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一、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郑立琨[1](2021)在《高中地理调查活动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强调实践活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鼓励学校在真实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地理调查作为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获取地理数据、形成地理思维的重要方式。研究地理调查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对进一步落实地理课程标准,改善地理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地理调查活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大多数研究是对地理调查活动内容主题、构成要素、调查评价以及案例设计进行探讨,研究内容更加偏向于人文地理,而对地理调查活动的概念特点、教学策略以及自然地理问题等研究较少,不利于地理调查活动的应用与发展。基于相关文献分析,本研究对地理调查概念及其特点进行阐述。采用问卷访谈法对高中学生和教师进行地理调查活动开展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地理调查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尚存在:受重视程度较低,开展次数较少;地理学科所排课时较少,活动时长受限;教师实践教学观念尚浅,实践教学经验不足,指导实践技能水平较低;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以及调查活动开展过程形式化较为严重等问题。基于现存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本研究提出深入挖掘地理调查活动育人价值,提高学校、教师及家长等方面重视;激发学生地理求知欲,提高学生地理调查兴趣;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深研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调查问题意识,制定完善调查方案;合理安排调查时间,切实做好调查准备工作,保障学生安全以及制定调查评价量表,完善调查活动评价体系等教学策略。本研究对日照市适宜开展地理调查活动的课程资源进行初步整合与开发,并结合地理课标与教材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调查活动案例,以期为一线教师组织开展调查活动提供借鉴,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王思源[2](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指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黄建萍[3](2020)在《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例》文中认为21世纪初,我国提出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而21世纪是一个各种知识交错互融的时代,国家对综合人才的需求较大。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培养综合人才在中小学阶段的关键是落实核心素养。本研究以“如何开展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为中心,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探寻生物单元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以期为落实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本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生物单元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围绕教师、课本的师本教育转变为围绕学生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生本教育。针对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对核心素养、自主学习的影响,研究采用了实验对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还通过查找阅读文献,分析核心素养实施的现状、内涵、特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今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单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实施生物单元教学有利于落实生物核心素养,生物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及提高学习成绩。经历上述研究过程,本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以核心素养为评价中心的基于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的设计流程及课堂操作程序。展现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单元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而为新课改环境下的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参考的教学研究。本论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并以此确立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阐明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及对学科核心素养等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本研究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这部分从研究目的、内容、对象、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阐述论文的设计。第四部分是在研究设计的理论指导下设计了两个单元教学案例并实施。第五部分为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介绍评定生物核心素养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多种评价方式,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反思,主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对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反思,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改莲[5](2020)在《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规定乡土地理为必修内容,要求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基于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镇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研究内容,以从众多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中遴选出的14个典型的适合初中生开展的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及行动研究法,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教学素材及活动案例,丰富了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总结出适合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资源类调查、人文地理类调查、环境保护类调查及社会经济类调查,筛选出了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的课题15项。第二,提出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组成:调查背景说明、调查目标、调查内容、调查过程、调查总结与评价、调查实践活动拓展和反思六部分组成。同时,提出了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策略:精心选择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题目(依据课标和教材,依托典型的乡土资源);准确把握实践活动目标(基于学生特点,体现地理实践力素养);注重实践活动过程(根据活动规模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依据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最主要的是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重视实践活动评价(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主体多元化)。第三,设计了四个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实践活动案例,分别是:人文地理调查类的“家乡地名的由来”、社会经济调查类的“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保护调查类的“伊金霍洛旗人的生产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及自然资源调查类的认识阿镇“三河两湖”环城生态水系建设调查实践活动。并且实施了“家乡地名的由来”和“‘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两个案例,获得了从课堂开始,向课外延伸,基于课标源于乡土,精心选择调查实践活动主题;科学合理地设计是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夯实实施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活动启示。

