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化漂浮治疗仪的研制

电脑化漂浮治疗仪的研制

一、电脑漂浮治疗仪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崔小静[1](2021)在《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及自驱动传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功能的传感设备已广泛应用在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如健康监测、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环境保护、视频监测、工业安全等都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提供各种信号支持。目前,大部分的无线传感器仍然采用传统的电池来供电。但对于物联网这类大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不仅传感器数量众多,而且位置分布比较广泛,采用传统的电池供电,需要频繁更换电池,维护成本高,而且废旧电池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自驱动传感则是一种无需外部供电、从环境中获取能源进行自供电的一种新型传感方式,这为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器供电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一种机械能收集装置,一方面可以收集各种机械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来驱动其他电子器件;另一方面利用其对环境扰动的敏感特性,其本身也可以作为自驱动传感器来使用。本论文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和构建了不同结构、不同工作模式的新型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研究了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机理、输出性能以及自驱动传感应用等。本论文针对五种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了五种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并研究了其在能量收集和自驱动传感中的应用,朱啊哟的研究工作及内容如下:(1)针对生产生活中的管道堵塞问题,设计了一种单电极管基摩擦纳米发电机,并将其用于自驱动的管道堵塞和气压变化传感研究。管内水的流速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呈线性关系,同时水在管道内的位置与产生的电压峰值数一一对应,因此通过收集和监测管基摩擦纳米发电机产生的电信号,该纳米发电机不仅可以用来监测水的流量,而且可以定位管线的堵塞位置。此外,通过延长管基纳米发电机的电极并与气球结合,实验中进一步实现了在无需外部供电情况下的实时气压变化监测。当气压变化时,管道中水柱会随之上下移动,从而长电极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电信号,此电信号与气压变化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通过输出的电信号便可以得到实时的气压变化量。由于成本低、结构灵活简单,这种自驱动传感器在流体动态监测、管道维护和安全监测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2)对移动目标主动进行轨迹跟踪,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本条件之一。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导电海绵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这是一种可对机械能双模式收集的纳米发电机,同时也可作为一种自驱动轨迹跟踪传感器。这种基于导电海绵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在垂直接触分离和水平滑动两种模式下工作时,能够感知其上方的压力变化,并输出较高的电压信号,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环境适应性好的优点。此外,将多个导电海绵摩擦纳米发电机单元组成了一个轨迹跟踪传感器矩阵,通过记录每个小单元的电信号输出,就可以对传感器矩阵上方人或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和轨迹记录。整个传感过程中不需要任何的外接电源,真正实现了自驱动传感。该研究也表明,基于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自驱动轨迹跟踪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也为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3)人体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来源,但在收集人体能量过程中,电极敷设往往是一个很难绕开的问题。在此,提出了两种基于人体电极的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并研究了其在人体机械能收集及自驱动传感方面的应用。一方面人体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有效地收集人体行走和跑步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机械能并转化为电能为其他设备供电,另一方面,根据输出信号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它作为一种自供电的多功能体征监测器,从而获取人体的步法、跛行、负重(体重)、跳跃高度等信息,并将信号主动传输出去。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使用任何金属电极材料。这种基于人体电极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在非植入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等方面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体能量是有效实现应急电子设备持续可靠供电的重要途径。论文中通过将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和电磁发电机进行复合开发了一种复合能源器件,实现了对人体运动能量的有效收集。利用铜线圈既可以作为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唯一电极,又可以作为电磁发电机的感应线圈的双重作用,基于线圈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模块和电磁发电机模块可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各自独立工作,都能对人体生物机械能进行有效收集。当把该装置穿戴于人体时,人随意行走时摩擦纳米发电机和电磁发电机工作产生的输出电压分别为4 V和1.5V,产生的电能可直接储存到电容里。此外,通过与锂电池结合,复合纳米发电机还可以在野外直接给坐标仪等小型应急装备供电。该研究工作为基于复合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可穿戴/便携式应急电子设备的进一步研究铺平了道路。(5)针对呼吸防护和监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电极织物摩擦纳米发电机结构的新型智能抗菌口罩,在提高口罩综合防护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对呼吸指标的动态监测。该口罩应用负载银纳米线(AgNWs)的活性碳纤维布(ACFC)和静电纺丝PVDF纤维作为摩擦电层,在呼吸过程中可以驱使摩擦电层接触状态周期性变化,并建立层间静电场以实现对颗粒物的吸附。在过滤测试中,该结构可对PM 2.5和PM0.5分别实现高达98.3%和96.5%的过滤效率。同时,在实际佩戴下,呼吸的频率、强度、咳嗽等情况均可实现实时的监测。此外,负载的AgNWs对不同菌种展现出了有效的抑制效果。该工作为空气过滤和可穿戴呼吸传感提出了有效的复合解决方案,对现代医疗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闫妍[2](2021)在《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当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卫生保健领域广泛渗透,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必须面对大量人-机任务带来的诸多变革,尤其ICU中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仪器的精密性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由此带给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变化值得关注。因此,本研究拟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聚焦ICU护士,探究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以期为制定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应对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包括如下四部分研究内容:1、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通过对14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ICU护士在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体验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ICU常见护理人-机任务。2、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依据前期研究结果形成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初稿,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9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ICU护士对调查表中护理人-机任务的重要性、执行频率和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典型护理人-机任务。3、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根据前期研究形成的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表、系统可用性量表等工具,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2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1、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14名ICU护士的半结构式访谈,析出“面临种类繁多的护理人-机任务”、“认可人-机任务普及的优势”、“面对新的负荷挑战”“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以及“工作心理负荷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五大主题。2、本研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根据159名ICU护士对护理人-机任务重要性、执行频率、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8项ICU典型护理人-机任务:j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k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l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n呼吸机的使用;o除颤仪除颤;p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q血糖仪测量血糖。3、本研究针对427名ICU护士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1)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总分为(52.04±16.48),负荷感受、自我评价两个维度得分为(59.71±21.56)、(36.70±18.16)。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按照心理负荷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除颤仪除颤(58.48±14.66)、呼吸机的使用(58.45±15.02)、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54.23±14.61)、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53.89±13.88)、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51.17±16.23)、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50.45±15.72)、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45.88±16.70)、血糖仪测量血糖(43.77±18.41)。(2)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不同,其中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在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都会影响其工作心理负荷,而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和机器接受度等因素仅在某些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会影响ICU护士的工作心理负荷。4、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和自我效能感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作用路径发现,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任务难度对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工作心理负荷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系统可用性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起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护士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有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1、ICU护士认可人-机任务普及带来工作量减少等优势,其在执行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处于中等水平,但脑力要求越来越高,在特殊情境中护士容易产生受挫感,且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会经历磨合期、适应期、谨慎期三个阶段。2、护理人-机任务分为常规治疗、急救及生命支持、监测、信息化四大类,从中筛选出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ICU护士执行急救及生命支持类护理任务时负荷感受最高,而自我评价最差,其次是信息化类护理任务,而监测类和常规治疗类任务给护士带来的负荷感受较低,自我评价较好。3、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个体因素(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机器接受度)、任务因素(任务难度、任务中断、多任务)、机器因素(系统可用性)等。4、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模型”。任务难度直接影响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护士的自我效能和机器的系统可用性通过任务难度间接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

