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振动杀虫灯对菜田害虫的诱杀作用初步研究

频率振动杀虫灯对菜田害虫的诱杀作用初步研究

一、频振式杀虫灯对菜田害虫诱杀效果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克臻,王义平[1](2021)在《不同波长频振式杀虫灯对雷竹林昆虫诱捕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竹林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竹林害虫日益猖獗,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本试验首次将频振式杀虫灯应用到雷竹林趋光性害虫防治中,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杀虫灯进行试验,光源分别为365、380、395 nm的3种波长紫外光和420、460、520 nm的3种波长可见光,明确雷竹林害虫发生情况及规律,探究雷竹林中频振式杀虫灯的科学使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395 nm波长杀虫灯不仅对筛胸梳爪叩甲、沟胸重脊叩甲等鞘翅目害虫和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而且对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综合防治能力较好。365 nm波长杀虫灯对竹林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适用于竹笋夜蛾、竹织叶野螟、二色绿刺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520 nm波长杀虫灯对膜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同时对半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适用于竹瘿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等膜翅目及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本研究可为频振式杀虫灯监测防治雷竹林趋光性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姜文凤[2](2021)在《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生姜作为济南市莱芜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方式的改变,生姜主要害虫的种类和发生动态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明确姜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制定简便有效的害虫防治方法,于2019年对莱芜区生姜主要害虫种类和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2019年调查结果在2020年开展生姜主要害虫的绿色防治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如下: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调查发现害虫6目15科27种,主要为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半翅目(Hemiptera),其中生姜主要害虫多为鳞翅目害虫。按取食特性可分为,咀食叶类害虫4科10种,蛀食性害虫2科3种,刺吸式害虫3科3种,地下害虫6科11种。调查发现天敌3目4科5种。4种绿色防控技术对2种生姜主要害虫玉米螟和甜菜夜蛾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生物农药平均防效(86.35%,药后14 d)>性诱剂防效(69.16%)>频振式杀虫灯防效(58.59%)>高位棚式遮阳网防治效果(56.06%)。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区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7.74%和62.5%。性诱剂防治区玉米螟和甜菜夜蛾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1.66%和75.76%,性诱剂诱集效果明显好于杀虫灯。4种生物农药施药药后1 d,5%多杀霉素悬浮剂SC 2000倍液和5%虱螨脲乳油EC1000倍液与0.5%苦参碱水剂AS 500倍液和Bt悬浮剂SC(8000 IU/μl)300倍液相比,药效快且防效高。药后7 d,4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和甜菜夜蛾均有显着性防治效果。药后14 d,对玉米螟、甜菜夜蛾防效均达74%以上,表明这4种生物制剂药效持久且对生姜安全。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3种绿色防控区,诱杀害虫数量与益虫的益害比分别为1:39.1、1:90.9和1:37。相对于常规化学防治,绿色防控技术能够保护天敌,可以替代常规化学防治,在生姜生产过程中加以利用,提高生姜品质质量,促进提质增效。

王克臻[3](2021)在《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在雷竹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提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种,在南方竹产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竹林经营重利用开发,轻管理保护,竹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竹林害虫日益猖獗,成为制约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雷竹林害虫,本试验选用6种不同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试验,光源分别为3种紫外光波长365 nm(A号灯)、380 nm(B号灯)、395 nm(C号灯)和3种可见光波长420 nm(D号灯)、460 nm(E号灯)、520 nm(F号灯),以期明确雷竹林灯诱昆虫种类及组成,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确定不同光源对雷竹林主要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主要害虫的上灯节律,探究雷竹林中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的科学使用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期间共灯诱92天,所诱昆虫杀虫灯诱集的昆虫涉及11目53科120种,总诱虫量76314头,鉴定到种的24399头。从各目灯诱总诱虫量来看,试验期间灯诱昆虫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半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次之,直翅目、螳螂目、脉翅目、广翅目、蜻蜓目和等翅目昆虫数量相对较少。