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节点代码动态下载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主动节点代码动态下载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一、主动节点代码动态下载机制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1](2021)在《基于Scratch的智能硬件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素质教育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能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融合了 STEAM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结合各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题研究是基于Scratch教学平台,将感知和控制模块的硬件逻辑作为Scratch语言软件逻辑的补充,搭建集感知、处理、控制和虚拟场景于一体的智能硬件学习系统。Scratch作为STEAM教育中较受欢迎的图形化编程工具,它允许对物理设备进行编程,智能硬件主控结合感知控制模块可以搭建虚实结合的创新智能系统。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硬件学习系统的现状,然后介绍系统搭建的技术选型和需求分析。随后从系统架构、软硬件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和系统测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本系统由智能硬件设备子系统和基于Scratch平台的教学软件子系统组成,硬件主控以Micro:bit为基础,软件平台以Scratch工具为基础。硬件子系统包括Micro:bit智能套件和Micro:car智能小车的硬件电路、功能模块和通信方案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控板、扩展板、感知控制模块和小车模块;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感知数据的采集、控制命令的执行以及与软件平台的数据交互;通信方案主要是对ⅡC、串口和蓝牙等通信数据格式的设计。软件子系统包括:针对不同硬件设备的编程积木、编程模式和智能模块,根据硬件教学的不同场景,编程积木分为基础、进阶和智能三种类型;编程积木包括面向智能套件的联控模式和面向智能小车的下载模式;智能模块使用了人工智能算法对硬件设备进行处理和控制。目前,该系统已完成测试和上线,首批硬件设备已投入使用,成功应用于犬博士在线编程教育系统中。本课题根据实际业务场景以及需求分析,设计开发一个集成多种感知控制外设和多层次的硬件封装、支持多种编程模式和人工智能算法体验的智能硬件学习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及应用价值。

苏雪[2](2021)在《基于强化学习的蜜网主动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诸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传统的安全防御机制已很难应对高隐蔽、持续性以及智能化的新型网络威胁。而蜜罐和蜜网等主动防御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蜜罐蜜网防护体系主要采用静态部署的方式,难以随着攻击手段的变化而动态响应,很容易被经验丰富的攻击者识别并绕过。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强化学习、博弈论、案例推理等相关技术在智能决策、动态交互、反识别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蜜网技术相结合成为当前主动欺骗防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研究基于强化学习的蜜网主动防御技术,主要工作如下:(1)对于不同攻击的分类响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推理的攻击连接分类机制。本文将攻击连接分为两类,自动化攻击和人为攻击。首先,根据攻击连接的特性建立不同结论的推理知识库,然后评估知识库中每条知识的可信度和信任增长度。鉴于基于可信度的不确定性推理在模糊信息处理上的优势,本文基于建立的推理知识库,通过组合证据的不确定性算法计算不同结论的总体联合可信度。最后根据比较可信度值的大小,得到攻击连接分类结果。(2)本文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算法的自适应蜜罐模型。本文首先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自适应蜜罐响应攻击的过程进行建模,将攻击者的命令集以及蜜罐采取的响应动作集分别映射到蜜罐模型的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并设计了一种能够最大程度收集自动化攻击命令的奖励函数。在此基础上,自适应蜜罐通过与攻击者交互进行学习,生成使得攻击者暴露更多有价值的攻击数据的最佳交互策略。(3)本文设计了基于分阶段响应式蜜网架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蜜网主动防御系统。系统由静态请求响应模块、攻击连接分类模块、攻击行为捕获模块和日志管理模块组成。最后,对蜜网主动防御系统进行了测试,证明系统的可用性及优越性。实验证明,本系统能够分阶段对网络攻击进行响应,对当前网络环境进行模拟、控制攻击者流量、监控和记录攻击者扫描、探测、攻击蜜网的行为并对蜜网日志进行有效展示。本文提出的自适应蜜罐相较于传统中交互蜜罐能够捕获命令总数高达3倍的攻击命令,对比于其他应用了强化学习的蜜罐,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更快的的速度收敛,在第150次攻击学习后呈现出收敛趋势并且蜜罐的响应行为具备明确的优先级,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自适应蜜罐的优越性。