李思成[3](2020)在《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5-HT代谢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中医学“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及针灸“治未病”思想,本实验首先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大鼠模型,观察菌群失调对大鼠肠道5-HT代谢及心肌5-HT受体表达的影响,旨在探索肠道菌群-5-HT-心肌细胞之间的联系,为阐明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模型,以肠道菌群和5-HT为切入点,采用电针“内关”、“足三里”预处理的干预方法,探讨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I/R模型大鼠5-HT代谢、进而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效应机制,为临床从“心与小肠”论治心肌缺血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菌群失调组,每组10只。菌群失调组大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5g/kg·BW,溶于生理盐水中),正常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造模7天,动态观察两组大鼠形态及体质量变化。第8天造模成功后,取回肠组织,qPCR法检测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免疫组化法观察回肠EC细胞的数量和形态,ELISA法检测回肠组织中5-HT及其相关代谢物质Trp、5-HIAA、Kyn的含量;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5-HT、Trp、5-HIAA、Kyn的含量;取心肌组织,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5-HT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5-HT2BR、5-HT4R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5-HT2BR、5-HT4R mRNA的表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I/R模型组、内关组和足三里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固定1次/天,每次20min,共7天,第8天开胸手术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I/R模型组:固定1次/天,每次20min,共7天,第8天采用垫管法行左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术,制备在体I/R模型;内关组:电针“内关”预处理1次/天,每次20min,共7天,第8天造模同I/R模型组;足三里组:电针“足三里”预处理1次/天,每次20min,共7天,第8天造模同I/R模型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术中心电图的变化。第8天造模成功后,取回肠组织,qPCR法检测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免疫组化法观察回肠EC的数量和形态,ELISA法检测回肠组织中5-HT及其相关代谢物质Trp、5-HIAA、Kyn的含量;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5-HT、Trp、5-HIAA、Kyn的含量,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cTnT含量;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masson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心肌5-HT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5-HT2BR、5-HT4R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5-HT2BR、5-HT4R mRNA的表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肠道菌群失调对大鼠肠嗜铬细胞分泌5-HT功能的影响(1)大鼠形态与体质量的变化:林可霉素干预1周后,菌群失调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软便,伴摄食饮水下降,精神萎靡不振,毛色无光现象。菌群失调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2)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回肠组织中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含量增加,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减少(P<0.05,P<0.01)。(3)回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正常对照组肠黏膜上皮细胞完整,腺体排列整齐,富含杯状细胞。菌群失调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破坏,腺体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消失,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4)回肠EC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菌群失调组回肠EC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1),胞质内可见特异性分泌颗粒。(5)回肠组织及血清中5-HT含量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回肠组织及血清中5-HT及其前体物质Trp、代谢产物5-HIAA、Kyn的含量升高(P<0.01,P<0.05)。2.肠道菌群失调对大鼠心肌细胞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1)心肌组织中5-HT含量的变化:菌群失调组心肌组织中5-HT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心肌组织中5-HT受体表达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心肌组织中5-HT2BR、5-HT4R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加(P<0.01,P<0.05)。3.电针预处理对I/R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形态学的影响(1)心电图ST电位值的变化:结扎20min时与结扎前比较,I/R模型组、内关组、足三里组测得的ST段电位值均升高(P<0.05);再灌注40min时与结扎20min时比较,I/R模型组、内关组、足三里组测得的ST段电位值均回降(P<0.01,P<0.05)。再灌注40min时,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测得的ST段电位值升高(P<0.05);与I/R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足三里组测得的ST段电位值下降(P<0.01);与足三里组比较,内关组测得的ST段电位值下降(P<0.01)。(2)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血清中CK、CK-MB、cTnT的含量增加(P<0.01,P<0.05);与I/R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足三里组血清中CK、CK-MB、cTnT的含量减少(P<0.01);与足三里组比较,内关组血清中CK-MB的含量减少(P<0.01)。(3)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横纹清晰,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无炎性浸润,无空泡样变性;I/R模型组心肌纤维紊乱,部分纤维断裂,细胞结构破坏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出现空泡样变性;内关组、足三里组病理改变较轻,心肌纤维排列略杂乱,少量纤维断裂及炎性细胞浸润,小部分细胞水肿坏死。(4)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加(P<0.05);与I/R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足三里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少(P<0.05,P<0.01);与足三里组比较,内关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少(P<0.01)。4.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对I/R模型大鼠肠嗜铬细胞分泌5-HT功能的影响(1)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回肠组织中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含量增加,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减少(P<0.05,P<0.01);与I/R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足三里组回肠组织中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含量减少,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含量增加(P<0.05,P<0.01);与足三里组比较,内关组回肠组织中乳酸杆菌属含量增加(P<0.05)。(2)回肠EC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回肠EC数量增多(P<0.01),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特异性分泌颗粒;内关组、足三里组镜下表现介于假手术组与I/R模型组之间,回肠EC细胞数量较I/R模型组减少(P<0.05)。(3)回肠及血清中5-HT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回肠及血清中5-HT及其前体物质Trp、代谢产物5-HIAA、Kyn的含量升高(P<0.01,P<0.05);与I/R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足三里组回肠及血清中5-HT、Trp、5-HIAA、Kyn的含量降低(P<0.01,P<0.05);与足三里组比较,内关组回肠组织中5-HT、5-HIAA的含量降低(P<0.05)。5.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对I/R模型大鼠心肌细胞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1)心肌组织中5-HT含量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心肌组织中5-HT含量增多(P<0.01);与I/R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足三里组心肌组织中5-HT含量减少(P<0.05);与足三里组比较,内关组心肌组织中5-HT含量减少(P<0.01)。(2)心肌组织中5-HT受体表达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I/R模型组心肌5-HT2BR、5-HT4R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多(P<0.01,P<0.05);与I/R模型组比较,内关组、足三里组心肌5-HT2BR、5-HT4R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少(P<0.05,P<0.01);与足三里组比较,内关组心肌5-HT2BR、5-HT4R蛋白及mRNA的表达减少(P<0.05,P<0.01)。结论(1)本实验采用林可霉素诱导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建立成功,大鼠肠道有益菌减少,条件致病菌增加,回肠EC细胞数量增加,回肠及血清中5-HT及相关代谢物质含量升高,心肌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增多。提示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可通过影响体内5-HT代谢,与心肌细胞之间产生密切联系。(2)I/R模型大鼠肠道有益菌减少,条件致病菌增加,回肠EC细胞数量增加,回肠及血清中5-HT及相关代谢物质的含量升高,心肌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增多。提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体内5-HT代谢异常,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损伤。(3)电针“内关”、“足三里”预处理均可显着降低I/R模型大鼠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含量,改善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提示电针“内关”、“足三里”预处理对I/R模型大鼠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且电针内关穴的效应优于足三里穴。(4)电针“内关”、“足三里”预处理均可明显改善I/R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紊乱,抑制EC细胞分泌5-HT,降低回肠及血清中5-HT及相关代谢物质的含量,减少心肌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提示电针“内关”、“足三里”预处理可有效减轻I/R模型大鼠心肌损伤,其效应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影响5-HT代谢有关。

