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在配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在配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一、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军,刘庆宝,聂万庆[1](2021)在《油田输配电线路接地线状态识别和定位技术》文中指出在电力线路检维修过程中,接地线是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论述了输配电线路接地线在线监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油田输配电线路接地线状态识别和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传统接地线夹具挂接传感器触发技术、卫星定位与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接入。通过研制与接地线匹配的传感装置,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方式和5G通信方式,结合调度自动化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油田输配电线路接地线的精准定位和挂接状态识别。对项目进行了传感器性能测试和传感器逻辑功能性测试,确认效果良好。

王伊健,诸葛暄雨,江斌开,张伟,聂鹏晨,傅超然,牟龙华[2](2021)在《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状态大数据在线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配电网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为实现对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状态在线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在线评价方法。首先,建立了配电网大数据平台框架,介绍了基于IEC 61970的公共信息模型的配电网数据统一建模方法,实现了基于Hadoop云平台及关系型数据库Oracle的大数据存储,并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配电自动化终端状态评价体系;然后,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评价;最后,应用某工程实例验证了该大数据评价平台的可行性。

魏暄云[3](2021)在《GIS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戴堃,董骥,贾敏[4](2021)在《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随之扩大,并逐渐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当中。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线路的实时监控和实时管理,从而提升整个电力网线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最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见。

马梦桐[5](2021)在《天然气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些年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不断延展,管线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复杂天然气管网的生产运维和数据管理困难程度与日俱增。在国家大力提倡油气管网信息化建设和智慧能源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和天然气企业对天然气管网以及相关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但企业管理中仍存在老旧管道与客户位置不明确、企业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忽略管网整体的上下游动态关联以及缺乏对海量数据内在价值的挖掘与分析等问题。因此,建立一个集管网运营程序规范、数据管理标准统一、数据分析科学有效为一体的天然气管理系统对提升天然气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天然气企业的生产现状和业务需求出发,研究了相关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天然气管理系统。首先通过调研国内外天然气行业管理软件和天然气企业的运营情况,提出天然气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而研究并确定整个天然气管理系统的架构方案、全局部署以及数据库设计,为天然气管理系统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和科学路线。其次,研究动态数据采集技术,设计并建立了动态数据读取接口与自动采集环境,针对气源、管网、设备及客户的不同数据获取方式设计了动态数据表。通过高德地图开发地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天然气管网图的展示,并制定了动态数据表与地图结合部署方案,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下关联管网上下游的天然气管网图动态运行可视化。再次,通过研究客户行为分析方法,对数据挖掘技术中的K-means聚类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改进为适合天然气客户用气数据的分析方法,通过UCI数据集对改进算法的精确度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天然气客户的用气特征分析。最后,基于系统制定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整体设计、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开发与测试。测试过程录入了S天然气管网的气源、管网及客户数据,并对S天然气公司的243个工业用户进行了客户特征分析,得出了S公司工业客户的四种不同用气习惯。

