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削减物资储备的思考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削减物资储备的思考

一、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降低物资储备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认为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刘畅[2](2020)在《DCE安全管理体系在山西大同同生煤矿集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先,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以系统化、企业战略性发展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并构建出新型安全管理系统。我们知道,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国家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危害工作在煤矿企业开采一线的工人的生命和财产。本文归纳出我国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五大类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指出在统计的安全生产事故[1]中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均归于“管理失误”。概括国内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对比,进而得出:我国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煤矿企业DCE安全管理体系。随后,本文论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内涵以及安全管理发展历史上较为重要的观点和相关的理论。本文创新点在于:运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安全经济学中绩效市场化理论、精细化管理、人本管理以及灰色预测理论,充分的将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经济学、企业战略发展、精细化与人本管理理论、灰色预测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构建了煤炭企业DCE安全管理体系(“D”代表development,发展,战略;"C”代表控制、"E”代表每天、每个人、每件事)。该体系主要由日常工作目标管理体系、绩效量化激励体系、整个系统循环完善更新三部分构成。阐述了DCE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步骤、流程以及运作原则。之后,山西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进行理论模型推导演算研究,针对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存在的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点进行系统化的精细管理控制,并阐述了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运作机理,通过安全定额体系和安全隐患价格体系实现煤矿安全工作的岗位价值量化,为实现DCE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最后,从实施效果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方面对大同煤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生煤矿进行评价,建立了煤矿DCE安全管理评判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通过与模糊数学的结合,给出了DCE安全管理评判模型[2]。同时,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安全与效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结合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带来的企业效益进行预测。通过评价可得大同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同时,利用信息化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手段、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证明了DCE安全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刘田田[3](2020)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旗煤炭业的发展与影响 ——以准格尔煤田为例(1949-2002)》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综合考察准格尔旗地区的煤炭开发、移民迁徙与区域城镇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材料,详细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煤田的勘探、开发与现代化转型过程。同时,揭示了因准格尔煤田的开发,薛家湾从落后山村到现在新兴城镇的社会变迁过程。尝试以此研究为准格尔旗地区在煤炭业与地方互动关系上的研究作一定的补充和推进,为建国以来内蒙古地区的城镇化变迁历程提供典型案例,并为北方资源型城镇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准格尔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清至民国时期,准格尔旗地区的煤炭业主要以民间组织的小规模、分散性开采为主,受制于矿务政策、交通因素与开采技术的制约,当地的煤炭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产量较少,煤炭业发展较为落后。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煤炭资源供应紧缺,为准格尔旗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准格尔煤田历经初步勘探、正式立项到转型发展三大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据准格尔煤田地质勘探报告可知,准格尔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之一,对缓解国内煤炭资源紧缺有重要意义。1986年前后,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准格尔煤田建设项目,即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包括煤矿、电站和铁路的综合建设项目。伴随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在现代公司管理体系下的准格尔煤田产业,既实现了煤炭工业开发与经营的跨越式发展,也推动了准格尔旗由贫困旗县向现代化工业强县的巨大转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社会面貌。文章将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出发,以准格尔煤田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地方居民与煤田建设退休职工进行访谈,并展开地方居民关于准格尔煤田建设对薛家湾镇社会影响的问卷调查。结合口述资料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呈现准格尔煤田所在地—薛家湾依煤而兴的城镇发展历程。在准格尔煤田建设的推动下,地方商业、服务业、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大量移民群体集聚于薛家湾镇,促进了新兴工业型城镇—薛家湾镇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了当地居民社会生活的变迁,增强了外来人口与地方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生态治理方面,准格尔煤田坚持“煤炭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积极采取防护治理措施,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在准格尔旗各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薛家湾最终由过去的传统村落演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工业型小镇。

郭平安[4](2020)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因低碳经济概念的产生以及大量推广,公司的营销观念也严重受此影响,公司在低碳经济环境之中,想要使其价值得到增加,就必须在寻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重视生态领域的发展。煤炭行业自朝阳行业发展至今,面临夕阳西下的局面已是不争的实情,煤炭公司为更好的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是现阶段的人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煤炭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并采取绿色营销措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煤炭公司可利用循环经济形式来展开绿色营销,使其发电成本下降,进而节省能源,减少损耗以及排污量,最终使公司的竞争实力得到提升。陕煤运销集团于1998年的8月份创建,经由陕西省省政府允许,组织安排省内煤炭公司展开运销结合式的销售,履行管理煤炭规划的“六个统一”职能作用,并对煤炭运营公司的资格进行管理,属于国内首家省级煤炭联合营销公司,面对新时代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该集团自产自销,实施了绿色化,该集团将绿色经济的发展纳入到了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中。文中针对陕煤运销集团,利用文献分析法,对绿色营销有关的原理进行了整理,并利用定性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该集团的发展现状以及营销观念展开深入研究。首先,依据其所属行业具有的特性,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其现阶段绿色营销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其在绿色资本投入,绿色营销发展成本,绿色生产技术和绿色营销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出,并对这些不足做了总结。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该集团从明确绿色营销之发展的定位,结合4P理论的绿色营销策略,以及生产方面实施绿色营销的途径等;最后,从创建该公司绿色营销文化氛围,创建高效绿色营销制度,健全清洁商品系列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该集团进行绿色营销的保障性方案。本文提出的绿色营销路径,既丰富了绿色营销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解决了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发展的问题,也对其他高耗能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姚遥[5](2020)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同煤矿集团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引发了传统行业低迷,特别是煤炭行业也自2012年正式进入萧条期,2015年,彻底进入“冰川”。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的供需关系正面临着结构性失衡,过剩产能开始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据统计,自2003年,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接近80%,而山西作为产煤大省,结构性失衡也导致大量煤炭企业瘫痪,尽管国家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政策调控,但收效甚微。2019年是实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四年,煤炭行业的重心将由“去产量”转向“调结构”,这时期,煤炭行业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复苏,但从行业负债率、亏损企业比例等指标来看,控制债务风险与实体经济降成本的矛盾依然存在,大同煤矿集团作为共和国的“长子”煤企,非煤产业占比较低,在结构性失衡的环境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企业转型升级也迫在眉睫。本文以企业战略转型为理论基础,从企业战略转型的目的、方向等理论入手,提出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下企业转型研究应该把握和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文献研究的前提下,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原因分析入手,通过PEST分析法,对当前宏观环境和煤炭行业对煤炭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实施战略转型是对于煤炭企业应对供需关系失衡、煤炭产量过剩的最有效的一条路径。并以大同煤矿集团为例,通过SWOT模式进行战略转型分析,剖析了大同煤矿集团外部和内部存在的档手问题,并着重研究了大同煤矿集团的企业战略转型定位以及路径选择,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组织人事、安全稳定等方面阐述如何保障战略转型的成功实施。