胡庆奎[4](2019)在《基于动静结合的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运动方法的遴选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动静结合”理论是中医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以及联合运动对兔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遴选最佳康复方法并研究其机制,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选择最有效的康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研制智能化兔平板跑台、兔膝关节自动屈伸仪、兔无线关节动态活动度检测仪。通过兔平板跑台对兔进行主动运动干预,兔关节自动屈伸仪对兔进行被动运动干预,兔无线关节动态活动度检测仪对兔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检测。选用雄性6月龄新西兰兔24只,采用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相结合的方法,每只新西兰兔均取单侧右膝关节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造模并用螺钉内固定。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膝关节被动运动组(CPM组)、膝关节主动运动组(TRE组)、膝关节被动运动联合主动运动组(CPM+TRE组),笼内静坐组(笼内自由活动,SED组)。CPM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被动屈伸运动,连续4周;CPM+TRE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被动屈伸运动(CPM)、术后第15天后开始增加主动平板跑台运动(TRE),CPM连续干预4周、TRE连续干预2周;TRE组于术后第15天开始进行平板跑台主动运动,连续2周;SED组不进行运动干预。所有兔在4周干预完成后采用无线关节活动度检测仪在平板跑台上测量15分钟内的平均动态关节活动度,之后对兔造模膝关节进行X片观察对比各组膝关节的间隙情况、骨折处骨痂生长情况以及畸形愈合情况;通过三维CT重建检查从立体角度观察兔骨折冠状面畸形程度、骨痂生长情况以及骨皮质连续情况。各组影像学检测完成后对兔进行取材,手术取胫骨、关节软骨及腓肠肌组织。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处的骨痂生长情况,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方法观察关节软骨修复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兔骨折处骨组织中BMP-2,IGF-1,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同一只兔左右两侧腓肠肌称重得到湿重差值后一部分用于HE染色观察腓肠肌病理结构,另一部分采用疫印迹法检测IGF-1和GDF-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智能化兔平板跑台运行平稳,速度控制精准;智能化兔膝关节屈伸仪运行稳定,屈伸角度准确;无线兔关节活动度测量仪设备稳定,能准确测量兔在运动过程中的关节活动度。一般情况观察:(1)体重和膝关节活动度:术后4周,各组兔体重无差异。在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中,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膝关节活动角度增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2)每组左右两侧腓肠肌湿重差值比较: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和TRE组湿重差值较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RE组比较,CPM+TRE组与CPM组湿重差值明显变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CPM+TRE组和CPM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胫骨表面软骨大体外观:术后4周,CPM组关节软骨表面大量透明软骨,颜色透明,厚度分布不均匀;CPM+TRE组关节软骨颜色如常,表面光滑,透明度好,软骨层较厚,厚薄均匀,关节面平整;TRE组关节软骨颜色灰暗,透明度差,软骨层变薄;SED组软骨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表面有缺损。影像学资料显示:(1)X片结果显示:SED组关节间隙最为狭窄,TRE组关节间隙狭窄,CPM组和CPM+TRE关节间隙明显高于其他两组;SED组骨折处畸形比较严重,TRE组骨折处畸形较大,CPM组骨折处较为平滑,而CPM+TRE组骨折处塑形最为光滑,接近正常;SED骨折处骨痂生长较差,有透亮区,TRE组骨折处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模糊透亮区,CPM组骨痂生长较好,骨折线处模糊,CPM+TRE组骨痂生长最好,骨折处愈合情况接近正常。(2)CT三维扫描重建的大体外观显示:SED组关节间隙最为狭窄,骨折处畸形最为明显,畸形延续到胫骨干;TRE组关节间隙也比较狭窄,骨折处畸形明显,但未延续到胫骨干;CPM组关节间隙比前两组宽大,稍有畸形;CPM+TRE组的关节间隙正常,骨折处畸形最小,骨折处较光滑。SED组CT三维重建矢状面显示骨痂生长较差,冠状面显示骨折处畸形明显;TRE组矢状面显示骨折处透亮区明显,骨痂生长差,冠状面显示骨折处畸形较明显;CPM组矢状面显示骨痂生长良好,冠状面显示畸形较小;CPM+TRE组矢状面显示骨痂生长最好,骨皮质连续,冠状面显示畸形最小,塑形最好。病理切片资料显示:(1)兔HE染色比较各组骨愈合情况显示:SED组骨小梁稀少,炎性反应明显,TRE组骨小梁少,结构稀疏,而CPM组骨小梁结构较多,排列较整齐,CPM+TRE组骨小梁最为密集,排列整齐。(2)兔腓肠肌HE染色比较左右腓肠肌染色结果显示:CPM+TRE组的左(正常膝关节),右(内固定膝关节)腓肠肌肌纤维密度无明显区别,横截面相似,CPM组右侧腓肠肌纤维较左侧稍低,TRE组右侧肌纤维密度较左侧低,粗细较均匀,SED组右侧肌纤维较左侧稀疏,肌纤维粗细不均匀。每组左右腓肠肌横截面积差值比较: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和TRE组横截面积差值较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RE组比较,CPM+TRE组与CPM组差值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PM+TRE组和CPM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胫骨表面软骨HE染色显示:CPM+TRE组软骨全层较厚,新生全层软骨较多,软骨排列规则,细胞层次清楚,表面平整;CPM组缺损区优势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表面软骨层较厚,软骨表面新生透明软骨较多,软骨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层次较清楚;TRE组软骨排列较整齐,新生软骨较少,软骨层变薄;SED组软骨排列紊乱,新生软骨少,细胞层次不清,表面缺损(4)胫骨表面软骨番红固绿染色显示:CPM+TRE组软骨较厚、潮线整齐,软骨下骨较厚;CPM软骨层较薄,软骨细胞在表面聚集,密度较大,潮线清晰;TRE组软骨下骨排列较整齐,新生软骨少,软骨层变薄,表面软骨较薄,潮线较清晰,软骨排列密度大;SED组软骨及软骨下骨排列紊乱,潮线不清楚,软骨细胞密度低,表面缺损。免疫组学的检测显示:(1)术后4周,在骨组织各生长因子表达比较中,与SED组和TRE组比较,CPM+TRE组、CPM组BMP-2、IGF-1、TGFβ-1表达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PM组比较,CPM+TRE组3个生长因子表达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腓肠肌细胞因子表达比较:与SED组和TRE组比较,CPM+TRE组、CPM组生长因子IGF-1表达较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PM组比较,CPM+TRE组IGF-1表达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SED组比较,CPM+TRE组、CPM组和TRE组肌肉生长抑制因子GDF-8表达较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RE组比较,CPM组和CPM+TRE组GDF-8表达较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PM+TRE组和CPM组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课题自制了一套兔运动康复和膝关节功能检测设备,为今后动物康复基础学研究中的干预和检测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运行可靠,数据客观。(2)术后康复运动有利于恢复其患肢功能活动,其中持续被动运动发挥了对骨组织的修复和防治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主动运动则促进了关节软骨的修复作用,主、被动活动相结合则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最佳方法,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最有效康复方式选择提供实验依据,也为诠释中医治疗骨折“动静结合”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