胡绩强[6](2021)在《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下智能电网的安全检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和物理设备的融合逐步深入,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转变。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于高效的电力输配、调度管理、经济运行等至关重要,然而联网设备的信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虚假数据注入攻击(False Data Injection Attacks,FDIAs)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攻击者通过智能电网传感器、控制器以及通信网络注入虚假的数据信息,篡改电网原始数据,进而影响到控制决策,导致电网设备的误动作,甚至瘫痪电力网络,对电网的安全产生威胁,同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针对智能电网中的FDIAs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因其具有隐蔽性特征,传统的攻击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因此,研究智能电网中的FDIAs检测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下智能电网的安全检测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在状态估计的基础上构建FDIAs向量。首先对智能电网系统进行了概述。考虑攻击者攻击形式的不同,将智能电网中的FDIAs分为三类。其次,阐述了智能电网中状态估计的重要性,针对电网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了系统模型。提出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的状态估计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的精度,在电力IEEE-14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最后,在状态估计的基础上分析了FDIAs原理,并构造了攻击向量,阐述了攻击者是如何根据电网拓扑结构等信息实现对电网的攻击。2.在电网节点状态估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状态估计的FDIAs检测方法。针对电网系统的非线性以及高维特性,引入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quare Root Unscented Kalman Filter,SRUKF)算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及状态估计的精度。结合电网系统中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状态估计,将欧式距离作为状态一致性检测依据,并设定检测阈值。对比状态的欧式距离与检测阈值之间的关系,实现FDIAs的在线检测。在电力IEEE-14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到攻击。3.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聚类的FDIAs检测方法。考虑电网系统节点状态服从高斯分布,而攻击者构造的攻击向量具备类似的分布特性,且服从不同的高斯分布,认为系统测量数据构成一个GMM。将电网系统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分为正常和异常两类。构造正负样本数据,通过生成的训练集数据求解混合模型各个模型分量的参数。利用获得的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二分类,从而区分该测量数据是否遭受攻击者恶意篡改,达到攻击检测的目的。在电力IEEE-18和IEEE-30节点系统进行验证,并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FDIAs检测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李斌[7](2021)在《某县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供电可靠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城市配网供电线路自动化改造,尤其是县域配电线路自动化系统建设迫在眉睫。配网自动化系统可在限定时间内实现对故障点位置的准确判断和自动隔离,迅速恢复非故障点区域的电力供应,缩短配变停电时长,减少用户因停电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提高城市配电供应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同时,也为供电企业提高了运维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减少了运行维护成本,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障了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因此,对县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学习参考其他市、县级城市电网建设和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某县级市线路网架现状、一次设备情况、不同区域对供电可靠性不同要求,从方案设计和运行效果两方面对某县供电公司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国内外配网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理论研究概况以及系统实施的优点和难度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以及主要实现方式。其次,本文结合某县级市配网现状,明确了该县配网自动化的改造目标和设计原则,对该县配网自动化的系统架构、主站、配电终端、通信建设等方案进行了设计。重点设计了适合于某县供电公司自动化运行的通信方案,阐述了通信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本文最后对该县供电公司建成后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从数据监测、故障处理、信息推送等功能实现及系统运行效果方面进了展示。结果显示系统运行良好,设计方案满足实际运行需要。

伍文侠[8](2021)在《配电终端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研究开发》文中认为如今,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5G通信开始商用,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使得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步入了新的阶段,配电自动化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传统的配电网SCADA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的架构,各个功能模块紧密耦合,不仅不利于系统安全运行与维护拓展,而且不易与上层系统进行交互,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另一方面,以往配电网SCADA系统所使用的IEC101规约多采取不平衡通信的方式,主站需要通过轮询的方式采集数据,实时性不高,部分地区的配电网SCADA系统未对IEC101平衡式规约进行研究开发。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工业实际应用出发,以配电终端监控业务为切入点,针对配电终端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架构与实现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提出了在无线通信场景下的配电终端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并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主站系统实现方法,该方法将系统各功能模块划分为不同的服务,并通过企业服务总线进行集成与治理。可以很好地解决系统维护困难、信息交互不易等问题。(2)本文介绍了IEC101平衡式规约,并采用基于任务的异步编程模式开发了前置通信系统。相比于同步编程模式与多线程模式,该模式可以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及降低计算资源消耗。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对配电终端进行“三遥”的监控需求,具备同时与大量子站进行“一对多”通信的功能。(3)本文研究了Influx DB时序数据库在配电终端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结合该数据库的存储特点与设计模式,创建了实时数据库与历史数据库并设计了相关数据表,保证了系统数据库在高并发读写场景中的高性能发挥。同时,将涉及数据库的操作进行拆分,封装成不同的服务,实现了数据库功能模块的解耦合。(4)本文通过Windows通讯开发平台(WCF)完成了系统服务和企业服务总线的开发,使得系统各功能模块可以通过WCF服务的方式进行交互。并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控制和治理服务间的交互操作,实现了实时监测服务调用情况的功能。(5)本文采用React框架、Web Socket技术和AJAX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人机交互子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能够快速响应及渲染系统数据。本文所提系统通过Windows系统操作平台进行开发,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兼容其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其他平台进行Web访问或者将本系统部署于其他平台。

