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一个教科书例子的结论和应用

附上一个教科书例子的结论和应用

一、一道课本例题的伴随结论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文婕[1](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变革的持续深入和网络社会的快速构建,当今世界人口环境和经济需求等都逐渐呈现出文化多元融合和业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体现了新时代对“未来人才”的急切呼唤.因而,以主动参与、理解记忆、批判认知、积极建构和迁移应用为主要表征的深度学习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本研究着眼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理论和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以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为首要研究依据,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影响“圆锥曲线与方程”深度学习的因素,对“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设计,经课堂实践后检测深度学习成效,为数学教育工作贡献实证经验.本研究的主要成果有:(1)调查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深度学习情况,为其他教师了解学情、预设课堂生成及把控教学进度提供经验参考.(2)整理并阐述了圆锥曲线这一概念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进程,并将从中获得的启示用于剖析当代数学教材内容,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与顺序,提出了一套具可行性和拓展性的教学方案.本研究将圆锥曲线课时教学被拆分为三个紧密关联的部分:单元起始课程的教学、具体概念与内容的教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3)开展了“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实践结果.学生不仅综合测试情况有明显改善,而且在深度学习态度与动机、批判与质疑、构建与联系、反思与整理、迁移与应用维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翁桂萍[2](2021)在《典例引路 变式助力 深度学习——以一道课本例题的拓展应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本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课堂相关知识而设置的问题载体.经过教材编撰者的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课本例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典型性和拓展性,是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引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基础保障.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仅以课本例题来进行课堂教学,只能满足一般层次的学习需求,难以籍此真正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罗娟[3](2020)在《高中物理热学课程内容变化及教学情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学大纲(草案)、课程标准(后统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在教学中学生应当掌握的最低标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热学在中学物理教学和考核中的地位不断变化。为此,本课题第一部分首先研究建国以后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热学部分的变化,从课程广度和课程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高中物理热学部分永恒不变的知识点始终都是分子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这三个知识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热学课程内容的一个重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依赖的参考书,也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编写的依据之一。本课题第二部分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建国以来各个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情况,统计了近三版人教版教材中热学的变化情况,从教材内容篇幅分布、实验、习题以及例题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总结出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的变化和重难点。最后,以笔者所在学校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两章对建国以来的高中物理大纲与课标中热学部分的变化研究和对近三版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热学部分的变化研究,分析出高中物理热学部分比较重要的知识,这些热学知识主要是热力学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接下来,针对这些知识结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以及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身处高中物理教学第一线的十名物理青年教师进行了访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高中生热学重难点知识学习情况的专题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针对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两部分知识,提出高中物理热学部分重难点知识的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设计,希望能对一线教师提高高中物理热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供帮助。

史计春[4](2020)在《“三环四步法”深挖教材例题——以“菱形的性质”例题教学为例》文中指出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例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但是资深的教育专家精挑细选、仔细推敲的产物,也是对课本知识概念的强化与延伸,更是体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现实的例题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少数教师对课本上的某些例题置之不理;一部分教师对例题只是就题讲题,没有进行深度挖掘、拓展;一部分教师虽然讲了例题,也对例题进行了一些拓展,但是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会做.由于对例题学习得不够深入,一部分学生只会做教师讲过的例题的原题,

唐明超[5](2020)在《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习题课教学承担着巩固新知,深化理解,拓展应用的重要任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教材教是教学的基本思想,研究教材并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教学活动是基本形式。开展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大多表明变式教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习题课教学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与规律,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该项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与实验研究法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二是比较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与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成果上的差异,进而提炼出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策略。经历了测试工具的设计与预测,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分析,可以认为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比常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时应该把握几个基本原则:(1)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引导学生多参与并完成课堂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充分性往往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3)问题设计要适应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变式要层级递进;(5)注意变式的时机与变式的度,不能为变而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可以是:(1)通过精选课本上的典型例题或习题作为变式教学的母题,整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加深问题难度、替换问题背景等方式对母题开展有梯度的变式设计;(2)围绕阶段性教学目标,对具体问题开展类比变式、逆向变式、探究变式等多种方式;(3)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变式探究意识,既能自主变式又能开展合作探究;(4)注重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通过科学地评价优化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希望该项研究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或者设计并开展习题课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姜枚含[6](2020)在《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解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由微课的兴起以及典型例题的实用性等背景引入课题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界定了典型例题及与微课相关的概念,揭示了典型例题的选择标准与教学、微课教学设计以及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基于以上论述,笔者就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界定与筛选,高中数列微课设计组成要素及基本整合框架的提出,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等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界定和筛选高中数列典型例题.本研究首先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界定了典型例题的概念,综述抉择出典型例题14条权重不同的选择标准,结合高中数列这一具体内容,为下文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选择做准备.2.提出高中数列微课设计组成要素,形成设计整合框架.本研究以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高二文理各一班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集他们通过微课进行学习的偏好与需求.同时,通过对该校高二数学组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数列典型例题传统课堂教学或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建议,基于上述问卷和调查探究高中数列微课设计三大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整合方案,继而为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3.构建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结合上述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要素及整合方案,与研究框架相呼应,形成高中数列典例微课教学设计模式;从高中数列微课典型例题三大类别中各取其一,展开案例设计研究.

