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邑桂来庄碲型金矿黄铁矿矿物学特征

山东平邑桂来庄碲型金矿黄铁矿矿物学特征

一、山东平邑归来庄碲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英梅,安茂国,孟祥伟,徐然,徐超,冯玺平,陈昆明[1](2021)在《鲁西铜石金矿田找矿成果及成矿机制探讨》文中提出铜石金矿田为山东省鲁西地区重要的金矿集区,1989—1994年勘查评价的归来庄金矿床,被原地质矿产部定义为"新地区、新类型、新发现",更是改写了鲁西地区无大型金矿床的格局。近年来,铜石金矿田金矿找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累计发现大型金矿床1处、中型金矿床1处、小型金矿床3处、金矿点10余处,已查明上表的金金属量近50吨,目前已经成为山东省继胶东之后的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区内发现的金矿床类型复杂多样,其成矿主要与中生代铜石杂岩体、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具有优越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和较大的资源潜力。本文在系统总结、归纳分析不同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矿床属铜石潜火山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李俊海[2](2021)在《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文中认为架底大型金矿和大麦地中型金矿是近年来在贵州西南部玄武岩分布区新发现的以玄武质岩石为主要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两个矿床位于南盘江-右江卡林型金矿成矿区北段之莲花山背斜核部及南东翼次级揉褶带,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主要赋存于构造蚀变体(SBT)中和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中,金矿体在空间上呈上、下叠置关系,容矿岩石主要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角砾状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及角砾状凝灰岩,少量为玄武岩、角砾状灰岩。针对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过程,本研究系统开展了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主-微量元素、岩相学、矿物学、载金矿物微区主-微量元素、同位素(H-O、C-O、S、Pb、Hg)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本文主要揭示了架底和大麦地金矿的矿物生成顺序、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以玄武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与黔西南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的重要相似性和关键差别等,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总结了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找矿远景分析。本次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中的矿物由成矿前期、热液成矿期和局部氧化期三期事件形成,其中热液成矿期可进一步分为成矿主阶段和成矿晚阶段;成矿前的峨眉山玄武岩中的矿物主要包含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以及少量的钛铁矿和磷灰石;热液成矿期成矿主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含砷黄铁矿、毒砂、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伊利石、(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金红石和磷灰石,这些矿物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成矿晚阶段形成的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这些矿物多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在后期表生氧化作用下,在浅地表岩石中局部可见绿泥石、赤铁矿和褐铁矿。(2)金以不可见金形式主要赋存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中,载金黄铁矿和毒砂富集Au、As、Sb、Hg、Tl、Cu等成矿元素。硫化作用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并导致金的沉淀成矿。硫化作用是金等元素沉淀的关键因素。(3)成矿元素(Au、As、Sb、Hg、Tl)在矿化过程中显着加入,少量Bi、Te、Se、Cd和Ag在矿化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加入。大量K2O的加入可能与粘土化过程有关,CaO含量基本不变说明去钙化作用不显着。Si O2、Fe2O3、CaO、MgO、Ti O2和P2O5含量基本不变,但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Si、Ca、Mg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如: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中,成矿后Si主要以石英、伊利石的形式存在,Ca、Mg主要存在于(铁)白云石中;Fe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磁铁矿、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黄铁矿、毒砂、(铁)白云石中;Ti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钛铁矿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金红石中;P在成矿前主要存在于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成矿后主要存在于热液成因和岩浆成因的磷灰石中。(4)架底、大麦地金矿成矿期石英的δDV-SMOW值为-56~-81‰,δ18OH2O值为10.9~12.5‰,其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成矿期白云石δ13C值为-3.24~-6.15‰,表现为以深部幔源碳为主;δ18OH2O值为8.27~12.06‰,显示成矿热液可能主要为岩浆热液,不排除有变质水的加入。辉锑矿δ34S值为-0.90~-1.90‰,成矿流体中的硫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辉锑矿铅同位素组成显示铅主要为造山带来源,并有壳源铅的混合。全岩δ202Hg值为-0.63~1.38‰,?199Hg值为-0.02~-0.12‰,显示了岩浆来源Hg的特征。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深部岩浆释放形成的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并在上升过程和成矿过程中由于水-岩反应导致岩浆热液混有地层的同位素组成信息。(5)架底和大麦地金矿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50~210℃)、中-低盐度(8~12wt%NaCleq.)、低密度(0.69~0.94g/cm3)等特征。(6)架底和大麦地金矿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以及区内其他卡林型金矿可能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它们形成于同一区域成矿事件,这些金矿最有可能是同一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下的产物。(7)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揭示了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并建立了玄武岩容矿金矿床成矿模式:综合H-O、C-O、S、Pb、Hg同位素分析以及对黔西南地区重磁数据研究,表明深部隐伏花岗质岩浆释放含金成矿流体。成矿流体富含Au、As、Sb、Hg、Tl等成矿元素及CH4、CO2等挥发分,具有高压-超高压力等特征。在燕山期构造作用下,成矿流体沿深大断裂上涌至P2m与P3β之间的区域构造滑脱面。部分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并与区域构造滑脱面附近的岩石发生水-岩交代反应形成SBT。部分成矿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至P3β的凝灰岩中或层间破碎带的玄武质火山角砾岩中时,由于岩石孔隙度差等原因,成矿流体侧向运移。当成矿流体汇聚于构造高点位置(如:背斜核部,穹隆)后,与富Fe玄武质岩石发生水-岩反应,玄武质岩石中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磁铁矿、钛铁矿等矿物发生溶解,释放出Fe2+等,释放出的Fe2+与成矿流体中的S和As结合形成含砷黄铁矿和毒砂,Au-HS络合物发生分解,Au以不可见金形式进入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硫化作用形成载金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导致金沉淀富集,分别形成SBT中的金矿体和P3β中的金矿体。与此同时,水-岩反应还形成似碧玉石英(局部为石英)、(铁)-白云石(局部为钙-镁菱铁矿)、伊利石、金红石和磷灰石。在成矿晚阶段,方解石、雄黄、辉锑矿、石英、雌黄等矿物呈脉状充填在矿体附近的开放空间。(8)玄武岩分布区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有:地球化学标志(Au-As-Sb-Hg组合异常)、金矿氧化矿标志、构造标志(莲花山背斜、构造蚀变体(SBT)、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的层间破碎蚀变带等构造高点)、地层标志(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岩性标志(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岩石孔隙度较高、岩性复杂多样、富含铁且其顶板为厚层致密岩层的岩性组合)、蚀变标志(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粘土化)。(9)玄武质岩石也是卡林型金矿很好的赋矿围岩,莲花山背斜构造带乃至整个玄武岩分布区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区域均具有较好的卡林型金矿找矿前景,如砂厂、上寨及呼都等地是下一步寻找卡林型金矿的有利靶区。