徐江华[5](2019)在《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保障“物”的安全状态、决策“人”的安全行为、满足客舱“生态”安全。论文选题来自于科研项目与设计实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飞机客舱事故发生前的预防,综合运用工业设计、人机工学、航空安全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研究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理论,形成本土飞机客舱设施造型设计风格和创意特色,理论联系实践,为我国大飞机战略的研发与制造业服务。本论文主要从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实践验证三个部分开展研究。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理论。飞机客舱安全人机就是研究“人—客舱设施—情景—文化与审美”之间安全和谐的关系。以航空安全为背景,以工业设计、客舱安全、人本主义、系统设计、人机工学、航空设计文化等理论为基础,以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和谐”设计为最终目标,从安全与舒适、人机与人因、生态安全三个方面构建飞机客舱设施安全人机设计内容。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要素与原则。针对当前民航客机客舱客观现状调研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以大量优秀的飞机客舱设施设计作品作为研究依据,在实践中检验分析。通过系统研究与归纳分析,详细解析了飞机客舱设施安全人机“人因”要素、“物性”要素、情境要素、文化与审美要素;系统归纳出飞机客舱设施产品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基础原则、“物”的安全状态原则、“人”的安全行为原则、人与物和谐原则;安全人机设计理论、安全人机设计要素与安全人机设计原则揭示了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理。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方法。通过TRIZ设计方法,解决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功能特征设计层面的问题,实现“物”的安全状态目标;以感性工学设计方法,解决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外观特征与情感特征设计层面的问题,决策“人”的安全行为目标;PSS设计方法解决飞机客舱设施造型服务特征设计层面的问题,达到“生态”安全目标。三个目标的实现,最终系统为乘客提供“安全和谐”的终极目标体验。实践验证。系统解析乘客活动空间主要设施—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及布局安全人机设计,构建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模型。基于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理与方法,以正在研发的国产大型客机C929较典型的客舱区域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原创设计应用,通过实例验证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理论,探索基础理论的核心与设计新方向,满足国产大飞机客舱设施研发自主创新要求。