曾蕾洁[9](2021)在《基于BIM技术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管理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其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与繁重。在数字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公路工程依靠二维信息建设和管理的传统模式已无法适应智慧交通建设的需求。为实现对高速公路工程的有效管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在高速公路建设管控中推进“标准化建设”,是促进管理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方法,也是和传统建设管理良好融合的关键。本文编制了高速公路构件级信息模型编码,使用Revit创建了高速公路BIM标准构件库模型,研究了高速公路施工期业务管控方法;开发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系统,并验证了其在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当中针对模型信息集成和业务管理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最后,对高速公路竣工交付模型的创建与交付的标准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建设工程国际标准推荐的分类框架、现有编码标准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工程的特点,对高速公路信息模型进行了构件级的分类与编码,以及信息存储方法的研究,服务于高速公路管理平台模型对信息的绑定、提取和使用。(2)创建了具有复用性的参数化高速公路标准构件库模型,弥补了目前Revit软件中公路领域不同于建筑领域有现成的门窗等“系统族文件”可用的弊端,并对构件库模型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展示。(3)研究BIM与GIS融合的关键技术、BIM驱动的高速公路业务管理方法和系统开发的技术,建立了高速公路BIM管理平台,包含BIM信息模型可视化平台和施工管控平台两个子系统,以某高速公路为实例,验证了编码、构件库、BIM管理方法三者在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平台的可用性和效果。(4)BIM模型作为高速公路施工期管理系统中工程信息的数字化载体,本文从模型精细度、几何表达精度以及信息粒度三方面探讨了它在高速公路竣工验收后管理系统中模型应达到的交付标准,并以某高速公路竣工交付BIM模型进行展示说明。

武雪[10](2021)在《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河道管理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研究和构建河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深入落实河长制和维护河流长效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关川河是黄土高原干旱区的一条中小河流,水域资源和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河道渠化明显,在进行河道管理工作时存在基础资料较分散、水事处理效率不高、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关川河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和“3S”等技术构建了“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融合了“河长制”管理制度和网格化管理手段,通过对河道进行多级单元网格划分,进一步实现河道的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对“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中的关键问题和主要结论总结如下:(1)提出了河道网格化管理的划分标准和划分方式,构建了“1个水域带状网格和4类岸线功能区网格”,依据岸线控制线划分方法将岸线网格进行二级划分,这种网格划分为河道网格化管理提供了基础。(2)收集研究区内河道水文资料、水事管理资料及岸线管理资料,利用GIS平台构建河道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数据库,综合考虑河道实际需求设计系统功能模块,常用模块包括水文水资源、水质、岸线网格管理、视频监控、数据查询和后台管理6部分。(3)采用“LAMP”模式进行系统开发,包括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页服务器,My SQL数据库和PHP开发语言,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信息采集、存储、处理、查询和动态更新的能力,客户端运用B/S架构技术以缓解客户机载荷过大的问题,减少系统维护成本,通过MD5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与帐号信息安全,维护系统的稳定。(4)“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中构建了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采用雷达水位计监测河道实时流量数据,通过Ajax技术获取河道24小时实时流量接口数据,采用Echarts技术实现动态数据的可视化并在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中展示;视频监控子系统主要采用无线高清视频监控实现对河道24小时无间断监控,以便随时查看河道,提高河道水务事件的处理速度与效率。(5)实现了最小生态流量和洪峰流量的预警预报功能,实时流量值超过设置的阈值时流量管理平台子系统进行预警,也可对未来24小时流量进行预测。(6)通过人工流速仪测流法验证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自动测流数据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系统自动量测的实时流量数据误差较小,误差范围≤±0.05,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以便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精度。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油田输配电线路接地线状态识别和定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输配电线路接地线在线监测必要性
3 传统接地线夹具挂接传感器触发技术
4 卫星定位与通信技术
5 地理信息系统的接入
    5.1 坐标修正
    5.2 交叉同杆多条线路接地线识别
    5.3 适配
6 项目测试
    6.1 传感器性能测试
    6.2 传感器逻辑功能性测试
7 结束语

(2)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状态大数据在线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及分类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类
2 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状态大数据在线评价平台框架
    2.1 数据集成
    2.2 数据存储
    2.3 数据预处理
    2.4 数据挖掘
        2.4.1 关联规则
        2.4.2 层次分析法
    2.5 数据可视化
3 工程实例
    3.1 配电自动化终端大数据在线评价数据流
    3.2 配电自动化终端状态管控模块
        3.2.1 基于关联规则确定评价指标
        3.2.2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
    3.3 评价状态可视化展示
4 结语

