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法在医疗避难所快速部署中的应用

排队法在医疗避难所快速部署中的应用

一、排队法在医疗方舱快速展开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武[1](2020)在《云南省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迅速,医疗建筑需求急剧增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院建筑应对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综合医院既有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隔离效果差等缺陷,因此,如何按照新要求新标准新建或改造既有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提升传染性疾病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基于云南省县级医院既有传染病综合楼建筑,以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为研究对象,开展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造的内容及原因、改造的标准及要求,并采用德尔菲法从政策、建筑位置、安全、建筑内部、配套设施、经济和技术方面分析了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影响因素。然后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性能评价理论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以县级财政政策、改造审批政策、建筑位置、建筑内部布局、建筑功能、设计方案、改造成本等17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最后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为例,评价了州内各县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确定其可改造性等级,从而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提出迪庆藏族自治州在兼顾经济技术可行性和能够及时应对传染病的情况下,按照建筑可改造性等级优先改造德钦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然后改造维西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从而逐渐提高传染性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的建议。论文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时期开展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不仅在今后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评价中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为云南省在建筑层面提高传染病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王亚鹏[2](2020)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流行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不断,应急医学救援作为一项济人民群众生命之危、保人民群众生命之安的基础性和兜底性工作,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危化品事故剧增且大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深入开展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研究成为一种发展所需和大势所趋,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作为实施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工具载体和物质支撑,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与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外危化品事故救援与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两者结合性研究比较缺乏甚至缺失而两者融合研究又非常必要和急迫的矛盾与现实,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与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以危化品事故为前提,以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为对象,重点围绕装备需求分析、体系构建、模块化编配、效能仿真评估等问题开展系统融合研究,以期解决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装备需求有哪些?”“装备体系是什么?”“装备应如何编配?”“装备效能怎么样、如何评?”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及装备建设、发展与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领域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理论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明确了危化品发生泄漏和未发生泄漏两种模式下事故演变链条,每个模式分别有五个演变链条,得出了火灾、爆炸和中毒是危化品事故“头三号公敌”的结论,并把此三个事故类型确定为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总结了危化品事故伤情分布规律;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一般流程基础上,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八项基本原则,总结提炼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五大环节和四个关键步骤。(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从两个方面分析界定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明确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研究边界;创新性地引入应用场景分析法,从环境、用户需求和方法手段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梳理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采用德尔菲法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和34个三级模块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类事故救援任务的装备模块体系。(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框架下,综合运用市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细化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共包括215类装备(模块);在对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人员进行单元编组设计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研究设计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在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中的编配方案:指挥、侦检洗消、分类后送、急救处置、手术、重症监护、病房、特诊、药房和勤务保障等10个装备单元,215类装备(模块),共计1456件(台/套)装备。补充模块包括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个事故类型救援模块,共计350件(台/套)装备。(5)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在分析界定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基础上,确定了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评估的基本理念,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对比择优”和“基于对比定位”的两类仿真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的两大因素,构建了侦检装备、洗消装备、防护装备、急救装备、后送装备等五类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典型装备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结合防护服效能评估和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说明了评估模型的应用。