丁冰泉,伍俊荣,邹士洋,徐春晴[6](2018)在《舰船应急饮水保障现状及应对措施》文中指出应急供水是指在特殊或危急情况下,淡水正常供应得不到保障时的供水,应急情况下的饮水保障意义重大。有资料表明[1],人在没有食物只有淡水的情况下可维持生命30 d左右,但如果没有淡水,只能存活5~7 d,高温条件下只能生存2~3 d。舰船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远航期间自成体系,独自为舰船人员提供生产生活所必须的物资和环境,海上航行遇到自然灾害或设备故障导致紧急情况发生时,舰船

张艺严[7](2015)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快速心理恢复舱》文中研究说明部队作战本领的好坏取决于军人的团体素质,而军人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军人整体素质的焦点成分,军人的心理健康则是构成军人过硬心理素质的重中之重。所以官兵心理健康程度与军队整体作战本领有着密切的联系。军事心理学家Driskell和Olmstedt曾经说过:“大概任何组织和机构都不会像部队一样和心理科学的发展有如此紧密的关联[1]。”随着当代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的增加,心理健康维护已经是确保提升作战本领的重要内容。携行军用快速心理恢复舱的研制,为多样化军事行动中心理能力保持训练、快速心里放松、矫治调节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官兵身心健康提供硬件装备支持。

刘娟,宋华淼,任满均,李宝君,张宜爽,杨柳,彭飞[8](2015)在《军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制一种能有效提高军人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军事应激反应,并具备良好便携性的心理训练设备。方法:综合运用限制环境刺激疗法技术、漂浮疗法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心理保障设备,并设定适宜的生理反馈指标,实时准确地评估心理训练效果。结果:研制的系统样机包含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状态测评、表象训练、音乐治疗和生物反馈训练等5个功能模块,心理训练过程中人机交互操作界面简洁方便,为受训者生成了具有良好"临境感"的虚拟现实环境。结论:军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次较大的创新,且设备可折叠,携行方便,满足部队作战过程中"随队保障"的要求。

刘莉[9](2013)在《温室型电动烟草剪叶机的研究》文中认为烟草业是我国一项重要产业,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首位。剪叶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可调节烟苗根系和地上茎叶生长,增强抗逆力。目前我国对烟草剪叶机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不高,剪叶效率低。针对这一现状,在借鉴国内外烟草剪叶机械研究现状和了解现有存在一定缺陷的剪叶机基础上,运用漂浮育苗技术所育幼苗的特点、剪叶原则和温室内电动剪叶的设计要求,设计研制了集自动化剪叶、刀片消毒和碎叶收集等作业于一体的温室型电动烟草剪叶机。电动烟草剪叶机主要完成整机前进运动和滑动机架左右运动交替进行的剪叶要求,控制系统主要控制两种运动有序交替进行以保证作业机组正常作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整机总体方案的确定。温室型电动烟草剪叶机主要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控制系统、消毒装置、收集装置和机架等组成,确定了一种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研究方案。(2)机械部分设计。对主机架、滑动机架、主机剪叶装置、高度调节装置、行走装置、消毒装置和收集装置等主要部件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利用CATIA软件对传动轴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对机械部分各零部件间进行装配无干扰检查。滑动机架传动系统采用齿轮传动方式,传动比恒定,效率高。(3)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主要作用是控制主机架前进运动与滑动机架左右运动在一定苗池宽度、速度范围和剪叶幅宽条件下有序交替进行完成剪叶。控制部分采用STC89C52RC型单片机进行控制,各硬件按照电路连线图进行连线布置,装配完成的机械部件通过电机带动作业。滑动机架停止或运动和整机停止或前进通过继电器触点开合控制电机驱动器完成。触点开合根据行程开关的开闭状态由单片机判断。如此往复完成自动化作业。样机试验表明研制的温室型电动烟草剪叶机能够有效完成自动化剪叶,剪叶率为93.9%,连续作业时剪叶率为95.2%,满足使用要求,剪叶效果满足剪叶农艺要求,整体符合设计要求。