李菁[7](2019)在《ACT-R理论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共同指出教育要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课标》还同时强调在课程设置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而安德森教授提出的ACT-R理论试图解释人类获取、组织知识以及进行各种智力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对问题解决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于数学解题教学中,希望能为当下的数学解题教学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学习了ACT-R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一些解题理论,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结合现阶段解题教学的现状探讨了ACT-R理论对数学解题教学的应用价值。根据更高年级学生做题时出声思维的实验结果对学生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再结合ACT-R理论制作教学设计对七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ACT-R理论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体现了ACT-R理论对解题教学的应用价值。最后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针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了基于ACT-R理论的数学解题教学建议。

陈文静[8](2019)在《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的变式教学研究 ——以扇形的面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依纲靠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多年来的中考命题理念。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深入思考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当前教师的工作之一。教材例题习题的变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某区的一所公办学校的141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上海市某区的两所初中的32名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上海市某区一所公办学校的57名七年级学生进行有关扇形面积的测试卷调查,基于变式教学理论,对扇形的面积这一节进行变式教学设计,并进行一周的变式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后测的数学成绩变化,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近五年(20142018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的统计分析可知,源于教材例题习题的题目平均在13道题左右,占题目总数的53.6%,平均占满分的43.07%左右。(2)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例题习题是比较满意的,超过80%的学生是认同变式练习题的作用的,且认为例习题及其变式有助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3)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可知,大部分教师对教材例习题比较认可,会讲解80%以上的课本例题,对于教材例、习题使用最多的情况是分析讲解及变式拓展。未对其进行分析讲解和变式拓展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教师对变式教学充满期待,认为自己一定会在数学教学中去研究它。(4)通过关于扇形学习的调查试卷可知,对于扇形概念的三要素,“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这一概念没有得到强化。对于扇形的面积的两个计算公式,大部分学生对公式1的记忆更加深刻。对于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方面,学生对利用割补法来计算阴影部分面积以及运用扇形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5)对扇形的面积这一节的变式教学实验后,通过后测试卷,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扇形的概念、扇形的面积公式理解更加深刻,对扇形面积的计算和应用正确率更高。变式教学在扇形的概念教学以及扇形公式的教学方面效果更好。(6)对教材例习题进行变式教学的策略有:利用非标准变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利用递进式变式题组,进行公式变式;深入挖掘教材例习题,采用图形变式,一题多变。

黄继红[9](2019)在《“平面向量数量积恒等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1问题的提出沪教版高二第一学期课本第62页有这样一道例题:求证(a(向量)+b(向量))2-(a(向量)-b(向量))2=4a(向量)·b(向量).对此例题,老师们可能认为其"基本"、"平常",教学时仅仅从应用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的角度,一带而过.事实上,例题是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例题往往是初学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开始,虽看似"基本"、"平常",但它除了具有

罗增儒[10](2017)在《核心素养与课堂研修(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总体印象下面,谈谈我对这三节课的总体印象:三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人的教学风度,流畅的教学组织,活跃的课堂气氛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的课堂教学共同点主要有:(1)重视学生参与,努力体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家已经看到,三位老师都不是直接把抽象的概念、现成的结论"奉献"给学生,而是提出一些事例和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活

二、一道课本例题的伴随结论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课本例题的伴随结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问题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深度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深度学习国外研究现状
        2.1.2 深度学习国内研究现状
    2.2 单元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单元教学国外研究综述
        2.2.2 单元教学国内研究综述
    2.3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内容研究综述
        2.3.1 国外关于“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的研究
        2.3.2 国内关于“圆锥曲线与方程”内容的研究
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深度学习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内容
        3.2.1 问卷一的调查内容
        3.2.2 问卷二的调查内容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质量检验
        3.3.1 问卷一的设计质量检验
        3.3.2 问卷二的设计质量检验
    3.4 问卷一的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4.1 态度与动机
        3.4.2 批判与质疑
        3.4.3 构建与联系
        3.4.4 反思与整理
        3.4.5 迁移与应用
    3.5 问卷的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第4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
    4.1 六要素分析
        4.1.1 数学要素分析
        4.1.2 课标要素分析
        4.1.3 学情要素分析
        4.1.4 教材对比分析
        4.1.5 重难点分析
        4.1.6 教学方式分析
    4.2 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4.3 设计单元教学框架
    4.4 教学设计
        4.4.1 “圆锥曲线”单元起始课及椭圆的概念
        4.4.2 双曲线的概念与标准方程
        4.4.3 物线的概念与标准方程
        4.4.4 探究课: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4.5 单元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5.1 多元化办学理念为数学单元教学创造条件
        4.5.2 教师团队创造性使用教材为数学单元教学提供支持
第5章 教学效果分析及教学评价
    5.1 学生整体深度学习情况
    5.2 学生综合测试情况
    5.3 持续性教学评价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局限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深度学习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二 “解析几何初步”单元深度学习质量调查问卷
    附录三 “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测试卷
    附录四 持续性教学评价设计表
致谢