高园娜[6](2020)在《显性NOS教学嵌入ADI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本质(Nature of science简称NOS)的知情观点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美国科学素养基准和科学教育标准将科学本质描述为科学素养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出:“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的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提到: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NOS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Argument-Driven Inquiry instructional model简称ADI)就是一种将科学论证融入科学探究的实验室模型。Eymur将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模型,发现能够显着促进高中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但是,国内对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的实践研究很少,因此,对于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的应用和拓展研究很有必要。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将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ADI并与隐含法的结构化探究教学模型(Structured Inquiry简称SI)相比,对初三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在相关文献梳理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编制了基于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的《质量守恒定律》《CO2的性质》《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讲义和教学方案。采用准实验的方法以清水县某中学两个班7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Lederman的科学本质调查问卷(VNOS-D)为工具,探讨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对初三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将两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36人)、对照组(34人),实验组采用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教学,对照组采用隐含法的结构化探究SI教学,进行为期6周、每周2次的教学干预,在教学干预前后用科学本质调查问卷来评估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研究发现,在教学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部分学生对目标科学本质(暂定性、经验性、观察与推理的不同、想象力和创造力)持有天真的看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目标科学本质的得分上无显着差异。在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在目标科学本质方面都有显着改善,对照组在目标科学本质方面没有显着变化,同时,实验组在目标科学本质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显着的提高。本研究表明,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可以促进初中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发展。

高佳欣[7](2020)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代论说文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丰富的教学价值,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代论说文的地位十分显着。因此,古代论说文教学应该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古代论说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相关的古代论说文研究作为理论依据,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分析古代论说文教学价值和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中古代论说文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共三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正文分为五章。第二章在对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总结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特征,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三章通过对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古代论说文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古代论说文的选编特点,确定了古代论说文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第四章重点分析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古代论说文的教学价值,主要包括传承优秀文化、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和锻炼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内容。第五章主要考察当前古代论说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主要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重视程度不够,目的动机功利化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主要存在文体意识薄弱和忽视文化渗透的问题。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针对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特征、教学价值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二是渗透传统文化,塑造理想人格;三是研读思想内容,梳理文本结构;四是打破篇章教学,整合教学资源;五是丰富课堂活动,辅助常规教学。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语,在对研究内容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的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郑洁[8](2020)在《“公民写作”理念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作文之难”一直存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真实生活情境,学生关注视角远离公民公共生活,故而作文只能说空话、抒虚情,而教师写作指导也沦为空洞化、机械式地反复训练。为改变此现状,许多一线教师提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公民写作”,并试图为新时期写作教学赋予新的内涵和实践。在此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非常有必要开展“公民写作”教学。基于此,笔者梳理了“公民写作”理论基础,并借助概念辨析,继而从凸显公民立场、聚焦公共问题、注重理性思维和规范语言表达四个维度明确“公民写作”概念,从而形成“公民写作”内涵的完整解读。而高中写作教学需要“公民写作”理念作为指导,无论是指导性文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指引性活动高考命题,亦或是语文教学现状,都从不同视角说明“公民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现出开展“公民写作”的教学意义。但若想将“公民写作”运用于教学中,就需把握“公民写作”教学导向,依托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因此,笔者提出四个教学目标导向、五个贯穿写作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和三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以期有效落实“公民写作”教学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落实“公民写作”提供实践指导,其内涵与“公民写作”关联密切,两者融合之后,笔者设计“在作品阅读中指导写作”“在活动参与中指导写作”和“在话题讨论中指导写作”三个并列式写作教学任务,具体阐述各任务的目标指向、设计策略和任务设计与实践,旨在为高中“公民写作”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王黎明[9](2020)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调查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信阳市为例》文中指出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后,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地理调查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因而,高中地理调查活动开展现状及其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亟待明确。论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手段,辅以数理统计方法,对信阳市三所高中地理调查活动开展现状和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水平进行了调查,归纳了地理调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理调查活动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地理调查活动案例。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评估地理调查活动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还可以丰富信阳市的地理调查课程资源,为一线教师开展地理调查活动提供案例借鉴。