刘慧鸿[3](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张平[4](2017)在《野战医疗所医疗装备使用效能评估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野战医疗所(field medical post)是指部队在执行作战或其他任务中临时开设的担负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救治任务的机动卫勤机构,通常由军队医院预编抽组,规模较小的野战医疗所也称野战医疗队。野战医疗所是机动卫勤分队的核心力量,医疗装备是机动卫勤分队完成平/战时卫勤保障任务的物质基础,它能否发挥真实效能,直接影响到卫勤保障的能力。因此,对医疗装备进行使用效能评估对总体评估野战医疗所的卫勤保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野战医疗所实兵演练和医疗装备使用的实际情况,建立医疗装备使用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效能分析,为总体评估野战医疗所的卫勤保障能力提供参考,同时找出影响效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分队级”卫勤力量核心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结合野战医疗所医疗装备实际使用情况,按使用特点对医疗装备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请求型、占用型、消耗型三大类;利用排队论对请求型医疗装备进行建模和效能评估;利用线性规划对占用型医疗装备进行建模和效能评估。研究结果主要建立了两型医疗装备的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第一,将请求型医疗装备的使用看作是一个排队过程,利用排队论方法建立了 M/M/1/∞/∞/FCFS和M/M/∞/∞/FCFS两种模型,并对模型的服务强度、空闲概率、队长、等待队长、平均逗留时间和等待时间进行了计算,讨论了服务台数量、服务耗时、服务强度与平均队长、平均逗留时间的关系;第二,将占用型医疗装备分为硬件、工效和损耗三个分系统,利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建模,并进行模型计算和检验,经检验,证明了模型有效且稳定性较好。结论通过对两种模型的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对于请求型医疗装备使用效能而言,单服务台排队系统模型的平均队长、平均逗留时间与服务强度、装备服务耗时有关,呈正比关系,一般情况下将服务强度ρ控制在0.8以下为宜,并且减少装备服务耗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能;多服务台比单服务台可使系统运行效能显着提高,但服务台的空闲概率也大大提高,当服务台数量超过3台时,系统的平均队长和逗留时间数值变化不大,表明当伤病员到达服务台时间和装备服务耗时不变时,大量增加装备数量不能使系统运行效能得到提高;并且多服务台服务时,在装备服务耗时不变的条件下,单队列比多队列排队方式要优越。第二,占用型医疗装备使用效能与工效指标呈正比关系,与硬件指标、损耗指标呈反比关系,其中损耗指标对装备使用效能的影响较大;如果要提高装备的使用效能,需要从提高工效指标、降低装备故障率和减少维修时间等方面着手,单单增加装备数量并不能提高装备的使用效能。第三,两种模型可用于不同野战医疗所的装备使用效能评估,还可用于装备配置决策,并可以根据装备使用效能的评估,找出训练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指导基地化训练。

朱明珠[5](2017)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优化》文中认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中分级诊疗制度的深入推进,资源与过程协同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管理创新模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应对医疗行业环境变化和塑造服务优势的有效方式。然而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主要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医疗服务体系内成员较多并且复杂,整个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资源与过程协同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难于获得分级诊疗制度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虽然医疗服务机构内部协同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但是实践上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也难以提高机构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建立有效的资源与过程协同机制,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上亟需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两方面问题,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协同。结合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现状与布局基本原则,提出医疗服务体系整体布局思路;根据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机构自身特点和医疗服务机构间的上下转诊需求,结合网络优化理论,构建了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布局网络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运用系统布置法(SLP)对医疗服务机构门诊分析各服务单元的综合相互关系,提出布局备选方案,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布局最优方案。(2)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的业务流程协同。分析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流程与医疗服务机构流程的基本特征;采用IDEF0建模法,构建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顶层设计模型与子模型,探讨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完成医疗服务体系下业务流程协同的全过程;以患者价值链与医疗服务机构价值链为基础,基于IDEF0模型和流程改善的原则,对医疗服务机构实际案例提出流程改善方案,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实施效果。(3)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协同。对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的问题、优化模型及实证案例三个方面的应用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并分析了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排队网络作为理论基础,针对出现不同类型的患者提出了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模型,并建立了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的成本目标函数,再结合医疗服务机构设施的实际数据样本,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继而提出改进方案。(4)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在文献梳理和对医疗服务机构调研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从战略协同能力、资源协同能力、过程协同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出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模型;并利用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后对天津市三类医疗服务机构进行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实证评价,得出能力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马得勋[6](2015)在《军队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野战方舱医院是由医用方舱及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所组成的能够机动装载的伤员救治平台,具备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伤病员开展早期施救和部分专科治疗的功能,它的主要任务包括遂行战时的卫勤保障任务和平时的灾害应急救援任务。通过几次地震灾害救援任务的行动实践,有效检验了野战方舱医院的装备平台功能和综合技术优势,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救援保障经验。以担负的新时期军事斗争卫勤保障任务为牵引,结合野战方舱医院的装备特点和建设要求,探索构建出与野战方舱医院相配套的长效训练机制和完善的训练体系,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军野战方舱医院的组训模式、训练内容和方法,以及提高平时训练实效和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军野战方舱医院训练开展情况分析,结合外军训练开展经验和主要做法,提出我军野战方舱医院训练开展存在的问题矛盾,并通过进行方舱医院训练需求分析,结合我军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工作要点和方舱医院装备系统自身特性,构建出了我军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基本架构,并通过2轮专家咨询法,最后确定了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由三个模块组成,确定了各个模块下的要素,并进行了权重确定,论文最后对各个要素进行了内容、标准上的阐述,为我军野战方舱医院的训练体系打造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指导,填补了我军机动卫勤力量训练方面的空白。