张筌豇[3](2020)在《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世界首例碲独立矿床—大水沟碲矿床打破了碲元素不能形成独立矿床的传统认识。Te在某些条件下,不仅能形成伴生矿床,还能形成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独立碲矿床。大水沟碲矿床从偶然发现至今,一直受到众多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并展开多角度研究。先后对其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及矿床成因等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相应的研究成果。但在大水沟碲矿床之外的邻区还有没有可能存在类似碲矿床?值得我们深入展开碲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尤其是区域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目前,在大水沟碲矿床之外的邻区,类似碲矿床找矿方面的研究尚未开展,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与方法。本文在碲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水沟碲矿区及整个石棉地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各时代地层与侵入岩碲及其共生元素的演化规律、划分出石棉地区地球化学子区,以及解析了元素与断裂构造关系。从众多碲共生元素中遴选出碲矿的水系沉积物找矿指示元素,运用指示元素比值提取出碲矿异常信息,同时建立碲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式。通过碲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建立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由此形成了一套碲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理论,为类似大水沟碲矿床的找矿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认识:(1)石棉地区处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上。区域地质背景较为复杂,既有深部岩浆的多期次侵入活动,也有区域性深大断裂的继承性活动,断裂构造广泛发育。热事件与变质事件作用强烈,地层均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在地球物理学特征上,石棉地区处于主要环状剩余重力正异常区内部,航空磁测正负异常过渡区域,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发育,具有极好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2)石棉地区主要富集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铁元素Co、Cr、Cu、Ni、Fe。Te、Bi成矿元素的整体含量不高,Te为背景-强分异型元素,Bi为低背景-极强分异型元素。Te在二叠系、志留系通化岩组、奥陶系大河边组、震旦系及二叠纪-三叠纪侵入岩中有较好的局部富集和成矿潜力。将石棉地区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子区,各子区具有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足富—七龙洞地球化学子区是石棉地区寻找碲矿的最主要区域,具有潜在的碲矿找矿前景。(3)大水沟碲矿床处,水系沉积物Te、Bi、Au、Ag的含量均不高,Te、Bi、Au大致呈低缓正异常,Ag大致呈低缓的负异常。在通化岩组一段变基性火山岩地层中,Bi-Te含量较高,有可能为碲矿床的矿源层。事实上,大水沟碲矿床并没有产在Te-Bi较高背景值的地球化学区域,而是产于背景值或低背景值的地球化学区域,大面积Te、Bi含量趋于背景或低背景,局部富集成矿,并且Te、Bi主成矿元素均存在较明显的后期叠加富集。也就是说,碲矿床的形成是在后期发生成矿作用Te-Bi富集而成的。(4)水系沉积物As、Sb、Hg组合能指示断裂构造的空间位置。Co、Cr、Ni、Fe2O3组合反映断裂构造提供的成矿流体热液运移通道,是成矿流体沉淀富集的有利场所与部位。主成矿元素Te、Bi、Au、Ag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5)碲矿石、矿物(磁黄铁矿、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主要为异常铅,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硫同位素的δ34S值大多为较小的正值,变化范围小,具有明显的岩浆硫同位素组成的特征,硫来源于深部,主要属于幔源硫,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同位素显示碲与硫、碳等矿化剂可能同源,均来自于深部。(6)从水系沉积物元素中遴选出主成矿元素(Te、Bi)、伴生元素(Ag、Au)及中高温热液元素(Cd、Cu、Pb、Sn、W、Zn)作为大水沟式碲矿的指示元素,石棉地区的碲矿更趋向形成于中偏高温的热液环境。累乘元素比值(w(Te×Bi)/w(Pb×Zn))可初步判断碲矿异常强弱信息。以累加元素比值(w(Te+Bi)/w(Au+Ag))作为碲矿化异常的直接指示信息,能有效地凸显Te、Bi矿致异常,提取碲矿化异常信息,为碲矿的找矿预测提供新的地球化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7)根据石棉地区及碲矿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碲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式等地、物、化综合信息,建立碲矿的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筛选出了大水沟、七龙洞东北、庙坪、七龙洞、江官山及江官山西北最具潜力的碲找矿靶区,部分靶区发现有碲矿体与矿化。