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归纳国内外研究进展,陈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阐述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学基础理论,界定了地理核心素养和地理调查的概念;第三章,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了信阳市高中地理调查活动的开展现状和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信阳市高中地理调查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地理调查活动开展效果的对策;第五章,在梳理信阳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地理调查设计原则,筛选并设计了典型的地理调查活动案例;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论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调查发现,信阳高中地理调查活动开展频次相对较低,超过一半的教师表示从未开展过地理调查活动。高达60.87%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往往出于安全、经费和课时等多方的考虑,对地理调查活动支持有限;已开展的地理调查课程多采用课堂讲授方式进行;评价方式主要为撰写调查报告和口头展示;超过一半(58.97%)的受访学生表示未参加过地理调查活动,约54.36%的学生认为学校和家长不支持是限制其参加地理调查活动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对地理调查活动的育人价值认识不到位。(2)测验发现,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信阳市高中生人地协调观水平最高;其次为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但学生对这两个素养的认识不精准,内容掌握不熟练;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最低。(3)交叉分析发现,学生参与地理调查活动的频率与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存在一定关系,地理调查活动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调查对地理实践力的提升最显着,对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提升也比较明显,对区域认知的提升不甚明显。(4)调查发现,信阳市高中地理调查活动普遍存在各方面对地理调查的重视不够、地理调查手段落后且形式单一、地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地理调查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和提升高中地理调查活动的策略:(1)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地理调查的育人价值;(2)挖掘资源,丰富调查活动内容;(3)开展培训,提升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4)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地理调查活动的兴趣;(5)价值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5)对照新版地理课程标准,论文归纳了信阳市适合开展地理调查活动的主题,并基于科学性、典型性和可行性原则,总结了信阳市的地理调查活动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理调查的构成要素,设计了《最美乡村—郝堂的前世今生》调查活动案例。

张婷[10](2019)在《互联网使用对我国15岁中学生科学素养表现的影响研究 ——基于PISA 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飞速发展使这个世界越来越数字化,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互联网的使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然而结果并不统一,其中一些研究显示学生互联网使用对其学业成绩的正向效应,另一些研究发现了负向效应。目前科学素养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口号、流行语、口号和当代教育目标,而互联网使用对科学素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PISA作为20世纪初新启动的教育评价项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并展开深入研究。为了更好地解释互联网使用与学生科学素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本研究选取中国四省市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价项目(PISA)2015年的数据,在控制了相关背景因素后,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主要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互联网使用对我国15岁中学生科学素养表现的影响。本研究基于PISA2015数据库旨在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时间对科学素养的影响;(2)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偏好对科学素养的影响;(3)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态度对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初次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对学生科学素养表现有显着影响,父母适度控制在7-9岁让自己的孩子接触互联网对其科学素养表现得正向影响最大。(2)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其科学素养表现有显着影响,周一至周五15岁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时间对其科学素养表现存在负面影响,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越长,则对其科学素养表现得负向效应就越大,尤其是互联网使用时间在4小时以上;在周末,互联网使用时间对其科学素养表现存在正面影响,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控制在1-2小时以内对科学素养表现的正向影响最大,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6小时对科学素养表现的正向影响最小,过度使用互联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表现无益。(3)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其科学素养表现有显着影响,我国15岁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学习偏好对其科学素养呈现正面影响,互联网使用娱乐偏好对其科学素养表现呈现负面影响。(4)学生的互联网使用积极态度对科学素养表现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提高互联网使用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2)控制中学生互联网使用时间,避免中学生沉迷于网络;(3)当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其适当接触互联网,适当控制在7-9岁;(4)培养学生养成互联网使用学习偏好,避免中学生沉迷于娱乐。

二、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地理调查活动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
        2.地理学科特性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地理调查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杜威“做中学”理论
        3.生活教育理论
三、高中地理调查活动应用现状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标
        2.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4.调查问卷和访谈实施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2.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三)高中地理调查活动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地理调查活动受重视程度较低
        2.地理教师实践教学经验较少
        3.地理调查活动形式化较为严重
        4.地理调查活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四、高中地理调查活动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地理调查活动育人价值的重视
    (二)激发学生地理求知欲,提高学生调查兴趣
    (三)加强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指导实践能力
    (四)深研地理课标和教材,正确认识地理调查活动
    (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调查评价体系
五、高中地理调查活动教学案例设计与展示
    (一)日照市地理调查活动教学资源整合与开发
    (二)地理调查活动教学案例设计与展示
        1.案例设计原则
        2.地理调查活动基本步骤
        3.地理调查活动教学案例展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六、研究方法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能动性
        (二)实践性
        (三)真实性
        (四)发展性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学科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教学
    2.2 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2.2.2 核心素养的培养
    2.3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3.1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3.2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4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2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
        2.5.3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6 关键概念界定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思路
    3.4 研究方法