灯诱主要竹笋害虫共4种,包括竹笋禾夜蛾Oligia vulgaris、淡竹笋夜蛾Kumasia kumaso、筛胸梳爪叩甲Melanotus cribricollis、沟胸重脊叩甲Chiagosnius sulcicollis;灯诱主要竹叶害虫共6种,包括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竹金黄镰翅野螟Circobotys aurealis、黄翅双叉端环野螟Eumorphobotys eumormorphalis、赭翅双叉端环野螟Eumorphobotys obscuralis、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和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灯诱主要竹枝竿害虫共2种,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竹宽缘伊蝽Aeneria pinchii。2.4种灯诱主要竹笋害虫的高峰期分布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6种灯诱主要竹叶害虫,其高峰期有较大重叠,均在7月份;2种灯诱主要竹枝竿害虫的高峰期主要分布在7月中下旬。综上所述,6月中旬至7月下旬是雷竹林主要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也是防治害虫最关键的时期。3.竹织叶野螟、赭翅双叉端环野螟在昼夜节律观察中的上灯高峰期相近,其上灯高峰期在20:00-22:00有较大重叠,两色绿刺蛾在00:00-02:00诱虫量最多。因此,对于这3种害虫在对应时间段开灯防治,具有较高的诱虫效率,同时达到节约防治成本,是开灯诱杀的最佳时间段。4.6种波长的频振式杀虫灯中,使用395nm(C号灯)防治雷竹林主要害虫效果最好,该灯不仅对筛胸梳爪叩甲、沟胸重脊叩甲等鞘翅目害虫和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而且对鳞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综合防治能力较强。此外,365 nm(A号灯)对竹林鳞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最好,适用于竹笋夜蛾、竹织叶野螟、二色绿刺蛾等鳞翅目害虫为害严重的竹林。520 nm(F号灯)对膜翅目害虫的诱杀效果最好,同时对半翅目害虫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适用于膜翅目及竹卵圆蝽、黑竹缘蝽等半翅目为害严重的竹林。

贾娜[4](2020)在《冀中南葡萄害虫趋色趋光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葡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近年害虫有加重趋势。葡萄害虫长期依靠化学防治,直接威胁到食品、环境安全及人身健康。粘虫板和诱虫灯作为害虫防治的物理手段,因其防治成本低、安全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但粘虫板和诱虫灯对害虫及天敌的选择性较弱,不利于天敌的保护。本研究采用粘虫板和灯光诱集的方法,对葡萄园昆虫进行了调查和监测,明确了优势害虫种类以及其最佳防控时期,优化了粘虫板和杀虫灯对葡萄害虫的诱杀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在鲜食和酿酒葡萄园区悬挂粘虫板,累计两年数据共诱集到昆虫7目31科43种,明确了主要害虫是烟蓟马和桃蚜,主要天敌是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黑带食蚜蝇和大灰食蚜蝇,同时对主要害虫进行了种群动态监测。在整个生长季节,共出现两次发生高峰。烟蓟马的发生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桃蚜的发生高期为5月初至5月下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两种害虫在鲜食和酿酒葡萄园区分别表现出一致的变化。建议在两次高峰期前7d悬挂色板诱集,可根据当地预测预报结果对悬挂时间进行调整。2、8种颜色粘虫板对昆虫的诱集试验表明,蓟马对蓝板、紫板和白板的趋性显着,蚜虫和叶蝉对黄板的趋性强,但黄板和蓝板对天敌昆虫的杀伤较大。黄板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诱杀效果明显,占诱集天敌总量的50.1%;蓝板对黑带食蚜蝇和大灰食蚜蝇的诱杀严重,诱集到的食蚜蝇数量占天敌昆虫总量的75.8%。3、从7种黄蓝组合板中筛选出组合板V(即为5cm×5cm的小方格),其对葡萄害虫诱集效果较好。两年的数据均表明组合板V诱集到的蚜虫和叶蝉的数量与黄板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能够替代黄板;而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诱集效果显着低于黄板,诱集量比黄板的数量少44.3%。2019年的数据表明,组合板V诱集到的蓟马数量与蓝板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能够替代蓝板。2020年的数据表明,组合板V诱集到的蓟马数量与蓝板存在显着性差异,是蓝板诱集数量的61.7%;而对黑带食蚜蝇和大灰食蚜蝇的诱集效果显着低于蓝板,诱集量比蓝板的数量少70.8%。根据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建议组合板V悬挂时间为4月底至6月下旬,8月初至9月下旬。4、通过在鲜食和酿酒葡萄区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累计两年数据共诱集到趋光昆虫7目33科61种。2019年在鲜食和酿酒葡萄园区诱集到的金龟子(铜绿丽金龟、福婆鳃金龟、黑绒鳃金龟)数量分别为4062头和3686头,占诱集总量的45.7%和44.9%;2020年诱集到的数量分别为4300头和4081头,占比为43.6%和41.6%,明确了金龟子是葡萄园内的主要趋光害虫类群,盛发期是6月中旬至7月下旬。5、根据金龟子和天敌昆虫夜间活动节律,建立了 21:00-22:00关灯1h的灯诱模式。该时段诱集到的天敌数量较多而金龟子数量较少,在鲜食葡萄灯控区诱集到的天敌数量占夜间天敌总量的39.4%,金龟子占夜间诱集金龟总量的16.8%;酿酒葡萄灯控区占比为27.6%和8.7%。验证性试验表明,杀虫灯在关灯1h模式和正常开灯模式下诱集到的金龟子数量不存在显着差异;但诱集到的天敌数量在鲜食和酿酒葡萄灯控区分别减少27.8%和21.4%,存在显着性差异。因此,该灯诱模式既能达到对害虫的诱集效果,又能减少对天敌的影响,优化了灯光精准诱杀技术。

杨现明,陆宴辉,梁革梅[5](2020)在《昆虫趋光行为及灯光诱杀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种昆虫具有趋光习性,基此开发灯光诱杀技术进行害虫防治。我国诱虫灯装备发展经历了白炽灯、黑光灯、双波灯、频振式杀虫灯等阶段。但以上杀虫灯光谱范围较宽,选择性差,易杀伤天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相较传统光源具有多种优点:亮度较高、能源消耗少、波长范围窄等。LED灯作为诱虫光源可有效减少对天敌昆虫的误杀,成为目前最佳的诱虫光源。因此,LED诱虫灯在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许亚岚[6](2020)在《不同波长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分析》文中指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和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害虫。本研究于2017年在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比较了 4种波长(375 nm、385 nm、395 nm和405 nm)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诱捕效果。在此基础上,2018年在室内研究了棉铃虫成虫对上述4种波长的趋性行为反应,并于2019年在河南新乡进一步比较研究了 385nm、395nm两种波长的LED灯和对照黑光灯(365±50 nm)对五种农业害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同时探明了五种害虫成虫的夜间活动节律。