杨思懿[6](2019)在《大同煤矿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电力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增多。当前,同煤集团煤电产能过剩、利润大幅减少的产业格局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已无法满足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产业政策、《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为煤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作为转型综改大型试点企业,以煤为基的同煤集团如何才能加快煤电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开创煤电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进而推动煤电资源结构调整,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文作者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其他企业煤电一体化发展路径的实践经验,通过PEST分析法对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从企业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及研发、财务状况、环保现状五个方面分析其内部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得出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具备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结合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现状研究探讨其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建设新时代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国际综合能源大集团这一战略目标。通过研究可知,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我国和山西省煤电去产能、新能源发电挤压、环保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唯有正确把握能源革命的阶段性规律和特征,适时调整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组织机构管理水平,加强煤电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低碳环保技术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才能使煤电双方实现利益最大化,进而推进煤电产业深度融合,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由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电产业居于我国基础支柱性能源产业的地位难以改变,为了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制定了打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引进与研发煤电产业前沿科技、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精神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与此同时,也为其他同行企业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价值和启示。

聂荣山[7](2019)在《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围绕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问题开展研究,包括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过程评估五个方面。通过建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应急资源调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研究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和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规划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模型和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评估模型,最后将这些模型应用于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案例中。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得到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根据各变量之间的反馈关系,利用Vensim软件绘制了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存量流量方程,由此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某矿的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所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该案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应急资源的到达速率与应急管理投资、运输工具数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与应急资源的调配路线长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针对现有的公共安全领域应急资源概念的认识,结合矿井火灾事故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的概念,并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划分为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两类。根据矿井火灾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初步选取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模型的自变量,收集和统计我国历年矿井火灾事故的基本信息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资源的使用情况,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了以持续时间、火灾事故类型和可燃物种类为自变量,应急资源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通过对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规划原则和选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多目标规划理论和图论理论,建立了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数学模型,利用免疫优化算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应急资源库选址的多个可行性方案。根据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理论对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优选址规划方案。利用所建立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数学模型,对柳林县的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了柳林县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最优方案。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和应急资源调配决策制定的原则,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的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蚁群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利用所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决策数学模型和自适应蚁群算法,对“富华煤矿9.20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应急资源调配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应急资源调配的最优方案,此外,改进的自适应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比传统的蚁群算法收敛速度快一倍左右。根据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得到了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并根据各评估指标的特点制定了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以及评分范围。收集并整理了同煤集团下属的54个煤矿的应急资源调配演练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样本训练数据进行机器学习,从而建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评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预测,以此来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对样本数据的预测结果比较准确。最后,利用建立的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模型,对鹤岗“泰源煤矿3·5重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资源的调配方案进行仿真模拟,并对应急资源的调配过程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形成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整体的解决方案。