第4章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实证研究-以“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例
    4.1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4.2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单元设计
        4.2.1 选定教学内容
        4.2.2 确定单元大概念、划分单元、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4.2.3 分析单元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情
        4.2.4 构建单元概念网络图
        4.2.5 基于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的学案设计
        4.2.6 以概念网络图为核心导学案为基础设计单元教学
    4.3 单元教学实践
第5章 教学效果评价
    5.1 核心素养评价
        5.1.1 基于学习记录表的过程性评价
        5.1.2 基于个案访谈的总结性评价
        5.1.3 基于纸笔测试的总结评价
    5.2 学业成绩评价
    5.3 其它方面评价
        5.3.1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
        5.3.2 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总结性评价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3 后续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报告
附录 B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原因调查报告
附录 C 中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现状调查报告
附录 D 基于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的学案设计
附录 E 以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例的教学案例
附录 F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单元检测题
附录 G 基于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访谈结果
附录 H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5)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分析
    (二)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况
    (三)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关系
三、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四、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
    (一)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组成
    (二)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策略
    (三)伊金霍洛旗阿镇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五、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实施
    (二)实施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2:案例分析
附录3:伊金霍洛旗阿镇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设计教师预实施记录
    (一)“家乡地名的由来”调查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二)“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实践活动
    (三)调查“伊金霍洛旗人的生产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四)阿镇“三河两湖”环城生态水系建设调查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附录4:“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致谢

(6)显性NOS教学嵌入ADI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本质的知情观点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2.科学本质的显性化课程设计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3.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ADI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1.研究目的
        2.研究问题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科学本质
        2.显性科学本质教学
        3.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型ADI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述评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情境学习理论
三、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的教学设计
    (一)ADI概述
        1.ADI的程序
        2.ADI的工具
    (二)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
        1.嵌入的方法
        2.显性和反思的科学本质教学
        3.活动时间安排
        4.ADI和SI的比较
    (三)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的教学设计案例
        1.实验讲义
        2.教学设计
    (四)结构化探究SI教学设计
        1.SI的程序
        2.SI的工具
        3.SI的时间安排
        4.SI实验讲义
        5.SI教学设计案例
四、显性科学本质教学嵌入ADI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科学本质调查问卷
        2.访谈提纲
    (三)实验实施
    (四)数据收集和处理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科学本质观分析
        1.科学本质观总体分析
        2.科学本质观各维度分析
六、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质量守恒定律》ADI实验讲义
    附录二 《CO2的性质》ADI实验讲义
    附录三 《常见金属的性质》ADI实验讲义
    附录四 《质量守恒定律》ADI教学设计
    附录五 《CO2的性质》ADI教学设计
    附录六 《常见金属的性质》ADI教学设计
    附录七 《质量守恒定律》SI讲义
    附录八 《CO2的性质》SI讲义
    附录九 《常见金属的性质》SI讲义
    附录十 《质量守恒定律》SI教学设计
    附录十 一《CO2的性质》SI教学设计
    附录十 二《常见金属的性质》SI教学设计
    附录十 三ADI活动调查报告
    附录十 四SI活动调查报告
    附录十 五同行评审标准
    附录十 六科学本质调查问卷
    附录十 七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古代论说文分类源流的研究
        1.2.2 关于古代论说文意蕴价值的研究
        1.2.3 关于古代论说文作品的研究
        1.2.4 关于古代论说文教学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古代论说文概念界定和文体特征及研究范围
    2.1 古代论说文的概念界定及基本要素
        2.1.1 古代论说文的概念界定
        2.1.2 古代论说文的基本要素
    2.2 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特征
        2.2.1 针对现实,有的放矢
        2.2.2 观点鲜明,见解独特
        2.2.3 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2.2.4 语言凝练,生动形象
    2.3 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3章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选编概况
    3.1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选编依据
        3.1.1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3.1.2 以教材编写理念为依据
    3.2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选篇梳理及分析
        3.2.1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选篇梳理
        3.2.2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选篇分析
    3.3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选编特点
        3.3.1 选文数量增加,比重加大
        3.3.2 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
        3.3.3 选文分布合理而集中
        3.3.4 选文难易适度,呈现渐进性特点
        3.3.5 选文关联写作,具有结合性
第4章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教学价值
    4.1 传承优秀文化
        4.1.1 爱国主义家国情怀
        4.1.2 处世之道社会关爱
        4.1.3 修身立志人格修养
    4.2 发展思维能力
        4.2.1 形象思维
        4.2.2 逻辑思维
    4.3 提升写作水平
        4.3.1 组织结构
        4.3.2 具体写法
        4.3.3 修辞运用
    4.4 锻炼口语交际
        4.4.1 交际话题
        4.4.2 交际艺术
第5章 古代论说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学生学的方面
        5.1.1 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