主要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2017年,4种测试波长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在河南新乡差异不显着:在河北廊坊,385 nm的LED灯诱捕棉铃虫成虫总数是最高的,但与405 nm间差异不显着。2018年室内385 nm和395 nm的单波长光对棉铃虫雌雄成虫的吸引性均显着高于375nm和405nm。2019年385 nm的LED灯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nm的LED灯和对照黑光灯,且385 nm的LED灯与黑光灯上棉铃虫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出现在20:00~22:00。(2)在河南新乡及河北廊坊两地,2017年均是385 nm的LED灯诱捕的粘虫成虫总数最高。2019年385 nm的LED灯对粘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和对照黑光灯,且385 nm的LED灯与黑光灯上粘虫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2:00~24:00。(3)在河南新乡,2017年385nm、395nm、405nm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75nm。2019年的诱捕结果表明,385 nm的LED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且385 nm LED灯与黑光灯上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0:00~22:00。(4)对于铜绿丽金龟,2017年在河南新乡,395 nm的LED灯诱捕数量最高,但与385nm间差异不显着;在河北廊坊,385 nm的诱捕效果要显着高于其他三种波长。2019年385nm的LED灯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且385 nm LED灯与黑光灯上铜绿丽金龟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0:00~22:00。而对于暗黑鳃金龟,2017年在河南新乡,395nm的LED灯的诱捕数量最高,但与385 nm、405 nm间没有显着差异;在河北廊坊,385nm的LED灯对目标害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其他3种波长。2019年,385 nm的LED灯对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395 nm的LED灯,且385 nm LED灯与黑光灯上暗黑鳃金龟成虫的诱捕高峰均在20:00~22:00。以上研究分别明确了LED灯对棉铃虫、粘虫、二点委夜蛾、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诱捕效果较好的波长以及这五种害虫的夜间活动节律,为研发单一波长的害虫灯诱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刘振兴[7](2019)在《粘虫和棉铃虫趋光行为、复眼结构及光受体基因差异研究》文中指出昆虫趋光行为是行为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趋光行为进行灯光诱杀害虫是物理防治的重要手段。粘虫(Mythimna separat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同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的两个物种,诱虫灯对两物种的诱集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但至今有关二者趋光行为的差异还未见研究报道。本文系统比较了两物种的趋光行为差异;研究了复眼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异同;构建了头部比较转录组,鉴定并分析了两物种中视蛋白基因的种类与数量;结合RT-Q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比较分析了视蛋白基因的表达丰度、部位和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粘虫和棉铃虫成虫趋光特性比较(1)粘虫和棉铃虫的趋光反应率存在差异。在14种波长(365660 nm)下,趋光率雌性粘虫(19%45%)显着低于雌性棉铃虫(29%59%),雄性粘虫(14%34%)显着低于雄性棉铃虫(24%57%);负趋光率雌性粘虫(10%34%)显着高于雌性棉铃虫(0%10%),雄性粘虫(11%22%)均显着高于雄性棉铃虫(1%7%)。365 nm时,活跃虫百分比雌性粘虫(53%)显着高于雌性棉铃虫(35%),520 nm时,活跃虫百分比雌性粘虫(46%)显着低于雌性棉铃虫(64%);480、500nm时,活跃虫百分比雄性粘虫(34%、31%)显着低于雄性棉铃虫(52%、48%)。(2)粘虫和棉铃虫的敏感波峰存在差异。雌性粘虫的趋光波峰为420、480、600和660 nm,雌性棉铃虫的趋光波峰为400、480和520 nm;雄性粘虫的趋光波峰为380、455、570和660 nm,雄性棉铃虫的趋光波峰为400、445、480、570、600和660 nm。(3)粘虫和棉铃虫的趋光节律存在差异。雌性粘虫在400、590 nm波长下的趋光率分别呈逐渐上升趋势和先升后降趋势,而雌性棉铃虫的趋光率在两种波长下变化平缓;雌性粘虫在480、500 nm波长下的趋光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棉铃虫在两种波长下的趋光率呈先升后降趋势。雄性粘虫在570、590、600、630、660 nm波长下的趋光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而雄性棉铃虫在相应波长下的趋光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另外,相比于棉铃虫,粘虫的负趋光率在暗期均具有逐渐上升趋势。2.粘虫和棉铃虫复眼形态及显微结构比较粘虫和棉铃虫的复眼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均有差异。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粘虫复眼表面覆盖的感觉毛的长度(132.26μm)和直径(2.98μm)均显着大于棉铃虫复眼的感觉毛长度(6.41μm)和直径(0.63μm);粘虫的小眼个数(6704)显着大于棉铃虫的小眼个数(5532),而粘虫的眼宽/体长(0.088)显着小于棉铃虫(0.092)。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粘虫中角膜层数(19层)显着小于棉铃虫(25层);粘虫复眼的曲率半径(720.09μm)显着大于棉铃虫的曲率半径(649.79μm);二者在屈光器长度、角膜曲率半径、角膜中心厚度、视杆长度和透明带宽度等方面略有差异。与粘虫相比,光期棉铃虫复眼色素颗粒的分布区域更窄,暗期更靠近角膜。3.粘虫和棉铃虫头部转录组比较对粘虫和棉铃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156254和124960个Unigenes,平均长度分别为416bp和426bp,其中分别有34457(22.05%)个和36000(28.80%)个得到注释。GO功能分析显示,粘虫和棉铃虫均有22949个Unigenes得到GO注释,分别占其Unigenes个数的14.69%和18.37%。KOG功能分析显示,粘虫和棉铃虫分别有9794(6.27%)和10437(8.35)个预测蛋白归属于26个功能类别。KEGG数据库分析显示,粘虫和棉铃虫分别有7976(5.10%)和8996(7.20%)个序列的预测蛋白分别归属到277和283个信号通路。在粘虫和棉铃虫转录组中分别鉴定得到8个和7个视蛋白基因,其中粘虫和棉铃虫转录组中鉴定出的UV视蛋白基因分别为3个和1个,棉铃虫还特有1个Pteropsin视蛋白基因。