余海,郭九宫[7](2012)在《方舱医院的建设与保障实践》文中提出阐述了方舱医院的建设与保障,指出了方舱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野战图像数据快速传输,实现医院方舱内部数据交换、进行硬件设备改造等建议,有效地提高了方舱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

林村河,刘磊汉,王苓,田君鹏,龚红伟,张继明[8](2009)在《新型医疗方舱快速卸载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新型医疗方舱展开的快速卸载定位方法。方法:通过反复实验测量和实际应用,采用"三线"法在场地先行标定,第1条线是方舱左侧边缘的标志线,第2条线是方舱尾部定位线,第3条线是整装整卸车前轮定位线。在场地作好标志线的基础上,运载方舱的车辆按照先3个通道方舱、后5个功能方舱的顺序进场。结果:实际展开时间从设计的4h缩短到35min。结论:实现了新型医疗方舱精确定位,提高了装备展开速度。

林村河,刘磊汉,王苓,张继明,鲁云敏[9](2008)在《新型医疗方舱应用探讨》文中指出归纳了新型方舱的5个主要特点:功能更加集约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更高;信息化硬件支撑平台更优;自身保障能力更强;"三防"功能更加完善。总结了新型方舱应用注意事项,为提高装备保障效能奠定了基础。

杜海舰[10](2007)在《基于GIS的医疗后送模拟及后送工具配置研究》文中提出急救车、救护车、伤员附加装置是战时伤员后送的重要工具,这些装备如何合理的编配到各级救治机构,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卫生装备与卫勤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本课题应用医疗后送理论,采用GIS技术和模拟技术,研究了救治机构的地域选取和伤员后送路线的选优,探讨了战时伤员后送工具的配置方法,建立了基于GIS的医疗后送模拟系统,为后送工具的优化配置研究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伤类及伤类库研究总结了我军的伤类分类特点,并依据新《战伤救治规则》,提出了按照伤部、伤势、伤类和伤型相结合的伤类分类方法。建立了伤类分类的数据结构,将伤员发生概率、自然寿命、救治措施等内容融入到伤类表中,并建立了伤类库,为本课题的医疗后送模拟提供数据支持。2、医疗后送模拟建模总结分析了传统的后送工具配置方法,提出了采用模拟方法研究医疗后送及后送工具配置的必要性。根据医疗后送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医疗后送的概念模型,可描述伤员从产生到救治后送的一系列运动过程。又根据建立的医疗后送概念模型,以排队论为理论基础,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医疗后送的模拟模型,可模拟医疗后送的工作流程,为医疗后送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3、医疗后送可视化研究进行了医疗后送可视化的需求分析,确立了要实现的功能。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医疗后送的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空间地理信息的显示、查询等功能,并采用网络最优路径算法实现了后送路线的选优功能,初步实现了医疗后送的可视化功能。4、医疗后送模拟系统开发根据建立的医疗后送概念模型和模拟模型,开发出了医疗后送模拟系统并介绍了其结构和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建立了救治机构和后送工具实体,并重点研究了系统开发中的事件表的建立及事件的处理等难点。5、后送工具配置研究及其灵敏度分析对师救护所后送工具的配置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急救车、救护车和伤员附加装置数量分别为3、4、6时,符合后送时效的要求。并对影响后送工具配置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灵敏性分析,通过模拟实验表明了卫勤编组对后送工具的配置影响不大,而昼夜伤员通过量、后送工具的速度、容量和后送距离的大小对后送工具的配置影响较大。同时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团救护所使用救护直升机也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使用救护直升机可大大提高后送效率。