(5)天然气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气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2.2 客户用气特征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生产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生产运营需求
        2.2.2 数据需求
        2.2.3 用户管理需求
        2.2.4 性能需求
    2.3 系统整体设计
        2.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3.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2.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5 系统数据库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动态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3.1.1 OPC技术概述
        3.1.2 基于OPC协议的数据采集
    3.2 地理信息技术研究
    3.3 K-means算法技术研究与改进
        3.3.1 K-means聚类算法基本思想
        3.3.2 传统K-means算法的局限性
        3.3.3 基于初始聚类中心优化的K-means算法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功能开发与关键技术应用
    4.1 环境部署与系统界面
        4.1.1 环境部署
        4.1.2 系统界面布局
    4.2 系统管理与首页
        4.2.1 系统权限管理功能实现
        4.2.2 系统首页
    4.3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3.1 信息的录入、删除及修改
        4.3.2 信息检索
        4.3.3 信息提醒
    4.4 动态数据读写功能实现
        4.4.1 动态数据读取
        4.4.2 动态数据存储
    4.5 管网图展示功能实现
    4.6 客户用气特征分析功能实现
        4.6.1 数据预处理
        4.6.2 算法实现
        4.6.3 结果展示与特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方法与原则
    5.2 测试内容
    5.3 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下智能电网的安全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1.2.2 FDIAs的检测与防御
    1.3 智能电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智能电网中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2.1 智能电网
    2.2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方式
        2.2.1 针对量测单元的攻击
        2.2.2 针对通讯网络的攻击
        2.2.3 针对控制设备的攻击
    2.3 电网系统的状态估计
        2.3.1 系统模型
        2.3.2 状态估计算法
        2.3.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2.4 电网中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状态估计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理论
        3.3.1 比例最小偏度单形采样
        3.3.2 基于SRUKF的状态估计
    3.4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
        3.4.1 加权最小二乘状态估计
        3.4.2 欧式距离
        3.4.3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方法
    3.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5.1 数据准备
        3.5.2 攻击检测仿真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斯混合模型在FDIAs检测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高斯混合模型及参数估计
        4.3.1 高斯混合模型
        4.3.2 模型参数估计
    4.4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方法
        4.4.1 攻击检测准则
        4.4.2 检测指标
    4.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内容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成果