(3)高中物理热学课程内容变化及教学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第2章 高中物理大纲与课标中热学部分的变化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2 高中物理大纲与课标中热学部分知识量的变化
    2.3 高中物理大纲与课标中热学部分课程深度的变化
    2.4 比较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第3章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热学部分的变化
    3.1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内容篇幅的分布与变化
    3.2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实验的统计与分析
    3.3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习题的统计与分析
    3.4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的例题的统计与分析
第4章 基于课标和教材统计的高中热学重难点教学情况调查
    4.1 “高中物理热学课程内容变化与重难点知识教学情况”教师访谈
    4.2 高中生热学重难点知识学习情况调查
    4.3 高中物理热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策略
    4.4 高中物理热学重难点知识的案例分析——以《功、热和内能的改变》为例
第5章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5.1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5.2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1.1.2 2017 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1.1.3 习题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4 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高中数学习题课相关概念界定
        1.2.2 变式教学概念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1.6 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途径
    2.2 关于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综合述评
    2.6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实验研究法
        3.2.3 行动研究法
    3.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3.2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3.3.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3.3.4 马登的变异理论
        3.3.5 解题理论
    3.4 课题研究的工具
    3.5 小结
第4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4.1 高中数学习题课实施变式教学的原则
        4.1.1 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4.1.2 学生的过程参与为途径
        4.1.3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1.4 变式的层级递进性
        4.1.5 变式的适时性和适度性
    4.2 高中数学习题课开展变式教学的策略
        4.2.1 精选课本的典型例题与习题为母题
        4.2.2 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合理变式
        4.2.3 学生合作探究深化变式
        4.2.4 科学评价与课堂生成的强化
    4.3 小结
第5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设计案例
    5.1 《集合习题课》教学设计
    5.2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习题课》教学设计
    5.3 《指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5.4 《对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5.5 《基本初等函数章末习题课》教学设计
    5.6 《函数与方程习题课》教学设计
    5.7 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
    6.1 实验设计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假设
        6.1.3 实验对象
        6.1.4 实验变量
        6.1.5 实验策略
        6.1.6 实验伦理
    6.2 前测工具的设计
        6.2.1 前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6.2.2 前测工具的结构
        6.2.3 前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6.2.4 前测工具的难度
        6.2.5 前测工具的区分度
        6.2.6 前测工具的效度
        6.2.7 前测工具的信度
        6.2.8 前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6.3 后测工具的设计
        6.3.1 后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6.3.2 后测工具的结构
        6.3.3 后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6.3.4 后测工具的难度
        6.3.5 后测工具的区分度
        6.3.6 后测工具的效度
        6.3.7 后测工具的信度
        6.3.8 后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6.4 实验过程
        6.4.1 预测确定测试工具
        6.4.2 实施前测与数据整理
        6.4.3 教学干预
        6.4.4 实施后测与数据整理
    6.5 实验结果
        6.5.1 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6.5.2 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6.6 实验结论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课题研究的结论
        7.1.1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内容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7.1.2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在于紧扣目标且变式有度
        7.1.3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7.1.4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思维又服务高考
        7.1.5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意义在于重视过程又强化生成
    7.2 课题研究的反思
    7.3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7.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前测工具 高一新生《数与代数》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附录 B 后测工具 高一学生必修1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附录 C 前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附录 D 后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附录 E 前测对照班成绩表
附录 F 前测实验班成绩表
附录 G 后测对照班成绩表
附录 H 后测实验班成绩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解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的背景及由来
    1.2 典型例题微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目前微课在中学数学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2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典型例题
        2.1.2 微课的概念与分类
        2.1.3 微课、微课程、微型课程与微视频的对比分析
    2.2 微课的研究现状
        2.2.1 微课设计的一般原则
        2.2.2 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2.2.3 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过程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典型例题的微课分类
        3.3.2 典型例题微课教学研究框架
第4章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选择及微课教学调查
    4.1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选择标准
    4.2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选择
    4.3 对学生微课学习的问卷调查
    4.4 对教师微课设计的访谈
第5章 高中数列微课教学设计策略探讨
    5.1 典例微课设计要素
    5.2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法设计
    5.3 高中数列典例微课教学中技术的应用
第6章 高中数列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6.1 高中数列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6.2 知识讲解型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实例
    6.3 后续巩固型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实例
    6.4 问题解决型典型例题微课教学设计实例
    6.5 案例分析与评价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2 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列典例微课教学的认识访谈
致谢