二、排队法在医疗方舱快速展开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队法在医疗方舱快速展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传染病医院建筑研究现状
        1.3.2 建筑改造评价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相关概念
        2.1.1 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
        2.1.2 县级综合医院
        2.1.3 医院建筑改造
        2.1.4 建筑可改造性
    2.2 医院建筑改造研究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建筑性能评价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体系的确立
    3.1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现状分析
        3.1.1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发展脉络
        3.1.2 县级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存在问题
        3.1.3 云南省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现状
    3.2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分析
        3.2.1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原因分析
        3.2.2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内容分析
        3.2.3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要求分析
        3.2.4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影响因素分析
    3.3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2 评价指标提取与分析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模型构建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改造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2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可改造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1 熵权法
        4.2.2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3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
        4.3.1 综合权重
        4.3.2 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计算
    4.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可改造性评价模型构建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迪庆州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
    5.1 迪庆藏族自治州概况
    5.2 迪庆藏族自治州县级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
        5.2.1 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概况
        5.2.2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
    5.3 迪庆藏族自治州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6.3.1 不足
        6.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评价指标定权问卷调查表
附录 C: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工程评分表

(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基本概念约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1.4.2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理论分析
    2.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及伤情分析
        2.1.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2.1.2 危化品事故响应等级分析
        2.1.3 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
    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分析
        2.2.1 事发突然难预测,应急响应时效强
        2.2.2 伤病员量大集中,现场急救任务重
        2.2.3 致伤因素较复杂,专业救治要求高
        2.2.4 工作环境较险恶,紧急救援效率低
        2.2.5 特殊药材需求急,药材筹措难度大
        2.2.6 参与救援部门多,力量协同困难多
    2.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流程分析
        2.3.1 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勤务一般流程
        2.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
        2.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关键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及模块化研究
    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3.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
        3.1.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
    3.2 基于应用场景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1 应用场景分析基本结构
        3.2.2 基于条件/环境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3 基于用户需求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4 基于方法手段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优化设计
        3.3.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初步设计
        3.3.2 基于德尔菲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确定
        3.3.3 面向任务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
    4.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原则
        4.1.1 依法构建
        4.1.2 立足现有
        4.1.3 突出应急
        4.1.4 规模适度
        4.1.5 系统配套
    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4.2.1 市场调研法
        4.2.2 文献分析法
        4.2.3 专家咨询法
    4.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方案
        4.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框架
        4.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编组分析
        4.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
    5.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理论基础
        5.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
        5.1.2 仿真评估理论
        5.1.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模型
    5.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5.2.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5.2.3 典型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5.2.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5.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5.3.1 侦检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2 洗消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3 化学防护服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4 集体防护方舱/帐篷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5 化学急救箱/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6 化学急救车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7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模型应用示例
        5.4.1 防护服效能评估示例
        5.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附录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附录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专家咨询表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3)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野战医疗所医疗装备使用效能评估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步骤及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效能的概念、分类及相关研究