段壮[4](2019)在《山东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鲁西莱芜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矽卡岩型富铁矿成矿区之一,也是我国平炉富矿的重要产地。莱芜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发育,主要包括矿山、角峪、金牛山和铁铜沟岩体,其中矿山岩体是最重要的成矿岩体。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产于矿山岩体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带中,包括大-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3处,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约5亿吨,占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总储量的95%以上。前人对该莱芜地区成矿岩体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及矿化特征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该区成矿岩体的岩石成因、成矿流体组成和演化、成矿时代、膏岩层参与铁矿成矿的方式和机制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莱芜地区的中生代侵入岩及张家洼大型富铁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和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岩石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深入探讨该区侵入岩的成因、成矿流体演化、膏盐层参与成矿的方式、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揭示该区矽卡岩型富铁矿成因机制和关键控制因素。系统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莱芜地区的侵入岩主要形成于130Ma,是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的响应。该区几个主要侵入岩体如矿山、角峪、金牛山和铁铜沟等具高Mg#,富集LILE、Pb和LREE,亏损HFSE等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明显富集Sr-Nd同位素,表明其初始岩浆来源于EMI型和EMII型地幔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此外,铁铜沟岩体的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有少量软流圈物质的加入。莱芜地区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可能与三叠纪时期华南陆壳向华北克拉通俯冲过程中产生的熔体及侏罗纪时期古太平洋向中国东部俯冲产生的板片流体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交代有关。张家洼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赋存于矿山岩体的闪长质侵入体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石炭系本溪组与奥陶系地层之间的层间滑动离构造以及接触带与层间构造的复合部位。野外观察和岩相学特征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可以分为钠质交代阶段(钠长石、方柱石)、干矽卡岩阶段(透辉石、镁橄榄石、尖晶石)、湿矽卡岩阶段(金云母、磁铁矿、蛇纹石及少量磷灰石和榍石)、硫化物阶段(黄铁矿)和碳酸盐阶段(方解石),其中湿矽卡岩阶段是主成矿阶段,磁铁矿为主要的矿石矿物。与磁铁矿共生的热液榍石U-Pb年龄为131±4 Ma,与磁铁矿共生的金云母40Ar/39Ar年龄为130±1 Ma,二者在误差范高度吻合,并与矿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130±1 Ma)完全一致,表明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年龄为130 Ma。鲁西北淄博地区召口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石榴石U-Pb年龄为128±3 Ma,鲁西南沂南地区的铜井矽卡岩型Cu-Au-Fe矿床的石榴石U-Pb年龄为126±7–127±3 Ma。这些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均与张家洼铁矿床的年龄相似,暗示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是鲁西早白垩世130 Ma左右区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综合华北克拉通东部已发表的矽卡岩型矿床及成矿岩体的年龄可知,华北克拉通中、东部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作用均爆发于130 Ma,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一致,指示华北地区大规模矽卡岩型铁成矿作用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的响应和产物。为了探讨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床成矿流体的演化以及膏岩层参与铁矿成矿的方式和机制,本文对成矿岩体(矿山岩体)中的硫化物和磷灰石以及矽卡岩型铁矿床中不同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钠化-干矽卡岩阶段的方柱石、湿矽卡岩阶段的热液磷灰石和磁铁矿、硫化物和碳酸盐阶段的黄铁矿)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岩体中的磷灰石具有异常高的Cl含量(可达7 wt.%),暗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高度富集卤族元素(尤其是Cl),从而有利于高盐度岩浆流体的出溶。该区成矿岩体中辉石堆晶和不成矿岩体中部分具有原生结构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典型的岩浆硫特征(δ34S接近于0‰)。钠化-干矽卡岩阶段的方柱石Cl/Br摩尔比值介于565–1094,暗示该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形成于湿矽卡岩阶段且与磁铁矿共生的热液磷灰石具有明显更高的Cl/Br摩尔比值(685–8875),指示该期流体混染了围岩奥陶纪蒸发岩中的岩盐;同时,热液磷灰石的87Sr/86Sr比值(0.70765–0.70903)明显高于成矿岩体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645–0.70792),而与奥陶系碳酸盐围岩的同位素组成相似(0.70867–0.70919),也指示该阶段大量围岩物质加入到成矿热液中。张家洼铁矿的磁铁矿具有高Mg特征(MgO含量普遍大于1 wt.%),并且伴生镁铁矿和镁钛矿,指示铁成矿阶段有大量富镁围岩物质的加入。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的硫化物具有富重硫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δ34S值整体大于10‰),指示奥陶纪膏盐层中硫酸盐的加入为热液流体提供了大量的硫。同时,大规模富含地层重硫的热液流体叠加交代了该区成矿岩体,使岩体中富含浸染状、细脉状的热液黄铁矿,这些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矿石中硫化物阶段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相近。综上所述认为,奥陶系膏岩层主要以热液流体交代、萃取的方式在湿矽卡岩阶段持续加入到成矿流体系统中;成矿岩体出溶的富氯流体利于铁质出溶和搬运,是成矿的关键因素。

张明记[5](2019)在《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文中研究表明电气石及电气石角砾岩常伴生于各类热液矿床中。前人对电气石角砾岩、硼同位素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多集中于Sn、Sn-W矿床,而对热液金矿的研究较少。广西龙头山金矿、内蒙古哈达庙金矿和毕力赫金矿均发育大量电气石,特别是前两者,矿区内产有电气石角砾岩,且与金成矿作用联系极为密切。查明上述金矿中电气石的岩相学、化学成分及硼同位素组成特征,探索电气石角砾岩成因及其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对指导金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在野外工作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金矿及无金矿化地区(广西平天山、内蒙古那仁乌拉和北大山)产出的电气石开展了岩相学、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和硼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工作,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龙头山金矿和哈达庙金矿中的电气石主要以角砾岩胶结物、电气石珠滴/团块和热液脉产出。毕力赫斑岩矿体中电气石以浸染状集合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远离斑岩矿体的电气石以网脉产于砂岩中。龙头山流纹斑岩中的电气石珠滴为成矿前同岩浆期产物,矿化角砾岩和花岗斑岩中的电气石属成矿期产物,为气化-热液成因。毕力赫和哈达庙电气石均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2)所研究电气石均属黑电气石-镁电气石连续系列。龙头山以高Al(平均值6.52 apfu)、低Na(平均<0.63 apfu)为特征,成矿前电气石富Fe贫Mg(Fe#:0.99–0.84),成矿期电气石富Mg(Fe#:0.78–0.14),主要存在MgFe-1和X?Al(NaR2+)-1元素替代形式。哈达庙以低Al(平均<5.50 apfu)和中高Na(平均>0.71 apfu)为特征,具有中-低Fe#值(<0.80),显示Fe3+Al-1元素替代。龙头山和哈达庙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δ11B在–14.5‰到–2.3‰范围,指示流体为壳源岩浆来源。毕力赫斑岩矿体中电气石富Fe贫Mg(Fe#:0.97–0.61),砂岩中电气石富Mg贫Fe(Fe#<0.73),主要显示MgFe-1元素替代形式。与无金矿化地区电气石相比,金矿床中电气石普遍具有较高的As含量(>10 ppm)。电气石的As可作为金矿化的指示元素,而常量元素(如Fe、Mg)不能直接指示金矿化的存在。(3)龙头山和哈达庙电气石角砾岩均是由酸性岩浆分异的富硼流体剧烈释放并充填角砾岩化过程形成的裂隙空间形成的。龙头山富硼流体以气相为主,而哈达庙的流体以热液为主。流体沸腾和角砾岩化过程可能是金矿化的关键。地表具有高As(>10 ppm)、高Fe3+(>0.30 apfu)、高Na(>0.70 apfu)、中低Fe#值(<0.80)和岩浆硼源的电气石角砾岩可作为深部或外围的斑岩型金矿化的指示剂。地表具有高As(>10 ppm)和Cu(>1 ppm)值、中低Fe#值(<0.80)和岩浆硼源的电气石角砾岩可指示附近浅成热液金矿化或深部斑岩型铜矿化。