王存权[8](2017)在《同煤集团煤矿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发生煤矿事故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也给国家及煤炭企业带来高达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煤矿安全预警对提前预防、减少煤矿事故及最大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意义重大,目前普遍采用模糊理论、集对分析理论及灰色预测理论等方法来研究煤矿各类灾害预警方法,但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即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生产工作环境恶劣、矿压与瓦斯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导致各个指标因素无法合理准确量化为具体数值,而往往为一个范围值,因此常用数学方法构建的预警模型实用性较差。一旦事故发生,应急救援能力就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灾害发生后是否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是否能够保证矿工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因此,事先了解各个煤矿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大小对决策部门今后有效开展救援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同煤集团为研究背景,充分考虑到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数据普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隐蔽性和复杂性,同时可能还存在缺失信息情况。因此,在收集整理同煤集团及相关矿井安全管理资料后,借助MATLAB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作图对比分析,借助FAHP法、可拓理论、熵权理论及梯形Vague集理论分别对同煤集团安全预警和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等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同煤集团现行安全管理体系与模式分析(1)通过搜集、整理及分析同煤集团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同煤集团概况,包括矿区建设、矿井瓦斯及水文地质情况、近五年来产量及百万吨死亡率情况,以及目前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模式,即针对煤矿生产企业采用集团、分公司(或子公司)、矿井的三级管理体系,逐层明确责任和义务,为便于安全管理,明确给出了考核内容及保障措施,并建立了安全管理领导组织机构。(2)整理汇总了同煤集团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及大型救援机械设备保有情况。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及调研分析也表明,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给集团公司带来的危害,提高事故前预防监控能力,以及事故后应急处置能力,同煤集团制定了完整的应急预案。2、针对二区域套及三区间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的构造方法进行了扩展研究(1)介绍了可拓学中点到区间的距、区间到区间的距、位置值、二区间套和三区间套下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等概念及性质,并指出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具有应用方面上的局限性。(2)为了提高煤矿安全预警模型的可靠性,针对初等关联函数进行了扩展研究,考虑到将指标测量值由点值推广为区间值或区域值,更加符合工程实际需要。陆续给出了二区域套下区域之间的距、侧距及位置值等概念,并探讨了它们的性质,构造了二区域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3)在系统介绍三区间套下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的构造方法基础上,给出了三区间套下的可拓距、侧距及位置值等概念,并探讨了其相关性质。提出了三区间套下最优点在中心处及任意点处的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的构造方法,探讨了关联函数在不同区间外部、内部及边界点所具有的性质并给出证明,这些理论成果将对完善可拓评价及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模型适用性方面将更加广泛。3、建立了基于三区间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的可拓安全预警模型,并在同煤集团忻州窑矿进行了应用(1)通过对同煤集团多次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得到近五年来煤炭产量及百万吨死亡率情况,以及目前所采用的安全管理模式,即针对煤矿生产企业采用集团、分公司(或子公司)、矿井的三级管理体系,整体属于岗位责任管理模式。(2)构建了符合同煤集团实际情况的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根据指标构建原则得到初级预警指标体系,再根据同煤实际情况(只存在高瓦斯矿井,不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筛选得到最终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即由人的因素、设备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地质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信息因素6个一级指标及管理人员综合水平、技术人员综合水平、技术人员占有率、人员违章作业比率、人员违章指挥比率、人员违反劳动纪律比率、员工月平均培训时间、员工平均受教育水平、员工的平均工龄、员工的工资水平、安全检查人员比率、支护设备损耗率、通风设备损耗率、防尘设备损耗率、消防设备损耗率、供电设备损耗率、机电设备损耗率、排水设备损耗率、通讯设备损耗率、运输设备损耗率、瓦斯抽放设备损耗率、平均风速大小、巷道最小行人高度、巷道最小行人宽度、矿井内的温度、矿井内的粉尘浓度、巷道合格率、平均断层落差、煤层自然发火期、煤层厚度变化、相对瓦斯涌出量、瓦斯爆炸指数、工作面的含水量、顶底板的可靠程度、安全管理制度完备程度、组织协调能力、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时效性、应急机制完备率、安全检查落实率、隐患整改合格率、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信息的辨识程度、信息处理能力、安全信息沟通有效性等45个二级指标组成。(3)借助三区间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建立了可拓安全预警模型。由二区间推广为三区间使得问题描述更加细腻,指标值由点值推广为区间值使得模型更加符合工程需要,同时模型中各级指标权重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将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后利用可拓集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4)利用可拓安全预警模型对忻州窑矿进行了实例分析。根据忻州窑矿的实际情况,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专家得到45个二级指标对应预警级别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对应的经典域和节域。同时确定了待评物元的指标区间值,然后按照三区间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求出与各预警级别的可拓关联度。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6个一级指标及45个二级指标权重,按照可拓预警模型方法求出人的因素(X1)、设备因素(X2)、工作环境因素(X3)、地质环境因素(X4)、管理因素(X5)和信息因素(X6)关于无警、轻警、中警及重警的可拓关联度依次为K(X1)=(0.165,0.067,-0.384,-0.559),K(X2)=(0.081,0.085,-0.377,-0.598),K(X3)=(0.069,-0.032,-0.54,-0.505),K(X4)=(0.076,-0.146,-0.293,-0.360),K(X5)=(0.179,0.182,-0.508,-0.714),K(X6)=(0.177,0.194,-0.476,-0.620)。最后根据综合可拓加权评价法计算得到同煤集团忻州窑矿隶属于各预警级别的关联度为K(X)=(0.073,0.081,-0.042,-0.581)。按照最大关联度原则,可以判断忻州窑矿的安全预警等级为轻警。(5)可拓安全预警模型能够对同煤集团的安全生产进行动态监控,并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针对Vague熵及梯形Vague数集成运算进行了改进研究(1)考虑到模糊性和直觉性在熵度量中的作用可以互补,提出了Vague熵的公理化定义,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熵公式,同时也指出了该公式满足公理化定义的所有条件。该项研究为后续决策模型中的专家及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即熵权法奠定了理论基础。(2)在已有梯形Vague数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得分值、精确值、距离、不确定度、实际效用函数及机会效用函数等概念。利用实际效用函数和机会效用函数定义了梯形Vague数的效用函数,并以此来衡量不同方案具备价值的大小。(3)利用已有的两种不同梯形Vague数运算法则,分别提出了梯形Vague数BM算子和加权算术平均算子,使得集成运算后的结果仍为梯形Vague数,同时得到了若干结论并利用数学归纳法给予了证明。研究表明梯形Vague数BM算子具有幂等性、置换不变性、单调性、有界性等良好的运算性质,而加权算术平均算子由于引入指标权重且运算易于编程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5、建立了基于梯形Vague集理论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并在同煤集团相关矿井进行了应用(1)以同煤集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并按照上述原则构建了适合同煤集团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即由矿井安全生产系统、危险监测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应急处置与减控能力、事后恢复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及气象与地理位置、预防灾害的能力、通风能力、所涉及的危险物质和生产性质、巷道系统、监测设备、安全检查、辨识与控制危险源、监测煤矿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与预警能力、信息报告与处置、相关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场所及设施、救援队伍、应急指挥、应急救援物资、有关宣传与教育、应急避难场所、灾情的识别与分析、应急预案的实施、救援人员的响应、应急响应能力、医疗救护能力、专家技术支持、事故控制的能力、实际减灾能力、善后处理、恢复生产、事故调查与总结、应急预案修订、灾害事故的影响控制等33个二级指标组成。(2)探讨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为提高决策评价可靠性,建立了基于梯形Vague集理论的得分值、效用值、VIKOR法等三种群决策模型。其中专家和各级指标权重均由本文提出改进后的Vague熵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梯形Vague数加权算数平均算子将全部专家给出的二级指标Vague数评价矩阵进行融合,并分别计算不同方案的得分值、效用值、利益比率值进行评价决策。(3)将上述三种模型依次在同煤集团四个相关矿井{Y1,Y2,Y3,Y4}中进行应用。决策结果如下:①按照模型一计算,各个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梯形Vague数得分函数值为s(Y1)=-0.664,s(Y2)=0.578,s(Y3)=2.129,s(Y4)=0.529。根据得分值越大越优的原则,排序为Y3>Y2>Y4>Y1,即Y3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最强。②按照模型二计算,各个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梯形Vague数效用值为m(Y1)=0.342,m(Y2)=0.394,m(Y3)=0.514,m(Y4)=0.415。根据效用值越大越优的原则,排序为Y3>Y4>Y2>Y1,即Y3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最强。③按照模型三计算,各个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梯形Vague数利益比率为Q1=0.342,Q2=0.137,Q3=0,Q4=0.765。