刘哲[3](2021)在《面向大规模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采集与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规模电商平台拥有海量的商品和与之相应的交易数据,针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对于优化平台建设、增加产品销量、改进消费者购物体验等,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通常,研究人员通过抓包,分析商品页面产生的Http请求,寻找数据源,然后利用爬虫技术对其相应的数据进行抓取。当需要采集多个平台的商品数据时,由于平台的Http请求和接口参数各不相同,需要对每个平台进行抓包分析,进而导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会随着平台的个数成倍上升。如何快速采集不同平台的商品数据是一个挑战。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基于知识的智能应用层出不穷。知识图谱技术提供了一种从海量文本中抽取结构化知识的手段,被认为是机器理解语义,实现认知智能的基石。知识图谱将互联网中的信息表达成更接近人类认知世界的形式,提供了一种更好地组织、管理和理解互联网海量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各种基于知识服务的智能应用的基础设施。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特定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探索。然而,已有的大多数研究主要侧重于构建方法的研究,而且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往往需要结合其自身的特点进行。面对的领域不同,构建过程也不尽相同。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大规模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采集系统。从电商平台中页面结构的共性、基本的交互流程、商品加载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面向不同电商平台的通用数据抓取策略。通过模拟浏览器操作的方法,结合Scrapy爬虫框架,可以快速实现对不同平台商品信息的采集。(2)商品知识图谱原型系统的构建。基于采集到的商品数据,结合电商平台的领域特征,详细的分析了面向大规模电商平台的商品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商品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可以按照原型系统的构建方法,不断的进行规模上的扩充。(3)商品名称抽取算法的实现。提出了一种“停用词+规则”的方法,能够从不规范的商品名称字符串中提取出商品的名称。

毛铮[4](2021)在《视频云中利用IPFS实现高效数据存储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视频存储技术是视频云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视频云系统实现场景还原、车辆识别等等视频数据分析技术的必要条件。目前,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基础监控设备的不断建设,视频云系统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利器。政府机关、企业使用其下的视频云,通过智能算法可以轻松实现火警报警、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等管理工作。这种视频云的应用往往拥有使用范围广、建设成本低、事件反馈快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随着视频云的快速发展,视频数据的存储技术逐渐面临挑战。传统的视频云存储方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数据与标识ID分离,可能会导致标识功能升级时产生大量重复和失效的脏数据,给寻址过程带来不必要隐患;分布式存储缺少存储策略机制,导致存储管理不能细化到数据文件、系统内数据的存储情况逐渐冷热两极化。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传统视频云的存储功能模块进行了改进,并设计了基于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的视频云架构的存储模块。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IPFS的视频云存储系统,存储系统具有分布式存储的高扩展、高容灾等特性。系统中节点首先获取预共享密钥(pre-sharedkey,PSK)。此密钥将用于系统私有网络的通信加密。之后,节点通过IPFS网络的分布式哈希路由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DHT)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广播。最后,节点将以基于内容寻址的方式操作数据。系统内文件标识不再使用ID序号值而是使用文件摘要值(hash)。使用IPFS技术使得存储系统在具有分布式存储优点的同时在可用性、文件去重、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显着的提升。(2)对于大部分分布式存储技术,都不会设立专门管理节点进行数据文件存储与备份的调度管理。对于一些不做限制系统,热门数据因频繁访问而在网络中得到大量副本,冷门数据仍存在单点故障问题。而对于一些传统存储策略下的系统,又会强制所有文件遵守统一的备份方案。本文的视频云系统中使用IPFS同样存在前者的问题。为此本文设计了数据接入层,该层的节点专门负责管理条目、文件信息、节点状态等信息。并为视频云设计了根据节点剩余容量的存储策略。最终实现系统对文件的高效存储。(3)本文使用的IPFS不能处理视频数据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视频数据流处理方案。通过搭建Nginx服务提供视频推流、拉流功能,实现视频云中对边缘层节点的直播功能。以解决基于IPFS的视频云系统在视频数据流处理功能上的不足。本文将提出的视频云系统在实验室网络环境下进行测试,结果明该系统可行。

刘烜骥[5](2021)在《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担负着全国粮仓的重任,但黑龙江地处寒地区域,昼夜温差较大,为保证水稻生产的质量,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对水稻进行秧苗培育,保证水稻在育秧阶段的环境因素保持在利于秧苗成长的范围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室大棚的管理逐渐与物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发展出了一批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智能管理技术,但在针对地域性的寒地水稻育秧方面的大棚管理系统应用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智能温室大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国内外温室大棚的相关技术经验,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输技术,依托ARM开发板,以嵌入式Linux为系统架构的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本文在前人智能温室系统的研究成果上,针对严寒地区的水稻育秧管理系统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育秧大棚管理过程中的相关环境因素监测和控制调节操作,设计了一套针对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下位机监测和设备控制器。