白差异不显着(P>0.05)。(2)第二部分的试验主要研究了瓦氏雅罗鱼的Na+,K+—ATP酶活性,研究结果得出: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显着高于岗更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Na+,K+—ATP酶活性,而两湖中瓦氏雅罗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Na+,K+—ATP酶活性差异不显着;同时试验结果也表明同一水域中瓦氏雅罗鱼的鳃丝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显着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的Na+,K+—ATP酶活性。(3)第三部分的试验主要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两种水域中瓦氏雅罗鱼的骨骼肌、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研究结果得出:两湖中瓦氏雅罗鱼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等同工酶酶带和酶的活性均有差异性,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差异不显着。

齐旭东,区又君[8](2008)在《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6组织(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脑、脾脏)的5种同工酶(EST、LDH、MDH、ME和AST)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5种同工酶的同工酶位点及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5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Est-1在这6种组织中都存在,Est-2只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LDH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共检测到3条谱带,Ldh-2只存在于肾脏中;MDH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Mdh-1表达为MDH1和MDH2 2条酶带,Mdh-2表达为MDH3 1条酶带,在肝脏中的活性最强;ME由1个基因位点编码,只检测到1条酶带,肝脏的含量丰富;AST由2个基因位点编码,只在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共检测到3条谱带。

雷光高[9](2008)在《半滑舌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为我国名贵海水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朝鲜、日本及俄罗斯的亚洲海区。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半滑舌鳎野生资源日益衰竭,目前除黄渤海外其他海区己基本未见渔获。半滑舌鳎养殖业随着人工育苗繁殖技术的成熟迅速地发展起来,南北地区都开始半滑舌鳎的养殖,但是由于人工繁殖过程中如:遗传瓶颈、近交衰退及其他因素势必对半滑舌鳎群体遗传结构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了等位酶和AFLP(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个野生及养殖的半滑舌鳎群体(河北唐山野生群体、江苏连云港野生群体、山东海阳养殖群体、福建漳州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半滑舌鳎的种质资源的保护、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1.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对野生与养殖半滑舌鳎群体(4个群体,各30尾)9个酶16个位点进行了检测分析。以P0.99为标准,唐山野生群体在4个位点(Sod-1、Adh-1、Sdh-1、Amy-2)上表现为多态,其它三个群体(江苏连云港野生、福建漳州养殖、山东海阳养殖)在3个位点(Adh-1、Sdh-1、Amy-2)上表现为多态。两个野生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平均值分别为21.275%,0.1177,0.0854,1.1499,均高于两个养殖群体的平均值(18.75%,0.1156,0.0741,1.1355)。唐山野生群体与江苏连云港野生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6,4个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12。群体间分化较低(FST=0.0109 ,Nm=22.5850)。结果表明:与其他鱼类相比半滑舌鳎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半滑舌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野生群体,渤海与黄海野生群体间遗传分化较低。2.采用8个AFLP引物组合,在4个群体的12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98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为279个,多态位点比例百分比为56.02 %。野生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比、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养殖群体:45.18 %、0.1159、0.1817(唐山野生群体);39.96 %、0.1059、0.1663(江苏连云港野生群体);37.95 %、0.1046、0.1629(山东海阳养殖群体);37.75 %、0.1015、0.1587(福建漳州养殖群体)。野生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665,GST为0.2052,基因流为1.9371。结果表明:与其他鱼类相比半滑舌鳎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低于野生群体,野生群体间有较大的基因交流,显性基因频率分布表明半滑舌鳎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相近。

刘伟斌,曾志南,王德祥,刘波,柯才焕[10](2008)在《AFLP分析3个不同体色花尾胡椒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文中研究指明通过AFLP技术对中国东南沿海的3个不同体色花尾胡椒鲷(Plectorhinchus cinctus)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6对引物组合从3个群体中扩增出370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比例为49.5%,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片段为5171条,平均61.3条,每对引物组合多态位点检出率为39.4%56.5%。正常群体、白色和灰色变异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1.4%、36.3%、34.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145、0.0887和0.0837。遗传多样性衡量指标表明,正常花尾胡椒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量相对最大,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白色变异群体次之,而灰色变异群体最低,白色变异群体和灰色变异群体两者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并不显着(P>0.05),显示变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正常群体与白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0.0354)最大,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9652)。同时,遗传分化系数Fst(0.1362)和AMOVA方差分量百分比(10.68%)也表明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结构分化,说明对体色这一特定表型性状的人为定向选育对花尾胡椒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驼背鲈头肾和脾脏的形态组织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1. 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驼背鲈头肾解剖形态及组织学结构
        2.1.1头肾解剖形态
        2.1.2头肾组织学结构
    2. 2 驼背鲈脾脏解剖形态及组织学结构
        2.2.1脾脏解剖形态
        2.2.2脾脏组织学结构
3 讨论
    3. 1 驼背鲈头肾的组织学特征及其生理学功能
    3. 2 驼背鲈脾脏的组织学特征及其生理学功能
4 结论