两物种间同类视蛋白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均较高(>89%),但特定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通过FPKM值的分析表明,粘虫视蛋白基因LW2与LW1的FPKM比值(1/176)显着小于棉铃虫视蛋白基因LW2与LW1的FPKM比值(1/87)。4.粘虫和棉铃虫主要视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比较粘虫头部视蛋白基因(MS-lw、MS-bl和MS-uv)的表达有显着的昼夜节律,而棉铃虫视蛋白基因(HA-lw、HA-bl和HA-uv)的表达昼夜节律但没有显着差异。两物种3个视蛋白基因(lw、bl和uv)表达量的比例存在差异。雌性粘虫头部MS-lw的表达量分别是MS-uv和MS-bl表达量的98.31倍和39.68倍;而雌性棉铃虫头部HA-lw的表达量分别是HA-uv和HA-bl表达量的8.37和10.77倍;雄性粘虫头部MS-lw的表达量分别是MS-uv和MS-bl表达量的67.73和35.36倍;而雄性粘虫头部HA-lw的表达量分别是HA-uv和HA-bl表达量的14.20和15.46倍。在3个视蛋白基因中,粘虫头部中MS-uv的表达量最低,而棉铃虫头部中HA-bl的表达量最低。5.复眼中视蛋白基因的组织定位比较棉铃虫复眼中3个视蛋白基因(HA-lw、HA-bl和HA-uv)的表达量,在光期雌虫明显高于雄虫,在暗期雌虫明显小于雄虫。但粘虫复眼中3个视蛋白基因(MS-lw、MS-bl和MS-uv)的表达量在光期和暗期均无性别差异。粘虫和棉铃虫复眼在光期时,3个视蛋白基因(lw、bl和uv)在视杆细胞中均匀分布表达,而在暗期则集中于视杆细胞远心端表达。本研究通过行为学研究表明,粘虫和棉铃虫的趋光行为在趋光率、敏感波长、趋光节律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生理结构上比较了两物种感光器官——复眼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差异,在分子水平上解析了二者的光受体基因——视蛋白基因数量、种类、表达量、表达模式和表达部位的差异。这些研究明确了粘虫和棉铃虫的趋光行为差异,揭示了趋光行为差异的生理结构和分子基础,为阐明昆虫趋光行为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依据昆虫趋光行为建立高效的灯光诱虫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周贵平[8](2018)在《温江机场昆虫生物多样性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多年来疏于对温江机场昆虫的防治,导致温江机场昆虫的大量发生,招引大量鸟类取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飞行安全,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很大威胁。为减少机场环境鸟类的活动,防止鸟撞事故的发生,2016年4月-11月对成都温江机场范围内的昆虫种类和数量进行了系统调查及多样性分析,并对温江机场主要昆虫金龟子、蝉以及直翅目昆虫展开了药剂防治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温江机场及周边共10目57科104种昆虫,优势昆虫种类为金龟子类以及鳞翅目蛾类,其中优势种昆虫为华胸突鳃金龟。温江机场昆虫发生高峰期在6月中旬-7月下旬。(2)安装7盏不同波长的太阳能杀虫灯对机场昆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对金龟子及鳞翅目昆虫诱杀效果最好的分别为为波长375nm及波长405nm的杀虫灯。(3)6月中旬到9月上旬,采用5种不同比例配方的糖醋酒液对草坪昆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糖醋酒水比例为3:1:3:10的糖醋酒液诱杀到的昆虫较多,但相对温江机场庞大的昆虫数量来说较少,不适用于温江机场害虫防治。(4)2016年4月,利用撒施和喷雾的方法,开展了5种农药对草坪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得出,5%毒死蜱颗粒剂与3%辛硫磷颗粒剂对草坪蛴螬防效最好,与其它几种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防效分别为92.57%和93.37%。(5)2016年9月,利用喷雾的方法,开展了5种农药对直翅目昆虫的田间药效评价得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药后1天、3天及7天的防效都极显着高于其它几种药剂,表现了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6)2016年6月21日-9月1日,利用5%毒死蜱颗粒剂、40%毒死蜱悬浮剂、40%杀扑磷悬浮剂并采用遮阳网罩土及树干绑粘虫板的方法展开对蝉的防治试验,结果得出,温江机场范围蝉的寄主植物为柳树、桑树、香樟、枇杷,其中以柳树为主。用于药效试验的3种杀虫剂中40%杀扑磷悬浮剂对蝉的防效最好,达到76.34%。(7)集成了一套针对温江机场的以灯光诱杀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害虫防治技术。

倪建伟[9](2012)在《以灯光诱杀为主的水稻荸荠轮作田主要害虫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沙洋县荸荠生产基地(112.48°E,30.50°N)为依托,针对当地水稻荸荠轮作的耕作方式,在《不同光源对农林重要害虫诱杀效果》项目的系列研究基础上,于2011年,选用光源2、3、6、7、19号并以目前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杀虫灯作为对照CK,对水稻荸荠轮作田块主要害虫进行诱杀效果比较,并对荸荠白禾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和药效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光源对水稻荸荠轮作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的诱集效果共诱集二化螟8375头,最大上灯高峰期8月18日~9月13日内,共诱7284头,占86.97%,光源2号(618.00头)、6号(507.00头)效果强于CK(414.00头)。共诱集稻纵卷叶螟1278头。两个上灯高峰8月1日~8月14日,9月11日~9月26日内,共诱1123头,占87.88%,光源19号(34.00+56.00)效果最稳定且较好。共诱集褐飞虱21708头,两个上灯高峰7月20日~8月12日,8月24日~9月3日内,共诱18680头,占87.06%。光源2号(1454.67头)、3号(1130.67头)强于CK(1029.33头)。共诱集稻螟蛉1763头,上灯高峰期为7月9日~7月28日,光源3号(112.33头)强于CK(100.00头)。共诱集荸荠白禾螟531头,上灯高峰期8月26日~9月28日,光源3号(26.33头)、6号(25.33头)效果强于CK(19.00头)。对寄生蜂的诱杀作用,光源7号(1537.33头)小于CK(1736.67头),光源3号(1949.33头)最强。对瓢虫的诱杀作用,5种光源均小于CK(122.67头),光源19号(68.33头)最小。对步甲的诱杀作用,5种光源均小于CK(2958.70头),光源7号(1620.10头)最小。2不同光源对水稻荸荠轮作田害虫诱集效果综合评价使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5种不同光源对水稻荸荠轮作田害虫诱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光源2号>光源3号>CK>光源6号>光源19号>光源7号,由于光源3号对主要天敌类群寄生蜂的诱集量较大(1949.33头),所以光源2号被选为对水稻荸荠轮作田块诱虫综合效果最好的光源。