于学峰,李大鹏,李增胜,尉鹏飞,Rana.N.S.Sodhi[6](2019)在《鲁西归来庄金矿田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归来庄金矿田是中国重要的富碲型金矿田之一,金矿体产于燕山早期中-碱性次火山杂岩中,以富含碲化合物为特征,由于其碲金成矿机理尚不明确,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归来庄金矿田代表性矿石为研究对象,探索成矿过程中的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通过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电子探针及矿石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试图揭示成矿过程中碲元素参与成矿的主要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认为,Te在中、低温条件下易置换S,而使Te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散于硫化物晶格中,在高碲逸度的条件下,Te易与Au、Ag、Cu、Pb等元素形成碲化物而参与成矿,这是碲元素参与成矿的主要地球化学行为。

孙雨沁,于学峰,单伟,李增胜,熊玉新,李大鹏,舒磊,迟乃杰,程伟,李敏[7](2019)在《鲁西铜石地区碲型金矿床中碲化物特征及其成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为探讨鲁西铜石地区归来庄金矿和卓家庄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利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矿石中典型碲化物矿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碲化物矿物主要为自然碲和碲银矿,其次是针碲金银矿、AgAu2Te6、含银自然金和碲铅矿,初步认为AgAu2Te6为新矿物。针碲金银矿、AgAu2Te6、部分碲银矿、含银自然金可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快速沉淀而成,与含矿流体的间歇性沸腾作用有关。碲化物的沉淀顺序反映了其各自熔化温度的差异,说明熔点高的碲化物将优先沉淀。矿床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性,可能存在含Au、Ag流体和Te流体,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不混溶;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碲化物和金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主要机制。

耿会青[8](2018)在《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安-汤旺河研究区位于小兴安岭-松嫩地块和伊春-延寿地槽褶皱带的接壤部位,地质背景复杂,金成矿作用广泛。不同学者从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区内高松山、东安、团结沟和平顶山金矿床进行了研究,但在成因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本文通过对四个金矿床开展系统的矿床地质和石英、黄铁矿(或白铁矿、毒砂)的晶胞参数、热释光(或热电性)及成分标型的研究,深化了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特征的认识,探讨了成矿流体特征并提出了有利的矿物学找矿信息。高松山和东安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期陆相火山岩和碱长花岗岩中,矿体呈脉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冰长石化、绿泥石化、萤石化等,其中,硅化、冰长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团结沟金矿床的围岩为燕山期葡萄沟花岗斑岩和早白垩世宁远村组英安岩,受斑岩体控制,矿体多呈脉状或透镜状产于斑岩体内以及斑岩体与中元古界黑龙江群片岩的接触带附近。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白铁矿化、碳酸盐化。平顶山金矿床的围岩为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矿体呈透镜状或似脉状。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单矿物成因矿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对其所反映的成矿流体特征有了综合的认识。高松山金矿床中冰长石和绢云母的出现,以及石英和黄铁矿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反映了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60320°C),近中性,具还原性,成矿物质来自于赋矿火山岩,且在成矿过程中热液体系较稳定的特点。东安金矿床中冰长石和绢云母的出现,以及石英的稀土元素特征显示的Eu负异常,Ce无异常的特点,反映了成矿流体近中性,具有相对还原的性质。团结沟金矿床石英和白铁矿稀土元素特征及白铁矿的热电系数反映了成矿流体中温(194265°C)、富硫,具氧化性的特点,且其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平顶山金矿床石英和毒砂稀土元素特征以及毒砂热电性的研究反映了成矿流体富S、Cl,具还原性的特点。高松山金矿床黄铁矿晶胞参数及热电参数(XNP和γ)的空间变化显示高松山金矿床中1号脉西段剥蚀程度最强,中段次之,推测1号脉中段深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空间。由矿区西南方向的1号脉向东北方向的2号脉偏移,剥蚀程度越来越强。

马媛[9](2018)在《萤石标型及其对不同成矿作用的标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萤石(CaF2)作为常见的卤化物矿物,形成条件较为广泛。在酸性-中酸性岩浆岩、火山-次火山岩、碳酸盐岩、火山沉积岩等岩石中均可有其矿床产出。此外,它还在很多中低温热液矿床、高温高盐度岩浆矿床中以脉石矿物形式产出。本论文系统搜集并整理了来自金、银、锑、铅锌、铍、铁、铀、钨、锡、钼和稀土 11个矿种中萤石的成分数据,研究了不同矿床萤石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同时探讨了河北牛圈银(金)矿、山东归来庄金矿中萤石成分和热发光特征。通过对24个典型矿床中萤石微量和稀土元素成分分析,提出不同矿化类型中萤石的标型特征:(1)萤石在W、Sn、Mo、Be和REE矿床中常发育多期次性,在Pb-Zn、Sb和U矿床中常发育在成矿中晚期,在Au、Ag、Fe矿床中多为成矿晚期产物。(2)从 U-W-Sn-Mo-Fe-REE-Pb-Zn 矿到 Be-Sb-Ag 矿到 Au 矿,Tb/La比值逐渐增大(0.01~0.43→0.09~0.96→0.63~1.21),指示金矿中的萤石形成于流体演化更为彻底的晚阶段;Ce异常在11种矿化类型中,主要集中在1附近;Eu异常在Au、Ag、Be、U、Sn和Mo矿中多发育负异常,在Sb、Pb-Zn、Fe和W矿中以正异常为主,且变化范围大,在REE矿中几乎不发育异常;在LREE-MREE-HREE三角图解中,来自Au矿的萤石富MREE,Ag矿和Sb矿富LREE 和 MREE,Fe、U、W、Sn、Mo、REE、Be 和 Pb-Zn 矿富 LREE。(3)萤石的Sc/Eu-Sr图解可对Ag、Sb、Mo矿化类型进行标识;在Sr-ΣREE图解中,REE矿中萤石的Sr和ΣREE(不包括Y)含量最高,Ag、Sn、Mo、Be矿次之,Au、Sb矿最低。牛圈银(金)矿中脉石矿物萤石发育强烈负Eu(δEu=0.28~0.80)和弱负Ce异常(δCe=0.93~1.06),指示其形成于还原环境,并受到围岩(花岗岩)的影响,早阶段(紫色萤石)热释光曲线比晚阶段(白色萤石)复杂,指示紫色萤石与银成矿关系更为密切。归来庄金矿的萤石扫描电镜阴极发光(SEM-CL)特征可分为均一型、简单环带型和复杂环带型3种,其中发育复杂环带的萤石与金成矿关系密切。