(7)ACT-R理论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ACT-R理论
        2.1.1 理论概述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解题理论
        2.2.1 理论概述
        2.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ACT-R理论对解题教学的应用价值
    3.1 现阶段解题教学的大致情况
        3.1.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3.1.2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3.2 学生对解题的看法调查与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2.2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3 ACT-R理论对解题教学的应用
        3.3.1 目标层级确定
        3.3.2 激活解题过程
        3.3.3 解题策略选择
        3.3.4 认知模型形成
第四章 基于ACT-R理论的解题教学实验研究
    4.1 解题教学实验总体计划
    4.2 前期学生认知过程分析
        4.2.1 出声思维实验对象和材料的选取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教学设计
        4.3.1 基于ACT-R理论的教学设计(实验班)
        4.3.2 普通教学设计(对照班)
        4.3.3 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设计对比
    4.4 教学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被试及实验材料
        4.4.2 实验过程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基于ACT-R理论的解题教学建议
    5.1 分析学生认知过程,根据学情设计教学
    5.2 精心挑选剖析样例,提高样例学习效用
    5.3 问题串式提问教学,分解目标逐一解决
    5.4 精致练习分类讲解,引导学生提炼题型
        5.4.1 练习的挑选
        5.4.2 习题的讲解
        5.4.3 迁移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的变式教学研究 ——以扇形的面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源于中考的命题理念
        1.1.2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
        1.1.3 教材例习题的变式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3.2 促进学生全面理解知识
        1.3.3 提高教师对教材例习题的重视度
    1.4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例题与习题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2.1.2 关于变式的概念
    2.2 变式教学的文献综述
    2.3 变式教学的相关理论
        2.3.1 变异理论
        2.3.2 波利亚的变式观念
        2.3.3 支架式教学理论
第3章 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的变式教学现状分析
    3.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3.1.1 学生调查问卷
        3.1.2 教师调查问卷
    3.2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2.2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 访谈的结果分析
        3.3.1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变式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4.1 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变式教学遵循的原则
        4.1.1 目的性原则
        4.1.2 启导性原则
        4.1.3 量力性原则
        4.1.4 适时性原则
    4.2 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变式的策略
        4.2.1 一题多变增加或改变问题条件,把结论适当延伸
        4.2.2 深入挖掘教材例习题,一题多解(证)
        4.2.3 利用递进式变式题组,进行公式变式
        4.2.4 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性质,进行图形变式
第5章 教材例习题的变式教学在扇形中的实践研究
    5.1 “扇形的面积”变式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5.1.1 学习者学习情况分析
        5.1.2 学习内容分析
    5.2 教材例习题的变式教学在扇形面积中的实践
        5.2.1 实验对象
        5.2.2 “扇形的面积”变式实施过程
    5.3 扇形的面积变式教学的反思
第6章 扇形的面积变式教学案例
    6.1 案例1扇形的面积
    6.2 案例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专题训练
    6.3 案例3扇形面积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中的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8 年上海中考题与教材例习题的对照
附录2 初中生对教材例习题的使用及变式需求调查表
附录3 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使用及变式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4 教师个案访谈
附录5 关于扇形学习的前期调查问卷
附录6 后测试卷:关于扇形学习的调查问卷
致谢

四、一道课本例题的伴随结论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实践研究[D]. 吴文婕. 江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典例引路 变式助力 深度学习——以一道课本例题的拓展应用为例[J]. 翁桂萍. 福建中学数学, 2021(04)
  • [3]高中物理热学课程内容变化及教学情况研究[D]. 罗娟. 西南大学, 2020(05)
  • [4]“三环四步法”深挖教材例题——以“菱形的性质”例题教学为例[J]. 史计春.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10)
  • [5]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D]. 唐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数列典型例题的解题微课教学设计研究[D]. 姜枚含. 苏州大学, 2020(02)
  • [7]ACT-R理论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菁.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8]初中数学教材例习题的变式教学研究 ——以扇形的面积为例[D]. 陈文静.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9]“平面向量数量积恒等式”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黄继红. 数学教学, 2019(02)
  • [10]核心素养与课堂研修(续)[J]. 罗增儒.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26)

标签:;  ;  ;  ;  ;  

附上一个教科书例子的结论和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