3荸荠白禾螟生物学特性与药效试验荸荠白禾螟在当地一年发生4代,第3代为害最重。幼虫蛀食为害部位主要为茎秆,但少量可达根部。成虫体长,雄虫可达到16mm、雌虫可达到20mm,幼虫有5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丙溴磷+10%三唑磷乳油对荸荠白禾螟3-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万年峰,蒋杰贤,季香云,杨银娟[10](2008)在《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文中研究表明用频振式杀虫灯(灯高0.8 m和1.3 m)进行了5 d诱杀设施菜田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杀的害虫涉及6目21科34种;灯高0.8 m诱杀害虫数量显着大于1.3 m的;20:0021:00害虫扑灯最活跃;高1.3 m灯下益害比值(0.0809±0.0146)显着大于高0.8 m灯(0.0542±0.0081)。提出了评价杀虫灯诱杀昆虫能力的时间参数"扑灯中时间MTDL50"和"扑灯黄金时间GTDL61.8",高0.8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6:25,黄金时间22:10:08;高1.3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2:46,黄金时间22:07:54。

二、频振式杀虫灯对菜田害虫诱杀效果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频振式杀虫灯对菜田害虫诱杀效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波长频振式杀虫灯对雷竹林昆虫诱捕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频振式杀虫灯诱集雷竹林主要昆虫种类
    2.2 不同波长杀虫灯诱虫总量比较
    2.3 不同波长杀虫灯对不同目昆虫诱集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2)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生姜生产概况
        1.1.1 生姜概况
        1.1.2 生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1.1.3 生姜的产业发展
    1.2 生姜主要害虫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
        1.2.1 生姜害虫发生概况
        1.2.2 玉米螟
        1.2.3 甜菜夜蛾
    1.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3.1 农业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3.1 利用天敌防治
        1.3.3.2 性诱剂防治
        1.3.3.3 生物制剂防治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主要害虫调查
        2.3.1 地上害虫调查
        2.3.2 地下害虫调查
        2.3.3 天敌调查
    2.4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4.1 试验地点及时间
        2.4.2 试验设计
        2.4.2.1 遮阳网调控技术
        2.4.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试验
        2.4.2.3 性诱剂防治试验
        2.4.2.4 生物农药防治试验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5.1 调查项目与统计
        2.5.2 防治效果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姜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结果
        3.1.1 生姜主要害虫种类
        3.1.2 生姜主要天敌种类
    3.2 生姜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3.3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
        3.3.1 遮阳网调控防治结果
        3.3.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结果
        3.3.2.1 诱捕成虫数量及益害比
        3.3.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效果
        3.3.3 性诱剂诱捕器防治结果
        3.3.3.1 诱捕成虫数量
        3.3.3.2 性诱剂诱捕器防治效果
        3.3.4 生物农药防治结果
        3.3.4.1 生物农药防治效果
        3.3.4.1.1 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3.3.4.1.2 生物农药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
        3.3.5 4种绿色防控方法效果比较
        3.3.5.1 防治效果比较
        3.3.5.2 防治区内天敌数量变化
4 讨论
    4.1 姜田害虫动态
    4.2 绿色防控技术
        4.2.1 高位遮阳网生态调控
        4.2.2 频振式杀虫灯防治
        4.2.3 性诱剂防治
        4.2.4 生物农药防治
    4.3 4种绿色防控技术对姜田天敌的影响
5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3)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在雷竹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雷竹研究现状
        1.1.1 雷竹产业发展概述
        1.1.2 雷竹的应用价值
        1.1.3 雷竹林害虫为害与防治研究进展
    1.2 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2.1 昆虫趋光性机理研究
        1.2.2 频振式杀虫灯工作原理及特点
        1.2.3 频振式杀虫灯应用现状
    1.3 昆虫昼夜节律研究概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揭示雷竹昆虫群落结构
        1.4.2 探究雷竹林主要害虫的消长动态及上灯节律
        1.4.3 筛选对雷竹林效果较好的光源
2 雷竹林灯诱昆虫类群及种类数量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雷竹林灯诱鳞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2 雷竹林灯诱鞘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3 雷竹林灯诱半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4 雷竹林灯诱膜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5 雷竹林灯诱双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6 雷竹林灯诱直翅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2.7 雷竹林灯诱其他目昆虫种类及数量