(7)某县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配网自动化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1.2.2 国内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1.3 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
        1.3.1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1.3.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1.3.3 配网自动化的主要实现方式
    1.4 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优点与难点
        1.4.1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优点
        1.4.2 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难点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改造目标
    2.1 主站建设目标
    2.2 配电终端建设目标
    2.3 配网通信系统建设目标
    2.4 本章小结
3 某县级市配电网现状分析
    3.1 某县级市区域概况
    3.2 配网一次网架现状
        3.2.1 区域线路概况
        3.2.2 10 千伏馈线联络接线形式
    3.3 配网一次设备现状
        3.3.1 开闭所现状
        3.3.2 环网柜
        3.3.3 柱上断路器
        3.3.4 配电变压器
        3.3.5 运行及保护方式
    3.4 配网通信系统现状
        3.4.1 骨干通信网现状
        3.4.2 配网通讯网现状
    3.5 配网管理相关系统应用现状
        3.5.1 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
        3.5.2 国网GIS系统
        3.5.3 调度EMS系统
        3.5.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3.5.5 营销SG186 系统
    3.6 本章小结
4 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站方案
    4.1 系统主站概述
    4.2 主站模式选配
    4.3 主站系统架构
        4.3.1 主站系统架构
        4.3.2 主站硬件配置
    4.4 主站功能
    4.5 本章小结
5 馈线自动化及配电终端建设方案
    5.1 馈线自动化模型概述
        5.1.1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
        5.1.2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
    5.2 馈线自动化建设方案
        5.2.1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建设方案
        5.2.2 就地型(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建设方案
    5.3 配电终端建设方案
        5.3.1 配电终端建设原则
        5.3.2 配电终端方案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配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方案设计
    6.1 通信系统特点和要求
    6.2 主要通信方式介绍
        6.2.1 光纤通信
        6.2.2 载波通信
        6.2.3 双绞线通信
        6.2.4 无线宽带通信
        6.2.5 无线公网通信(GPRS通信)
    6.3 配网自动化通信方案的选择
        6.3.1 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
        6.3.2 通信方式的选择
    6.4 配网自动化通信结构设计
        6.4.1 主站至变电站通信
        6.4.2 变电站至配电终端通信
    6.5 光纤通信方案设计
        6.5.1 网络结构
        6.5.2 组网方案
        6.5.3 变电站OLT设备、SDH设备建设改造方案
        6.5.4 EPON光通信建设方案
    6.6 无线接入方案设计
        6.6.1 基于无线公网VPN技术的通信网建设
        6.6.2 通信流量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实现及应用
    7.1 配网自动化功能实现
        7.1.1 配电线路实时监控功能
        7.1.2 配电线路故障自动处理
    7.2 形成智能配电网初步技术体系
    7.3 建立完善调控一体业务应用体系
    7.4 建成配电网通信数据网
    7.5 工程实施前后配电网指标对比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配电终端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
        1.2.2 SOA与云计算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1.2.3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2.1 SOA
        2.1.1 SOA概述
        2.1.2 SOA服务设计规范
        2.1.3 企业服务总线
    2.2 WCF
        2.2.1 WCF基本概念
        2.2.2 WCF通信模型
    2.3 TAP
        2.3.1 TAP概述
        2.3.2 TAP工作方式
        2.3.3 任务与多线程的区别
    2.4 Web技术
        2.4.1 React框架
        2.4.2 AJAX技术
        2.4.3 WebSocket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配电终端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主站应用服务层架构设计
        3.2.1 系统服务的划分
        3.2.2 前置通信系统
        3.2.3 人机交互子系统
    3.3 系统云部署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EC101规约的数据通信功能实现
    4.1 IEC101平衡式规约主要内容分析
        4.1.1 固定帧长格式
        4.1.2 可变帧长格式
        4.1.3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4.1.4 通信过程
    4.2 传输通信协议的选择
    4.3 基于TAP的规约解析方法
        4.3.1 规约解析程序框架
        4.3.2 套接字连接与控制模块
        4.3.3 报文识别与回复模块
        4.3.4 报文解析模块
        4.3.5 运行日志记录模块
    4.4 规约解析功能实现
        4.4.1 仿真软件调试
        4.4.2 遥测功能实现
        4.4.3 遥信功能实现
        4.4.4 遥控功能实现
    4.5 软件测试
        4.5.1 白盒测试
        4.5.2 性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库及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5.1 数据库的特点与选型
        5.1.1 数据库的特点
        5.1.2 数据库的选型
    5.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5.2.1 InfluxDB的基本概念
        5.2.2 InfluxDB的设计原则
        5.2.3 实时数据表的设计
        5.2.4 历史数据表的设计
        5.2.5 数据库的创建与操作
    5.3 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5.3.1 服务接口
        5.3.2 ESB接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机交互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基于React框架的界面开发
        6.1.1 React组件
        6.1.2 前端路由
    6.2 WebSocket与AJAX技术在React框架中的应用
    6.3 React项目的打包发布
    6.4 IIS平台的配置与部署
    6.5 界面展示
        6.5.1 实时子站状态监测模块
        6.5.2 实时遥测数据监测模块
        6.5.3 实时遥信数据监测模块
        6.5.4 实时子站日志监测模块
        6.5.5 历史数据查询模块
    6.6 系统性能测试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基于BIM技术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BIM在高速公路项目的应用难点分析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速公路BIM模型分类和编码