赵宝旺,漆家学[10](2003)在《电脑漂浮治疗仪的研制》文中认为

二、电脑漂浮治疗仪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脑漂浮治疗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及自驱动传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驱动传感系统的研究背景
        1.1.1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1.1.2 自驱动传感系统的提出
    1.2 几种机械能收集器件比较
        1.2.1 电磁感应发电机
        1.2.2 静电发电机
        1.2.3 压电纳米发电机
        1.2.4 摩擦纳米发电机
    1.3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理论研究现状
        1.3.1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理论源头
        1.3.2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几种工作模式
    1.4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应用研究现状
        1.4.1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机械能收集应用研究
        1.4.2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传感应用研究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工作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第2章 管基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管道堵塞探测研究
    2.1 引言
    2.2 管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与制备
    2.3 管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3.1 固-液界面双电层的形成
        2.3.2 管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机理
    2.4 管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测试
        2.4.1 测试平台搭建
        2.4.2 器件的输出性能测试
    2.5 管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传感应用
        2.5.1 管道堵塞探测应用研究
        2.5.2 气压传感应用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绵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轨迹跟踪传感研究
    3.1 引言
    3.2 海绵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设计与制备
    3.3 海绵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机理
        3.3.1 垂直接触-分离模式下的工作机理分析
        3.3.2 平面滑动模式下的工作机理分析
    3.4 海绵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测试
        3.4.1 测试平台搭建
        3.4.2 器件的输出性能测试
    3.5 海绵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轨迹跟踪传感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体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及自驱动体征监测研究
    4.1 引言
    4.2 人体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人体机械能收集研究
        4.2.1 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4.2.2 器件的工作机理分析
        4.2.3 器件的输出性能测试
        4.2.4 人体机械能收集及自驱动传感应用研究
    4.3 人体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自驱动体征监测研究
        4.3.1 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4.3.2 器件的工作机理分析
        4.3.3 器件的输出性能测试
        4.3.4 人体机械能收集及体征监测应用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复合换能器件及自驱动户外传感研究
    5.1 引言
    5.2 复合换能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5.3 复合换能器件的工作机理分析
    5.4 复合换能器件的性能测试
        5.4.1 器件的输出特性测试
        5.4.2 器件的工作稳定性测试
        5.4.3 器件的环境适应性测试
    5.5 复合换能器件的人体机械能收集及自驱动传感应用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单电极织物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智能抗菌口罩研究
    6.1 引言
    6.2 SSAM的设计与制备
        6.2.1 负载有AgNWs的ACFC的制备
        6.2.2 纤维薄膜的制备
        6.2.3 各部分材料表征及SSAM组装
    6.3 工作机理分析
        6.3.1 单电极织物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机理
        6.3.2 SSAM的综合过滤机制
    6.4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6.4.1 实验设计及平台搭建
        6.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一、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二、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五部分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六部分 讨论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专家小组会议咨询表
    附录二 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
    附录三 典型人-机任务情境下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调查问卷
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医护人员工作心理负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3)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5-HT代谢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肠道菌群失调对大鼠肠嗜铬细胞分泌5-HT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肠道菌群失调对大鼠心肌细胞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形态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肠嗜铬细胞分泌5-HT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五 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图
附录三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4)基于动静结合的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运动方法的遴选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1 祖国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
    3 祖国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康复的认识
    4 现代医学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研究
    5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的最佳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兔运动康复与检测设备研制
    第一节 智能化间歇式兔平板跑台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2 智能化间隙式平板跑台运用
        3 讨论
    第二节 智能化兔自动关节屈伸仪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2 智能化兔自动关节屈伸仪运用
        3 讨论
    第三节 无线兔膝关节动态关节活动度检测仪的研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和运用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干预后膝关节活动度检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动物模型制备
        2.1 麻醉备皮
        2.2 手术造模
        2.3 干预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5.1 兔一般情况
        5.2 兔麻醉情况
        5.3 兔造模情况