采集终端节点的设计采用传感器与CC2530芯片相结合的方式。核心板采用ARM8内核的嵌入式S5PV210处理器进行网关的开发,外接液晶触摸显示器、协调器、执行器和USB摄像头,并配备多类型的终端接口,将控制设备接到执行器的各个端口,各个控制器能够在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通过触摸屏完成对控制设备开关的激活,也可以进行相关阈值参数的预设置。网关通过协调器与各传感器采集终端对接,控制传感器对水稻育秧期间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和上传,并在屏幕相关界面上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显示。(2)采用ZigBee网络技术,对协调器、执行器、传感器进行ZigBee的组网操作,通过代码的烧录将传感器设计为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数据采集终端,构建了以协调器为核心的星型ZigBee网络,实现了对于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度等数据的采集工作。(3)上位机软件设计方面通过对比选择,在ARM8开发板上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主要完成对于U-Boot引导载入程序、Linux内核以及根文件系统的配置、裁剪和移植,采用QT实现触摸屏上人机交互界面的显示,设计有控制、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设置、监控等五大模块。通过在农场的育秧大棚监测和控制试验表明,本管理系统能对育秧大棚内部的环境因素进行长期准确的监测,数据传输稳定性良好,上位机显示界面清晰准确、操作方便,执行控制器能及时对育秧大棚环境进行自动调节,保证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长。本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减少人工成本、利于秧苗提高生长质量,为物联网和智能控制技术在寒地水稻育秧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部分思路和参考意见。

刘家祺[6](2021)在《边缘计算服务迁移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以物联网(IoT)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流量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对数据中心传输时延的更高要求,为了应对对应的海量数据流量压力、去除数据瓶颈,边缘计算使得网络机构支撑时延敏感业务与超量计算业务成为可能。但计算架构的改变也为服务的提供带来了新的技术难点:边缘服务器具有一定的服务覆盖范围,移动终端的移动性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甚至服务的中断,为了保证用户移动时的服务连续性,降低服务迁移的时延并实现服务跟随,使如车联网自动驾驶、用户AR/VR设备的网络性能符合服务连续性要求,需要一种合适的边缘网络架构和成熟的服务迁移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服务迁移系统的主要研究和设计有:(一)提出并实现了服务分层架构和链式迁移模式,并设计用户服务代理来研究服务如何保存其自身运行时状态并在目的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和恢复。系统性地通过网络带宽、链路控制软件设置服务迁移的复杂环境并通过压测工具集中访问,以此研究服务迁移的时延、控制面影响和服务质量等参数,对于实现低时延服务迁移成果显着;(二)提出并实现了边缘系统的三层架构,解决了多节点之间服务如何进行相互发现、通信,在定位用户服务所在位置后实现服务迁移的问题。同时提出服务令牌模式和迁移许可算法的服务迁移方案,成功解决了迁移过程中如时延瓶颈、服务紊乱和乒乓迁移等问题;(三)提供微服务思想的边缘系统架构和服务迁移方案,聚焦并解决了微服务模块化、控制面灵活部署等问题,使用Spring Clouds等微服务技术对服务链进行监控和灵活维护,完整展示了可控的服务支持、部署和迁移在边缘网络下的表现。在相应的系统开发工作上,首先分别实现了三个功能性子系统:负责用户接入与服务支持的用户子系统、负责管控迁移与提供核心服务的迁移子系统和负责跟踪服务链与计划任务下发的消息子系统。其次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也通过集成的方式提供给所有接入的边缘节点使用,系统按照微服务的组织形式和接口约定实现了远程服务调用、接口缓存/本地热备/数据落表的三级数据持久化支持以及异步消息的传递,能够完整地实现所需要的服务迁移功能。然后在四台服务器上完整搭建了实验所需要的用户侧及服务中心侧软硬件环境,并运行系统的对应服务。最后使用服务压力测试、Mini-net等工具构建合适的网络链路状态并设置多组带宽测试所关注的迁移时延和系统性能。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复杂的边缘计算环境进行了抽象,并设计、实现了包含完整功能和迁移算法以应对多种情况的服务迁移系统。之后通过构建对应的模拟环境实验了不同的服务迁移过程,进一步优化了系统运行性能并显着降低了迁移时延,实现了一种高可用、高性能的服务迁移架构,以提供一种符合新型网络架构特点的解决方案。

刘琳琦[7](2021)在《大型活动交通应急疏散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级大型活动在中国举办,这对我国的道路交通带来很多考验。大型活动在举办时带来的人车聚集,导致在活动散场后周边的交通很有可能出现拥堵状况,甚至有可能由此引发交通事故,这对市民出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市政交通管理人员迫切需要寻找因大型活动散场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办法。而在影响大型活动周边路网交通的众多因素中,交叉口信号灯对该区域交通的调控与活动散场后车辆的行驶路径成为两个十分关键的因素,这也是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型活动散场后,通过调节周边区域信号灯与诱导车辆在该路网内的行驶路线达到缓解因活动散场带来的交通影响,是交通管理人员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办法。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大型活动交通管理方式的不足,结合仿真场景构建、最优路径搜索以及系统前后端分离开发等技术优势,设计并实现了大型活动交通应急疏散仿真系统,旨在帮助市政交通管理人员对城市中频繁举办的大型活动进行系统管理,并高效、低成本的快速疏散该场景下区域性拥堵的车辆,以此消除因大型活动带来的交通影响。本文首先对相关技术与理论做了深入调查与研究,针对系统中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与难点,本文设计了合理的解决方式与算法:第一点是对于活动散场后交通仿真场景的还原,本文通过解析路网文件、分析散场车流的走向设计了一套基于当前路网的车流生成算法,并将车流写入车流文件,将路网与车流进行配置构建出仿真场景;第二点是路网中交通信号灯的调节,本文针对活动散场后的交通环境特征设计了路网区域车流量均衡模型,将道路情况输入模型获得信号灯调节方案并对其进行自动调节;第三点是对于参与活动车辆在散场后的行驶路线诱导,本文将当前道路车流密度与信号灯相位情况综合考虑,设计了针对动态路网的车辆路线计算方法,可根据道路交通状况的变化动态计算最优行驶路径,使车辆更快的驶离拥堵区域。本文根据系统的使用场景与功能需求,对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以及具体实现,实现了交通仿真场景构建模块、交通应急疏散模块、大型活动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以及用户展示模块。同时,通过对系统进行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并针对各个模块功能设计了多个测试用例,最终验证了系统功能的正确性与实用性,并能够满足设计目标中的功能需求。