    2.1 高速公路BIM信息模型编码系统
    2.2 高速公路BIM模型构件的分类和编码
        2.2.1 模型构件的分类和编码的作用
        2.2.2 模型构件的分类
        2.2.3 模型构件的编码
    2.3 高速公路 BIM 模型构件工程信息的分类和编码
        2.3.1 模型构件信息分类和编码的作用
        2.3.2 模型构件信息分类
        2.3.3 模型构件信息的编码
    2.4 高速公路BIM模型构件信息的存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公路BIM模型的标准构件库
    3.1 创建BIM标准构件库的作用分析
    3.2 创建BIM标准构件库的软件
        3.2.1 BIM软件的功能需求
        3.2.2 Revit软件的建库优势
    3.3 BIM标准构件库的建立方法
    3.4 高速公路BIM模型构件库的创建
        3.4.1 路面库
        3.4.2 路基库
        3.4.3 道路标线库
        3.4.4 沿线设施库
        3.4.5 机电库
        3.4.6 绿化库
        3.4.7 桥梁库
    3.5 高速公路BIM模型的构件审核与管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4.1 高速公路工程BIM模型与GIS结合
        4.1.1 IFC高速公路标准模型信息研究
        4.1.2 可视化平台选择
        4.1.3 坐标转换
        4.1.4 高速公路工程BIM和 3DGIS的场景匹配
    4.2 BIM驱动的高速公路业务管控方法研究
        4.2.1 BIM管理
        4.2.2 合同管理
        4.2.3 进度管理
        4.2.4 质量管理
        4.2.5 成本控制管理
        4.2.6 竣工管理
    4.3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管理系统开发
        4.3.1 开发原则
        4.3.2 系统整体架构
        4.3.3 开发工具
        4.3.4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管理系统功能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速公路施工期BIM模型竣工交付标准研究
    5.1 高速公路信息模型施工期竣工交付标准
        5.1.1 竣工交付的模型精度要求
        5.1.2 竣工交付的模型拆分方式
    5.2 某高速公路模型竣工交付案例展示
        5.2.1 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5.2.2 高速公路竣工交付模型整体展示
        5.2.3 高速公路竣工交付模型细节展示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10)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道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
        1.2.2 河长制研究进展
        1.2.3 网格化研究及其在河道管理中的应用
        1.2.4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水文水资源及河道管理情况
        2.2.1 径流量
        2.2.2 水文站布设
    2.3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概况
        2.3.1 涉河建筑物管理
        2.3.2 河道采砂管理
    2.4 流域内供水设施概况
        2.4.1 城镇供水设施
        2.4.2 灌区灌溉设施
    2.5 流域内水污染概况
第三章 河道多级单元网格划分
    3.1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
    3.2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依据和规范
    3.3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原则
    3.4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方法
    3.5 关川河多级网格划分结果
        3.5.1 一级网格
        3.5.2 二级网格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4.1.1 河长制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4.1.2 网格化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4.1.3 河道管理业务需求分析
        4.1.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2 系统设计原则
    4.3 系统架构设计
        4.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3.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4.3.3 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
    4.4 系统建设中相关核心技术
        4.4.1 Web端相关技术
        4.4.2 客户端相关技术
        4.4.3 数据库技术
    4.5 功能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用户登录界面和系统主界面
    5.2 用户管理和后台管理
        5.2.1 用户管理
        5.2.2 后台管理
    5.3 水文水资源模块
        5.3.1 水文站点设置
        5.3.2 实时流量动态监测
        5.3.3 径流量
        5.3.4 流量管理子系统
    5.4 水质模块
    5.5 岸线网格管理模块
        5.5.1 涉河建筑物管理
        5.5.2 排污口管理
    5.6 视频监控模块
        5.6.1 视频监控设施布设
        5.6.2 无人机巡河视频
        5.6.3 视频监控子系统
    5.7 数据查询和通知公告
    5.8 实现手机端登录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分析
    6.1 系统中实时流量数据的实现
        6.1.1 监测断面的选择
        6.1.2 实时流量监测方式的确定
        6.1.3 实时流量数据的传输与反馈
        6.1.4 实时流量数据的体现
    6.2 流速仪测流
        6.2.1 监测断面的选择
        6.2.2 流速仪测流
    6.3 系统中实时流量数据与流速仪测流数据的误差分析
    6.4 系统应用的普适性和可行性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代码)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导师简介

四、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油田输配电线路接地线状态识别和定位技术[J]. 刘军,刘庆宝,聂万庆. 上海电气技术, 2021(04)
  • [2]配电自动化终端运行状态大数据在线评价研究[J]. 王伊健,诸葛暄雨,江斌开,张伟,聂鹏晨,傅超然,牟龙华. 供用电, 2021(08)
  • [3]GIS信息管理系统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魏暄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4]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力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戴堃,董骥,贾敏.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1(03)
  • [5]天然气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研究[D]. 马梦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6]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下智能电网的安全检测研究[D]. 胡绩强.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7]某县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斌. 中北大学, 2021(09)
  • [8]配电终端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研究开发[D]. 伍文侠. 广西大学, 2021(12)
  • [9]基于BIM技术的高速公路施工期管理平台研究[D]. 曾蕾洁.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10]黄土高原干旱区关川河“河长制”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D]. 武雪.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地理信息系统在配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