张瑞森[10](2018)在《金矿床中元素碲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金矿物组合的关系》文中认为碲化物型金矿床是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以出现大量碲化物为特征。本文将矿石中出现碲金化合物的这类金矿床称作碲金矿床。研究碲化物型金矿床对于深入认识金成矿过程中元素结合规律、金矿石采选以及碲资源综合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以黑龙江三道湾子、河北东坪、山东归来庄、河北金厂峪、河北峪耳崖典型碲化物型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三道湾子、归来庄、东坪出现碲金化合物矿物,属于典型碲金矿床。同时,以辽宁白云、浙江治岭头,甘肃阳山、黑龙江老柞山、黑龙江乌拉嘎、吉林夹皮沟和福建紫金山非碲化物型金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不同类型金矿床矿石中碲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了金矿床热液成矿体系中主要成矿元素(Au、Ag、Bi、Sb、Pb、Cu和Hg)和矿化剂元素(S和Te)相对原子含量特征及其与矿石中矿物组合关系,基于元素亲和性和成矿体系元素原子量比关系,阐述金矿床矿石碲金矿物产出的条件。研究表明,碲化物型金矿床矿石中碲含量均普遍高于非碲化物型金矿床矿石。矿石中成矿及矿化剂元素相对原子含量计算结果显示,碲化物型金矿床矿石中碲的相对原子含量普遍远高于非碲化物型金矿床;碲化物型金矿床矿石中碲的相对原子含量由高至低依次大致为三道湾子→归来庄→东坪→峪耳崖→金厂峪金矿床。不同类型金矿床矿石的Bi、Hg原子相对含量差异显着,Sb、Pb、Cu次之,Ag不明显。金矿床中硫化物含量和Te元素原子含量关系显示,高碲低硫型金矿床(三道湾子、归来庄)均出现碲金矿物;高碲高硫型金矿床可能出现碲金矿物(东坪),也可能不出现碲金矿物(峪耳崖、金厂峪);低碲型金矿床几乎不出现碲金矿物。由于热液成矿体系多元素多相体系,成矿元素形成何种矿物取决于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体系元素含量和物理化学条件。根据不同温度下(矿物化合物)吉布斯生成能计算结果,元素Bi、Sb、Pb、Cu、Hg亲S性大于亲Te性,Ag和Au亲碲性大于亲S性。在150℃350℃范围内,阳离子元素与Te亲和性强弱依次为Pb>Ag>Hg>Cu>Bi>Sb>Au;在150℃时,阳离子元素与S亲和性强弱依次为Pb>Cu>Sb>Hg>Bi>Ag;在250℃和350℃时,阳离子元素与S亲和性强弱依次为Cu>Pb>Sb>Ag>Hg>Bi。研究表明,碲化学型金矿床成矿体系中碲金矿物形成的条件是,除Au外其他相关阳离子元素能与阴离子(S、Te)全部结合后,Te有剩余。另外,在上述成矿元素中,Bi元素与S的亲和性相对最弱,当成矿体系中S不足时Bi元素首先剩余,且Bi与Te的亲和性高于Au,因此Bi元素对碲金矿物形成的制约最显着。高碲低硫型金矿(三道湾子、归来庄)成矿体系中,Te、Au相对原子含量很高,阳离子元素能与阴离子元素(S、Te)全部结合后Te有大量剩余,从而使Au与Te结合能形成大量碲金矿物,自然金相对较少。在高碲高硫型金矿床成矿体系中,金属矿物以硫化物为主,由于体系中Te相对原子含量低于三道湾子金矿床,因此碲化物相对较少。在东坪金矿成矿体系中,阳离子元素绝大部分被阴离子S结合形成硫化物,Te可以与Au结合形成碲金矿物,又由于体系中Te相对原子含量略低,除形成金的碲化物外,还形成了大量自然金。在峪耳崖、金厂峪金矿床矿石中出现自然铋,标志着该成矿体系中成矿阳离子元素相对原子含量明显高于阴离子相对原子含量,导致Bi元素与Te结合形成碲铋矿物,金以自然金形式产出。

二、山东平邑归来庄碲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平邑归来庄碲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鲁西铜石金矿田找矿成果及成矿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铜石金矿田的找矿过程及进展
3 典型矿床找矿成果及地质特征
    3.1 归来庄金矿床
        (1)脉状构造-隐爆角砾岩型。
        (2)似层状碳酸盐岩微裂隙浸染型。
    3.2 卓家庄金矿床
    3.3 磨坊沟金矿床
    3.4 其他金矿床(点)
        (1)蚀变斑岩脉型——张里东岭、银洞沟金矿点。
        (2)层间角砾岩型——王家村金矿点。
        (3)矽卡岩型——十字庄、西皋金矿点。
4 矿床成矿机制
    4.1 成矿时代
    4.2 成矿物质来源
        (1)地质方面。
        (2)流体包裹体。
        (3)S同位素。
        (4)Sr, O和Pb同位素比值。
        (5)H-O同位素。
        (6)Te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成矿温度
    4.4 矿化富集规律
        (1)金的富集与构造。
        (2)金的富集与岩浆岩。
        (3)金的富集与地层。
        (4)金的富集与隐爆角砾岩。
    4.5 成矿机制
5 结论