按照利益比率值越小越优的原则,排序为Y3>Y2>Y4>Y1,即Y3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最强。(4)三种决策模型得到的应急救援能力最强和最差煤矿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基于梯形Vague数得分值和VIKOR法所得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排序相同。(5)研究表明,引入基于梯形Vague集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群决策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工程背景,采用改进后的Vague熵和集成运算提高了决策结果的可靠性。上述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及同煤集团了解相关煤矿的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启山[9](2013)在《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系统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50年代,物流作为一个学科被提出来后,逐步受到重视,被视为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欧美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物流管理经历了实体分销管理、企业集成化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流程、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而且更加注重时间竞争,实现物流的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已成为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我国对物流的研究与应用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直到近十几年,物流理论和物流管理才逐步为企业所重视。目前对物流管理理论和案例的研究大多基于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个物流过程,而对煤炭企业这一性质明显不同的企业物流尚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然而,煤炭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其产品是我国进入社会物流中数量最大的工业产品。而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效率,物流管理成为制约原煤成本和煤炭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从煤炭行业的实践来看,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煤炭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实行了大集团、大公司化的改革,但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并未带来效益的相应增长,反而造成了企业“大而全”、“规模不经济”的局面。因此,煤炭企业不仅有必要实施供应链管理,而且在现有的供应链管理基础上,研究提出一种既适合目前我国煤业集团企业实际情况,又能适应未来竞争要求的新物流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根据前人有关物流、供应链以及零时间理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提出“零时间物流”的新概念,将基于时间竞争的最新成果——零时间理论引入到企业物流领域,对当前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构建出零时间物流的运作模型,为企业物流实现零时间运作提供理论框架。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禹煤电公司)是平煤集团控股的区域性公司,煤炭生产是其主要业务,年原煤生产能力330万吨。公司物流体系中拥有物资供应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煤炭运销公司和电煤联销公司,承担着煤电公司内部设备、材料的采购、仓储、配送,以及煤炭营销业务。公司物流管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目前物流运行的整体情况看,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本文以平禹煤电公司为例,对其物流体系进行科学优化。首先,在对公司物流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供应物流、物资存储、运销物流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目前公司存在的问题,初步对其未来改进方向进行科学预测。同时,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在分析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公司自身发展规划,提出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目标及战略定位。其次,针对公司物流优化目标和物流优化战略定位,采用相关的优化理论,建立平禹煤电公司主要物资的存储优化模型,对其仓储环节进行优化,并根据公司的数据资料,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存储、运输方案和措施。最后,在对平禹煤电公司现有软、硬件以及信息系统环境调差的基础上,依托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及实施方案,并结合物资供应存储的优化模型,提出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通过相关信息的整合,为公司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及一定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物流及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当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等。第二章,构建了零时间物流理论模型。本章首先对零时间理论进行了概述,阐述了零时间理论的产生和研究进展,然后在零时间相关概念及零时间五大法则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了“零时间物流”的概念,构建了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为企业物流进行零时间优化提供理论框架。第三章,分析了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现状。本章首先对平禹煤电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别对公司的物资供应物流、物资存储物流和煤炭销售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平禹煤电公司物流需要优化的问题。第四章,确定了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的战略定位——零时间物流。在分析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的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条件的基础上,明确了其面临的外部机遇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结合公司发展规划,提出构建零时间物流是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的目标,并明确了公司物流优化的战略定位。第五章,设计了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木章首先介绍了存储论中存储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存储模型,然后基于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的现状,提出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并以公司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提山了物资存储优化策略和物资调配策略。第六章,构建了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木章从平禹煤电公司的物流优化目标和物流战略定位出发,以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为基础,制定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和基于零时间的供应物流优化战略、存储物流优化战略以及销售物流优化战略,并提出了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物流、物资存储物流以及煤炭销售物流具体优化实施方案。第七章,设计了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本章首先对平禹煤电公司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信息化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而对信息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介绍了.NET构架。然后在对公司信息系统的需求、结构、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和框架,最后设计了系统的各个模块。通过相关信息的整合,为公司提供更为高效的管理手段以及一定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己有的基于供应链视角,将零时间思想用于研究物流优化的成果尚少,本文基于物流、供应链以及零时间理论,提出了“零时间物流”的新概念,并结合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实践,建立了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为煤炭企业物流实现零时间运作提供了理论框架。(2)以存储优化为突破口,建立了连续监控的不允许缺货的定期订购的多时期存储管理确定型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48种主要矿用物资最优供应存储策略,以及各矿之间物资调配策略。降低了总的供应存储成本,优化了储备资金结构。(3)基于零时间理论,结合平禹煤电公司供应、存储、销售物流现状,提出其物流优化目标是实现“零时间物流”,并提出了其实现零时间物流的四大战略体系:即时价值联盟战略、即时响应战略、即时管理战略以及即时关联战略。(4)以物资管理优化模型为理论支撑,基于.NET框架技术,开发出适应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创新性地解决了该公司长期以来信息孤立、共享程度较低、决策缺乏依据等问题,为平禹煤电公司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现实手段。