    2.1 效能相关基本概念
    2.2 效能的分类
    2.3 国内外装备效能的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野战医疗所医疗装备分类
    3.1 军队卫生装备分类
    3.2 野战医疗所医疗装备分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请求型医疗装备使用效能评估
    4.1 模型分析
    4.2 模型建立
    4.3 模型求解
    4.4 讨论
    4.5 结论
    4.6 模型的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占用型医疗装备使用效能评估
    5.1 模型分析
    5.2 模型建立
    5.3 模型求解
    5.4 模型检验
    5.5 讨论
    5.6 结论
    5.7 模型的应用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6.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野战医疗所及装备效能评估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介绍与提纲
附录2:请求型医疗装备使用效能LINGO软件编写程序
附录3:占用型医疗装备使用效能LINGO软件编写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分级诊疗制度
        2.1.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3 协同相关理论
        2.1.4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
    2.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内外部动力影响机制
        2.2.1 协同外部诱因
        2.2.2 协同内部动力
    2.3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相关综述
        2.3.1 医疗服务体系布局协同综述
        2.3.2 医疗服务体系流程协同综述
        2.3.3 医疗服务体系调度协同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协同优化
    3.1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概述
        3.1.1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基本原则
        3.1.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思路
    3.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整体布局优化
        3.2.1 一级医疗服务机构布局优化研究
        3.2.2 三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布局优化研究
        3.2.3 二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布局优化研究
    3.3 基于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医疗服务机构设施布局优化
        3.3.1 医疗服务机构设施布局分析
        3.3.2 医疗服务机构布局优化过程——以三级医疗服务机构门诊为例
        3.3.3 布局方案综合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优化
    4.1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概述
        4.1.1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分析
        4.1.2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分析
    4.2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优化模型
        4.2.1 IDEF0方法
        4.2.2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分布节点
        4.2.3 医疗服务体系业务流程协同IDEF0模型
    4.3 基于患者与医疗服务机构价值链的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优化
        4.3.1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优化框架
        4.3.2 实施原则与程序
        4.3.3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价值链构建
        4.3.4 医疗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协同IDEF0建模
        4.3.5 实施效果价值评估方法
    4.4 实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协同优化
    5.1 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理论及应用
        5.1.1 医疗服务体系设施调度问题
        5.1.2 医疗服务体系调度问题的应用
    5.2 医疗服务机构调度优化模型分析
        5.2.1 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模型
        5.2.2 基于排队网络的医疗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步骤
        5.2.3 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调度优化模型计算
    5.3 门急诊设施调度优化案例
        5.3.1 门诊设施调度优化案例
        5.3.2 急诊设施调度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
    6.1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构成
    6.2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指标体系
    6.3 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网络层次模型
        6.3.1 协同能力网络层次分析
        6.3.2 协同能力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6.3.3 协同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6.4 天津市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6.4.1 天津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概况
        6.4.2 天津市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能力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6)军队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研究概况
    2.2 我国研究现状
第三章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构建依据与需求分析
    3.1 卫勤训练一体化构建的现实依据
        3.1.1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
        3.1.2 满足现代化战争卫勤保障任务的需要
        3.1.3 更新新时期卫勤理论的需要
        3.1.4 开展科学组训工作的需要
    3.2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特点
        3.2.1 高技术、局部战争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概念
        3.2.2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及对卫勤保障的影响要求
    3.3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的特点与要求
第四章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设计
    4.1 设计方案与指标初步遴选
        4.1.1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机制要素的导向性分析
        4.1.2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方案设计与指标遴选
    4.2 训练体系的专家咨询
        4.2.1 专家遴选
        4.2.2 权威性分析
        4.2.3 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4.3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确定
        4.3.1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基本架构
        4.3.2 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要素与具体内容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军队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构建研究第一轮专家咨询
    军队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构建研究第二轮专家咨询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工作情况

(7)方舱医院的建设与保障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方舱医院的建设与保障
    1.1 围绕规范管理,加强配套设施完善
    1.2 紧贴实战需求,开展装备应用研究
    1.3 着眼现代卫勤,推进信息化建设
2 存在的问题
    2.1 方舱硬件设施需进一步加装改进
    2.2 维护保养机制需进一步配套完善
    2.3 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对策
    3.1 实现野战图像数据快速传输
    3.2 实现医院方舱内部数据交换
    3.3 进行硬件设备改造
    3.4 实现联合维护保养机制

(8)新型医疗方舱快速卸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疗方舱的快速定位
    1.1 场地标定
        1.1.1 通道方舱车辆定位线
        1.1.2 功能方舱车辆定位线
    1.2 方舱卸载
        1.2.1 车辆的进场顺序
        1.2.2 车辆定位
        1.2.3 方舱卸载
2 讨论