(2)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项目依托
    1.3 研究现状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方案
    1.5 主要创新点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活动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架底金矿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矿体特征
    3.2 大麦地金矿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矿体特征
第四章 热液蚀变及矿物生成顺序
    4.1 成矿前期矿物
    4.2 成矿期矿物和热液蚀变
    4.3 氧化期矿物
    4.4 小结
第五章 元素地球化学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元素
    5.3 稀土元素
    5.4 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
    5.5 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
    5.6 小结
第六章 载金矿物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
    6.1 含砷黄铁矿
    6.2 毒砂
    6.3 金物相分析
    6.4 金的赋存状态
    6.5 元素沉淀机制
    6.6 小结
第七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7.1 氢、氧同位素
    7.2 碳、氧同位素
        7.2.1 碳同位素
        7.2.2 氧同位素
    7.3 硫同位素
    7.4 铅同位素
    7.5 汞同位素
    7.6 小结
第八章 流体包裹体
    8.1 流体包裹体类型及岩相学特征
        8.1.1 水溶液流体包裹体
        8.1.2 CO_2-H_2O气液两相和三相流体包裹体
        8.1.3 CH_4-H_2O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
    8.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8.3 流体包裹体成分
    8.4 小结
第九章 成矿过程
    9.1 与黔西南沉积岩容矿卡林型金矿对比
    9.2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9.3 成矿过程与成矿模式
第十章 找矿标志与找矿远景
    10.1 找矿标志
    10.2 找矿远景
第十一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表彰
    附录三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表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及各分析元素检测限
附表2 全岩主-微量元素Spearman相关系数
附表3 EPMA标样及EPMA和 LA-ICP-MS检测限
附表4 黄铁矿和毒砂EPMA分析结果(ppm)
附表5 黄铁矿和毒砂LA-ICP-MS分析结果(ppm)

(3)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碲成矿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研究区地层
        2.2.2 岩浆岩
        2.2.3 变质岩
    2.3 构造
    2.4 地球物理与遥感地质特征
        2.4.1 地球物理场特征
        2.4.2 遥感地质特征
    2.5 大水沟碲矿床地质特征
        2.5.1 大水沟碲矿区地层
        2.5.2 大水沟碲矿区构造
        2.5.3 矿体特征
        2.5.4 矿物和矿石特征
        2.5.5 围岩蚀变
第3章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
    3.1 样品的采集
    3.2 样品的处理
    3.3 样品的分析测试
第4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2 石棉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4.2.1 元素的富集规律
        4.2.2 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4.2.3 三大构造岩片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4 主要地层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5 侵入岩分布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6 元素地球化学分区
    4.3 碲矿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元素的富集规律
        4.3.2 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3 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4.4 元素与断裂构造关系解析
    4.5 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4.5.1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3 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5章 碲矿指示元素与异常信息
    5.1 碲矿指示元素
        5.1.1 元素的相关性
        5.1.2 碲矿床的矿床类型
        5.1.3 碲矿指示元素
    5.2 碲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模式
        5.2.1 矿床特征
        5.2.2 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5.2.3 成矿模式
    5.3 碲矿异常分析
        5.3.1 指示元素组合异常分析
        5.3.2 碲矿异常强弱信息初判
        5.3.3 碲矿异常信息提取
第6章 碲矿地球化学模型与找矿预测
    6.1 碲矿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
        6.1.1 模型的建立
        6.1.2 碲矿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
    6.2 找矿预测
        6.2.1 碲异常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
        6.2.2 碲矿找矿靶区与方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山东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矽卡岩型铁矿床研究现状
        1.2.2 华北矽卡岩型铁矿及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成矿作用
        1.2.3 蒸发岩与岩浆及热液成矿的联系
    1.3 选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案
    1.4 论文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鲁西地区区域地质特征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1.4 区域岩浆岩
        2.1.5 区域矿产
    2.2 莱芜地区地质特征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岩浆岩
第三章 鲁西莱芜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成因研究
    3.1 岩相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组成
        3.1.1 岩相学特征
        3.1.2 锆石U-Pb年代学
        3.1.3 主-微量元素特征
        3.1.4 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
        3.1.5 锆石Lu-Hf同位素
    3.2 岩石成因
        3.2.1 莱芜地区侵入体的形成时代
        3.2.2 莱芜地区侵入体的源区组成与岩浆演化
第四章 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地质特征
    4.1 张家洼铁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控矿构造
    4.2 矿石类型及特征
        4.2.1 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特征
        4.2.2 矿石构造
        4.2.3 矿石结构
    4.3 围岩蚀变及成矿阶段
        4.3.1 钠质交代阶段
        4.3.2 干矽卡岩化阶段
        4.3.3 湿矽卡岩化阶段
        4.3.4 硫化物阶段
        4.3.5 碳酸盐阶段
        4.3.6 表生作用期
第五章 莱芜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
    5.1 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热液榍石U-Pb定年
        5.1.1 样品描述
        5.1.2 分析结果
        5.1.3 讨论
    5.2 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金云母~(40)Ar/~(39)Ar定年
        5.2.1 样品描述
        5.2.2 分析结果
        5.2.3 讨论
    5.3 淄博召口矽卡岩型铁矿床石榴石U-Pb定年
        5.3.1 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5.3.2 样品描述
        5.3.3 分析结果
        5.3.4 讨论
    5.4 沂南矽卡岩型Cu-Au矿床石榴石U-Pb定年
        5.4.1 矿区地质特征简述
        5.4.2 样品描述
        5.4.3 分析结果
        5.4.4 讨论
    5.5 华北矽卡岩型铁成矿作用与克拉通破坏的成因联系
第六章 膏岩层对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的作用和控制
    6.1 方柱石卤族元素组成特征及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6.1.1 样品描述
        6.1.2 分析结果
        6.1.3 讨论
    6.2 热液磷灰石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6.2.1 样品描述
        6.2.2 分析结果
        6.2.3 讨论
    6.3 磁铁矿元素组成特征及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6.3.1 样品描述
        6.3.2 分析结果
        6.3.3 讨论
    6.4 莱芜地区硫同位素组成及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6.4.1 样品描述
        6.4.2 分析结果
        6.4.3 讨论
    6.5 矿山岩体中磷灰石卤族元素组成特征及对成矿流体来源的指示
        6.5.1 样品描述
        6.5.2 分析结果
        6.5.3 讨论
    6.6 膏盐层加入矽卡岩型铁成矿体系的时限及对成矿的影响
第七章 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关键控制因素与找矿潜力分析
    7.1 成矿关键控制因素
        7.1.1 岩浆条件
        7.1.2 构造条件
        7.1.3 地层条件
    7.2 成矿潜力评价与找矿方向
第八章 结束语
    8.1 主要认识和结论
    8.2 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实验分析方法
    1.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
        1.1 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分析
        1.2 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
    2.矿物成分分析
        2.1 电子探针分析(EPMA)
        2.2 方柱石卤素含量分析(LA-ICP-MS)
        2.3 磷灰石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
        2.4 磷灰石Br含量分析(SIMS)
        2.5 石榴石LA-ICP-MS元素面扫描
    3.U-Pb同位素定年
    4.金云母~(40)Ar-~(39)Ar定年
    5.锆石Hf同位素分析
    6.磷灰石原位Sr同位素分析
    7.硫同位素分析
        7.1 硫化物单矿物中硫同位素组成分析
        7.2 硫酸盐及全岩中硫同位素组成分析
        7.3 硫化物LA-MC-ICP-MS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分析
附表和附图