刘志坦[10](2011)在《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电力体制改革八年来,电力产业在发电环节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央企发电集团和以粤电集团等为代表的地方国有发电企业,以及以保利协鑫等为代表的外资发电企业并存的发电企业竞争格局。八年来,一方面整个发电行业在电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整体装备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发展成就,对社会经发展的支撑能力显着增强;另一方面,受煤电矛盾、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发电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和诸多困难及不确定因素。发电环节是整个电力产业的龙头,处于电力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发电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发电集团的健康发展,业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对发电企业竞争力的来源、竞争力影响因素和路径以及如何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如何采取适宜的发展战略等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上述现实背景,本文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发电集团为研究对象,以电力产业链为研究视角,对发电产业特性、发电集团竞争力影响因素、路径和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本文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创新:一是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同以往许多研究不同,本文从电力产业的现实问题出发,基于电力产业链的视角,以发电集团而非单个发电企业或某一独立下属发电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视角更具全局性,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新颖性,因而研究的结论对于解释当前发电行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普遍性和现实意义。二是现有理论体系的梳理和完善及新概念的提出。本文在产业链理论和电力产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电力产业链理论体系和模型。同时重点研究了电力产业链纵向关系和电力产业链对发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和对策,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电力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协同和横向多元化协同的核心概念,为进一步分析发电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和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工具。三是构建了发电集团竞争力分析及发展战略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本文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首先构建了发电集团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电力体制改革后不同发展阶段的发电集团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首次提出了在当前阶段,发电集团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协同度和横向产业结构优化度指标是影响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这一新的理论观点。基于实证分析,本文构建了发电集团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路径模型和基于产业链的发电集团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发展战略模型,提出了发电企业战略重点是提升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协同度和横向产业结构优化度的观点。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聚焦,即本文的第1章。首先从发电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电力体制改革八年来,影响发电企业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和影响机理是什么?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还未最终完成,电力市场化程度还有限的情况下发电企业如何定位?在发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发电企业如何作为?在化石资源日益稀缺、环境压力日益紧迫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接着通过对电力体制改革前后有关发电企业战略和竞争力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总结了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局限性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而,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力求形成的创新点做一个总体介绍。第二部分是理论演绎,即本文第2章、第3章和第4章。第2章对论文研究将涉及到的战略管理理论、竞争力理论和产业链理论进行简要地理论梳理。第3章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电力产业演进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对中外电力发展的模式和现状进行了对比;其次对电能产品和电力产业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发电行业的现状和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第4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构建了电力产业链的理论体系,这一章既是前两章理论演绎的成果,也为分析和解决论文第一部分所提出的问题搭建了理论平台。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即本文的第5章。本章分析了影响各发电集团竞争力的诸多因素并构建了影响发电集团竞争力的要素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竞争力分析模型和影响发电集团竞争力的因素及路径。最后分别对五大发电集团和国华电力、华润电力、粤电集团三个代表性发电集团的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第四部分是对策分析和案例,即本文的第6章和第7章。第6章在第5章发电集团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几个战略管理环节对发电集团的战略环境进行了分析,对主要发电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汇总、纵向横向对比和研究,并提出了当前及今后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建议。通过各发电集团的战略实践也可以进一步印证第5章研究的观点。第7章中本文以国电集团为案例,对其“十一五”五年来的转型发展之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作为这前两章研究的实例。最后,结论与展望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同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二、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降低物资储备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降低物资储备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DCE安全管理体系在山西大同同生煤矿集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及理论发展概述
        1.2.1 外国相关研究成果
        1.2.2 我国安全理论发展概述
    1.3 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DCE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二章 相关安全管理理论
    2.1 煤矿安全管理的内涵
    2.2 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海因里希法则
        2.2.2 轨迹交叉理论
        2.2.3 煤矿安全精细化管理
        2.2.4 人本化管理相关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矿DCE安全管理体系的创建
    3.1 煤矿DCE安全管理体系创建思路
    3.2 煤矿DCE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3.3 系统搭建组成部分
        3.3.1 实验模型样板区队构建与推广
        3.3.2 班组制危险源识别体系
        3.3.3 风险评估
        3.3.4 价值量化激励体系
    3.4 DCE安全管理方法的持续改进
第四章 山西大同集团同生煤矿安全管理实例研究
    4.1 山西大同集团同生煤基本情况简介
    4.2 同生煤矿五大危险源关键点的DCE安全管理
        4.2.1 煤矿五大危害初步分析
        4.2.2 危害的过程中管理
        4.2.3 危害的事后处理
    4.3 评价后的安全隐患交易价格
    4.4 绩效激励结算体系的搭建
    4.5 同生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实施及效果预测
        4.5.1 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5.2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
        4.5.3 利用系统量化分析法提高了安全管理系统的手段及技术
        4.5.4 实证研究
    4.6 选择灰色预测模型的原因
第五章 山西大同煤矿实施DCE安全管理系统效果总结
    5.1 安全生产状况好转
    5.2 企业实时监测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5.3 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旗煤炭业的发展与影响 ——以准格尔煤田为例(1949-200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范围界定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新中国成立前准格尔旗的煤炭业
    (一)煤炭资源概况
    (二)煤炭的开采与发展
二、建国以来准格尔旗的煤炭业—以准格尔煤田为例
    (一)勘探阶段:1950-1980
    (二)立项阶段:1980-1990
    (三)转型发展:1990-2002
    (四)历史经验
三、准格尔煤田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一)外来移民群体的在地化
    (二)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三)污染与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4)低碳经济背景下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低碳经济理论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原则
        2.1.2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2.2 绿色营销理论
        2.2.1 公司市场营销
        2.2.2 公司绿色营销理论
        2.2.3 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差异
        2.2.4 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关系
    2.3 其他理论
        2.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3.2 循环经济理论
第3章 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煤炭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3.1.1 我国煤炭市场的现状
        3.1.2 煤炭市场的特点
    3.2 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现状
        3.2.1 公司概况
        3.2.2 公司营销特点
        3.2.3 公司营销绿色营销现状
    3.3 公司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绿色营销观念尚未完全确立
        3.3.2 绿色营销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有待完善
        3.3.3 营销人才素质较低