(2)驼背鲈消化机理及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构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驼背鲈生物学特性及研究现状
    2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进展
        2.1 消化酶在鱼体内分布状况
        2.2 温度对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pH 对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 鱼类消化系统组织学的研究进展
    4 鱼类免疫器官组织学的研究进展
        4.1 头肾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4.2 脾脏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4.3 胸腺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5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温度和 pH 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用鱼及驯养
        1.1.2 温度和 pH 梯度实验设计
        1.1.2.1 温度梯度实验设计
        1.1.2.2 pH 梯度实验设计
        1.1.3 粗酶液制备
        1.1.4 酶活力测定
        1.1.4.1 蛋白酶
        1.1.4.2 脂肪酶
        1.1.4.3 淀粉酶
        1.1.4.4 蛋白浓度
        1.1.5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2 结果
        1.2.1 温度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1.2.1.1 温度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1.2.1.2 温度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1.2.1.3 温度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1.2.2 pH 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1.2.2.1 pH 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1.2.2.2 pH 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1.2.2.3 pH 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1.2.3 最适温度下驼背鲈不同消化器官消化酶活力的分布比较
        1.2.4 最适 pH 下驼背鲈不同消化器官消化酶活力的分布比较
    1.3 讨论
        1.3.1 温度与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关系
        1.3.2 pH 与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关系
        1.3.3 驼背鲈不同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的分布比较
第二章 驼背鲈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2.1 驼背鲈幼鱼消化道组织学特征
        2.2.1.1 唇
        2.2.1.2 舌
        2.2.1.3 食道
        2.2.1.4 胃
        2.2.1.5 前肠
        2.2.1.6 中肠
        2.2.1.7 后肠
        2.2.1.8 幽门盲囊
        2.2.2 驼背鲈幼鱼消化腺组织学
        2.2.2.1 肝脏
        2.2.2.2 胰脏
    2.3 讨论
        2.3.1 驼背鲈幼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2.3.2 驼背鲈幼鱼消化腺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章 驼背鲈免疫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驼背鲈头肾解剖形态和组织学结构
        3.2.1.1 头肾解剖形态
        3.2.1.2 头肾的组织学结构
        3.2.2 驼背鲈脾脏解剖形态和组织学结构
        3.2.2.1 脾脏解剖形态
        3.2.2.2 脾脏的组织学结构
    3.3 讨论
        3.3.1 驼背鲈头肾的组织特点和功能
        3.3.2 驼背鲈脾脏的组织特点和功能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齐口裂腹鱼及草鱼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方法
        1.2.1 组织匀浆的制备
        1.2.2 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
        1.2.3 苹果酸脱氢酶活力测定
        1.2.4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的电泳分析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齐口裂腹鱼和草鱼肌肉组织乳酸脱氢酶与苹果酸脱氢酶活力
    2.2 齐口裂腹鱼和草鱼肌肉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
    2.3 齐口裂腹鱼和草鱼不同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
3 讨论
    3.1 齐口裂腹鱼和草鱼肌肉组织乳酸脱氢酶与苹果酸脱氢酶活力分析
    3.2 齐口裂腹鱼和草鱼肌肉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分析
    3.3 齐口裂腹鱼和草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分析