(5)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气石角砾岩、硼同位素、典型矿床研究现状
        1.2.1 电气石研究现状
        1.2.2 硼及硼同位素研究现状
        1.2.3 角砾岩研究现状
        1.2.4 典型矿床研究现状及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作量
    1.4 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方法
        1.4.1 样品采集和处理
        1.4.2 主量元素测试和数据处理
        1.4.3 微量元素测试和数据处理
        1.4.4 硼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
        1.4.5 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
    1.5 本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典型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瑶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1.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5 区域矿化特征
    2.2 哈达庙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2.5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龙头山金矿矿区地质
        3.1.1 矿区概况
        3.1.2 矿区地层
        3.1.3 矿区构造
        3.1.4 矿区岩浆岩
        3.1.5 矿床地质特征
    3.2 哈达庙金矿矿区地质
        3.2.1 矿区概述
        3.2.2 矿区地层
        3.2.3 矿区构造
        3.2.4 矿区岩浆岩
        3.2.5 矿床地质特征
    3.3 毕力赫金矿矿区地质
        3.3.1 矿区地层
        3.3.2 矿区构造
        3.3.3 矿区岩浆岩
        3.3.4 矿床地质特征
第4章 电气石岩相学及化学组成特征
    4.1 电气石岩相学特征
        4.1.1 龙头山金矿电气石
        4.1.2 哈达庙金矿电气石
        4.1.3 毕力赫金矿电气石
    4.2 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
        4.2.1 电气石主量元素特征
        4.2.2 电气石微量元素特征
        4.2.3 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特征
第5章 电气石成因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1 电气石成因
    5.2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5.2.1 电气石与流体系统
        5.2.2 流体温度和盐度
        5.2.3 流体氧逸度
        5.2.4 流体来源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气石角砾岩成因及其勘查意义
    6.1 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金成矿作用关系
    6.2 电气石角砾岩的金矿勘查潜力评估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鲁西归来庄金矿田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床地质概况
2 代表性金矿石岩相学特征
3 研究方法与分析结果
    3.1 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 (tof-SIMS) 元素地球化学相关研究
    3.2 电子探针分析的矿物学研究
    3.3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的相关元素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7)鲁西铜石地区碲型金矿床中碲化物特征及其成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床地质特征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
3 测试结果
    3.1 碲化物矿物学特征
    3.2 碲化物化学成分特征
4 讨论
    4.1 碲化物矿物组合
    4.2 成矿流体来源
5 结论