        5.4 兔干预后内固定情况
        5.5 兔干预后体重和膝关节动态活动度情况
    6 讨论
        6.1 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选择依据
        6.2 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方法
        6.3 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造模方法
        6.4 兔术后干预方法和参数选择
        6.5 兔术后干预及检测时间窗选择
    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术后骨组织愈合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分组及干预
        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1.3 取材
        1.4 检测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体外观和影像学检查
        2.2 骨痂生长情况HE染色
        2.3 骨组织中IGF-1、TGFβ-1、BMP-2 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动静结合”有利于骨折术后骨修复
        3.2 运动疗法的机械作用促进骨折愈合
        3.3 运动疗法促进骨折骨组织修复的生化学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运动方式对术后防治腓肠肌萎缩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实验分组
        1.3 取材
        1.4 检测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左右腓肠肌湿重差值比较
        2.2 腓肠肌HE染色
        2.3 左右腓肠肌横截面积差值比较
        2.4 腓肠肌中IGF-1、GDF-8 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关节周围骨折肌肉萎缩中医学机制
        3.2 膝关节周围骨折腓肠肌萎缩的现代医学机制
        3.3 预防肌肉萎缩中的筋骨互用理念
        3.4 运动防治骨骼肌萎缩的机制
        3.5 运动疗法与肌细胞因子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的运动方式对术后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实验材料及仪器
        1.2 实验分组
        1.3 取材
        1.4 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软骨大体外观
        2.2 关节软骨HE染色
        2.3 关节软骨番红固绿染色
    3.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运动疗法治疗PTOA认识
        3.2 运动疗法促进关节软骨修复
        3.3 关节软骨修复与细胞因子
    4.结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5)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的缘起
        1.2.1 研究的背景
        1.2.2 课题的来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现状评述
        1.4.1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设计
        1.4.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的研究现状
    1.5 概念界定
        1.5.1 安全人机工程学
        1.5.2 TRIZ
        1.5.3 感性工学
        1.5.4 PSS
        1.5.5 系统设计
        1.5.6 人本主义设计
    1.6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第2章 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理论
    2.1 飞机客舱安全
        2.1.1 飞机客舱安全的产生与分类
        2.1.2 飞机客舱安全事故的分类
        2.1.3 飞机客舱安全事故的致因与预防
    2.2 飞机客舱设施的安全需求
        2.2.1 飞机客舱的分类
        2.2.2 飞机客舱设施的分类
        2.2.3 飞机客舱设施研发的安全因素
        2.2.4 飞机客舱设施安全设计导向
    2.3 飞机客舱安全人机设计
        2.3.1 安全与舒适
        2.3.2 人机与人因
        2.3.3 生态安全
        2.3.4 安全人机设计原理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要素与原则
    3.1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要素
        3.1.1 “人因”要素
        3.1.2 “物性”要素
        3.1.3 情境要素
        3.1.4 文化与审美要素
    3.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原则
        3.2.1 基本原则
        3.2.2 “物”的安全状态原则
        3.2.3 “人”的安全行为原则
        3.2.4 人物和谐原则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方法研究
    4.1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TRIZ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4.1.1 健壮设计是“物”的安全状态保障
        4.1.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TRIZ理论的健壮设计
        4.1.3 TRIZ设计方法的应用
    4.2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感性工学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4.2.1 感性意向调研分析
        4.2.2 感性意向空间的构建
        4.2.3 决策“人”的安全行为的感性工学设计方法
    4.3 飞机客舱设施造型PSS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4.3.1 PSS绿色设计方法
        4.3.2 PSS“集”设计方法
        4.3.3 PSS模块化设计方法
        4.3.4 PSS智能设计方法
        4.3.5 PSS设计总体目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设计视域下的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5.1 飞机客舱乘客座椅设计需求
        5.1.1 乘客对飞机客舱座椅人机不适的主要体现
        5.1.2 乘客对飞机客舱座椅造型不适的主要体现
        5.1.3 乘客对飞机座椅布局不适的主要体现
    5.2 飞机客舱乘客座椅系统层级分类
        5.2.1 飞机客舱乘客座椅的发展与分类
        5.2.2 经济舱乘客座椅组成部分的系统分析
    5.3 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模型
        5.3.1 人的层面
        5.3.2 座椅的层面
        5.3.3 环境的层面
        5.3.4 文化与美学层面
    5.4 经济舱乘客座椅布局方法
        5.4.1 乘客对座椅布局的诉求
        5.4.2 乘客座椅布局的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国产双通道宽体客机C929 应用的研究
    6.1 C929 经济舱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1.1 C929 经济舱布局设计
        6.1.2 C929 经济舱卧铺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1.3 C929 经济舱乘客座椅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1.4 C929 公共服务空间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2 C929 经济舱盥洗室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2.1 C929 经济舱盥洗室设计调研与分析
        6.2.2 C929 经济舱盥洗室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构思
        6.2.3 C929 经济舱盥洗室设施造型及布局安全人机设计方案
    6.3 C929 乘务员休息室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3.1 C929 乘务员休息室布局设计
        6.3.2 C929 乘务员休息室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3.3 C929 商务会议室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 C929 厨房布局及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1 C929 厨房布局及设施造型设计分析
        6.4.2 C929 厨房布局与橱柜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3 C929 客舱运输服务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4.4 C929 航空餐具造型安全人机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1.着作
    2.学术论文
    3.科研奖励
    4.专利
    5.科研课题