赵国瑞[8](2021)在《基于联盟链的用户文件分享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比特币而出现的区块链技术对传统的中心化服务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客户更愿意青睐并非一家独大的运营模式。但是数据的去中心化和服务的可维护性却是反比的关系,位于此种关系两种极端情况下的公有区块链和私有区块链由于各自的缺点,导致其很难适应现如今的商业运行模式。联盟链的诞生结合以上两种区块链运行模式的优点,进一步克制各自的缺点,成为时下各大商业化区块链的首选。目前联盟链的日常运行完全依赖于管理员节点的正常操作,一旦正常管理员节点占总管理员节点的比例不满足其所依赖的共识机制的要求,那么此时的联盟链,轻则拒绝服务,重则数据错误,损害大众利益。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两级管理的联盟链运行新模式,极大的减少联盟链发生错误拒绝服务或者区块扩增错误的概率。在该模式下,管理员之间无需百分之百的信任关系,这就使得新管理员的上链请求更为简洁,联盟链的可加入性得以保证。同时将管理员身份的进一步细分,促使超级管理员在维护联盟链正常运转的同时,还起到对其他超级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行为合法化的监控作用。这种运行模式既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去中心化,同时还将系统维护的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了联盟链系统的健壮性。此外,作为民众获取资源的主要途径的网络下载,目前各大厂商均采取付费下载文件的中心化处理模式。用户使用合法货币购买下载需求的虚拟货币,通过支出该虚拟货币达到下载文件的目的,同时,用户也可依据其上传的文件被他人下载而获得收益。这种涉及到用户自身利益的中心化管理模式,由于服务器享有用户数据的绝对控制权,导致其存在肆意篡改用户数据的可能性。用户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保证,用户也无法完全信赖服务器。本文描述的基于联盟链的用户文件分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将用户文件分享系统中代表用户利益的积分做去中心化处理,用户依据自身积分下载文件,也可依据上传文件被下载而获得积分。既是基于两级管理的联盟链运行模式的直观体现,同时也是实现中心化文件分享系统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传统数据库去中心化的进一步尝试。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东[10](2020)在《基于模糊测试的IoT设备漏洞挖掘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方法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具有无需源代码、资源占用少、执行效率高以及程序规模不敏感等优点。模糊测试在通用系统的漏洞挖掘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比如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在自动网络攻防竞赛中提出了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对抗,顶级跨国公司微软和谷歌采用模糊测试对其核心产品进行自动化的漏洞挖掘。然而,模糊测试与物联网设备漏洞挖掘的结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围绕该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物联网设备的漏洞威胁面和自动化挖掘的难点,重点针对物联网设备的云到端通信和Web通信开展了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自动化挖掘方法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第一,深入分析了物联网设备的网络结构和技术栈,通过深入研究典型物联网安全事件的攻击技术,发现:1)物联网设备具有“云-管-端”和“感知-网络-应用”的三横三纵威胁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端的应用威胁面;2)物联网设备的底层软硬件平台千差万别,使得基于代码的程序分析技术在工作量、效率、资源获取方面存在很多限制,但模糊测试能有效克服这些限制。因此,本文聚焦于物联网设备的模糊测试方法研究。本研究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第二,对物联网设备云账号接入的认证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云到端SMS认证码的漏洞威胁模型。研究了面向SMS认证码的漏洞自动化挖掘方法,所用的核心技术为黑盒模糊测试,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化挖掘软件SACIntruderEx。SACIntruderEx不需要设备云的源代码,也不需要对控制应用执行重度程序分析,具有4个创新点。其一,设计了基于界面自动化测试技术的报文生成方法,解决了设备自适应的口令重置报文生成难题。其二,设计了基于输入差异的报文字段识别方法,解决了口令重置报文中字段名高度自定义的识别难题。其三,设计了混合型的报文变异方法,实现了简单报文的快速变异和具有完整性校验报文的离线变异。其四,设计了多重监控策略,能对三种SMS认证码漏洞进行快速识别。实验对100多个物联网设备进行了测试,发现了数十个漏洞,结果表明SACIntruderEx能对不同物联网设备进行SMS认证码漏洞的自动化挖掘。测试中发现的漏洞都采取了负责任的披露,部分漏洞被国家漏洞数据库收录。第三,Web通信接口漏洞大多是远程可利用的,是物联网僵尸病毒主要利用的缺陷。本文对该接口的漏洞挖掘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用的核心技术是变异型模糊测试,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化挖掘软件WMIFuzzer。