    2.3 小结与讨论
3 雷竹林主要灯诱昆虫消长动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雷竹林竹笋害虫灯下消长动态
        3.2.2 雷竹林竹叶害虫灯下消长动态
        3.2.3 雷竹林竹枝竿害虫灯下消长动态
        3.2.4 雷竹林天敌昆虫灯下消长动态
    3.3 小结与讨论
4 三种灯诱主要鳞翅目昆虫上灯节律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昼夜节律观测
        4.2.2 赭翅双叉端环野螟Eumorphobotys obscuralis昼夜节律观测
        4.2.3 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昼夜节律观测
    4.3 小结与讨论
5 六种波长频振式杀虫灯对各类群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1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鞘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2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鳞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3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半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4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膜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5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双翅目昆虫灯诱效果比较
        5.2.6 六种波长杀虫灯对雷竹林害虫诱集效果综合评价
    5.3 小结与讨论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与讨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4)冀中南葡萄害虫趋色趋光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冀中南葡萄生产现状
    1.2 葡萄害虫种类
    1.3 葡萄害虫综合防治
        1.3.1 农业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3.4 化学防治
    1.4 趋色、趋光防控技术研究现状
        1.4.1 粘虫板诱杀技术
        1.4.2 灯光诱杀技术
        1.4.3 趋色、趋光防控技术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方法
        2.3.1 趋色昆虫种类调查
        2.3.2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园昆虫的诱集作用
        2.3.3 黄蓝组合板对葡萄害虫的诱集作用
        2.3.4 趋光昆虫种类调查
        2.3.5 金龟子和天敌夜间活跃时段的调查
        2.3.6 杀虫灯夜间不同开灯模式的验证性试验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趋色昆虫种类调查
        3.1.1 葡萄蓟马的种群数量变化
        3.1.2 葡萄园蚜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3.2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园昆虫的诱集作用
        3.2.1 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
        3.2.2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害虫的诱集效果
        3.2.3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天敌的诱集效果
    3.3 黄蓝组合板对葡萄园昆虫的诱集作用
        3.3.1 黄蓝组合板对葡萄害虫的诱集效果
        3.3.2 黄蓝组合板对天敌的诱集效果
    3.4 趋光昆虫种类调查
        3.4.1 葡萄园金龟子种群数量变化
        3.4.2 金龟子和天敌夜间活跃时段的调查
        3.4.3 杀虫灯夜间不同开灯模式的验证性试验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昆虫趋光行为及灯光诱杀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昆虫感光器官及趋光假说
    1.1 昆虫的感光器官
    1.2 昆虫的视蛋白
    1.3 昆虫趋光行为假说
2 昆虫趋光性行为与规律
    2.1 波长及光强影响昆虫趋光行为
    2.2 影响昆虫趋光性的生理因素
    2.3 昆虫趋光节律
3 我国杀虫灯的发展历史
4 LED杀虫灯的应用
5 展望

(6)不同波长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昆虫的趋光行为
        1.1 昆虫趋光行为学研究
        1.2 波长对趋光行为的影响
        1.3 性别对趋光行为的影响
        1.4 其他因素对昆虫趋光行为的影响
        1.5 昆虫趋光行为节律
        1.6 昆虫趋光行为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2 五种害虫的趋光行为研究进展
        2.1 棉铃虫
        2.2 粘虫
        2.3 二点委夜蛾
        2.4 铜绿丽金龟
        2.5 暗黑鳃金龟
    3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虫源
        1.3 试验装置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棉铃虫成虫对4种不同波长光的趋性行为反应
        2.3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粘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粘虫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粘虫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田间不同波长LED灯对金龟成虫的诱捕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4种不同波长LED灯对金龟成虫的诱捕效果
        2.2 2种不同波长LED灯和黑光灯对金龟成虫诱捕效果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粘虫和棉铃虫趋光行为、复眼结构及光受体基因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简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昆虫的趋光行为
        2.1 波长对昆虫趋光行为的影响
        2.2 性别对昆虫趋光行为的影响
        2.3 影响昆虫趋光行为的其他因素
        2.4 昆虫的趋光行为节律
        2.5 昆虫趋光行为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 昆虫的复眼