(10)基于GIS的医疗后送模拟及后送工具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医疗后送研究
        1.3.2 GIS研究
    1.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7 预期结果
第二章 医疗后送模拟相关理论
    2.1 GIS相关理论
        2.1.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1.2 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功能
    2.2 医疗后送理论
        2.2.1 分级救治理论
        2.2.2 时效救治理论
        2.2.3 分级救治与时效救治的关系
    2.3 排队论理论
    2.4 模拟理论
    2.5 排队论模拟
    2.6 小结
第三章 伤类与伤类库研究
    3.1 战伤伤类概述
        3.1.1 战伤分类概念
        3.1.2 我军的战伤分类概况
        3.1.3 本课题伤类分类方法
        3.1.4 战伤救治技术措施研究
    3.2 伤类库研究
    3.3 小结
第四章 医疗后送模型研究
    4.1 后送工具配置方法
        4.1.1 传统代数法
        4.1.2 线性规划法
    4.2 医疗后送的概念模型
        4.2.1 医疗后送的系统结构
        4.2.2 医疗后送的系统成分及行为
    4.3 医疗后送的模拟模型
        4.3.1 系统离散化
        4.3.2 离散事件描述
        4.3.3 医疗后送的模拟系统结构
        4.3.4 医疗后送的模拟思路
    4.4 小结
第五章 医疗后送可视化研究
    5.1 可视化系统开发模式
    5.2 组件式开发技术
    5.3 医疗后送可视化需求分析
    5.4 医疗后送可视化系统总体设计
        5.4.1 系统的设计目标
        5.4.2 系统的设计原则
        5.4.3 系统的总体结构
        5.4.4 系统的总体功能
    5.5 医疗后送可视化各子系统及其功能实现
        5.5.1 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
        5.5.2 医疗后送子系统
        5.5.3 可视化系统功能实现
    5.6 小结
第六章 医疗后送模拟系统开发
    6.1 系统分析与设计
        6.1.1 系统结构
        6.1.2 系统功能
    6.2 系统开发平台和流程
    6.3 系统开发中的主要关键点
        6.3.1 实体构造过程
        6.3.2 系统的功能实现
    6.4 系统操作
    6.5 小结
第七章 后送工具配置研究及灵敏度分析
    7.1 模拟的边界条件设定
        7.1.1 模拟的初始条件
        7.1.2 模拟的精度
    7.2 后送工具配置研究
        7.2.1 后送环节模拟的输出指标
        7.2.2 模拟结果
    7.3 救治环节模拟
        7.3.1 救治环节模拟的输出指标
        7.3.2 模拟结果
    7.4 后送工具配置的灵敏度分析
        7.4.1 昼夜伤员通过量变化时,后送工具配置和后送效率的关系
        7.4.2 卫勤编组变化时,后送工具配置和后送效率的关系
        7.4.3 后送工具技术参数变化时,后送工具配置和后送效率的关系
        7.4.4 后送距离变化时,后送工具配置和后送效率的关系
        7.4.5 考虑救护直升机时,后送工具配置和后送效率的关系
    7.5 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进行的工作
    8.2 主要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排队法在医疗方舱快速展开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D]. 李庆武.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D]. 王亚鹏. 军事科学院, 2020
  • [3]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野战医疗所医疗装备使用效能评估模型的研究[D]. 张平. 第三军医大学, 2017(04)
  • [5]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疗服务体系资源与过程协同优化[D]. 朱明珠. 天津大学, 2017(09)
  • [6]军队野战方舱医院训练体系的构建研究[D]. 马得勋. 第三军医大学, 2015(08)
  • [7]方舱医院的建设与保障实践[J]. 余海,郭九宫. 医疗卫生装备, 2012(05)
  • [8]新型医疗方舱快速卸载定位研究[J]. 林村河,刘磊汉,王苓,田君鹏,龚红伟,张继明. 医疗卫生装备, 2009(01)
  • [9]新型医疗方舱应用探讨[J]. 林村河,刘磊汉,王苓,张继明,鲁云敏. 医疗卫生装备, 2008(05)
  • [10]基于GIS的医疗后送模拟及后送工具配置研究[D]. 杜海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04)

标签:;  ;  ;  ;  

排队法在医疗避难所快速部署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