(4)南海北部陆架区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种群分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前言
    1.1 鱼类种群分析
        1.1.1 种群分析
        1.1.2 鱼类种群分析内容
        1.1.3 鱼类种群分析方法
        1.1.3.1 形态学/解剖学方法
        1.1.3.2 分子生物学方法
    1.2 南海鱼类种群分析进展
        1.2.1 南海概况
        1.2.2 南海鱼类种群分析概述
        1.2.3 南海鱼类种群分析展望
    1.3 金线鱼概况
        1.3.1 金线鱼分类地位及分布
        1.3.2 金线鱼形态学特征
        1.3.3 金线鱼生态学特征
        1.3.4 金线鱼的研究情况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金线鱼种群 D-loop 区序列的分析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主要试剂
    2.3 研究方法
        2.3.1 D-loop 区的引物
        2.3.2 D-loop 区DNA 的提取与检测
        2.3.3 D-loop 区序列扩增与检验
        2.3.4 D-loop 区序列的测定
        2.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结果
        2.4.1 金线鱼5 个地理群体D-loop 区序列扩增结果与分析
        2.4.2 金线鱼5 个地理群体间D-loop 区序列差异
        2.4.3 金线鱼5 个地理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及差异
        2.4.4 金线鱼5 个地理群体的分子系统树
        2.4.5 金线鱼5 个地理群体间的基因流
    2.5 讨论
第三章 金线鱼种群COⅠ基因序列的分析研究
    3.1 材料
    3.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主要试剂
    3.3 研究方法
        3.3.1 DNA 的提取及检测
        3.3.2 PCR 扩增及检验
        3.3.3 测序
        3.3.4 数据分析方法
    3.4 结果
        3.4.1 金线鱼4 个地理群体COⅠ基因序列差异分析
        3.4.2 金线鱼4 个地理群体间遗传距离及AMOVA 分析
        3.4.3 分子系统树
    3.5 讨论
    3.6 南海北部陆架区金线鱼种群分子分析小结
第四章 5 种金线鱼属鱼类 COⅠ,Cyt b 基因片段的分析研究
    4.1 材料
    4.2 实验仪器和试剂
    4.3 研究方法
        4.3.1 引物
        4.3.2 DNA 的提取和检测
        4.3.3 PCR 扩增和检测
        4.3.4 测序
        4.3.5 数据分析方法
    4.4 结果
        4.4.1 PCR 产物
        4.4.2 序列长度和碱基组成
        4.4.2.1 5 种金线鱼类的COⅠ基因片段分析
        4.4.2.2 5 种金线鱼类的Cyt b 基因片段分析
        4.4.3 基于COⅠ基因和Cyt b 基因的遗传距离
        4.4.4 COⅠ基因和Cyt b 基因序列差异
        4.4.5 分子系统树
        4.4.6 基于Cyt b 基因推测金线鱼属鱼类分化的时间
    4.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在研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二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三 在研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5)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半滑舌鳎四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2 半滑舌鳎四个群体的遗传分化
3 讨论
    3.1 半滑舌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3.2 半滑舌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7)不同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液指标和同工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盐碱胁迫的研究意义
    1.2 盐碱胁迫对鱼类的影响
    1.3 鱼类的盐碱调节机制
    1.4 鱼类血液指标的研究意义
        1.4.1 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意义
        1.4.2 盐度对鱼类血液指标的影响
    1.5 NA~+,K~+—ATP 酶的研究意义
        1.5.1 盐度对 NA~+,K~+—ATP 酶活性的影响
        1.5.2 PH 值对 NA~+,K~+—ATP 酶活性的影响
    1.6 同工酶研究意义
        1.6.1 同工酶及同工酶的研究意义
        1.6.2 同工酶分析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1.7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概况
        1.7.1 达里诺尔湖概况
        1.7.2 岗更湖概况
        1.7.3 水质划分标准
        1.7.4 达里诺尔湖的水质状况
        1.7.5 岗更湖的水质状况
    1.8 瓦氏雅罗鱼的生态生物学及研究现状
        1.8.1 瓦氏雅罗鱼的分类学地位
        1.8.2 瓦氏雅罗鱼的生态生物学
    1.9 研究瓦氏雅罗鱼的目的与意义
2 试验研究
    2.1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试验一)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小结
    2.2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 NA~+,K~+—ATP 酶活性的研究(试验二)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小结
    2.3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试验三)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4 小结
3 讨论
    3.1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3.2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 NA~+,K~+—ATP 酶活性的研究
    3.3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
        3.3.1 四种同工酶的生理意义
        3.3.2 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4 结论
5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酯酶 (EST, EC 3.1.1.1)
    2.2 乳酸脱氢酶 (LDH, EC 1.1.1.27)
    2.3 苹果酸脱氢酶 (MDH, EC 1.1.1.37)
    2.4 苹果酸酶 (ME, EC 1.1.1.40)
    2.5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EC 2.6.1.1)
3 讨论
    3.1 卵形鲳鲹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3.2 卵形鲳鲹同工酶组织特异性与功能的相关性