        5.1.2 重视程度不够,目的动机功利化
    5.2 教师教的方面
        5.2.1 文体意识薄弱
        5.2.2 忽视文化渗透
第6章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教学策略
    6.1 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6.1.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氛围
        6.1.2 结合之前所学,巩固文言知识
        6.1.3 联系现实所学,运用日常积累
        6.1.4 引入名家评析,助力解读经典
    6.2 渗透传统文化塑造理想人格
        6.2.1 反复诵读篇章,切身感悟文化
        6.2.2 挖掘文化内涵,普及文化常识
        6.2.3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体悟文化
        6.2.4 联系当前社会,传承创新文化
    6.3 研读思想内容梳理文本结构
        6.3.1 “三段式”文本解读
        6.3.2 “问题式”文本解读
    6.4 打破单篇教学整合学习资源
        6.4.1 主题教学阅读比较
        6.4.2 专题研讨合作探究
    6.5 丰富课堂活动辅助常规教学
        6.5.1 课上演讲,锻炼口语表达
        6.5.2 辩论比赛,碰撞思维火花
        6.5.3 短篇写作,提高书面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8)“公民写作”理念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公民写作”的内涵解读
    第一节 “公民写作”理论基础
        一、自由写作
        二、真实写作
        三、公民表达与写作
    第二节 “公民写作”概念辨析
        一、“公民写作”与“公民表达”
        二、“公民写作”与“精英写作”
        三、“公民写作”与“公共写作”
    第三节 “公民写作”概念界定
        一、凸显公民立场
        二、聚焦公共问题
        三、注重理性思维
        四、规范语言表达
第二章 “公民写作”的教学意义
    第一节 课程标准视角下“公民写作”的意义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指向“公民写作”
        二、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指向“公民写作”
        三、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价指向“公民写作”
    第二节 高考命题视角下“公民写作”的意义
        一、横向比较:以公民身份,倚时代特征,重文体应用
        二、纵向比较:形式任务化,内容思辨化,情感理性化
        三、未来趋势:明公民身份,察公共事务,立思辨意识
    第三节 教学现状视角下“公民写作”的意义
        一、学生写作亟需“公民写作”
        二、教师教学亟需“公民写作”
第三章 “公民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第一节 “公民写作”的教学导向
        一、培养独立意识
        二、明确公民意识
        三、提升思辨意识
        四、训练作文意识
    第二节 “公民写作”的教学方法
        一、认清公民身份,重识公民写作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表达兴趣
        三、延展关注视野,开拓思考深度
        四、立足不同文体,指导作文章法
        五、加强教师示范,促进师生交流
    第三节 “公民写作”的教学方式
        一、课上课后阅读指导
        二、校内校外活动组织
        三、校内校外话题讨论
第四章 高中语文“公民写作”教学任务群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学习任务群”与“公民写作”教学之关系
        一、“学习任务群”内涵解读
        二、“学习任务群”指导“公民写作”教学
    第二节 “公民写作”教学任务群设计与实践
        一、在作品阅读中指导写作
        二、在活动参与中指导写作
        三、在话题讨论中指导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成果

(9)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调查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信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调查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活动-经验论”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四、地理科学基础理论
第三章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与地理调查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标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设计
        四、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实施
    第二节 调查问卷结果
        一、教师调查结果
        二、学生调查结果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信阳市高中开展地理调查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高中地理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方面对地理调查的重视不够
        二、地理调查手段落后且形式单一
        三、地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四、地理调查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
    第二节 高中地理有效开展地理调查的对策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地理调查的育人价值
        二、挖掘资源,丰富调查活动内容
        三、开展培训,提升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四、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地理调查活动的兴趣
        五、价值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第五章 信阳地理调查课程资源与案例设计
    第一节 信阳地理实践教学资源
        一、信阳自然地理概况
        二、信阳人文地理概况
        三、地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梳理
        四、信阳市地理调查教学资源筛选
    第二节 信阳地理调查教学案例设计
        一、地理调查设计原则
        二、地理调查的构成要素
        三、信阳地理调查活动案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调查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B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调查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C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与地理调查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10)互联网使用对我国15岁中学生科学素养表现的影响研究 ——基于PISA 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理论基础
    2.3 数据来源
    2.4 样本选择
    2.5 变量说明
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我国中学生互联网使用描述性统计
    3.2 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描述统计
4 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1 中学生第一次使用互联网的年龄与科学素养表现
    4.2 中学生互联网使用与科学素养表现
5 主要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
    5.1 中学生未使用过互联网对科学素养的影响
    5.2 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5.3 互联网使用偏好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5.4 互联网使用态度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类
    外文文献类

四、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地理调查活动教学策略研究[D]. 郑立琨.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学科大概念的生物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例[D]. 黄建萍. 南昌大学, 2020(03)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D]. 李改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显性NOS教学嵌入ADI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D]. 高园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D]. 高佳欣.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公民写作”理念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研究[D]. 郑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调查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信阳市为例[D]. 王黎明.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10]互联网使用对我国15岁中学生科学素养表现的影响研究 ——基于PISA 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D]. 张婷.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中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