        3.1 复眼的结构
        3.2 复眼的结构研究
        3.3 复眼的功能研究
    4 昆虫的光受体蛋白
        4.1 视蛋白的分类
        4.2 视蛋白的功能
        4.3 视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
    5 粘虫和棉铃虫的趋光行为研究进展
        5.1 粘虫
        5.2 棉铃虫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粘虫和棉铃虫的趋光特性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行为反应试验箱
        2.3 光源及其波长的测定
        2.4 趋光反应条件优化
        2.4.1 趋光经历的影响
        2.4.2 暗适应时间
        2.4.3 光反应时间
        2.4.4 试虫密度
        2.4.5 光强条件
        2.5 粘虫和棉铃虫趋光行为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趋光反应条件优化
        3.1.1 趋光经历的影响
        3.1.2 暗适应时间
        3.1.3 光反应时间
        3.1.4 试虫密度
        3.1.5 光强条件
        3.2 粘虫在不同光波下的趋光行为
        3.2.1 雌虫的趋光行为
        3.2.2 雄虫的趋光行为
        3.2.3 粘虫雌虫和雄虫在14 种波长下的趋光反应比较
        3.2.4 粘虫雌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行为
        3.2.5 粘虫雄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行为
        3.2.6 粘虫雌、雄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反应比较
        3.3 棉铃虫在不同光波下的趋光行为
        3.3.1 雌虫的趋光行为
        3.3.2 雄虫的趋光行为
        3.3.3 棉铃虫雌虫和雄虫在14 种波长下的趋光反应比较
        3.3.4 棉铃虫雌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行为
        3.3.5 棉铃虫雄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行为
        3.3.6 棉铃虫雌、雄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反应比较
        3.4 粘虫和棉铃虫趋光行为比较
        3.4.1 雌虫的趋光行为反应比较
        3.4.2 雄虫的趋光行为反应比较
        3.4.3 粘虫和棉铃虫雌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行为
        3.4.4 粘虫和棉铃虫雄虫在不同时段的趋光行为
    4 讨论
        4.1 趋光反应条件
        4.2 粘虫和棉铃虫趋光反应差异比较
        4.2.1 趋光反应率差异比较
        4.2.2 敏感峰差异比较
        4.2.3 趋光节律差异比较
        4.3 趋光节律存在波长特异性
        4.4 趋光反应存在性别差异
        4.4.1 趋光反应率的性别差异比较
        4.4.2 敏感峰的性别差异比较
        4.4.3 趋光节律的性别差异比较
第三章 粘虫和棉铃虫复眼形态及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仪器及设备
        2.3 扫描电镜观察
        2.4 石蜡切片观察
        2.5 透射电镜观察
        2.6 复眼的形态特征统计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粘虫和棉铃虫复眼外部形态结构比较
        3.2 粘虫和棉铃虫复眼内部显微结构比较
        3.3 复眼在光期和暗期内的色素颗粒分布比较
    4 讨论
        4.1 粘虫和棉铃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存在差异
        4.2 粘虫和棉铃虫复眼的内部结构存在差异
        4.3 粘虫和棉铃虫复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有差异
第四章 粘虫和棉铃虫头部转录组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 头部总RNA的提取和Total RNA样品检测
        2.4 头部c DNA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2.5 序列组装
        2.6 Unigene功能注释
        2.7 视蛋白的鉴定和进化树构建
    3 结果与分析
        3.1 转录组测序质量与组装结果比较
        3.2 Unigene的功能注释与比较分析
        3.3 粘虫和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比较
    4 讨论
        4.1 粘虫和棉铃虫转录组信息比较
        4.2 粘虫和棉铃虫的视蛋白基因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4.3 粘虫和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
第五章 粘虫和棉铃虫主要视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比较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 样品采集
        2.4 昆虫头部RNA提取
        2.5 基因组DNA清除与反转录
        2.6 实时荧光PCR(RT-QPCR)
        2.7 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功能验证
        2.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粘虫视觉基因表达模式的昼夜节律
        3.2 棉铃虫视觉基因表达模式的昼夜节律
        3.3 粘虫和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比较
        3.4 棉铃虫视蛋白基因不同日龄表达模式
        3.5 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功能验证
    4 讨论
        4.1 粘虫和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
        4.2 粘虫和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
        4.3 棉铃虫视蛋白基因在同日龄的表达存在差异
第六章 粘虫和棉铃虫复眼中视蛋白基因的组织定位比较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 探针的设计
        2.4 原位杂交
    3 结果与分析
        3.1 粘虫视蛋白基因在复眼中的表达定位
        3.2 棉铃虫视蛋白基因在复眼中的表达定位
        3.3 粘虫和棉铃虫视蛋白基因原位杂交比较
    4 讨论
        4.1 视蛋白基因的表达部位具有昼夜差异