与SACIntruderEx不同的是,WMIFuzzer需要对高度结构化Web报文的多个字段进行变异,具有4个创新点。其一,采用了变异型模糊测试技术,且无需用户提供种子报文,因而是完全自动化的,物联网中不同角色的用户都可以利用该软件对设备进行安全测试。其二,设计了基于强制界面测试技术的种子报文生成方法,无需人工提供界面规则,且生成的报文是设备自适应的。其三,设计了基于权重型消息解析树的报文变异方法,能对高度结构化的Web报文进行有效变异,生成的测试报文既保持了结构合法性又实现了数据畸形性。其四,设计了多重监控规则,能挖掘更多类型的漏洞。实验对7个物联网设备进行了测试,发现了10个漏洞;相比当前主流的变异型模糊测试方法和生成型模糊测试方法,WMIFuzzer发现的漏洞数量更多,发现相同漏洞的速度更快;结果表明WMIFuzzer能对Web通信接口进行有效的漏洞自动化挖掘。测试中发现的漏洞也都采取了负责任的披露,部分漏洞被国家漏洞数据库收录。第四,在物联网设备的Web通信接口漏洞中,BinaryCGI程序漏洞的危害最严重,一方面能够远程触发,另一方面二进制漏洞通常能导致设备的底层系统也被攻陷。因此,本文专门对BinaryCGI程序开展了漏洞自动化挖掘方法研究,所用的核心技术为灰盒模糊测试,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化挖掘软件BCFuzzer,具有2个创新点。其一,设计了基于反馈的惰性输入模型,解决了自适应BinaryCGI程序的环境变量输入问题,实现了输入测试空间的约简。其二,设计了选择性外部函数跟踪方法,通过对主模块和能影响主模块控制流的外部函数进行跟踪,实现了覆盖率收集和执行效率的平衡。实验对13个设备的BinaryCGI程序进行了路径探索测试和漏洞挖掘测试,结果表明BCFuzzer相比当前的CGI灰盒模糊测试方法具有更优秀的路径发现能力和漏洞挖掘能力。

二、主动节点代码动态下载机制的设计和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动节点代码动态下载机制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cratch的智能硬件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智能硬件学习系统的综述和分析
        2.1.1 PXT项目
        2.1.2 Scratch项目
    2.2 硬件系统开发技术介绍
        2.2.1 ARM mbed
        2.2.2 数据传输技术
        2.2.3 低功耗蓝牙BLE
        2.2.4 DAP Link
    2.3 软件系统开发技术介绍
        2.3.1 Scratch Extension
        2.3.2 Scratch Blocks
        2.3.3 Docker容器
    2.4 运动轨迹智能分析与控制技术
        2.4.1 手势分类算法
        2.4.2 自动循迹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3.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3.2 智能硬件设备子系统需求分析
        3.2.1 硬件架构需求分析
        3.2.2 功能需求分析
        3.2.3 通信方案需求分析
    3.3 基于Scratch平台的教学软件子系统需求分析
        3.3.1 编程积木需求分析
        3.3.2 编程模式需求分析
    3.4 系统架构及核心模块设计
        3.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3.4.2 系统核心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硬件设备子系统设计
    4.1 Micro:bit智能套件设计
        4.1.1 硬件设计
        4.1.2 功能设计
        4.1.3 通信方案设计
    4.2 Micro:car智能小车设计
        4.2.1 硬件设计
        4.2.2 功能设计
        4.2.3 通信方案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cratch平台的教学软件子系统设计
    5.1 图形化编程积木设计
        5.1.1 基础编程积木设计
        5.1.2 进阶编程积木设计
        5.1.3 智能编程积木设计
    5.2 编程模式设计
        5.2.1 联控模式
        5.2.2 下载模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硬件学习系统实现
    6.1 智能硬件设备子系统的实现
        6.1.1 Micro:bit智能套件实现
        6.1.2 Micro:car智能小车系统实现
    6.2 基于Scratch平台的教学软件子系统的实现
        6.2.1 Micro:bit套件编程积木的实现
        6.2.2 Micro:car小车编程积木的实现
        6.2.3 联控编程模式的实现
        6.2.4 下载编程模式的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
    7.2 系统功能测试
        7.2.1 硬件系统功能测试
        7.2.2 软件平台功能测试
    7.3 系统性能测试
        7.3.1 通信接口性能测试
        7.3.2 编程模式性能测试
        7.3.3 智能积木性能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2)基于强化学习的蜜网主动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蜜网的相关研究
        1.2.2 强化学习应用于蜜网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蜜罐技术
        2.1.1 蜜罐概述
        2.1.2 蜜罐的分类
        2.1.3 蜜罐的关键技术
    2.2 蜜网技术
        2.2.1 蜜网概述
        2.2.2 蜜网基本架构
    2.3 强化学习
        2.3.1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2.3.2 强化学习基本要素
        2.3.3 强化学习基本算法
    2.4 可信度推理
        2.4.1 可信度推理概述
        2.4.2 可信度推理的推理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强化学习的蜜网架构
    3.1 分阶段响应式蜜网整体架构
    3.2 基于可信度推理的攻击连接分类
        3.2.1 攻击连接分类的知识库建立
        3.2.2 攻击连接分类的推理机制
    3.3 基于Q-learning的自适应蜜罐
        3.3.1 自适应蜜罐决策模型的建立
        3.3.2 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蜜罐决策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蜜网主动防御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概述