(9)半滑舌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遗传多样性研究
        1.1.1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1.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1.1.3 遗传多样性保护与保存方法
    1.2 半滑舌鳎研究
        1.2.1 半滑舌鳎生物学特点
        1.2.1.1 半滑舌鳎形态学特征
        1.2.1.2 半滑舌鳎生态及繁殖习性
        1.2.2 半滑舌鳎研究现状
    1.3 遗传标记在海水硬骨鱼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1 形态学标记
        1.3.2 染色体标记
        1.3.3 蛋白质标记
        1.3.4 分子标记
        1.3.4.1 RFLP 标记
        1.3.4.2 线粒体DNA(mtDNA)标记
        1.3.4.3 RAPD 标记
        1.3.4.4 AFLP 标记
        1.3.4.5 微卫星标记(SSR)
        1.3.4.6 其他分子标记
        1.3.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半滑舌鳎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研究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样品处理
        2.1.3 实验电泳方法
        2.1.4 实验仪器
        2.1.5 主要试剂
        2.1.6 等位酶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半滑舌鳎群体等位酶表达
        2.2.1.1 超氧化物歧化酶
        2.2.1.2 天冬氨酸转氨酶
        2.2.1.3 乙醇脱氢酶
        2.2.1.4 山梨醇脱氢酶
        2.2.1.5 苹果酸酶
        2.2.1.6 苹果酸脱氢酶
        2.2.1.7 乳酸脱氢酶
        2.2.1.8 酯酶
        2.2.1.9 淀粉酶
        2.2.2 半滑舌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2.2.1 半滑舌鳎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
        2.2.2.2 半滑舌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2.2.3 半滑舌鳎4 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固定指数和H-W 平稳结果比较
        2.2.3 半滑舌鳎群体的遗传分化
    2.3 讨论
        2.3.1 半滑舌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3.2 半滑舌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第三章 半滑舌鳎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 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半滑舌鳎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检测
        3.1.2.1 DNA 的提取
        3.1.2.2 DNA 质量检测及浓度的测定
        3.1.3 AFLP 实验方法
        3.1.3.1 AFLP 技术的基本流程
        3.1.3.2 酶切
        3.1.3.3 连接
        3.1.3.4 预扩增
        3.1.3.5 选择性扩增
        3.1.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1.5 实验仪器
        3.1.6 实验药品
        3.1.7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AFLP 的扩增结果
        3.2.2 半滑舌鳎4 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3.2.3 显性基因型频率的分布
        3.2.4 半滑舌鳎4 个群体内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3.3 讨论
        3.3.1 半滑舌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
        3.3.2 半滑舌鳎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比较
        3.3.3 半滑舌鳎群体的遗传分化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AFLP分析3个不同体色花尾胡椒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基因组DNA萃取
    1.3 AFLP反应
        1.3.1 酶切反应及接头连接
        1.3.2 预扩增
        1.3.3 选择性扩增
        1.3.4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FLP扩增结果
    2.2 群体内遗传变异
    2.3 群体间遗传分化
    2.4 聚类分析和Mantel检验
3 讨论

四、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驼背鲈头肾和脾脏的形态组织学观察[J]. 区又君,刘江华,李加儿,吴水清,谢木娇. 南方农业学报, 2015(11)
  • [2]驼背鲈消化机理及免疫器官的组织形态结构的初步研究[D]. 刘江华. 上海海洋大学, 2014(03)
  • [3]齐口裂腹鱼及草鱼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 晁珊珊,宫佳琦,刀筱芳,郑玉才,杨斐芃,杨发龙,林亚秋. 水产科学, 2013(08)
  • [4]南海北部陆架区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种群分子分析[D]. 董丽娜. 上海海洋大学, 2011(04)
  • [5]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J]. 常建波,雷光高,黎中宝,赵斌丽,陈锦,张桂玲,王展林. 海洋与湖沼, 2011(01)
  • [6]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J]. 张建明,张玉,刘海涛. 水生态学杂志, 2010(06)
  • [7]不同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液指标和同工酶的研究[D]. 张建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2)
  • [8]卵形鲳鲹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J]. 齐旭东,区又君. 南方水产, 2008(03)
  • [9]半滑舌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雷光高. 集美大学, 2008(07)
  • [10]AFLP分析3个不同体色花尾胡椒鲷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J]. 刘伟斌,曾志南,王德祥,刘波,柯才焕. 中国水产科学, 2008(01)

标签:;  ;  ;  ;  ;  

花尾胡椒鲷与胡椒鲷5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