        4.2 棉铃虫视蛋白基因的表达存在雌雄差异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温江机场昆虫生物多样性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1.1.2 害虫防治研究现状
    1.2 选题意义
第二章 温江机场昆虫多样性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采集方法
        2.1.2 鉴定方法
        2.1.3 多样性计算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江机场昆虫种类组成
        2.2.2 温江机场昆虫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温江机场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不同波长太阳能杀虫灯对温江机场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
        3.1.2 不同比例糖醋酒液对温江机场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
        3.1.3 不同杀虫剂对温江机场蛴螬的防治效果研究
        3.1.4 不同杀虫剂对温江机场草坪直翅目昆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3.1.5 不同杀虫剂对蝉的防治效果研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太阳能杀虫灯对温江机场害虫的诱杀效果
        3.2.2 不同比例糖醋酒液对温江机场害虫的诱杀效果
        3.2.3 不同杀虫剂对温江机场蛴螬的防治效果
        3.2.4 不同杀虫剂对温江机场草坪直翅目昆虫的防治效果
        3.2.5 不同杀虫剂对蝉的防治效果
    3.3 结论与讨论
        3.3.1 不同波长太阳能杀虫灯对温江机场害虫的诱杀效果讨论
        3.3.2 不同比例糖醋酒液对温江机场害虫的诱杀效果讨论
        3.3.3 不同杀虫剂对温江机场蛴螬的防治效果讨论
        3.3.4 不同杀虫剂对温江机场草坪直翅目昆虫的防治效果讨论
        3.3.5 不同杀虫剂对蝉的防治效果讨论
第四章 温江机场昆虫控制及治理建议
    4.1 农业防治
    4.2 物理防治
    4.3 化学防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以灯光诱杀为主的水稻荸荠轮作田主要害虫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灯光诱杀农林害虫技术原理
    2 灯光诱杀技术在农林害虫防治中的实践应用
        2.1 杀虫灯的发展及特点
        2.2 频振灯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2.3 频振灯在林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3 灯光诱杀技术实际应用面临的问题
        3.1 灯下害虫局部猖獗问题
        3.2 杀虫灯对天敌的杀伤
        3.3 杀虫灯对中性昆虫的杀伤
        3.4 杀虫灯的使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 水稻荸荠轮作田害虫发生为害及防治现状
        4.1 水稻主要害虫发生及防治
        4.2 荸荠主要害虫发生及防治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5.1 筛选出对水稻荸荠轮作田效果较好的光源
        5.2 探索针对水稻及荸荠主要害虫的科学用灯方法
        5.3 初步探索荸荠主要害虫荸荠白禾螟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 5种光源对水稻荸荠轮作田主要害虫诱杀效果比较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光源对水稻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研究
        3.1.1 不同光源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研究
        3.1.2 不同光源对稻纵卷叶螟诱集效果研究
        3.1.3 不同光源对褐飞虱的诱集效果研究
        3.1.4 不同光源对稻螟蛉的诱集效果研究
        3.2 不同光源对荸荠主要害虫荸荠白禾螟的诱集效果研究
        3.3 不同光源对水稻荸荠轮作田主要天敌昆虫的诱集效果研究
        3.3.1 不同光源对寄生蜂诱集效果研究
        3.3.2 不同光源对瓢虫诱集效果研究
        3.3.3 不同光源对步甲诱集效果研究
        3.4 不同光源对水稻荸荠轮作田害虫诱集作用综合评价
    4 讨论
第三章 荸荠白禾螟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荸荠白禾螟的形态特征
        3.1.1 成虫
        3.1.2 卵
        3.1.3 幼虫
        3.1.4 蛹
        3.2 荸荠白禾螟的生物学特性
    4 讨论
第四章 荸荠白禾螟药效试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料与地点
    1.2 设计与方法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灯诱杀害虫种类及效果
    2.2 杀虫灯在各时段的诱杀害虫数量比较
    2.3 灯下益害比值比较
    2.4 灯诱杀昆虫时间参数
3 讨 论

四、频振式杀虫灯对菜田害虫诱杀效果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波长频振式杀虫灯对雷竹林昆虫诱捕效果比较[J]. 王克臻,王义平. 植物保护, 2021(06)
  • [2]莱芜生姜害虫种类调查与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姜文凤.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频振式杀虫灯控害技术在雷竹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 王克臻.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7)
  • [4]冀中南葡萄害虫趋色趋光防控技术研究[D]. 贾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5)
  • [5]昆虫趋光行为及灯光诱杀技术[J]. 杨现明,陆宴辉,梁革梅. 照明工程学报, 2020(05)
  • [6]不同波长LED灯对五种农业害虫的田间诱捕效果分析[D]. 许亚岚. 扬州大学, 2020(04)
  • [7]粘虫和棉铃虫趋光行为、复眼结构及光受体基因差异研究[D]. 刘振兴.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8]温江机场昆虫生物多样性及主要害虫防控技术研究[D]. 周贵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9]以灯光诱杀为主的水稻荸荠轮作田主要害虫防治研究[D]. 倪建伟. 华中农业大学, 2012(02)
  • [10]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J]. 万年峰,蒋杰贤,季香云,杨银娟. 上海农业学报, 2008(04)

标签:;  ;  ;  ;  

频率振动杀虫灯对菜田害虫的诱杀作用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