        4.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4.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2 系统总体设计
    4.3 静态请求响应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 攻击连接分类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 攻击行为捕获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6 日志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页面展示
    5.3 系统功能测试
        5.3.1 静态请求响应模块测试
        5.3.2 攻击连接分类模块测试
        5.3.3 攻击行为捕获模块测试
        5.3.4 日志管理模块测试
    5.4 系统性能测试
        5.4.1 实验环境
        5.4.2 自适应蜜罐的自适应验证
        5.4.3 自适应蜜罐学习效率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面向大规模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采集与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网络爬虫研究概述
    1.3 知识图谱研究概述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爬虫相关理论和技术
    2.2 知识图谱相关理论和技术
    2.3 本体
    2.4 Scrapy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品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
    3.1 特征分析
    3.2 数据采集策略
    3.3 技术选型
    3.4 系统架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品信息采集系统的具体实现
    4.1 实验环境搭建
    4.2 主体功能实现
    4.3 爬虫伪装
    4.4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5 结果展示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品知识图谱原型系统构建
    5.1 领域特征分析
    5.2 本体建模流程及算法实现
    5.3 商品名称抽取的算法实现
    5.4 数据层构建
    5.5 构建程序流程图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4)视频云中利用IPFS实现高效数据存储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
    1.2 视频云存储技术现状
        1.2.1 单一企业管理存储研究现状
        1.2.2 分布式存储研究现状
    1.3 本文视频云存储技术难点与本文主要贡献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2.1 Merkle数字签名概述
        2.1.1 Merkle可信认证树
        2.1.2 Merkle DAG
    2.2 分布式哈希表算法
        2.2.1 Kademlia算法
        2.2.2 Coral算法
        2.2.3 S/Kademlia算法
    2.3 分布式数据块交换协议概述
        2.3.1 BitTorrent协议
        2.3.2 BitSwap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PFS实现视频云的存储模块
    3.1 系统概述
        3.1.1 私有网络
        3.1.2 公钥基础设施
        3.1.3 网络通信
    3.2 系统存储策略
        3.2.1 IPFS的数据存储过程
        3.2.2 基于IPFS的存储策略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数据存储对比实验
        3.3.2 负载均衡对比实验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Nginx实现视频数据流的传输
    4.1 系统架构
    4.2 视频数据流传输功能
        4.2.1 视频数据流传输协议
        4.2.2 系统的推流与拉流
    4.3 实验应用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和方案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系统的方案设计
    2.1 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要点
    2.2 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总体构架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的选取与设计
    3.1 网关硬件平台设计
        3.1.1 网关处理器的选型
        3.1.2 基于S5PV210 处理器的网关
    3.2 主控芯片的选型
    3.3 协调器与路由节点
    3.4 传感器的选型与设计
        3.4.1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
        3.4.2 光照传感器节点
        3.4.3 二氧化碳传感器节点
    3.5 控制器节点
    3.6 模块节点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选择
    4.2 搭建Linux交叉编译环境
    4.3 Boot Loader的选择和移植
        4.3.1 Boot Loader的选择
        4.3.2 U-BOOT的启动过程
        4.3.3 U-BOOT的移植
    4.4 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4.4.1 Linux内核体系结构
        4.4.2 Linux内核的移植
        4.4.3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
    4.5 Zig Bee网络设计与搭建
        4.5.1 Zig Bee协议架构
        4.5.2 Zig Bee组网方案
        4.5.3 Zig Bee代码
        4.5.4 搭建Zig Bee网络
    4.6 人机交互界面
        4.6.1 QT环境变量配置
        4.6.2 QT图形界面的设计