(8)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研究现状
        1.2.2 成因矿物学研究现状
        1.2.3 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取得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下元古界(Pt_1)
        2.1.2 中元古界(Pt_2)
        2.1.3 上元古界(Pt_3)
        2.1.4 古生界(Pz)
        2.1.5 中生界(Mz)
        2.1.6 新生界(Cz)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矿产
    2.5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简史
第3章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3.1 高松山金矿床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矿体产出特征
        3.1.5 矿石类型
        3.1.6 矿石物质组分
        3.1.7 矿石组构
        3.1.8 围岩蚀变
        3.1.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2 东安金矿床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岩
        3.2.4 矿体产出特征
        3.2.5 矿石类型
        3.2.6 矿石物质组分
        3.2.7 矿石组构
        3.2.8 围岩蚀变
        3.2.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3 团结沟金矿床
        3.3.1 地层
        3.3.2 构造
        3.3.3 岩浆岩
        3.3.4 矿体产出特征
        3.3.5 矿石类型
        3.3.6 矿石物质组分
        3.3.7 矿石组构
        3.3.8 围岩蚀变
        3.3.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4 平顶山金矿床
        3.4.1 地层
        3.4.2 构造
        3.4.3 岩浆岩
        3.4.4 矿体产出特征
        3.4.5 矿石类型
        3.4.6 矿石物质组分
        3.4.7 矿石组构
        3.4.8 围岩蚀变
        3.4.9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5 小结
第4章 金矿床成因矿物学研究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4.2 高松山金矿床
        4.2.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2.2 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4.2.3 小结
    4.3 东安金矿床
        4.3.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3.2 小结
    4.4 团结沟金矿床
        4.4.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4.2 白铁矿的标型特征
        4.4.3 小结
    4.5 平顶山金矿床
        4.5.1 石英的标型特征
        4.5.2 黄铁矿和毒砂的标型特征
        4.5.3 小结
第5章 找矿标志及指示意义
    5.1 找矿标志
        5.1.1 地质学找矿标志
        5.1.2 成因矿物学找矿标志
    5.2 指示意义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萤石标型及其对不同成矿作用的标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萤石标型研究现状
        1.2.1 颜色
        1.2.2 形态
        1.2.3 成分
        1.2.3.1 主量元素
        1.2.3.2 微量元素
        1.2.4 发光性
        1.2.5 其他性质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完成实物工作量
    1.6 论文相关测试方法
        1.6.1 等离子体质谱法
        1.6.2 阴极发光法
        1.6.3 紫外荧光法
        1.6.4 热释光法
    1.7 论文涉及矿床
2 Au-Ag-Sb矿床中的茧石
    2.1 Au矿床中的萤石
        2.1.1 贵州戈塘、泥堡金矿
        2.1.1.1 成分特征
        2.1.1.2 讨论
        2.1.2 贵州苗龙金矿
        2.1.2.1 成分特征
        2.1.2.2 讨论
        2.1.3 山东归来庄金矿
        2.1.3.1 阴极发光特征
        2.1.4 小结
    2.2 Ag矿床中的萤石
        2.2.1 河北牛圈银(金)矿
        2.2.1.1 成分特征
        2.2.1.2 发光特征
        2.2.1.3 讨论
        2.2.2 拜仁达坝和维拉斯托银矿
        2.2.3 小结
    2.3 Sb矿床中的萤石
        2.3.1 广西茶山锑钨矿
        2.3.1.1 成分特征
        2.3.1.2 讨论
        2.3.2 贵州晴隆锑矿
        2.3.2.1 成分特征
        2.3.2.2 讨论
        2.3.3 湘中锡矿山锑矿
        2.3.3.1 成分特征
        2.3.3.2 讨论
        2.3.4 小结
3 Pb-Zn矿床中的萤石
    3.1 四川跑马铅锌矿
        3.1.1 成分特征
        3.1.2 讨论
    3.2 内蒙古甲午拉铅锌银矿
        3.2.1 成分特征
        3.2.2 讨论
    3.3 小结
4 Be-Fe-U矿床中的萤石
    4.1 Be矿床中的萤石
        4.1.1 新疆白杨河铍铀钼矿
        4.1.2.1 成分特征
        4.1.2.2 讨论
        4.1.2 小结
    4.2 Fe矿床中的萤石
        4.2.1 拉拉IOCG型铁矿
        4.2.1.1 成分特征
        4.2.1.2 讨论
        4.2.2 福建马坑铁矿
        4.2.3 武定迤纳厂Fe-Cu-REE矿
        4.2.3.1 成分特征
        4.2.3.2 讨论
        4.2.4 小结
    4.3 U矿床中的萤石
        4.3.1 粤北302铀矿
        4.3.1.1 成分特征
        4.3.1.2 讨论
        4.3.2 埃及Gabal Gattar铀矿
        4.3.2.1 成分特征
        4.3.2.2 讨论
        4.3.3 小结
5 W-Sn-Mo矿床中的萤石
    5.1 W矿床中的萤石
        5.1.1 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
        5.1.1.1 成分特征
        5.1.1.2 讨论
        5.1.2 江西朱溪钨铜矿
        5.1.2.1 阴极发光
        5.1.2.2 讨论
        5.1.3 小结
    5.2 Sn矿床中的萤石
        5.2.1 云南小龙河锡矿
        5.2.1.1 成分特征
        5.2.1.2 讨论
        5.2.2 湖南白蜡水锡矿
        5.2.2.1 成分特征
        5.2.2.2 讨论
        5.2.3 云南来利山锡矿
        5.2.4 小结
    5.3 Mo矿床中的萤石
        5.3.1 东秦岭土门钼矿
        5.3.1.1 成分特征
        5.3.1.2 讨论
        5.3.2 内蒙古迪彦钦阿木钼矿
        5.3.2.1 成分特征
        5.3.2.2 讨论
        5.3.3 小结
6 REE矿床中的萤石
    6.1 白云鄂博稀土矿
        6.1.1 成分特征
        6.1.2 讨论
    6.2 攀西地区稀土矿
        6.2.1 成分特征
        6.2.2 讨论
    6.3 小结
7 萤石对不同成矿作用的标识
    7.1 对围岩地化特征的指示
    7.2 对萤石成因类型的指示
    7.3 对流体环境的指示
        7.3.1 流体演化阶段
        7.3.2 流体酸碱性
        7.3.3 氧化还原条件和温度
    7.4 不同矿化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金矿床中元素碲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金矿物组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实物工作量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工作量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典型碲化物型金矿床简介
    2.1 我国碲化物型金矿床概述
    2.2 典型碲化物型金矿床地质概况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3.1 金矿石Te元素分析方法研究
        3.1.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原理简介
        3.1.2 仪器与试剂
        3.1.3 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3.1.4 测定流程
        3.1.5 硫脲对结果的改善
        3.1.6 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
    3.2 样品采集与分析结果
第4章 我国典型金矿床中碲的分布特征
    4.1 我国典型金矿床矿石Te含量特征
    4.2 金矿床成矿体系元素相对原子含量特征
        4.2.1 热液成矿体系主要成矿及矿化剂元素
        4.2.2 热液成矿体系元素原子相对含量计算方法
        4.2.3 碲及相关元素的相对原子含量特征
        4.2.4 体系S含量与矿石矿物组合的关系
    4.3 小结
第5章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与金矿物组合
    5.1 碲及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5.2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
        5.2.1 矿物(化合物)吉布斯生成能的计算
        5.2.2 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分析
    5.3 元素亲和性对矿物组合制约
    5.4 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山东平邑归来庄碲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鲁西铜石金矿田找矿成果及成矿机制探讨[J]. 张英梅,安茂国,孟祥伟,徐然,徐超,冯玺平,陈昆明. 山东国土资源, 2021(07)
  • [2]贵州西南部架底和大麦地玄武岩中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D]. 李俊海. 贵州大学, 2021
  • [3]四川石棉地区碲成矿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研究[D]. 张筌豇.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山东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机制研究[D]. 段壮.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5)
  • [5]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D]. 张明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6]鲁西归来庄金矿田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研究[J]. 于学峰,李大鹏,李增胜,尉鹏飞,Rana.N.S.Sodhi. 矿床地质, 2019(02)
  • [7]鲁西铜石地区碲型金矿床中碲化物特征及其成矿机制研究[J]. 孙雨沁,于学峰,单伟,李增胜,熊玉新,李大鹏,舒磊,迟乃杰,程伟,李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9(02)
  • [8]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物学研究[D]. 耿会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9]萤石标型及其对不同成矿作用的标识[D]. 马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9)
  • [10]金矿床中元素碲的分布特征及其与金矿物组合的关系[D]. 张瑞森. 吉林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山东平邑桂来庄碲型金矿黄铁矿矿物学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