        3.3.4 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
第4章 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发展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自然生态环境分析
        4.1.2 社会环境分析
        4.1.3 经济供求环境分析
        4.1.4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4.1.5 技术环境分析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顾客分析
        4.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4.2.3 供应者分析
        4.2.4 行业内部竞争
        4.2.5 行业外部竞争
    4.3 公司绿色营销发展的SWOT分析
第5章 陕煤运销集团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5.1 绿色营销发展定位
        5.1.1 积极树立绿色形象
        5.1.2 创建公司绿色文化
        5.1.3 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
    5.2 绿色产品策略
    5.3 绿色价格策略
    5.4 绿色促销策略
    5.5 绿色渠道策略
    5.6 绿色生产策略
第6章 陕煤运销集团实施绿色营销保障措施
    6.1 组织管理保障
    6.2 制度机制保障
    6.3 资金保障
    6.4 人才保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同煤矿集团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研究背景
        1.1.2 选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1.2.1 国内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进程
        1.2.2 国内文献研究概况
        1.2.3 国外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
        1.2.4 研究评述
        1.2.5 研究特色与创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概述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及研究
        2.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背景
        2.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含义
    2.2 煤炭企业战略与转型发展理论
    2.3 战略管理理论
    2.4 战略转型
    2.5 转型发展
第3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同煤矿集团转型发展环境PEST分析
    3.1 政治环境分析
    3.2 经济环境分析
    3.3 社会环境分析
    3.4 技术环境分析
    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同煤矿集团转型升级发展的必要性
第4章 大同煤矿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发展现状分析
    4.1 公司概况
    4.2 大同煤矿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4.3 大同煤矿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转型升级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5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同煤矿集团转型发展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
    5.2 劣势分析
    5.3 机会分析
    5.4 威胁分析
第6章 大同煤矿集团战略转型发展思路及战略选择
    6.1 大同煤矿集团供给侧结构下产业布局和发展思路
    6.2 大同煤矿集团战略选择分析
        6.2.1 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做大做实煤炭主业(SO)
        6.2.2 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WO)
第7章 大同煤矿集团转型升级的对策战略实施保障
    7.1 政策和法律保障
    7.2 体制和机制保障
    7.3 组织和人力资源保障
    7.4 企业文化保障
    7.5 安全和稳定保障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大同煤矿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煤电一体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
        2.1.1 企业战略的概念
        2.1.2 企业战略的特征
        2.1.3 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
        2.1.4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
        2.1.5 企业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2.1.6 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2.2.2 产业链理论
        2.2.3 价值链理论
    2.3 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法
        2.3.2 SWOT分析法
3 典型煤电一体化企业经验借鉴
    3.1 中外企业煤电一体化项目合作经验借鉴
        3.1.1 神华印尼南苏煤电一体化项目
        3.1.2 中巴经济走廊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
        3.1.3 哈电国际与乌克兰煤电一体化项目
        3.1.4 中外企业煤电一体化项目合作经验借鉴
    3.2 国内企业煤电一体化项目合作经验借鉴
        3.2.1 淮南矿业集团煤电一体化项目
        3.2.2 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煤电一体化项目
        3.2.3 神华国电煤电一体化项目
        3.2.4 国内企业煤电一体化项目合作经验借鉴
4 大同煤矿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4.1 大同煤矿集团简介
    4.2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模式
        4.2.1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历程
        4.2.2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运营及专业化管理模式
    4.3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5 同煤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5.1 同煤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5.1.1 政治环境分析
        5.1.2 经济环境分析
        5.1.3 社会环境分析
        5.1.4 技术环境分析
    5.2 同煤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5.2.1 企业文化环境分析
        5.2.2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5.2.3 科技创新及研发现状分析
        5.2.4 财务成本分析
        5.2.5 环保现状分析
    5.3 行业竞争分析
        5.3.1 潜在进入者分析
        5.3.2 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5.4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SWOT分析
        5.4.1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具备的优势
        5.4.2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面临的劣势
        5.4.3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面临的机遇
        5.4.4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5.5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战略组合分析
6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6.1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及原则
        6.1.1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
        6.1.2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原则
    6.2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选择
        6.2.1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决条件
        6.2.2 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内容
7 同煤集团煤电一体化战略保障措施
    7.1 关注宏观经济调控 夯实煤电融合基础
        7.1.1 立足煤电政策 推动煤电产业结构调整
        7.1.2 加强资源整合 优化煤电产业结构布局
    7.2 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助推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7.2.1 设立电力发展事业部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7.2.2 优化专业技术人才机制 打造高效人才队伍
    7.3 加强科创研发投入 提升煤电竞争优势
    7.4 发挥融资平台优势 保障煤电投资项目顺利推进
    7.5 推动煤电产业多渠道 多模式 多元化发展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基本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2.2 应急资源调配研究现状
        1.2.3 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研究现状
        1.2.4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研究现状
        1.2.5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研究现状
        1.2.6 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应急资源调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2.1.1 管理因素
        2.1.2 人员因素
        2.1.3 设备因素
        2.1.4 环境因素
    2.2 系统动力学原理
        2.2.1 系统动力学简介
        2.2.2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2.2.3 Vensim软件简介
    2.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2.3.1 模型的假设与说明
        2.3.2 模型变量的定义
        2.3.3 因果关系图的构建
        2.3.4 存量流量图及系统动力学方程
    2.4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2.4.1 案例背景资料
        2.4.2 系统动力学参数设置