    4.7 驱动程序的设计
        4.7.1 温湿度传感器的程序设计
        4.7.2 光照传感器的程序设计
        4.7.3 二氧化碳传感器的程序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试验条件
    5.2 试验时间地点
    5.3 试验方法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
    科研经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6)边缘计算服务迁移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边缘计算相关研究
    2.2 服务迁移的实现机制
        2.2.1 基于虚拟机和容器的实现方案
        2.2.2 基于热迁移的实现方案
    2.3 主要开发技术
        2.3.1 Spring和Spring Cloud
        2.3.2 消息中间件和数据存储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服务迁移需求和系统设计
    3.1 服务迁移需求
        3.1.1 服务迁移实现场景
        3.1.2 边缘节点的业务需求和环境条件
        3.1.3 用户服务连续性的时延需求
        3.1.4 系统功能性需求
        3.1.5 其他非功能性需求
    3.2 服务迁移系统设计方案
        3.2.1 服务迁移系统整体架构
        3.2.2 用户服务设计
        3.2.3 链式服务计算
        3.2.4 服务代理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服务迁移系统实现
    4.1 用户代理和服务链
        4.1.1 主要功能及实现
        4.1.2 迁移流程及核心算法
        4.1.3 服务链底层封装
    4.2 节点服务管理模块
        4.2.1 主要功能及迁移锁管理算法
        4.2.2 消息处理和计划任务模块
    4.3 系统核心管理器和其他组件
        4.3.1 任务调度算法实现
        4.3.2 注册中心与配置中心
        4.3.3 服务链路检测与日志监控
        4.3.4 消息总线
    4.4 系统架构的进一步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性能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2.3 与其他迁移方式的性能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工程项目

(7)大型活动交通应急疏散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1.1 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
        2.1.2 Spring Boot
        2.1.3 Vue.js
    2.2 持久层与数据库相关技术
        2.2.1 MyBatis
        2.2.2 MySQL
    2.3 SUMO交通仿真平台
    2.4 启发式搜索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1.1 设计场景
        3.1.2 建设目标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2 性能需求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3.1 系统模块划分
        3.3.2 系统数据库设计
    3.4 系统架构设计
        3.4.1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3.4.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要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4.1 仿真车流生成算法
        4.1.1 大型活动应急疏散的四级分区法则
        4.1.2 算法设计
        4.1.3 车流文件生成
    4.2 基于路网车流量均衡策略的信号灯配时方案
        4.2.1 路网车流量均衡模型设计
        4.2.2 路网车流量均衡模型求解方法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3 车辆疏散路线诱导机制
        4.3.1 算法设计
        4.3.2 基于交通信号灯配置的车辆疏散路线诱导机制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环境配置
    5.2 系统模块实现
        5.2.1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5.2.2 交通仿真场景构建模块的实现
        5.2.3 交通应急疏散模块的实现
        5.2.4 大型活动管理模块的实现
        5.2.5 用户操作Web界面的实现
    5.3 系统测试
        5.3.1 Junit单元测试框架
        5.3.2 Chrome开发者工具
        5.3.3 功能性测试结果
        5.3.4 非功能性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联盟链的用户文件分享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区块链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技术特色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特色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区块链
        2.1.1 区块链的分类及优缺点
        2.1.2 区块链涉及的技术
    2.2 数据库和相关框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和需求分析
    3.1 系统整体目标和系统架构
    3.2 联盟链功能需求分析
        3.2.1 联盟链管理员功能需求分析
        3.2.2 联盟链普通用户功能需求分析
        3.2.3 联盟链管理员节点本地功能需求分析
        3.2.4 联盟链管理员节点间通信功能需求分析
        3.2.5 联盟链数据可靠性与安全性需求分析
    3.3 文件分享积分功能需求分析
        3.3.1 文件分享方需求分析
        3.3.2 文件下载方需求分析
    3.4 移动端用户交互功能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各子系统及其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1 基于两级管理的联盟链支撑子系统的设计