(6)舰船应急饮水保障现状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舰船应急淡水保障现状
    1.1 应急供水水源
        1.1.1 舰船自带淡水
        1.1.2 罐装及袋装饮水
        1.1.3 海水淡化水
    1.2 舰船应急水标准
        1.2.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2.2 舰艇救生水卫生要求
    1.3 舰船应急水保障设备
        1.3.1 应急水舱
        1.3.2 应急制水设备
2 影响舰船应急水正常使用的几点因素
    2.1 应急水贮存时间长, 水质难以保证
    2.2 应急情况下缺乏应急水补充措施
    2.3 缺乏必要的水质判断手段
3 提高应急水保障水平的应对措施
    3.1 研究改进提高现有应急饮水保障能力
    3.2 研制必要的应急水专用净化处理设备
    3.3 研制应急情况下的饮水保障装置
    3.4 研制应急水快速判断手段

(7)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快速心理恢复舱(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背景
    2 目的与意义
    3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基本原理
    1.1 主要理论与技术
        1.1.1 限制环境刺激疗法
        1.1.2 漂浮疗法
        1.1.3 生物反馈疗法
        1.1.4 虚拟现实技术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结构
        2.1.1 整体设计
        2.1.2 硬件系统
        2.1.3 软件系统
    2.2 功能定位
        2.2.1 硬件功能
        2.2.2 软件功能
        2.2.3 适用范围
3 设备先进性与可行性
    3.1 先进性
    3.2 可行性
4 研究内容和技术指标
    4.1 主要研究内容
    4.2 主要技术指标
    4.3 技术路线、主要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
        4.3.1 技术路线
        4.3.2 主要技术难点
        4.3.3 解决方法
5 应用效果与前景
6 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快速心理恢复舱的应用
    6.1 恢复疲劳训练
        6.1.1 训练目的
        6.1.2 训练时间
        6.1.3 训练项目
        6.1.4 训练步骤
        6.1.5 注意事项
    6.2 调节压力训练
        6.2.1 训练目的
        6.2.2 训练时间
        6.2.3 训练项目
        6.2.4 训练步骤
        6.2.5 注意事项
    6.3 缓解过度应激训练
        6.3.1 训练目的
        6.3.2 训练时间
        6.3.3 训练项目
        6.3.4 训练步骤
        6.3.5 注意事项
    6.4 心身疾患矫正
        6.4.1 训练目的
        6.4.2 训练时间
        6.4.3 训练项目
        6.4.4 训练步骤
        6.4.5 注意事项
7 飘浮放松反馈训练效果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2.1 实验对象
        7.2.2 仪器和材料
        7.2.3 生理参数测试方法
        7.2.4 实验流程
        7.2.5 数据采集与处理
    7.3 结果
        7.3.1 样本资料的一般情况
        7.3.2 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快速心理恢复舱常用生理指标总体情况
        7.3.3 不同年龄的被试心理训练常用生理指标
        7.3.4 不同职务的被试心理训练训练常用生理指标
    7.4 讨论
    7.5 总结
        7.5.1 不同年龄组间的区别
        7.5.2 不同职位组间的区别
    7.6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8)军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原理
    1.1 限制环境刺激疗法技术
    1.2 漂浮疗法技术
    1.3 生物反馈技术
    1.4 虚拟现实技术
2 系统设计及实现
    2.1系统结构与功能
    2.2 系统硬件实现
        2.2.1 漂浮舱体
        2.2.2 生物反馈模块硬件系统
    2.3 系统软件实现
3 应用效果
4 结论和讨论

(9)温室型电动烟草剪叶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剪叶目的意义
    1.2 剪叶机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机械部分总体方案设计
        2.1.1 设计原则及剪叶原则
        2.1.2 工作流程
        2.1.3 主要参数确定
    2.2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 机械部分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3.1 总体结构设计
    3.2 剪切方式及切割器形式选择
        3.2.1 剪切方式选择
        3.2.2 切割器形式选择
    3.3 烟叶切削试验及主机电机选型
        3.3.1 切削功率试验
        3.3.2 切削转速试验及理论转速计算
        3.3.3 主机电机选型及校验
    3.4 高度调节装置设计
    3.5 滑动机架行走装置设计
        3.5.1 顶板设计
        3.5.2 小轮选择
        3.5.3 电机选择
        3.5.4 传动系统设计
        3.5.4.1 传动方式选择
        3.5.4.2 传动轴设计
        3.5.4.3 齿轮传动计算
    3.6 整机机架及行走装置设计
    3.7 蓄电池选型
    3.8 收集及消毒装置设计
    3.9 主要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3.9.1 传动轴有限元分析
        3.9.2 转轴有限元分析
4 控制系统设计
    4.1 硬件部分设计
        4.1.1 控制器选择
        4.1.1.1 单片机选型
        4.1.1.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4.1.2 前进电机及驱动器选择
        4.1.3 滑动机架电机驱动器选择
        4.1.4 继电器选择
        4.1.5 行程开关选择
        4.1.6 电源选择
    4.2 软件部分设计
        4.2.1 开发环境概述
        4.2.2 控制系统流程
5 样机试制与试验
    5.1 样机试制
    5.2 样机试验
        5.2.1 剪叶率试验
        5.2.2 连续性试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四、电脑漂浮治疗仪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设计及自驱动传感研究[D]. 崔小静.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3]电针预处理调节肠道菌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5-HT代谢的影响研究[D]. 李思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基于动静结合的兔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运动方法的遴选及其机制研究[D]. 胡庆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飞机客舱设施造型安全人机设计研究[D]. 徐江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6]舰船应急饮水保障现状及应对措施[J]. 丁冰泉,伍俊荣,邹士洋,徐春晴. 海军医学杂志, 2018(06)
  • [7]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快速心理恢复舱[D]. 张艺严. 辽宁师范大学, 2015(04)
  • [8]军用漂浮放松反馈训练太空舱的研制[J]. 刘娟,宋华淼,任满均,李宝君,张宜爽,杨柳,彭飞. 医疗卫生装备, 2015(01)
  • [9]温室型电动烟草剪叶机的研究[D]. 刘莉.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10]电脑漂浮治疗仪的研制[J]. 赵宝旺,漆家学. 医疗卫生装备, 2003(S1)

标签:;  ;  ;  

电脑化漂浮治疗仪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