        2.4.3 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2.4.4 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研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应急资源概述
        3.2.1 应急资源的概念
        3.2.2 应急资源的分类
        3.2.3 应急资源的特点
        3.2.4 应急资源的筹集策略分析
    3.3 多元回归分析理论
        3.3.1 多元回归分析简介
        3.3.2 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3.4 实例分析
        3.4.1 案例应用背景
        3.4.2 自变量的选取
        3.4.3 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
        3.4.4 误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问题分析
        4.2.1 煤矿应急资源库的选址原则
        4.2.2 应急资源库的选址影响因素
    4.3 相关理论基础
        4.3.1 多目标规划理论
        4.3.2 免疫优化算法
        4.3.3 粗糙集理论
    4.4 应急资源库选址模型的构建
        4.4.1 多目标规划选址模型
        4.4.2 免疫学优化算法求解选址模型
        4.4.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4.5 实例分析
        4.5.1 案例背景资料
        4.5.2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模型
        4.5.3 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最优决策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和原则
        5.2.1 应急资源调配的特点
        5.2.2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的制定原则
    5.3 应急资源调配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的假设
        5.3.2 应急资源调配问题的描述
        5.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5.4 基于蚁群算法的数学模型求解
        5.4.1 蚁群智能优化算法原理
        5.4.2 模型求解过程
    5.5 实例分析
        5.5.1 案例背景
        5.5.2 参数设置
        5.5.3 计算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的评估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评估的流程
    6.3 指标体系的建立
        6.3.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步骤
        6.3.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6.3.3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6.3.4 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的定量化分析
        6.3.5 样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6.3.6 指标权重的确立
    6.4 支持向量机评估模型
    6.5 评估模型的训练结果
    6.6 评估模型的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模型的应用分析
    7.1 案例应用背景
        7.1.1 鹤岗市基本情况
        7.1.2 泰源煤矿火灾事故简介
    7.2 应急资源需求量预测
    7.3 应急资源库选址规划方案规划
        7.3.1 选址规划模型计算结果
        7.3.2 应急资源库选址方案评估
    7.4 应急资源调配决策制定
        7.4.1 模型的参数设置
        7.4.2 计算结果分析
    7.5 应急资源调配过程评估
        7.5.1 数据的采集
        7.5.2 评估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同煤集团煤矿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煤矿安全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1.2.2 可拓初等关联函数研究现状
        1.2.3 Vague集信息融合及决策理论研究现状
        1.2.4 Vague熵及改进方法研究现状
        1.2.5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同煤集团现行安全管理体系与模式
    2.1 同煤集团简介
        2.1.1 矿区建设
        2.1.2 所辖煤矿情况
        2.1.3 矿井瓦斯、煤尘及水文地质情况
        2.1.4 近五年来产量及百万吨死亡率情况
    2.2 同煤集团安全管理体系
    2.3 同煤集团安全管理职责
        2.3.1 各级矿企安全管理职责
        2.3.2 职能部门管理职责
    2.4 考核内容及保障措施
        2.4.1 考核内容
        2.4.2 保障措施
    2.5 应急救援建设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可拓初等关联函数的扩展研究
    3.1 二区间套下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1.1 可拓距
        3.1.2 位置值
        3.1.3 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2 二区间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2.1 区间距
        3.2.2 区间侧距及位置值
        3.2.3 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3 二区域套下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3.1 点与区域的距
        3.3.2 点与区域的侧距
        3.3.3 位置值
        3.3.4 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4 二区域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的构造与改进研究
        3.4.1 区域与区域的距
        3.4.2 位置值
        3.4.3 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4.4 相关结论
    3.5 三区间套下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5.1 可拓距及位置值
        3.5.2 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6 三区间套下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的构造与改进研究
        3.6.1 位置值
        3.6.2 不确定型初等关联函数
        3.6.3 相关结论
    3.7 本章小结
4 同煤集团安全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4.1 煤矿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1 可行性原则
        4.1.2 系统性及科学性原则
        4.1.3 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则
        4.1.4 可量化原则
        4.1.5 可比性原则
        4.1.6 全面性原则
        4.1.7 预防性原则
        4.1.8 指标化原则
        4.1.9 动态化及时效性原则
        4.1.10 代表性与简洁性原则
    4.2 煤矿安全预警指标的初选
        4.2.1 人的因素
        4.2.2 设备因素
        4.2.3 工作环境因素
        4.2.4 地质环境因素
        4.2.5 管理因素
        4.2.6 信息因素
    4.3 同煤集团煤矿安全预警指标的优选
    4.4 煤矿安全可拓预警模型
        4.4.1 三区间套下经典域及节域
        4.4.2 确定待评物元
        4.4.3 关联度计算
        4.4.4 模糊层次分析法
        4.4.5 可拓综合评价
    4.5 可拓安全预警模型在同煤忻州窑矿中的实际应用
        4.5.1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4.5.2 确定待评物元
        4.5.3 计算关联度
        4.5.4 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4.5.5 综合可拓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梯形Vague集集成运算扩展研究
    5.1 Vague集基本理论
        5.1.1 Vague集的概念
        5.1.2 Vague集的运算规则
    5.2 Vague集的相似度量
        5.2.1 已有贴近度分析
        5.2.2 Vague集贴近度的公理化定义
    5.3 Vague集的熵值理论
        5.3.1 现有Vague集的熵理论
        5.3.2 新Vague熵公理化定义
        5.3.3 新Vague熵公式的构建
    5.4 梯形Vague数
        5.4.1 梯形Vague数的运算
        5.4.2 得分值及精确值
        5.4.3 梯形Vague数的距离
        5.4.4 梯形Vague数的不确定度
        5.4.5 梯形Vague数的效用函数
    5.5 梯形Vague数集结算子
        5.5.1 梯形Vague数BM算子
        5.5.2 梯形Vague数加权算术平均算子
    5.6 本章小结
6 同煤集团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6.1 煤矿企业事故特点
    6.2 同煤集团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6.3 建立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6.4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内涵
    6.5 同煤集团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5.1 安全矿井生产系统因子
        6.5.2 预警与危险监测能力
        6.5.3 应急准备能力
        6.5.4 应急处置与减控能力
        6.5.5 事后恢复能力
    6.6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模型
        6.6.1 基于梯形Vague数得分值的群决策方法
        6.6.2 基于梯形Vague数效用值的群决策方法
        6.6.3 基于梯形Vague数的VIKOR决策方法
    6.7 同煤集团矿井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实际应用
        6.7.1 利用梯形Vague数得分值法进行决策排序
        6.7.2 利用梯形Vague数效用值法进行决策排序
        6.7.3 利用梯形Vague数的VIKOR法进行决策排序
    6.8 结果分析
    6.9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物流及供应链概述
        1.2.1 物流的定义及分类
        1.2.2 煤炭企业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1.2.3 供应链及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1.3.2 物流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3 供应链物流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1.3.4 评析