        4.1.1 联盟链系统架构
        4.1.2 联盟链用户钱包模块的设计
        4.1.3 联盟链区块模块的设计
        4.1.4 联盟链交易模块的设计
        4.1.5 联盟链管理员模块设计
        4.1.6 联盟链通信模块的设计
    4.2 文件分享积分的去中心化的设计
        4.2.1 文件分享系统架构
        4.2.2 用户积分余额变动有效性校验模块的设计
        4.2.3 用户积分变动模块的设计
    4.3 移动端用户交互接口的设计
        4.3.1 用户积分查询模块的设计
        4.3.2 用户积分赠予模块的设计
        4.3.3 用户交易记录查询模块的设计
        4.3.4 用户积分赚取模块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基本功能和服务的实现
    5.1 联盟链的实现
        5.1.1 基本类型的实现
        5.1.2 功能的实现
    5.2 可扩展jar包的实现
    5.3 服务器的实现
        5.3.1 用户登录模块的扩充
        5.3.2 通信模块的扩充
        5.3.3 与联盟链整合部分的扩充
    5.4 移动客户端的实现
        5.4.1 文件下载流程的扩充
        5.4.2 移动端交互接口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功能性测试
        6.1.1 系统单元模块测试
        6.1.2 系统集成功能测试
    6.2 系统性能测试
        6.2.1 性能指标
        6.2.2 性能测试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10)基于模糊测试的IoT设备漏洞挖掘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 文章组织结构
第二章 物联网设备漏洞挖掘相关基础
    2.1 物联网安全威胁面的分析
        2.1.1 横向安全威胁分析
        2.1.2 纵向安全威胁分析
    2.2 典型物联网安全事件的漏洞攻击分析
        2.2.1 震网超级病毒攻击
        2.2.2 Mirai僵尸病毒攻击
        2.2.3 Hide’N Seek僵尸病毒攻击
        2.2.4 物联网安全事件的漏洞统计分析
    2.3 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技术
        2.3.1 模糊测试的定义
        2.3.2 模糊测试的过程
    2.4 本文用到的工具软件
        2.4.1 黑盒模糊测试工具
        2.4.2 灰盒模糊测试工具
        2.4.3 二进制静态分析工具
        2.4.4 Android反汇编工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物联网设备云到端SMS认证码的漏洞挖掘方法研究
    3.1 创新点
    3.2 引言
    3.3 云账户SMS认证码漏洞的威胁模型
    3.4 SACIntruderEx的概况
    3.5 设计与实现
        3.5.1 口令重置报文的自动生成
        3.5.2 报文字段分析
        3.5.3 报文的变异
        3.5.4 SMS认证码漏洞的监控
    3.6 实验与分析
        3.6.1 实验环境
        3.6.2 实验结果和分析
    3.7 局限性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物联网设备Web通信接口的漏洞挖掘方法研究
    4.1 创新点
    4.2 引言
    4.3 WMIFuzzer的概况
    4.4 设计与实现
        4.4.1 基于强制界面自动化测试的种子报文生成
        4.4.2 带权重的消息解析树
        4.4.3 基于WMPT的模糊测试
    4.5 实验与分析
        4.5.1 实验环境
        4.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4.6 局限性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物联网设备二进制CGI程序的漏洞挖掘方法研究
    5.1 创新点
    5.2 引言
    5.3 BCFuzzer的概况
    5.4 设计与实现
        5.4.1 基于反馈的惰性输入模型
        5.4.2 选择性外部函数调用跟踪
        5.4.3 数据变异和异常监控
    5.5 实验与分析
        5.5.1 实验环境
        5.5.2 路径发现实验
        5.5.3 漏洞挖掘实验
        5.5.4 机器学习辅助的路径探索实验
    5.6 局限性讨论
    5.7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小结
    6.2 未来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主动节点代码动态下载机制的设计和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cratch的智能硬件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阳.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强化学习的蜜网主动防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苏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面向大规模电商平台的商品信息采集与知识图谱构建关键技术研究[D]. 刘哲. 延安大学, 2021(11)
  • [4]视频云中利用IPFS实现高效数据存储策略的研究[D]. 毛铮.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5]寒地水稻育秧管理系统的研究[D]. 刘烜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6]边缘计算服务迁移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家祺.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大型活动交通应急疏散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琳琦.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8]基于联盟链的用户文件分享系统设计及实现[D]. 赵国瑞.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基于模糊测试的IoT设备漏洞挖掘方法研究[D]. 王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主动节点代码动态下载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