    §1.4 本研究简介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零时间物流理论模型构建
    §2.1 零时间理论概述
        2.1.1 基于时间的竞争——21世纪竞争的新模式
        2.1.2 零时间的提出
        2.1.3 零时间的研究进展
        2.1.4 零时间的相关概念及五大法则
    §2.2 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构建
        2.2.1 零时间物流的概念及其特征
        2.2.2 零时间物流运作模型
        2.2.3 实现零时间物流面临的挑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现状分析
    §3.1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简介
    §3.2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现状分析
        3.2.1 供应物流组织结构和整体业务流程
        3.2.2 多层级牵引式计划流程分析
        3.2.3 集中采购模式分析
        3.2.4 多层级存储、分配流程分析
        3.2.5 供应商管理制度分析
    §3.3 平禹煤电公司存储物流现状分析
        3.3.1 物资存储现状
        3.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4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现状分析
        3.4.1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现状
        3.4.2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管理体系
        3.4.3 运销分公司销售物流管理现状
        3.4.4 销售物流效果评价及主要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战略定位
    §4.1 平禹煤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2 平禹煤电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4.2.1 组织结构分析
        4.2.2 主营业务分析
        4.2.3 财务状况分析
        4.2.4 物资供应物流情况
        4.2.5 供应物资存储情况
        4.2.6 煤炭销售物流情况
    §4.3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战略定位
        4.3.1 平禹煤电公司发展规划
        4.3.2 平禹煤电公司SWOT分析
        4.3.3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目标与战略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设计
    §5.1 存储的基本模型
        5.1.1 存储问题的基本要素
        5.1.2 几个存储模型的介绍
    §5.2 物资供应存储优化模型
        5.2.1 单一物资材料最优订货模型
        5.2.2 多种物资材料最优订货模型
    §5.3 平禹煤电公司实例分析
        5.3.1 多种物资供应存储策略的求解与分析
        5.3.2 平禹煤电公司各矿之间物资调配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零时间的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战略及实施
    §6.1 平禹煤电公司物流优化总体战略
    §6.2 基于零时间的供应物流优化战略
        6.2.1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即时响应战略
        6.2.2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即时管理战略
        6.2.3 平禹煤电公司供应物流即时关联战略
    §6.3 基于零时间的存储物流优化战略
        6.3.1 平禹煤电公司存储物流即时响应战略
        6.3.2 平禹煤电公司存储物流即时管理战略
    §6.4 基于零时间的销售物流优化战略及实施
        6.4.1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即时管理战略
        6.4.2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即时响应战略
        6.4.3 平禹煤电公司销售物流即时价值联盟战略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
    §7.1 系统设计背景
        7.1.1 平禹煤电公司信息化现状分析
        7.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7.1.3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综述
    §7.2 .NET架构
        7.2.1 .NET概述
        7.2.2 .NET Framework技术
    §7.3 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7.3.1 需求分析
        7.3.2 流程分析
    §7.4 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7.4.1 系统设计原则
        7.4.2 数据库结构设计
        7.4.3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7.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发电企业战略管理和竞争力研究文献回顾及评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对象及目标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3.4 论文的创新点
    1.4 概念界定
    1.5 小结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战略管理与竞争力理论综述
        2.1.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1.2 竞争力理论综述
    2.2 产业链理论综述
        2.2.1 产业链理论演进及研究现状概述
        2.2.2 产业链理论在电力产业研究应用现状
    2.3 小结
3 电力产业发展及特性研究
    3.1 世界电力产业演进分析及现状
        3.1.1 世界电力产业演进分析
        3.1.2 世界电力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2 中国电力产业发展演进分析
        3.2.1 中国电力产业发展演进
        3.2.2 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分析
    3.3 电力产业特性分析
        3.3.1 电能产品特性分析
        3.3.2 电力产业特性分析
    3.4 发电行业现状及发电市场结构分析
        3.4.1 我国发电行业现状
        3.4.2 发电市场结构分析
    3.5 小结
4 电力产业链理论研究
    4.1 电力产业链定义及模型
    4.2 电力产业链的类型和分类
    4.3 电力产业链特性及市场结构研究
        4.3.1 电力产业链的特性
        4.3.2 电力产业链纵向市场结构
    4.4 电力产业链纵向关系研究及实践
        4.4.1 电力产业链纵向关系
        4.4.2 煤电产业链纵向关系中的煤电矛盾
    4.5 电力产业链对发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
        4.5.1 电力产业链对发电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4.5.2 发电产业应对电力产业链影响的对策
    4.6 小结
5 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竞争力分析及评价
    5.1 影响发电集团竞争力因素分析
    5.2 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实证研究
        5.2.1 结构方程模型
        5.2.2 基于PLS的发电集团竞争力分析实证研究
    5.3 主要发电集团竞争力评价及分析
        5.3.1 五大发电集团竞争力评价
        5.3.2 国华电力、华润电力和粤电集团竞争力评价
    5.4 小结
6 发电集团战略选择及实施建议
    6.1 战略形成机理
    6.2 发电集团战略环境分析
        6.2.1 发电行业"十一五"发展现状
        6.2.2 发电集团战略环境分析
    6.3 发电集团选择战略及评价
        6.3.1 主要发电集团发展战略综述
        6.3.2 发电集团发展战略评价
    6.4 发电集团战略实施的建议
    6.5 小结
7 案例分析: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战略实践
    7.1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简介
        7.1.1 产业发展
        7.1.2 资本运营
        7.1.3 科技创新
        7.1.4 企业文化
    7.2 "十一五"国电集团转型成果及经验
    7.3 "十二五"国电集团公司战略环境分析及目标
        7.3.1 国电集团所面临的形势
        7.3.2 "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
    7.4 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结论与讨论
    8.2 创新点及实践价值
    8.3 论文的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参考报告及书目
    二、参考期刊
    三、网站资料
附录一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二 发电集团近年主要经营数据
附录三 分析计算的相关数据
后记

四、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降低物资储备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DCE安全管理体系在山西大同同生煤矿集团的应用研究[D]. 刘畅.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新中国成立以来准格尔旗煤炭业的发展与影响 ——以准格尔煤田为例(1949-2002)[D]. 刘田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低碳经济背景下陕煤运销集团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 郭平安.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同煤矿集团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姚遥.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大同煤矿集团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 杨思懿.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7]矿井火灾事故应急资源调配智能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D]. 聂荣山.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2)
  • [8]同煤集团煤矿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 王存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5)
  • [9]平禹煤电公司零时间物流系统研究[D]. 王启山.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10]产业链视角下发电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刘志坦. 武汉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削减物资储备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